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民居功能形式、文化与保护
温州古民居石窗艺术探析
温州古民居石窗艺术探析摘要:古民居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作为古民居重要的建筑构件之一—石窗,它的设计与制作力求在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达到完美和谐,其工艺水平与美学价值足可媲美木窗。
现存的温州古民居石窗的装饰纹样和图案,体现了当地的人文内涵、民俗习惯和审美倾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们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仍然存在着对古民居狭隘、低劣的维修保护,仍然有肤浅、粗制的仿古民居在新建。
我们只有对温州古民居石窗艺术的工艺特点、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保护和传承古民居传统文化。
关键词:温州古民居,石窗,传统文化Abstract: the ancient residenc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earer,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ncient house building one of the stone Windows, its design and production to practical function and aesthetic requirements to perfect harmony, its technology level and aesthetic value foot can rival wooden window. The existing wenzhou ancient dwellings of stone Windows decoration pattern and design, reflects the local culture, folk habits and aesthetic tendency, have high art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We of ancient dwellings o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national though lead, but there are still a of ancient dwellings narrow, mean repair protect, still have superficial, coarse archaize dwellings in new construction. We only have to wenzhou ancient dwellings stone Windows the process features of art,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study, can we truly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cient dwellings traditional culture.Keywords: wenzhou ancient dwellings, stone Windows, traditional culture民居是中国建筑历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的习惯称呼。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的现状及保护初探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 的现状及保护初探
洪静 ( 市旧 温州 城改建 指挥部)
摘要 :温州是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 文化 建筑 是城 市的记忆 我市 目前 古 民居要保护, 首先要有一定 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 , 这两个要 古建筑存在的诸 多问题 抢救 温州古建筑迫在 眉睫 相应的保护和抢救措 求 , 普通的民宅 一般都达不到 , 只有一些达 官贵人或是富商才可以拥
0 引言
财富进行保存和维护。最近我单位专门组织人员前往温州市各处拍 审 美价值的。更有甚者 , 有些住户为了 自己生活方便 , 意搭建甚至 任 摄 古建筑 ,历时二年多 ,面 对如何保护和修复古建筑 的工作颇有感 改建原有建筑 , 造成 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想。 现将 当时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 , 或许能给进行古建筑保 护的专家 所 以我们 必须要尽快地行动 起来 , 制定有 效科学 的措施 , 将这 们 一些 启 发 。 些有价值 的建筑尽 量的保养好。对这些古 旧民居 的保护 , 不光是要 1温州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保护建筑物 的本 身 , 更重要 的保 护建筑 物所包含 的文化价值。而不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 , 为沿海港 口城 市, 位于 中国黄金海岸 能像现 在这样 , 只是注重对外表 的保护 , 而忽略 了古屋内在 的文化 线 中段 , 浙江东南部 , 东濒东海 , 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 , 西与丽水市相 元 素 。
温州古村落保护的例子
温州古村落保护的例子
温州古村落保护的例子有:
苍南县桥墩镇叮步头村。
入选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泰顺县雅阳镇百福岩村和筱村镇东垟村。
入选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永嘉县碧莲镇应界坑村。
入选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
泰顺县罗阳镇瑞岭村、泗溪镇下桥村、雪溪乡桥东村和柳峰乡墩头村。
入选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
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
水碓坑村位于瓯海区西部泽雅镇境内,总面积平方公里,村落于群山怀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内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
水碓坑村先民自清康煦年间从永嘉迁入水碓坑村,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其形成和发展完全反映了当地以造纸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泽雅纸山文化的一个缩影。
以上就是温州古村落保护的一些例子,这些村落都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使其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探寻温州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
探寻温州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东瓯古国,永嘉旧郡。
温州,一座有着5000年渔耕文明史,2200年城市发展史的悠悠古城。
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里,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厚重的历史人文,丰富的文化遗产书就了绚烂的瓯文化诗篇,传承千年,生机盎然。
温州是一座拥有大量历史建筑的城市,包括城垣城楼、亭台楼阁、坛庙祠堂、民居宅第、桥涵码头等,既有集中成片的历史街区,又有散布城乡的零星建筑。
