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感染性病病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了解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对父母和老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上出现红点或水泡。

预防措施包括:-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之前和之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体液,如唾液、分泌物等。

2.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群体的人。

- 覆盖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等。

3.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和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法。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病变部位,以免传播病毒。

- 经常洗手,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如果有病例出现,应尽快把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避免与患病儿童长时间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 维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感染。

总之,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和清洁环境的维护。

加强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儿童流行病学及常见传染性疾病

儿童流行病学及常见传染性疾病

儿童流行病学及常见传染性疾病引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的挑战。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范围内的疾病发生、分布和控制等方面的科学领域,而儿童流行病学则是专门针对儿童人群进行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流行病学,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类传染性疾病,从而保护儿童的健康。

一级段落标题:儿童流行病学概述1.1 儿童流行病学定义和重要性儿童流行病学是一门关于儿童人群中各类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相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它旨在了解确切的发生率、罹患率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通过全面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在幼儿期和婴幼儿期最易受感染和罹患特定疾病的群体中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2 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分类常见传染性疾病可分为口腔传播、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及血液传播四类。

其中,口腔传播包括麻疹、风疹等;呼吸道传播包括流感、肺结核等;肠道传播包括手足口病、腹泻等;血液传播包括艾滋病、乙肝等。

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儿童传染性疾病。

二级段落标题:流行性感冒2.1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点流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与呼吸道密切相关的传染性呼吸道感染,并且其主要发作在室内环境密闭、人群聚集和季节交替之时。

根据儿童流行现象,儿科医生应关注目前广泛存在的H1N1(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及时进行干预和防控。

2.2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控制对于流感的预防,疫苗接种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根据儿童免疫程序推荐,6个月到5岁之间的儿童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高危群体应优先接种。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传播的重要措施,如勤洗手、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等。

二级段落标题:手足口病3.1 手足口病的基本特点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性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由于孩子们对该类病毒较为敏感,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和学校中很容易出现局部或大范围传播。

3.2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预防目前尚无特效治愈手足口病药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症治疗。

小儿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小儿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水痘 、带状疱疹—预防
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或出疹后7天为止。 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
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 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
伴随现象:头痛、全身酸痛、疲倦、食欲减退,咽干、咽痛、咳嗽、咳痰、 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 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流行性感冒--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 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
高热时可用退热剂 烦躁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
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 营养的食物,补充足 量水分;
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继发细菌感染给抗生素
麻疹患儿对VitA需要量大, 应补充VitA。
麻 疹--预防
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 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发病;0.05ml/kg仅能 减轻症状;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国家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 除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
麻 疹--流行病学
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传染源:麻疹患者。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
均有传染性。 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
流行期间不到人群聚集、 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经常 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 就诊
托幼机构及小学

儿科疾病专题报告范文

儿科疾病专题报告范文

儿科疾病专题报告范文儿科疾病专题报告:常见儿童传染病一、引言儿童传染病是指常见于儿童群体中的一类疾病,其传染途径主要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严重时会引起呼吸困难。

儿童患流感的风险较大,特别是在冬春季节。

三、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红疹和水疱,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水痘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患儿应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并避免被他人感染。

四、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出现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和皮疹等症状。

麻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

应采取隔离措施,注意饮食、休息,以促进康复。

五、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掌、足底出现疹子等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传染。

六、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儿童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消瘦等。

儿童结核病应及时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七、预防措施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居室通风。

2. 做好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

3. 避免与病患接触,特别是在流行期间。

4. 增强儿童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八、结语儿童传染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掌握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医务人员都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切实保护好儿童的健康。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教学难点
1、麻疹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2、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
课时分配
1、传染病的特点及一般护理讲授、举例8分钟
2、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3、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讲授,举例,图示15分钟
4、麻疹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讲授,提问15分钟
5、结核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6、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提问,图示,举例10分钟
7、原发性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及护理要点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8、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特点及护理要点讲授,举例,提问8分钟
外语关键词
1、传染性疾病infectious/contagions disease
2、病原体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
了解传染病的特点,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非典型麻疹临床表现;麻疹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了解结核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了解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了解结核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病理,治疗要点
教学重点
1、传染病的一般护理2、麻疹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3、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
3、《实用儿科学》,第六版,诸福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辅助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
备注
课程负责人审核
教研室主任审核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编写时间: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制
3、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4、潜在性感染Latene infection
5、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6、麻疹measles
7、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
8、结核病Tuberculosis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海市儿童医院陆权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海市儿童医院陆权

