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设备管理
精选第五章设备管理-通道缓冲技术

5.6 缓 冲 技术
1 缓冲的引入
在OS中,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原因有: 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见下页图) 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所以,为了提高I/O速度和设备利用率,许多计算机系 统通过设置缓冲区采用了缓冲技术来实现。
除了上述外,缓冲池还具有如下的工作缓冲区:
①用于收容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②用于提取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③用于收容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④用于提取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用户程序
三、缓冲区的工作方式
收容输入
hin
提取输出
sout
sin hout
提取输入 收容输出
①收容输入工作方式
输入数据时, 调用Getbuf(emq) 装满数据后, 调用Putbuf(inq, hin)
用户进程 用户区
操作系统
传送
缓冲区1
传送
缓冲区2
输入 I/O设备
输出 I/O设备
输入 I/O设备1
输出 I/O设备2
5.3.4 缓冲池(Buffer Pool)
目前广泛流行的公用缓冲池,由于可供多个进程共享, 可提高缓冲区的利用率。 一、缓冲池(Buffer Pool)的组成
对于可用于I/O的缓冲池,包含的缓冲区类型有: ①空(闲)缓冲区; ②装满输入数据的缓冲区; ③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区。 对应的有以下三个缓冲队列: ①空缓冲队列emq。由空缓冲区所链成的队列 ②输入队列inq。由装满输入数据的缓冲区所链成的 队列 ③输出队列outq。由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区所链成的 队列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五章设备管理复习资料

第五章设备管理(一)简答题1、为什么要在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解:缓冲技术是用来在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
在OS的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一般情况下,程序的运行过程是时而进行计算,时而进行输入或输出。
以打印机输出为例,如果没有缓冲,则程序在输出时,必然由于打印机的速度跟不上而使CPU停下来等待;然而在计算阶段,打印机又无事可做。
如果设置一个缓冲区,程序可以将待输出的数据先输出到缓冲区中,然后继续执行;而打印机则可以从缓冲区取出数据慢慢打印。
(2)减少中断CPU的次数。
例如,假定设备只用一位二进制数接收从系统外传来的数据,则设备每接收到一位二进制数就要中断CPU一次,如果数据通信速率为9.6Kb/s,则中断CPU的频率也是9.6KHz,即每100us就要中断CPU一次,若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可使CPU被中断的次数降低为前者的1/8。
(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由于在CPU和设备之间引入了缓冲区,CPU可以从缓冲区中读取或向缓冲区写入信息,相应地设备也可以向缓冲区写入或从缓冲区读取信息。
在CPU工作的同时,设备也能进行输入输出操作,这样,CPU和I/O设备就可以并行工作。
2、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55【解】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缓和CPU和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3、请简述为什么要在核心I/O子系统中要引入缓冲机制(Buffering)。
答: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3)提高CPU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4、简述SPOOLing(斯普林)系统的工作原理。
解:多道程序并发执行后,可利用其中的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入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将低速I/O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再利用另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出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将高速磁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输出设备上,这样就可以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操作,这时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执行同时进行。
第5章 设备综合管理

(一) 设备综合管理的主要目的设备综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二、设备的更新
1.有形磨损设备在寿命期内,无论在使用还是闲置状态,都会因其形态产生变化而逐渐损坏,设备物质形态的这种逐渐变化造成的损耗,称为有形磨损。有形磨损根据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使用磨损和自然磨损两种。设备在使用中,由于输入能量而运转,产生摩擦、振动、疲劳,致使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实体产生磨损,这种有形磨损称为使用磨损。设备寿命期内,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或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锈蚀、老化、腐朽,甚至引起工作精度和工作能力的丧失,称为自然磨损。
一、设备的选择
沉稳
设备的环保性是指设备的噪声和设备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选择设备时,要选择能把“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之内的设备,要求设备配备相应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附属装置或净化设备。
5.环保性
设备的成套性是指设备要配套。要使设备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应考虑:单机配套,即备件、配件、随机工具要成套;机组配套,即一组机器的主机、辅机、控制装置等要配套;工程项目配套,即一个新建项目的各种机器设备要配套;等等。
(二) 设备经济管理
(三) 设备综合效率管理
(1) 提高设备性能开动率。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和缩短理论加工节拍;不断地优化产品的实际加工节拍。
(3) 控制设备停机时间。为了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销、供、产”生产经营模式,这样就要求企业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和提高企业的柔性,严格控制设备的各项停机时间,追求“0”目标。
第五章 设备管理答案

