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反应不同的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两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现象纷繁复杂,有很多词在对方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语义,或者只是部分语义相同,绝大多数的词在语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种差别是自然现象,也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反映和体现。
一、英汉语言中的不对应现象英汉语言的不对应关系分为两种: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
部分不对应是指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就如我们所说的貌合神离。
例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的意义有重合之处,它们都可以指有文化的人,但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此外,还有其他区别。
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完全不对应现象,在英汉两个语种的词汇中都存在。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数英美人没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 a heatable brickbed ),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motel(汽车旅馆),也没有吃过美国的各种pie (馅饼)。
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再比如节气的划分,虽然有一些在英语和汉语中是对等的,如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al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但是像清明、霜降、惊蛰等之类的节气在英语中都没有。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

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作者:邢洪涛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2期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时,会极大地受到母语语言运用习惯的影响。
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力图寻求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句式及修辞等。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巨大,这就使得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并且犯下很多错误。
本文对汉语与英语表达方面的差异做出分析,希望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裨益。
一、词汇运用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不仅构成两种语言的语音和符号体系不同,而且他们在词汇的涵义范围,词性运用规律以及习惯用法的表达上都有显著差异。
1.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意义上有一一对应的部分,比如:人名、地名和食物名称等。
但两种语言的词义存在着不完全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其中不完全对应最容易引起学习困难。
相比较而言,汉语词汇更丰富,同义词,近义词较多,特别是动词,要表示一个动作,可以从多至几十个近义词中去选择。
汉语词汇在使用时其所涵盖的意义范围较窄,因而在使用时,词汇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小。
但是在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种词性,多种含义,在使用的过程中,词义随上下文灵活转化,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极大。
2.词性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都有词性的分别,然而汉语的词性相对明朗,人们往往根据其含义就能轻松判断其词性,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也较英语少得多。
英语中,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却比比皆是,有时一个单词甚至可以同时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
3.习惯用法上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习惯用法,而一些内涵想通的表达方式,在选词上却使用的是不同的意向或单词。
英语中说Love me, love my dog. 而汉语说成“爱屋及乌”,在语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使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象征物。
再者,英语中的green eyed,如果用字面含义来翻译说成“绿眼睛”就闹出了笑话,这里的green eyed 恰好是汉语中的习惯表达“红眼”,诸如此类的英语习惯用法,就不能简单的按照词义一一对应的翻译成中文了。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

