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10)

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1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2010年6月29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0年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经济学门类)●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专业)●金融学(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3、特聘教授招收的直读博士生在学生入学的第1年尽量明确导师;尚未明确导师的,由系成立指导小组统一代行导师职责,第2年开始明确每个学生的导师和指导小组。

三、培养目标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从事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能够在经济学学术领域或管理部门从事独创性的研究工作。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统计学和高级经济学理论及有关的IT和网络技术与技能。

2、专业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的前沿知识。

3、交叉学科知识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管理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2。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读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50。

课程设置见附录。

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按照2008年6月17日经济、管理学位评定分委员通过的“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执行。

附录:一、普通博士生修读科目及学分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2,自学课程学分另计。

课程设置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90610042)2学分(考试)●博士生外语(基础部分)(90640012)2学分(考试)2、必修环节(6学分)●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5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二年级学术论文1学分(考查)3、学科专业要求学分(≥12学分)●应用随机过程(70510273)3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I (90510053)3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Ⅱ(90510063)3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I (90510153)3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Ⅱa (90510402)2学分(考试)●高级宏观经济学Ⅱb 2学分(考试)●高级计量经济学I (90510133)3学分(考试)●高级计量经济学Ⅱ(90510043)3学分(考试)●应用宏观经济学I (90510372)2学分(考试)●应用宏观经济学II (90510382)2学分(考试)●应用时间序列基础(90510392)1学分(考试)●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80514543)3学分(考试)●数量经济学专题(70510292)2学分(考试)●金融经济学(70510143)3学分(考试)●金融工程案例分析(先修金融工程)(70510473)3学分(考试)●高级资本市场理论(90510193)3学分(考试)●高级公司财务理论(90510203)3学分(考试)●实证金融学(80511762)2学分(考试)4、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

2014年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2014年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

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20201 授学位)一、培养目标(300字以内)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财务与会计管理和研究人才;2.掌握坚实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财务会计理论2.财务管理理论3.审计理论4.管理会计理论三、学习年限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

硕博连读、直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7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攻读博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12学分。

直博生、“1+4”硕博连读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32学分。

五、培养过程必修环节1.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对博士生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评估博士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学术科研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应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各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学科点具体落实。

各学科应成立综合考试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3-5名专家组成,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综合考试工作。

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种,对于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学生重新考试或退学。

博士生在学期间共有两次综合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未通过者允许参加下一次考试(两次考试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两次均未通过,按退学处理(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可转为硕士)。

2.学术交流。

博士生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其它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

同时,还应具有在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言的经历3.学期学术报告。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会计管理和研究人才。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 财务会计2. 审计3. 财务管理4. 管理会计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4 年。

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科学研究为主,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第六学期完成答辩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专业通开课、选修课四部分构成。

具体课程设置见以下课程计划表。

五、应修满的总学分数博士研究生应修满15 学分方可进入答辩阶段毕业。

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 4 学分、学科通开课 2 学分、专业通开课2学分、选修课7学分。

选修课程应根据自己学习方向,结合导师意见和自我知识结构进行选择。

六、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在第三——四学期,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论文写作大纲、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所属专业教研室导师组答辩后方能正式进入论文撰写工作。

博士研究生论文初稿完成后交导师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推荐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学院审查后,方可组织论文的评阅、答辩等工作。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利用假期赴企业或其他单位调查;参加导师或教研室安排的辅助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讲授、辅导、答疑等);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根据导师的安排参与调研、收集资料等。

清华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1982-1983年度第二十二次校长工作会议通过—(2010年7月修订)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博士教育是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相结合。

各院系应依据此规定制订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并做好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培养目标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如下:1.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所在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博士生根据不同的选拔方式,分为参加全校组织统一入学考试的普博生;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被直接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的直博生;本校在校优秀硕士生被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提前攻博生;有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成果突出的在职人员委托培养攻读学位的论文博士生。

普博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

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可以向研究生院申请延期。

三、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一般不设副导师。

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财政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3 授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能够从事财政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人才和经济部门高级管理人才。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经济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财政宏观调控研究财政政策原理与效应评估、财政风险评估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动态宏观财政政策分析、公债原理与政策分析。

