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高中通用技术_第二节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第二节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85fc1bc850ad02de804173.png)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课题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结课型新授教学重点选择合适工艺进行加工制作;正确规范的使用金工工具,高质、高效地进行作品加工。
学习目标⒈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 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板书提纲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交流、总结教学感悟1.学生对金工工具使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高。
2.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小组不能很好地分工,导致效率不高。
3.教师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培训:小组长和学科班长。
(1)组长:到实验室清单本组工具、填好工具使用记录,活动时对小组成员做好调配。
(2)学科班长:通知好所有同学上课地点和需要带物品(中性笔、铅笔、橡皮),按时到位,并进行考勤。
准备:准备各小组用工具并分发;上课用资料、课件、仪器等;学生的设计方案、半成品等。
一、导入,回顾项目学习路线进入实验室学科班长考勤、小组长检查工具回顾前两节内容,从认识材料、体验工具到初步形成设计方案再到加学习目标1.2.3.二、解读目标1.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三.呈现的成果工规划,这节课主要是设计方案的实现——制作,并编写简单的说明书。
操作:安全、健康的作品: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明确我们最后呈现的成果有哪一些,目标更加明确。
四、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指导视频1:金工工具使用安全高效视频2:台式钻床使用要点规范安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各取所需,结合视频观看老师的演示。
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者问老师,技术问题大致1.手锯的使用:正确、规范的使用手锯;正确的夹持、锯条要与工件加工线垂直。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693f17f1922791688e853.png)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原型或模型的制作》是广东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着重介绍了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用到的加工方法和工具使用,并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际操作学会材料的加工方法,再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正确、安全地操作,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一个简单产品地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因此,本节课将重点制作台灯的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和乐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技术、设计和工艺的加工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
因此通过台灯的制作视频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学生制定制作计划,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和工艺进行制作,并增强他们制作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现场的制作和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的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策略:1、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加工工艺的选择,常用工具的使用,硬纸、木材、金属等材料的加工方法,装配工艺,所以应该多介绍常用的加工工艺,最好播放多种制作工艺的视频,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去制作现场参观。
4.2方案的构思过程课件-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02】
![4.2方案的构思过程课件-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02】](https://img.taocdn.com/s3/m/88c3d24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f.png)
➢ 方案比较权衡
方案1 枯树灯 照明效果较差,造
型美观,结构创新,稳 定,耐久性较好,安全 性较高,环保性不好, 制作稍难,价格适中, 有附加功能,可卷曲起 来收纳。
➢ 方案比较权衡
方案2 灯塔灯 照明效果较好,
稳定,耐久性好,安 全性高,环保性不好, 制作难度一般,价格 稍高,有附加功能, 收纳效果一般 。
➢ 方案权衡选择
√
这些方案你选哪个?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 方案细化
经过比较和权衡,一个比 较合理的设计草案终于形成 了,但很多细节仍然需要确 定,如产品及零部件的尺寸 、结构关系、材料及标准件 选配、使用过程中的人机交 互方式、使用维护等。
➢ 课堂小结
分析设计因素 ↓
设计分析 ↓
方案构思 ↓
方案比较、权 衡、细化
加工 难易
附加 功能
方便 收纳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你的方 案
安全性:考虑使用安全、用电安全(避免线路短路)、健康安全 耐久性:长时间安全稳定正常工作 方便收纳:自身折叠/变形变小,方便收藏
台灯首先具备基本的照明功能,并且安全可靠;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台灯耐久性、 加工难易度、成本和环保,也需综合考虑。
➢ 方案比较权衡
方案构思完成后,对多个构思方案进行方案比较,从设计的目的和 原则出发,将实际方案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方案的权衡:抓住设计的核心和关键的一个综合考虑过程。方 案权衡方法: 1. 分析每一个方案各评价指标间的关联、制约关系; 2. 首先考虑最关键因素——实用、基本功能达成; 3. 其次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4. 最后考虑加工难易程度、成本、环保、美观、可持续发展等。
生理:高度适中、光线柔和 心理:时尚前卫、追求个性
通用技术:原型与模型的制作
![通用技术:原型与模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7a4670ec227916888586d791.png)
通用技术:原型与模型的制作通常情况下,尤其是制作工程较大的情况下,都选择做模型来代替原型的方法,只要模型能够满足对产品的测试评价交流的目的即可。
