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标准舞表演舞作品《太极》中的运用具体表现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f59a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2.png)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
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
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
《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太极拳文化内涵
![太极拳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f649d3dc6529647d2728529d.png)
太极拳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存在方式,而民族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存在方式。
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
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来说,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技术模型来说,它又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
正如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一样,武术同样也包含有中国文化的全部文化基因,并跟中国文化的整体具有某种同源同构的全息映照的关系。
中国人在武术上的种种考虑,同样可见之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疗、美学、技艺等等领域。
所以通过对武术的文化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考虑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亦即了解到底什么是中国人。
一、松静为本作为独具特色的一个成熟武术流派,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类的柔性武术。
其松静为本、占中求圆的身体活动集中反映了中国式的“主静文化”特色。
不少学者指出,“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
而太极拳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民俗活动和身体运动,通过身体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质。
其基本的活动理念,便是松静为本、动静相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中正安舒、柔和圆活、螺旋圆道、占中求圆。
由此一方面区别于外家拳术和西式体操等“以动求动”追求外壮运动量的动力型运动;另一方面又区别于静坐、桩功等“静中求动”强调内壮功夫的静力型运动。
太极拳以自身松静自然和“动中求静”的身体符号,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松静为本,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出发点,这是变通求久的前提。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并表现为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紧张。
但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由于能源和资源都颇为有限,无论环境和人体都不可能无限地紧张下去。
全身肌肉不松驰,身体无法变换形态进入下-个动作。
骨络关节不松开,任何动作都无法进一步展开。
精神状态不松静,思想僵化原有定势适应不了外界新变化。
而全身储备能源和有效补充资源都消耗完了,亦即所谓油尽灯枯,死亡于是也就到来。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88670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e.png)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欢迎阅读!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
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
他们多是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
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
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
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内劲发出。
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
不少人以为太极拳动作迟缓,无法用于技击,其实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硬抗。
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诸大拳系中,太极拳始终具有文化层次上的明显优势。
研究太极拳的著作,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有理论深度,在功法和技击方面较少保守性。
特色课间操《中国范》
![特色课间操《中国范》](https://img.taocdn.com/s3/m/d2e67d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4.png)
特色课间操《中国范》篇一:近年来,中国课间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间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免疫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
特色课间操《中国范》是一份富有中国特色的课间操,它融合了传统的太极拳和现代的健身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这份课间操以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为基础,加入了现代健身操的动作,使得整个操练过程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现代健身效果。
《中国范》课间操的编排独具匠心,整个操练过程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使得学生可以在节奏感强、动作简单易学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健身效果。
此外,这份课间操的音乐选择也非常用心,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使得整个操练过程既有传统文化气息,又有现代时尚感。
特色课间操《中国范》不仅有助于学生改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这份课间操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篇二:《中国范》是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
最近,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这首歌改编成课间操,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动作中锻炼身体和展现青春风采。
