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课件-第五部分 应用生态学

合集下载

基础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基础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基础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基础生态学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通过基础生态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与热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以及勇于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

[学时安排] 总学时36,每周2学时。

[教学内容]绪论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我们能够把自然界分为两大类:生物与非生物。

这两大类几乎总是可区别、可分开的,但它们又不能彼此孤立地存在。

生物依赖于环境,它们必需与环境连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需适应于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又影响环境,改变了环境的条件,生物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这第一部分中,共分三章,主要阐述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温度和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不同光制与极端温度的适应、水的特殊性质以及生物如何调节体内水和溶质的平衡、氧与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火的生态作用及管理。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态学涉及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生物的分布与多度,生物的生存又影响了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生态作用规律和机理。

第二章能量环境太阳表面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释放的能量,即太阳辐射或太阳光。

太阳辐射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系统提供了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植物体内, 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

太阳辐射又温暖了地球表面,使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繁衍,并对生物的分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光和温度组成了地球上的能量环境。

第三章物理环境水、大气、土壤是另一类生态因子,它们构成有机体生活的空间或栖息地,成为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

同时,它们又为生物体的组成需要提供了常量元素(如碳、氢、氧、磷、硫、铁、钾、钠、钙等)与微量元素(如铬、钴、氟、铝、硒、锌、碘等)。

5基础生态学 全套课件

5基础生态学 全套课件
层间植物 空间分层的原因和意义
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
– 生境异质性 – 其它隔离因素
小群落
– 群落不均匀是绝对的 – 小群落之间边界相对模糊 – 小群落之间本质上同一
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外貌的季节动态——季相
– 温带最典型 – 热带雨林几乎没有,但季雨林有 – 主要受温度和水分两个因素决定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争论 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
生态系统的内稳态
– 温度内稳态 – 水内稳态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结构的修复
– 局部裸地与林窗
生态系统结构的再生
– 次生演替
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平衡及调控
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对策
–正确处理保持生态平衡与开发资源的 关系
基本数量参数
– 多度 – 密度 – 盖度 – 频度 – 高度 – 重量
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特征
综合数量指标
– 优势度(dominance) –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 综合优势比(summed dominance ratio

群落最小面积
生态系统中物种和种群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破缺系统需要耦合,成为大系统的子系统
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
I
生态系统中生产的概念
生物生产——一个过程
– 初级生产 – 高级生产
生产力——能力、速率衡量
– 总生产力 – 净生产力
生物量——一种存在 现存量——考虑时间因素的现实存在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
初级生产力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分
非生物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大

《生态学基础》PPT课件 (2)

《生态学基础》PPT课件 (2)
地球上的碳有两类库:
①贮存库:贮存于岩石中的碳。容量大,流通率低,只有8g/(m2·a)。
②交换库(循环库):碳在生物体和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的交换。容量小, 流通率很大,达400g/(m2·a),十分活跃。
地球上99.9%的碳被岩石圈束缚着(以碳酸盐的形式)。碳在海洋中约占 0.1%,在大气中约占0.0026%。
营养分
非生物成分
转变者
生物成分
图3-4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 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了解)
1.物种结构 3.垂直结构
2.平面结构 4.时间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如:Ⅳ哺碎乳类食或性鸟食类物→链跳-蚤---→--以原碎生食动物为→基过础滤。性病毒
如:树叶碎片及藻类 →虾 →鱼 →食鱼的鸟类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即以能量和营养的联系而形成的各 种生物之间的链索,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上的每一个层次都称为一个营养级,彼此交错的 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2、食物网
食 物 网 的 作 用:
一是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二是推动着有机界的进化。 三是对某些元素或稳定难分解物质有“生物放大作用”(见图)
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物质随食物链的延长浓 度逐步增加的现象。
106
0.5ppm
0.04ppm
Predator:食肉动物 herbivore:草食动物
(1)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生物:

基础生态学全套课件

基础生态学全套课件

新题解析-1
1.温度每升高10℃,化学过程速率即加快2~3倍的现象符合 A.范霍夫定律 B.阿朔夫规律 C.贝格曼规律 D.十分之一定律
A .范霍夫定律: Q10=(R2/ R1)10/(T2-T1) 即ln (R2/ R1) =0.1 (T2-T1) ln Q10 B.阿朔夫规律:恒黑使夜行性动物似昼夜周期缩短,恒光则使
90.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变化是:
A.成熟生态系统的矿物质营养循环相对更开放
B.成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较高
C.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抗外部干扰能力良好
D.在发展期,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且各物种生态位较宽
2013联赛B
56.下列有关生态位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B. A.物种生态位可随发育而改变 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指种群在系统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
2.种群空间分布( distribution)类型
分布指数D= S2 /xa,S2=[∑xi2- (∑xi) 2/n]/(n-1) D <1均匀分布 D =1 随机分布 D >1聚集分布 例1:考察小队采用等距法调查某河岸树林池鹭种群个体数
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 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 全部要素。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最小因子)。 两个补充条件(Odum,1983): 1)严格的稳定状态;物质-能量输入/输出达平衡状态 2)因子替代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 :如缺乏钙时软 体动物会用锶替代钙。 2010.11.02美国宇航局天体生物学家西蒙筛选出产自南加州莫 诺湖的食砷菌,称首次发现砷能代替生命必需元素P! 值得讨论一下。生命6大必需元素是什么? HCNOPS

《生态学基础》课件

《生态学基础》课件
总结词
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减少碳排放并增加 碳汇,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 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05
CATALOGUE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核心过程,它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如何被循环利用。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在生物体之间循环利用,通过生 产者的光合作用、消费者的摄食和排泄、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过程实现。物质循环的平衡对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生态学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 生态平衡等方面。它研究生物种群如何适应环境、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生态学还研究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分布,以及生态
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生态观、近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三个阶段。
种群的特征
种群具有空间特征、时间特征、 遗传特征和数量特征。
种间关系的类型与机制
竞争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发生冲突, 导致生长受抑或死亡的现象。
寄生
指一个物种寄生于另一个物种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捕食
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的现象。
互利共生
指两个物种通过相互合作,彼此都能获得益 处的现象。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8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5应用生态学《基础生态学》课件资料

5应用生态学《基础生态学》课件资料

世界人口增长概况 (1750-1979)
90 世界人口(亿)
80
70
60
哥 伦
50 布
40
发 现
30 新
20
大 陆
10
0
1000 1492 1650 1800 1920 1965 1995 2025
公元(年)
一千年来的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2 年增长率(%)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70年代后我国推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1972~1990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56%,已低于
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1992年:11.88106人,年均增长率为1.50%
人口问题
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 =地球人口环境容量究竟有多大?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地球植物物质总产量按能量计
算为2.771021J/a,人类维持正常生存需能107J/d,或 3.68109J/a,由此得出地球可养活753.4109人,但 由于两个原因:
0
1492 1650 1800 192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公元(年)
五百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
人口问题
1970年世界人口增长率达到历史时期最高值,为年
均1.97%。同时倍增期越来越短,由原来的150年缩
短到35年!这一数字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
泥沙淤积加速,江河下游的环境恶化。 f. 对动物的分布模式将发生改变
鸟疟疾传染媒介Culex mosquitoes图。
预防措施
※一是改进能源结构,
※二是提高能源效率。除了化石燃料以外,非化石 能源方面以水能资源和核能资源开发最为广泛。 提高效能,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是 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生态人类学课件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人类学课件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②消费者:异养生物,主 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 种动物。
③分解者:异养生物,把 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 放线菌和动物等。
生产者〔producers〕又称初级生产者 〔primary producers〕,指自养生物,主 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
菌。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迁移(transport)是重要的物理过程,包括分散、 混合、稀释和沉降等;
转化(transformation)主要是通过氧化、复原、 分解和组合等作用,会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 物化学的变化。
汞循环(mercury cycle)
火山活动
化石 燃烧
降水
挥发
挥发
农药喷洒
水鸟
农田风 化和淋
径流 工厂 捕鱼 汞的废物
溶解的 SO42-
沉积物〔CaSO4,FeS2〕
SO2 SO42- S
H2S
CaSO4 FeS2 海洋
§5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有毒物质的类型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有毒物质循环的典型代表----汞循环
有毒物质的类型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又称污染物(pollutant), 按化学性质分两类。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指重金 属、氟化物、和氰化物;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有 酚类、有机氯药等。
另一方面是系统受扰动后回归该状态的 倾向 ,即受扰后的恢复能力〔恢复力 resilience〕。
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生态系统具有自 我调节的能力,维持自身的稳定性,自 然生态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控制论系统, 因此,负反响〔negative feedback〕调节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 的作用。
按污染物的作用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前者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 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 后者是由前者转化而成,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性 污染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 中其它物质发生反响形成新的物理化学性状的 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生态学基础ppt课件