我们现在设计的是很小很简单的产品,制作耗费小,也比较容易制作,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制作实物原型(若条件限制,亦可用硬纸做模型)。
第一组同学选择了木材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一看图备料根据图样作形体分析,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由一块底板,前后左右四块围板和中间一块隔板组成,外加一个现成的笔筒。
各构件的形状尺寸如下(图-)笔筒用一个合适的广口玻璃瓶代替。
板材选用中密度纤维板(也可选用松木梓木等软质或软硬适中的木料),联接方式采用钉联接,笔筒用胶粘在底板上。
根据上述分析和选择,列出配料单以方便操作。
编号名称成料尺寸毛料尺寸数量备注底板X中密度纤维板,厚前围板X 中密度纤维板,厚后围板X中密度纤维板,厚左围板X中密度纤维板,厚隔板X中密度纤维板,厚右围板X中密度纤维板,厚笔筒约①用广口玻璃瓶代用元钉适量规格~白乳胶适量二下料1.画线按照毛料尺寸,在板材上画线。
画线时要利用角尺以一条平直的边为基准,将垂直线平行线画准确(图-)。
2锯割根据画线,将各构件依次锯下来。
可用中小齿的木工据,也可用粗齿钢锯代替。
要练习对锯割技术,才能保证锯割质量。
锯割时应注意的要领是:⑴注意姿势正确(模仿老师的正确姿势, 包括握锯身姿脚姿)。
⑵工件必须把持牢靠,可利用左手和左脚压踩,如用夹压工具更好。
⑶起锯时,左手大拇指靠着锯片以定位,右手持锯轻轻拉推几下(先拉后推),开出锯路,再进行正常推锯。
⑷锯割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流畅,眼睛要注意看划线,时刻保持锯片沿着画线走。
将要锯完时,左手要抓住锯下的部分,右手力度减小,轻轻将料锯下。
三构件制作1•确定联接方式在构件制作前,先要想好构件的联接方式,以便确定构件的具体形状尺寸。
现确定联接方式为:四围板的四个角联接处,米用边搭樺加钉和胶的方法联接。
高中通用技术第四章-材料、工具、工艺、模型制作
![高中通用技术第四章-材料、工具、工艺、模型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799c13751eb91a37f1115cf2.png)
通用技术-必修1
第四章 展现设计成果
4.1 材料 4.2 工具与设备 4.3 工艺常识
4.4 原型与模型制作
4.1 材料
一、材料的分类
1.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是指取材于大自然且保持着原本特 质的材料,如木材、黏土、石材等。
4.1 材料
2.合成材料 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把不同物质经化学 方法或聚合作用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如塑 料、玻璃、钢铁等。
4.2工具与设备
(2)錾子。錾子用碳素工具钢锻成,其切削部分磨成刀 刃形状,并经过热处理使其达到较高的硬度。有扁錾、 尖錾和油槽錾三种:①扁錾主要用于錾削平面,去除毛 刺和分割板料等;②尖錾主要用于錾削沟槽及分割曲线 形板料;③油槽錾主要用于錾削平面或曲面上的油槽。
4.2工具与设备
3.锉刀及其使用 (1)锉刀结构有锉身和锉柄两部分组成,各部位名称 如下图: (2)锉刀的种类。锉刀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钳 工锉、整形锉和异形锉三类。
4.2工具与设备
4.攻丝工具及其使用 手工攻丝常用的工具有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
4.2工具与设备
手用丝锥。手用丝锥是加工内螺纹的工具,用 碳素工具钢或合金工具钢制成,有普通丝纹锥、圆柱 管螺纹丝锥和圆锥管螺纹丝锥。丝锥表面有开槽的外 螺纹,由工作部分和柄部所组成。工作部分又由切削 部分和校正部分组成。切削部分呈圆锥形,有锋利的 切削刃,切削负荷由多个切削刃分担,校正部分有完 整的牙形,主要是用于修光和校正切削部分已切出的 螺纹,具有导向作用。柄部为圆柱形,末端为方榫, 供夹持并传递扭矩。
4.2工具与设备
凿子: 凿子有平凿和 圆凿等,主要用于 凿削榫眼或其他局 部形状的铲削。凿 榫眼的平凿按宽窄 不同分为多种规格, 一般按凿眼宽度需 要来选用合适规格 的凿子。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4.4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4.4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82fce2a1c7aa00b42acb2e.png)
4.4《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中的内容,使学生从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从单纯对技术与设计理论知识的认识转变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材料、工具、工艺的认识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章内容。
第四节是原型与模型的制作又是对前三节以及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运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章节。
2、地质版教材从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制作出发,先介绍了原型与模型的概念,接着围绕着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制作过程为主线展开阐述原型或模型制作的意义和方法。
3、江苏版教材也强调“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特别是要通过典型产品“柑橘榨汁机”的制作实例,由点到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因此,我综合两种版本的教材优点,决定在讲解有关概念后,选择“创意座椅”为载体,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热爱技术创作、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学习前面有关材料、工具、工艺的知识后,对技术和设计有进一步的理解,通常会有一种想要亲身经历实践的冲动;只是并不懂得如何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及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型和模型及其功能,理解它们的区别及在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2、经历认识原型和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关注原型和模型的广泛应用,感受模型在技术中的价值。
2、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热爱技术创作、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解原型和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79217cb03186bceb18e8bb4e.png)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三节制作模型一、内容分析:立足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特色。
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制作模型》是苏教版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动手操作的章节,其内容也包含着思想和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作为示例。
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