第五章设备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B )。
A.物理设备名B.逻辑设备名C.虚拟设备名D.设备牌号2、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D)的能力。
A.串行操作B. 控制操作C.重执操作D.并行操作3、操作系统采用缓冲技术,能够减少对CPU的( A )次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A. 中断B.访问C. 控制D. 依赖4、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C )。
A.并行技术B.通道技术C.缓冲技术D.虚存技术5、缓冲技术用于(C )。
A.提高主机和设备交换信息的速度 B 提供主、辅存接口C提高设备利用率D扩充相对地址空间6、通道是一种( C )。
A.I/O端口B.数据通道C.I/O专用处理机D.软件工具7、设备管理的主要程序之一是设备分配程序,当进程请求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时,设备分配程序分配设备的过程通常是(A )。
A、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B、先分配控制器,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通道C、先分配通道,再分配设备,最后分配控制器D、先分配通道,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设备8、下列描述中,不是设备管理的功能的是( C )。
A.实现外围设备的分配与回收B.缓冲管理与地址转换C.实现按名存取D.实现I/O操作9、用户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 D )功能实现的。
A.设备分配B.设备驱动C.虚拟设备D.设备独立性10、SPOOLing技术利用于(B )。
A.外设概念B.虚拟设备概念C.磁带概念D.存储概念11、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A )。
A.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B.提高主机效率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12、采用假脱机技术的目的是(A )。
A、提高外设和主机的利用率B、提高内存和主机效率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13、假脱机技术一般不适用于(C )。
【Linux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对于SCSI硬盘,执行的命令如下:
[root@redflag /root]#mount –t vfat /dev/sda4 /mnt/windows
使用“-t vfat”选项,是因为Windows 下文件系统是FAT 32格式的。
【说明】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etc/fstab 文件,使得系统每次启动时自动加载。 /etc/fstab文件的内容如下:
如何处理缓冲,字符设备是靠自己实现
缓冲,块设备通常以512字节或1024字节
(甚至更大)的组块进行通信,它们通过系
设备驱动程序和设备文件很详细地
标明了设备是字符设备还是块设备。要
识别一个设备的类型,只需要查看一下
设备文件中的权限位就可以了。如果权 限位中的第一个字符是b,则该设备就是 块设备;若是c,则说明它是字符设备。 如图5-1所示的是我们从/dev目录清单中 摘录的一段,用户可以由权限位的第一 个字符来判断设备是何种类型。
/dev/hda7
/
reiserfs
defaults,notail
1
1
/dev/hda5
/mnt/windows
vfat
defaults
0
0
/dev/cdrom /mnt/cdrom
iso9660
noauto,owner,ro
0
0
/dev/hda6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fd0 none none
指可以通过SMB网络来访问的连接于非
本地系统的打印队列。
④ NetWare Printer(NCP):指可以通
过NetWare网络来访问的连接于非本地系
GMP-第5章 设备

– 设备的清洁规程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 应明确清洁方法和清洁周期。 (2) 应明确关键设备的清洁验证方法。 (3) 清洁过程及清洁后检查的有关数据应记录并保 存。 (4) 无菌设备的清洁,尤其是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位 和部件必须灭菌,并标明灭菌日期,必要时要进行 微生物学的验证。经灭菌的设备应在3天内使用。 (5) 某些可移动的设备可移到清洁区清洁、消毒或 灭菌。 (6) 同一设备连续加工同一无菌产品时,每批之间 要清洁灭菌;同一设备加工同一非灭菌产品时,至 少每周或每生产3批后进行全面的清洁。
影响。设备的清洁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对设备进行清洁时,要求制定良好清洁规程和选
择适当的清洁方式,对清洁所用的设备、容器、
工具、区域包括器具的材料、使用、清洁、干燥
、存放等都要有明确的程序。
20
GMP对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有什么规定? – 药品GMP(2010年修订)第八十二条规定:“主 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 – 建立健全设备的使用和清洁的操作规程。 GMP对设备的参数范围如何规定? – 药品GMP(2010年修订)第八十三条规定:“生 产设备应当在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 保证生产的安全操作,以及稳定的运行。
2
第一节 设备的GMP原则
药品生产工艺是以制药设备为支撑的。制药设备 是制药企业实施GMP的硬件的重要部分,直接影 响GMP的贯彻实施。 制药设备实施GMP,是涉及设计、选型、安装、 使用、管理、验证等诸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而设 备的选型,可以看作制药企业的工艺设计。设备 的设计、选型和安装,是实施GMP首先要遇到的 课题。 根据GMP的原则要求,制剂设备将向密闭生产、 高效、多功能、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例如 ,采用隔离技术的无菌药品灌装装备已在制药业 应用。
第5章 设备管理练习

第五章设备管理一、名词解释题1.字节多路通道,数组选择通道,数组多路通道2.通道,设备控制器3.缓冲器,缓冲池二、单项选择题1.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中。
A.内存B.外存C.ROMD.寄存器2.如果I/O所花费的时间比CPU处理时间短得多,则缓冲区()。
A.最有效B.几乎无效C.均衡D.以上都不是3.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A.并行技术B.通道技术C.缓冲技术D.虚存技术4.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的设备改造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
A.存储设备B.系统设备C.用户设备D.虚拟设备5.通道又称I/O处理机,它用于实现()之间的信息传输。
A.内存与外设B.CPU与外设C.内存与外存D.CPU与外存6.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结构的缓冲技术。
A.缓冲池B.循环缓冲C.单缓冲D.双缓冲7.如果I/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
A.程序查询B.中断方式C.DMA方式D.无条件存取方式8.在中断处理中,输入/输出中断是指()。
①设备出错②数据传输结束A.①B.②C.①和②D.都不是9.在采用SPOOLing技术的系统中,用户的打印结果首先被送到()。
A.磁盘固定区域B.内存固定区域C.终端D.打印机10.设备管理程序对设备的管理是借助一些数据结构来进行的,下面的()不属于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A.JCBB.DCTC.COCTD.CHCT11.大多数低速设备都属于()设备。
A.独享B.共享C.虚拟D.SPOOLing12.()用作连接大量的低速或中速I/O设备。
A.数组选择通道B.字节多路通道C.数组多路通道13.()是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A.磁盘B.磁带C.打印机D.键盘显示终端14.()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A.SPOOLing技术B.虚拟存储技术C.覆盖与交换技术D.通道技术15.操作系统中的SPOOLing技术,实质是将()转化为共享设备的技术。
《中国石油加油站管理规范》第五章 设备管理与维护

