高中历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fdda625e852458fb770b561a.png)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 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
比较英国内阁和中国内阁的区别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明成祖朱 棣设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 最高长官称“首辅”。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 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弹劾或询问。
言论自由权
❖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 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1 .《权利法案》内容:
A.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 司法权和军权 B.议会所拥有的“自由”
2.《权利法案》的作用:
A.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权力 B.大大削弱国王的权力,增强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 C.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 (6)内阁与议会关系
❖ 如果是内阁做错了,议会就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 的议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和内阁成员集体辞 职;如果是议会做错了,首相就可以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议会,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
材料一: 新华网伦敦01年6月8日电
根据英国官方8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执政党工党在7日 举行的全国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工党领袖布莱尔连 任英国首相。
2、经济方面:
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为工业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3、世界影响: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为其他国家
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
练习
你知道吗?
当今除英国外,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国女王伊 丹麦女王玛 荷兰女王贝 挪威国王哈 丽莎白二世 格丽特二世 娅特丽克丝 拉尔五世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7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7课](https://img.taocdn.com/s3/m/8a5b07e12cc58bd63186bd53.png)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不断增大; 3、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激化矛盾; 4、苏格兰起义(导火线); (二)经过: 1、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标志资产阶 级革命爆发; 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宣布 成立共和国; 3、1653年: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 , 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 ——标志资产 阶级革命结束; (1)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 基础上联合发动的推翻国王统治 的,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 一场不流血政变,是一场反封建的革 命。
(2)意义:①避免了流血牺牲、社会动乱,有 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标志 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②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为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 (一)《权利法案》(1689年)—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1、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保证了议会哪些 权力? 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选 举权、言论权、集会权; 2、《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 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英国国王:前:“君权神授”,王权无限, 不受制约; 后:法律从各方面限制王权; 议会权力:前:仅有提出财政、法律议案 的权力; 后:法律确立议会权力,议会 权力逐渐超过国王的权力; 3、《权利法案》有什么作用? ①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 果; ②否定了君权神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 保障(英国实现了由“国王的议会”到“议 会的国王”的转变,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 了转变); ③议会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 注:(当时国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 (二)责任制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行政权力转移于内阁)(三)议会选举改革(1832年)1、原因:①工业革命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并获得了下层民众的支持;③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意识增强;2、内容: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3、作用: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一)概念解读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女王)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c5c864bb2b160b4e777fcf8b.png)
罗伯特·沃波尔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分。
❖ (1)内阁的由来
❖ 内阁的原意为密室,早期是国王与顾问和助手开会的 地方。
❖ (2)内阁制形成
❖ 1714年即位的乔治一世出生于德国,不懂英语,对 英国的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 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先商定对策, 然后再提交国王,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国王也就 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 行政职责。
就政治体制而言, 布莱尔(工党)能够
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首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
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 分。
如果你是英国保守党的领导人之一,想要取代工党 的布莱尔上台组阁,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在诸 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 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 选举。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 分。
比较英国内阁和中国内阁的区别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归六部。明成祖朱棣 设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 长官称“首辅”。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 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分。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三十三分。
【精品课堂】第0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高一历史(同步版)(必修1)
![【精品课堂】第0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高一历史(同步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4a08f12a32d7375a41780a0.png)
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答案】 (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 师,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难点精讲】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史料]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 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难点精讲】
材料一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
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 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 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 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重难点精讲】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 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69e87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3.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及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知识点:全面认识和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特点(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3)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4)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5)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6)实行分权原则。
2.作用:(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3.内容:(1)国王:①产生:世袭、终身;②地位: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
(2)议会:①产生: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②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首相:①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②职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4)内阁:①产生:由首相提名,经国王任命而组成;②地位:对议会负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练习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2.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A.英国颁布《大宪章》之后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C.1688年光荣革命后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3.光荣革命后,在英国承担实际行政职责的机关是( )A.议会B.英王C.内阁D.首相4.“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复习过程
![历史必修一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复习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55a79189eb172ded63b7d3.png)
《权利法案》的内容
保证了议会 哪些权力?