这种特色课间操《中国范》不仅有舞蹈动作,还有一些简单的身体锻炼动作,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能够帮助学生们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课间操是一种重要的锻炼方式,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自信心。
特色课间操《中国范》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锻炼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快乐地度过课间时光,展现出他们的青春风采和活力。
拓展:课间操是一种重要的体育锻炼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
以下是一些课间操的好处:1. 帮助学生们放松身心:课间操可以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学习效率。
2. 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课间操可以帮助学生们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中国传统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5401c258f5f61fb73666c6.png)
中国传统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应用中国传统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应用太极图即“中华太极图”,亦称“阴阳鱼太极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图形经典,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其基本构成是用一个圆形的黑白互纠表征世界的阴阳两分关系,它是一个独立的图形,构成图形的所有线形均无拐点,全部为流畅饱满的圆弧。
在东方文化系统中,太极图是最基本、最简洁、最成熟的图形符号,是中国传统象征图形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直到今天,它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对东方文化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1.1 形式美,对称饱满在美学法则中,对称是重要的形式美法则,太极图是遵循对称法则的典型代表。
它由黑白两条鱼形纹组成圆形图案,以圆心为中心点旋转对称,图形简洁,构图巧妙,两条“鱼”逆向回旋于一个圆形之中,两个“鱼眼”示黑白相间,相交的“S”曲线显示出不息的运动感和韵律美,如图1所示。
这种S形构图被承袭为图形中最重要的骨架形式,被西方著名学者贡布里希誉为“一幅完美无缺的图案”。
[1] “S”线也可灵活运用,如“S”线重复、交叉排列,“S”线变为折线或半圆弧展开排列等形式骨架,为图形的创作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正是这种无穷变化,才启发了后人,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造,产生奇思妙想,创造了无数新颖的形象。
太极图形以最对称图形----圆形为基本形,双鱼构成进制阶数为二的转动。
其整体构成图像形式是建立在对“圆”这一平面空间进行理性分割基础之上的。
图形、色彩统一于一个大圆外,并反复于二阶数如两鱼、两眼、两色之间,通过圆心画任一条直线所得皆为黑白两份。
[2]阴阳鱼形设计既充分自在又充分和谐;鱼头鱼尾扩张避让之间,有攻守进退此消彼长之意。
阴阳鱼是太极之鱼,更是自在之鱼,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征候,成为连接中华民族有机世界观的思想模型。
1.2 和谐美,形神交融太极图形蕴含着“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思想,从太极图形的构成形式上看,阴阳互补图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
![“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e76152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7.png)
“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神韵”一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古典舞表演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古典舞表演中,神韵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韵在舞姿中的表现在古典舞中,舞者们通过柔美的舞姿和优美的动作,展现出独特的神韵美。
他们的舞蹈动作流畅而优美,如行云流水般的灵动。
在表演中,舞者们往往通过手势、眼神、身体姿态等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的舞蹈更注重内在的意境和精神内涵,而非单纯的技巧和动作。
2. 神韵在故事情节中的体现古典舞表演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题材,其中包括了许多古代的传说、神话和历史故事。
在这些故事情节中,神韵的体现更多是通过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舞者们通过舞蹈来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的挣扎,从而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故事情节中的神韵之美。
3. 神韵在音乐配乐中的表现在古典舞表演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也是神韵的一种体现方式。
传统的古典舞音乐通常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箫等,这些乐器的优美旋律和婉转悠扬的音色,能够给人以深沉的感受,从而与舞蹈达到完美的结合。
4. 神韵在服饰道具中的体现在古典舞表演中,舞者们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展现神韵之美的重要因素。
这些服饰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绸缎、丝绸等材料制成,通过华丽的刺绣和精美的工艺展现出古代华美的风格。
舞者们还会使用一些传统的道具,如扇子、长袖、提篮等,用以表现不同舞蹈角色的气质和特点。
“神韵”是古典舞表演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舞姿、情节、音乐、服饰和道具等多种方式来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欣赏古典舞表演时,观众可通过这些方面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感受到神韵之美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国际标准舞及中国古典舞元素的融入
![国际标准舞及中国古典舞元素的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b967a18084254b35eefd34be.png)
国际标准舞与中国古典舞元素的融入一、引言作为西方优秀艺术文化的结晶,国际标准舞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始传入我国,八十年代开始在国正式发展,时至今日已初具规模并在各平台体育竞技项目中展露不同形式的国标舞的风采。
与此同时机,伴随着我国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准舞也逐步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众多舞蹈爱好者争相学习并加以创作的优秀舞种。