2.政府预算及公共部门效率研究政府预算理论与制度分析、预算支出绩效分析、绩效预算问题研究、公共项目效应评估技术与方法、公共部门效率评估、公共品供给效率分析。

3.社会公平与财政再分配职能研究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经济分析、收入不平等的测度与分析、财政再分配的原理与政策设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环境正义与环境财政研究。

4.税收理论及制度设计研究税收原理与政策分析、最优税理论与制度设计研究、中国税制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环境税费问题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地方税收体系研究。

5.中外财政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税制比较研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税制比较研究、外国财政制度研究。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财政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清华大学数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数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一、适用学科数学(Mathematics),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01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培养目标培养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愿为祖国的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的一流数学人才。

使得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上做出原创性工作。

三、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二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3、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专题讨论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择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四、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普博生普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2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1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2、直博生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4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3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五、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须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确定导师,确定导师以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或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撰写选题报告并举行选题报告会。

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代码分院(系)方案制定负责人签字分院院长签字院长签字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让学生能对会计学、法律法规等有基本认识,能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及会计信息化处理操作,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及政府机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会计方法和会计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练掌握现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法律、审计、财税等基本知识;4、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知识,熟悉ERP、电子商务、统计及财务报表分析等业务软件的操作,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5、具备会计岗位业务的实务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会计工作组织能力;6、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7、了解会计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具有获取、整理各类有关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四、主干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告分析等五、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一)职业岗位分析就业方向分析(二)职业能力分析注:每门课程可支撑一种或几种能力,表中“△”表示核心能力。

六、教学学时与学分分配(见下表)七、课程逻辑(附表一)八、学制及学位(一)学制:四年(二)学位:管理学学士九、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学生政治表现合格、身体健康,通过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要求的学分179(其中必修课 151学分,选修20学分,素质拓展学分8学分),政治表现合格,身体健康,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课程计划(见附表二)十一、说明1、本计划在课程安排和学时分配上,力求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适当压缩了课内讲授学分与学时,增大了作业、实习、实验、写论文的比例,提倡案例教学.2、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要求与鼓励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并积极参加社团组织.教学组织单位应指导学生有计划、有实效的开展健康有益的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一、适用学科公共管理学(public management),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12043。

二、培养目标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非营利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公共管理领域高级人才。

三、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与创新;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管理;5、教育经济与管理;四、知识结构公共管理博士学位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知识结构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注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的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的要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以及工科研究生课程。

五、主要培养环节1. 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请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研究生科备案。

2. 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考核所学课程知识,口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

考试内容覆盖学科专业课程,考试时间为第三学期初,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新考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

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同,但在成绩后记录“补考”字样。

重考仍然不合格者将不能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处理办法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照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写作指导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写作指导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写作指导早上起来,一杯咖啡,坐在书桌前,我开始构思这个EECS博士培养方案的写作指导。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我尽力捕捉每一个灵感,让它们在键盘上跳跃成文字。

咱们得明确一个EECS博士的培养目标。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马拉松,而是一次深度探索未知领域的冒险。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强大实践能力、广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博士。

一、研究方向选择研究方向可是个大问题。

作为导师,我建议学生要了解EECS领域的最新动态,关注国内外研究热点。

这可以通过阅读顶级会议和期刊的论文来实现。

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1.了解EECS领域最新动态2.关注国内外研究热点3.阅读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4.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兴趣和特长5.确定研究方向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讲究实用性和深度。

除了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还要根据研究方向选择一些专业课程。

英语和数学这两门工具性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1.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2.专业课程:根据研究方向选择3.工具性课程:英语、数学三、实践能力培养1.实验室项目: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2.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和技术需求3.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业界专家面对面交流4.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创业,锻炼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四、创新能力培养1.研究方法论:教授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宽视野3.创新思维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五、博士论文写作1.选题新颖:选择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课题2.研究方法得当: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数据充实:收集大量实验数据,支持研究结果4.论述清晰:论文结构合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创新性: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为学术界贡献新知识六、导师职责1.导向: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提供学术指导2.激励: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4.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5.质量把关:确保学生的研究成果达到博士水平写着写着,天色已渐暗。

