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最近几年,在我国国内发生了我国上市公司伊利股份高层管理人员未经董事会同意挪用公司资金、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私自将上市公司款项打入自己创办企业等重大事件,这些事皆同内部控制失效有关。
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完善执行也就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
2006年,我国出台了两部《内部控制指引》,虽说各上市公司对其信息都相应的进行了披露,但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却没有所谓的实质性内容,相对而言,形式主义占了上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及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性,提高其自愿性等。
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一些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相关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员工的效益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
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
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信息。
(三)综述范围本文参考了2004-2009年间发表于《会计之友》、《财会月刊》、《商业经济》、《财经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商业经济》、《商场现代化》、《会计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东北师范大学等硕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把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相关主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分别从管理者信息披露意识不强、披露披露内容和形式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文献综述
中文文献吴水澎,邵贤弟,陈汉文((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较早研究了COSO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其中提到国外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新趋势,即“控制自我评估”(CSA) 。
刘明辉,张宜霞((2002)借鉴了契约理论和经典经济学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性质和内涵作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内部控制测评后仍存在很大的风险。
邓春华((2003)从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等角度出发,探讨了经济学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朱荣恩,应唯,袁敏(2003)引用了Mc Gladrey &Pullen会计师事务所和KPMG 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两份报告中新的观点,美国内部控制的评价研究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我国应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建立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
王立勇,张秋生(2004)认为目前忽视了面向管理由内部审计实施的评价,这种评价在我国现阶段意义尤为重大,并以此为立足点对管理方面评价中主体定位问题加以研究,指出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并受审计委员会委托保持独立性和权威性。
不过目前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皆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①朱荣恩,应唯,吴承刚,邓福贤(2004)讨论了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预防作用,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八个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在我国企业实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目前我国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得盈有效执行,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②文胜泽(2007)从管理学和经济学地角度论述了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提出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科斯理论、控制理论等十种理论,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审计和公司治理领域,而扩展到了整个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性质做了更深入的论释。
③张宜霞(2007)认为由于需求的差异以及自身专业领域的限制,人们赋予了“企业内部控制”不同的范围和性质,这既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又忽略了内部控制系统整体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是对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学者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而在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的历史较长,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相对更为深入。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动态,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
本文将就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差距、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内部控制一直是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较为深入。
他们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规的解读和分析,探讨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们认为,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国内学者还关注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效果。
他们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涵盖领域也逐渐拓展。
未来,希望能够加强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2 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化,内部控制在国外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置和实施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以防范和降低各种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法人治理、财务透明度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内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研究内容与现状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针对企业的业务性质、规模、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贯彻内部控制政策,以实现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控制管理。
(2)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评价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包括内部控制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全面性等,以评价内部控制的好坏,从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和改进。
(3)内部控制法律监管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维护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监管性,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
(1)控制环境和控制风险评估研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风险进行评估,为企业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政策提供依据。
(2)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通过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内部控制的结构和管理方式。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自从美国内部控制法案(SOX)的颁布实施以来,国外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SOX法案的实施效果评价SOX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注册的公开上市公司都必须遵守其规定,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实施、检测和改善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
因此,对SOX法案实施效果的研究成为了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要方向。
Kwon(2009)通过对500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实证研究,得出了SOX法案在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的结论。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作者:翁晓毋蒙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06期从安然事件、世界通信等的会计造假丑闻,到我国的郑百文、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都显示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利于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进而保护利益相关者以及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
一、国外文献综述(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新要求——萨班斯法案的强制性披露要求。
针对安然等财务欺诈事件,2002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提出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
Hollis等(2006)发现上市公司在按照《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进行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投入较少和由于不披露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较多的审计人员辞职等。
Ge,McVay(2005)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实质性缺陷和公司经营的复杂性有关,但和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关系不大。
(二)国外相关学者文献综述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性文献综述。
Doyle等(2005)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内部控制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并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
Doyle.Ge.Mcvay(2006)选取了779个披露有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证实了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
通过调查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没有实现现金流的盈余估计有关。
Harnmersley等(2007)检验了股票价格对管理者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特性及其他重要公告的反应,还研究了管理者的报酬与实质性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效益研究文献综述。
Bapa(2004)认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是可能成本很高。
Maria等(2006)研究了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披露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隐含成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披露没有缺陷的公司相比有更大成本。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500字》
从理论方面来看的话,从我国上市公司的三表一注的披露到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扩大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这些也表现了内控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以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目前状况以及存在哪些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进一步丰富完善内控信息披露理论上的体系。
从现实意义方面来看的话,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对于相关部门具有监督促进的作用。其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我国上市公司起到借鉴的作用。上市公司通过对比参照,寻找自身的不足,积极找寻好的方法去使其内控信息披露更加完善。最后,对于有关投资者来说,它有决策指导的作用。
[13]彭文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6):44+46.
