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高,适应性强,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掌握一些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
优良的小麦品种通常具有耐病虫害、抗旱、耐寒等特性,这些特性能够帮助小麦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提高产量。
农民应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和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
合理的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小麦的营养需求较高,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施肥量。
在小麦生长初期,可以适量追施氮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达;在抽穗期,可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的需要合理配置肥料量,避免滥施或缺施肥料。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田间管理方面,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翻耕和松土:翻耕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和水分的吸收。
松土可以减少土壤硬化,促进植株的生长。
2.及时浇灌:由于小麦对水分需求较高,农民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进行浇灌,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和发育。
3.病虫害防治:小麦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农民要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保护小麦的生长。
4.密植与间作:在适当的情况下,农民可以适当增加小麦的密植度和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控制雄穗:雄穗是小麦的一种生理现象,过多的雄穗会消耗养分和水分,影响小麦的产量。
农民可以在抽穗期间留下适量的雄穗,剪去多余的雄穗,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通过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农民可以更好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作物的收益。
科学的种植管理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田资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1. 引言1.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这些技术和措施旨在优化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栽培,首先需要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密植,适时定苗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适时定苗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稳定,提高产量。
除了以上几点,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灌溉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方面。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可以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方面,首先需要考虑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等技术手段,增加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性。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还需要具有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在干旱、高温、盐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良好,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而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其品质特性。
优质的小麦品种不仅能够提高面粉的加工品质,还能增加小麦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不断改良和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定、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从而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目标。
2.2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科学施肥,合理用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的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下
面介绍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
1. 农田选择与准备
小麦生产最适宜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黏性土壤,而酸性土壤、盐碱土则不适合小麦生长。
开垦新土地前需进行土地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土地改良计划。
2. 育种选优
育种选优是小麦产量和品质优化的关键。
通过选取耐旱、耐病、高产、品质良好的优
良品种,可有效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3. 播种管理
小麦播种时机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全国不同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北方应在每年的10月上下旬进行秋季播种,南方则在11月初至12月中旬进行冬季播种。
为确保播后生长,应按照每亩繁殖3-5公斤稀有苗。
4. 施肥技术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施肥是保障小麦高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在
播种前需进行基础化肥的施用,此后再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种植要求,适时补充追肥。
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对其进行防治是保障小麦产量,保证品质的重
要措施。
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态措施进行防治,如坚持进行轮作、广泛引进天敌、采用植物无毒农药等。
6. 种植密度与密植管理
种植密度和密植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也具有重要影响。
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
优良品种特征,选择适当的密度和密植度,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就是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相信掌握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小麦的生产
能力和品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1. 前言在农业生产中,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措施两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希望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2.1 地块选择和土壤改良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进行种植,合理施加有机肥和矿质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
2.2 种子选择和播种技术选择高产、抗病性强的种子,采用精密播种技术,控制好播种深度和密度,保证出苗率和均匀性。
2.3 合理施肥和施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期需求,科学施肥,保证氮磷钾的比例协调;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减少损失。
2.4 科学灌溉和排水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分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小麦逝去或减产;加强排水系统建设,避免积水。
2.5 种植方式和密度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如条播或秧苗移栽,控制好种植密度,避免密植或疏植导致产量下降。