这些建筑历经岁月沧桑,折射时代变迁,深蕴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印迹甚多江心屿东西双塔——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航标安澜亭码头和老街巷——当年海上丝绸之路泊船和交易之地早在战国时期,温州已经成为中国海上交通线9个重要港口之一。
三国时期,温州是中国沿海主要造船地区。
至唐代,温州的造船技术已能建造远洋海船,成为中国主要造船基地之一。
唐会昌三年(843)温州开辟了日本直达航线,对外贸易和交通更加频繁。
五代时,温州是吴越国主要港口之一,并设有博易务。
宋元时期,温州的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北宋哲宗年间,温州造船局居全国各船场之首。
南宋绍兴元年(1131),温州设立市舶务,并建有待贤驿、来远驿和容成驿招待来温的各国客商。
到了元代,温州成为全国七大港口之一,设市舶转运司。
宵梵祥寺阿育王石塔柱遗存——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见证元代出使真腊(今柬埔寨)、撰有《真腊风土记》的周达观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近代,温州在《烟台条约》后开埠,西风东渐,出现了大量中西合璧式建筑,深刻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古民居文化价值独特杨柳巷戚宅在温州历史建筑中,民居宅第的数量最多。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温州历史民居共有4061处。
温州古民居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一是年代跨度集中,基本为明晚期到近代。
二是造型多、艺术手法丰富。
既延续了宋代江南建筑的特色,也吸收了同期福建民居的部分风格。
近现代民居不乏中西合璧的建筑,带有西式风格的占了很大的比例。
温州乐清南阁古村落保护状况及对策研究
温州乐清南阁古村落保护状况及对策研究作者:章娅君刘煜来源:《管理观察》2018年第23期摘要:古村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是民族的魂、文明的根,是神圣而又宝贵的中国文化资源。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温州南阁古村落面临一系列的保护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温州南阁古村落保护的对策建议,让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传统文化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从狭义角度讲,古村落是由传统建筑为主构成的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从广义角度看,古村落拥有比较集中的文物古迹,能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独特民俗民风及建筑特色,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村落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正如有学者所说,它们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
通过保护古村落,可以继承和挖掘利用其历史文明财富,可以从古村落中感受古人的创造力,用这些凝聚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历史去感染启迪和教育当代人。
[1]1 古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1.1管理体系欠缺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历史遗产的保护越来越注重。
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现场的调研和收集的资料,制定了《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简称《保护规划》),但作为文化遗产主体的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至今还没有纳入到议事日程,还没有形成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效保护的管理体系,这正是南阁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问题所在。
虽然有一系列详细的保护政策,但相关管理工作职责不够明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导致该规划不能够有效的落到实处。
同时古村落保护的管理人才依然是空白,参与古村落保护的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薄弱,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实践,南阁乡镇干部是边学习边实践,这使得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
古民居文档
古民居1. 简介古民居是指古代时期人们居住的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古民居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融入了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彰显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古民居的特点、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2. 古民居的特点2.1 建筑材料古民居常常采用当地易得的材料进行建造,如木材、土坯、石块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备了良好的保温性能,还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2 建筑结构古民居的建筑结构多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主要以梁柱、榫卯等传统结构形式为主。
这些结构不仅具备很高的承重能力,还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2.3 建筑布局古民居的建筑布局通常遵循着传统的风水理念和人文思想。
常见的布局形式有四合院、中式庭院等,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空间。
2.4 艺术装饰古民居在建筑装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彩绘、雕刻、悬挂物等,这些元素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古民居的历史背景古民居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与上古时代的村落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民居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古代,古民居的兴盛和繁荣几乎与每一个朝代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民居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还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4. 古民居的文化内涵古民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古民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并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其次,古民居代表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此外,古民居也是人们情感记忆和集体记忆的载体,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历史和故事。