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本节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四、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设计报告。
难点: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知道模型是设计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根据自巳的设计方案合理地编排制作步骤(即流程)。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36d86d4028915f804dc2b9.png)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制作模型[教学内容分析]1.制作模型或原型是设计方案物化为产品所经历的制作和试验过程,是技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内容是技术设计成果的生成过程,是全书教学内容的归宿。
前两节模型和工艺的学习,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节内容又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对各种技术操作要领和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制作模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方案,制作出台灯的模型或原形,并对其加以润色。
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模型的制作过程,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体验技术设计的艰辛,感悟技术设计的魅力。
3.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内容是比较紧张的。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制作模型为主线,结合前几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与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如:讲完第六章,就让学生参考课本152页-153页第一组方案绘制模型草图与各部件设计图;学习“模型”时,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完成设计图;学习“工艺”后,让学生完成材料、工具的选择,并安排好简单工序。
考虑到时间和安全因素,电子线路由教师提供。
4.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但也隐含着思想与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鼓励学生创新。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台灯的设计方案,画出各部件设计图,选择相应的材料及设计简单的制作步骤,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由于各方面原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异。
而台灯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零部件较多,初学者对装配顺序不易把握,此外,零部件加工的精确度也影响到模型的装配。
4.2方案的构思过程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
![4.2方案的构思过程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2f5fef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d.png)
第四章第二节《方案的构思过程》教学设计课题方案的构思过程课型新授课时第 1课时教材分析《方案的构思过程》(第四章第二节)在课本中的位置是位于第三章《发现与明确问题》之后,属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具体教学,在课本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一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二章《设计的一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方案的构思过程》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与“发现与明确问题”、“设计图样的绘制”、“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技术交流与评价”等组成设计过程的整体。
本章所学的内容是在思维层面上的,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创造力的机会。
《方案的构思过程》主要的内容包括:1.进行设计分析;2.构思设计方案。
这部分内容是大单元备课中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设计构思的重要内容,设计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材中利用贫困山区供电不足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因此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高中生教室文具收纳盒”代替课本的案例,这样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本课时是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并形成多个方案,为后面“方案的比较和权衡”作好准备。
在“设计分析”阶段,同学们在脑海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了,但是这些想法还是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是不具体的。
怎样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得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构思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只是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方案的构思过程中来体会和运用。
核心素养工程思维:初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因素分析: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条件制订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或多个单一方案图样表达:能用简单的草图进行表达和交流设计构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 1》第四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中的第二节内容。
《方案的构思过程》主要的内容包括:1.进行设计分析;2.构思设计方案。
这部分内容是大单元备课中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设计构思的重要内容,设计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材中利用贫困山区供电不足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因此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高中生教室文具收纳盒”代替课本的案例,这样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内容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15d14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4.png)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模型或原型制作是设计一般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设计图样的绘制》之后的一章。