然而,作为“舶来品”,国标舞由于其本身先天的审美差异性、文化涵的独特性而在国发展过程中屡屡受阻。
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个个优秀的舞蹈培训平台及舞蹈爱好者们相继创作出了很多富有中国元素,尤其是中国古典舞元素的新型国标舞,在凸显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浓厚的时代性特征。
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段段年代感强烈的优秀舞蹈作品,也为国际标准舞在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推广作用。
本文从国际标准舞与中国古典舞元素的融合出发,旨在探寻国际标准舞国外发展的同时,分析研究二者有机结合的动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此外,文章还将采用作品赏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式,对所举相关事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分析,并给出一些对于国标舞现阶段在我国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和本土化进程的建议及展望。
不仅是为经历一名舞蹈学生理应探索研究的道路,也期望以独特的角度为更多的舞蹈学者在推动舞蹈项目发展进程中拓宽视野、铺平道路。
二、国标舞的发展历程与国现状1.中西方标准舞的发展历程1.1西方标准舞的发展历程同诸多其他舞种一样,源自16世纪欧洲的国际标准舞将产生于生活中的灵感借助优美的肢体语言加以表达。
不同的是,国际标准舞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开放式的舞蹈形式,而是以关闭式的对舞贯穿始终,这也正是国际标准舞不同于其他诸多舞种的最大特点之一。
正如马克思在唯物辨证论中所言,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对立统一、质量交互、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一样,国际标准舞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时至今日,国际标准舞作为一个发展至成熟阶段的舞种,其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程。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92e2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c.png)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为知名和广泛传播的中国功夫之一、太极拳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拳术风格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起源于唐朝的《易经》和宋朝的《太极图》,是以阴阳哲学为基础的一种拳术。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呼吸方法来实现内外养生、调和阴阳、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拳被视为身心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增强精神意志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活动。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太极拳一直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并且作为一种拳术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被视为一种身心修养和道家哲学的一部分。
太极拳的训练要求身体和内心的和谐统一,通过修炼气功和内力,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境界。
因此,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身心灵价值的宝贵遗产。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原生武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和非暴力文化传统。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平和、谦和和包容的原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尊重和信任的价值观。
太极拳曾经被用于武术比赛、军事训练和民间表演,起到过保家卫国、增强士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如今,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和文化活动,也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调和身心、增强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太极拳也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中国政府将太极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举办国际太极拳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文化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练习。
太极与中国古典舞身韵
![太极与中国古典舞身韵](https://img.taocdn.com/s3/m/08ac13d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f.png)
作者: 孙汉明
作者机构: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讲师
出版物刊名: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页码: 52-54页
主题词: 中国古典舞;太极;身韵;运动轨迹;人体艺术;审美原则;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中国武术;
民族风格
摘要: 太极流传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武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它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不仅蕴含着中国古典唯物哲学、医疗、保健、技击,同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人体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集武术、昆曲、京剧,于一身具有鲜明民族审美的舞种。
在对身韵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太极与身韵两者间有许多叉和值得探讨的地方,基于此点,剖析、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共同发展,更好地为拓展人体科学,人体艺术的发展服务。
论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气韵的关联
![论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气韵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6fc227214a7302768e993964.png)