第五章设备管理与维护第一节普通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管理职责1. 操作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及保养。
2. 加油站站长和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巡检。
3. 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测试,由站长或者上级公司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一百七十六条设备技术档案1. 加油站每台设备均应有齐全、准确、保管良好的技术档案。
2. 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技术资料:( 1 ) 设备基本资料卡:名称、主要性能、购进价格、使用日期、设备照片等。
( 2 ) 原始技术资料:产品出厂合格证、说明书、罐容积检定表。
( 3 ) 试运行记录:安装及试压、试运转记录。
( 4 ) 维修检修记录:检修记录、清罐及维修记录、计量检定证书。
( 5 ) 报废记录。
第一百七十七条设备报废已到报废年限或者符合报废标准的设备,加油站站长须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状况进行评估,并报上级公司审批,进行报废和更新,并做报废记录放入设备技术档案。
第二节加油机第一百七十八条完好标准1. 运转正常,性能良好( 1 ) 流量符合加油机额定流量,能满足加油需要。
( 2 ) 计量准确(误差在±0.3%之内),数字显示清晰。
( 3 ) 机电和泵温度无异常。
( 4 ) 运转平稳无杂音。
( 5 ) 计量器和泵的轴封无渗漏。
2. 机件无损,质量合格( 1 ) 计数器转动平稳,回零机构动作迅速,无阻滞。
( 2 ) 机电和油泵的传动皮带完好;油气分离器和过滤器性能良好,排气管无损并畅通。
( 3 ) 泵的安全阀压力正常,动作灵便。
( 4 ) 加油机内灯具完好,照明效果好。
( 5 ) 加油机铅封完好。
3. 主体整洁,零附件完备( 1 ) 基础、机座坚固完整,地脚螺栓及各部连接螺栓应满扣、整齐、紧固。
( 2 ) 加油机外观无锈蚀、无明显渗漏,漆面完好。
( 3 ) 进油管线和付油胶管连结良好,管线、管件不渗不漏。
( 4 ) 加油枪灵便好用,过滤网清洁、无破损。
( 5 ) 电动机外壳接地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加油胶管两端电阻值不大于5Ω。
chapter5_设备管理知识点

5.1 本章知识点设备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除CPU和内存以外对所有设备的管理,与硬件紧密相关。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为:(1)设备分类按照工作特性将设备分成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两大类:存储设备主要是计算机用来存储信息的设备,如磁盘(硬盘和软盘)、磁带等;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用来接受来自外部世界信息的设备,例如终端键盘输入、卡片输入机、纸带输入机等;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加工处理好的信息送向外部世界的设备,例如终端屏幕显示或打印输出部分、行式打印机、卡片输出机等。
存储设备也称为块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也称为字符设备。
根据设备的使用性质可将设备分成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三种。
其中虚拟设备是利用某种技术把独占设备改造成可由多个进程共用的设备,这种设备并非物理上变成了共享设备,而是用户使用它们时“感觉”它是共享设备。
(2)设备管理的功能外部设备种类繁多,其特性和操作方式又有很大的差别,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方便用户使用设备;实现设备的独立性;提供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各种外设进行统一的管理。
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监视设备状态;进行设备分配;完成I/O操作;缓冲管理与地址转换。
(3)设备分配技术设备分配技术主要有:独占分配、共享分配和虚拟分配。
独占分配适用于独占设备,系统效率低;共享分配适用于高速、大容量直接存储的共享设备,设备的利用率较高;虚拟分配技术利用共享设备去实现独占设备的功能,从而使独占设备“感觉上”成为可共享的、快速的I/O设备。
实现虚拟分配最成功的技术是SPOOLing(外部设备联机并行操作),也称假脱机技术。
SPOOLing系统用常驻内存的进程去模拟一台外围机,用一台主机就可完成脱机技术中需用三台计算机完成的工作。
系统一般分为存输入、取输入、存输出、取输出4个部分。
常用的设备分配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算法和优先级高的优先服务算法。
(4)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控制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它的功能主要有:接受用户的I/O请求;取出请求队列中队首请求,将相应设备分配给它;启动该设备工作,完成指定的I/O操作;处理来自设备的中断。
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第5章 设备管理
5.1 概述 5.2 I/O控制 5.3 I/O软件层次 5.4 缓冲管理 5.5 设备分配 5.6 磁盘调度和管理
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5.1 概述
5.1.1 设备分类 5.1.2 设备控制器 5.1.3 设备通道
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管理上的方便,通常按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 度对设备进行分类。
1
300
2000
0
250
1850
1
250
720
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3.通道方式处理过程
⑴ 当进程要求设备输入数据时,CPU发出启动指令, 并指明要进行的I/O操作、使用设备的设备号和对应的 通道。
⑵ 通道接收到CPU发来的启动指令后,把存放在内 存的通道处理程序取出,开始执行通道指令。
⑶ 执行一条通道指令,设置对应设备控制器中的控 制状态寄存器。
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第5章 设备管理
5.1 概述 5.2 I/O控制 5.3 I/O软件层次 5.4 缓冲管理 5.5 设备分配 5.6 磁盘调度和管理
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5.3 I/O软件层次
5.3.1 I/O软件的目标 5.3.2 I/O中断处理程序 5.3.3 I/O设备驱动程序 5.3.4 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 5.3.5 用户空间的I/O软件
操作系统第5章设备管理
2. 局部总线(Local Bus) 1)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 Association)总线 2) 2)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总线
第五章 设备管理讲解