在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将构思或设计从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它不是设计的最后一步,它是设计的中间环节,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后,通过对模型的测试、评价及优化,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对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回到前面的设计过程,循环多次后,形成相对完美的设计。
本章分为三节分别为模型、工艺、制作模型,第一节模型主要以概念的理解为主,区别玩具模型与通用技术教学中模型两个概念,以模型在设计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作用为主要学习内容,它为以后制作模型奠定认识基础;第二节工艺以课标要求的金工、木工常见工具为学习对象,掌握常见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养方法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它为模型制作打下动手基础;第三节制作模型以学生设计的作品入手,通过实际制作,巩固学生的动手技能,同时通过对模型测试、评价,寻找设计中的缺陷,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形成相对完美的设计。
从教材结构分析,本章在技术与设计1中应为关键一部分,学生经历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前面几个阶段后,是收获的时段;从教学设计看,学生从理论学习、动手设计、交流改进,到动手制作,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从狭义意义上是真正的技术课。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对概念要求较少,要求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对操作要求较高,通过学习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这就要求有一定量的实际操作课,通过工具使用和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2、能够结合生活中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见工艺的种类,了解金工常用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和钻削等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新课改下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9d18efeff9aef8951e0691.png)
新课改下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实践2012年3月28日新课改下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文,岳福燕一,教材分析制作模型这节课是本章内容从理性到具体的动手实践,是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它又是教材中综合利用前面的知识构建出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为后面的评价环节作测试准备.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模型应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的弹簧振子等模型.但是通用技术中的模型与以前学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工具的使用,材料的连接方式等等.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准确,安全地操作.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3.制作完成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辅导,学生分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模型制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了解与热爱.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在于选择加工工艺并实施安全教育,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二)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在于学会加工工艺的选择,制订制作计划,规范操作,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0五,教学策略(一)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的目标展开(二)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要边走边观察学生操作,及时帮助解决疑惑的问题(三)分组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构建模型六,课时分配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分小组制订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翔实的方案.那么这个方案到底可行不可行,大家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本节课我们就动手制作模型进行检验.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二)新课教学:板凳的制作1.准备工作【活动准备】材料:木板两块,铁钉,胶等木工工具:22盈圆(1)画线工具:角尺,直尺,铅笔,橡皮(2)锯割工具:电锯,木工锯(3)打磨工具:刨子,电刨(4)装配工具:锤子【活动方式】分组完成:每组6-8人,分8组【制作过程提示】画线—锯割一打磨—装配—表面处理—测试,评价2.实施过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活动1.给每个小组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方案中的图纸和装配图;前的效率.讨论;样能节省材料5.提示工作时的安全规则1.指导工具与机器的使用(电锯,电刨的使用等)1.分工运用工具加实施2.强调操作上的安全规则工零部件;3.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的技术,辅导2.分工运用工具组制作装产品;落后的小组3.分工进行表面涂4.提示学生如何对构件进行装配饰.5.教师边走边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每组选一位代表小组内的测试与评价:展示自己的模型以1.对作品的外观进行评价,包括造型,颜及讲解制作过程色等2.每组选一位代表2.对作品的稳定性,强度进行检测对其他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测教师测试与评价:试,1.对作品的稳定性,强度进行检测评价2.对作品的外观进行评价,包括造型,颜色等3.评阅学生工作流程4.