14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儿童部分要点
概述 常见感染抗微生物经验治疗初始选择推荐 常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附表1 化脓性脑膜炎抗菌药物静脉滴注剂量和用法--附表2 0~16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表--附表3 免疫规划Ⅱ类自费制品儿童与成人接种表--附表4 中国特殊疫苗接种一览表--附表5 参考文献
19
表3-1 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氟喹诺酮类 因其在动物实验中对幼年动物负重关节 的软骨发育有破坏性改变,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 下未成年儿童 林可酰胺类:4岁以下慎用,新生儿禁用。本类药具神 经肌肉阻滞作用,并可增强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作 用,应尽可能避免相互合用,注意密切观察
6
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分布
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 %;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 成人仅20%。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 对广泛,血峰浓度低(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 类等) 药物分布至细胞外液后,其排泄相对缓慢,致药物的 半衰期延长 血脑屏障不完善,通透性相对高,有利又有弊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 陆权
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抗菌药物管理
WHO不止一次地告诫:如果中国不对细菌耐药有 所控制,那么危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而可能会祸殃 全球 2012年5月8日,卫生部发布第84号部长令“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专项整治并已初见成效 全国范围2006年门诊抗菌 药物应用比例27.8%,2011年已降为15%,而住院 患者应用比例也从80.5% 降至58%
23
表3-2 儿科常见感染的抗微生物治疗

幼教知识-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及预防(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

幼教知识-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及预防(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

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及预防(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护理刀传染病,传播力强。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可发生流感大流行。

1.病因由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2.流行特点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病2~3日内传染性很强,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一般仅维持8~12个月,不超过两年。

幼儿及少年患此病者多。

3.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起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头痛、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关节肌肉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幼儿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喉炎、气管炎等。

4.预防及护理首先,增强幼儿体质,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流感流行时,避免去公共场所,将减少聚会。

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接种流感疫苗。

其次,患儿应卧床休息,打喷嚏是应使用纸巾或毛巾,避免飞沫传播。

高热时应及时降温,退热后不要急于活动,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婴幼儿常见,预后良好,重症病死率高。

1.病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春冬季节多见,为6个月~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2.流行特点患儿是唯一传染源。

患儿自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疹消退时已无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

3.症状潜伏期为6~18日。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分析课件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分析课件
对继发细菌感染所导致的重症肺炎患儿 ,首选强力广谱抗菌药物,对于改善预 后有积极的意义。
2024/3/1
麻疹的死亡因素分析
3.其它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是死亡危险因素之 一
11例死亡患儿病前患有先心病、脑 发育不全、营养不良、毛细支气管炎 、白血病等基础疾病。不仅易于感染 耐药菌,麻疹病毒本身又可以引起 CD4 、CD8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
2024/3/1
原有的感染性疾病基本没消灭
• 麻疹、百日咳、结核,在全球范围内 仍然存在,并时有 间断小流行,危害 甚大。小儿结核发病仍较高,我国是 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全球有22个国 家,印度第一、中国第二),结核病 已成为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杀手
2024/3/1
原有的感染性疾病基本没消灭
儿童结核病常见的类型
2024/3/1
感染性疾病仍然非常重要 6.院内感染
还有院内感染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这要求我们 每一位医师从我做起,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为 控制院内感染做出贡献。
2024/3/1
麻疹的死亡因素分析
n 麻疹(measles rubeoia)是一种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我国确立2012年消除麻疹,但目前仍 有小流行,韩国2006年宣布消除麻疹, 2007发生400例,日本也有暴发。麻 疹仍在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
引言
n然而,当今传染病仍然继续危害儿童的健 康和生命,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性 疾病仍是主要的疾病,特别是性疾病仍然非常重要
1.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儿童的最大杀手
小儿感染性疾病死亡率
主要死亡病因
每年全球有1300余万 小儿死于感染性疾病, 占儿童死亡的63%
2024/3/1
感染性疾病仍然非常重要 3.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