浅析英汉语言中的语义差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反应不同的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两种特定的表达形式。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现象纷繁复杂,有很多词在对方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语义,或者只是部分语义相同,绝大多数的词在语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这种差别是自然现象,也是中英文化差异的反映和体现。
一、英汉语言中的不对应现象英汉语言的不对应关系分为两种: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
部分不对应是指在两种语言中,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平面上,就如我们所说的貌合神离。
例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的意义有重合之处,它们都可以指有文化的人,但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却大不相同。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此外,还有其他区别。
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完全不对应现象,在英汉两个语种的词汇中都存在。
有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数英美人没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 a heatable brickbed ),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motel(汽车旅馆),也没有吃过美国的各种pie (馅饼)。
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再比如节气的划分,虽然有一些在英语和汉语中是对等的,如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Autumnal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冬至(Winter Solstice),但是像清明、霜降、惊蛰等之类的节气在英语中都没有。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摘要: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语系。
从其形态上看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但从语义上有其异同性。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同义词,众多专家和学者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
作者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义比较义素分析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为人类进行沟通交际所服务。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对这两种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板块的语言来说,两者在其形态上没有相似之处,更找不到两者间语音上的对立规律(外来借词除外),但从语义上有其相似性。
同义词的存在在英语和汉语中屡见不鲜,众多专家和学者也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成果丰富。
语言学规律告诉我们,在同一种语言范围内寻找概念完全对等的词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概念完全相同的词,更是难上加难。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界定上虽有大量相似之处,但存在更多的是差异。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英汉语义上的异同性,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除语言学外,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本文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分析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没有音位分析那样精确、系统,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我认为,要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关系,从语义上入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语义比较(一)对英汉义素的分析比较hjelmslev和jakonbson借鉴音位学中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理论,提出了义素(sememe)的概念,指出可以将语义成分,即义素作为语义学中说明词汇结构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语义构成成分,又叫做语义特征。
Leture2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英语中存在大量一词多义现象,其词义比较灵活,词义范围较宽,词义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上下文;而且英语词汇的发展促使其词义变得更加灵活,涵义范围变得愈加宽广。
相比之下,汉语的词义比较严谨固定,涵义范围较窄,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程度比较小。
因此,需要针对两种语言词义上的不同点,灵活地运用相应地翻译技巧。
1.1英汉词义对比1、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它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例:The United Nations The Pacific Ocean helicopter minibus equator taxi2、英语中词的概念或涵义范围比相应的汉语词宽泛。
例1:cousin>表兄弟queen>皇后school>学校stand>站、立例2:正如以下各例所示,school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译成“学校”:1)There will be no school tomorrow.明天不上课。
2)The head teacher gave a talk to the school at assembly.校长在全校学生大会上讲了话。
3)Susan works at the School of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苏珊在亚非研究学院工作。
4)How do you like the one-day schools that we run for teachers?我们开办的师资一日训练班你觉得怎么样?5)The scholar doesn’t belong to the Kantian school.那位学者不是康德学派。
6)The professor was well schooled in foreign languages.那位教授在外语方面受过良好的训练。
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

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进行考察。
至于其他,如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与语言交际无关的差异,则不赘述。
即使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我们也只能探讨一些最常见的差别。
一、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三包”:包修、包退、包换
The three guaranteed R’s: repair, replacement and refund.
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Orient/gear educational work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英语叠音词,一般属谐音或拟声现象,有许多词来自儿童语,通常用于 口语、俚语或非正式文体。重叠在汉语里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也是 一种常用的语法和修辞手段。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无论 再美的译文,都无法象汉语那样重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重叠(reduplication)
汉语单音节文字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重叠构词不仅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 整齐,而且赋予词语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
1)名词重叠,表示“每个”、“所有”、“许多”、“小”、“杂”或某种感 情色彩等
人人 天天 世世代代 风风雨雨 2)数量词重叠,表示“每个”、“逐个”、“许多”或某种感情色彩 个个 条条 一桩桩 一包一包 千千万万 3)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轻微、反复、完成、连续、轻松、随意等 说说 听听 走一走 笑了笑 考虑考虑 进进出出 吞吞吐吐 看着看着 完了完了 4) 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的加重、加深、加强、减轻或爱憎、厌恶等情绪 红红 紧紧 奇奇怪怪 花花绿绿 笔直笔直 雪白雪白 5)附加式重叠,主要用来使表达形象、生动 毛毛雨 水汪汪 心心相印 脉脉含情 衣冠楚楚 杨柳依依 糊里糊涂 6)偏正并列式、动宾并列式、主谓并列式及其他形式的重叠 假情假义 难兄难弟 以毒攻毒 好说歹说 面对面 手拉手
汉英词汇对比及翻译