基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式,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剖析对我国其他上市企业建立丰富内部控制体制更加有实际效果。
创新之处如下:本文使用了案例结合的方法,是通过具体案例揭露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把中国上市企业整体情况作分析来与一个案例分析相结合来展现我国上市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现实状况,能更好的佐证前面的理论分析。
四、研究工作进度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17.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2017.11.18
完成文献查询工作,最终确定论文题目
2
2017.11.19-2017.12.05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拟写并上交定稿
3
2017.12.06-2017.12.23
进行开题答辩
4
2017.12.31-2018.02.26
毕业论文拟写、修改阶段
袁蓉丽(2017)明确表示:现代公司所有权以及运营权的分离,造成公司里出现了两大制约主体,也就是公司所有者以及接受委托运营者。双向制约主体之间的权益不尽相同、信息不相符,导致实际生活里会计相关信息真实性较差,所以必须要增强现代公司会计制约。如此一来,才可以保证现代公司体制得以正常执行。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企业利益、促进经营活动的合理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在国内,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有效性;而在国外,研究侧重于国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比较和跨国实践。
未来,内部控制研究将继续深入,关注企业管理的实践问题,并强调全球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标准化和合规要求。
本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概览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内研究、国外研究、发展趋势、不足、展望、综述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旨在促进组织达成经济、效率和遵从性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
本文旨在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梳理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着重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绩效的影响。
国外学者则更注重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的作用,探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未来,内部控制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拓展内部控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把握内部控制研究的脉络,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的进步。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业务目标所制定并执行的各项政策、程序和措施。
其核心目的在于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运营效率。
通过内部控制,组织可以有效管理风险、提升运营效率、保护利益。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作者:高丽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03期一、研究背景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
”事实证明,此言对于企业同样适用。
美国安然,这个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的公司,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于2002在几周内破产,从此,成为公司欺诈与堕落的代名词。
在我国,郑百文和中航油的巨额亏损,以及四川长虹的巨额欠款,也都是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率低下造成的。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先后出台。
两部《指引》要求两地上市公司应从2006年开始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注册会计师对自我报告的审核评价意见。
2008年5月颁布了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
2010年4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应当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二、国外文献综述(一)内部控制报告是否对外披露的研究。
Ragahunandan和Rama(1994)对《财富》100家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0家公司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涉及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
McMullen、Dorthy和Raghunandan(1996)对1989~1993年的4,145家样本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那些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仅有10.5%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
对小公司而言,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确,因而认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二)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是自愿性还是强制性的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质量与公司业绩文献综述
一
存 在 一 定 的 主 观性 , 为 了解 决 这 一 问 题 , 有研 究 者 开始 引 入 层 次分 析 法 和熵 模 型法 。例 如 , 陈 国辉 和 王文 杰 ( 2 0 1 1 ) 利 用 沪 市 截 面 数据 研 究 内部 控 制 信 息质 量 与公 司绩 效 的
关系 , 以及 王 文杰 和 梁强 ( 2 0 1 2 ) 基 于 沪 市截 面数 据 研究 股
、
内部控 制 信息 质量 评价 方 法
目前对 内部 控制 信 息质 量 的评 价 尚未 有统 一 、权 威 的 标准, 科学 、 有效 地衡 量公 司披 露 的 内部 控 制信 息 的质 量一 直是 这 一领 域开 展研 究 的主 要 障碍之 一 。
}. 1 《 、 差 ’ j
内部控制信息质量 司 赛
口黄金 曦 黄 惠
( 重 庆 理 工 大 学财 会 研 究 与 开 发 中心 重 庆 4 0 0 0 5 4 )
摘要 : 我国颁布企业内 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配套指引后, 企业内 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受到社会各方的广
泛 关注 。而 内部控 制信 息 质量 的披 露 与评价 也 更加 受到 利益 相 关者 的重视 。本 文主要 对 近年 来计 量评价 内 部控 制信 息 质量 的方 法进 行梳 理 , 并在 此基础 上 对 国 内外 内部控 制信 息质量 与公 司业绩 的相 关文献 进行 回
息 披 露 的影 响 因 素 时 , 依据 “ 未披露及披露 简单 ” 、 “ 制 度 描述” 、 “ 缺 陷与不足披露 ” 、 “ 改进措施 披露” 、 “ 管 理 当 局
张 晓岚 、 沈 豪杰 和杨 默 ( 2 0 1 2 ) 为 避 免 以 哑变 量及 合 成
原创-关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七)组织演化论。张砚从组织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历史沿革,认为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主要组织形式的变化,内部控制也经历了从“自控制”到“他控制”,进而到更高层次的“自控制”的过程。内部控制的发展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即经济的发展水平、组织内和组织间权力的配置情况、风险因素的差异和技术的专有性。
(二)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学者大多数从其他学科的视角来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解析和研究,综观多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角度:
(一)控制论。吴水澎等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Srivastava(1983)、Srinidhi and Vasarhelyi(1986)使用工程机械学的理论建立了相关模型,将会计循环和相关控制纳入模型。Barfield(1975)使用Markov过程建立了内部控制过程的时间序列模型。这些模型全面考虑了误差的条件概率,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但是,这些模型的应用并不广泛,主要是因为在实践中使用这些模型成本会比较高,此外,这些模型的假设也难以被实务界接受。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作者:于雪蕾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财务舞弊事件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关注。
本文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进行梳理,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对企业管理层、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内部控制缺陷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安然事件、银广夏造假等财务丑闻暴露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弊病。
社会各界对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
当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尚属于自由披露阶段时,国外上市公司就已经具有较强披露动机。
根据Ragahunandan和Rama(1994)统计,《财富》杂志公布的 top100企业中有80%的企业对其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
国内方面,方红星和孙翯(2007)比照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年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发现绝大多数沪市上市公司未按照该指引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杨有红和汪薇(2008)发现沪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等问题。
李颖琦等(2013)发现规模越大或财务状况越好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总体来说,国内企业主动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较弱,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公司特征、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等内部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显著影响。
Gong等(2007)发现不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内部人隐瞒其利益侵占行为,使其有动机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Andrew(2007)认为公司对外报告内部控制信息的意愿随着投入内部控制方面成本的增加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而增强。