论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气韵的关联作者:邹婵娟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4期摘要:中国古典舞在我国的舞蹈专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从本质上讲,中国古典舞传承并且延续了悠久的古典文明,也吸收了古代舞蹈文化中的精髓,古典舞是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且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而流传下来的,每种类型的舞蹈都不能缺少内在的气韵,而中国古典舞则更能突显其自身的气韵。
中国古典舞之所以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究其根源就在于古典舞蹈以太极八卦为核心所呈现出一套传承之用的理论体系,融合了太极气韵,因此具备了古典舞的独特美感。
由此可见,太极气韵与我国的古典舞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为此,对于中国古典舞蹈而言,应当明确古典舞的基本类型及其内容,在此基础上探求古典舞以及太极气韵之间的本质联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太极气韵关联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084-03古典舞本身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来自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古典舞是经过时间浸泡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较长时期的传承与演进,中国古典舞已经构成了我国舞蹈专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种类。
近些年来,古典舞在整个舞蹈界中逐渐占据了主流位置,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突显了古典舞本身的气韵美感。
由此可见,我国古典舞在本质上融合了太极、舞蹈以及戏曲,因此表现为混合性的特征。
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美学与哲学很可能影响到古典舞的演进以及发展,因此古典舞不能缺少太极气韵作为基础。
在太极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古典舞逐渐具备了自身独特的气韵美感,这种美感具体表现为舞蹈动作与姿态等细节中。
太极气韵与古典舞的密切结合有利于提升古典舞蹈本身的美感,进而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一、太极气韵对于古典舞的重要价值古典舞不能缺少气韵,气韵因此构成了古典舞的根源与基础。
在传统文化中,气韵本身包含了多样的内容,这些内容直接决定着文化精髓,因此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
“不丢不顶”——太极拳中蕴含的“中庸之道”
![“不丢不顶”——太极拳中蕴含的“中庸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de19122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7.png)
“不丢不顶”——太极拳中蕴含的“中庸之道”中,正也,指持中、中和、适中;庸,常也,指常规。
中庸指处理事物的适度,是一种方法和哲理,指把握处理事物的适度。
中庸是儒学哲理思想的核心体系,不仅在《论语》里进行了论述,而且在孔子之孙孔思所著的《中庸》进行了专论。
收载于《礼记》,为儒学四大经典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和、持中、适中、和谐,主张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适度,适可而止,无偏无倚,不太过也无不及。
这个适度即所谓中庸,也包括为人处事在内等。
中庸思想渊源于《易经》,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从《周易》中和思想发展而来的,《易经》的中和思想在《易传》及《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易经》里“中庸”观主要体现在爻卦中,奇偶对应,阴阳相合,刚柔相应等皆体现在以“中”为度,以“和”为贵的思想,也即强调阴阳双方既对立然而又应该是统一的,是合二为一的。
《易经》的八卦既体现了阴阳对立的一分二思想,又蕴含了阴阳统一的合二为一原胚,《易经》的尚中、尚和的不偏不倚、合之必分、分之必合被孔、孟学派充分地汲取及发展。
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适中。
”谓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即随时遇事,不丢不顶,以求适中。
这里面出现的许多“中”与太极拳关系十分密切。
太极拳在平时对练中或对敌时,对手与我或用手、肘、肩、腿、膝等,其距离远近各不同,其中点因而有别。
如对方距我仅二寸,我在二寸中求中,距我三寸,我在三寸中求中,以此类推。
“进、退、顾、盼”,这“中”随时间变动,必须默识揣摩,才能随心所欲。
设敌人自前来攻击我,我身向左闪,步未移而形已换,敌人若不及时回头,即觉重心顿失,如以手牵之,未有不跌出者。
是以两人相对,总以不失“中定”为是。
有太极前辈说:中土不离位,守住中土往外打。
因此,我们在平时行功走架过程中,身必须中正安舒。
中正者,不偏不倚,无过而不及,神自然得中之谓也,安舒者,百赅自然舒适,不紧张用力是也。
太极拳视立身中正为第一要素,行拳走架与推手都是以保持自己和破坏对手的平衡为依据,立身中正不偏方能支撑八面,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中国民间舞善用道具的例子
![中国民间舞善用道具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4f1df5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d.png)
中国民间舞善用道具的例子
中国民间舞融入道具是一种常见的舞蹈表演方式,下面列举一些中国民间舞善用道具的例子:
1. 扇子舞:扇子是中国舞蹈中常用的道具之一,如京剧中的腾挪舞和秧歌舞中的扇子舞等。
舞者运用扇子的开合、摇摆、旋转等动作,展示出优美的舞姿和舞蹈技巧。
2. 旗袍舞: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旗袍舞是一种利用旗袍进行舞蹈表演的形式。
舞者通过旗袍的拖拽、摆动等动作,展示出身姿的柔美和舞姿的流畅。
3. 扇子灯舞:这是一种传统的汉族舞蹈形式,舞者手持扇子,通过扇子的动作和掌声等声音的合拍,表演出灯光闪烁的效果,形成独特的舞台效果。
4. 婚庆舞:中国各地的婚礼庆典中常有婚庆舞表演,舞者手持捧花、彩带、红伞等道具,展示出喜庆、欢腾的氛围,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祝福。
5. 扇面舞:舞者手持一大块扇子,通过扇子的展开、拢合、旋转等动作,在空中展示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舞姿,以突出扇子的美感和舞者的技巧。
以上是一些中国民间舞蹈中善用道具的例子,这些舞蹈通过道具的巧妙运用,丰富了舞蹈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也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太极传统文化的介绍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太极传统文化的介绍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caa1a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b.png)