•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权
•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
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
弹劾或询问。
言论自由权
•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
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集会权
从上看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 如何?有何作用?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 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 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 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 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根据国王、议会、内阁关系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归纳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首相
内阁
形式任命 英王
多 数 党 组
任 命
议会
阁
(权力中心)
下院 选民
英国君主立宪上制院特点
国王是国家(象贵征族,院统)而不治 议会居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假如你是英国下院议员,你是如何当选的?
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是如何当选的?你 的地位如何?你有哪些权力?
(1)改革原因:
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 兴起
(2)改革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 为工业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代议制的完善)
1、形成过程:
国王召集内阁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599481be10661ed9ac51f346.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
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8bf8df6137ee06eff91898.png)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概念解读1.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又称代议制民主)。
特点:集体统治作用: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方式解决。
2.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的元首,君主的权力根据宪法规定,受到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责任制内阁: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3)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过程:1640—1688(1)斗争方式:议会斗争——革命——议会斗争(2)革命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的含义:不流血,政变。
“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1、《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限制国王权利。
2、《权利法案》的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权利法案》的作用:①建时代的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③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1832年,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2.改革的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召集内阁。
② 18世纪后,国王退出内阁。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f844666310661ed9ad51f3c5.png)
一、光荣革命
1.革命背景 (1)经济: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 (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3)阶级: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新贵 族日益强大,要求限制王权。
2.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 英国上议院 (贵族院) 英国下议院(平民院)
3.英国内战的过程 克 伦 威 尔
赞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2)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首相会不会为此改 变策略,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阅读P39《历史纵横》总结君主立宪制特点: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2)保留君主,但议会掌权; (3)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 (4)国王“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代表国家。
【问题探究2】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 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请问这句话说明了国王与议会 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革命前议会为国王服务,因为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 革命后国王为议会服务,因为议会的权力大于国王。
三、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在王宫
里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会议,
商讨国家大事,故人们称为“内
阁会议”、意思是小密室中进行
的会议。后来国王逐渐成为“统
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
乔治一世
实际行政职责。
(1660年—1727年)
1721年,罗伯特 ·沃尔 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 一任内阁首相。
2.英国议会与责任内阁(政府)的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e8a88e83ec3a87c24028c4a9.png)
2.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 始被套上“紧箍”,这个“紧箍” 主要指
(B)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选举权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哪些权力? 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意义:
•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 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而君主 的权利受到法律严格的限制。 •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 立起来。
请思 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是不是 最佳选择?
首相地位非常 重要,通过内阁掌 握国家行政大权; 同时,又通过议会 掌握立法大权,成 为事实上最高权力 的控制者。
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
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
辉格党 托利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保守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是君主制、民主制与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 合物。 2.虽然保留君主,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 位,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下 议 院 ( 平 民 院 )
2.革命的经过
• 1640年,议会斗争,英国爆发革命; •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战争;
•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 1649-1658年,克伦威尔独裁时期;
• 1660-1688年,复辟时期;
• 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颁布和意义
1832年 议会改革
内容:扩大了选举资格范围,富有农 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
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内阁制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81dfbf84b73f242326c5f34.png)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高一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高一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https://img.taocdn.com/s3/m/3211473c10a6f524cdbf851a.png)
高一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
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有相当的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并限制国王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
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权利法案》。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
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
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国王手中夺取了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议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从表面上看,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b8e2e658a300a6c30c229fca.png)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知识梳理(一)、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经济: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政治: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进步发展(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原因:1、英国议会制传统 : 《大宪章》、议会2、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历程:1、《权利法案》1689内容:已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立法、财政权评价:议会权利日益超过国王,标志英君主立宪制确立2、责任内阁 18世纪初原因: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执掌行政权英王不问政事,内阁大臣决策独立性特点: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对议会负责评价:立法机构掌握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调节立法、行政之间关系3、1832年议会制改革背景:工业革命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获得更多席位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进步发展提供保障特点: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2、国王统而不治3、权利中心在议会二、强化训练1.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表。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答案:A。