汉英词汇对比及翻译一、英汉词汇意义变化的方式1. 词义的扩展:词从个别意义扩大到一般意义。
“灾”指自然发生的火灾f一切的灾害”。
“河”黄河f河流的总称。
英语中Cafeteria 咖啡壶f咖啡馆、餐馆等。
2. 词义缩小:从泛指转为特指。
如“臭”原作“气味” f “难闻的气味”。
“事故” “事情” f “意外的损失或灾难”。
英语词义变化,meat任何食物f供食用的兽肉。
pois on饮料f毒药。
3. 词义的升格:指词从原先贬义或中性转为褒义。
“臣”:本指俘虏,奴仆f辅助君主行政的官吏。
“领袖”:衣领和衣袖f “为人表率的人” f政治领导人。
英语中Mi nister仆人f部长。
4. 词义的降格:指词从原先中性或褒义转为贬义。
“臭”从“气味”变为“难闻的气味”,是缩小;“爪牙”:原指勇士,常作武臣之美称,后发展为党羽,供人驱使的人及坏人的帮凶。
英语中的例证,silly 幸福的、神圣的f愚蠢的;cunning知晓的、有技巧的f狡猾的。
二、英汉词汇互译的策略“因形见义”无疑是汉语词的一大特点,英语词的形与义没有联系,因而词义有广泛的发展余地。
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而产生的语言。
翻译时,选择合适的对应词,取决于对每一个译出和译入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和透彻品位。
1. 准确理解词义不同的词义中选出最确切的词义,这是正确理解原文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翻译之本。
从翻译角度来说,选词义时,必须掌握下面三项要领:根据上下文辨词义、论褒贬、看搭配。
(1)据上下文辨词义:形容词“ good”,一般意义为“好的”,但在不同上下文里含义不同,如:It was a good dinner. 这是一个丰盛的宴会。
He proved to be a good listener. 他这个人善于倾听。
又如:汉译英“说”这个词根据不同上下文可译成:speak, tell , say, express , mention 等。
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

- 228-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邢洪涛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时,会极大地受到母语语言运用习惯的影响。
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力图寻求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句式及修辞等。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巨大,这就使得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并且犯下很多错误。
本文对汉语与英语表达方面的差异做出分析,希望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裨益。
一、词汇运用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不仅构成两种语言的语音和符号体系不同,而且他们在词汇的涵义范围,词性运用规律以及习惯用法的表达上都有显著差异。
1.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意义上有一一对应的部分,比如:人名、地名和食物名称等。
但两种语言的词义存在着不完全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其中不完全对应最容易引起学习困难。
相比较而言,汉语词汇更丰富,同义词,近义词较多,特别是动词,要表示一个动作,可以从多至几十个近义词中去选择。
汉语词汇在使用时其所涵盖的意义范围较窄,因而在使用时,词汇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小。
但是在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种词性,多种含义,在使用的过程中,词义随上下文灵活转化,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极大。
2.词性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都有词性的分别,然而汉语的词性相对明朗,人们往往根据其含义就能轻松判断其词性,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也较英语少得多。
英语中,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却比比皆是,有时一个单词甚至可以同时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
3.习惯用法上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习惯用法,而一些内涵想通的表达方式,在选词上却使用的是不同的意向或单词。
英语中说Love me, love my dog. 而汉语说成“爱屋及乌”,在语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使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象征物。
再者,英语中的 green eyed,如果用字面含义来翻译说成“绿眼睛”就闹出了笑话,这里的green eyed 恰好是汉语中的习惯表达“红眼”,诸如此类的英语习惯用法,就不能简单的按照词义一一对应的翻译成中文了。
英语单词和汉语的差异