评阅学生材料单,注意作品所需材料是否达到最佳利用度5.比较工作流程,材料单是否配合6.观察学生是否按进度进行制作7.评阅作品,总结各小组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提出表扬,对于缺点应指出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总结模型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在制总结边听边讨论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模型制作引导学生在小板凳制作后,自己制作挂衣边听边回答的拓架等一些简单的模型展2012年3月28日谈谈阅读课中"读"的训练文,肖幸福阅读课,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大半时间,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艰巨任务.怎样扎扎实实地上好阅读课?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当今的阅读教学中,"读"仍然占有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第一,从阅读教学思想看.袁微子同志指出:"教任何一篇课文,在教学思想上必须明确: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并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要想理解语言文字,必须多读多思."第二,从阅读教学的任务看,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只能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阅读实践,因为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形成.第三,从书面语言的学习看.书面语言有助于口头语言的提高,学好了书面语言才能写出好文章.而学习书面语言的捷径是直接把前人写好的书面语言读好,背会变成自己的语言.因此,朗读,朗诵是学好书面语言的有效方法."读"如此重要,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教给学生朗读与默读,略读与精读的读书方法中学语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很多,而中考阅读的分数已达50%,所以把背诵和阅读抓牢,是语文能否考好的关键.对于古代的优秀诗词,名篇佳作就可以采用朗读法.如我在教初中语文古诗文时,常把学生分成两组,首先,仔细听录音带范读,体会两分钟;第二步,分读.即一组学生读,另一组听;第三步,两组互换.三遍过后,我再与全班同学忘情地齐读.经过四遍朗读,大多数同学已经都能背了.然后,要求学生默读,结合注释仔细体会诗意,出乎意料的是,有些学生对诗意的把握也很准确.学生自己读诗,体会诗,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再谈谈精读,略读.精读是细致深入地读,略读是粗略地掌握求精读.要求学生读后能按《考纲》,自己设题,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对所给的课后阅读题以及题目涉及的文中内容一定要精读,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的含义.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孔乙己》等文章时,我就教给学生认真细致地研读的方法,体会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可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所有文章都精读是不可能的,时间是不允许的,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样也要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开阔视野.另外,学生学会了略读后,会极大地提高做阅读题的速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曾规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具体要求学生达到每分钟500字左右.所以,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即略读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二,鼓励学生阅读中多思如遇到疑难处多思,思而不得其解,或查资料,或问他人;在精彩处多思:何以如此精彩?如果不这样写,是不是就不精彩了?这样有助于加深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多思,这个观点或结论是否千真万确?相反的观点或结论是否毫无道理?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求异思维能力,于无疑处生疑是精思的最高境界.三,鼓励学生多背.养成记诵的读书习惯初中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言语感受能力".培养语感的途径很多,而多背不失为一条最佳捷径.背得多了,语言积累多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在头脑中反复出现,对言语器官进行反复刺激,在大脑皮层逐渐形成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语感能力.巴金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没有好好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这里的"想"即"想象"与"联想",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想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合理想象才能被激活,共同组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学描写的想象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五,拓宽视野实践证明:抓好课堂的"读"大有学问,然而教材里的几篇课文,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代中学生对"读"的要求,因此,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从课内"读"的小天地步入课外"读"的大课堂,学会欣赏,提高文学素养,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以课文中节选的名篇片段为基础,连读整篇文章,用课文中所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加深;以某一作品的作者为基点,连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某一作品为基点,连读同一题材,同一文体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这样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弃"讲"风,重"读"风,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彻底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真正体现,如果阅读课真的上成了"读书课",学生就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就能在"读"中长知识,练思维,增智能,从而发挥出阅读课的最佳效益.(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鹿呜中学)j坐坐jk尘jkjk业'j■rjkjjk崔崔jkjj●}j'jjkj'■}:}'jk'}',j.