-生态学基础ppt课件

n 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
碳、氮、磷和水等许多与生命活 动相关联的物质以多种形式—生 物的或非生物的形式,原子的、 分子的或生物大分子的形式等在 自然界中循环,这些物质的循环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中所有物质的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共同的特点:
(1)碳、氮、磷和水等都有一个非生物的库;(2)有一些物质 的一部分可以完全通过地学过程进行循环;(3)有些需要经过 微生物的加工才能被生物所利用;(4)微生物对各级别营养水 平生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热带雨林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 南美洲和大洋洲以北赤道附近。
▪ 垂直分布明显 ▪ 生物种类多
高大常绿乔木、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 灵长类、鸟类、各种昆虫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热带 季节性干旱地区。 ▪ 大量草本植物、有些散生矮小的小片阔叶丛林 ▪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 周期性的雨季和旱季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针叶林主要由常绿的针叶树如松、杉、柏等树种所组 成,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的温带到亚寒带地区。
▪ 林下植被不发达,地表常被枯枝落叶所覆盖。 ▪ 动物种类较多,如野鸡、松鼠、鹿、狼、熊和各种鸟类。
针叶林中昆虫的种类也很多。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冻原又称为苔原,分布于北极圈以南环绕北冰洋的 严寒地带),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
Hale Waihona Puke n环境与生态因子➢对于一个生物,其周围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一个生物的环境因素按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
物因素两大类。
➢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因子,而对 于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则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学基础知识》课件

《生态学基础知识》课件

生态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总结词:平衡与影响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03
生物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总结词
种群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空间和时间三 个基本特征。
群落的演替与变化
总结词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 争的影响。
详细描述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演替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争的影响 。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壤变化、地形变化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物种的适应性,从而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 度。物种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 的相互影响,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优势物种的出现和 演替的进行。
04
生物与环境关系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总结词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是指生物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通过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 形成的不同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以 及由此产生的物种多样性。
VS
详细描述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不同物种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各异 ,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此外,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为它 们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总结词
种群增长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受到内源调 节和外源调节的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种群增长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是生态学中 一个重要的概念。种群增长受到内源调节和外源调节的 共同作用。内源调节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竞争、捕食、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量。外源调节则是指环境 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如气候、食物、栖息地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 量。

基础生态学课件

基础生态学课件

1903 莱特兄弟成功地演示了机动飞机
1905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
1913 尼尔斯-玻尔和埃内斯特-拉瑟福德发现原 子结构
1913 亨利-福特发明规模生产汽车的流动装配
线
2021/3/15
5
20世纪50年代
1952 乔纳斯-索尔克发明抵御小儿麻痹症 的疫苗
1953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拉克等 人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2021/3/15
1
2021/3/15
2
绪论 内容简介
1. 生态学的定义 2. 生态学研究史 3.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期 4.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5.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6. 生态学分支学科 7. 生态学研究的目的 8.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9. 怎样学习生态学? 10. 生态学相关期刊
The total relations of the animals to both its organic and its inorganic environment.
(Haeckel 1869)
2021/3/15
23
Ecology来源于希腊文Okologie 其中:
Oikos: house hold, home, place to live
全球有9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碳超过标准的大 气环境里,10亿多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等颗 粒物超过标准的环境里。
2021/3/15
9
温室效应。由于近年来全球排放的“温 室气体”骤增,气候专家预计2025年全球平 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 1.5℃~4.5℃。预计在未来100年内,世界 海平面将上升1米。沿海地区可能被淹,不少 岛屿有消失的可能。自然灾害如干旱、洪 水、暴风会频繁发生。

基础生态学课件(正式)

基础生态学课件(正式)