3. 田间管理措施3.1 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及时除草,减少杂草对小麦的竞争,保持光热条件;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虫危害,提高小麦产量。
3.2 控制植株生长和灌浆管理采用适时的修剪措施,控制植株生长,促进穗粒充实;加强灌浆管理,保证籽粒灌浆充分,提高单穗产量。
3.3 科学收获和储存采用机械化收割技术,保证收获效率和品质;合理储存小麦,避免霉变和虫害,保持粮食品质。
4. 总结与展望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小麦的生产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将继续关注小麦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实践,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则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主题。
一、优质种子的选择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必须从选种开始。
优质种子是高产的基础,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耐旱、抗病的小麦品种非常重要。
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活力,避免使用劣质种子影响产量。
二、科学施肥技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适当的施肥技术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求。
还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生长不良或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合理的灌溉管理针对不同的生长期,制定合理的灌溉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旱季要做好保墒工作,及时补充土壤的水分;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因为水浸造成的小麦逝去或减产。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产量损失。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并在发现病虫害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情扩大影响产量。
五、合理密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合理的密植技术也能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通过合理的株行距和穗行距,增加单株穗数和有效穗数,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六、留种管理在收获之后,合理的留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收获后及时选种,挑选具有良好生长状况和较高产量的植株作为下一年的种子,从而保证下一年的小麦能够继续高产。
总结回顾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不仅需要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
优质种子的选择、科学施肥技术、合理的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技术和留种管理都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只有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下,小麦的高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农业专家,我深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小麦的高产。
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提高小麦产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管理、品种改良和土壤改良等方面探讨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一、农业管理农业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业管理方法:1. 合理施肥: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供足够养分供给小麦生长。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类型和小麦的生育期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2. 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
3. 合理灌溉:小麦生长期需求适宜的水分供应,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确保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根据小麦的生育期和土壤的含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的时机和水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
二、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高产、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品种改良方法:1.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利用杂交育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的性状。
2. 基因改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小麦的基因进行改造,可以获得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基因改良可以提高小麦的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进而提高产量。
三、土壤改良土壤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和土壤结构对小麦的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土壤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1.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为小麦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适量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2. 调节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小麦生长有着直接影响。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确保小麦高产稳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小麦要高产,关键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选育、合理的田间管理、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下面就分别对这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石。
品种选育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要求选择适当的小麦品种。
优良品种应具有高产、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等特点。
要加大品种的选育研究力度,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以推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水平的持续提高。
2. 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的耕作、合理的水分管理、科学的密植和套作等。
适时的耕作包括种子的播种、追肥、培土等。
合理的水分管理要根据小麦的吸水特点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确定灌溉的时机和量。
科学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密植过度会导致养分竞争和病虫害的发生。
要根据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选择适当的密度。
合理的套作可以提高土壤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科学的施肥:小麦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科学的施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手段。
施肥应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供肥能力,科学选择肥料和施肥的时间和方法。
小麦的追肥应注意追氮、磷、钾等主要养分以及微量元素的供应。
