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五人墓碑记(已精心校对、排版,无任何错误,附参考答案)
五人墓碑记练习题(含答案)
五人墓碑记练习题(含答案)五人墓碑记练习题(含答案)《五人墓碑记》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蓼(liǎo)洲溷(hùn)藩阉(yān)党曷(gé)故B.废祠(cí)??(léi)然?浊?(qīng)湮(yāng)没C.??(jiǎo)猝(cù)逡(qūn)巡缙(jìn)绅D.赀(zī)财缇(tí)骑户牖(yǒu)社稷(jì)2.下列短语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旌其所为众不能堪蹈死不顾矫诏纷出A.表彰忍受踏上假托B.表彰能够顿足纠正C.旗帜忍受履行匡正D.旗帜能够踏上假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C.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志于户牖之下E.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4.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B.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C.不能容于远近D.荣于身后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x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袢辉谀拐咭病?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
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望()为()堪()x()于()詈()函()(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译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与“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5)与“谁为哀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独五人之??,何也D.轻重固何如哉(6)文中开头即写五人“激于义而死”,却没有写出他们具体姓名,直到第三段才写出五人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一)1。
正音蓼.州()废祠.( )皦皦.()敛.( )赀.( )财缇.()骑.( )抶.而扑之( )鞭笞.()呵.斥( )傫.然()詈.骂( )矫.诏( ) 逡.巡( )投缳.( ) 佯.狂( )户牖.( ) 扼.腕()溷.藩()湮.没()逮.捕( ) 逮.住( )湮没.()没.戏( )2.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2)敛赀.财以送其行(同)(3)亦曷.故哉(同)3.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 )(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人皆得以隶.使之()(6)不能容于远近..()(7)亦以明.死生之大.()(8)安能屈.豪杰之流()4.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3)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带头人(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5)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7)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5.一词多义(1)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与之争( )呜呼,亦盛.矣哉()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见大木枝叶盛.茂()使君盛.怒()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舜发.于畎亩之中( )夫鹓雏发.于南海(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号施令()(3)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卒.葬之()卒.与尸合()五万兵,难卒.合()直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徒慷慨得志之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寡君师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自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则徒.隶之人至矣()舍车而徒.( )(4)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明日,徐公来。
《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
《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句式: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句式:),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为士先者(句式:),为之声义..( )以送其行,....( ),敛赀财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 )按剑而前.( ),问:“谁为哀者(句式: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句式:)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句式:),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呼中丞之名而詈...()也,意气扬扬()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句式:),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句式:),四海之大(句式:),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句式:),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句式:),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句式:),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畏义,非常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汇集
高考文言文阅读《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汇集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乙张溥,字天如,太仓人。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
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
已而采官临川。
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
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以葬亲乞假归。
读书若经生,无间寒暑。
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
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声气通朝右。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张溥列传》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又有剪发杜门杜门:塞住门,不与外界交往。
B.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首领:头颅,借指性命。
C. 日沃汤数次沃汤:喝水。
D. 以葬亲乞假归乞假:请假。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不能容于远近乃设九宾礼于廷B. 佯狂不知所之者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 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 以故名高一时以资政殿学士行16.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通过对比表明五人忠义昭彰,荣于身后,充分肯定了五人死难的伟大意义。
语文浙江专版:课文回顾练(九) 五人墓碑记+Word版含答案.doc