英语单词和汉语的差异学生初学英语,几乎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英汉对比。
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单词的含义和用法。
一、从词义和词性两个方面入手1.比较词义英语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词义很难等同,而学生往往把与汉语字词与相应的英语单词机械地套用,出现“see a book”(看书)、“kick football”(踢足球)这样的错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词义的不同,可使学生正确理解单词本意,尽快摆脱母语的干扰。
2.比较词性英汉词性格有异同,有时用法差异很大。
如汉语动词可直接用作名词充当主语,而英语中必须用其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再如汉语中常成对地使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样的连词,而英语中because和so、though 和but则不可连用,必须去掉其中一个。
通过对比可使学生分清其中的从属连词、并列连词、副词的区别、避免类似错误。
当然,单词的英汉对比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句子中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英语单词之间的对比英语单词之间的对比主要涉及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词性、词形等内容。
1.比较词义主要是利用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比较。
词义完全相同的词极为少见,单词意义上的相似,相近而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有必要进行比较。
如:⑴我向窗外(看)去,(看)到他进了教室。
⑵他仔细(听),但什么也(听)不到。
两句中分别出现了两个“看”和“听”,但前者需分别使用look或listen表示有意识的动作,后者分别用see或hear,表示无意识的结果。
一些易被误认为是同义而实为汉义的词更需通过比较指出区别。
如:我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今天早晨(借)给小李了。
前一个“借”用brrow,表示“借人”,后一个则用lend,表示“借出”。
词义对比还需注意单词在句中的搭配。
如:我做作业(用)了两小时。
“用”时间可用take或spend,但前者主语是“做作业”,需用it形式主语,而后者主语是“我”。
汉语和英语的异同点

汉语和英语的异同点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之一,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相似之处1. 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汉语和英语都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汉语和英语都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2. 词汇系统相似:尽管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有自己的词汇系统,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词汇系统相似:尽管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有自己的词汇系统,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3. 语言的目的和功能相似: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是用来交流、表达思想和与他人沟通的工具。
它们都可以用于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
语言的目的和功能相似: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是用来交流、表达思想和与他人沟通的工具。
它们都可以用于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
差异之处1. 语音系统不同:汉语和英语在语音系统上存在很大差异。
汉语采用声调来区分词义,而英语则依靠重音和音位来区分词义。
语音系统不同:汉语和英语在语音系统上存在很大差异。
汉语采用声调来区分词义,而英语则依靠重音和音位来区分词义。
2. 词序不同:汉语和英语的词序也有所不同。
汉语的词序比较自由,可以灵活调整,而英语的词序则较为固定。
词序不同:汉语和英语的词序也有所不同。
汉语的词序比较自由,可以灵活调整,而英语的词序则较为固定。
3. 句子结构不同: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也有一些差异。
汉语更注重上下文的建立,常采用省略和倒装等形式,而英语则更注重句子的顺序和完整性。
句子结构不同: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也有一些差异。
汉语更注重上下文的建立,常采用省略和倒装等形式,而英语则更注重句子的顺序和完整性。
4. 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汉语和英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汉语强调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关系,而英语更注重逻辑和思维的线性发展。
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汉语和英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英汉词汇的主要差异

第二,在翻译时还应注意英语和汉语中介词搭配的习惯。例 如:“在阳光下”应译为“in the sun”而不是“under the sun”, “在床上”是“in bed ”,而不是“on bed”。 第三,要注意英语动词和不同的介词搭配时会产生不同的短 语动词,意义可能会相去甚远。 look after 照顾 look for 寻找 look at 看 take off 起飞,脱去 take sth. for granted 想当然 take…for… 误以为 take out 拿去 take in 吸入,接收,理 解
2)词的内涵意义不一样。 内涵意义即它们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某种联 想。 如汉语中的“荷花”一词在中国人的头脑里 就可能产生“出淤泥而不染”的联想,而英 语中的lotus flower就没有这种内涵意义;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意味着高洁淡雅, 而在有些西方文化中却具有“死亡”的内涵 意义。
同样,各语言中的颜色词也往往具有不同的 内涵意义。 如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黄”字常与天子联 系在一起,而在英语中yellow一词就没有这 种文化意义。 yellow dog 忘恩负义之徒 yellow journalism 耸人听闻的报道
英汉语的词义对比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把最广义的意义划分为7种不同 的类型: Denotative meaning 外延意义(即概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内涵意义 Stylistic meaning 风格意义 Affective meaning 情感意义 Reflec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搭配意义 Thematic meaning 主题意义
关系代词是英语中特有的一类代词。在翻译含有关 关系代词 系代词的句子时,除了按照其功能把它们翻译成相 应的句子成分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译成并列句 Anna, who was here a moment ago, left this note. 安娜刚才来过,是她留下的这张条子。 将定语从句译成谓语 We used a plane of which almost every part carried some ind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一个零件上都有国家的标志。 省去不译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之。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差异了解英汉两门语言的差异是做好翻译的关键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译汉中的中英文表达差异