5. 结论古民居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特点、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古民居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地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古民居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温州乐清南阁古村落保护状况及对策研究
导致该规划不能够有效的落到实处。同 时古村落保护的管理人才依然是空白, 参与古村落保护的人员较少,技术力量 薄弱,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实践,南阁 乡镇干部是边学习边实践,这使得保护 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难进行有效 的管理。如果不尽快完善古村落保护的 管理体系,古村落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 1.2 保护力度不足
从狭义角度讲,古村落是由传统建 筑为主构成的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 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从广义角度 看,古村落拥有比较集中的文物古迹, 能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独特民俗 民风及建筑特色,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 价值。古村落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正如有学者所说,它们是中国乡村社会 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 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 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 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通过保 护古村落,可以继承和挖掘利用其历史 文明财富,可以从古村落中感受古人的 创造力,用这些凝聚着悠久历史和灿烂 文化的历史去感染启迪和教育当代人。[1]
随 着 时 代 的 突 飞 猛 进, 古 村 落 居 民对遗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并没有保护意 识,觉得这些保护工作都是政府的职责, 甚至他们并没有觉得这些古建筑、古民 居有什么历史价值,对古建筑和传统民 俗民风的认知并不多。正因为古村村民 对古村落所具备的历史价值认识模糊不 清,从而不能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古村保护的重要性。甚至经常能听到一 些从事古村落保护的工作人员,对该项 工作往往都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认为 传统村落的消失是城镇化、现代化不可 避免的现象,并且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古 村落必定消失,因此没有必要花费大量 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护传统古村落。因 而,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 性不高。
由于古村落大部分隐藏在山水之 间, 散 落 在 相 对 偏 僻、 经 济 落 后 的 地 方,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有效 的保护。南阁古村落里拥有许多具有研 究价值的文物建筑,由于历史的变迁和 年久失修,很多文物已经逐渐腐朽、坍 塌,还有一些因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 影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毁。甚至存在 故意损毁、偷盗的现象,使古村落文物 建筑中一些精美的古文物遗失。古村落 里大部分民居是明清时代建造的,虽是 石头建成的房子,但都是先人智慧的结 晶,充满了历史的风韵。在城镇化进程 中,很多古村村民开始拆除旧式房屋, 建造新式房屋,造成很多古民居都被破 坏。新建房屋因没有规划,显得十分突 兀,严重破坏了浓郁的古村气息和历史 风貌。 1.3 资金投入不足
温州墨池坊简介
温州墨池坊简介
温州墨池坊,位于温州市区中心地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
墨池坊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曾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被誉为“温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墨池坊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特色。
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包括民居、祠堂、庙宇等多种建筑类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墨池书院,它是温州最早的一所学府,为古代学子求学深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墨池坊,还有一座墨池,池水清澈,相传为南宋大诗人陆游洗墨之处。
墨池旁有一棵古樟树,树龄已有800多年,见证了墨池坊的历史变迁。
此外,墨池坊还有许多古碑刻,为研究古代温州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墨池坊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温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墨池坊进行了保护和开发,使其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如今的墨池坊,古朴与现代相映成趣,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历史、感受文化。
随着墨池坊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如书法比赛、诗词讲座等,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墨池坊也成为温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味美食、购买特色手工艺品,享受悠闲时光。
总之,温州墨池坊是一座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名坊,它是温州乃至全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墨池坊将继续发挥其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为推动温州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的现状及保护初探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的现状及保护初探温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建筑是城市的记忆我市目前古建筑存在的诸多问题抢救温州古建筑迫在眉睫相应的保护和抢救措施标签:文化名城保护恢复抢救古建筑0 引言历史文化和历史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意识形态的思想根源,“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需要对这些历史的财富进行保存和维护。
