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社会功能

合集下载

宗教与社会凝聚力: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宗教与社会凝聚力: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宗教与社会凝聚力: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摘要本文探讨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通过梳理宗教信仰的功能,分析其在社会凝聚力形成、社会规范确立、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宗教信仰在社会稳定中的双重效应。

最后,本文提出促进宗教信仰积极作用、防范其负面效应的建议,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引言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宗教信仰不仅是个人精神生活的寄托,也在社会凝聚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其积极与消极的双重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宗教信仰的功能宗教信仰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包括:1. 意义赋予功能:宗教信仰为个人提供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2. 规范约束功能:宗教信仰通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3. 社会整合功能:宗教信仰为信徒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凝聚力。

4. 社会支持功能:宗教组织为信徒提供情感支持、物质帮助和社会交往平台,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缓解社会压力。

二、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1. 共同信仰与价值观:宗教信仰为信徒提供共同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2. 宗教仪式与活动:宗教仪式和活动为信徒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整合。

3. 宗教组织与网络:宗教组织为信徒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和互助网络,增强社会支持,促进社会和谐。

4. 宗教领袖与权威:宗教领袖通过道德教化和行为示范,引导信徒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三、宗教信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宗教信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 积极影响:o宗教信仰通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o宗教组织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和互助网络,缓解社会压力,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宗教主要具有世界观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协调稳定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转轨的阵痛和传统利益格局的被打破。

当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和改变自然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适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庇护和寄托。

因此,宗教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具有世界观的功能。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包括信教群众、宗教在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固的组织体系、典章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宗教活动恢复为公开、合法的活动,宗教的组织功能又有所恢复和加强。

例如在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宗教界一呼百应,踊跃行动,发挥积极的组织功能和作用。

宗教协调功能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宗教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说,在人们不能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宗教要求人们以百倍的虔诚,全身心的皈依,使人和天交相感应,以达“成事”,从而调适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

又如宗教宣扬“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普渡众生”、“荣神益人”、“两世吉庆”、“爱一切人”、“敬畏上帝、尊敬君主”,调适人与社会的关系,宗教通过人们对于其命运和幸福的“来世”的向往和祈祷,为人们提供一种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宗教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如贫富悬殊、道德堕落、信仰缺失、局部战争等等。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宗教的功能和作用,倾听宗教界得声音。

那么接下来我要论述一下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从其产生直至消亡,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曲折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概念是什么。

宗教的社会功能侧重指宗教自身所具有的作用于社会的能力。

而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指宗教以其自身的功能对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其源于宗教的复杂性以及其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

其功能有1、宗教的世界观功能: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生产力还没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还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能正确地解释和改变自然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时,其需要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试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上的庇护和寄托。

故有世界观的功能。

2、宗教的社会组织功能: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包括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如基督教、佛教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定的组织体系、教条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的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如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等等。

3、宗教的协调稳定功能:其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就是在人们不能够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简单的说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人们感到恐慌和绝望时,通过宗教的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浅谈世界三⼤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浅谈世界三⼤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摘要宗教⽂明对⼈类的发展和⽣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和促进作⽤,尤其是宗教的平等思想对⼈类社会的发展产⽣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上帝⾯前⼈⼈平等”、伊斯兰教的“真主⾯前⼈⼈平等”和佛教的“众⽣平等”的平等思想产⽣的背景及其社会功能存在着差异,但⼜有相同点。

宗教教义对平等的追求也不过是精神上和信仰上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实现。

关键词:平等思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社会功能;没有其他哪个对象像宗教⼀样在⼈类历史上起过如此意义深远的作⽤[1]。

宗教在⼈类历史上扮演的⾓⾊犹如⼀块坚硬的磐⽯,风⾬不动。

它的根基始终不倒,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宗教⼀词源于拉丁⽂religio,最初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使⽤的,它是指对诸神的尊崇、崇拜。

西塞罗在《诸神的本性》⼀书中区分宗教和迷信,认为前者是⼈出于本分⽽敬拜诸神,后者是对诸神的盲⽬惧怕。

对“宗教”⼀词⽽⾔,⾄今为⽌都没有被⼴泛接受的定义。

西⽅学者⼀般普遍采⽤描述性定义,将“宗教”定义为⼈类历史发展到⼀定阶段产⽣的⼀种社会⽂化现象,它以信仰超越的精神实体为特征,拥有其特定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习惯⽤较为固定的象征性的语⾔和礼仪表达其信念,且有组织和教阶神职制度。

