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老山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老山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词语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题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老山界》的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老山界的意义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任务可以包括讨论问题、分析文章结构或进行角色扮演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4.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正式出版的《老山界》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内容,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6.2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叙述、议论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叙述、议论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写作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老山界》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创作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技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老山界》。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热爱和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领悟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老山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山界》的文本和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老山界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山界》,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学生通过展示、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老山界》。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3. 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和写作特色。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5.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比较其他相关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分析能力。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2.理解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3.学习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介绍;2.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3.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4.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老山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让学生了解到老山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探索(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观察老山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并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
4.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体验(15分钟)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其内涵和意义。
5.问题探究(10分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要保护老山界的自然环境?老山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对我们有何启示?6.知识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课中所学到的重要知识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课堂互动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老山界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五、教学延伸1.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传统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与老山界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山界》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简介。
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理解并弘扬老山精神,培养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老山界》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通过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
探讨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2.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和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重要内容和关键词语。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探讨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学生反思个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老山界》。
(2)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描绘的优美文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山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老山界》。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语句理解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描绘的优美文字。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指导,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老山界》。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山界的短文。
3. 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老山界的地理、历史背景及红军长征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老山界的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红军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老山界的地理、历史背景及红军长征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学习红军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长征历史。
(2)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精神。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料,深入了解老山界的相关知识。
《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老山界》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
3. 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老山界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学会尊重和珍惜劳动者们的辛勤付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老山界》是一部描写中国南方老山界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主要讲述了老山界的人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封建地主的剥削压迫下,勇敢斗争、奋发向前的故事。
2.2 人物形象2.2.1 主人公:阿Q外貌特征:瘦弱矮小,一头乱发,眼神犀利性格特点:勇敢、坚毅、聪明、有责任心故事中的成长:从被欺负的对象逐渐成长为勇敢的抗争者2.2.2 辅助人物:阿Q 的母亲外貌特征:憔悴、皱纹满面、眼神疲惫性格特点:坚强、无私、关爱子女故事中的作用:给予阿Q 无尽的爱与支持,成为他抗争的动力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老山界》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3.2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理解作者对老山界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人物和故事的感悟。
4.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生动展示课文内容。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图中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红军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是什么时期呢?→→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途中红军总共翻越了18座大山,那么第一座大山叫什么名字呢?它的名字就叫老山界。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它主峰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叫《老山界》,它课文《老山界》是一篇回忆录,它真实地记叙了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的情景。
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重点)2.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难点)3.学习红军英雄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检查预习1、作者陆定一简介2、认读词语——正确朗读下面词语惊惶呜咽咀嚼矗立蜷酣然入梦落下澎湃苛捐杂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后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答: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四、再读课文,走进文本1.《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答: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如“酣然入梦”“苛捐杂税”等。
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精彩的描写,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解文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赏析文中精彩的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解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文章内容。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写作背景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老山界》。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陆定一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4、再读课文,分析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或句子。
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结构的?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教师总结: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清晰地展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精读课文,赏析描写让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并进行赏析。
例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3)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课文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山界》全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老山界》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进行情感交流。
5. 写作练习(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2)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7.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写作任务。
(2)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8.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老山界》的理解程度,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掌握。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老山界》,让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表达景物和情感。
3.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如老山界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老山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朗读、背诵和默写。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老山界》的历史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3. 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句子。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老山界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5.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学生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朗读、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句子、段落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提交,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并例举出实例。
2. 请学生谈谈对老山界的认识,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
3.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景物描写。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老山界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老山界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析问题。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对革命先烈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激发进取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老山界》,写一篇关于革命精神的心得体会。
2. 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其背景,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老山界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 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
(2)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老山界》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老山界》,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沪教五四制初中语文七上《老山界》

老山界一、导入二、介绍老山界三、请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四、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复述,聪明的你是否已经发现文章的顺序呢?一起讨论一下吧!五、填写表格,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空间的词、句子。
六、你认为“老山界”难走表现在什么地方?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面对困难,表现了怎样的气节?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八、学习尽管辛苦,但我们每一次的进步都伴随着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赞许,我们就会体会到许多快乐。
让我们牢记先辈的嘱托,把初二(1)班变得更好!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老山界》获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 (江西)的中国工农 红军开始长征 ,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 锁线,渡过湘江 ,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 , 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 ,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 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 1935年10月,胜利到达 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4)多角度赏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 好的联想。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以动衬静的 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 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获得了“以动衬 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 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 景的欣赏中,忘记了寒冷和危险,这表现 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革命的 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么手法?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这些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声响 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
比喻 拟人 排比
(3)这些声响分别指什么?
用“春蚕在咀嚼桑叶”的连续不断的细微 的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 冻醒的次数多。
“野马奔腾”写出了半夜山风大,寒风刺骨。
“山泉呜咽”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山泉时断时 续,暗指山势崎岖。
4.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 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有什么作用? 课文5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 部队过境,男人“按照习惯”躲藏起来,因此,红军只遇 到大嫂母女俩。一开始,她看到红军,非常惊惶。经过攀 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 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 喜”的接受了。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 到被谈话所打动 ,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一、导语: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动中外。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同学们,你们明白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确实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伙儿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斗争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㈠明确顺序安排1、写文章第一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晰。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刻变化、地点转移)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说明时刻、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通过。
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通过。
时刻地点人物活动第一天上午傍晚天黑夜黑半夜翌日清晨以后下午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样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通过,说明结局。
2、本文是不是如此安排的呢?大致如此。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通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专门”(34段)。
四、细读品味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摸索。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㈡关于这些困难,课文是如何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㈢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连续前进。
毫不恐惧、嘲笑敌机㈣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如何样的思想性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五、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老山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记叙事件的方法,理解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2、感悟“坚强的意志”对生命的重要性,培养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3、感受名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继承长征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2学情分析
《老山界》一文知识点非常丰富,有表现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句,体现记叙文的特点;有生动的人物描写;有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的环境描写……为了能激发学生的感情,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了解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情景创设。
而后,通过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要关注记叙文的要素,明确这应是概括内容的主要方法。
之后,让学生循着课题“老山界”,找到文中介绍老山界特点的句子,了解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几个难处,以及红军是如何面对这重重困难的,同时,结合记叙文时间、地点的转移,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为了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言,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深邃的思想境界,我从指导学生对文中“笨重”、“坚强的意志”一句的理解出发,找寻文中生动的描写,感受红军无畏、乐观、互助的坚强意志。
和瑶民攀谈细节的理解,放在质疑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坚强的意志”的来源,由此教育学生,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一切艰难险阻便都可以迎刃而解,更通过理解“照着惯例”的含义、“躲”“哭”“欢喜”的瑶民情绪变化、“一点米”“一袋米”的比较,了解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军民鱼水情。
最后拓展与分层作业,,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入,由学习课文联系自身的学习生活,感悟“坚强的意志”对生活、生命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
重点:找寻并品悟文中生动的描写
难点:思考“坚强的意志”从何而来
4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