太极传统文化的介绍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太极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宝贵遗产,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想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作为太极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在中国深受推崇,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极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与传承情况,并重点探讨太极拳的基本理念、技术要点以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二部分将介绍太极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起源于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等方面。
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太极拳的基本理念和技术要点,包括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运动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要点。
第四部分将深入探讨太极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其基本概念、复杂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对太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太极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加深人们对太极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探讨太极拳技术、理念与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而卓越的传统文化,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最终,希望能够促进太极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2. 太极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 起源:太极传统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传,太极拳最早由张三丰创立,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太极拳的奠基者。
太极传统文化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武术理念,并融合了中医养生观念等众多元素。
2.2 发展历程:太极传统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初,太极拳仅在少数武术家之间流传。
随着时间推移, 大量研究者开始关注并广泛推广和研究太极拳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0世纪以来,太极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不仅在中国国内深入人心,在全球范围内也备受瞩目。
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919b4c0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e.png)
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一)太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1.太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太极文化指的是以太极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太极拳。
太极作为我国古老的运动之一,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厚,从其中延伸出来的文化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太极的“运气”文化、“外形”文化等。
与此同时,还从太极中延伸出了很多审美观念、思想理念等,如圆和之美理念、天人合一思想等[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包含的范围较广,指的是在中国不断发展中所累积的文化内容,包括传统思想、传统精神观念以及传统道德等,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和灵魂。
具体来看,道家、儒家、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其为我国人民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
2.太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也丰富多样,而太极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在太极文化中,最为经典的内容就是太极拳,我们可以将太极拳视为武术,但是又不能将其视为单纯的武术,其蕴含了武术的思想精髓,但又有较大的包容性特征。
在对太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进行理解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双方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太极文化,太极文化被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内;第二,双方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太极文化的推动下日益丰富,太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下愈发光彩[5]。
(二)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方式中国传统太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国人思想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太极文化也逐渐开始脱离人们的视线,因此应当注重对太极文化的弘扬。
上述我们提及过,在中国传统太极文化中,太极拳是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太极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对太极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可以从太极拳入手,引导大众提升对太极拳运动的参与度,形成浓厚的太极拳运动氛围[6]。
简述太极功夫扇套路的动作特点
![简述太极功夫扇套路的动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dab8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3.png)
太极功夫扇套路的动作特点太极功夫扇是一种集太极拳、功夫扇和舞蹈动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武术表演项目。
它以太极拳为基础,融合了功夫扇的技法和舞蹈的动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术表演形式。
太极功夫扇套路的动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柔和流畅:太极功夫扇的动作以太极拳的柔和、流畅为特点,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