在历史上,宗教⽂明曾经对⼈类的成长和进步产⽣过积极的推动作⽤;在现代社会⾥,宗教⽂明仍然可以对⼈类的发展和⽣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和促进作⽤。

基于以上的解释,宗教作为⼀种⼈类历史发展的社会⽂化现象,它的价值观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种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说是完美⽆缺,最起码是教徒普遍所能接受的。

⾃古以来,平等就是⼈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变现突出,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对平等的强烈诉求。

那么平等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学者们给平等下了很多定义,现根据《哲学⼤辞典·上》的解释是:⼈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化等⽅⾯享有同等的权利。

09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社会功能)

09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社会功能)

美国人类学家塞雷纳· 南达说:“宗教 信仰实际上就是以超自然的神秘方式实 现社会控制。”一切居于统治地位的宗 教都具有强烈的维护与稳定现存社会秩 序的功能,而居于非统治地位的宗教虽 然也有这样的作用,但更多的则会起相 反的作用。因此,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 析,不能一概而论。
二、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在历史上已经有过的任何一个社 会中,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压迫一 直都在威胁着人们的安全感,使 人们生活在对那些强大的异己力 量的恐惧中。宗教的一个重要功 能就是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进行心 理调节,借助于超人间的力量, 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 安全感。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危机与不确定 性的自然环境中。在无情大自然面前, 我们常常是软弱无力的。在这个充满 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人们时时 被惊扰,加上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和 高度竞争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 们更加紧张。原始人有原始人的烦恼,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忧虑,现代人有现 代人的精神压力,而宗教始终执行着 它的心理调适功能。
社会是由具体的社会成员组成的, 多数社会成员心理的稳定与平衡是 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如果彼此之间 充满怨恨,或者对社会持有一种不 信任乃至仇恨的态度,每个人内心 都焦躁不安,疑虑重重,或者充满 莫可名状的恐惧感,那么这个社会 要想获得秩序上的稳定,一定会面 临许多困难。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宗教派别越多,而各 教派的内部整合程度又很高,这个国家 内部的分裂程度便会很大,从而产生宗 教纠纷和其他社会冲突。而且,在宗教 信仰者与非宗教信仰者之间,由于认同 上的差异,也会造成种种纠纷。世界上 因宗教不同而造成冲突(包括战争)的 地区非常多。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社会对作为社会行为 主体的行为的各个方面予以约束。社会 控制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目标。广义的 社会控制指人们依靠社会力量,以一定 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施加影响, 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社会的相对 稳定;狭义的社会控制指运用各种手段 对犯罪行为及越轨行为进行预防、阻止 和处置。

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

○宗教知识讲座○□樊化江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有意识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套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有实体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组织社会的形式,一套调适、控制的整合社会的机制和体系。

因此对于宗教的社会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家、宗教学家十分重视的课题。

在研究中,有的称“社会功能”为“社会作用”或“社会影响”。

有的认为“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其涵义相差无几,甚至二者就是一回事。

笔者仔细揣摸,认为二者并不完全一样。

宗教的社会功能似乎是由宗教性质所决定或宗教自身运动显现出来的能力,而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宗教与社会各领域发生关系时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

这种提法和区分是否准确,也请读者予以指正。

一、宗教的社会功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对宗教社会功能的阐述很多,归纳起来,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有:(1)补偿功能。

宗教成了解除精神紧张状态的一种手段,它向人们指出可期望达到的救赎的目标和途径。

(2)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调节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以取得平衡,有利于社会控制。

(3)整合功能。

宗教为共享的价值和目标提供一种非理性的解释,并且经常通过仪式周而复始地来巩固共同的感情,从而使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稳定。

从宗教史的事实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各有侧重。

在有的历史时期,宗教的控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欧洲中世纪。

有时,宗教的凝聚功能又十分突出,如在当今的一些伊期兰教国家。

有时宗教的调适功能又很显著。

应当指出,某些历史时期宗教发挥的功能是顺应历史发展和潮流的,因此,可以称为正功能或积极功能。

有时宗教社会功能的发挥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因此,称负功能或消极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区分为积极和消极的,其标准不在宗教自身,而在于宗教的根源———社会。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阶级利益、社会观、价值观不同,对于什么是宗教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看法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作用与功能的定义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扮演着各种作用与功能。

