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1p92焊后热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热要求
预热时的测温要求
火焰加热时采用红外测温仪进行测量。 远红外加热时,使用K型铠装热电偶作为温度控制元件来监 控测温。由于在预热时,热电偶测定的温度只是作为升温的 依据,实际预热温度测量采用远红外测温仪测量。当温度升 至设定温度时,用远红外测温仪对坡口根部进行测量,如根 部温度已经达到预热温度,则可以开始施焊;如根部未达到 预热温度,则应进行保温处理,直至根部温度达到预热温度。 垂直管(2G)热电偶对称分布于坡口两侧,且不得少于两个; 水平管(5G)则在坡口上、下对称布置。热电偶距离坡口边 缘25~35mm。加热时,加热器包扎应空出焊缝部位,保温材 料包扎时,也同样空出焊缝部位,但必须覆盖整个加热器。 水平管焊缝,保温材料下部包厚一点,上面薄一点,以便温 度均匀。
热处理技术文件要求
1.每一次焊后热处理都必须有温度—时间 记录。 2.热处理在300℃以上,均应有自动记录。 每一次焊后热处理都必须有温度及时间记 录。温度—时间记录,应采用图表形式, 应标明走纸速度,焊口编号,热处理日期 和热处理人员签字。 3.火焰加热时,应保留原始手工记录。
。
1.
硬度
焊接接头在焊后热处理后要求进行100%硬度检验,硬度值在 HB180~HB250质检为合格;硬度<HB180或>HB250,即为不合 格。硬度检查结果超过规定范围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如果重新热处理,则应在热处理后重新检验硬度。
热电偶距坡口边缘的距离
预热温度的保持和后热
当氩弧焊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升温,当温度达到电焊层预 热温度(200~250℃)后,方可进行电焊层的填充。
焊接中断后温度的保持
T91、T92管道焊接要求在当天完成 P91、P92管道原则上要求连续焊接完成,当焊接中断后,焊 缝温度必须保持在200~250℃直至下次焊接开始。 后热处理一般不进行。但焊接中断或焊后不能及时进行 热处理时,必须进行后热处理。后热处理温度为300~350℃, 恒温时间不小于2h,确保扩散氢的充分逸出。后热处理,应 在马氏体转变结束后进行。
升降温速度和恒温时间
热处理升降温速度 升温速度: 300℃以下 ≤150℃/h 300℃以上 ≤6250/壁厚 ℃/h,且不大于150℃/h 降温速度: 300℃以上 ≤6250/壁厚 ℃/h,且 不大于150℃/h 300℃以下 拆除保温和加热器在 相对静止的空气中冷却(或在保温层内冷却至室温) 恒温时间 以焊件内外壁温差≯20℃为准;(2~3) ×1h/25mm,且不小于4小时(采用远红外加热,通 常选择上限,采用中频感应加热,通常选择下限)。
P91/P92钢马氏体转变温度
焊后热处理是为了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 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一般为高温回火。高合 金钢焊后热处理必须采用远红外加热或中频感应加 热方式进行。 对于小口径薄壁管(δ <12mm)允许降至室温 及时进行热处理。 大口径管焊接完成后,必须进行马氏体转变, 即先冷却到以下温度,恒温2h后再进行焊后热处理。 马氏体转变温度: SA335P91: 100~120℃ SA335P92: 80~100℃。
B-Ⅲ类钢焊接允许的最低环境温度为5℃。 3.1.2预热温度:T/P91、T/P92的氩弧焊预热温度为150~ 200℃,电弧焊预热温度为200~250℃,层间温度为200~ 250℃,P91最大不超过300℃,温度升到预热温度后保温 至少30分钟。 在焊接前,必须确保最低预热温度,预热温度使用红外 测温仪在坡口内测量。 施工过程中,层间温度应不低于规定的预热温度的下限, 且不高于250℃,层间温度在起焊点前50mm处测量。 3.1.6 T91、T92管道采用火焰或远红外加热,P91、 P92 采用远红外加热的方式进行。
保温材料的包扎 保温材料厚度≥50mm,根据温度梯度的分布及传导情况,基 本上为上部到下部,从薄件往厚件,逐渐加厚,且包扎紧密、 牢固。例如直立三通,直立管上保温材料短而薄,水平管上 从上到下逐渐加长加厚。(厚、薄为相对比较而言) 加热器功率和数量的确定: 根据加热面积计算加热器功率 加热面积=3.14×管子外径×加热宽度 加热器功率=3.14×管子外径×加热宽度×加热器单位面积 功率 加热器数量=加热器功率÷每块加热器的功率 其中:1)15kw履带加热器加热面积约为0.29m2;10kw履带 加热器加热面积约为0.22m2; 2)小口径哈夫加热器功率按照10kw/套计算。