要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肥水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是指通过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加强苗期管理,优化田间结构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综合治理是指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选择药剂,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危害。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之一。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1. 种质改良种质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选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新材料。
例如,选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油饼1号、通威27、中麦22等。
新品种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和品质。
2. 种植方式科学的种植方式也是促进小麦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首先,要选择适宜种植方法,优选长衍式、精密播种、穴播等种植方式。
其次,对于不同的小麦品种要采取相应的耕作措施,包括适时开沟、及时拔草、徐水调控等。
通过科学的种植措施,能够减轻小麦的生长压力,增加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3. 施肥技术小麦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养分供应不足将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合理的施肥技术是保障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需要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
适量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等,提高养分利用率,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湿度,增强小麦的营养供应能力。
4. 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病虫草害防治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防虫网、粘虫板等防治虫害,对于小麦病害则可以利用化学农药或者生物农药喷洒,做好合理的病虫草害防治,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5. 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管理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农业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方式,建立小麦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小麦的生长情况,实时监测小麦的生长状态,提高小麦的管理水平和产量。
综上所述,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 种质改良、种植方式、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治和智能化管理等。
采用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单产和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深耕深松优点:
一是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 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 动和养分释放。 二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三是对于深松作业,耗费动力大,农耗时 间短,可以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土壤 结构不易打破,松土深度深。
利用深耕或深松犁深翻土 壤,耕深达到23cm-25cm, 打破犁底层,深耕地块随 耕随耙,耙细耙透。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缺苗断垄、疙瘩苗
部分地缺苗断垄
两种播种机播种的麦田苗情效果
播种质量差 播种不匀,深浅不一, 播种落空,播后不镇 压。 缺苗断垄,麦苗吊根, 透风多、失墒快,受 旱受冻病虫害重。
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弱苗
播种质量要求: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4解决的措施 一是及时秸秆还田,还田后立即耕作。
二是粉碎严格掌握在8厘米左右,不能超过 10厘米,操作手应控制好速度。 三是底肥增施氮肥,增施尿素20斤/亩左右
四是造成的土壤暄松问题,可在耕作时精 细整地,耕后镇压,压严压实,还可在播 种时,最好用带镇压器的小麦精量播种机、 圆盘开沟式播种机。
三是大力发展农场主、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 四是适期播种,减少播量。
适期播种是小麦实现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 的先决条件。
适期播种是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提出的,有 科学的依据。小麦冬前形成壮苗的标准(16—17 万基本苗,5个左右分蘖,80万群体)。
一、小麦生件的限制 从多年的生产经验来看,水源条件是影响我县
一、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1.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影响 1.2存在的问题 一是秸秆还田时间偏晚 二是秸秆粉碎过整,抛撒不均匀 三是秸秆覆盖不严 四是争氮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带病菌和虫卵秸秆还田 看一下图片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由于受到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并不稳定。
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进行具体介绍。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小麦,酸碱度适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利用翻耕、施肥和灌溉等手段,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增加小麦的产量。
2. 种子选择选择抗逆性强、叶绿素含量高、生长势旺盛、抗病虫害的小麦种子进行种植。
在选择种子的要注意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提高种植效率。
3.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要避免密植过度导致小麦植株生长不良。
一般来说,小麦的密植范围在25-30万株/亩之间比较合适。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的营养需求,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以及微量元素,增加小麦的生长力和抗逆能力。
5. 种植期和栽培措施选择适宜的种植期,避开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时段,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
在栽培方面,及时耕耘、中耕、松土、排水等措施可以帮助小麦根系生长,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湿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6. 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注意清除病虫害隐患,定期喷药防治病虫害,避免对小麦的危害,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二、田间管理措施1. 土壤保护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注重土壤的保护和管理,避免土壤侵蚀和流失。
采取覆盖、植被保护、排水排渍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有利于小麦的栽培和生长。
2. 水分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好小麦的灌溉工作,保证小麦的生长所需的水分。
在干旱地区,要采取节水措施,避免水分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5. 空气流通保证小麦田的通风良好,避免病虫害滋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6. 理顶和掐顶适时进行小麦的理顶和掐顶,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与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与技术要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每一个时期内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主要结合河南地区的小麦种植情况,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与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麦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小麦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小麦选种。