Hoitash等(2009)发现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是当前财务管理及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内部控制指企业通过内部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机制。
内部控制主要由企业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测等五大要素组成。
具有性质、结构、程序、方法和手段等特点。
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相比于缺乏有效内部控制的企业,具有良好内部控制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资产和股东权益,能够更好地防止财务欺诈和经营失误,并提高资本市场的信任度和企业形象,从而实现更好的商业运营和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改进的路径和措施内部控制改进的路径和措施有多种。
其中,完善控制环境、健全制度设计、强化工作流程规范、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以及提高员工内控意识等是主要途径。
同时,必须注重制度执行和监督,以确保制度符合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发展和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内部控制系统既适用于早期创业公司,也适用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此外,它还在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在非营利组织中,内部控制可用于充分保障捐赠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在政府部门中,它可确保公共资源的市场化流转,防止腐败和浪费。
结论总体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各领域的企业都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内部控制机制。
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制度设计、加强人员内控意识,以及加强制度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浅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与分析
浅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与分析浅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与分析[摘要] 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国家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内部控制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国外的文献较多,主要原因是美国和英国的内部控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且研究较早、较深入。
而国内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的文献。
本文对国内外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对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一、问题的提出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内部控制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以及防止舞弊欺诈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国外的文献较多,主要原因是美国和英国的内部控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且研究较早、较深入。
而国内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的文献。
本文对国内外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
二、内控信息披露国外文献Raghunandan和Rama对财富100家公司的年报进行检验发现,有80家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涉及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
DorothyA.McMullen和Ragahunandan对1993年2221家公司年报的研究表明,有742家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占33.4%,其包含的内容有审计委员会的活动,合理保证概念,资产的安全防护,内部审计问题,交易的授权与记录,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考虑,员工培训与录用政策等。
McMullen、Dorothy和Ragahunandan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选取的1989-1993年的样本公司中,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那些有财务报告问题的公司中,仅有10.5%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对小公司而言,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从而得出结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制度、程序和方法所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信息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盗窃、侵占、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规范经营。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4.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可以优化企业的经营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中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管理和监管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一批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成果。
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涵、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等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所的黄淑英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一文中,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公司价值等方面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陈鲲等学者在《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覃丽等学者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研究》中,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调节作用。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了其要素和特点。
然后总结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和框架的应用情况。
接着讨论了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
从研究的启示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
整体而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相关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框架、热点问题、启示、展望。
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业务目标而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过程。
内部控制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组织达到高效、经济、有效、合规的运营目标。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和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资料。
通过梳理和总结现有文献,我们将探讨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特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方法和框架以及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资产的保护。
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审慎、规范的制度和程序,有效地防范和减少资产损失和盗窃的风险,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精选5篇)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在《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作者应建权提出,会计信息披露是指按照会计的准则编制而成的会计信息,再按照会计准则披露的要求,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过程。
阅读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出,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对比管理层与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信息,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中,作者王咏梅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公开企业重要信息,是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
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通过阅读王咏梅的观点,我认为: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操作,利于投资者形成一个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在《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中,作者明洪盛提到,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叙述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
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
第二,数字不实,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
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作者阮慧荣提到,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充分而完整的会计信息及其勾稽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总是采取尽量少披露会计信息的方法来隐瞒可能存在的不实资料。
例如,有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收益占到了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但究竟是投资何处所得,投资收益率有多少,风险程度如何等,均未做相应说明。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突显。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性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概念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IFRS5)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公司组织活动与政策中,在保证企业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过程。
