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元小说理论与实践概述

合集下载

美国文学: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美国文学: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第九章 美国⼩说中的现实主义 从豪威尔斯到德莱塞 Realism in American Prose From Howells to Dreiser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 (William Dean Howells, 1837-1920) ⽣於俄亥俄州,⽗亲是贫苦但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刷⼯⼈。

全家⼏经迁徒──其中⼀次的情况写⼊了《⼀个孩⼦的城镇》(A Boy's Town, 1890)──後在哥伦市定居。

在这⾥,豪威尔斯继续⼀⾯⾃修,⼀⾯为报纸撰稿。

曾为共和党⼯作,被任命为美国驻威尼斯领事(185l-1865),在任时⼤⼒研究欧洲和欧洲⽂学。

回国後,很快成为美国第⼀流⼩说家、散⽂家和编辑。

起初在波⼠顿,後来到纽约⼯作。

哈姆林·加兰 (Hamlin Garland, 1860-1940) ⽣於威斯康⾟州,早年曾在爱阿华州和南达科他州住过。

中学毕业後赴波⼠顿,决⼼描写他熟悉的地区,《破碎的偶像》(Crumbling Idols, 1894)⼀书中的写实⼿法即是⼀例。

也许他从未全⼼全意皈依现实主义,故渐⽽抛弃了它。

晚期作品转向唯灵论。

斯蒂芬·克莱恩 (Stephen Crane, 1871-1900) ⽣於新泽西州,在该州和纽约州居住。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偶尔为报纸撰稿。

第⼀部作品《街头⼥郎梅季》(Maggie, 1893)是⾃费出版的。

在以《红⾊英勇勋章》(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895)成名前,很少有⼈注意那部处⼥作。

他短促的⼀⽣最後⼏年⾏踪⽆定,在墨西哥报界⼯作过,曾去古巴采访(1896),在希腊和古巴当过战地记者,在英国度过⼀段热热闹闹的乡村⽣活,最後因肺病死於德国。

弗兰克·诺⾥斯 (Frank Norris, 1870-1902) ⽣於芝加哥,⼀⼋⼋四年随⽗母迁居旧⾦⼭後,先去巴黎攻读中世纪艺术,後回国进加利福尼亚⼤学。

回忆理解想像知识_论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

回忆理解想像知识_论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

当代外国文学回忆 理解 想像 知识 ———论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王守仁童庆生内容提要 本文将德里罗的《国际大都市》(2003)、罗斯的《反美阴谋》(2004)、多克特罗的《进军》(2005)、沃尔曼的《欧洲中区》(2005)视为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认为这四部小说均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追求细节的真实,营造出逼真的外表,但虚构的故事本身又对这种逼真进行了颠覆,从而使作品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真实细节与反现实主义情节之间的反差与张力。

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有别于后现代前卫小说,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 美国文学当代小说后现代现实主义现实主义 《哥伦比亚美洲小说史》在“20世纪下半叶文学”部分辟三章讨论当代小说:“后现代现实主义”(Post m odern Realis m)一章称莫里森、汤亭亭、多克特罗等人为“后现代现实主义作家”;①“后现代小说”(Post m odern Ficti on)一章选择纳博科夫、霍克思、巴思、库弗、品钦、德里罗、巴塞尔姆、冯尼格特等12位“主流的前卫”作家,②总结“后现代”小说的特征;“前卫小说”(The Avant2Garde)一章则避免使用“后现代”而采用“前卫”这一术语来把握霍克思、巴思、库弗、加斯、巴塞尔姆等人的小说创作。

③成书于15年前的这部美洲小说史,一如讲述“很多个不同的故事”④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也从多个角度审视美洲大陆小说特别是美国小说,同一位作家会出现在不同章节中,各章撰稿人对作家贴上不同标签,虽然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不免存在偏颇之处,但该书不乏真知灼见,对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国文学具有启迪意义。

《哥伦比亚美洲小说史》中“后现代现实主义”一章撰稿人萨迪瓦(JoséDavid Saldívar)是研究墨西哥裔美国文学与文化的专家。

也许是由于专业背景的关系,他努力将后现代现实主义与发轫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联系起来,称莫里森等后现代现实主义作家促使魔幻现实主义进入“第四时期”,⑤从而将美国当代小说纳入美洲大陆・84・文学的大框架之内。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赏析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赏析

190统计与管理 二○一五·六百家争鸣摘 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开始出现,是当代美国小说旳一个重要创作形式,同时兼具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一些风格和特征。

本文对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题材、主题、人物刻画、叙事特征以及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当代美国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美国 新现实主义 小说 当代文学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06.100一、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题材特征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题材特征主要集中在表现时代生活、历史书写和道德关怀三个层面。

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延续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题材传统,注重反映时代生活,但由于所处的时代在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环境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明显不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创作题材上侧重凸显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为明显特征的后现代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不同,历史书写成为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题材的重要内容。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通过历史轶事和虚构历史片段重构历史,观照当代美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参与意识形态构建。

此外,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注重以当代美国民众的精神和道德生活层面为创作题材,运用镜头式截取和定格的方法描述当代美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客观再现后现代美国的另一种真实。

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说教相比,新现实主义小说旳道德关怀更加冷静与客观。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题材特征体现了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后现代人文主义价值观,小说可以参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构建,凸显道德观念。

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由于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了有关身份、存在、政治、种族、家庭、情感、性别、历史、战争、环境问题等多样化的现实主题。

在这些多样化的主题中,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主要体现了身份和存在的焦虑、历史的真实再现、社会现实的另一面和当代美国民众的个体关系状态等相关的重要主题。

美国文学理论和流派概述

美国文学理论和流派概述

文学理论和流派概述发布时间:2008-05-23现代主义 Modernism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

