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
浅述白术的研究
枳术汤组成相 同,但 白术倍于枳实 ,荷 叶烧饭 为丸,健 脾消痞 ,补消有偏 ,缓急有异 ,制方之妙 ,寓意深远 。 元・ 朱震亨 《 本草衍义补遗》言 白术 “ 有汗则止 ,无汗则 发 ” 丹溪心法 》中的痛泻要 方,疗肝脾不和 ,木 旺乘 ;《 脾土之肠 鸣泄泻 ,也成 为后世 医肝 旺脾虚的基础方 。玉 屏风散 中白术可健脾 胃,温 分 肉,培土即以宁风 也。 1 明清 时期 明・ . 5 缪希雍 《 神农 本草经疏 》对服 用 白 术 的禁忌症有如下描述:“ 凡病阴虚 ,血少 ,精不足 ,内 热骨蒸 , 口干唇燥 ,咳嗽吐痰 ,吐血 ,鼻衄 ,齿衄 ,咽 塞 ,便秘滞 下者 ,法咸 忌之 。术燥 肾而 闭气 ,肝 肾有动 气者 勿服 。 明代李 中梓 《 ” 本草通玄 》 则对 白术肯定有加 , 言“ 补脾胃之 药,更无 出其右者 ” ,也对苍术 、白术从功 效 上作了 比较 明确的区分,日 “ 苍术 ,宽 中发汗 ,其功 胜 于 白术 ,补中除湿 ,其力不及 白术 ;大抵卑监之土 , 宜与 白术 以培之 ;敦阜之土 ,宜与苍术 以平之 ” 。清 ・ 陈 士铎所著 的 《 石室秘录 》曾写道 :“ 腰痛乃水湿之气侵入 于肾宫” 而其 另一本著作 《 , 本草新编 ・ 卷一》日 白术 “ 尤 利腰脐之气 ,腰脐之气 即利 ,而 肾中之湿气何 能久 留, 自然湿 去而痛忽失也 ” 。源 自清 ・ 程钟龄 《 医学心悟 》之 半夏 白术天麻汤 则为健脾燥 湿 、化痰 熄风之 上方 。清 ・ 吴仪洛 《 本草从新》言术 : 无汗 能发 ,有汗 能止” 祛 “ 、“ 劳倦 , 止肌热 , 化瘾癖 ” “ 、 肾虚者勿用 , 有火者宜生用 ” 。 妇人医傅 山 ・ 傅青主女科 》载方 10余首 ,含 白术 的方 7 剂达六成有余 (7首 ) 6 ,最大用量 1 ,最小仅 4分 。 0两 陈修园亦善重用 白术 治腰痛 ,效佳 。 1 民国时期及 当代名 中医经验 张锡纯在 《 . 6 医学衷 中 参西录》中对 白术的描述是 : 与凉润药 同用 , “ 又善补肺 ; 与升散药 同用 ,又善调肝 ;与镇安药 同用 ,又善养 心 ; 与滋 阴药 同用 ,又善补 肾;为具土德之全 ,为后天滋生 之要药 ,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 皆能有所补益 也” 。 上海名医顾丕荣老先生认为:若舌苔粘腻者 ,为湿热型 , 术宜 生用 ;舌红 少苔者 ,为阴虚型 ,术宜炙用 ;舌淡苔 薄边有齿痕 ,为脾虚型 , 宜炒用 。重用 白术 治疗便秘 , 术 近现代报道 当从 北京医院魏龙 骧老先生而始 。魏老认 为 便秘之源 在脾 胃,重用 生 白术运化脾 阳治本 ,再佐 以他 药 ,如常 以生 白术 ( 两 )加生地黄、升麻 ,取滋润 、 3 升清 降浊 之意,治疗 大便干结者 ;又喜 以经典方加 大剂 量 白术治疗便秘 ,如治疗一便不干结 的笔管屎证 患者 , 予理中汤 ( 白术 2  ̄3 g 0 0 )加 肉桂而收敛行便 。全 国名 老中医宗修英老先生认为 ,重用生 白术 治疗便秘 ,其适 用证型为脾虚证便秘 ,例如脾虚所致 的气虚便 秘、湿 阻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深度挖掘,对白术这一古老且广泛应用的中药材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对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探索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关于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理解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多重功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苍术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作为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治疗领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成分构成了白术复杂且独特的药效基础。
每一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参与到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之中。
本文将首先概述白术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方法及含量测定技术,为后续药理作用机制的探讨奠定物质基础。
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各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如利尿、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保肝、护肾、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特别关注于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揭示,如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变化、蛋白相互作用等,以期阐明白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
本文还将探讨白术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以及其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特性,这对于理解其体内效应及优化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针对白术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整合分析,有助于揭示白术在临床疗效中的物质基础与作用原理,为其在相关疾病防治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将以系统全面的视角,追踪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前沿动态,揭示其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推动白术及相关制剂的研发创新、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 白术的化学成分讨论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在白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陈文,何鸽飞,姜曼花,邱细敏【关键词】白术;,,挥发油;,,多糖;,,药理作用摘要:对白术的炮制、有效成份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术;挥发油;多糖;药理作用白术系菊科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1]。
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2]。
2000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白术制剂共51种,2005年《中国药典》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经常使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7 000 t。
本文就最近几年白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白术的炮制及辨别炮制方式[3]生术片取药材水浸12 h,润20 h,切成2~3 mm的厚片,在恒温箱内干燥,温度操纵在50 ℃左右。
干后,可进行其它炮制。
焦白术取净白术片放入锅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即可,如有火星时可喷洒适量清水。
炒白术先将锅用火加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皮,待麦麸皮焦化起浓烟时,倒入生白术片,急速翻炒至药物表面老黄色内部黄棕色,有香气时即掏出。
土炒白术将陈壁土置于锅内,用中火炒至灵活状态,随即加入白术片,急速翻炒至挂土色,有土香气时掏出。
米泔水漂白术取净白术片用清水浸泡漂2 d,去掉酱油色的水,再用米泔水漂1 d至白色,掏出晒干即得。
白术炭取干净白术片置炒药锅中,用武火加热,急速翻炒至外部黑色、内部老黄色为度。
有火星时喷淋适量清水,掏出摊晾。
蒸白术取净白术于蒸锅内,白术上加适量米,加盖,用文火蒸8 h至白术外呈黑色,内棕色,米熟透即掏出摊晾。
麸炒白术先将锅加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至呈黄褐色时,掏出筛去麦麸,放凉。
