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生活中的数”、“图形的认识”等。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如图画、游戏、实践活动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等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应注重讲解和练习;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制作课件、使用教学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与教学进度1.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节课的课时。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时长应在40分钟左右。
2.教学进度: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每个知识点,避免出现赶进度或拖堂现象。
五、评价与反馈1.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测试与考试等。
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反馈: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可以通过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9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9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明确时、分的含义,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1时=60分,理解时、分的进率。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二、学情分析:“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家里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关于时间的认识,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一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有的已经能熟练地认读整时、半时,甚至几时几分的时刻,有的对钟表还不熟悉,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时间还是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
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三、教法、学法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的目的。
3、动手操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目录本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引言、教学目标、内容分析、结构分析、习题分析、教学方法建议和学习方法建议。
二、引言本教材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分析将从多个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三、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4.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内容分析1.知识点梳理: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图形与几何等。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2.重难点解析:在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
对于学生来说,加减法和比较大小是相对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而图形的认识和空间几何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图形的认识和空间几何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五、结构分析1.章节安排:本教材分为若干章节,每章节的内容都与知识点紧密相关。
章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2.知识点连贯性:本教材在知识点安排上注重连贯性,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习题分析1.习题类型:本教材的习题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这些习题可以全面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2.习题难度:本教材的习题难度适中,既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复杂。
通过练习这些习题,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增强自信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做个减法表》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减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能用语言描述减法运算的过程,以及能够制作简单的减法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运算,对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熟练地进行减法运算,对于减法运算过程的描述还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能够准确地进行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能够准确地进行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过程,能够用语言描述减法运算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10以内的数字卡片,减法表的模板。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黑板、粉笔等。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进入减法运算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减法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减法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减法运算的比赛,增强学生对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记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
本册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图形、初步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2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包括数数、数的顺序、加减法等。
2.认识图形:包括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等。
3.平面几何初步:包括认识角、直线的相关知识等。
4.综合与实践:结合上述内容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同时,借助实物、模型、教具等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
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评估与反馈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册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
同时,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逐步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定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知识点分布本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几个方面。
在数与计算方面,学生将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学生将初步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学生将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练习与活动设计本教材的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旨在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练习题目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思维的训练。
此外,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六、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本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各种题型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教材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如,在数与计算方面,可以与语文的拼音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可以与美术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相结合;在概率与统计方面,可以与科学的社会实践和数据记录相结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____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
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8篇)
小学数学一班级下册说课稿(8篇)作为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讲稿的编写是特别必要的,由于课堂讲稿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研活动具有紧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一班级下册说课稿,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小学数学一班级下册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练习四》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班级下册加与减(二)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一节练习课。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加与减(二)是在同学已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练习四》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第一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布置的一节练习课。
编排的目的是帮忙同学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娴熟地计算,同时,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简单的涉及进位加法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同学已学过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法,对加减法的意义了肯定的理解。
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但还不够娴熟。