最近我单位专门组织人员前往温州市各处拍摄古建筑,历时二年多,面对如何保护和修复古建筑的工作颇有感想。
现将当时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或许能给进行古建筑保护的专家们一些启发。
1 温州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
全市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
总人口799.8万人(2008年)。
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
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
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
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
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温州文化灿烂,史称“东南邹鲁”。
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温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产。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不可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丢掉,而是应该将其保存下去,发扬光大。
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
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篇一:温州是中国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1. 温州传统文化习俗温州传统文化习俗丰富多彩,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 做年夜饭:温州人通常在农历新年的除夕夜吃年夜饭,这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繁荣。
- 红包: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给孩子和晚辈送红包,里面装有一些钱作为祝福。
- 打糍粑:温州地区的糍粑是一种传统的美食,通常在春节期间食用。
2. 温州古建筑温州古建筑群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江氏古宅:位于鹿城区江滨南路,是温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宅之一。
- 南江大木楼:位于鹿城区南江街,是温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木构建筑之一。
- 乐清柳市古镇:位于乐清市柳市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习俗。
3. 温州民间故事温州民间故事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白蛇传: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 温州方言故事:温州方言是中国传统汉语方言之一,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讲述了温州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
4. 温州文化艺术温州文化艺术也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温州画派:温州画派是中国著名的绘画流派之一,以其细腻的画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 温州音乐:温州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乐器特色而闻名,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 温州传统舞蹈:温州传统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以其优美的舞姿和欢快的节奏著称。
以上是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它们不仅反映了温州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二:温州是中国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温州文化遗产包括许多传统手工艺、习俗和节日,以及历史建筑和景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1. 温州传统手工艺品:温州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绣品、陶瓷、木雕、石雕、剪纸、织物等。
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
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金勇兴内容摘要:古村落民居的文化是建立在民居物质建筑基础上的精神属性总和的反映。
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民居数量多而且保存完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这不仅体现了精致而富有诗意的独特的生存环境,而且反映了先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整体形态、思维方式及居住功能等充分认识。
本文从文化功能和价值角度,对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人文资源进行分析,来揭示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
只有深入认识以山水为纽带的自然艺术文脉,才能有利于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升华,进而展示山水资源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前景。
主题词:古村落文化价值保护开发作者:金勇兴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教授 325027古村落民居的文化是建立在民居物质建筑基础上的精神属性总和的反映。
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民居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遗迹。
这里的古村落民居数量多而且保存完整,具有独特的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
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不仅是耕读社会、宗族社会的产物,而且是先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活哲学的产物。
本文从文化功能和价值角度,对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人文资源进行分析,来揭示古村落民居的文化价值。