蜜炙麸炒白术取蜂蜜置锅内加热,炼至沸腾,投入麦麸(麦麸与蜂蜜的比例为5∶1),炒至麦麸手捏成团,掷出即散时,投入白术片炒至表面焦黄色,掏出,筛去蜜炙麸皮,放凉。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白术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白术,又名白朮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人们对于白术的鉴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市场上的白术进行鉴定,以确保其品质和安全性。
实验一:外观特征鉴定首先,我们对白术进行了外观特征的鉴定。
正宗的白术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根茎肥大,圆柱状,表面白色或微黄色,具有明显的节间痕迹。
经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样本A具有符合标准的外观特征,而样本B则存在明显的不符合,根茎较小且颜色较深。
因此,我们初步判断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可能为假冒产品。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的初步判断,我们将样本A和样本B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经过放大观察,我们发现样本A的细胞结构紧密且有规律,根茎内部有较多的淀粉颗粒。
而样本B的细胞结构松散,淀粉颗粒较少。
这一观察结果与白术的正常特征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实验三:化学成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鉴定结果,我们对样本A和样本B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我们发现样本A中的白术醇、白术酮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而样本B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偏低。
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实验四:质量评价最后,我们对样本A和样本B进行了质量评价。
通过测定样本A和样本B中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总黄酮含量等指标,我们发现样本A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良好。
而样本B的水分含量偏高,灰分含量偏低,总黄酮含量也明显低于标准。
这一评价结果再次证实了样本A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为假冒产品。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我们成功地对市场上的白术进行了鉴定。
样本A被确认为正宗的白术,而样本B则为假冒产品。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上中药材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白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止泻、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成分和功效的深入研究,白术在化学、药理和临床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香豆素、木质素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白术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
不同采收时间也会导致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仍需深入研究。
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均具有药理作用。
挥发油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则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则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然而,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良反应也不够明确。
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白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
白术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然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白术,是中医药宝典中备受关注的药材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凭借其丰富的药用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将深入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以期为读者带来更多关于这一中药宝典的了解。
一、白术的简介与来源白术,其学名为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作为中药材,白术主要采用其地下块茎。
二、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的地下块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萜烯类化合物、多糖类、黄酮类、酸类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包含了多种生物碱、芳香醚、酮类等。
三、白术的药用功效1. 健脾胃:白术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发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 补中益气:白术能够补益中焦,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虚弱病人、久病体虚者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3. 利水渗湿:白术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能够促进排尿,减轻水肿、湿热等症状。
4. 止汗止泻:白术可以收敛汗液,止汗功效突出,对于盗汗、虚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同时,白术还可以止泻,治疗腹泻等病症。
5. 除湿祛湿:白术具有除湿祛湿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热引起的痛症,如腹胀、腹痛等。
6. 固表止血:白术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出血、瘀血等问题。
7. 调经活血:白术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调经活血的功效。
四、白术的应用范围白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胀、泄泻、水肿、湿热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出血等妇科疾病。
五、白术的药物配伍在实际应用中,白术可以与其他中药材进行配伍,以增强其药效。
常见的配伍有白芍、黄芪、茯苓等。
例如,白术与白芍可以共同使用,以补中益气养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白术综述——精选推荐
白术资源现状及其产业发展研究进展摘要:白术是浙江主产的著名地道药材,为“浙八味”之一,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以干燥二年生根茎入药。
白术广泛应用于中医方药及其制剂中,目前含白术的制剂达543种,用量极大。
目前白术的野生资源很少,药用来源多为栽培品种。