作用是指宗教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功能则指宗教为个人、社会和文化提供的服务和效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宗教在以下方面的作用与功能:个人心理、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社会控制与秩序维持、文化传承与创造等。

1. 个人心理•宗教提供信仰和心灵寄托,满足人们对于神秘、超自然力量的渴望。

•宗教提供对生活意义、困境和死亡的解释,帮助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提供心灵支持与慰藉。

•宗教仪式、祈祷和冥想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

2. 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宗教信仰可以成为社会的凝聚力,它能够促进社会团结和互助合作。

•宗教共同体提供了一个身份认同的基础,使个体在宗教中具有集体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

•宗教可以在社会中建立信任和情感联系,减少犯罪和争斗。

3. 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宗教提供了一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教导人们正确的道德行为,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宗教通过宗教仪式、圣典、神职人员等途径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

4. 社会控制与秩序维持•宗教信仰可以作为社会的控制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

•宗教有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降低社会矛盾和运动的激烈性。

•宗教通过祈祷等方式调整个人心态,从而减少个体的不满和冲突。

5. 文化传承与创造•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传承和保护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仪式。

•宗教可以促进艺术与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化得以创造和创新。

•宗教的文化象征和符号深深影响了艺术、建筑和文学等领域的创作。

结论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和文化层面具有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需求,提供心灵寄托与慰藉;在社会中,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维持道德规范与秩序;在文化领域,宗教传承和创新着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化创作。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主义理论家,以其对宗教的批判和人类本质的探索而闻名。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一、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功能:1.1宗教是人类对神秘力量的幻想和虚构,是人类内心需求和欲望的投射。

1.2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通过塑造道德和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

1.3宗教的虚假性导致人类沉迷于超自然力量和幻想中,削弱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改变。

二、人类本质和存在问题:2.1人类本质是社会的产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2.2人类的理性和欲望是构成人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但经济基础决定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2.3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物质需求和满足人类的欲望,而不是寻求超自然的拯救和满足。

三、宗教对人的本质反映的否定:3.1宗教将人类的力量和能力投射到超自然的神明上,使人类自身的能动性被否定。

3.2宗教将人类异常化,把人类的本质和幸福寄托于来世,忽视人类当前的现实需要和幸福追求。

3.3宗教的阶级性质使得它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削弱了人类的社会觉醒和革命行动的可能性。

四、从宗教到人文主义的转变:4.1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和超越,人们可以重新发现人类的自由、自主和创造能力。

4.2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平等和团结,同时倡导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以改善人类的社会条件和幸福。

4.3人文主义鼓励个体追求理想和自我实现,同时重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从而建立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和文化。

五、费尔巴哈对后世影响的评价:5.1费尔巴哈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对宗教、哲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方面。

5.2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存在主义、人性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哲学流派也有重要启发作用。

5.3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后现代宗教和新兴宗教运动有一定影响,促进了对宗教认同和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