在演练过程中,动作要求连贯、自然,既有力度又有柔韧,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动静结合:太极功夫扇套路中的动作有动有静,动静相间。
在动作的转换过程中,要求动静分明,快慢得当。
动时如猛虎下山,气势磅礴;静时如水中荷花,静谧优雅。
这种动静结合的特点使得太极功夫扇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3. 上下呼应:太极功夫扇套路中的动作要求上下相随,左右呼应。
在演练过程中,上肢与下肢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左右手、左右脚的动作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上下呼应的特点使得太极功夫扇更具协调性和统一性。
4. 虚实分明:太极功夫扇套路中的动作要求虚实分明,以实带虚。
在演练过程中,实的动作要有力度,虚的动作要有柔韧。
通过虚实的变化,使得太极功夫扇更具变化性和趣味性。
5. 旋转多变:太极功夫扇套路中的动作以旋转为主,包括单手旋转、双手旋转、转身旋转等多种形式。
这些旋转动作既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又能增加动作的美感。
同时,旋转动作还能有效地锻炼腰部、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6. 舞蹈元素:太极功夫扇套路中融入了丰富的舞蹈元素,如舞步、舞姿、舞态等。
这些舞蹈元素使得太极功夫扇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现太极拳的内涵和魅力。
7. 技巧丰富:太极功夫扇套路中包含了多种技巧,如推、拉、劈、挑、击、打、挡、架等。
这些技巧既能提高太极拳的实战性,又能增加太极功夫扇的观赏性。
总之,太极功夫扇套路的动作特点表现为柔和流畅、动静结合、上下呼应、虚实分明、旋转多变、舞蹈元素丰富和技巧多样。
这些特点使得太极功夫扇成为一种具有很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武术表演项目。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的异同辨析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的异同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c6fe12376baf1ffc4fad31.png)
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的异同辨析作者:吴雪琴危思衡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摘要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均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文化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关系密切的历史渊源,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形式、动作特点等多个方面。
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采用比较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就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进行了深入的比对分析,旨在为推动二者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古典舞太极拳意念形式一、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的概述中国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它融合了诸多武术、戏曲动作,强调眼随体动,重视呼吸配合,强调韵律感和造型感。
中国古典舞涵盖了身法、身韵和各种动作技巧。
中国古典舞技术特点为旋转、翻身、弹跳、节奏等。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精髓之一,其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太极发源于无极,其可分两仪。
由两仪可分为三才,再由三才显四象,最终逐步演变为八卦。
按照中医经纶理论、“易经”阴阳之理、导引术、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称之为太极拳。
太极拳是由武术、艺术和导引术结合的人体文化,它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流派众多,其中主要包括了六大派别,其分别是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赵堡式太极拳和武当太极拳。
太极拳的功法特点表现为,柔和舒展、轻灵圆活、开合有序、行云流水、中正安舒、动静相修、神与形备、理精法密、上下相随、以意领气。
二、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的异同解析(一)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的差异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之间的差异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概念的差异。
中国古典舞是融武术、戏曲于一体的动作集合,而太极拳则是武术与导引术的结合体。
第二,形态不同。
中国古典舞的形态注重美和艺术的展现,强调“拧、倾、园、曲、仰、俯、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柔韧”的气质美,而太极拳的形态不仅重视外在的表现,更注重内在的修炼。
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最新文档
![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最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19aff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f.png)
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最新文档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蹈形式,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
这项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还传承了千年的历史和智慧。
本文将从舞蹈形式、古典舞的代表作品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一、舞蹈形式中国古典舞具有独特的舞蹈形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饱满、舞姿优美和舞蹈技巧的独特展示等方面。
中国古典舞以细腻的手臂动作、翩翩起舞的身体技巧和脚下灵巧的步法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例如,古典舞中的蝴蝶手、仙女步等动作,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优雅风采。
二、古典舞的代表作品中国古典舞有很多著名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红色娘子军》。
这部舞剧通过舞蹈的形式,讲述了红军女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另外,《梅花》、《清明上河图》等作品也都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内涵深入人心。