但是由于不注重种性的恢复,发生混杂和严重退化的情况,出现抗病力下降、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关键词:资源分布,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范化种植前言:白术的药用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神农本草经》[1]将其列为上品,2010版中国药典[2]规定其来源于是菊科植物白术(Atarcyt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3],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证,俗有“北参南术”、“十方九术”之说。
白术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和多糖成分,如苍术酮、白术内酯、杜松酯和棕榈酸等,现代研究表明白术多糖类成分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白术适宜生长于凉爽的气候环境,忌高温多湿,其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均有分布,多为栽培品。
近年来河北安国为全国白术种子种苗基地,培育了不少栽培品种。
野生白术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一带,浙江产者又称“浙白术”,以浙江磐安和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以於潜白术品质最佳,被誉为“於术”,磐安优质白术根茎外形似青蛙,俗称“蛙术”[4]。
近10年来白术药材的销量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历史最高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目前白术年需求量已达1.1万吨以上[5],其中国内年需求量在8000吨左右,出口国外年需求量在3000吨左右。
国内市场白术药材主要用于饮片和中成药产品,白术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胃肠疾病(如参苓白术丸、香砂养胃胶囊、枳术冲剂、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等)、小儿脾胃虚弱所致消化不良(如保儿宁糖浆、小儿喜食片、肥儿散等)和妇产科疾病(如安胎丸、白带片、逍遥颗粒等)。
白术多糖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术多糖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白术多糖是一种来源于白术植物的多糖类化合物。
白术又被称为“中药之宝”,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白术多糖作为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
白术多糖的结构复杂且多样,主要由多种糖类组成,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
这些糖类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不同种类的多糖结构。
这些结构中可能还存在有其他化学官能团的修饰,如乙酰基、硫酸基等,从而增加了多糖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白术多糖的结构与它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多糖结构的不同部分可能与不同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不同的生理效应。
例如,白术多糖的某些结构可能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菌等功能。
因此,研究白术多糖的结构是理解其生物活性及其在医学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多糖的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并探讨这些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结论部分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白术多糖结构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白术多糖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医疗和保健功能,并为中药白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1. 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白术多糖,并总述本文的目的和架构。
2. 正文:详细描述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1:介绍白术多糖的基本组成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功能。
2.2 白术多糖的结构要点2:探讨白术多糖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连接方式,同时分析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结论: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白术多糖结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的布局,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白术多糖的结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该物质。
同时,通过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白术多糖的药理活性和医学应用价值。
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
引用格式:谢 进,陈阳峰,何 爽,等. 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2023(7):93-96. DOI:DOI:10.16498/ki.hnnykx.2023.007.018中药白术为菊科(Composetae)苍术属(Atractylodes)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1],原产于浙江宁波(为道地产区),现分布于我国的浙江、安徽、甘肃、湖南及江西等地[2]。
白术内酯(Ⅰ、Ⅱ、Ⅲ)是一类从白术中提取的内酯化合物。
近20 a来对白术内酯的研究表明,白术内酯具有抗癌、抗炎、抗血小板、抗骨质疏松、抗菌活性、保护神经系统的功能并有调节血糖和血酯的作用。
由于结构上的差异,白术醇Ⅰ和白术醇Ⅱ都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而白术醇Ⅲ和白术酮Ⅰ具有显著的抗炎和神经保护活性[3-5]。
不同不同白术样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比较谢 进1,陈阳峰2,何 爽2,朱校奇1,宋 荣1(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2.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长沙 410125)摘 要:研究以岛津Column Shim-pack GIST C18(250 nm×4.6 nm)为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40℃,检测样品中的白术内酯。
白术内酯Ⅰ和Ⅱ、Ⅲ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75和220 nm,进样量为10 μL,白术内酯Ⅰ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1.049×107X-4.090×105(r=0.999 8),在4~1 02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Ⅱ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6.872×106X+1.194×106(r=0.999 0),在3.7~93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白术内酯Ⅲ的线性关系方程为Y=4.819×106X-3.969×105(r=0.999 0),在3.7~93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药用白术的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药用白术的研究姓名:李晓华学号: 20080305002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年级: 2008 级实习单位:武汉市健恒药业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刘强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10日药用白术的研究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用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术”,后因宋代林亿等人的极力推行,改为白术。