儿童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儿童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3
病毒感染(virus infection)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肠道病毒 EB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轮状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 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付流感 甲至戊型肝炎 虫媒病毒 HIV 、SARS病毒 ……
4
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精神差,嗜睡 口腔粘膜: 粘膜疹消退 发迹、头面部可见充血性斑丘疹(形态)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少量湿啰音 心率快,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
诊断?
8
CBL(3)
病程第4-6天继续发热,T40.8C 皮疹逐渐增多,遍布躯干及四肢,部分可见融合
儿童感染性疾病(1)
北大医院儿科
1
内容
概述 CBL 疾病特点总结 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手足口
2
概述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在人体组织内繁殖,并 引起组织病变或损伤。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 染性的疾病。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百日咳 痢疾杆菌 伤寒和付伤寒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白喉 霍乱 破伤风 大肠杆菌 厌氧菌 结核杆菌……
5
儿科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占儿童死因的首位(63%); 上个世纪,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新技术的应用,
抗生素的开发、研究和使用,疫苗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抗生素耐药性:青霉素,异烟肼 某些疾病的复活:梅毒 新病原和新疾病的出现:HIV,SARS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 治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儿童传染病概述 • 常见儿童传染病介绍 • 儿童传染病防治方法 • 学校与社区的防治措施 • 儿童传染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PART 01
儿童传染病概述
儿童传染病的特点
新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新型传染病
随着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COVID-19等,新疫 苗的研究与开发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改进疫苗接种方案
针对现有疫苗接种方案进行改进,提高疫苗接种 覆盖率和保护效果。
创新疫苗技术
研究新型疫苗技术,如mRNA疫苗、DNA疫苗等 ,以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防治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智能化监测系统
01
建立智能化传染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疫情动态,提高预警和
应对能力。
个性化治疗方案
02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性药物研发
03
研究预防性药物,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
提高公众的传染病防治意识
健康教育普及
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 、手足皮疹等。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 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 喉咙痛、流鼻涕、肌肉疼痛等 。
预防流感的主要方法是接种流 感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类由细菌或病毒 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如霍乱、
痢疾等。
肠道传染病的症状包括腹泻、呕 吐、腹痛等。

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一、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和其他体质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儿科临床工作中,诊断常见病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儿科常见病的诊断方法。

1. 上呼吸道感染(URTI)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扁桃体和声门以上部位的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轻度发热等。

对于这类常见疾病的诊断,目前已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

首先,临床医生会通过询问患儿或家长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观不适和就诊原因,如持续性鼻塞、流涕天数等信息。

同时,医生还需仔细检查患者的头颈部,并注意观察扁桃体、嗓音是否有异常。

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可能还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红外线扫描、喉镜检查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儿童发病季节特点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推断不同感染病原体的可能性,进一步指导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冬春季节更容易出现腺病毒感染,而夏秋季节则常见于鼻常相关性支气管肺炎等。

2. 肺炎肺炎是指肺实质组织受到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它在儿童中也比较常见,特别是0-5岁龄段的患儿。

对于肺炎的诊断,临床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步骤。

首先,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并询问患者或家长有关呼吸道感染的信息。

其次,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是否有湿啰音、体温是否升高以及呼吸频率是否加快等。

在临床实践中,肺炎的X射线检查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

通过X射线可以观察到肺部阴影变化,并进一步确定病原体所致的病变类型,如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医生还会考虑进行胸部CT扫描。

二、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了解儿科常见病的诊断方法后,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1. 上呼吸道感染(URTI)对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医生通常建议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分析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分析
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包括感冒、喉炎、肺炎、腹泻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季节 、气候、社会经济状况等有关。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危害
儿童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一些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死亡或后遗症。
儿童感染性疾病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 理压力。家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患病儿童,同 时还需要承担医疗费用等经济负担。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
03

发病率和死亡率
01
总体发病率高
儿童感染性疾病在总体疾病中占据较大比例,尤其在婴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更为常见。
02
死亡率高
部分儿童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感染性腹泻等,可能导 致较高的死亡率。
03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 差异,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卫生条件和疫苗接种覆盖率 等因素有关。
健康教育和宣传
健康教育和宣传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
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健康教育和宣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强公 众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提高疫苗接种率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隔离和接触控制
隔离是指将患者或疑似患者与健康人群分开,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的风险。
接触控制是指对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的人员进行的管理和控制,以减少 病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隔离和接触控制是儿童感染性疾病防控中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 患者或疑似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接触过患者或疑似患者的人 员,需要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
加强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和管理策略的研究和探索, 提高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

小儿传染病学pdf

小儿传染病学pdf

小儿传染病学pdf小儿传染病学是一门对小儿感染病分类、机制、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治疗、观察实验室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的科学学科,也是一门探讨传染病与免疫的复合学科。

目前常见的传染病种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小儿传染病,比如百日咳、水痘、疱疹、乙型肝炎、细菌性咽炎等,因为这些传染病发生在幼儿期,所以小儿传染病学显得格外重要。

小儿传染病学pdf是当今关于小儿传染病学研究的综合性指南。

它汇集了一大批由权威机构授权发布的权威性文献,比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关于传染病的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报告,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发布的全球小儿传染病情况报告等。

除此之外,还收集了一批由各国政府、医学院校等机构发布的专业性文献,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小儿传染病学有关的综合性文章,以及当今创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小儿传染病学pdf已经成为临床诊治、科研研究、学术研讨等诸多领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小儿传染病学pdf中,综合了几种小儿传染病的定义、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并结合病例提供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

甚至,这种pdf还提供了网上咨询服务,能够让读者有更好的体验。

在小儿传染病学pdf中,还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措施,可以用来引导实践护理,保障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确保小儿的健康和安全。