课文回顾练(九) 五人墓碑记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有同又2.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3.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同资,钱财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同搢,插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发⎩⎪⎪⎨⎪⎪⎧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③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发辫④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⑤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送⑥而大声发.于水上 发出⑦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⑧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⑨百发.百中 发射2.行⎩⎪⎪⎨⎪⎪⎧①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名词,品行②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上路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动词,行走④赵王畏秦,欲毋行.动词,去,前往⑤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hán ɡ,名词,行列,队伍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名词,行为⑦为君翻作琵琶行.名词,古诗的一种体裁⑧行.将就木 副词,将要⑨余嘉其能行.古道 动词,履行3.视⎩⎪⎨⎪⎧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动词,比较②瞋目视.项王 动词,看③子孙视.之不甚惜 动词,看待,对待4.当⎩⎪⎪⎨⎪⎪⎧①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在……时候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动词,掌管③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连词,同“倘”,如果④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抵挡⑤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动词,遮住⑥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动词,担任⑦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副词,将要⑧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副词,应当⑨安步当.车 动词,当作5.按⎩⎪⎨⎪⎧①缇骑按.剑而前 动词,用手压或摁②按.诛五人 动词,追究,查办③项王按.剑而跽 动词,抚、握④按部就班 动词,按照6.卒⎩⎪⎨⎪⎧①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副词,最终②戍卒.叫,函谷举 名词,士兵③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动词,终7.固⎩⎪⎨⎪⎧①轻重固.何如哉 副词,本来②斯固.百世之遇也 副词,实在,真是③乃辞谢固.请 副词,坚持,坚决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顽固⑤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副词,表让步,固然⑥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副词,必定,一定8.以⎩⎪⎪⎪⎨⎪⎪⎪⎧①以.资政殿学士行 介词,凭借……身份②几以.捕系死 连词,因为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连词,表目的,来④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连词,表修饰⑤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连词,表承接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介词,用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⑧则纵情以.傲物 连词,表并列⑨皆以.美于徐公 动词,认为⑩及以.至是 副词,通“已”,已经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由于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有答案五人墓碑记检测
《五人墓碑记》1盖当蓼(音:)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3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5以旌..其所为6去.()今之墓.()而葬焉.()7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8.慷慨得志....之徒10死而湮没..()不足道.()者11独五人之皦皦..12其疾病...而死13在丁卯三月之望.14骑按剑而前..15抶而仆..之16公之逮所由使也.....1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8吴之民方痛心焉...19于是乘其厉声以呵....20则噪.()而相.()逐21中丞匿.()于溷藩..(音:)以免..()2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23按诛..五人2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25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6谈笑以.死27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28买五人之头而函..(活:...).之29四海之大(句:)30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31素.()不闻诗书之训.()32激昂大义(句:)33.蹈死不顾....34亦曷.(音:)故哉35且矫诏...纷出36钩党之捕....(句:义)3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8不敢复有株治....3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40投缳(音:41由是观之....42则今之高爵显.位43一旦抵罪..44或.脱身以逃45不能容于远近..(活..46佯狂..()不知所之.()者47是以..蓼洲周公48忠义暴.于朝廷(句..义.49赠谥..褒.美.50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51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句5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53老于户牗....()之下54则尽其天年.....55人皆得以隶使之....翻译下列句子1.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3.“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5.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练习答案
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动词,射出)1(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上路)2(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3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徒有虚名(副词,相当于“只”“空”)4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以一平板按其面(动词,按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动词,放下,止住)缘法而治,按功行赏(介词,按照)5(7) 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8)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名词,士兵)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副词,最终)五万兵难卒合(副词,仓促)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 贼易之(动词,轻视)7挟持私虑,深失孤望(形容词,私人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动词,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动词,偏私,不公道)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心,私利)8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视为止,行为迟(名词,目光,视力)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动词,视察)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动词,看)9呜呼,亦盛矣哉(形容词,盛大,隆重)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时哉(形容词,兴旺,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行(动词,装上)10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名)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余闻而愈悲(动词,听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懂得,理解)1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介词,表示被动)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矣(动词,遭受,蒙受)将军身被坚执锐(动词,通“披”,穿在身上)12(15)望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为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动词,盼望)登轼而望之(动词,遥望,远望)深失所望(名词,希望)13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五人墓碑记》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19.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抵罪:抵消罪行B. 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仆一样C.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首领:头颅,借指性命D. 佯狂不知所之者佯:假装20.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不能容于远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以其无礼于晋C. 佯狂不知所之者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其皆出于此乎2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文是为五位平民百姓树碑立传的文字,综合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B. 文中把“今之高爵显位”的种种“辱人践行”与五人的慷慨赴死作对比,反衬出“今之高爵显位”的种种丑态。