对于小麦选种来说应该根基当地的土壤实际环境,选择最为适合的小麦品种;其次,整地施肥。
在播种之前,应该根据每块土地和土壤的区别,施用每个不同的腐熟农家肥,然后对突然进行深耕处理,除去田间的杂草和害虫,降低这些问题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二、小麦播种时的技术要求小麦播种的最佳条件是冬季前气温累积到600℃~650℃之后。
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之间播种比较适宜,这个时间小麦章程壮苗的概率比较大。
小麦在播种过程中应该采用精量种植的方式确定好小麦种植的密度,以达到降低基本苗的作用,科学实践表明,降低小麦的基本苗可以有效的提高小麦的成穗率、穗数和穗重。
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
因此,在进行小麦播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小麦的播种密度,根据小麦的中对土壤的不同要求,合理的确定小麦的播种密度。
在小麦出苗之后,及时的对小麦进行查苗和补苗,高密度的小麦苗疏开,保证小麦有一定的基本苗,使其能够符合小麦播种的计划。
三、小麦如何合理施肥根据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氮肥为前期拔节时期孕育肥,磷肥作为基础费,中后期以叶面肥为主,钾肥以及基肥和拔节肥比较适合。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内对于氮磷钾的吸收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小麦合理的进行施肥。
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在12月的中旬,一个是在小麦在拔节孕穗时期,此时应注意补施氮肥。
在小麦生长到拔节孕育其,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特备的大,此时应该满足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
这时施肥应该增加。
在冬季进行施肥一般需要结合冬灌,但是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不需要太大,以免小麦出倒伏或者贪青。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一、播种准备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深耕细作,确保土壤疏松、平整。
2.种子选择: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如药剂拌种等。
3.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40-50公斤。
二、苗期管理1.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齐、苗壮。
2.浇水: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情况,适时浇水,促进幼苗生长。
3.除草:在杂草生长初期,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抢养分。
三、越冬期管理1.浇冻水:在土壤封冻前,及时浇冻水,保证幼苗安全越冬。
2.防寒保暖:对于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采取覆盖地膜、施用保温剂等措施,防止幼苗受冻。
四、返青期管理1.浇返青水: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及时浇返青水,促进幼苗返青。
2.施肥: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肥等速效肥料,促进幼苗生长。
3.除草:在返青期,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抢养分。
五、拔节期管理1.浇水:在拔节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3.防病虫害:在拔节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六、孕穗期管理1.浇水:在孕穗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孕穗。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正常孕穗。
3.防病虫害:在孕穗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七、抽穗期管理1.浇水:在抽穗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抽穗。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正常抽穗。
3.防病虫害:在抽穗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八、开花期管理1.浇水:在开花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开花。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正常开花。
3.防病虫害:在开花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
在小麦的栽培和管理过程中,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下面就针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小麦的栽培技术1.选择良种良苗:在小麦种植前,应选用品质优良、抗性强、产量高的良种,同时应从优质、强抗的母体种植材料中选出生长良好、生长健壮的种苗,并进行尽快定植。
2.合理施肥: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需要充分的营养供应,因此,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农作制度进行科学施肥,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适当控制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应选择适合的栽培密度,避免株间距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4.科学管理土壤水分:小麦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水分的充足与否是影响小麦产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科学管理土壤水分,进行适时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从而调节土壤水分的含量。
5.合理病虫防治: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栽培小麦的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采用安全、环保、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从源头上保障小麦的品质与产量。
1.灌溉管理: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灌溉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小麦所处的生长环境,制定适同的灌溉方案,保证灌溉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避免过量灌溉或过少灌溉的情况发生。
2.施肥管理: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应根据小麦所处的地区、化肥性质、土壤肥力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小麦的生长与发育。
4.定期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如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修剪茎秆等,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加速开花授粉、并为收获期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简要阐述。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工作者也应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为促进小麦产量稳步增长和质量提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措施
小麦单产提升技术措施一、科技手段1. 品种改良:选育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提高抗逆性和产量稳定性。
2. 种植密度优化:合理调整小麦的种植密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进而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3. 施肥技术改进:根据土壤类型和小麦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4. 水分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5. 病虫害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小麦病虫害,降低产量损失。
二、农业管理措施1. 合理轮作:合理安排小麦的种植顺序,与其他作物轮作,减少连作障碍,防治病虫害,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