关键词 : 英译 汉; 中英文表达差异 ; 翻译工作 ; 大学英语 基
础 教 学
a t t h e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汉语翻译是 : 由于她 的成绩 优异 ,
她进入 了南 昌大学 。这 里英语简单 句翻译成 了汉语 复杂 句 。
my s u p p e r . 英语句子时 间顺序灵活 , 我们也可 以这样表达 : A f t e r
I h a d i f n i s h e d my s u p p e r .1 w e n t o u t f o r a wa l k .
( 2 ) 英汉语复杂句 中的逻辑顺序。 如“ 因为他生病了 , 他不得
不 呆在家里。”英文翻译是 : H e h a d t o s t a y a t h o me b e c a u s e h e w a s i l 1 . 英语句子 因果逻辑顺序 比较灵活 , 我们也可 以这样
表达 : B e c a u s e h e w a s i l l , h e h a d t o s t a y a t h o me .
如w e a r ,中文释义 穿 、戴 。J a c k w e a r s d rk a g l a s s e s a n d t h i c k o v e r c o a t . 汉语翻译是 : 杰克戴 着一副黑眼镜 , 穿一 件厚厚
的大衣 。再如 p l a y , 中文释义玩 、 演出 、 演奏 、 比赛 , 在英文 中玩
w i l l s t a r t a t 7 : 3 0 D _ m. 0 n t h e l O t h o f N o v e m b e r 。 2 0 1 3 . 汉 语 翻
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

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进行考察。
至于其他,如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与语言交际无关的差异,则不赘述。
即使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我们也只能探讨一些最常见的差别。
一、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英语与汉语的十大区别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语和汉语十大区别