3.4.2.沙生植物
沙生植物生长在沙区,在我国北方分布在荒漠、半荒漠、干草原和 草原四个地带中。
沙生植物具有抗风沙、耐沙埋、抗日灼、耐干旱贫瘠等特征。当被 流沙埋没时,在埋没的茎上能长出不定芽和不定根,甚至在风蚀露根时, 从暴露的根系上也能长出不定芽,如绿沙竹、白刺等。它们的根系生长 速度极为迅速,比地上部分生长快得多。根上具有根套,是由一层团结 的沙粒形成的囊套,能保护暴露到沙面上的根免受灼热沙粒灼伤和流沙 的机械伤害。
• 土壤污染事件
• 1992年10月和1993年5月,在未经有关部门同意的情 况下,发生了辽宁省沈阳冶炼厂两次非法向黑龙江 省鸡西市梨树区转移有毒化工废渣造成重大环境污 染的案件。转移的废渣中含有三氧化二砷(俗称砒 霜)等10多种有毒物质332吨。这些有毒物质使穆棱 河下游约2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土壤、植物和地下水 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土壤和植被受到 的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残留在废渣堆放地及周围 的砷、铜、铅、钢等重金属污染平均超标为75倍, 其中砷的超标指数最高,是103倍。废渣倾倒现场寸 草不长,26棵20厘米直径树木枯死,地表裸露面积 达500平方米,大约7公顷地表植物受到较严重污染, 污染深度0~140厘米。经预测,在自然状况下,要 想将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大概需要几百年,甚至 几千年以上。 • 鸡西市法院于1995年12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沈阳 冶炼厂和鸡西市化工局限期对污染损害进行治理, 如逾期不治理,则将治理费用185.5万元付给原告进 行治理,并判决两被告偿还原告经济损失、环境补 偿费和人体健康检查费共计90万元。
3.4.1.盐碱土植物
盐碱土对植物生长的危害表现在伤害了植物组织,特别是根系;由于过多盐积 累引起植物代谢混乱;能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形态适应:矮小、干硬、叶子不发达、孔下陷,表皮具厚的外皮,常具灰白色绒 毛。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有的具有肉质性叶,有特殊的储水细胞。 生理适应: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 物和不透盐性植物。 聚盐性植物的原生质抗盐性特别强,能忍受高浓度的NaCl溶液。其细胞液浓度特别 高,根部细胞的渗透压一般为40个大气压,甚至可高达70—100个大气压,所以能够 吸收高浓度土壤溶液中的水分,例如盐角草、海莲子等。 泌盐植物能把根吸入的多余盐,通过茎、叶表面密布的盐腺排出来,再经风吹和雨 露淋洗掉,属于这类植物的有柽柳、红砂、滨海的各种红树植物等。 不透盐性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它们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 的盐类。这类植物细胞的渗透压也很高,是由体内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如有机酸、 糖类、氨基酸等产生的。高渗透压也提高了根从盐碱土中吸水能力,所以它们被看 成是抗盐植物,蒿属、盐地紫苑、盐地风毛菊、碱地风毛菊等都属这一类。

第5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5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
因此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 生态系统,大至生物圈(biosphere)或生态圈 (ecosphere),海洋,陆地,小至森林,草原、 湖泊、小池塘和动物有机体内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系 统。
2020/8/15
5
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3. 生态系统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 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生态效率
2020/8/15
12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个食物链的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植物汁液
蝉 (初级消费者)
螳螂 (二级消费者)
螳螂捕 蝉,黄 雀在后! 哈!哈!
黄雀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顶极202食0/8肉/15动物)
20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和食物网 (3) 食物链类型
C.碎屑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以动、植物的残、遗体 被食腐性生物(小型土
第五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
什么是系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 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构成系统的条件:
由若干要素所组成 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 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2020/8/15
1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食物链的长度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 捕食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每从一个环节 到另一个环节,能量大约要损失90%, 也就是能量转化效率大约只有10%。