例题精讲自:1、典型的高速设备有()。
A、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B、磁带机、磁盘机、键盘C、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鼠标D、键盘、鼠标、语音输入输出设备2、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不属于设备管理的功能的是()。
A、实现外围设备的启动B、实现对磁盘的驱动调度C、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D、处理外围设备的中断事件3、()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去控制I/O设备工作,使处理器从繁杂的设备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
A、中断装置B、通道C、逻辑D、设备控制器4、设备与CPU之间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四种,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不属于这四种的是()。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B、设备控制方式C、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D、通道控制方式5、根据使用方式,可将缓冲区设置成()。
A、专用缓冲区和特殊缓冲区B、单缓冲区和多缓冲区C、专用缓冲区和通用缓冲区D、多缓冲区和缓冲池6、()的基本含义是指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A、设备独立性B、逻辑设备表C、物理设备表D、设备共享性7、下面关于独立设备和共享设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印机、扫描仪等属于独占设备B、对独占设备往往采用静态分配方式C、共享设备中的“同时使用”的含义指一个作业尚未撤离,另一作业即可使用,但每一时刻仍只有一个作业启动磁盘,允许它们交替启动D、对共享设备往往采用静态分配方式8、通道,按其传送数据的情况,分为三种类型:()A、字节多路通道、字多路通道、数组多路通道B、字多路通道、选择通道、数组多路通道C、字节多路通道、字多路通道、选择通道D、字节多路通道、选择通道、数组多路通道9、通道程序是由一系列的()构成的。
A、函数B、通道命令C、子程序D、过程10、下面四个选项中不属于SPOOLing系统的特点的是()。
A、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B、提高了I/O操作的速度C、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D、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填空题1、逻辑设备是()属性的表示,它并不指某个具体的设备,而是对应于一批设备。
新版GMP实务教程 第五章 设备管理(2)

一、计量相关概念 校准 ♥ ☞ 测量仪器的检定 ♥ ☞ 计量 ♥ ☞ 测量 ♥ ☞ 量值 ♥ ☞ 计量 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量 ♥ ☞ 测量 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一个或多量值的过程。 量值 用数和参数对象一起表示量的大小。 量的真值。 ♥ ☞
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的内容包括:选配、验收、纳管、使用、 周期校准、维修、报废。 选配 验收 纳管就是将购入仪器仪表由专门机构集中管 理,包括:编号;登记;标识校准状态;建立维 纳管 修履历;必要时,编制测量仪器操作说明书。 使用 周期校准 维修 报废♥ ☞
(1)落实责任制。 计量器具管理 (2)严格执行操作说明书,对使用者应进行培训、考核并正确 计量器具管理的内容包括:选配、验收、纳管、使用、 操作。 周期校准、维修、报废。 (3)定期维护,维护应在仪器仪表活动部位加润滑油,及时清 扫污秽,定期上防锈油,日常点检等。 选配 (4)避免不当的调整。 (5)防止搬运、储存时防止损坏或失效。 验收 (6)保持仪器仪表适合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影响测量结果 纳管 的重要因素,可根据测量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配备适合的 环境条件,通常包括:温度、湿度;温度变化;照明;振动;灰 使用 尘;清洁度;电磁干扰等等。 周期校准 (7)按期送交校准。使用部门责任者应根据仪器上的校准标签, 在校准到期前一个月通知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测量仪器管理部 维修 门应共同处理好测量仪器校准时期测量问题。如:备用测量仪器, 借用测量仪器,但均应保证测量仪器是合格的。 报废♥ ☞ (8)定期进行测量不确定度或误差分析。
依 据 校准规程 校准结果与不合格的处理 ♥ 结 论 误差数据 报 告 校准报告
第五章--设备管理

习题五单项选择题1. 以下关于计算机外围设备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计算机外围设备可以分为存储型设备和输入输出型设备B·存储型设备可以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信息传输按块为单位C·输入输出型设备负责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信息传输单位是字符D·存储类型设备一般属于共享设备,而输入输出型设备则属于独占设备2. 如果I/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 C )。
A·程序查询 B·中断方式C·DMA方式 D·无条件存取方式3. 通道是一种 ( C )A·I/O端口 B·共享文件 C·I/O专用处理器 D·数据通道4. ( B )用作连接大量的低速或中速UO设备。
A·数据选择通道 B·字节多路通道C·成组多路通道 D·数据多路通道5. 通道是一种( C )。
A·I/O端口 B·数据通道C·I/O专用处理器 D·软件工具6. 下面有关通道和通道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通道是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一条连通道路B·一组通道命令组成一个通道程序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由通道地址字指示通道程序的首地址,由通道状态字指示其运行状态C·通道地址字是存放通道程序地址的一种寄存器D·通道控制中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处理7. 在通道结构中,操作系统启动和控制外围设备完成输入输出操作的过程( A )。
A·包括准备、启动I/O和结束处理三个阶段B·包括启动、选择通道和设备、控制设备处理输入输出操作和完成处理几个步骤C·包含启动I/O等特权指令,是一种访管中断,属于强迫性中断事件D·不属于“设备处理一致性”的处理方法8. 下面关于I/O中断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实验室管理第五章实验室设备器材管理PPT课件