”我的国务院令第512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定义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全体员工和管理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规定,按照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系统、有序的组织和进行的一种活动。
”从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目标达成而进行的,是一种有系统,有序的组织和进行的活动,它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流程、规范及其它行为等一系列机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经济、效益、法律和规章的适当平衡,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无误。
二、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简单型的内部控制,主要是关注会计制度、账务核算等方面。
其次是繁琐型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拓展了关注范围,加强了流程的监控和规范。
最近发展起来的则是风险控制型控制,重点是风险管理,关注内部风险的分析、预测和控制。
三、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保护企业财产免受内外部人员的滥用;其次,它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信誉度;最后,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现状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其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整、详实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内部控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督机构的监管力度较弱。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摘要: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历了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开展过程,2021年4月26日,五大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应用指引?,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进一步的标准。
文章通过对近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文献的回忆,从多个视角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述评,为今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提供线索。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用影响因素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会产生本钱,而披露之后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正效价或负效价。
因此,大多数企业在考虑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披露时,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的价值和本钱进行权衡之后做出相应的决策。
以往文献说明,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决策时可能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公司治理视角Eng & Mak分析了公司治理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净资产收益率、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国家持股比例、公司规模等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正相关,负债比率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负相关。
蔡吉甫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财务状况是否异常的显著影响,即经营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存在异常的上市公司披露动机那么不强。
2、“动机选择〞行为视角崔志娟的研究那么更加注重人再内部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她认为内部控制披露受企业高管层“动机选择〞行为的影响,即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可能不情愿披露内部控制的真实信息,会采取模糊方式或操纵方式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降低内部控制披露的信息质量。
3、信号传递视角Grossman & Hart、Benston和Dye等分析了信号传递性质对信息披露的影响,他们认为,公司披露任何“坏信息〞进行信号传递是不理智的,所以,公司倾向进行“好消息〞的信息披露,只会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文献综述作者:贾利青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制定、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目标。
然而在实务中,外部人无法观察到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只能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来估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
因此,代理人披露的信息成为投资人重点关注的信息。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和完善途径的研究,提出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代理问题一、引言21世纪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上爆发的一系列财务丑闻,极大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这些丑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司内部控制的缺失。
为此,2002年美国颁布了sox法案,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的监管,随后,法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也十分注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那么在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如何、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及完善途径有哪些?本文将对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回顾。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李颖琦等(2013)通过研究境外同时上市公司和试点公司,发现2011年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不高,披露频率均不足50%;余海宗等(2013)发现2010年出台的具体化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明确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使2011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比2010年增长了8.8%,披露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宋常等(2014)指出,成本效益原则是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重要考虑因素,信息披露成本越大,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可能性越小。
通过学者们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一定问题,但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在逐步改善,然而不足的是国内最新的研究样本选取只到2013年,缺乏对于最近年度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吴国萍 蒋丽霞(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文章以2002—2009年发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和《财会通讯》四本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四方面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制度阐述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中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以年报、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调研资料为依据,以实证方法为工具,以揭示发生规律、提供经验证据为目的,针对自评报告的格式、内容、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评价;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7;F27616;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10-0075-06随着中外财务欺诈案的频频曝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备受质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 OX法案)出台4年后,我国分别于2006年6月5日和9月28日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深交所内控指引》),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再次升温。
纵观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四大方面。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研究 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最早出现在金融类上市公司,大量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处于自愿性披露阶段。
美国的S OX法案出台后,中国学术界开始了是否制定规则、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讨论。
朱荣恩、应唯从美国S OX法案404条款出发,在研究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及SEC提案和A I CP A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指出应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并建立起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时间、范围等在内的评价规则。
①陈关亭、张少华采用问卷调查和分析论证的方式,提出我国应当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首次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建议。