一、耕读文化、宗族文化的生动写照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文化功能体现耕读社会、宗族社会是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从文化功能和价值角度来看,在耕读社会、宗族社会时期,楠溪江古村落民居的人文资源丰富多彩并且生动反映了耕读文化、宗族文化。
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是中国农村封建社会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楠溪江古村落中往往以农业为主集聚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成为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而耕读文化始于晋。
耕指务农, 读为入仕。
至宋代规定士、农可入仕,而工、商则不可。
宋代的耕读世家经数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庞大的宗族,各宗族皆建宗祠、修族谱、定族规,形成一村一姓的宗族社会。
伴随耕读文化而形成的宗族文化,正是宗族社会的客观反映。
1 耕读文化晋宋时期,楠溪江流域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耕为生存之本,读是升迁之路。
温州市鹿城区古迹
温州市鹿城区古迹【原创实用版】目录1.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简介2.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的历史背景3.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的主要景点4.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的保护与传承5.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的意义和价值正文温州市鹿城区古迹位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古建筑艺术和风景名胜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迹和历史建筑,见证了温州市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温州地区属于越国,是越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秦汉时期,温州开始设立郡县,鹿城区逐渐发展成为温州地区的政治中心。
从隋唐至明清,鹿城区一直是温州州的治所,所以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
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的主要景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州古城墙: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是温州市古代城池的历史见证。
2.温州博物馆:成立于 1958 年,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3.江心屿:位于瓯江中,是温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岛上有唐代的宝塔、宋代的庙宇等古建筑。
4.南戏楼:建于明代,是温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曾是南戏演出的重要场所。
温州市鹿城区古迹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这些古迹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使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得以传承。
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吸引游客参观游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温州的优秀传统文化。
温州市鹿城区古迹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这里的古建筑、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不仅展示了温州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芙蓉村古建筑群点评
芙蓉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始建于唐代末年,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
芙蓉村古建筑群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芙蓉村古建筑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变迁。
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示了古代村落规划与建筑技艺的完美结合。
其次,芙蓉村古建筑群的村落布局和建筑类型非常独特。
村落布局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了独特的“七星八斗”格局。
建筑类型包括民居、宗祠、书院、庙宇、路亭等,这些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别具一格。
芙蓉村古建筑群的建筑技艺传承了宋代遗风,木构架、砖雕、石雕等细腻精美,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外,芙蓉村古建筑群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许多古建筑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纹饰,如龙、凤、花鸟、山水等,这些图案和纹饰寓意着吉祥、祝福和美好的愿景。
芙蓉村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芙蓉村古建筑群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古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温州丽岙五社村建筑风貌介绍
温州丽岙五社村建筑风貌介绍温州丽岙五社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貌的古村落。
五社村建筑风貌独特,令人叹为观止。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温州丽岙五社村的建筑风貌。
一、建筑风格五社村的建筑风格主要为传统福建风格,这是因为五社村地理位置靠近福建,所以受到了福建建筑风格的影响。
五社村的房屋以石木结构为主,这是福建建筑的特点之一。
石头主要用于房屋的基础和墙壁,木结构则用于梁柱和屋顶。
五社村的房屋布局紧凑,通常都是连排式的,房屋之间没有围墙,形成一条条独特的街巷。
这种布局在传统农村中较为常见,便于亲戚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建筑材料五社村的房屋主要采用当地的石头和木材建造。
石头是五社村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因为当地盛产石料,所以使用石头建造房屋是一种便利和经济的选择。
木材则用于梁柱和屋顶的结构,因为木材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五社村的建筑中,石头被使用得非常巧妙。
不仅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壁,还用于制作门窗和雕花装饰。