白术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
野生白术主要产于浙江於潜、昌化、天目山一带,以於潜所产白术质量为佳,称“於术”,现多栽培,少有野生。
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中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 7000t[1]。
白术性温,味苦甘,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经典医书中就有“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的论断[2]。
1 白术的药用资源研究1.1 白术的鉴别1.1.1白术性状鉴别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
表面灰黄构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
茎下部叶羽状分裂,上部叶狭披针形。
秋季开紫花,全为管状。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3]。
1.1.2白术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的石细胞带。
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
表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4]。
1.1.3 白术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摘要】白术是菊科,其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效果十分显著,在临床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降低白术生品燥性,提高其健脾燥湿、导滞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中通常是进行炮制之后再进行使用。
一般的炮制方式有麸炒、清炒、土炒和蒸制,其炮制技术也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随着炮制方法和时间的不同,其功效和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药炮制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工艺是最近几年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最近几年中,很多学者纷纷进行了白术炮制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这都给本研究带来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不同炮制方法;白术;化学成分;影响白术在临床中是十分普遍的药材,在我国一些地方都有栽培。
因为白术燥性强,必须进行炮制后使用,同时常常和其他药物进行配伍。
在临床中,主要是针对脾虚、腹胀、腹泻患者进行辨证应用,同时能够对脾胃虚弱引起的胎动不安进行治疗。
在最近几年中,一些学者都纷纷研究了白术的临床价值研究,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白术炮制过程,分析及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希望为相关研究带来参考。
一、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挥发油包含成分为白术内酯、苍术酮,是主要的白术成分。
再进行炮制过程中,常常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质量才能够保持疗效。
白术炮制之后,体内脂性成分逐渐降低,能够实现自身氧化转化成,转变成白术内酯Ⅰ和Ⅲ。
白术内酯有着抗肿瘤的成分,能够对人体的机体指标进行改善。
在Fu J等人的研究中认为,白术对乳腺癌细胞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的机制是在转化生长因子-β进行下调,促使癌症细胞分化完成。
陈鸿平等人使用了二维红外成像仪检测炒药机,麸炒白术,使用的净白术和蜜麸比是10︰1,从第四分钟开始,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取样,观测外观并使用GC-MS法对白术内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进行检测,发现白术炮制品内的挥发油产生了重组和裂解,挥发油的成分也产生了明显改变。
短时间的炮制操作中,挥发油含量基本稳定不变。
在白术颜色变黄之后,挥发油含量降低,大约是生品的84.72%。
白术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与临床Pharmacy and Clinics o 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Q2\;\2(\).65••综連政展•白术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龙家英,李小芳,王娴,唐海龙,刘凯,谢青璇[摘要]白术,来源于菊科植物白术K o id z)的干燥根茎。
白术活性成分对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肿瘤细胞显示出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和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等。
对白术的研究一直是天然药物和药理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白术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不断地丰富,因此,该综述对白术抗肿瘤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白术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白术;抗癌;抗肿瘤;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6X(2021)01-015-07Recent advances in anti-tumor active ingredients of Baizhu and their anti-tum or mechanism/LOA^G Jia-ying, LI Xiao-fang, WANG Xian, TANG Hai-long, LIU Kai, XIE Qing-xuan//(School o f Pharmacy, Chengdu 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Sichuan)[Abstract] Baizhu is the dry rhizome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Baizhu show extensive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gastric cancer, liver cancer, lung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ovarian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cervical cancer and other tumor cells. The anti-tumor mechanisms involve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duction of tumor cell apoptosis; inhibition of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migrat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regulation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regulation of immune functions. The studies of Baizhu have alway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nti-tumor active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s of Baizhu have been enriched. Therefore, 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s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Baizhu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nti-tumor, hoping to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antitumor activity.