英语和汉语的十大区别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
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进行考察。
至于其他,如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与语言交际无关的差异,则不赘述。
即使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我们也只能探讨一些最常见的差别。
一、英语汉语词义差异对比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
此外,还有其他区别。
在美国intellectual 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
这个例子说明,切不可以为双语词典上的注释都是词义完全对应的同义词,不要以为在不同的语言中总能找到对应词来表示同一事物。
一般而言英语词和汉语词的语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
2.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
3.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语言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更细微的区别。
4.某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
(一)汉语和英语中有些没有对应词的例子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
“三伏”和“三九”在英语里是什么呢?一个年轻翻泽对几个加拿大人说 three fu和three nine。
听的人当然莫名其妙。
他只要说 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 就可以了。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
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
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
简直象芝麻酱煮饺子。
”这个比喻很别致,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
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常说 It was papked like sardines(塞得象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
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看到过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是不多的。
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说明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
例如,汉语中“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用cadre。
但是英语中的cadre与汉语中的“干部”不同。
而且 cadre不是常用词,许多讲英语的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即使认识它的人,在说到它时,发音也不一样——有三四种读法。
因此有人建议用official(官员;行政人员;高级职员人functionary (机关工作人员;官员),administrator(行政官员)等代替cadre,但这些词没有一个与汉语中的“干部”完全相同。
同样,汉语中没有表达 cowboy 和hippie(或hippy)的意思的对应词。
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
cow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
在汉语中译为“牧童”或“牛仔”,反映不出这些意义。
汉语中把 hippie音译成“希比士”或“希比派” 也没反映出60年代那些中国人觉得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特点。
译成“嬉皮士”可能稍好一些,不过这个词也会造成误解,因为那批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其中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情绪,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往往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染上吸毒恶习,等等。
这就要在词典上或译文中加解释性说明了。
在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方面的用语中也可以举出不少例子。
例如汉语中的“斗争会”这个词可以译成 struggle meeting,但这种译法说明不了这种会的内容。
反过来,美国的revival meeting是什么样的活动,中国人很难猜测,除非亲自到现场看过这种宗教气氛极浓、歇斯底里般的信仰复兴集会。
同样,中国人对bingo party和 bingo game往往一无所知,有些词典中bingo的汉语注释是:“一种用纸牌搭成方块的赌博”(《新英汉词典》),“排五点一种赌博性游戏」”(《英华大辞典》),读者查到此词仍然不得要领。
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也有类似现象。
多数英美人从来投有睡过中国的“炕”(kang,a heatable bricked),没有吃过“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没有用过中国的“秤”(steelyard)。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住过美国的 motel(专为开汽车的游客开设的、有停车场的旅馆),没有吃过 hamburger (牛肉饼;汉堡牛排;汉堡包),也不需要在上班时由time clock,(出勤记录钟)证明他们是否按时上班。
类似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连词义相近的词也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这种概念。
这种情况十分普遍,无需在此多说。
一在表示自然现象的语言中,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
(应当指出,把“节气”译成 solar terms,大部分西方人仍然不懂。
)如一部常用的现代《汉英词典》中,把“雨水”译成 Rain Water(2nd Solar Term),把“惊蛰”译成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把“清明”译成,Pure and Brightness(5th Solar Term)。
这些名称不另加解释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有些“节气”的名称在英语中确实有对应词:春分=Spring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秋分=Autumnal Equinox;冬至=Winter Solstice。
在表示自然力和宇宙方面,汉语里有些传统的古老的词,如“阴”“阳”,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朗曼现代英语词典》对“阴”和“阳”的解释是:“按道教的宇宙观,‘阴’和‘阳’是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的本质产生了宇宙,保持宇宙和谐。
‘阴’表示黑暗、雌性、消极的。
‘阳’表示光明、雄性、积极的。
”“阴”和“阳”的概念作为中医治疗基本原理的一部分已沿用了许多世纪,然而,这些原理却很难对西方人讲清楚。
中医理论里所说的“寒”、“上火”等概念,也很难用英语词表达,只能做些解释。
如“上火”,就说是“内热过多”,然后再描写一下症状。
在《汉英词典》中“阴”、“阳”两词只好分别注释为:(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etc.) yin, 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yang ,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与《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一致,但西方人还是不易明白。
以上例证足以说明差别之大。
造成这些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由于环境和传统有所不同,或是由于工业和技术发展的水平有差异,或是由于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不一样,等等。
(二)有些概念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但它们又不是完全同义的有些懂一点英语的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用lover一词,外国人对此颇为惊讶(因为lover表示信夫或情妇的意思)。
外国人不理解,一向在这类问题上谨慎小心的中国人,为何公开声明自己有 lover呢?应该记住,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就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rie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妻)。
美国总统的夫人和州长的夫人常称为First Lady,有时译作“第一夫人”,但一些中国人看到“第一夫人”字样会发生误解,以为既然有“第一夫人”就有“第二夫人”甚至有“第三夫人”、“第四夫人”等,从而得出一种错误的印象:“白宫的主人居然搞了好几个老婆!”中国人问别人的“籍贯”时,可能指place of birth或where a person is from(本人的出生地或来自某地),也往往指where a person’s parents or ancestors came from originally(父母或祖先来自何地)。
有时候两个地方是相同的,但也常常不同。
在英语中没有与“籍贯”对应的词。
Place of birth 只表示本人出生的地方,与祖先的任何情况无关。
这种差别有时会造成混乱,填写身份证、个人履历表、护照等时尤其如此。
下面再举一些英汉两种语言中“貌合神主”的词语的例子。
1. 指“处所”、“机构”等的词语:high school ≠高等学校 high school 是美国的中学。
英国的中学叫secondary school,service station≠服务站 service station 是给汽车加油及进行简单维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