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概念解读
1.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又
称代议制民主)。
特点:集体统治
作用: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方式解决。
2.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的元首,君主的权力根据宪法规定,受到
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 责任制内阁: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
(3)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1640—1688
(1)斗争方式:议会斗争——革命——议会斗争
(2)革命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
“光荣革命”的含义:不流血,政变。
“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
1、《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限制国王权利。
2、《权利法案》的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
等权力。
3、《权利法案》的作用:①建时代的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
制约。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
济政策
③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1832年,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2.改革的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召集内阁。
② 18世纪后,国王退出内阁。
③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
阁,行政权移交,责任制内阁形成。
(国王开始真正“统而不治”)
责任制内阁的运行原则:(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可不
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国王、内阁、首相、议会之间的关系:
★注意:
1.国王——————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权力中心
内阁——————国家政府
首相——————政府首脑
2.国王、内阁、首相、议会是怎样产生的?分别拥有哪些权力或职能?
⑴国王——产生:世袭
权力:①任命首相;
②“临朝不理政”,但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③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⑵内阁——产生:首相组阁;也可以说间接地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权力:①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②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⑶首相——产生:议会产生。具体步骤:①成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②国王在形式上的任命。
权力:①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②地位非常重要,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
③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④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⑷议会——产生: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资产阶级主要进入下议院。
权力:①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监督内阁)②掌握立法权
五、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统而不治”;国王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拓展: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
明朝——①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利较轻(少),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②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英国——①国家行政机关,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君主不干涉内阁;
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本课小结:
1、一条主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完善过程
2、两个趋势:君主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权利法案》
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形成
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1832年议会改
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