②周勤业、王啸从美国S OX法案以及SEC出台的有关规则出发,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披露性质、披露内容、审计验证、评价依据及责任主体问题,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制度背景,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视角指出我国需构建包作者简介:吴国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监管;蒋丽霞,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① 朱荣恩、应唯:《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② 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审核》,《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括披露内容、评价及审核标准在内的一整套披露规则。
①缪艳娟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规则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议借鉴英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中的合理理念,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对狭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进行强制性要求;对广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予以规范和引导。
②杨华介绍了美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新变化,并将其与我国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建议在我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中建立逻辑统一的内部控制框架,让管理层提供“可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③陈敏、邵志高针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硬性要求、格式和内容不详细、评价缺乏统一标准以及责任主体不完全到位等问题,提出通过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④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研究成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的主要内容。
相关学者多借助于上市银行的分析框架,以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为依据展开讨论,不涉及配股等情况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强制性披露规则⑤出台后形成明显的差异。
11强制性披露规则出台前的研究我国强制性披露规则出台前,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外,均属自愿性披露。
尽管年报中的披露位置多,内容差异大,内部控制信息的提取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化问题已达成共识。
张立民、钱华以我国上市银行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为分析框架,对2001年和2002年A股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T公司2002年的披露状况比2001年有所改善,但是不少公司年报中的披露前后矛盾,且大多倾向披露好的信息。
建议ST公司强制性披露标准的、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的内部控制报告,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外部监督和管理。
⑥李明辉、何海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1147家上市公司中,共有884家(77107%)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但只有4家银行、证券公司全部披露了内部控制有关信息,其他880家公司大多数的信息披露流于形式,且自愿性披露动机不强。
建议对有关规定进行改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披露的审核。
⑦21强制性规则出台后的研究2006年中国版的S OX法案出台后,国内学者多以《上交所内控指引》、《深交所内控指引》为分析框架,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描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并提出改进意见。
秦冬梅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并结合2006年年报分析披露现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2005年有所进步,但2006年仅有6家上市公司按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意见;且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格式不一,内容简单。
秦冬梅、黄秋敏选取2005年在深市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研究,发现528家一般性上市公司有428家(81106%)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发表意见的有383家(72154%),董事会提到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有160家(3013%),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
并对上市银行2001—2006年报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分析, 67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金融①②③④⑤⑥⑦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7年第9期。
杨华:《浅议美国内控鉴证业务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财务与会计》2007年第8期。
陈敏、邵志高:《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1期。
本文视《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交所内控指引》为强制性披露规则。
张立民、钱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来自我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5期。
李明辉、何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发现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着内容过于简单、风险制度设计欠缺的问题。
①李晴阳和杨有红、汪薇针对《上交所内控指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2006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上交所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规则并未得到有效执行,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不足;自我评估报告和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②吴劭堃对我国2006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控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上交所内控指引》的发布,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强制性披露规则的执行效果较差,出具自评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的公司较少,质量参差不齐。
③陈丽琴、封华在回顾了内部控制信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2006年在沪市公开发行A 股的832家上市公司中分行业采用系统选样法随机抽取了200家作为调查样本,研究其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公司本身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正确认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有隐瞒不利信息的动机。
④瞿辉、李明以民生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现状,发现年报中各部分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含量差异较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缺乏统一的评价审核依据,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倾向于同责任划分的缺失和不恰当的授权、培训的缺乏、不适当的对账相联系。
⑤以上研究虽然视角不同,但结论基本殊途同归:强制性披露规则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应进一步完善披露规则,改进内部环境,强化核实评价,加大监管力度。
三、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研究 内部控制评价及审核是制约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关的研究随着内部控制概念界定的差异以及评价标准选择的不同而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
11会计视角的研究周春喜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多层次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
⑥李晓燕、田也壮在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下,以新《企业财务通则》为蓝本,吸收COS O 框架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保证标准I S O9001先进理念,将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评估标准的确立有机结合,创建了持续改进的我国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评估标准,力图解决国际公认的评估标准在中国本土化的问题和实践操纵层面上的应用问题。
⑦池国华认为《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缺少对内部环境的评价,缺乏对企业非财务部门的评价,缺乏细化每一项指标的计分方法。
建议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畴从财务领域扩展到非财务领域,将内部环境要素纳入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之中。
⑧77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秦冬梅:《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探讨》,《财会通讯》2007年第11期。
李晴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进建议》,《财会通讯》2008年第10期;黄秋敏:《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以2001—2006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审计研究》2008年第1期;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3期。
吴劭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财会通讯》2008年第4期。
陈丽琴、封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瞿辉、李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周春喜:《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