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

宗教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演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宗教文化,都存在着大量的劝人为善、远离邪恶、清心寡欲、互助互济、乐善好施的思想,这些思想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相适应的;各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财富;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弘扬宗教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的控制作用、整合作用、心理调节和交往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具有多么重要多么深远的意义一、宗教文化的社会控制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所谓宗教文化社会控制作用,是指宗教文化基于宗教对团体成员的控制,对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社会崩溃的各种原因,特别是苦难和罪恶的存在,加以合理的解释,达到消除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反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如佛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积极向上;将人生的苦难与个人行为的善、恶联系起来,强调人的现实状况与前世的因果有关;人应当寻找自身的原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困境、苦难、疾病、失败、贫困等在心理上的承受力,使人们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困境和苦难而攻击社会、危害社会的稳定;也就是说,通过宗教文化的控制作用,把社会的罪恶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并且将社会给个体造成的不幸归因于个体行为的过失,对个体的苦难与不幸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抑制了个体的反抗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原来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和分化,国家进入了矛盾的凸现期;如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群众在收入上有悬殊,政治制度上的一些不完善导致司法不公正和一些干部的腐败,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失业和贫困交织的现象等等;这些不良因素很容易引发社会成员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敌视和攻击;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欠妥,必然使社会稳定遭到破坏;任何社会都会无法在不安定或动乱中正常运行,从政治上说保持稳定才能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地位;从经济上说保持稳定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因此,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正是在此意义上,发挥宗教文化的社会控制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二、宗教文化的社会整合作用,可以调动广大信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所谓宗教文化社会整合作用,是指通过共同的信仰及在共同的信仰基础上产生共同的宗教感情和强烈的认同意识;宗教通过“神启”的方式,赋予许多人以神圣的目标;对其加以合理的解释,并围绕其目标提供一个为信众所接受的价值系统和人生的追求,从而将混乱无序的个人,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相当团结力、凝聚力的团体和社会,从而使各种群体、个人、社会集团形成统一的整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国有56个民族兄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现有一亿多信教群众,它们跨区域、跨行业、跨阶层的存在着,有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医生、企业家等;他们绝大多数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他们学习古圣先贤教诲的伦理道德,认真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同时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发挥聪明才智,在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若能发挥宗教的整合作用,利用宗教文化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把这一亿多信教群众及各类宗教组织和宗教领袖凝聚和团结起来,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存信仰之异、求政治之同,调动广大信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把他们的力量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上来,就一定能大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可以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是指通过特定的信念释放或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失衡状态,使之达到解除心理上的痛苦,恢复到原来的舒适状态;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1、宣泄情感与慰藉心灵人是社会人,是许多矛盾的综合体;人们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困惑与烦恼;性格外向的人,通过与朋友、家人的沟通,及时缓解自己的压力;但性格内向的人,却不愿向人诉说心理,或者担心他人将自己内心的隐私公开而不愿将内心的苦闷向他人倾诉,这种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给个体带来的是痛苦和焦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的某种疾病;此时,宗教信仰就可以给个体一个释放内心郁虑的空间,信众在神或者佛的面前祈祷、忏悔,甚至痛哭流涕;他们相信,神会替他们保守秘密,坚信他们的深刻反省,请求宽宏的神或佛原谅他们,帮助他们;经过如此的宣泄,信众的内心平静很多,人性的良知被引导出来;2、净化心灵与升华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当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以后,心理的需要会驱使人们获得社会的关怀和认同,渴望有一个接纳他们的群体,这种心理上的渴求在宗教的团体中可以满足;在宗教的群体中,人们没有等级差别,没有观点上的冲突和利益纷争,倡导相互关心与爱护,彼此之间平等交往;如基督教教义中,一切信徒都为兄弟;在大乘佛教中,信众以“后学”、“先贤”相称;宗教活动中,信仰者置身于温馨亲切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关爱;宗教心理调节所产生的作用,也许与信众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无多少联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能平衡人的情绪,使个体首先获得自身和谐,进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奠定基础;因为,所谓社会的和谐是指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才能做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如果充分利用宗教文化的心理调节作用,就能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社会和谐这一目标;四、宗教文化的交往作用,可以在国际交往中创造和谐的环境宗教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其社会交往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宗教文化在推动国家的对外友好交往方面能发挥独特的功能;中国宗教文化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坚定不移,同时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就可以同世界各地的宗教进行了解与交流,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情,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良好愿望实现,也有利于中国在国外树立“和为贵”的崇高形象;宗教文化在我国现阶段是基本相适应的,同时也有不相适应的状况,因此要发挥其正面功能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同时也要抑制其负面性,克服存在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消除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阻碍作用;宗教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积极作用是无容置疑的,因此,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社会中,宗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和价值体系,具有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

宗教不仅满足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在道德准则、社会支持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宗教在道德准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教义中凝聚着许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规范和观念对信徒的行为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宗教教导人们要秉持善良、慈悲、宽容等美德,遵循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促使信徒遵守社会公德,从而形成了互助互爱、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

宗教的道德准则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规范,使得社会的秩序能够更好地得以维持。

其次,宗教在社会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团体提供了信徒们相互交流、分享生活经验以及共同努力实现某些目标的机会。

通过宗教团体的宗教活动和仪式,人们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灵的支持。

宗教团体也为失去亲人、面临困境或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情感的慰藉和社会支持。

这种社会支持使人们感到关爱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宗教在价值观塑造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传递了许多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宗教所宣扬的爱与和平、宽容与包容、公义与公平等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宗教的教义和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使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以和平与善良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然而,尽管宗教具有一系列的社会功能,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宗教信仰可能会产生狭隘的世界观,导致对不同信仰和文化的歧视和冲突。