三、艺术特点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平衡和谐、含蓄内敛以及传统美学的体现等方面。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的整体形象和身体的协调性,舒展优美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使得观众得以领略到中国人独特的美学理念。
古典舞还以其含蓄和内敛,使得舞者能够用微妙的动作和表情传达出更深入的情感。
四、古典舞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中国古典舞所呈现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于其表演的每个环节。
古典舞以其广泛的寓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递了中国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例如,古典舞中常常出现的花鸟虫鱼等自然元素,象征着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万物的关怀。
同时,古典舞中对于礼仪和人际关系的表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人伦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艺术特点,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
无论是舞蹈形式、代表作品还是艺术特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融合与运用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融合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c0810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f.png)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融合与运用现代舞最初起源于西方,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现代舞逐渐传入中国。
现代舞流入中国以来,就迅速扎根并且广泛传播,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中国人民从现代舞蹈教育、现代舞蹈作品创作、现代舞蹈剧场演出等多方面对现代舞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舞体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思想形式,太极将其独有的观念、运动方式、动作规律等运用到现代舞行业,能够为现代舞蹈作品的编创提供全新思路,并有助于太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达到双赢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以西方现代舞与中国传统太极文化的融合为主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太极文化与现代舞的融合研究为现代舞行业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思路,推动西方现代舞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我国太极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新的助推力。
(一)研究背景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从现代舞蹈教育、现代舞蹈作品创作、现代舞蹈剧场演出等多方面出发对现代舞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舞体系。
而太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思想形式,将太极元素中独有的观念,以及太极拳独有的运动方式、动作规律等运用到现代舞行业,能够为现代舞蹈作品的编创提供全新思路,创作出具有个性化效果的舞蹈作品,现代舞蹈的发展也可以更有特色化效果。
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现代舞创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太极融入到现代舞中,创作了《舞极》、《水月》、《太极印象》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舞蹈作品。
在这些舞蹈创作中,通过将现代舞意识与太极观念相通、现代舞气息与太极之“气”相通、现代舞动作与太极之“形”相通、现代舞表现力与太极之“神”相通,这都为双方更好地融合奠定了基础,具备相融合的条件,为创作出个性化的现代舞作品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西方现代舞是现代舞的溯源,它和其他舞蹈类型一样,是人们通过肢体来进行艺术表现的一个艺术表现形式。
而中国传统文化“太极”,同样也有着舞蹈的基因,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舞蹈”。
现代舞作品融合太极方法
![现代舞作品融合太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c1fe3ca58da0116d1749d1.png)
现代舞作品融合太极方法1.太极之“气”充实现代舞气息气息是舞蹈表演、技巧、动作的基本准则,气息的运用与舞蹈技巧发挥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可以通过气息的变幻调节压力,缓解疲劳,或者运用气息表现内心世界等。
因此可以发现,气息是舞蹈训练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优秀舞蹈演员的不可或缺的工作。
太极之“气”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1)在舞蹈编排过程中,提升对“气息”的重视度.将“气息”融入到各个舞蹈动作中,使演员通过气息的运用使感情由内向外延伸出来,使各个舞蹈动作在气息的引领下自然连接。
只有从编排阶段中就提升对气息的运用,才能够使演员更好地开展表演。
这就需要编导加强对太极“气”的学习,将其融合到自身的编排过程中。
如通过短平快动作的编排,使舞者恰当地运用气息停顿完成动作,带给观众一种“脆”的感觉,展现出气息的独特运用效果。
(2)借助于气息传递情感,为作品赋予强大的灵魂。
舞者要通过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最终取得动静合一的效果。
舞蹈动作的练习要在静心状态下合理配合动作的开合、起落,用自然呼吸为动作赋能,在动作张开过程中吸气,在动作合时吸气,落时则要呼连绵不断,使动作自然连接,以营造一种细水长流、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意境。
在现代舞调节气息中,需要舞者将身体中的所有气场打开,使气场完全占满空间,与空间完美结合,动静之中为人们带来惊奇的感觉,而后又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内心,这样演员才能够达到忘我的表演境界。
这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对舞者加强引导,鼓励其对气息的自如控制。
将太极的呼吸巧妙地融合进现代舞练习中,能够使现代舞的韵律更为丰满与圆滑,将舞者的演奏感情由内向外延伸出来,带动现代作品创意性价值的提升。
2.太极之“形”丰满现代舞动作现代舞和太极拳都是借助于动作传情达意,表现美感,只是双方之间的动作表面不同,而内在原理理却是相通的。
太极拳的行拳则要求畜劲时慢、发劲时快,转关时慢、转向时快,其行气柔和、落点刚强的特点符合现代舞的律动特征,因此应当将太极之“形”引入到现代舞练习中,以此为现代舞练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舞动作得到丰满,整体表演效果更为独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标准舞表演舞作品《太极》中的运用具体表现
1.音乐方面的运用