C. 文中运用假设论证,把五人的英勇就义与五人寿终正寝作对比,突出五人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
D. 文段最后一句,点明作记的缘由和目的,同时揭示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一进步性的观点。
22. 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人墓碑记》语段阅读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语段阅读及答案《五人墓碑记》语段阅读及答案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如何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10.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佯狂不知所之②视五人之死③忠义暴于朝廷A.装扮看待通“曝”B.假装观看显露C.装扮比照通“曝”D.假装比较显露11.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抗辞慷慨B.行李之往来C.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参考答案:整理10、D11、D(三)顺昌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
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
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
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
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
一鹭飞章告变。
东厂刺事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
忠贤大惧。
已而一鹭言缚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
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1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①顺昌为德于乡②以故土民德顺昌甚③请以民情上闻④始吾以为天子命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13.下列加点的词,与“蜂拥大呼”中的“蜂”字用法不同的一句是()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B.一狼径去,其一狼犬坐于前C.赢粮而景从D.以旌其所为14.下列四句与“囚安在”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B.大王来何操C.四海之大,有几人欤D.不然,籍何以至此参考答案:整理12.C德,品德/感激介词,把;认为13、D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14、C定语后置译文: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
五人墓碑记练习题(含答案).docx
五人墓碑记练习题(含答案).docx.精品文档 .五人墓碑记练习题( 含答案 )《五人墓碑记》练习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蓼( liǎo) 洲溷 ( hùn) 藩阉 ( yān) 党曷 ( gé) 故B.废祠 ( cí) 傫 ( léi) 然冏卿 ( qīng) 湮 ( yāng)没. 皦皦 ( jiǎo) 猝 ( cù) 逡 ( qūn) 巡缙 ( jìn) 绅D. 赀( zī) 财缇 ( tí) 骑户牖 ( yǒu) 社稷 ( jì)2. 下列短语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旌其所为众不能堪蹈死不顾矫诏纷出A.表彰忍受踏上假托B.表彰能够顿足纠正. 旗帜忍受履行匡正D.旗帜能够踏上假托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志于户牖之下E.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4. 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B.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 不能容于远近D.荣于身后5.阅读下面字,完成各题。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
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解释中加点的字词。
望() 为() 堪()抶() 于() 詈()函()(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人教版2017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Word版含答案
五人墓碑记本课话题——责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五义士大义凛然,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名垂千古。
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毅然临刑,他们的行动,他们的勇气,他们的精神被后世景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
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作“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
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所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2.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4.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5.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林肯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逆阉.( ) 皦.皦( ) 敛赀.( )溷.藩( ) 逡.巡( ) 投缳.( ) 赠谥.( ) 户牖.( ) 冏.卿( ) 【答案】 yān jiǎo zī hùn qūn huán shì yǒu j iǒ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独五人之皦皦( )(2)敛赀财以送其行( )【答案】 (1)“皦皦”通“皎皎”,明亮的样子(2)“赀”通“资”,钱财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 )发.其志士之悲哉( )(2)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3)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4)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敛赀财以送其行.( )(5)按⎩⎪⎨⎪⎧缇骑按.剑而前()按.诛五人( )以一平板按.其面( )(6)被⎩⎪⎨⎪⎧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将军身被.坚执锐( )(7)望⎩⎪⎨⎪⎧三月之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登轼而望.之( )深失所望.( )(8)除⎩⎪⎨⎪⎧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爆竹声中一岁除.( ) (9)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10)之⎩⎪⎨⎪⎧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四海之.大(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 ) (11)以⎩⎪⎨⎪⎧以.旌其所为(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谈笑以.死(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 (12)其⎩⎪⎨⎪⎧以旌其.所为(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 【答案】 (1)动词,拿出/动词,发动/名词,头发/动词,抒发 (2)名词,指同一类人/副词,空,徒然 (3)动词,比较/动词,看,端详 (4)名词,品行/名词,品行/动词,走,上路 (5)动词,用手压或握/动词,追究,查办/动词,按压 (6)介词,表示被动/动词,遭受,蒙受/动词,同“披”,穿在身上 (7)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动词,盼望/动词,遥望,远望/名词,希望 (8)动词,清理,修整/动词,授官/动词,清除,去掉/动词,逝去,过去 (9)介词,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对于 (10)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动词,往,到 (11)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因为 (12)代词,代指五义士/代词,指自己的/指示代词,那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
《五人墓碑记》内容要点及相关资料-文档资料
《五人墓碑记》内容要点及相关资料一、内容讲解《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纵观全文,结构如下:第一段:叙五人死义,旌以碑石的过程。
第二段:议五人皦皦,不同寻常。
第三、四段:叙吴民暴动,五人就义的经过。
第五、六段:议吴民暴动及五人之死的影响与意义。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在写作中多采用对比的写法。
全文一共四处对比:以众人死后湮没不足道与五人死后皦皦作对比(第二段),以缙绅在动乱中易志与五人在危难中死义作对比(第五段),以达官逃脱惩罚时的辱人贱行与五人面对死亡时的从容慷慨作对比(第六段),以五人老死户牖,人皆隶使与慷慨就义,为人所敬的不同结果作对比(第七段)。