根据材料中政府的议案被修正的总数和年平均数呈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在与议会的关系中占据上风,说明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故A项正确。
2.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将选举权赋予新兴的中产阶级;1867年让工人阶级的主体享有选举权;1884年则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1928年所有成年人均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
这表明英国( )A.议会主导民主改革进程B.政治体制改革渐进完成C.民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D.议会改革深受国际影响答案:C。
材料信息表明民众的参政意识不断增强,故选C项;材料强调选举权的发展完善,排除A项;“政治体制改革渐进完成”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英国民主政治完善过程中的国际因素,排除D项。
高一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6ab88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69.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高一历史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课本知识,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知识时,就要理解好书上的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一、争取民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原因(1)经济: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独裁,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4)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 过程(1)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1649-1660,共和国时期(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5)1688年光荣革命3. 意义(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确立民主:《权利法案》1. 目的:以法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2. 内容:(1)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2)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
3. 意义:(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体)(2)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三、发展民主:责任制内阁形成1. 形成:1721年,沃波尔是第一位首相2. 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 内阁:(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 首相:①议会多数党领袖;②被国王任命为首相;③首相组建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④集体负责和对议会负责;⑤首相掌握行政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从而掌握国家大权;⑥遭议会不信任案,要么垮台要么解散议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0d51bef82cc58bd63186bd73.png)
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罗伯特·沃尔波尔
前任英国首相 布莱尔及其夫人
专题探究: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区别?
•内阁掌握实权,不对 君主而对议会负责。
•选举。
•君主统而不治,虚有 其位。
•内阁权力很轻,只负 责日常事务。
•亲信。
•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权力如何、产生方式、君主、
两党制
形式任命
内阁 负责
的建立
“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限制
1.《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限制
1)《大宪章》精神 法律高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2)逐渐形成议会 议会:上议院(贵族院)+下议院(平民院)
国王 议会
“
君 权 神 授 詹姆斯一世 ” 查理一世
1644年,一个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 1649年,另一个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
乔
治
1.定义
一
世
内阁(政府)是
(
由议会产生并对
议会负责的政权
组织形式。
1714-1727
)
2.产生:两党制
保守党(托利党)和自由党(辉格党)
1882年,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 流传很广:
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 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 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要么是一名“小托利”。
穷人的房子,风能进、 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句话诠释了私有财 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性:即使是最穷的人 在他的寒舍中也可以 对抗国王的权威。
一位近代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经说:
“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 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 得不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概念解读
1.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又
称代议制民主)。
特点:集体统治
作用: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方式解决。
2.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的元首,君主的权力根据宪法规定,受到
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 责任制内阁: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
(3)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1640—1688
(1)斗争方式:议会斗争——革命——议会斗争
(2)革命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
“光荣革命”的含义:不流血,政变。
“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
1、《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限制国王权利。
2、《权利法案》的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
等权力。
3、《权利法案》的作用:①建时代的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
制约。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
济政策
③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1832年,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2.改革的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召集内阁。
② 18世纪后,国王退出内阁。
③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
阁,行政权移交,责任制内阁形成。
(国王开始真正“统而不治”)
责任制内阁的运行原则:(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可不
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国王、内阁、首相、议会之间的关系:
★注意:
1.国王——————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权力中心
内阁——————国家政府
首相——————政府首脑
2.国王、内阁、首相、议会是怎样产生的?分别拥有哪些权力或职能?
⑴国王——产生:世袭
权力:①任命首相;
②“临朝不理政”,但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③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⑵内阁——产生:首相组阁;也可以说间接地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权力:①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②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⑶首相——产生:议会产生。
具体步骤:①成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②国王在形式上的任命。
权力:①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②地位非常重要,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
③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④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⑷议会——产生: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资产阶级主要进入下议院。
权力:①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监督内阁)②掌握立法权
五、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统而不治”;国王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拓展: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
明朝——①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利较轻(少),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②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英国——①国家行政机关,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君主不干涉内阁;
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本课小结:
1、一条主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过程
2、两个趋势:君主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权利法案》
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形成
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1832年议会改
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