音乐在舞蹈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音乐运用,有利于突出舞蹈作品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引发观众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包含音乐元素较多,如民歌、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大声腔等,这些音乐元素风格迥异,曲调悠扬,意境幽远,通过不同的旋律、节奏等给舞者以启迪,有利于推动了舞蹈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标准舞包含舞种较多,不同舞种的音乐有不同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音乐元素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标准舞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进一步丰富标准舞的多样性,促进标准舞在我国的发展。
标准舞表演舞作品《太极》中音乐的选择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古琴和萧配合舞蹈中的曲调,悠扬的古琴声将观众迅速的带入到作品所创造的氛围之中。
古琴、萧等中国传统乐器与标准舞音乐的配合,在作品的呈现上和谐、不突兀,符合标准舞创新的要求。
标准舞表演舞作品《太极》将民族音乐、戏曲、现代音乐等元素运用在作品的创编之中,通过改变音乐节奏、旋律的方式,突出标准舞的属性,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标准舞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音乐与舞蹈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影响,合理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突出标准舞的主题,对标准舞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标准舞的文化内涵。
2. 动作方面的运用
对于标准舞来说,舞者的肢体动作是区分标准舞中不同舞种的重要标志。
标准舞较重视舞者的肢体动作的表达,舞者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的深刻内涵。
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包含舞蹈种类数量繁多,如东北秧歌、藏族舞、新疆舞等,这些舞蹈为标准舞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标准舞的动作创编之中,有利于标准舞的表现力。
太极是圆通智慧的代名词,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
标准舞表演舞作品《太极》选取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的拳式作为作品的动作素材,开创了太极与标准舞相结合的全新境界。
作品中,舞者透过静思与想像,心领神会,展示出太极的柔美与劲度,面对当下纷扰的世态,表现人在宁静安详与喧嚣浮躁之间,反复游走进出的自由意态。
从标准舞技术动作来说,相比上肢动作,其对舞者下肢多的要求更高,所以《太极》在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改编时,对原有动作中下肢动作保留较多,也使得《太
极》中舞者的动作更具标准舞特征,动作的流畅性也更好。
而舞者的上肢动作和面部表情,则更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
3. 服饰方面的运用
标准舞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而服装是标准舞表演的亮点之一。
不同的服装为标准舞主题的体现,情感的表达提供了物质载体。
标准舞中不同风格的舞种,其服装也有不同的特点。
以女士服装为例,华尔兹中舞者的服装多以纯白或浅色为主,快步舞舞者着则多穿着橙色、黄色等暖调的服装,狐步舞更为幽雅、浪漫,舞者的服装多以大裙摆的冷色调服装为主。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标准舞中舞者服装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色彩上,服装的款式差别不大。
由于标准舞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所以其服装设计更符合西方人的身材、样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标准舞服装之中,是迎合中国观众审美需求的变革之举。
《太极》在服装上巧妙的融入了中国元素,使中国特色得到了展现。
标准舞表演舞作品《太极》中舞者的服装,以太极服装为基础,男、女舞者分别穿着黑色和白色的太极服饰,相比传统太极服饰,《太极》中将男舞者的上衣缩短,女舞者的长裤改成了短裙,这些更方便舞者了动作的施展。
此外,由于太极服装宽松,且极具动感的特点,在满足舞者动作发挥的同时,也提升了舞蹈的视觉效果。
《太极》舞者服装保留了传统太极服荷叶领、对襟盘扣等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平衡的追求,这与标准舞中追求男女平衡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舞者的服装与作品相互呼应,进一步增加了《太极》的视觉冲击力,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短短几分钟的舞蹈作品中得以彰显。
4.剧情选材方面的运用
标准舞大都出现在舞会或舞台表演上,其出现形式也都是“秀”的感觉,很少有人将标准舞编排成从带有剧情的舞剧。
但随着标准舞的发展,带有剧情的标准舞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而剧情可以丰富标准舞的内涵,引发观众的共鸣,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历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可以为标准舞的剧情选材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标准舞剧情选材的难度在于,其作为西方舞种传入中国,其原生的剧情很难被中国观众说认可。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观众们所熟悉的经典故事、人文风情运用在标准舞当中,从创作角度上来说,固定的题材或者主题,有利于圈定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范围,创编起来更加容易,而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剧情,更容易拉近舞者
与观众间的距离,也有利于普通观众理解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剧情选材是舞蹈作品的原材料,太极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元素之一,标准舞表演舞作品《太极》在选材方面就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但不是任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能够运用到标准舞的创编之中的,标准舞的剧情主要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服务,所以剧情选材应符合社会生活,且具有强烈的动作性,便于舞蹈动作的编创,同时,还应具有强烈、饱满的情感,便于舞者通过舞蹈传递情感,激发观众的情感波澜。
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标准舞剧情选材时,始终要围绕着标准舞的“美”来进行选择,遵循标准舞的美学特征,选择符合标准舞审美原则的元素。
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作品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