2.微观组织结构
P/F92钢正常的组织应该是完全的回火马氏体,除了热影响区 外,母材和焊缝金属的马氏体板条特征明显(P/F92在弯管、 锻造、焊接之后的热处理中如温度和升降温速率控制不当容易 出现δ 铁素体、未回火马氏体、过度回火的回火索氏体等异常 组织,这些组织的存在将导致P/F92部件的使用寿命大幅度下 降)。
机工具及环境要求
机工具
热处理工作使用的机工具包括远红外热处理机、中 频热处理机、加热器、热电偶、测温仪、电缆、保温 棉、焊炬等。 热处理机上的表计、加热器、热电偶、测温仪需要 计量合格后才能使用。 中频热处理设备应按设备维护要求做好校核工作, 保证设备完好。
环境要求
热处理区域应有防风、防雨、防雪、防寒等措施, 若位置较高时,应搭设工作架。
铠状热电偶的固定
铠状热电偶采用绑扎式,铠状热电偶的热端与 管壁必须紧密贴牢,热电偶热端与加热器之间必须 使用隔热材料做好隔热措施,确保有效隔热,避免 加热器的直接热辐射。 热电偶拆卸 热电偶丝的拆卸 热处理结束后,在拆除热电偶丝前,应用记号 笔在每个结点周围以圆圈作记号,剪断热电偶丝, 用锉刀或磨光机轻轻磨去结点,然后进行目视和渗 透检查。 铠状热电偶的拆卸 铠状热电偶采用绑扎式,则直接剪断铁丝即可。
焊后热处理温度的设定
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 a)焊后热处理温度 T/P91、T/P92钢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为760±10℃, 焊接(热处理)技术人员在热处理实施之前应收集 同一批焊材熔敷金属的Mn、Ni含量及Ac1相变温度信 息,必要时进行分析测试。根据Mn、Ni含量或Ac1相 变温度在760±10℃范围内调整热处理的控温温度, 如Ni+Mn<1.0%可取770℃即上限,如1.0%≤Mn+ Ni<1.5%控温温度为760~765℃,但控温温度绝对 不能超过775℃这一上限。
热处理的返工
1.热处理后硬度检查或金相微观不合格时,应分析 其原因,如硬度偏低、δ -铁素体含量超标或回火 过度,原则上必须割口重新焊接;如硬度偏高且能 断定系回火不足,可重新进行一次热处理。 2.对焊口重新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与正式施工焊时 相同,但可从室温直接升温至恒温温度,不需进行 马氏体转变的恒温。热处理结束后,重新进行检验 直至符合要求。 3.不管出现何种情况,不得在现场对管道的局部进 行正火处理。
TC1位置固定
接管座焊缝的热处理
加热器安置方式 a)接管座焊缝 对接管、吊耳等与管道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应尽可 能采取整圈环形加热的方式,其中的带下标“b”的 参数即为接管的参数,计算时同样按推荐的公式, 但壁厚、直径等参数取接管的。如果接管的尺寸较 小,应将整个接管包括在均热区内。 对接管座的热处理,加热器很难完全贴合在管壁 的表面,导致该部分加热强度降低,需要在这些区 域增加监测热电偶,而控温热电偶安装在预期温度 比较高的区域。或者在接管、主管道上布置各自独 立的加热器和控温热电偶。
热电Leabharlann Baidu的选择和连接
热电偶选择
中频感应热处理机选用Ⅱ级K型热电偶丝测量, 直径为Φ 1.0mm,并用陶瓷套管套住,仅露出头部。 远红外加热热处理机选用K型铠状热电偶。
温度补偿线选择及连接
采用补偿型补偿导线,在使用和储存中应避免 对补偿导线产生由于机械、热、潮湿环境造成损伤, 且补偿导线不允许有冷加工和过度的绕卷。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线连接时,必须保证极性正 确,且必须采用接线座连接,不得将两根导线直接 拧在一起。
温控设备选择:选用电脑智能温控箱或数字仪表智能温 控箱。 加热器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保温材料采用硅酸铝保 温材料。
加热器、保温材料布置
加热区宽度的选择
SB——均温区宽度,焊缝最宽处W+2t或焊缝最宽处W+ 100mm较小值。 HB——加热加热器宽度,取下面三式的最大值。 HB0=SB+50mm HB1=SB+ 4(ID×t)0.5 HB2=3〔(OD2-ID2) / 2+ID×SB〕/OD 其中: t—— 管道的名义厚度 ID—— 管道的内径 OD——管道的外径 GCB——最小保温宽度, 最小保温宽度:GCB=HB+4(ID×t)0.5
P91/P92材质 管焊后热处理工艺
李福群
适用范围和人员要求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P91.P92高合金钢管道预热、后热、焊后热 处理的施工工艺。 本工艺适合于合金总含量>10%的高合金钢管道的热处理。