}jjj'誊jkjk''tjjjjk'誓}jkj-}jkjk 妇j,k'■}八,课堂小结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制作模型(或原型)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技术方法.它可以使设计对象具体化,以有利于设计者把握设计的可靠性.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过程,并亲身体验.九,教学反思1.学生对工具的操作不大熟悉,尤其对一些电动工具如电锯,电刨等的操作规程不熟,因此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操作时,应及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同时对于学生在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及时地作出了指正.2.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缺乏想象力设计的模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连接方式(主要用的是:钉接,胶接)等还有待完善.3.由于学生以前未自己动手做过模型,因此对于板凳的装配也不了解,在学生操作时,我及时进行了提示(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口锄23。
地质出版社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原型与模型的制作
![地质出版社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原型与模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2cb7884859eef8c75ebfb32c.png)
按照画好的榫头线,用细齿据将榫头锯 出。然后再用凿修平整。注意在锯的时候, 不要锯掉多了,宜稍微留一点凿削余量。
将四块围板的榫头做好,再将隔板刨成 成品尺寸,构件就做好了。
制作模型
(四)组装
(1)将四块 围板钉成框。钉 前先要把元钉的 钉帽锤扁,然后 在钉钉处用钻子 钻个小孔(不必 钻穿),在接合 处涂上乳白胶。 钉子钉入后,用 钉冲将钉了冲入 木料内。
制作模型
模型制作的拓展: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 可以根据本章介绍的有关知识, 选择其他的材料、工具和工艺来 制作你们的作品。如果牵涉到其 他材料工艺问题可通过自学或求 助他人解决。
Page 28
制作模型
谢谢
制作模型
编号 1
名称 底板
2 前围板
3 后围板
4 左围板
5
隔板
6 右围板பைடு நூலகம்
7
笔筒
成料尺寸 340×220 340×100 340×100 210×50 190×100 210×100 约70×100
毛料尺寸 数量 350×220 1 350×110 1 350×110 1 220×60 1 200×110 1 220×110 1
Page 11
制作模型
3.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
在制作模型之前,首先欣赏一组 同学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的制 作过程,或许对你们的制作有所帮助 和启迪。 (一)看图备料:
Page 12
制作模型
制作模型
根据图样作形体分析,多功能学习 用品盒由一块底板,前、后、左、右四 块围板和中间一块隔板组成,外加一个 现成的笔筒。笔筒用一个合适的广口玻 璃瓶代替。板材选用中密度纤维板(也 可选用松木、梓木等软质或软硬适中的 木料),联接方式采用钉联接,笔筒用 胶粘在底板上。各构件的形状、尺寸如 下:
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优秀PPT课件
![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5511f26f1aff00bed51e75.png)
三、实施制作
(一)工具与设备的使用
常 用 的 切 削 工 具 与 设 备
必工 先欲 利善 其其 器事 。,
常用工具的使用要领
(以多功能书桌的制作为例,介绍常用加工与装配工具的使用)
右手握锯柄,左手扶压住锯弓前端,食指也可抵 在弓架侧面。锯削时,右手主要控制推力,左手配 合右手扶正锯弓,并稍微施加压力。在夹持工件前, 用表面平整的板材贴住工件,以保护好工件的表面 不致被夹坏。在夹持工件时,用双手的力量来扳紧 手柄,切勿用其他工具来敲击手柄,以免损坏台虎 钳的各部件。在活动钳身的光滑平面上,不能用其 他工具进行敲击,以免降低它与固定钳身的配合性 能。台虎钳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钳台上,使钳身没有 松动现象,否则容易损坏台虎钳和影响工件加工的 质量
2.模型
“神舟飞船”模型
“神舟飞船”模型
神 州 飞 船 中 的 模 拟 人
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模型(鸟巢)
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模型
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模型
小 区 住 宅 模 型
一、原型与模型
2.模型
(2)模型的功能
①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的产品的 比例、尺度、线型、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它是一种 实体语言,为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使设计 委托者、生产单位和设计人员之间能够直接沟通,全面认识设 计方案。 由于现代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在大规模、自动化和巨额资金投 入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仅凭图纸提供设计意图,很难把握设 计的可靠性。如果设计一旦失败,损失将十分巨大,所以,设 计一件较复杂的产品,必须通过模型制作,才能投人生产。
③结构模型
为了研究 产品造型与结 构的关系,清 晰地表达产品 的结构尺寸和 连接方法,并 进行结构强度 试验而制作的 模型。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af551a2cc58bd63086bda3.png)
2019-2020年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原型或模型的制作》是广东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着重介绍了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用到的加工方法和工具使用,并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际操作学会材料的加工方法,再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正确、安全地操作,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一个简单产品地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因此,本节课将重点制作台灯的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和乐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技术、设计和工艺的加工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