2. 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翻耕和翻压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3. 及时除草:采取机械除草或手工除草,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整洁,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4. 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产量损失。
5. 合理收获和储存:掌握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避免过早或过晚收获,保证小麦籽粒的充实度和质量。
在储存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温湿度控制措施,防止霉变和虫害。
通过科技手段和农业管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单产。
然而,实施这些技术措施需要农民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农民要加强科学种植管理,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小麦种植的科技支持力度,加强科研和示范推广,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推动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手段和农业管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单产。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管理的不断改进,将为小麦生产带来更高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小麦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如何实现优质小麦高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选择优质品种、土壤管理、肥料管理、农艺措施等多个方面介绍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优质品种选择优秀品种是优质小麦高产的根本保证。
营养丰富、耐旱耐病、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品种是优质高产的关键,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名优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在品种上的优化认可和更新,将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管理小麦要求土壤肥沃、土层厚,如何通过土壤管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呢?1.合理施肥选择肥料的种类和配比,科学合理施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的施肥措施。
保证磷、氮的充足供应。
在单产高的区域,应适当增施钾肥。
要注意施肥量不要过多或过少、不要单一或过多的施用某种肥料。
2.土壤改良在改良土壤方面,可以适度开垦荒地,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适度进行耕作深度和时间,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避免泥沙淤塞、硬壤厚层积存和盐碱化等现象的发生。
定期对土壤进行调查,查看土壤的酸碱性、养分含量等指标,为施肥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农艺措施1.科学种植密度不同品种的种植密度有所差异,在种植小麦的时候,应当根据品种特点、气候条件等综合考虑。
一般来讲,高产小麦品种的密度应当比较高,能够增加小麦的开花数目和穗粒数目,提高单穗产量。
为了保证小麦的生产量和质量,需要适当地控制种植密度。
2.适当控制灌溉量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适当进行灌溉,避免因缺水而导致小麦长势不佳,产量和品质下降。
定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不同季节和气象条件,科学制定灌溉计划,减少灌水量,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
3.适当控制温度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小麦一般适宜在20-2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生长发育不能过早或过迟,给了优质小麦高产提供了基础环境。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等特点,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高产小麦的种子选用至关重要,应选择种子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种子,避免使用长势弱、矮秆、病虫害严重的种子。
2. 合理施肥:小麦是一种喜肥作物,应在播种前充分施足底肥,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得土壤肥力更均衡,有利于小麦生长。
在生长期间,还需要进行追肥,及时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
3. 优良品种选用: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4.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度对产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密植度,以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壤养分资源。
5. 控制病虫害:小麦病虫害较为严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间作、轮作管理,喷洒农药等,及时排除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6. 土壤管理:小麦喜欢吸收养分充足的土壤,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进行土壤管理,包括施肥、翻耕、水分管理等工作。
二、小麦田间管理措施1. 合理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统一培肥、播种、施肥、浇水等作业,确保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
2. 及时中耕:小麦生长期间需进行中耕作业,即翻耕和松土,松土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小麦产量。
3. 种植密度控制:在生长期内,需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稀苗,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4. 浇水管理:小麦生长期间需注意及时浇水,保证适当的湿度,但又要避免水涝或者缺水的情况。
5. 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病害,可以有效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这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科学种植小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也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作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户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下面就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做一些介绍。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选择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前提,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透气良好的壤土。
在选择土壤的时候,应该避免重度盐碱、酸性或碱性过大的土壤。
对于一些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可以采取土壤改良的措施,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或者石灰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小麦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小麦品种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目前,我国针对不同地区和生态条件培育了多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
农户在种植小麦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来选择抗旱、抗病、耐逆的小麦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的施肥技术小麦生长期需要充分的养分供应,因此合理的施肥技术对于小麦高产十分重要。
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在播种前应该施足基础肥,比如有机肥、复合肥等。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不同的追肥,比如拔节期需要施加氮肥和磷肥,灌浆期需要施加钾肥和微量元素等。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四、适时的灌溉管理充足的水分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因此适时的灌溉管理对于小麦高产十分重要。