|Key words] Baizhu; anti-cancer; anti-tumor; anti-tumor mechanism; recent advances草本药材白术心)是菊科植物白术干燥的根茎,在《神农本草 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 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白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白术的药效物质基础阐释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白术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白术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白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概述奠定基础。
接着,文章重点综述了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并对其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阐述了白术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包括其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文章还对白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概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白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
通过对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白术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白术化学成分研究白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共同赋予了白术其独特的药理活性。
多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白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皂苷类以及其他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最为显著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多糖类成分则以其增强免疫、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苷类成分在白术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对白术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被分离和鉴定出来。
例如,通过对白术挥发油的分析,发现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
白术不同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探究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有着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安胎、止汗之功效。
主治由于运化失常、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胎动不安、自汗等症状。
对于白术的炮制,最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有所记载。
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土炒、麸炒等多种多样的炮制方式。
据文献考证,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有清炒白术、白术炭、醋白术、生白术、米泔白术、麸炒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等等。
本文主要就白术不同炮制方法与药理作用展开综述性研究。
标签:白术;炮制方法;药理作用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要产地为湖南、安徽与浙江,其性温、甘、味苦,有着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安胎、止汗之功效。
主治由于运化失常、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胎动不安、自汗等症状。
白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有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白术制剂已经超过了500种,远远超过了党参、黄芪、人参制剂的数量,已经成为我国配方频度最高的中药。
1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对于白术的炮制,最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有所记载,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土炒、麸炒等多种多样的炮制方式,据文献考证,白术的常见炮制方式有清炒白术、白术炭、醋白术、生白术、米泔白术、麸炒白术、土白术、焦白术等等,炮制品种与炮制方法创造了新的记录。
在时代的变迁之下,现阶段常见的白术炮制法有生白术、土白术、炒白术、麸白术几种。
具体炮制方法如下:生白术:取白术,除去杂质,使用清水洗净、大小分开,浸泡12~24 h,待6、7成熟之后,闷润24~32 h,保持内部与外部湿度的相同,完成后,切厚片,烘干或者晒干备用。
土白术:取适量伏龙肝细粉(每100 Kg白术片取30 Kg伏龙肝细粉),将其放置在热锅中,使用中火煎炒,加入白术片,炒至表面有土色、取出后,筛选晾晒。
炒白术:将蜜炙麸皮置入锅中(每100kg白术片取10kg蜜炙麸皮),冒烟后在其中加入白术片,待变为焦黄色有香气溢出之后,将去取出,筛选晾凉。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_陈文
35(8):841.
[ 5] Zauggs, ThormannW.Capillaryelectrophoreticseparation, immuno- [ 22] 李 剐 , 刘 鹏 , 刘诚迅 , 等 .我国细胞工程制药 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
chemicalrecognition andanalysisofthediastereomersquinineand
1.1.1 生术片 取药材水浸 12 h, 润 20 h, 切成 2 ~ 3 mm的厚片 , 在恒温 箱 内 干 燥 , 温 度 控 制 在 50 ℃左 右 。 干 后 , 可 进 行 其 它 炮制 。 1.1.2 焦白 术 取净白 术片 放入 锅内 , 用大 火加 热炒至 表面 焦
· 338·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7 VOL.18 NO.2
摘要 :对白 术的炮制 、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 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白术 ; 挥 发油 ; 多糖 ;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2007)02-0338-03
白 术 系 菊 科 植 物 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 干燥 根 茎 , 具有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安胎之效 [ 1] 。 主治脾虚 食少 、
刊 , 2003, 21(1):99.