小儿传染病学PDF的内容涵盖了非常广泛的知识领域,因此,它对提升临床医学护理水平、塑造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小儿的健康及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关于小儿传染病的知识,及时发现症状,实施预防和治疗,从而使小儿得到恰当的诊治,减少小儿传染病的发生率。

几种常见儿科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几种常见儿科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几种常见儿科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李志瑶;邓建军;万朝敏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05(17)1
【摘要】儿科常见的感染性出疹性疾病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因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各有其特点.麻疹病毒分为八个基因组,近年发现麻疹病毒有变异.传染源还包括亚临床带毒者,麻疹疫苗的接种.异型麻疹的诊断依靠麻疹病毒IgM的检测.风疹病毒可致胎儿畸形.幼儿急疹治疗不能滥用抗生素.水痘出疹的特点,重症治疗采用更昔洛韦与干扰素合用疗效较好.许多肠道病毒感染与特异性综合征有关,治疗针对并发症.猩红热皮疹的特点,用青霉素治疗疗程应足够长,以彻底杀灭病原菌.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李志瑶;邓建军;万朝敏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传染儿科,四川,成都市,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传染儿科,四川,成都市,610041;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传染儿科,四川,成都市,61004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3
【相关文献】
1.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第三十七讲急性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猩红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J], 王晓明
2.儿科实习中需要掌握的几种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J], 李洪琼;贾剑峰;何庆莉
3.当代感染性出疹性疾病的某些变化与进展 [J], 闻炜;
4.几种常见犬感染性血液病的诊治体会 [J], 张丽;周方军
5.儿科危重急症急救讲座第三十五讲急性感染性出疹性疾病——麻疹 [J], 王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节:感染性疾病
一、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一)、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

2.前驱期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出现在口腔的颊黏膜上,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出现这个就是说的麻疹。

疹出热盛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出疹时体温最高,(疹出热盛)持续3~4天。

麻疹的出疹顺序: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

把出疹部位按顺序连线,是不是就是一个“?”
并发症: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最常见并发症,亦最主要死亡原因)、心肌炎、
还可引起维生素 A 的缺乏。

(营养不良也可以引起维生素 A 的缺乏)
治疗: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麻疹时应给予维生素A
预防: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3周,如果接受过疫苗的延长至4周。

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
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
二、风疹
1.概述病原为风疹病毒,其临床特征: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如果妊娠早期发生风疹可引起小儿先天性风疹(婴儿畸形)。

2.临床表现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一天内出齐,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

(热退疹消)
特点 1:能通过胎盘传播。

由病毒引起。

特点 2:除了出疹外还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疹= 风疹。

12 年题:小儿 3 岁,发热 2 年,面部出现猩红热样斑疹,随后颈部、耳后、
干和四肢出现皮疹,持续 3 天后耳后 2 侧淋巴结出现肿大,体温正常,请问最有
可能的是:风疹。

特点 3:热退疹消。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母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至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

活产儿可表现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三、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病原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

重要的临床特征是:热退疹出,一天出齐。

出果出现这个,马上想到幼儿急疹。

出疹期:发热3~5天体温骤退,(热退疹出)同时出现皮疹。

四、水痘
1.概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特征是: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瘙痒性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四世同堂)等各类皮疹,而全身症状轻微。

2.临床表现
发热1天以后就出现水痘。

皮疹的特点: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疹,由于演变快,各种疹可同时出现,皮肤有痒感,水痘抓破后容易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皮肤感染)。

五、猩红热
1.概述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和急性肾炎、风湿热为同一病原体)
2.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可出现高热,咽痛、头痛和腹痛。

发病初期舌乳头为白色,呈白草莓舌,
4~5天后,舌乳头红肿,呈红草莓舌(杨梅舌)
(2)出疹期可有口唇周围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全身没有正常的皮肤,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上面有红色细小丘疹。

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其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Pastia)
(3)恢复期
3.治疗首选青霉素
各种小儿皮疹鉴别表
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好发于夏季,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一)、病因
病原为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在我国以B群福氏志贺菌多见。

(二)、临床表现和分型
1.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突起高热,高热可>40℃,可伴头痛、畏寒。

迅速出现反
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

2.分型出现什么症状就是什么型
(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如精神萎靡、血压下降、少尿等
(2)脑型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如烦躁、谵妄、昏睡、昏迷。

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

(与脑膜炎不同的是没有脑膜刺激征)
(3.)肺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

(4)混合型上述两三个类型同时出现。

病死率很高。

严重病例常合并DIC,肾衰竭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夏秋季节发病、急性高热,反复惊厥,并有呼吸微弱,浅昏迷等,一时不到原因,就要考虑菌痢。

大便常规及病原菌培养查到病原菌就可以确诊。

(四)、治疗降温止惊、抗休克和抗菌治疗
第9节:结核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