制和执行。 3 、各使用部门负责计量仪器的安装、使用、保养、日常校正、
异常反馈和定期送检
计划管理
仪器采购可行 性计划的编制 与审批、仪器 设备的选型和 论证、计划实 施、调整与变 更、检查与评 估。
标识 剧毒化学品 强腐蚀性化学品 一般化学品 专人管理 领用记录 药品配制
废弃药品处理
存放:普通的化学试剂按照无机物、有机
物、指示剂、培养基等分层存放;危险品试 剂要单独设铁板专柜存放于阴凉通风处,并 建立危险试剂管理档案,专人上锁管理,严 禁外流。
药品配制:标定标准溶液需两人进行,
分别各做四平行样,取平均值作为结果,每 人四次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相对值不得大于重 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 两人共八次测量结果的极差相对值不得大于 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8%。
2.食品企业实验室仪器管理
备件管理计划(生产部车
间主任、维修工)
生产部设备管理
备件管理计划
否
审核
生产设备备件由生产主管或维修组长上 报设备管理员,经过设备管理员整理备件计 划上报设备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交采购部 进行采购,采购回来备件由设备主管进行验 收,合格进行入库、登记、保存、发放
六、实验室管理评价
不符合检测和校正工作的控制
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组成的循环式管理评审模式来持续改进实
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数据分析
五大基本 内容
调查原因 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执行监控和附加审核
精品文档-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第5章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5.1.2 设备控制器
1.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1) 接收和识别命令
CPU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多种不同的命令,设备控制器应能接 收并识别这些命令。为此,在控制器中应具有相应的控制寄存 器,用来存放接收的命令和参数,并对所接收的命令进行译码。 例如,磁盘控制器可以接收CPU发来的Read、Write、Format等 15条不同的命令,而且有些命令还带有参数;相应地,在磁盘 控制器中有多个寄存器和命令译码器等。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6) 差错控制 设备控制器还兼管对由I/O设备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若发现传送中出现了错误,通常是将差错检测码置位,并向CPU 报告,于是CPU将本次传送来的数据作废,并重新进行一次传送。 这样便可保证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2.设备控制器的组成
1) 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4) 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可将I/O设备分为如下三类:
(1) 独占设备。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进程而言,应互 斥地访问这类设备。系统一旦把这类设备分配给了某进程后, 便由该进程独占,直至用完释放。应当注意,独占设备的分配 有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图5-3示出了字节多路通道的工作原理。它所含有的多个 子通道A,B,C,D,E,…,N,…分别通过控制器各与一台设 备相连。假定这些设备的速率相近,且都同时向主机传送数据。 设备A所传送的数据流为A1A2A3…;设备B所传送的数据流为 B1B2B3…把这些数据流合成后(通过主通道)送往主机的数据流 为A1B1C1D1 …A2B2C2D2 … A3B3C3D3 …。
第五章 设 备 管 理
新版GMP实务教程__第五章_设备管理

使用管理
操作培训 规范操作 设备编号 状态标志 使用记录
清洁管理 维修管理
使用管理
操作培训 规范操作 设备编号 状态标志 使用记录
清洁管理 维修管理
设备编号原则如下: (1)设备编号基本体现所属的使用部门; (2)用于同一剂型和规格的设备在编号中能体现统一性; (3)设备编号能表现集群型设备特点。
使用管理
操作培训 规范操作 设备编号 状态标志 使用记录
清洁管理 维修管理
设备的清洁内容一般为清洁、消毒、灭菌、干燥等。 ♥ 清洁方式常可分为就地清洁、移动清洁和混合清洁。 ♥ 移动清洁又可分为整机移动清洁和拆卸式移动清洁。 ♥
使用管理
操作培训 规范操作 设备编号 状态标志 使用记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档案内容包括: (1)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能力、生产厂家; (2)设备图纸、说明书、随机附件、易损件、验收文件、工具清 单、等技术资料、装箱单、拆箱单。 (3)安装位置、施工图; (4)运行记录、检修、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改造记录; (5)验证记录; (6)事故记录; (7)对所有管线,特别是隐蔽工程,应绘制水、电、气(汽)、 真空、冰盐水冷冻、空调、空气净化系统图。
设备管理包括选型设计、购入或加工、安装、调试、校准、运行、使用、检修、维护、 保养、调拨,到鉴定、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 ☞
设备管理组织
管理组织 管理职责 管理档案
☞ ☞
设备管理原则
保障安全原则 满足生产工艺原则 保障生产原则 方便操作和维护原则 有利于洁净原则
课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技术》 教材:新版GMP实务教程
第五章 设备管理
制药工程学院
内容提要:
操作系统概论第5章设备管理习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概论第5章设备管理、单项选择题A. 可以有任意多个?B. 能限定几个C. 至少能有一个?D. 至多能有一个A. 逻辑记录?B. 物理块?C. 数据项?D. 字符3. 用户程序中用()来提出使用设备的要求可以提高设备分配的灵活性。
A. 绝对号?B. 相对号?C. 设备类绝对号?D. 设备类相对号4. 对移动臂磁盘来说,在执行信息传输时把移动臂移到指定柱面所花费的时间称(间。
A. 寻找?B.延迟? 1磁盘是可共享的设备,因此每一时刻( )作业启动它。
2.启动磁盘后,对磁盘读/写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
)时C传送?D.读/写5.在磁盘执行信息传输操作所需花费的时间中,(置无关的。
)时间是与信息所在磁盘上的物理位A.传送?B.延迟?C.寻找?D.旋转6.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的目的是缩短()时间。
A.启动?B.传送?C延迟?D.寻找7.对磁盘进行旋转调度的目的是缩短()时间。
A.启动?B.传送?C延迟?D.寻找&假定在磁盘格式化时把每个盘面划分成大小相等的 /圈,则10个扇区,磁盘的转速为20毫秒传送一块信息所需的时间为()毫秒。
A. 2?B. 1?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时,若采用( )调度算法则必须考虑移动臂的移动方向。
10.外围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输操作是由通道执行通道程序来完成的,通道程序 是由若干()组成的。
A .条件码?B. 1/O 中断?C 转移指令?c. 20?D . 109. A . 先来先服务?B. 最短寻找时间优先C. 电梯?D . 扫描A . 通道命令字?B. 通道地址字C. 通道状态字?D . 通道控制字11•通道把通道程序的执行情况记录在( )中。
A . CAW ?B. CCWC. CSW ?D . PSW12.通道完成一次输人输出操作后,以( )方式请求中央处理器进行干预。
D.外部中断13.启动外围设备之前应根据用户要求组织好通道程序,通道程序应由()来组织。
第5章 设备管理与文件管理