因此,为了确保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鼓励宗教与社会其他领域的相互沟通与合作。

各宗教团体之间应该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宗教多元和共生。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宗教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平台,推动宗教价值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观相协调。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宗教的本质、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入手,分析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一、宗教的本质与历史发展宗教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幻想的综合体,是人类对于自然、社会现象及人生的解释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具有历史的特殊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宗教逐渐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退出。

二、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首先,宗教是社会凝聚力的表现。

宗教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信仰系统,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

其次,宗教对于社会道德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

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再次,宗教提供了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解答和安抚,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追求。

三、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尽管宗教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批判的态度。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幻想的产物,它可以迷惑人们的认识,阻碍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入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维护和巩固既得的社会秩序。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寄生物,它依靠信徒的信仰和奉献维持自身的存在。

四、宗教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关注宗教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在社会进步和革命的进程中,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边缘化。

因为宗教信仰往往承载着旧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与新兴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相冲突。

然而,在一些社会转型或危机时期,宗教信仰可能重新滋长,成为一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力量。

五、宗教社会的问题在宗教社会中,虽然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人们一定的信心和希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宗教信仰可能导致人们对于现实的逃避,陷入虚幻的幻想之中。

其次,某些宗教组织可能滥用自身的权力,对信徒进行控制和操纵。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通过对宗教的历史、存在形态和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性质,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宗教的社会功能、历史发展和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

一、宗教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性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性质。

首先,宗教起源于阶级社会的私有制及其固有的剥削和压迫。

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们的物质利益分配不平等,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而宗教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宗教具有阶级性质,它不是超历史的、超阶级的东西,而是反映了特定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与阶级关系紧密相关的,它既可以用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也可以被被压迫阶级利用来进行反抗和解放斗争。

二、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首先,宗教具有思想控制和意识形态操作的作用。

宗教通过塑造特定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念,对信徒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作用。

其次,宗教提供了心灵安慰和情感寄托的功能。

宗教为信徒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减轻压力和解决人生困境的平台,满足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心灵寄托的需求。

此外,宗教还可以作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团结。

三、宗教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从原始宗教到世界宗教,宗教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社会形态下有着显著的差异。

原始宗教是最早的人类宗教形态,它与早期的部落社会、采集生产方式和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社会的形成,宗教也逐渐演变为多神教和一神教,体现了对统治阶级利益维护和服从的需要。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一、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宗教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规范神圣化,进而达到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和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更强,越是虔诚的教徒越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三是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

(尽管这种慰藉和安全感可能是短暂而虚幻的,但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节功能。

)四是宗教具有社会文化交往功能。

宗教信徒参加礼拜,进行集体祷告,过宗教节日,都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宗教交往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宗教的凝聚力极强,它用信仰的纽带把教徒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彼此认同,感觉彼此属于同一群体,因而产生出许多亲近感。

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什么是宗教?下面我们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科普。

一、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一种信仰,是对神、神的力量或其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宗教不仅包括信仰,还包括一整套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

宗教还具有官方化的体制结构,如教堂、寺庙、祭坛等建筑物。

最重要的一点是,宗教不仅是个人信仰,在很多情况下也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

二、宗教的功能宗教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功能。

1. 提供精神慰藉。

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宽广的思考空间,人们可以在宗教的框架内探究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2. 促进社会和谐。

宗教可以将信徒之间的隔阂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3. 规范行为准则。

宗教的行为规范往往为信徒提供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向和行为准则。

4. 塑造文化形象。

宗教与文化紧密相连,身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宗教往往被广泛传播,使信仰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化的代表。

三、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及文化现象,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面列举一些主要影响。

1. 影响社会制度。

许多社会制度都与宗教有关,如婚姻、教育、法律等。

2. 影响民众思想。

许多文化和思想的传播都与宗教有关。

3. 影响历史发展。

不少历史事件都与宗教有关,如宗教改革、十字军东征等。

4. 影响社会风俗。

许多社会风俗与宗教有关,如春节、端午节等。

结语宗教是一个深邃而广泛的话题,它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影响。

然而,无论宗教的本质和存在意义如何,人类对于宗教信仰的需求是不可否认的。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局限性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局限性