interestingsolutionfortheliquidphaseseparationdilemma[ J] .JChro- [ 21] 顾 铭 , 欧阳藩 .生化过 程工程 与中药 现代化 [ J] .中 草药 , 2004,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白术,又称白术、白附子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白术不仅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还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白术的药理研究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渗湿化痰、解毒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关于白术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白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顺藜芦醇、山柰素、芳香酮、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研究表明,白术在抗炎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介质有关;在免疫调节方面,白术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调节T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1. 治疗脾胃虚弱等消化系统疾病: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泻、食积等消化系统疾病。
2. 缓解湿热病症:白术有渗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湿热病症如黄疽、水肿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 抗肿瘤作用:白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4. 调节免疫功能: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调理体质、改善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白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白术的深入研究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揭示白术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优秀的中药。
白 术
3. 治疗虚弱枯瘦,食而不化:于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本草纲目
拾遗》)
4. 治疗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
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枳术丸)
药 1981;1(1):36〕
4. 治疗慢性腰痛 白术30g,炙山甲6g,加入白酒100ml(以能浸没药材为度),加盖,加热煮沸后减弱火力,保持微沸半小时,将药液倾出。药渣依
上法重煎1次,两次煎液兑合,分早晚两次服,每天1剂,连服2~3剂,治疗慢性腰痛受寒湿或劳累加重者24例,疗效满意。〔中级医刊 1982;(6):
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并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抑制倾向。白术丙酮提取物经口灌胃给药,25mg/kg对大鼠小肠输送功能有促进作用;50mg/kg 对盐酸-乙醇引起的
大鼠胃黏膜损伤有防治作用;150mg/kg 能抑制大鼠胃排空。
有报告认为,白术煎剂能使兔离体肠管自发活动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加大(生白术较炒白术作用强),能明显拮抗 Ach 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
(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2. 治疗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配伍效用:
白术配伍白芍 白术甘苦温燥,入脾经,功能健脾燥湿以助运化,兼能补气安胎;白芍酸寒柔润,入肝经,长于柔肝养阴以藏血,并能缓急止痛。二药相使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搏。白术煎剂0.1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其血压呈轻度下降,当剂量增加为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白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旨在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推动白术的现代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将从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入手,重点介绍其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探讨白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白术这一传统中药材的科学认识,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白术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些挥发油主要由苍术醇、苍术酮、白术内酯等构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挥发油成分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白术还含有多种多糖成分,如白术多糖、苍术多糖等。
这些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多糖成分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对于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白术黄酮、槲皮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白术独特的药理作用基础,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还将有更多新的发现和应用。
三、白术的药理作用白术,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入,历来受到医药研究者的关注。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除去根须,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性甘、苦、温,归脾、胃经,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主要应用于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白术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白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国内外对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现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
①挥发油:目前对于白术的研究集中于地下根茎部分,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4%,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其他含量高于1%的化合物主要是帖类化合物1。
挥发油提取物中得到的白术内酯类的成分有白术内酯Ⅰ~Ⅳ、双白术内酯、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等。
而彭伟等2对白术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术内酯Ⅰ~Ⅲ,2,6-二甲氧基苯酚,东莨菪内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白藓苷A 紫丁香苷甘露醇等。
②多糖:目前运用于白术多糖的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热水浸提法、酶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3类。
寿旦等3分别用水煎煮提取和乙醇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酶法分析测定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白术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水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还原糖的含量,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存有差异,10个产品中贵州余庆及浙产3个品种品质较好。