5.1 设备管理概述 5.2 数据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5.3 文件管理概述
5.4 文件的逻辑结构
5.5 外存分配方式 5.6 Linux中的设备管理
5.1 设备管理概述
5.1.1 设备的分类 5.1.2 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功能
5.1.3 缓冲技术
5.1.4 设备驱动
提取输入工作方式:当计算进程需要输入数据时,调
用Getbuf(inq)过程,从输入队列取得一缓冲区作为提 取输入工作缓冲区,计算进程从中提取数据。计算进 程用完该数据后,再调用Putbuf(emq,sin)过程,将该 缓冲挂到空缓冲队列emq上。
收容输出工作方式:当计算进程需要输出时调用
Getbuf(emq)过程,从空缓冲队列emq的队首取得一 空缓冲区,作为收容输出工作缓冲区hout。当其中 装满输出数据后,又调用Putbuf(outq,hout)过程, 将该缓冲区挂在outq末尾。
提取输出工作方式:当要输出时,由输出进程调用
Getbuf(outq)过程,从输出队列的队首取得一装满 输出数据的缓冲区,作为提取输出工作缓冲区sout。 在数据提取完后,再调用Putbuf(emq,sout)过程, 将它挂在空缓冲队列的末尾。
5.1.4 设备驱动
设备驱动程序又称为设备处理程序,它是I/O进程与设
5.2 数据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5.2.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5.2.2 中断控制方式
5.2.3 DMA方式
5.2.4 通道控制方式
5.2.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在处理机向设备控制器发出一条I/O指令启 动输入设备输入数据时,要同时把状态寄存器 中的忙/闲标志busy置1,然后便不断的循环测 试busy。当busy=1时,表示输入机尚未输完 一个字(符),处理机应继续对该标志进行测 试,直至busy=0,表明输入机已将输入数据 送入控制器的数据寄存器中,于是处理机将数 据寄存器中的数据取出,送入内存指定单元中, 接着,再启动去读下一个数据,并置busy=1。
第5章-设备管理-习题