具有会计学博士点的重点大学

具有会计学博士点的重点大学

附:下面是具有博士学位一级授予权的重点高校:(具有会计学博士点的重点大学)学校城市国家重点985/211 学科带头人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是是985/211 戴德明2.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是是211 孙峥3.厦门大学厦门是是985/211 有葛驾澍、余绪缨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是是张龙平5.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是是谷祺6.中央财经大学北京是是211 孟焰7.北京大学北京是985/211 有8.清华大学北京是985/211 有9.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北京是1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是有1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是985/2111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是211 有13.复旦大学上海是985/211 有1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是985/211 有15.同济大学上海是985/211 有16.南开大学天津是985/211 有17.天津大学天津是985/211 有18.天津财经大学天津是盖地19.中山大学广州是985/211 有20.暨南大学广州是21121.重庆大学重庆是985/211 有22.武汉大学武汉是985/211 有23.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是985/211 有24.南京大学南京是985/211 有25.浙江大学杭州是985/211 有26.辽宁大学沈阳是211 有27.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是985/211 有28.西南财经大学成都是21129.四川大学成都是985/211 有30.中南大学长沙是985/211 有31.湖南大学长沙是985/211 有3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是985/211 有33.吉林大学长春是985/211 有34.江西财经大学南昌是35.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是985/211 有36.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是985/211。

清华大学2021年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框架【模板】

清华大学2021年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框架【模板】

清华大学2021年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框架【模板】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清华大学2021年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提供框架和指导。

该框架将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工程领域的创新问题,培养其独立研究能力和领导力。

2. 研究框架概述本研究框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研究目标与意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 预期成果与贡献3. 研究目标与意义3.1 研究目标- 明确研究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并解释其对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

3.2 研究意义- 解释研究问题对工程领域的贡献,包括潜在的应用前景、技术创新、解决方案的优化等。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1 研究方法- 描述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

4.2 技术路线- 提出研究的技术路线,包括关键技术的选择、研究步骤和里程碑等。

5.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5.1 研究内容- 详细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任务的分解、研究活动的安排等。

5.2 拟解决的问题- 列出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解释其挑战性和重要性。

6. 预期成果与贡献6.1 预期成果- 描述预期研究成果,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实施等。

6.2 贡献- 解释研究对工程领域的贡献,如知识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等。

7.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提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包括每个研究阶段的起止时间、关键任务和里程碑等。

8. 经费预算与资源需求- 根据研究需求,提供详细的经费预算和资源需求,包括设备购置、实验材料、差旅费等。

9. 参考文献- 提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参考文献,以支持研究框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请注意,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研究框架应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项目要求进行调整和定制。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0660283
3 学分 (考试)春
法律思想史专题研究
90660263
3 学分 (考试)秋
法文化专题研究
80661683
3 学分 (考试)秋
宪法专题研究
90660103
3 学分 (考试)春
香港、澳门基本法研究
90660173
3 学分 (考试)春
行政法专题
90660123
3 学分 (考试)秋
2
报告,由博士生导师指导小组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成绩。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 30 次的一 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考核方式为:学生旁听我院举行的各类学术报告,利用 IC 卡刷卡系统 予以记录。记录次数达到 30 次者,“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99990032”考核成绩视为通过。每次应有 不少于 500 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院教学办公室记载成绩。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热 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服务。
2、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 从事法学研究、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
3、掌握 1~2 门外国语,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读、说、听、写能力。
2、公法学专题研究包括宪法与行政法学(16 学时)、刑事法学(16 学时)、法理学(16 学时)、国际法学
(16 学时)等内容。
3、私法学专题研究包括民事法学(16 学时)、商事法学(16 学时)、经济法学(16 学时)、知识产权法学(8
学时)、环境法(8 学时)等内容。
3、必修环节(5 学分)

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

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

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第一章绪论金融工程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深远的影响。

金融工程博士生是培养高水平金融领域研究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以期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第二章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1. 学术背景要求金融工程博士生应该具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金融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2. 培养方式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导师制和团队合作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博士生提供充分的学术和实践机会,鼓励博士生参与金融工程领域的实际项目和研究。

3. 师资力量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导师应该具有丰富的金融领域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和引导,推动博士生学术研究和创新。

第三章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1. 专业课程金融工程博士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金融工程基础、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创新等内容,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博士生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选修课程金融工程博士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如金融工程模型、金融市场分析、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等,以丰富自己的学术知识和研究技能。