石材的质感和纹理为五社村的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使其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建筑形式五社村的房屋大多呈现平顶或歇山顶的形式。
平顶房屋常见于普通民居,它的特点是屋顶平坦,没有斜坡。
平顶房屋的设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稳重和厚重的感觉。
而歇山顶则常见于寺庙和重要建筑,它的特点是前后两坡,形成一个类似于山脊的形态。
歇山顶房屋的造型优美,给人一种庄严和神秘的感觉。
此外,五社村的建筑还展现了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和精雕细琢。
门窗、檐口、墙面等都采用了复杂而精美的雕花装饰,使整个建筑更加华丽和充满艺术感。
这些造型精美的雕花,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装饰性,还展示了当地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四、保护与传承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五社村的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区积极推动保护工作,修复和维护古村落的建筑,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
此外,五社村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旨在传承村落的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
温州民居
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区
温州地处偏僻山区的浙南,过去经济 发展较为缓慢,很多山区没有开发, 造就了古村落民居的长期存在和得以 保留,从年代上看保留下来的古民居 一般为明清时期的遗存。
浙南历史村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军事防御型(如永嘉楠溪江的屿北村、 乐清黄檀桐村)、耕读文化型(如永嘉芙蓉、苍坡村)、手工艺生产型 (如苍南县碗窑村、瓯海泽雅水碓坑村)、商贸流通型(平阳坡南老街、 顺溪老街)、官吏府第型(如乐清南阁村)、商贾豪绅型(如平阳顺溪陈 家大屋、泰顺胡氏大屋)。
建筑特点: 1、出檐深远且种类繁多:既可挡雨 又减轻太阳的辐射 2、开敞通透:门窗、棂格、花窗等, 不仅具有通风、除湿、换气的作用, 还营造出强烈的光影效果 3、就地取材
永嘉、平阳、泰顺、苍南、瑞安、乐清、海岛 依山而建,抗台风特点明显;近海岸的民居建筑渔商文 化特点清晰;闽南建筑特色较为鲜明。能抵御台风是海 岛民居的最主要特点。
民居的文化孤旅
在温州,散落着众多像戚宅一样的古民居。 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民居,温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天然 纯朴,灵活自由又贴近生活的特点。
插 栱
抬 梁
温州民居中大型的厅堂一般做法是明间中堂用抬梁式,这种形 式是用跨度较大的梁来承重。次、梢间用疏朗的穿斗式,这可 以保证一定的空间而节约大木料的使用。 外廊梁架是温州民居建筑中做法最为考究的部位,几乎每处建 筑都做有前廊,廊上常见各种雕刻,构件也加工得非常精致。 常见的做法是船篷轩、弓形轩,偶见鹤胫轩样式。 斗栱做法样式众多也是温州民居的特点。大量运用于檐柱柱头, 样式基本上为宋式的“斗口跳”。插栱是一种直接在柱身上挑 出的栱,从仿生学上看就是对自然界树木生长的模仿。 温州民居反映了温州先民对生存空间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 又受到传统伦理思想支配,同时还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个 人意趣等的作用,这些在温州民居的选址布局、建筑形式、空 间构造、装饰陈设等方面得以充分表现。轻快灵活、舒逸飘展 的民居风格做到了与温州自然环境的协调,又符合温州的地方 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温州古民居中的人、鬼、神民间信仰优先出版
第16卷第1期2016年3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nzhou Vocat iona l & Te chni cal Coll egeV ol.16 No.1Mar.2016温州古民居中的人、鬼、神民间信仰温州古民居属于稻作文化区的吞口式建筑,吞口式建筑寓意驱邪吞恶,保家护宅;是温州人民礼俗生活的承载者,具有半开放结构功能,在人们的合理规划下,将人、鬼、神进行有序的空间处置,从而建构起居住空间的神灵世界、祖先世界和人的生活世界的立体图景。
温州古民居不仅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保留了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之中的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承载着温州地区人们传统的居住方式、鬼神信仰、祭祀活动等,是温州地区人们礼俗生活的记录者。
温州古民居一般具有相似的空间布局。
2015年8月,笔者选取温州永嘉县枫林镇学前路几处明清时期遗留至今的古民居进行调查,其中对所受破坏较轻、保存较为完整的学海文河大院进行详细调研。
此处古民居为三进四合院结构,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清雍正时期),位于枫林镇圣旨门街78号,为“目”形制的十一开间,按照房屋的使用功能和共有建筑部位的服务范围分类,划分为门台、道坦、中堂、厨房、厢房、厕所、屋檐、猪栏、寝楼等不同的功能区。
通过对枫林镇传统古民居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民居中的人、鬼、神礼俗生活的建构。
一、温州古民居中的人、鬼、神分布阿莫斯·拉普卜特等认为,人们的生活、劳作和宗教从未被分割过,在神圣和世俗间即使稍有间隙,也很少分化[1]。
鬼神信仰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密不可分的。
在旧时的大家庭中,一天的生活是从给祖先、家宅神上香开始的。
而一年四季的时令变化,同样也是由一连串祭祀鬼神的节目,各种应时的、往往和鬼神有关的风俗串联起来的[2]。
因此,无论家宅空间是大还DOI:10.13669/j.cnki.33-1276/z.2016.0052016-01-18林丽娥(1987—),女,浙江瑞安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Folk Belief in Human Beings, Ghosts and Gods in AncientResidences in Wenzhou林丽娥(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摘 要] 温州古民居是礼俗生活的承载者,将人、鬼、神进行有序合理的空间处置,并建构起居住空间的神灵世界、祖先世界和人的生活世界。
温州文物保护单位
温州文物保护单位温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是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温州市政府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遗址和文物列为温州文物保护单位。
温州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建筑类、遗址类和文物类等多种类型。
其中,建筑类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古建筑、古民居和古寺庙等。
这些建筑物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
例如,温州的古民居有着独特的“四合院”布局和精美的木雕装饰,展现了温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古寺庙则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绝伦的彩绘壁画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