第5章设备管理5.4习题5.4.1 基本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记√,错误的记×)1.磁盘比磁鼓更适合用作分页设备。
( )2.当平均队列较小时,所有磁盘调度算法都退化为FCFS算法。
( )3.与CPU相比,通道处理I/O的功能较强,但价格较高。
( )4.在SPOOLing系统中,对用户进程的设备申请,系统将物理字符设备按时间片方式分配给用户进程使用。
( )5.磁盘是共享设备,所以每一时刻可有若干个进程同时与它交换信息。
( )6.一个盘块的物理地址由三个参数唯一确定的,它们是柱面号、盘面号和扇区号。
( )7.公用缓冲区方式通常采用缓冲池。
( )8.扇区排队算法只能用于固定头设备。
( )9.设备独立性是指系统具有使用不同设备的能力。
( )10.移臂调度的目标是使磁盘旋转周数最小。
( )二.选择题1.从资源分配角度看,外设可分为若干种,其中不包括_________。
A.虚拟设备B.物理设备C.独占设备D.共享设备2.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围设备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
下述的叙述中正确的叙述是___________。
A.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控制下工作。
B.通道控制控制器,设备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C.通道和控制器分别控制设备。
D.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的工作。
3.引入缓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改善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B.节省内存C.提高CPU的利用率D.提高I/O设备的效率4.下面关于设备属性的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________。
A.字符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可寻址的,即能指定输入时的源地址和输出时的目标地址。
B.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随机访问的设备。
C.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D.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5.在I/O设备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设备管理1.设备通常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解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设备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使用特性分类: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2)按传输速率分类:低速设备、中速设备、高速设备(3)按信息传输单位分类:块设备、字符设备(4)按资源分配方式分类:独占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2.数据传输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解答】数据传输控制方式有4种,即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
(1)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又称为“忙等”方式或“查询”方式。
该方式在启动设备进行一次I/O操作前,要执行一个循环查询程序,反复查询外设状态,直至查得外设状态为“空闲”时为止。
该方式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也不需要多少硬件支持,但CPU和外设只能串行工作,使CPU的利用率大大降低;CPU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和一台外设交换数据信息,从而不能实现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由于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依靠测试设备的状态来控制数据传送,因此,无法发现和处理因设备或其他硬件所产生的错误。
所以,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只适合用于那些CPU执行速度较慢且外设较少的系统。
(2)中断控制方式。
该方式在进行I/O时,CPU向控制器发出I/O命令后,由控制器控制外设操作,CPU转去执行其他任务,CPU与外设并行工作,当外设完成I/O操作后向CPU发送中断信号,CPU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进行I/O的善后处理。
该方式的优点是能实现CPU与设备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CPU利用率较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大大提高;但由于I/O控制器的数据缓冲寄存器装满数据后将会发出中断,且数据缓冲寄存器通常较小,因此在一批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中断次数较多而耗去大量CPU时间;如果系统中配置的外设数目较多,且都以中断方式进行操作,则可以耗去大量的CPU时间或因CPU来不及处理而造成数据的丢失。
(3)DMA方式。
该方式用于直接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送数据,不需经过CPU中转,一般用于内外存之间的数据传输,一次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数据块。
与中断方式类似,DMA方式是在一批数据传送完成后中断CPU,从而大大减少了CPU进行中断处理的次数;但DMA方式仍有一定的局限,如对外设的管理和某些操作仍由CPU控制,多个DMA控制器的使用也不经济。
(4)通道控制方式。
通道是一个专管输入/输出控制的处理机。
在通道控制方式下,系统预先将控制I/O的过程实现为一段通道程序,置于内存的特定位置。
CPU启动通道后,由通道执行通道程序控制外设进行I/O操作,CPU转去执行其他任务,I/O完成后通道向CPU发出中断信号,由CPU进行中断处理。
与DMA方式相比,CPU对I/O过程的干预更少,因此CPU与外设的并行度更高;但是,通道价格较高,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不能过多使用。
·2·操作系统实训3.引入中断技术的原因有哪些?【解答】在多任务计算机系统中,多个进程并发执行,各进程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必须获得CPU的控制权。
在分时系统中,采用分时共享CPU方式对并发进程进行调度,使它们能公平地使用CPU,从而完成各自的任务。
各并发进程被轮流分配给一定的时间片,当某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时,操作系统暂停该进程的运行,将处理机分配给下一个进程运行,该进程也运行一个时间片,依次类推,都轮完一遍后,再开始新的一轮时间片轮转。
要实现这种分时共享CPU的方式,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各进程的运行时间,要能定时。