3. 学术论文金融工程博士生需要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撰写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以检验博士生对金融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金融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1. 实习金融工程博士生应该通过实习来加强对金融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可以选择在金融机构、金融公司或者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实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为博士生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支持。

2. 学术交流金融工程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3. 学术竞赛金融工程博士生可以参加各类学术竞赛,通过比赛的学习和交流,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竞争能力。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

台湾清华一个EECS教授的博士培养方案一、明确培养目标我们需要明确博士培养的目标。

作为一名EECS(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EECS领域优秀人才。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为博士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课程,如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项目实践等,培养博士生的实践能力。

4.学术交流课程: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三、科研训练1.导师指导:博士生入学后,选择一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2.科研团队:加入一个科研团队,参与团队项目,学习科研方法和团队协作。

3.论文发表:要求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至少发表一篇国际知名期刊或会议论文。

4.专利申请:鼓励博士生申请专利,培养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学术交流1.校内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2.校外交流: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3.国际交流: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

五、创新能力培养1.创新项目:鼓励博士生申报创新项目,支持其开展前沿领域的研究。

2.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培训课程,培养博士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3.跨学科合作:鼓励博士生跨学科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六、评价体系1.学术成果:以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成果等为主要评价标准。

2.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国际会议等,计入评价体系。

3.综合素质:考察博士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4.导师评价:导师对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学术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毕业要求1.学分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获得相应学分。

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财政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3 授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能够从事财政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人才和经济部门高级管理人才。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经济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能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独立从事高层次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财政宏观调控研究财政政策原理与效应评估、财政风险评估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动态宏观财政政策分析、公债原理与政策分析。

2.政府预算及公共部门效率研究政府预算理论与制度分析、预算支出绩效分析、绩效预算问题研究、公共项目效应评估技术与方法、公共部门效率评估、公共品供给效率分析。

3.社会公平与财政再分配职能研究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经济分析、收入不平等的测度与分析、财政再分配的原理与政策设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环境正义与环境财政研究。

4.税收理论及制度设计研究税收原理与政策分析、最优税理论与制度设计研究、中国税制与税收筹划问题研究、环境税费问题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地方税收体系研究。

5.中外财政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税制比较研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税制比较研究、外国财政制度研究。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财政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会计学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会计学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会计学博士专业学习计划一、引言会计学博士是一门高端学术研究学位,要求学生在会计和财务领域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本篇文章将阐述我在会计学博士专业的学习计划,旨在充分利用研究资源,扩展学术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以期成为一位杰出的会计学博士。

二、背景与目标1. 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会计学博士专业的学习计划,首先需要明确该专业背景。

会计学博士专业是培养具备深入财务和会计研究能力的学术人才,其独特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要求使得该专业在学术界和商业界都具有重要地位。

2. 目标作为一位追求知识和学术发展的学者,我将以以下目标为指引:(1) 掌握会计学科的核心知识和理论,了解会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 培养独立的研究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和方法,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3)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学者进行深入学术讨论与合作;(4) 出版论文,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三、学术课程1. 学术核心课程在博士学习期间,我将选择以下学术核心课程进行深入学习:(1) 高级财务会计学(2) 高级管理会计学(3)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4) 会计理论与方法(5) 统计分析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2. 研究方法课程为了提升研究能力,我将参加以下研究方法课程:(1) 研究设计与方法(2) 统计学方法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3) 计量经济学原理与实践四、学术研究与项目1. 学术研究方向基于目前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我将选择以下学术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1) 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2) 会计信息披露对市场的影响研究(3) 税收筹划与公司价值优化研究2. 学术研究项目为了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实践能力,我计划积极参与以下学术研究项目:(1) 参与教授指导的课题研究(2) 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并争取获得资助(3) 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提出研究成果报告(4) 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升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五、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了扩展学术视野,我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学者进行深入讨论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经管学院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
(适用于2013级)
一、适用学科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
本方案适用于会计学(二级学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会计学博士研究生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金融管理与会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方式
博士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博士生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统计学、高级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的理论。

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有关高级财务理论、高级会计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其它专业基础知识。

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管理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
直读博士生和普通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一致,均不少于46, 课程设置见附录。