因此通过台灯的制作视频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学生制定制作计划,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工具和工艺进行制作,并增强他们制作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现场的制作和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的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策略:1、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加工工艺的选择,常用工具的使用,硬纸、木材、金属等材料的加工方法,装配工艺,所以应该多介绍常用的加工工艺,最好播放多种制作工艺的视频,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去制作现场参观。
高中 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高中 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4.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ec63dd7583c4bb4cf6ecd116.png)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技术试验的模型制作很感兴趣。
但是,学生没有经历产品制造过程和设计物化的过程,面对各种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会有一定的困难。
偏向理科的同学对技术试验兴趣会较大,偏文科的同学稍差。
男同学对工具的使用和操作一般较强,女同学对工艺涂饰相对较好。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的地位《技术与设计1》第4章第2节。
本节是本章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多功能广告灯箱”的制作出发,先介绍了原型和模型的概念,接着围绕多功能广告灯箱的制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展开阐述。
介绍制作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加工工艺的选择、利用工具加工材料、对零部件进行装配以及对产品进行表面涂饰。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创意字母椅子模型的制作。
2、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根据主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了解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机床)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选择,让学生初步掌握工具加工木材料、对零部件进行装配以及对产品进行表面涂饰。
(2)难点:制定制作主题及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
1、知识与技能(1)学会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机床)的使用方法。
(2)理解模型或原型的概念及作用。
(3)初步掌握泡沫板的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制作出模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工艺的操作、装配、调试和涂饰的方法。
初步理解工艺的操作装配、调配的方法。
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创意字母椅子模型的制作作为技术试验,通过各种木工工具(微型机床)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认识工具,了解木工加工的一些基本工艺。
进一步把自己的设计物化。
(1)学生以5个人为单位,制作一个小模型,同时初步掌握工具(微型机床)的使用。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案-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
![4.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案-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8cd3a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f.png)
《通用技术》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学科。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机时代直到当今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处处都要用到技术,例如我们手中拿的圆珠笔和钢笔就是多次技术改造的结果,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电视机也是技术发明的成果。
认识技术、善用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制作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能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并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了解工艺含义到明白工艺处处存在我们生活中。
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立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感受工匠精神对技术制造质量的独特作用,体会工艺的优质对成品的重要性,形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本书的第四章就是以问题的解决过程为线索来展开的,教材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广告宣传灯设计为例,引领同学们经历技术设计与制作的过程。
通过第四章的学习,同学们将会掌握相关的技术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综合考虑设计的条件和因素,优化设计方家,最终实现设计方案的物化,从而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
同时提高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知促行,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确定设计方案后,下一步就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制造出产品。
但是想要达到最终的设想,仅靠手绘图或计算机三维效果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设想变成现实。
本章我们将根据设计的要求,挑选合适的材料,运用合适的加工工艺,使用工具,最终制作出一个产品的原型或模型。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第四章 第四节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精品教学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第四章 第四节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3207eaaa00b52acec7ca2e.png)
第四章第四节原型与模型的制作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设计报告。
难点: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知道模型是设计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根据自巳的设计方案合理地编排制作步骤(即流程)。