• 2、作为一种社会实体 ,宗教又有它
实体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 一种组织社会的形式,一套调适和整 合、 凝聚社会的机制和体系。宗教的 社会功能是上述两种功能的综合,成 为社会的一种控制系统 。
• 现代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充分体现了物质
文化的进步和人对自然的胜利。但也正是因为这 种进步与胜利,使社会在情感层面上,呈现出日益分 离的倾向; 使人际交往大多处于一种一般交往状 态,而这种交往状态似乎很难满足人内在的、深层 次的情感需求, 使人虽身处闹市却觉得孑然无依, 长期处于孤独寂寞的境地。这造成了社会的冷漠、 情感交流的断裂和人际关系的紧张、疏远乃至对 立。人们交往的限制使许多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 孤独感、空虚感,他们渴望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以 摆脱心理上的孤独与空虚。而宗教文化则可以消 除这种冷漠, 把松散断裂的人际关系重新粘合起来。 宗教作为一种群
人民政权,西藏达赖集团就是典型的一例。 西藏一直是实行农奴制的地区,新中国建立 后,农奴主们怕彻底失去他们的特权地位,于 是组织叛乱,企图夺回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 威作福的特权。叛乱失败后,他们裹胁10多 万藏民逃往境外,在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的 支持下,利用达赖的宗教地位,不断制造暴乱。 他们以一些寺庙为基地,利用一些喇嘛,不顾 宗教戒律的规定,公然走上街头疯狂地打、 砸、烧、杀。他们没有丝毫教徒应有的仁 慈和向善的本质,他们亵
用,各种宗教的大量文献,在许多民族的早期社 会,被用作进行文化历史教育的教材。各宗教教 材中都有要求信徒修德、做善事的内容,例如, 犹太教的“十戒”、基督教的“赎罪”说、伊斯 兰教的行善戒恶要求等,因此,宗教对道德净化 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就道德来说,不但许多不同 宗教中的教义意思相近,而且不同民族不同思想 文化中许多关于道德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宗教是 一种教化,是加强道德建设的一种途径.宗教总是 从人们身边的事情说起,与人们的伦理道德联系 十分紧密.劝人向善,多做好事,积善明德,以求 来世幸福,内在的自觉和监督,往往比外在的要 求和规范力量强大得多,因此宗教在进行道德教 育,规范人们行为的方面的效果也比较好。

第四章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宗教的社会功能

一、宗教是社会的子系统
系统就是指具有互动 与依赖关系的要素所 组成的整体。
一个系统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而且必须有相 互依赖和互动的关系;
二是系统有较为清晰的外延,它不是模糊的; 三是系统的总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系统是有各
部分有机联系而成,而不是各部分简单的相加;
4.宗教提倡精神超越现实, 帮助人们暂时摆脱人生和 生活中的烦恼
宗教追求的是超越现实和自 我的,往往淡化人们对现实 的关注,松动人们心中的死 结,通过超脱来求得解脱。
佛教的对联写得好: “天下事了犹未了, 奈何以不了了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一些人在现实 社会中不如意,也无 法解脱时,就遁入空 门,陪伴清灯古佛于 一生。
每个子系统都有其他子系统不可代替的 特殊功能,并因这些特殊功能而存在, 如果没有这些功能,它就不可能存在下 去。
就如人体一样,各个器官各司其职,共 同服务于人体但又不能替代,因此缺一 不可。
宗教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子系统,他依附 于社会整体系统,同时有时又反作用于 社会整体系统。
一方面,宗教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社会 整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历史已证明这些;
第四章 宗教的社会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 宗教的正功能 宗教的负功能
贝格尔在《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 理论之要素》一书,开宗明义地说:
“每个人类社会,都是一种建造世界的 活动,宗教在这项活动中占有一个特殊 的地位。”
所谓的“建造世界”,实指人类构造自 己生活于其中的广义的文化系统。
社会是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也是人建造 世界的活动。
因为当一个社会子系统没有正功能时, 他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破坏社会的正 常运行,阻碍社会向前发展。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宗教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规范神圣化,进而达到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和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更强,越是虔诚的教徒越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三是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

(尽管这种慰藉和安全感可能是短暂而虚幻的,但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节功能。

)四是宗教具有社会文化交往功能。

宗教信徒参加礼拜,进行集体祷告,过宗教节日,都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宗教交往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宗教的凝聚力极强,它用信仰的纽带把教徒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彼此认同,感觉彼此属于同一群体,因而产生出许多亲近感。