3.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入学后三周内,博士生需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征得博士项目协调人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并经博士项目协调人签字后送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4.博士资格考试:(1学分)
资格考试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性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下面两个部分:
(1)综合笔试:以考察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等的掌握为目的
会计专业博士生的综合笔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 经济学综合笔试,包括博士生在一年级学习的经济学专业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I,II)、高级计量经济学(I,II)。

该考试由经济系统一出题阅卷,在博士学习第三学期举行。

B. 会计学综合笔试,包括博士生在前两年学习的会计专业课程:经验会计研究、高级会计理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会计专题研究。

该考试由会计系老师出题阅卷,在博士学习第五学期举行。

两次综合笔试采取隐名评卷的形式。

时间一般安排在九月举行,教学办公室会提前一个月通知。

如综合笔试没有通过,可在下一年补考一次。

两次不通过者,认定为资格考试不合格。

(2)开题报告:以考察学生研究能力为目的(1学分)
博士生在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开题报告由以论文指导小组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并邀请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博士生应在三年之内(最迟不能超过三年半)完成并通过开题报告。

自开题报告通过至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以上两项都通过,才能认定资格考试通过。

资格考试不通过者,将进行相应的学籍处理。

5. 博士第一学年论文:(1学分)
为了鼓励博士生尽早开始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博士学习的第一年第二学期,在自由选择指导老师的原则下,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博士第一学年论文,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

6. 博士生专题研究:(1学分)
专题研究由博士生所在专业负责组织,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专业和学科交叉,增强博士生创新意识为目的。

每位博士生在二、三年级至少要选修两个学期的“专题研究”课程。

在此课程中,需宣读自己的二年级学术论文,并由任课教师给出成绩。

各系指定一名教师负责专题研究环节,由负责教师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并组织教师进行评审,给出论文成绩(通过或不通过)。

7. 教学实践:(1学分)
为加强对博士生学术就业的帮助,要求直博生3-5年级,普博生和提前攻博生3-4年级,完成不少于64学时(课程学时)的助教工作。

本科、普硕、管理硕士、博士、MBA、金融硕士、会计硕士的课程均可。

8.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1学分
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本系组织的学术报告,特殊情况(如课程冲突)需要向博士项目协调人请假。

累计参加不少于30次,经博士项目协调人或导师签字后提交教学办公室记录成绩,最晚于答辩前一个学期完成。

9. 社会实践:1学分
按研究生手册中《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执行,由学院研究生工
作组具体负责。

10. 博士论文指导小组的确定
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中的综合笔试后,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系主任和博士项目协
调人的指导和帮助下,确定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或指导小组。

指导小组由最多三位老师组成,
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
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11.预答辩
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进行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邀请五位以上相关领域教师
对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

五、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
按照2012年6月12日经济、管理学位评定分委员通过的“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
表论文的要求”执行。

附录: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 2学分考试春秋
2)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春秋(2)外语(≥2学分)
·博士生英语90640012 2学分考试春秋
2、学科专业必修课程(≥33学分)
1)高级微观经济学I 90510053 3学分考试秋2)高级微观经济学II 90510063 3学分考试春3)高等计量经济学I 90510133 3学分考试秋4)高等计量经济学II 90510043 3学分考试春5)经验会计研究90510073 3学分考试春6)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90510082 2学分考试秋7)高级会计理论90500113 3学分考试春8)财务会计研究专题90510482 3学分考试秋9)会计专题研讨课80515233 3学分考试春10)高级管理会计70510173 3学分考试秋11)高级财务会计70510163 3学分考试春12)数据分析工具 905104733学分考试秋13)高级资本市场理论90510153 3学分考试春
14)高级公司财务理论90510203 3学分考试春15)实证公司金融90510463 3学分考试春16)新型金融市场805118422学分考试秋17)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90510432 2学分考试秋18)非参数计量经济学90510233 3学分考试
19)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90510492 2学分考试秋20)中国宏观经济分析70510153 3学分考试秋21)比较经济制度2学分考试
22)信息、合同和组织经济学805149933学分考试春23)不超过2门数学系研究生统计类课程
24)不超过3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生专业课程
3、必修环节(8学分)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 1学分考查
2)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99990032 2学分考查
3)资格考试99990051 1学分考试
4)社会实践69990041 1学分考查
5)博士生专题研究1学分考查
6)博士第一学年论文90510671 1学分考查
7)教学实践69990051 1学分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