2 热处理人员资质
热处理人员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工,热处理人员 应该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资格证书。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 员只能从事辅助性的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作业或对焊接热处 理结果进行评价。资格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才能具有相应的 上岗资格。
水平管加热器覆盖宽度除满足加热宽度要求外,加热器 必须对称布置在焊缝的两侧;垂直管履带式加热器覆盖宽 度除满足加热宽度要求外,加热器中心应适当下移,下方 加热器宽度比上方宽10~30mm。 根据温度梯度的分布及传导情况,保温材料包扎时应做 到上部到下部,从薄件往厚件,逐渐加厚,且包扎紧密、 牢固。 小口径管道采用整圈加热的方法,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 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同时 应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 焊接热处理的保温宽度从焊缝坡口边缘算起,每侧不得 少于管子壁厚的5倍,且每侧应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 少于100mm。
热电偶丝的固定
热电偶丝采用储能式焊偶仪将其直接压焊在焊缝 (管道)外表面,焊前必须先将热电偶丝/补偿导线 与所有温度监控仪表断开,且焊缝(表面)用砂皮、 磨光机等进行打磨,除去油污、氧化层等,形成一小 块平整光滑的表面,并露出金属光泽。焊接时能量 ≤125J,正负极两个结点的距离约为6mm左右。焊完 后通过轻拽热偶丝来检查结点是否焊接可靠。距离测 量结点50mm范围内的热电偶丝需用2mm以上的隔热材 料覆盖以避免热量从加热器沿着热电偶丝向结点传递, 并固定可靠,避免在安装加热器时碰落或移位。热电 偶丝之间除与测量结点外与其它如管壁等导体均需绝 缘。
加热区宽度的选择
中频加热方式 加热设备采用Miller产Preheat35型中频感应加热控制箱, 加热方式见下图。
中频感应加热方式 将工件缠绕感应加热电缆,通过在电缆线圈内的交变电流产生交变 磁场,使工件中产生感应电流,靠感应电流加热工件。
感应加热器的包扎
TC1应固定在焊缝正中央,其备用线应与其 尽量靠近 ,以使两根线测量的温差尽可能小。 TC6应固定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的中央区, 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安装时先对称折好再缠绕, 左右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以焊缝为对称线对称 安装。 热电偶线及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安装好 后套上保温毯捆扎好,最后把感应加热电缆缠 好在保温毯表面,注意感应加热电缆也应以焊 缝为对称线两边对称缠绕。
整圈环形加热
三通
加热器3必须使用履带式加热器,其余不要求,保温材料 覆盖焊缝及其热影响区区域。
安置加热器的操作规定 a) 任何情况下,加热器不能重叠、交叉,且金属材料不得与加热 丝相碰。 b) 加热器与管壁应紧密接触,且不得有扭结或不平整情况。 c) 加热器的绝缘材料应完好无损。
包扎和功率计算
垂直管热电偶布置
水平管热电偶布置 监测热电偶主要是为了反映所关心的区域内温度、 温度梯度是否超出预定范围,同时反映控温热电偶 是否工作正常
通常监测热电偶布置在焊缝中心线、均温区的边缘、加热带的边缘
监控热电偶的布置
备注:t表示焊缝的外表面距焊缝内表面的距离
测温点的控制
K型热电偶线有正极和负极的区分(正极线为黄色 或黄条色),要确保把线连接到接头相应的极性上。 用一个测温点同时控制多个焊接接头加热时,各 焊接接头加热器的布置方式应相同,且保温层宽度 和厚度也应尽可能相同 用一个测温点同时控制多个焊接接头加热时,这 些接头必须规格、材质、形状都需一致。严禁将不 同规格、材质、形状的焊接接头采用同一个测温点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