遗址类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古城墙、古街道和古码头等。
这些遗址见证了温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是了解温州城市演变过程的窗口。
古城墙是温州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厚实的城墙和完善的城门体系展示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
古街道和古码头则是商业和交通的重要节点,曾经是商贾云集和货物集散的地方,现在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街道布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古时的生活氛围。
文物类的保护单位主要包括文物收藏和文物遗存。
温州的文物收藏丰富多样,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等。
这些文物代表了温州古代艺术和工艺的高度成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同时,温州还保留了一些文物遗存,如古墓葬和古镇遗址等。
这些遗存不仅是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证据,也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对象。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温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温州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
其次,加大投入,增加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和资金支持。
同时,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最后,加强监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温州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温州最美20佳古村落,纯正瓯越风情就藏在这些小众地
温州最美20佳古村落,纯正瓯越风情就藏在这些小众地瓯越大地历史文明传承无数耕读文化、古建筑美学可以寻迹历史20处独特韵味的古村它们隐于山水间,默默述说着古人无穷无尽的智慧它们代表了各个县市的特色历史和文明它们代表了明、清、宋......的建筑特色寻味这古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品味隽永如斯鹿城/临江驿头村宋代温州驿道分西北、东北、南向三路,西北路经驿头村抵青田通中原,那时起,温州最大的驿站便位于此,这也是村名的来源。
该村注重保护、挖掘和开发历史人文景观。
修缮了名人故居、圣旨亭及多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这些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无不彰显着无穷的魅力。
瓯海/泽雅唐宅唐宅村群山环绕,植被葱郁,溪流清澈。
这里环境清幽,民风古朴,还有沿续千年的纸山文化,一座座的腌塘、水碓和造纸作坊,虽然绝大多数已经废弃不用,但是它们见证了这里传统造纸辉煌!行走在村里的石板小路上,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远处的山峦、田野、古道,身旁的小桥、流水、人家,感觉自己就像在山水画中悠游。
瑞安/永安均路村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让美丽而静谧的均路村走进我们的视线。
位于三十三溪流域,四周群山壁立,与金鸡山不远,风光优美,民风淳朴。
村子建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原来入村通道由一条800多级大小均等的石阶筑成,故得名“均路村”。
平阳/青街青街村据考证,青街周家始祖在唐天宝年间为避安史之乱而从陕西搬迁至此,算起来已有1250余年光景了。
枕青山、环青溪、面竹屏是青街的一大特色。
青街不长,走一圈就能找到心中的风景。
走进明清大屋,走马廊上的美人靠,清一色的木雕花向你述说着老故事。
逛逛古廊桥,一棵历尽沧桑的香樟树在桥头静静地守候。
苍南/桥墩碗窑村碗窑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当时浙南地区的青花瓷主要产地。
该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堪称人文景观一绝。
此外,它吊脚楼更具非常独特的风格,而村口大大小小的9条瀑布也为这古村增添了一丝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古民居功能形式、文化与保护The function、culture and protection of Wenzhou dwellings摘要:温州的民居走过了数年的历程,我根据其功能、文化与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触摸她的古色古香,体会她的不尽魅力,就其发展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温州民居功能文化保护发展Abstract:It has been plenty of years since Wenzhou dwellings appeared……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culture and protection,I did some research,touch its vaule,feeling its charm,and present some prospective comments.Key words:Wenzhou dwellings function culture protection development正文:关于温州的那些古村落、古民居和古街区……这是一段温州民间对温州民居的评价:“温州过去虽然是个小地方,民居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常常和各地的山川形胜相适应相协调,构成一幅和谐之美,以小巧精致、装饰精美而取胜。
温州民居依照地域特色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在国内也比较罕见。
温州的民居中的各种装饰和京城、中原等大地方相比因为天高皇帝远而更加不拘一格,更加灵活和自由,于细微之处体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有种贴近生活的美感,往往让人惊叹它别出心裁的设置和细致入微的精巧处理。
”温州古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民居建筑风格多样。
温州地处偏僻山区的浙南,先前的迟缓经济发展使得山区迟迟没有开发,因而古村落民居长期存在,保留下来的古民居一般为明清时期遗存。
在温州,散落乡间的古民居数量相当庞大,目前永嘉、泰顺发现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数量较多,文成、苍南也保存得还好,而瑞安、乐清、平阳等地的古民居大部分已消亡。
温州古村落居民的来源有:当地居民或附近居民迁来;中原地区为躲避战乱或政治避难而来;福建浙江沿海居民迁居而来。
村落居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建造自己的住宅。
温州古建筑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和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合理利用自然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寄情山水,注重人伦和谐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温州山区古民居一般多为木结构,临街木屋层层外挑。