甚至一部分同学在列竖式时,会忘掉“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将进位的小1漏写或漏算。
(四)教学目标依据一班级同学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新课标的实在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进一步理解、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娴熟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引导同学认真察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3、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合作意识和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两种以上的方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能正确娴熟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还包括从实在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二、说教法和学法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6》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8、7、6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材中,我们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7、6的运算规律,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个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基础。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还不足以支持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十几减8、7、6的运算,并且能够理解这个运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的引导和练习的巩固,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8、7、6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这个运算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十几减8、7、6的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十几减8、7、6的运算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实例引导、小组合作、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黑板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学习十几减8、7、6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十几减8、7、6的学习。
2.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十几减8、7、6的运算规律。
3.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十几减8、7、6的运算方法。
4.总结: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十几减8、7、6的运算方法的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含9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含9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0-10的数》和《认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能够认识0-10的数字和20以内的数字。
但是,对于100以内的数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理解100以内的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书写数字,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能够正确书写数字,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具、计数器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套计数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例如,展示一幅公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公园中有多少人,有几棵树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年级一(1)和一(3)班共有学生50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比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
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乐趣。
三、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及建议
• 图:第19页第1、2题。
• 图:第20页“动手做”。
• 图:第20页思考题。
数组合图形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 教学中,教会学生从单一到两两组合,再到多个组合。
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认识入手,利用小棒实物进行数数,更 容易理解数的含义。 •重视拐弯数的数法,要利用小棒图、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明确 拐弯数的产生和来源,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开展多种数数活动和游戏,如数数接龙、正数、倒数、跳数等。
1.突出从“几何体”、“几何体上的面”,到 “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
•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平面图形的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 体某个面抽象的结果,平面图形都只有一个面。
2.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体叫作“三棱柱”。 • 这里的三棱柱是一种“直三棱柱”。 3.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看、画、 围、折、拼等,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4.与原教材相比,减掉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 图:第30页“试一试”。
• 图:第30页第2、3题。
• 在大小比较中理解方法 ,发展数感,锻炼思维 。 • 判断百以内数的大小, 主要依据有三个。比较 大小的方法可以归纳为 三条。 • 位数不同,比位数; • 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 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 同,比下一位。
• 图:第33页例6.
• 认识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图意 理解,更加明确求总数就是求和的道理。 • 通过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一 位数,可以让学生对数的组成有一个更加巩固 的认识。
1.以例4的表格为引子, 扩充该小节知识点的教学 ,重点学习数与数的顺序 、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 较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 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学生探究百数图规律 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些 找数游戏,利用规律找数 ,增强学生运用规律解决 问题的能力。 4.以百数图中的一个数为 例,观察发现横行、竖行 、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特点 。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我对教材的理解: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
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
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主题图进行了改进。
把主题图中袋鼠提出的数学问题改为“有15支铅笔”这一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分析,本课应是学习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
但我认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应该是相通。
只要掌握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地迁移到所有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来。
因此,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调整,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时间稍纵即逝,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
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领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本教材。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学生应掌握重点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实践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概念及其基本运算方法。
2.图形与几何: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变换。
3.数据分析初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简单分析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
2.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
五、教材结构本册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目录:列出教材的各个单元和课题,便于学生了解整体内容。
2.知识点:按照单元或课题进行划分,每个单元或课题包含若干知识点,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
3.练习题:每个知识点后都配有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本册教科书进行辅导。
一教材内容安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如下:(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结合熟悉的情景和操作,在自主尝试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共安排了9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教学内容来说分两大部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三编排上是分三个小节进行编排的,分别是:在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 教学内容中安排了解决问题,这样安排减缓了坡度,跟北师大教材比较来说,北师大教材跳跃性比较大,这样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短,不利一截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人教版的教材,是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两部分,这样减缓了坡度,增加了的时间,从结构上来说,这样安排和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法的安排也是相对应的,这样形成一种安排上的结构美,方便老师跟学生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编排上的分析。