三、教学策略:1、由学生自己参照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模型的设计方案,独自完成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的设计,不要求学生做出千篇一律的设计,鼓励学生设计几组具有创意的,富有个性化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然后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制作。
2、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章节是比较紧张的,可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与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3、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设计在制作模型这一环节之前,先制定出合理的制作模型流程,为快速准确的制作出模型做好的铺垫。
4.模型制作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小组同学进行合理分工,最后进行组装。
5.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运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将学生比较好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设计图纸呈现给同学们观看,以便相互启迪,共同提高设计水平。
四、教学资源收集与准备教学器材收集:教学器材以60人为一个班级,分为6组,每组一套以下配置:划线工具:铅笔、直尺、角尺、橡皮粘贴工具:双面胶、透明胶、厚纸、五合板。
裁剪工具:剪刀、刮纸刀用木制作好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一个。
通用技术圆形与模型的制作教案
![通用技术圆形与模型的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ef23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6.png)
通用技术圆形与模型的制作教案
1.模型及其功能:
原型: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模型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以下两个功能:
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设计复杂的产品,例:大东方号)
2.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草模: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概念模型: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结构模型: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机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
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概念模型
3、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为了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 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 法,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
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 同时也用作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 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
4、功能模型
展示模型是用准确的尺寸,做成与实际 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或按一定比例绽放的 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给客 户提供实体的形象。
我国的歼-10战机在定型前就先后生产了多架 原型机用来进行飞行、电子、武器等测试,从中发 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才开始大批量生 产。
苹果iphone原型
iphone真机
《大东方号》事例 《大东方号》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各种动力设备,邀请了著名的造船专家, 想制造一艘世界上最大、航速最快的远洋轮 船,但最后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一次的完 成图纸设计后就直接施工制造的《大东方号》 轮船,虽然集中了当时造船技术的精华,但 还是造成了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 不匹配。
5、展示模型
二、制作过程
(一)准备制作 (二)零件加工 (三)产品装配
(四)表面涂饰
书架设计制作欣赏
书架设计制作欣赏
书架设计制作欣赏
书架设计制作欣赏
第二节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原型与模型
☞原型:
原型(prototype)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 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 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原型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 评估。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 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歼-10原型机和真机的对比图
玛丽女王2号的拥有者是英国 人,由法国人制造,是目前世界上 最大、最长、最昂贵的客轮,英国 女王在船上为它命名,它的造价高 达8亿美元,拥有一座两层剧院、5 个室内和室外游泳池,甚至还有一 个天文馆。
☞2、模型
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 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 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模型是原型的替代品。
3、模型的分类
草模 概念模型 模型的分类 结构模型 功能模型 展示模型
草模是设计初期阶段,把设计构思用立体模型 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的一 种模型。
1、草模
概念模型就是在草型的基础上,用概括 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安排布局、人 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一类模 型。
☞模型的作用
(1)模型能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行性。 (2)模型能用来交流并检验设计思想及 过程,反映最终产品的形象和品质感。
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
"神舟飞船"模型
汽车模型进行风洞实验
飞机模型风洞测试
桥梁试验模型
• 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是进一步深化 设计,推敲造型比例,确定结 构细部、材质肌理与色彩搭配 的设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