可以采用硬件定时器来定时,预先设置定时器,当时间片用完时便向操作系统发送一个时钟中断信号,通知操作系统当前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操作系统便可调度另一个进程运行。
此时采用了时钟中断技术。
在进程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如果主机采用查询方式来等待慢速外设操作的完成,将会浪费CPU这一重要资源,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为了使处理机和外设能够并行工作,现代计算机系统都引入了中断技术。
计算机系统应具有能够自动处理各种事故的能力,例如电源故障、地址越界等。
计算机系统应具有能够响应随机突发事件的能力,如键盘操作、鼠标操作等。
由于以上的各种原因,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中断技术。
4.中断源通常有哪些?【解答】计算机中的中断源种类有很多,大致可分为:(1)强迫性中断源1)硬件故障如电源故障、主存储器故障,等等。
2)程序性错误由执行机器指令引起的错误,如除数为零、操作数溢出、非法指令、目态下使用特权指令、地址越界等等。
3)外部事件时钟中断、重启动中断等。
4)I/O中断事件外设完成I/O操作或I/O操作出错,如打印完成、打印缺纸等。
(2)自愿性中断源指进程执行访管指令请求OS服务,如请求分配外设、请求I/O等。
由访管指令引起的中断称为访管中断。
5.引入缓冲技术的原因有哪些?【解答】引入缓冲技术的原因有:(1)减少读块设备的次数当进程在块设备上进行读操作(输入)时,通过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将数据读入缓冲器,然后送入相应进程的数据存储区,由进程进行处理。
缓冲器内保存的信息可能会被再次读到,因此,当再次对此块设备进行读操作时,可以先查看一下所读信息是否在缓冲器内,若在缓冲器内,则可以直接从缓冲器内读取,而不必从设备读取。
这种场合要求对缓冲器的读取速度要快于对块设备的读取速度,则当命中率(所读数据在缓冲器内的次数第6章设备管理课后习题解答 3与读操作的总次数的比值)较高时,会明显提高读操作的速度。
CPU和内存之间的高速缓存的作用就是这样的。
(2)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这是硬件缓冲器的作用。
例如,在远程通信系统中,如果从远程终端发来的数据仅用一位缓冲来接收,则必须在每收到一位数据时便中断一次CPU。
这样,对于速率为9.6Kb/s的数据通信而言,就意味着其中断CPU的频率也为9.6Kb/s,即每100微秒就中断CPU一次,而且CPU必须在100微秒内响应,否则缓冲区内的数据将被覆盖。
若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可使CPU被中断的频率降低为原来的1/8。
(3)用于无法直接通信的设备间的中转站如果在两个设备无法直接通信的设备之间传送数据,那么可以通过在内存中开辟缓冲区进行中转。
如将从卡片输入机读取的数据存到磁盘上,可以在内存中开辟一个缓冲区,先将卡片内容输入到缓冲区,然后再将缓冲区中的内容传送到磁盘上。
(4)解决程序所请求的逻辑记录大小和设备的物理记录大小不匹配的问题。
例如,当进程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时,因为磁盘是块设备,以数据块作为数据传输单位,所以一次必须传输整个磁盘块,而程序仅要求读一条逻辑记录,此逻辑记录包含在一盘块内,这时必须在内存中开辟一个缓冲区,其大小等于盘块大小,先将包含逻辑记录的盘块读到缓冲区中,然后进程再从缓冲区中提取所需的逻辑记录。
(5)加快进程(作业)的推进速度假设某进程的功能是每次读取一张卡片,然后对此卡片上的信息进行处理,循环进行。
如果在卡片阅读机和进程存储区之间直接传输数据,则在输入时,进程只能等待,当一张卡片输入完毕后才能进行处理,然后输入下一张卡片,再进行处理,依次类推。
而如果在卡片阅读机和进程存储区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区,则输入时先将卡片信息输入到缓冲区中,然后将其复制到进程存储区,由进程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输入下一张卡片,如果两者速度能匹配,则可使进程能够流畅运行而不必等待,从而加快了进程的推进速度。
6.单缓冲与双缓冲的区别是什么?【解答】单缓冲方式由于只有一个缓冲区,这一缓冲区在某个时刻能存放输入数据或输出数据,但不能既是输入数据又是输出数据,否则在缓冲区中的数据会引起混乱。
在单缓冲方式下解决输入及输出的情形是这样的:当数据输入到缓冲区时,输入设备在工作,而输出设备空闲;而当数据从缓冲区输出时,输出设备在工作,输入设备空闲。
因此单缓冲方式不能使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双缓冲方式可以实现外部设备并行工作。
先将数据输入到缓冲区buffer1,然后进程从buffer1中取出数据进行计算,将输出的数据送往buffer2,然后将buffer2中的数据送往输出设备,与此同时,从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到buffer1,如此继续进行,使得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并行工作。
7.分别解释什么是独享设备和共享设备。
【解答】从设备分配的角度看,I/O设备可以分为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两种。
有的设备仅适应于某进程独占,有些设备可以被多进程共享。
独占设备:这类设备被分配给一个进程后,就被该进程独占使用,其他任何进程不能使用,直到该进程使用完毕(不再使用)主动释放为止。
在进程占有独占设备期间,设备·4·操作系统实训不一定总在工作,但是,即使在设备空闲时,也不能被其他进程使用。
例如打印机,如果两个进程交替使用,就会使得两个进程打印的内容混淆在一起无法辨别,所以必须独占使用打印机,以使得打印内容完整。
独占设备是一种临界资源,对独占设备的竞争可能引起死锁。
共享设备:是指可以由多个进程交替使用的设备。
如磁盘机。
8.什么是设备独立性?为什么要引入设备独立性?【解答】设备独立性又称为设备无关性,是指,当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某类设备时,不直接指定具体使用哪个设备,而只指定使用哪类设备,由操作系统来为进程分配具体的一个该类设备。
当应用程序(进程)具体指定使用哪个设备时,如果该设备已经分配给其他进程或出了故障,而此时可能还有几台其他的同类设备可用,该进程却被阻塞。
若进程只指定使用哪类设备,则可以从该类设备中任选一个分配给它使用,只有当所有此类设备已全部分配完毕时,进程才会阻塞。
设备无关性功能可以使应用程序的运行不依赖于特定设备是否完好、是否空闲,而由系统合理地进行分配,从而保证程序的顺利运行。
9.什么是虚拟设备技术?【解答】系统中独占设备的数量有限,且对独占设备的分配往往采用静态分配方式。
这样做不利于提高系统效率。
这些设备只能分配给一个作业,且在作业的整个运行期间一直占有该设备,直至作业结束时才被释放。
而一个作业往往不能充分地利用该设备,在独占设备被某个作业占用期间,往往只有一部分时间在工作,而其余时间处于不工作的空闲状态。
因此设备利用率低。
而其他申请该设备的作业因得不到该设备从而无法运行,降低了系统效率。
另一方面,独占设备往往是低速设备,因此,在作业执行过程中,由于要等待这类设备传输而大大延长了作业的执行时间。
为了克服独占设备的这些缺点,可以采用虚拟设备技术。
即用一共享设备——高速存储设备(如高速磁盘机)上的存储区域模拟独占设备。
10.Spooling系统采用了哪些技术?【解答】Spooling系统在硬件上采用了通道和中断机制,这是使CPU与外部设备充分并行工作的硬件基础;在软件上采用了多道进程并发执行(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和虚拟设备技术;多道进程并发执行是使CPU与外设并行工作的软件基础,虚拟设备技术提高了独占设备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