教材呈现(6个例题)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并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加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难学习的难点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是难中之难了,本单元教材编排呢,都体现算法多样化,这里面体现了“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学生最慢时会想破十法,多数学生都喜欢用想加算减法。
我们提倡想加算减法,想比之下想加算减法稍微难一些,必须有上半年学习的20以内进位加的良好的基础,加法十分熟练才能很好的计算正确,怎么样提高这部分内容的速度呢,理解算理掌握方法,重点是训练,要有一定的训练的量,打好基础,20以内加法在一年级上册,就要掌握好,有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就非常好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时行训练,在竞争中进行训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训练不那么枯燥,教学要有耐心循序渐进的训练孩子,教材呈现(6个例题)1.十几减9(例1)(1)本个例题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
与北大版相比是很大的不一样。
在教材呈现上,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直观图,(2)从卖气球这个小情境引出15-9后,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
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仍利用圆片图显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算理的理解)还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来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十几减8、7、6(例2、例3)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十几减8。
例3由“学生观鱼图”,从不同角度引出13-7、13-6两个算式,教学十几减7、6,仍然呈现两种算法:只不过破十法不再呈现直观图;想加算减法则利用前面一图三式(四式)中的直观图,想加计算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适当突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
3.十几减5、4、3、2(例4)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比较熟练,前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
在十几减5、4、3、2 “做一做”中有明显的体现。
4.解决问题(例5、例6)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2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一些新的数量关系、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1)例5●从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上来说,“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解决问题重在理解图意(或问题),例5则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检测步骤——“解答正确吗”。
并呈现了检测的方法:重新回到情境中,看看没来的人数与已经来的人数的和是不是要来的人数。
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了检测与回顾的步骤,在低年级阶段,这个步骤是让我们回到情境中看看我们计算是不是正确,我们解答的方案是不是解决了问题,在这个步骤中更重要的一个是对于我们解决问题过程的一个回顾,我的这个方法是不是最好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小,他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要回到情境中。
●从数量关系上来说,教材借助了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这是第一次出现,并且有多余条件“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利求使学生体会到:当信息比较多时,可以通过画图表示出信息,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知道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来解决。
(2)例6丰富了数量关系的内容,●教材借助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体会应用所学计算解答实际问题的乐趣。
在具体怎么解答●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通过操作表示信息的方法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跟北师大教材没太大的区别。
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5.整理和复习这套教材我们在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
与原来的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相比,我们在具体编排上增强了整理性: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整理好的表让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先把所学的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进行整理,再根据整理结果回答一些问题。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计算,又能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体验和感受),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包括:认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认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知道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方法数实物的个数,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共安排了8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分八个内容来教学,一、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具体结构如下: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
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
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
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
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
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
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等,所以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一)数的认识1.例1(数数)因此,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进一步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数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主要是在这一单元完成的)。
教材分三个小部分来呈现,例1,,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
同时,学生在这之前已经能够,认识11至20各数,学生是数到了20然后继续往下数,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一个知识基础,那么再从29添1是30,体现了这样一个记数的本质,以计数单位“个”“十”为基础来认识100以内的数,在这个数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十进制”的思想,突破了数数的难点。
第二个小部分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
第三个小部分主要理解是数位,使学生知道10根10根的数,十个10是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这里还有一点儿细节上的改变。
(1)如数数中出现的都是汉字的数,没有出现阿拉伯数字。
这是因为还没有教学认读100以内的数,不要求学生能够认读,从而理顺了例题之间的关系。
例2中也是这样处理的。
(2)以20为基础,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块、小棒),使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2.例2例2教学数的组成,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活动形式是: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学生摆小棒—第三个学生再说数的组成;还可以一个学生说数的组成—另一个学生摆小棒—第三个学生说组成的这个数是几。
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例3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40、27、33、100),它是实验教材例4、例5和例6的合并。
教材在编排上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的结果引入,重视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写数上,写数的方法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已经有所体会,教材继续按同样的思路编排。
具体地来说:10以内写数是一个数对应着一个数字;11~20各数的写数就不同了,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即需要按位值制来写数——按位值制记数,就要认识数位,11~20各数的认识中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写数就是把计数的结果(几个十几个一)按照数位用数字符号表示出来。
教材就是这样体现写数这一过程的。
100以内数的写数继续在此基础上教学“个位”“十位”“百位”。
】因此,100以内读数、写数的编排与20以内写数的编排相同:把小棒数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数位写数。
并通过33中两个3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
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与10以内读、写数,11~20以内读写数进行对比,从方法的角度予以体会。
●在上面介绍的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还注意安排了许多丰富学生数数经验、培养学生数感的内容,并注意突出计数单位“十”,如主题图、P35第2题、P38第1题、P38第2题、P40第9、10题。
●在实际教学时,和6~10的加减法中的“你知道吗”衔接,可以继续介绍埃及的象形数字,介绍到百,让学生通过与我们现在写数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数位、位值制思想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