)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作为社会实体的特殊性:不仅有其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并发挥着特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这些功能不仅在宗教经济中运转,而且对世俗社会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影响。

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政治和宗教文化等功能性作用的发挥,都要以宗教实体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宗教组织体系的构建、宗教意识的传播、宗教设施建设、宗教事务活动等都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

宗教实体经济力量的大小是衡量宗教实体社会势力大小的主要标志。

宗教经济是宗教活动的基础。

一切宗教都会因其经济的兴旺而发展,因其经济实力的衰退而削弱,因其经济力量的丧失而消亡。

宗教发展的历史本身就证实了这一点。

世界三大宗教所具有的国际性社会实力与它们所具有的雄厚经济实力分不开。

宗教的经济基础通过宗教的经济集资和积累来实现。

它以崇尚上帝和神明的神圣事业作为集资的动力标记,从而与一般社会集资方式完全不同。

宗教经济的集资方式多种多样:政权机构和社会集团的资助和捐赠、教徒的布施和奉献、宗教的课税和募捐、宗教服务集资和宗教投资经营等。

其中,政权机构和社会集团的经济资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甚至较强的政治性。

政权机构的资助主要着眼于运用宗教的认同功能和整合功能来维持和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社会集团的资助主要着眼于扩大和增强其集团的社会影响和实力。

这两种资助是宗教实体最为稳定和可靠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种情况在神权制、国教制和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最为突出。

宗教经济的消费功能。

宗教经济的集资和积累只是宗教社会实力的静态量度标记;其动态实力通过宗教经济的消费来实现。

宗教经济的消费包括:宗教机构开支、宗教事务活动开支、宗教社会服务开支。

宗教机构开支。

宗教机构是宗教群体及其一切宗教活动有序化的组织系统和指挥系统。

其完备性必然带来巨大的消费面,与经济消费功能的发挥有密切关系。

天主教罗马教廷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完备的宗教组织系统和指挥系统,就在于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付其庞大的消费开支以组建自身。

包括宗教器物设施在内的宗教文物与具有宗教艺术的活动场所是宗教实体化的重要一环。

宗教器物设施的壮观、宏伟和完备与否是宗教社会实力体现的外观标记,是扩大宗教影响所必要的宗教经济消费。

这不仅是一笔十分庞大的消费性开支,而且也是固定资产的积累。

宗教事务活动开支。

其中包括教内管理的日常事务、宗教神职人员的修持费用、教徒的宗教活动、教外的社交活动和宗教的发展活动等。

如果说,宗教机构消费和宗教器物消费使宗教机体得以组建,那么,宗教事务活动的消费是起动宗教机体的活力。

宗教社会服务开支。

其中包括慈善事业的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事业的社会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

宗教的社会服务是宗教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树立宗教的“博爱”、“慈悲”、“仁慈”的良好形象十分重要。

宗教社会服务的消费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纯粹的宗教经济消费,但实际上它与其它因素相辅相成。

这种消费反过来就是一种社会经济资助的反馈力量,宗教系统可以从各种社会集团和个人的捐赠中得到大量的经济资助。

宗教经济的行业功能。

宗教经济的积累和消费对社会经济有两个主要影响:行业性的、政治性的社会经济影响。

宗教行业经济是一种以侍奉上帝、神明和鬼神为核心的行业性经营活动。

它包括神像圣像、圣书经书、神具圣具、宗教服饰、宗教装饰、宗教用具等的生产和销售的经营活动。

这为人类社会的经营活动增添了一个特殊领域。

与此同时,根据宗教经济积累和消费的需要也会抑制某些行业性经营活动,这主要是由宗教的禁忌习俗所引起的。

当宗教经济的积累和消费超过了社会总体经济所能承受的量度后,就会产生政治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导致社会财富大量积集于宗教教团而不能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甚至会导致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贫困化。

因此,宗教实体的经济积累不能超过社
会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否则就必然会引起负面的消极作用而破坏社会的常规经济结构。

宗教实体经济消费的情况同样如此。

如果宗教实体自身的经济消费超过其社会常规所需的要求,这就违反了神职人员清贫生活的要求而必然导致腐化堕落。

因此,宗教实体的内部消费一定要适度。

如果把宗教消费更多地用于社会性服务,特别是慈善事业,这对于宗教实体的声誉和经济都会产生良性反馈作用。

社会服务消费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社会贫富矛盾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