在小麦的关键生长期,比如拔节期、抽穗期等,需要保证土壤的充分湿润,尤其是在旱情发生的时候更需要注意灌溉管理。
在干旱地区也可以采取节水灌溉的措施,比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在种植小麦的时候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采取农业上的措施比如合理的轮作制度、良好的田间排水以及选择抗病、抗虫性好的小麦品种,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的措施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品种选择小麦是一个多品种的作物,不同品种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和不同的栽培技术,因此在种植前应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进行品种的选择。
同时,也要注意品种的产量、抗病性、适应性、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一般而言,建议选用产量高、抗病性好,品质稳定的品种。
二、土壤准备小麦喜欢肥沃的土壤,因此进行土壤准备时应尽可能使用优质的有机肥料,如稀牛粪水、秸秆、玉米茬等。
同时,也要注意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保持土壤的湿润和透气性。
三、种植技术1.选好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秋季进行种植,尽可能选择雨后晴天的日子进行。
2.分块播种:分块播种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管理。
3.控制密度:根据品种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不同,种植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每亩种植30-50kg的种子为宜。
四、田间管理1.施肥管理:小麦需求肥料较多,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施肥。
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施肥的时间和肥料的种类。
2.灌溉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为严格,应根据环境的湿度进行适量的灌溉,而且要尽量保证地面干燥情况下的空气湿度和株间群体间的间隙湿度相近,同时也要避免灌水过多而导致的营养流失。
3.病虫害防治:小麦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应抓好防治工作。
在发现有害生物时,应及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农药喷洒、防虫网覆盖等。
以上就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希望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帮助。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田间地头管理规程1.地力调查在种植小麦前,需要对土壤的肥力、酸碱度、质地等进行调查,以确定土壤的适宜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
2.田地平整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处理,清除杂草、石块等。
同时,对于较为起伏的地形,需要进行整地和建立梯田,以便于水分的保持和施肥的均匀。
3.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石灰的施用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4.施肥合理的施肥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和小麦的生长需要,进行有机肥、无机肥的合理搭配和施用,注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和植物病虫害的滋生。
二、播种管理规程1.播种时间选择在选择播种时间时,需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生育习性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气温较低、降雨适中的季节进行播种。
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生产需求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3.栽培密度根据小麦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农户的种植经验,合理确定栽培密度,保证植株之间的适当距离,以便于光照和空气流通。
4.耕作措施在种植过程中,需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地表的疏松和保水性。
同时,应合理安排田间排水,避免水涝和积水导致的植株病害。
三、田间管理规程1.灌溉措施在播种后,根据土壤含水量的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措施,保证小麦正常的生长需要。
同时,应注意灌溉的均匀性,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造成的浪费和影响。
2.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经常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包括药剂的使用和病虫害的预防。
3.施肥措施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在生长期间进行适量的追肥。
注意肥料的搭配和施用时机,避免过量施肥和浪费,保证小麦的养分供给和生长健康。
四、收割管理规程1.收割时间选择小麦的收割时间要根据小麦的成熟程度和气候条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小麦籽粒硬度达到一定程度,颜色变黄,穗部颗粒发黑时,为收割的最佳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为保证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必须高质量地种好小麦,突出抓好小麦播种的“八项关键措施”,从小麦规范化播种入手,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抗灾能力,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切实打好小麦丰产基础。
一、精细整地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疏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生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
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
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
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适期适量、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
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
二是适量播种。
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
三是足墒播种。
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
足墒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四、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
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
的基础上,提出肥料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氮肥后移是促进小麦生长中期小花发育提高每穗粒数,延缓小麦生长后期衰老增加粒重,改善强筋和中筋小麦籽粒品质的栽培技术。
即将中产麦田和高产麦田一次性底施氮肥改为底肥与追肥相结合,中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60%,起身期追施40%;高产田底氮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拔节期追施50%~40%。
五、秸秆还田
前茬玉米收获后,立即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2~3遍,秸秆切碎长度≤5厘米,均匀撒于地表;同时每667平方米补施3~5千克尿素,然后用大型拖拉机深耕翻入土中,耙耱压实,以加速秸秆腐熟。
六、科学浇水
一是适时浇好冬水。
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
二是浇好孕穗水,预防晚霜冻害。
三是适时浇好灌浆水。
在小麦抽穗期或灌浆初期遇旱及时浇水,之后一般不再浇水,尤其不能浇麦黄水。
七、病虫草害防治
一是化学除草。
防治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667平方米用%骠马乳油60~70毫升,兑水30~40千克进行叶面喷雾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千克进行均匀喷雾。
二是“一喷三防”。
在小麦抽穗后至籽粒灌浆期,在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目的,获得提高粒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