在对比中突出了生于草野本默默无闻的五人“激于义”而死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强调了匹夫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
二、资料补充1.:张溥(1602—1641年),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文学家。
自幼聪颖好学,勤于读书,为记所读,每读必录,录后即焚,如是七次方休,故其书房取名为“七录斋”。
他的《五人墓碑记》,被收为《古文观止》的压轴篇,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
张溥与同邑张采因均具有文名,时称“娄东二张”。
起初时他与张采“尊师取友,互相砥砺”,合士子十一人为应社。
后交游日广,于是在崇祯二年,张溥以“兴复古学,务使为用”为宗旨,联络江浙诸多文人,将全国16个文社合而为一,创建复社,被推为复社领袖。
针对当时尚奇而不知古的文风,提出“夫好奇必知古,知古则必知经,知经则必知所以为人”,其论文也由重文辞转向重人品,重实践。
有积极意义。
张溥领导的复社全盛时约有三千余成员,以“嗣响东林”自诩,成为明末最有影响的文人社团之一。
崇祯四年,三十岁的张溥考上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因葬亲请假还乡,便不再做官。
所倡复社因声势浩大,被执政者所厌恶,差点得祸。
后回太仓悉心著述,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118卷,各集均有题辞。
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断。
(完整版)《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二.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
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
著有《七录斋集》等。
2.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
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
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
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
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3. 解题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阉忠贤而被免职。
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
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
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
五人墓碑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五人墓碑记阅读答案附翻译①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②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不闻诗书之训训:教训B.而又有剪发杜门杜:关闭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立即D.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表彰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设问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
C.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参考答案1.A (训是教诲的意思)2.D (于:介词,向。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在。
)3.C (比周顺昌还要荣耀之说无据。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
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五人墓碑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五人墓碑记阅读答案附翻译①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②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不闻诗书之训训:教训B.而又有剪发杜门杜:关闭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立即D.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表彰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设问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
C.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参考答案1.A (训是教诲的意思)2.D (于:介词,向。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在。
)3.C (比周顺昌还要荣耀之说无据。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
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文言文《五人墓碑记》《清史稿黄宗羲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乙)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
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
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
至则逆阉已磔①,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
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
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
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
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
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节选自《清史稿》)(注)①磔:zhé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谋:阴谋B.宗羲入都讼冤都:京城C.出所袖锥锥显纯锥:刺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哀:悲哀15.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斯固百世之遇也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亦以明死生之大C.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D.苟以天下之大1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戍卒叫,函谷举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显荣于身后17.与“人皆得以隶使之”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也B.越国以鄙远C.吾得兄事之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将缙绅的失节附逆与五义士从容临难作比较,表现“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底层民众为正义而死的品格。
高三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附答案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附答案【复习目标】1.识记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辨析掌握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3.学习颁奖词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使用说明】1、本学案复习范围:《五人墓碑记》,一课时2、重难点分析:本文复习的重点是文言虚词“与”的用法探究和颁奖词的写作与积累。
【梳理·巩固】一、基础知识梳理并识记(一)解释加点的实词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去.今之墓而葬焉3.按.诛五人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5.慷慨得志之徒.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在丙寅三月之望.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9.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1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12.大阉亦逡巡..畏义13.视.五人之死 1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15.且矫诏..一击,不敢复..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16.卒以吾郡之发愤有株治..17.而又有剪发杜门.. 18.忠义暴.于朝廷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墓道..之下 2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二)指明通假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独五人之皦皦3.敛赀财以送其行(三)指明活用类型并解释1.以旌其所为2.去今之墓而葬焉3.其疾病而死4.缇骑按剑而前5.抶而仆之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9.