陈磊等4用乙醇去杂和水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变化较大,其中9月底到10月底时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最高。
2白术的药理作用2.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RI)有保护作用:有实验表明白术多糖具有抗氧化、减轻病毒性肝损伤的功效.对各型肝炎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均有较好的促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池玉梅,李伟,文红梅,崔小兵,蔡皓,毕肖林白术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1(09)
11.毛俊浩,吕志良,曾群力白术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期刊论文]-免疫学杂志 1996(04)
2.吴佳白术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质量评价[学位论文]2008
3.刘庆林.樊卫国.安华明.LIU Qing-lin.FAN Wei-guo.AN Hua-ming刺梨叶片中总黄酮和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期刊论文]-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6)
4.于玲玲白术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学位论文]2010
26.李伟荣,刘昌辉,王宏,周联,王宁生金柚痰咳清片总黄酮含量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05)
27.徐华杰,曹秀军,盛良全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和表征[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28.王国军,熊洁羽,黄红缨从山羊毛中提取L-胱氨酸时活性炭脱色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5.3.3纸色谱
经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l:5)展开后,显色,看到2个斑点,即可确定为Xyl和GM。经吡啶:戊醇:水(7:7:6)展开显色后,只看到1个未展开的大斑点,同时有很严重的脱尾。
5.3.3白术精多糖RMAP红外图谱
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
作者:陈文
学位授予单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同时进行纸色谱分离,展开剂分别为
正丁醇:乙酸:水(4:l:5)和吡啶:戊醇:水(7:7:6),以苯
硕士学位论文
图5-3RAMP水解条件的考察l~6依次为&镰伊水解样品l~6
Fig.5-3hydrolysis condition ofKAMP
l~6:hydrolysis sample ofRAMP
15.张金龙,王静康,尹秋响氨基酸的提取与精制[期刊论文]-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4(02)
16.夏杏洲,张辉,魏传晚榕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2(05)
17.黄河胜,马传庚,陈志武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0(10)
18.郑广娟白术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及肿瘤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3(03)
ofRAMP
(system(I))
5.2.3显色
图5-2RAMP的组分分析(展开系统(II)) l Ara2.Gal、Ara3.Glu、Xyl4.Man、
Rha5.混合单糖6,RAMP水解样品
Fig.5-2Component analysis ofRAMP
(system(Ⅱ))
将展好的薄层板取出,晾干。用苯胺一邻苯二甲酸显色,在105℃加热至显色清晰即可。
5.2.2点样
板(1)为各单糖对照品,RAMP供试品溶液。见图5-I。
板(2)为各单糖对照品溶液,混合单糖对照品溶液,RAMP供试品溶液。见图5-2。
图5-I RAMP的组分分析(展开系统(1)) I.Ara2.Gal、Ara3.Glu、Xyl4.Man、Rha
5RAMP水解样品
Fig.5-1Component analysis
19.吕圭源,李万里,刘明哲白术抗衰老作用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应用药学 1996(05)
20.朱金照,冷恩仁,张捷,许其增白术对大鼠肠道乙酰胆碱酯酶及P物质分布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01)
21.吴翰桂,马勇军,马国芳,杨琦正,梁君白术对小鼠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期刊论文]-台州学院学报 2004(06)
12.汤新慧白术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医研究 1998(02)
13.徐丽珊,金晓玲,邵邻相白术及白术多糖对小鼠学习记忆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期刊论文]-科技通报 2003(06)
14.单俊杰,田庚元白术糖复合物AMP-B的理化性质及降血糖活性的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3(06)
5.石磊,王勇,石勇,李娟,刘志强,刘淑莹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1)
6.方一苇糖结构与质谱分析[期刊论文]-质谱学报 1995(01)
7.王健,龚兴国多糖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1(01)
8.乔小云,姚峰,李俏,王玉玺影响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探讨[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4)
5.田允波.许丹宁.黄运茂.袁朝霞.刘容珍白术多糖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畜牧与兽医2010,42(9)引用本文格式:陈文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2002(04)
29.刘娟,邓泽元,刘晶晶,王杉决明子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3(01)
30.乔小云,姚峰,李俏,王玉玺影响白术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探讨[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4)
31.谭周进,谢达平多糖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2(03)
1.黄海英白术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学位论文]2006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姓名:陈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分析化学指导教师:邱细敏
20070501
白术有效成分的研究
用0.1%磷酸二氢钾的0.1%CMC-Na溶液铺制硅胶G薄层板,使用前活化lh。
22.梁生旺,王淑美,李永军通淋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1998(11)
23.周海虹白术提取物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3(04)
24.朱红梅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炎116例[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5(20)
25.薛长晖,袁少明,王佩维,姚晨之,牛金萍苦荞粉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期刊论文]-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6(01)
1.张弘,邓晓鸿,徐成银风湿液药酒的薄层色谱鉴别[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1997(02)
2.梁生旺,王淑美,李永军通淋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1998(11)
3.张东,刘志江,牛佳黄柏生地白术的FTIR鉴别研究[期刊论文]-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5(01)
4.周枝凤,沈菊文,龚范,梁逸曾,邱细敏白术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初探[期刊论文]-中草药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