木构架用料硕大,工艺精湛,有的房屋结构全不用钉,而是用不同的榫卯将各部件连接得天衣无缝。
大户人家多用抬梁式,一般民居两端山墙多用穿斗式。
屋顶多为悬山顶,挑檐很深,木桁条直接架于梁上,一般为小式木作。
温州民居还擅长砖雕、石雕装饰,精湛的砖雕和石雕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至今我还能在一些路边看见群簇的石雕。
温州盛产石材,建筑地基、台阶、柱础、墙身等普遍用毛石、条石、片石、块石砌筑,山溪的卵石更是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除了用它砌地基、墙身外,还用它筑围墙、砌水沟、铺路,或饶有情趣地用作凳。
由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不便,从而形成了历史城镇和村落呈现出各自的建筑风貌和特点,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温州地形封闭、多山,冬季日照强,夏季雨水多,高湿闷热,民居建筑主要是针对夏季气候条件设计的,避光、防雨、通风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温州传统民居有以下特色:1、出檐深远且种类繁多。
在楼房分层处设腰檐。
局部屋面升高形成重檐。
2、开敞通透。
屋内普遍采用敞厅、通廊及可灵活装拆的间壁。
室内装修大量采用空透的装饰构件如透雕的门窗、棂格、花窗等,不仅具有通风、除湿、换气的作用,还营造出强烈的光影效果。
3、就地取材。
温州盛产竹木,为民居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地方材料,形成以木构件为主的结构方式。
而具体到温州各地的山川河流、人文风貌和宗族源流等情况,其民居建筑又各有特色。
海岛古民居建筑特点 :温州海岛古民居主要以洞头为代表。
海岛民居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往往依山而建力求趋利避害,抗台风特点明显;二是近海岸边小商埠附近的民居建筑渔商文化特点清晰;三是留存在民居中的闽南建筑特色较为鲜明。
能抵御台风是海岛民居的最主要特点。
自古以来,岛上居民建筑就很好地规避了这些要害。
居民的建筑选址既重地理风水,因而依山而建力求趋利避害;又重与张网捕鱼作业等民生要素,许多建筑大都选择在渔岙之内或是偏远海岛的渔岙附近,是为居家抗风害考虑。
从历史形成的村庄布局来看,亦大都遵循了这个特点。
乐清古民居建筑特点 :古村落空间布局上村、田一体,分区清晰,形态完整紧凑。
村落布局要素由城门、村口、街巷、沟渠、宗祠、庙宇、院落构成,溪流穿村,石桥横卧,巷道纵横交错,院落毗邻相接。
俯瞰古村落,山色、石质与黑瓦、石墙、木板壁的古屋浑然一体,其完整性和原真性较为罕见。
瑞安古民居建筑特点 :以清代民居为主,也有少量明代和民国建筑,一应俱全,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传统社会生活网络,建筑类型丰富。
古建筑村落的居民往往以某一姓氏或某几个姓氏为主,至今比较充分地保留着重视宗亲的民间传统。
平阳古民居建筑特点 ;是崇尚自然,讲究风水;二是强化血缘,聚族而居;三是顺应礼制,注重人伦。
其余的几类民居还有永嘉古民居、泰顺古民居、苍南古民居等。
关于温州的那些历史、那些文化……漫长的岁月,静默的老房子见证了一代代人的悲欢离合。
漫步市区街道,古色古香的、中西合璧的老建筑吸引着许多人空澈的目光。
拐进周边的小巷,隐去商贾往来的热闹气象,淡出一片清幽、宁静。
许多饱经风霜的老宅院就隐匿其间,外墙多已斑驳,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偶尔敞开的大门里,古朴典雅的门饰,精雕细琢的窗棂木梁,诗意盎然的道坦,长满绿绿苔藓的老井……这样一幅老油画呈现在淡淡的花香里。
一代名医戚文樑的老屋——戚宅就静卧其间。
这是传统的两进合院式木构建筑,屋架是抬梁与穿斗式的混合形式,气势恢弘,前后分列门厅和正厅,并与东西厢房围合成两个内院,是典型的清代晚期温州民居风格。
戚文樑的二女儿曾望着这栋屋子,用隔着苍茫岁月的眼神,回望自己的人生。
在温州,散落着众多像戚宅一样的古民居…………这样默默地伴人度过如梦岁月…………目前,温州最早的民居历史从考古学资料看,是老鼠山遗址发现的“好川文化”大型岗丘型聚落。
温州民居的演变,同温州历史上多次受外来文化影响有关。
温州本土文化在晋室南迁后面貌为之一新。
唐宋时期是温州受外来文化影响最深刻的年代,其直接来源于南邻的福建和北边的江南地区。
温州民居反映了温州先民对生存空间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又受到传统伦理思想支配,同时还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个人意趣等的作用,这些在温州民居的选址布局、建筑形式、空间构造、装饰陈设等方面得以充分表现。
轻快灵活、舒逸飘展的民居风格做到了与温州自然环境的协调,又符合温州的地方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身边每一幢古民居,都是艺术的结晶,每一幢古民居,都有着悠远的故事。
关于民居的保护2015年的九、十月份,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在温州的苍南县,发现了一处环绕着幽幽藤蔓的自然古村。
一幢幢废弃的祖屋被一片绿色覆盖,只见屋形不见屋顶;古老的石砖缝长满了杂草和青苔,仿佛置身于惊悚的电影场景中……这是新闻对此景象的描述。
这个村落位于一处500多米高的山谷中,可以俯瞰霞关渔港、北关岛、南关岛、台山列岛、七星岛一带景象,但由于生产与交通的不便,在多年前被人们所遗弃。
重新发现此处的人们发现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而在旅游局的实地考察后,还发现了这个被遗弃的瑶洞村还有悠久的历史。
在那之后,我便没有再发现后续的报道,这个古村落是否能保持其特点继续活在世人眼中,亦或是它被改造开发,失去原来的韵味……不得而知。
老屋由于年久失修,已近倾颓;市区的老宅为了给城市建设“让道”进行强制拆迁……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报道。
在温州,一些乡野里弄的古民居,在岁月淘洗中,正在渐渐失去原有的样貌,湮没在时光的尘埃中,消失在我们的匆忙脚步间。
在温州市的农村,目前发现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数量比较多的,是永嘉、泰顺两县,文成、苍南两地的山区部分古民居也保存得尚可,而瑞安、乐清、平阳等地的古民居,大部分都已经消亡。
一些老宅从生活便利的角度上看,已经做了许多的改建、杂建,这对居民来说当然无可厚非,但这又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相矛盾,老房子有保留的价值,但住在里面的人也需要改善生活,其中的平衡难以调节。
社会在飞速发展,古民居在消逝,这都是历史必然。
我们却也不能任其无助地消失。
像是之前提到的绿色的被遗弃的古村落,位居偏僻山村的老房,大多数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日渐衰败,其命运令人堪忧。
一些曾经繁荣一时的村落,现今的常住人口可能只有几十。
温州也出现了一些民间资金投入古民居,让古民居重新焕发生机的例子。
泰顺县泗溪镇北涧桥旁边的古民居,就由民间人士进行合理翻修,用来开农家乐,既保护了古建筑原貌,又增添了人气。
市区七枫巷的一些古民居被民间人士买去后,开设书画交流场所兼茶座。
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让有识之士来“认养”古民居,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关键是要有制约机制和相关法规的出台,才能有效监管古民居不受损。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蔡钢铁说; “一座精巧的古建筑,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就是一部记载人们悲伤、欢乐的文化史和生活史。
”古民居不仅是见证历史的“年轮”,更蕴含了塑造一个区域文化特色的丰富“基因”,是温州的历史文化遗存,一砖一瓦都在形象地展示着温州的发展脉络,青苔阶痕尽在默默地诉说着温州的历史轨迹。
参考文献:《建筑孤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