安能屈豪杰之流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四)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4.吴之民方痛心焉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二、自主巩固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标出得分点(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墓碑记(一)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去今之墓.而葬焉()(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3)按.诛五人()(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2.下列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C.敛赀财以送其行D.是以寥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下列加点词语跟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况草野之无闻..不少变..焉 D.断头置城上,颜色..者欤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吴之民方痛心4.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疾病..而死 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去今之墓而.葬焉B.缇骑按剑而.前C.则噪而.相逐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6.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7.根据要求简要回答(1)第一段中最主要的写法是:________。
(2)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三段的关系是:________。
(二)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寥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编(伍:这里指平民)B.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抵罪:抵消罪行)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2.下列不属于“五人之力”的影响的一项是()A.大阉亦逡巡畏义B.钩党之捕遍于天下C.不敢复有株治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下列句子中,作者的褒贬态度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或脱身以逃……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B.寥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C.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D.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嗟乎”引出了对“大阉之乱”时期“缙绅”的行为和“五人”义举的感慨。
B.“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等表明了在奸臣专权之下险恶的社会形势。
C.作者对“高爵显位”种种丑态的描述,字里行间表现出辛辣讽刺和莫大鄙视。
D.两段文字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五位义士与寥洲周公、缙绅等作了鲜明对比。
(三)选文同(二)。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失其所与,不知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安能屈.豪杰之流”中的“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项伯杀人,臣活.之C.籍.吏民,封府库D.侣鱼虾而友.麋鹿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人皆得以隶.使之B.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C.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下列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意义比较接近的一项是()A.非常..士先者,为之声义..之谋难于猝发 B.吾社之行为C.一旦抵罪..之往来,共其乏困..,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行李5.下列与“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亚父者,范增也C.大王来何操D.申之以孝悌之义6.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四)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于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故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盛殓在匣子里)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哀:悲哀)D.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2.对“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的意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不知羞耻行为下作的人,与五位志士的死相比,意义轻重有什么根本不同呢?B.他们可耻卑贱的人格行为,看看五位捐躯的志士,轻重差别到底怎么样呢?C.那些不知羞耻行为下作的人,看看五位捐躯的志士,意义轻重有什么根本不同呢?D.他们可耻卑贱的人格行为,与五位志士的死相比,轻重差别到底怎么样呢?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现在墓中是尸身完整的五个人。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或者只身逃跑,但远处近处都不宜藏身。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
D.人皆得以隶使之——人人都会把他们当成奴仆一样来役使。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位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一份功劳。
D.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五)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②子孙视.之亦不甚惜③发.其志士之悲④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斯固.百世之遇也C.火尚足以.明也亦以.明死生之大D.安.能屈豪杰之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又剪发杜.门(杜:塞、闭)其辱人贱.行(贱:卑贱)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比较)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C.显荣.于身后(荣:荣耀)斯百世之遇.也(遇:际遇)D.以老.于户牖之下(老:老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同情)4.下列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不能容于远近②忠义暴于朝廷③显荣于身后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⑤以老于户牖之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项是()A.不能容身于远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B.佯狂不知所之者——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C.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不这样,命令五个人保住他们的领头人并且老死在家里D.匹夫有重于社稷也——老百姓对于国家兴亡的大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啊6.这一段的关键句是()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C.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D.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7.对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把五人和阉党高官“辱人贱行”对比,颂扬了五人临刑时的勇毅。
B.作者把五人同周公并列,众人为之折腰洒泪,可见其品格之高,影响之大。
C.作者用假设句,从反面说明五人及周公之死的可贵。
D.最后一句,揭示作记的缘由和目的,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8.下面对文段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概括叙述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通过对比,高度评价了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
B.作者将“大阉之乱”时“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很少,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了缙绅不能仗义斗争、贪生怕死的价值观。
C.作者在文段中发出了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的疑问,他没有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是时代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