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试题、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射性核素显像:利用放射性药物能选择性的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特点,将放射性药物引入患者体,在体外描记放射性药物在体分布图的方法。

1.核素:指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2.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

3.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出某种或几种射线,使结构能态发生改变而成为一种核素者。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成为稳定的核素。示踪原理:同一性、放射性核素的可探测性。

4.放射性衰变的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5.放射性衰变方式:1)α衰变;2)β- 衰变: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3)正电子衰变(β+衰变);4)电子俘获;5)γ衰变。

6.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从体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7.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8.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从体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超级骨显像:显像剂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而肾影常缺失。

10.闪烁现象:骨转移患者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病灶部位的显影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随后好转,表明预后好转。

11.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12.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试剂:抗体、标记抗原、标准品、分离剂

13.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14.甲亢时:FT3、FT4、摄I增加,TSH降低,高峰前移

15.甲状旁腺显像方法:减影法,双时相法

16.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17.非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18.随机效应:辐射的生物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照射剂量线性相关,不存在剂量阈值,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19.同位素:同一元素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

20.半衰期:由于核衰变,放射性核素减少到原有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21.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药物。

22.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贝克(Bq)(放射源强度)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戈瑞(Gy)

剂量当量的国际制单位:希沃特(Sv)

23.ECT发射成像:反应组织器官的能代和生物学信息的情况,早期反映疾病情况(射线源在受检者体,向外部发出射线)。

ICT透射成像:反映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病变位置界限及其周边关系,其图像与分辨率高于发射成像(放射源在受检者体外,射线穿过受检者机体)

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来检测其行踪,借此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的分布代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

RIA:放射免疫分析

IRmA:免疫放射分析

RIA与IRmA的比较

RIA IRmA

反应系统竞争性非竞争性

试剂三种二种

标记物标记抗原标记抗体

抗原决定簇1个》=2个

影响高剂量反应影响低剂量反应

阴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显像剂分布低于正常组织的异常影像(稀疏或缺损)“冷却”显像,如心肌灌注显像等。

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显像剂分布高于正常组织的异常影像(稀疏或缺损)“热区”显像,如急性心梗病灶、骨骼病灶等。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1.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得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辐射防护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制。

3.外辐射防护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4.辐射防护的关键是重在预防

心血管系统:

1.心肌灌注显像(MPI)原理:放射性药物被心肌细胞选择性摄取,且摄取的量与冠状动脉血流量成正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或阻塞时,以及心肌细胞损伤时,心肌梗死时,心肌摄取放射性药物的功能明显减退甚至不能摄取。通过显像仪器获得心肌影像,判断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和心肌细胞存活状态。

显像剂:99m Tc-MIBI

2.临床应用(适应症):1)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2)判断心肌细胞活力;3)诊断心肌梗死;4)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疗效判断;5)诊断左心室室壁瘤;6)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3.心肌灌注显像常见的改变及其意义:1)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静息影像显示放射性充填,见于心肌缺血;2)不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静息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见于心梗,严重心肌缺血;3)混合型缺损:静息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已呈部分充填,心室壁不可逆和可逆缺血同时存在,见于心梗伴缺血;4)花瓣样改变:室壁出现斑片状放射性稀疏,见于心肌病和心肌炎;5)反向再分布:心肌负荷显像正常,静息或延迟显像出现新的放射性缺损。

4.心肌代显像原理:葡萄糖和脂肪酸是心肌细胞代的重要能量底物,这些底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静脉注射后将被心肌细胞迅速摄取,应用ECT即可行心肌代显像,即可了解心肌的代状态,从而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肌细胞存活的判断。

显像剂:18F-FDG

应用:1)冠心病早期诊断;2)心肌缺血围、程度的客观评价;3)心梗后存活心肌的标准判断;4)冠脉血管重建术适应症的选择;5)心肌异常代的研究与病因探讨。

5.存活心肌的认识:心肌葡萄糖代显像是判断心肌细胞存活准确而灵敏的指标。

1)坏死心肌:真正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即使冠脉血流得到恢复,心脏功能也不会得到有效改善;

2)冬眠心肌:长期低灌注状态下,局部心机通过自身的调节反应减低细胞代,减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由于该心肌为缺血但仍存活,故当血运重建治疗后,心肌灌注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

3)顿抑心肌:心肌在短暂的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虽未发生坏死,但已发生了结构、功能及代的变化,处于“晕厥”状态,即使心肌得到有效地血流灌注后仍需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之后才能恢复。

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可摄取18F-FDG,心肌尚存活:血流灌注减低,葡萄糖利用正常或相对增加。

6.心肌灌注显像负荷实验原理: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心肌在静息状态下尚能维持血供,但在药物或运动负荷下不能像正常部位一样扩以使心肌血流增加3-5倍,从而显示心肌缺血病变。常用次级量运动负荷和双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