《生态学基础讲义》课件

《生态学基础讲义》课件

外来入侵物种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使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面临灭绝的风险。
气候变化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栖息地,防止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意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禁止非法捕猎、采矿等活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等过程,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这些过程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城市生态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例如,通过城市绿化、雨水收集等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修复
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例如,土壤污染修复、水体生态修复等。
生态学前沿研究领域
VS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导致大气污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破坏陆地生态系统。
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03
02
0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分布范围。
全球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的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 PH值小于5.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 雹、霰等 正式定为“ 酸雨”。
欧洲和北美的北温带地区的水体已经遭受到酸雨带来 的酸化。酸雨是化石燃烧的结果。化石燃料的燃烧会 产生氧化硫类物质(SOx)和一氧化氮(NO),它们能 分别和大气中的水分结合而形成硫酸和硝酸。
这种现象称为“酸降”更恰当,因为酸也会以雪、 雨和雾的形式从空气中沉降下来。
应用生态学—— 15.1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
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是大气、海洋 和生物区系中碳循环的主要载体。存在于岩 石圈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温室气体和 全球变暖然气)直到最近几个世纪才被挖掘 出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1750年的 280ppm上升到1990年约350ppm,而且仍在增 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虽 然对于未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估计浓度尚有不同,但是到2050年, 二氧化碳浓度很可能上升到平均大约为 550ppm。
酸雨形成
危害: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
腐损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因酸雨致死的树木
酸雨对不同生 态系统的危害
欧洲
长江以南
北美
世界三大酸雨区
水污染
水污染分为四类:(i)生物试剂,(ii)溶解的化学物质, (iii)不溶的化学物质和(iv)热。水生态富营养化是无机 营养物过剩造成的。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分解,降低了 溶氧水平。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是这 样一种理论,它假设二氧化碳和甲烷这样 的普通人为污染物造成的污染会导致全球 气温的上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二氧 化碳浓度升高,而全球气温也上升了 0.4~0.7℃。这个事实支持了上述理论。因 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 化碳和其他人为污染物)能够吸收热量, 所以围绕地球的大气层防止了地球热量的 全部丧失。如果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在已有水平上翻倍,预计气温将上升3.5 ℃左右
泥沙淤积加速,江河下游的环境恶化。 f. 对动物的分布模式将发生改变
鸟疟疾传染媒介Culex mosquitoes图。
பைடு நூலகம்
预防措施
※一是改进能源结构,
※二是提高能源效率。除了化石燃料以外,非化石 能源方面以水能资源和核能资源开发最为广泛。 提高效能,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是 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短波的阳光能透过花房周围的玻璃,室内的长波辐射却逃不出去。 大气也具有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a、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气温将 上升1.5~4.5℃。而地面温度的上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 加,在纬度40度的地区接近全球的平均值,在赤道地区只 升高平均值的一半左右。两极地区却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
第五部分 应用生态学
基本国策(basic national policy, state policy) (为实现国家较长期既定路线和较长远目标而制 定的行动准则) 我国目前已制定的基本国策有两项(一说三项): 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及耕地保护),三者均与生 态学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有关
20世纪’50-’80年代地球大气层CO2浓度的增加变化趋
溶氧水平可以由“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来定量。有机水体污染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是 多氯联苯族化合物PCBs,这是一组稳定的含氯化合物,对脊 椎动物有剧毒。
b、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南极冰层部分融解, 引起海平面上升。如果今后一个世纪海平面上升1米,直 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亿,耕地约 占世界的1/3。
c、由于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带北移,湿润区和干旱区将重 新配制.
d、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内迁。 e、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造成江水水位抬高,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1987年国际社会签署的保护臭氧层公约
空气、水和土壤污染
空气污染: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天然与合成的有 害物质向大气中的排放。污染物可直接进入大气 (初级污染物),或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于大气 中产生(次级污染物)。 给环境和健康带来威胁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氧 化氮类、二氧化硫、臭氧和固体颗粒。空气污染 也能改变气候以及土壤、湖泊和河流的化学性质。
平流层臭氧缺损
氯氟烃(CFCs)能降解同温层中的臭氧。当英国南极 考察团证实南极臭氧屏出现严重缺损后,这个问题引起了 重视。 据估计,单个氯原子能破坏100000个臭氧分子。如果 按臭氧损失的现行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50年,臭氧屏 将再缺损10%,这会增加3亿皮肤癌患者。
2001年和2002年的臭氧空洞
基础生态学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五部分 应用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
人类社会实践,以指导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遇 到的有关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其目的是获取良好的经 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所谓有关问题,指(涉及生态学领域的)生态环境恶 化、自然资源耗竭、自然灾害频仍、人口过量增长、 环境污染加剧、粮食供应不足等
提倡植树种草,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 覆盖面积,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臭氧层的破坏
什么是臭氧: 臭氧(O3)是含有3个氧原 子的高活性氧分子,在高空(平流层)有 自然形成的一层臭氧。
臭氧层对生命非常重要,因为它吸收有巨 大危害作用的紫外线辐射。低空(对流层) 的臭氧是有毒的,可由化石燃料释放的光 化学烟雾生成。
近250百万年以来地球生物圈物种灭绝率变化情况
树上地衣植物覆盖率沿Belfast市中心向郊区随距离增加变化情况
人均(粮食作物)耕地面积与化肥施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
(见有报导的)部分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增长变化趋势
世界人口增长情况 及发展趋势示意图
第五部分 应用生态学
15.1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 15.2人口与资源问题 15.3农业生态学 15.4生物多样性与保育 15.5生态系统服务(略) 15.6生态系统管理(略) 15.7收获理论 15.8有害生物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