现代主义文学深受康德、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现代主义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大特征,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4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现代主义强调表现内心的生活、心理的真实或现实;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

现代主义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是自由联想。

在艺术风格上,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和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作品结构变化突兀、层次繁多;故事情节似有若无,怪诞荒谬;人物形象扑朔迷离,违背常情常理。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已经逐渐被后现代主义所取代。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法国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fiction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简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的叙事视角

简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的叙事视角

简述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的叙事视角发表时间:2020-11-26T10:36:33.670Z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6期作者:范湘萍[导读]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逐渐开始形成,表达了一批不再迷恋后现代主义语言文字实验的美国小说家们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范湘萍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上海 201701摘要: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逐渐开始形成,表达了一批不再迷恋后现代主义语言文字实验的美国小说家们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也同时在国内外文学评论领域掀起一股研究热潮。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叙事学在文学研究领域的方兴未艾,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在研究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以扩宽文学研究的多样性。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小说,后经典主义叙事研究,跨文类,跨媒介一、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国外的研究现状20世纪美国文学艺术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向:一次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向一战之后的现代主义转向,第二次是从现代主义向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因此学者们大致把20世纪的美国文学艺术史划分为两个阶段,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但英国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Malolm Bradbury, 1932-2000)在《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指出:“这是把人引入歧途的历史,而且过分简略,因为在这个世纪的整个过程中,在小说领域内,现实主义一直经久不衰,而且十分强大,与此同时还不断地引起了关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种种争论。

”[1]其实,现实主义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都是重要的文学潮流,并没有因为一战后现代主义的繁荣和二战后后现代主义的崛起而从美国文学的历史舞台消失。

相反,进入70年代,随着整个国际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有一批作家不再迷恋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语言文字实验,或执着在自我世界的探寻,而开始直面现实,书写发生在真实世界的人与事。

美国小说的创作逐渐回归现实主义,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逐渐开始形成。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写作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写作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写作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写作是20世纪初到中期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它突破了传统文学形式和叙事结构,采用多样的技巧和手法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本文将探讨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写作特点以及其对美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1. 特点一:流行意识流流行意识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它通过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流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情感。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运用了这种技巧,将读者带入主人公内心的迷宫,感受思维的碎片化和复杂性。

2. 特点二:碎片化叙事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使得故事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层次感。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以及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都使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不同的时间和视角来呈现故事。

3. 特点三:意象和象征意象和象征在实验性写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通过意象和象征的使用,传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T·S·艾略特的《荒原》利用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探讨人类的精神和文化危机。

4. 特点四:语言的创新美国现代主义作家追求语言的创新,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限制,创造出更加独特和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例如,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以及约翰·斯坦贝克的丰富多样的语言选择都展现了语言的创新。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写作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实验性写作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启发了更多的作家去探索和创新。

许多现代主义作家,如海明威、菲利普·罗斯等,都受到实验性写作的影响,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其次,实验性写作开拓了文学的边界,使文学作品更加多元和拓展。

实验性写作通过独特的叙事和语言方式,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读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文学作品中来。

最后,实验性写作突破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叙事方式,探索了更多的主题和思想。

【独家】浅析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

【独家】浅析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

浅析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1引言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形式。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后现代小说实验风潮急转直下,小说创作面临继续实验和回归传统的选择。

在小说创作的十字路口,当代美国小说家纷纷重新关注社会现实,借鉴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但不完全照搬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手段,而是联接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风格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技巧。

一批年轻小说家也积极参与此种创作模式。

结果,在后现代主义新阶段形成一种类似传统现实主义风格但又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现实主义小说形式一一新现实主义小说,也有人称其为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新现实主义小说成为当代美国小说创作的主要类型。

国内外学界对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现有研究主要局限于这一小说形式的名称界定和聚焦个别作家小说创作的新现实主义特征。

本论文从创作题材、主题、人物塑造、叙事特征以及批评空间和经典构建等方面详细考察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揭示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在传统和实验之间的第三条重要路径。

论文由七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介绍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我国和英美等国的研究现状,述评和归纳国内外己有研究。

以此为基础,论文对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进行界定,指出研究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性,并提出研究目的、主要观点、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2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刻画研究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在美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小说实验热之后出现的小说样式。

在人物刻画上,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肯定有众多不同之处。

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遵循的原则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反映特定社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那么,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是否同样遵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原则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刻画在多大程度上回归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刻画模式?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刻画又在多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人物塑造手段?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再到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然后再到新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人物概念历经了“人”、“人格”、“人影”和大写的“人”的转变。

美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文化表达

美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文化表达

美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文化表达美国是一个由各种族、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民组成的多元文化国家。

这种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深深地渗透到了美国的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文学风格。

在美国文学史上,多元文化表达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探讨,广泛的艺术表达延伸了美国文化的繁荣多彩。

面对越来越多的读者群体的成熟和发展,美国现代文学通过多元文化表达,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和实际需求,成为了现代文学的一种主要流派。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文化表达。

一、多元文化表达的概念与特点多元文化表达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方式,它传递了作者在多元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个人经验和信念。

在多元文化表达中,作家不再像传统文学创作那样只有用一种视角来看待世界,而是能够在自己的视野中融入更多的元素,表达出多元文化的声音和感受。

多元文化表达不单单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元素来丰富作品,而是通过对文化和人文关系语境的描绘来传达社会的真相。

多元文化表达的特点在于它需要作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领悟和接纳。

多元文化表达除了需要作家对于不同种族、社会阶层和性向角色的有深刻理解和感知外,更需要作家的创作更加多元化,甚至超越文化。

在文学创作中,多元文化表达最根本的变革就在于文化和种族的边界模糊,各种文化元素得以相互融合。

多元文化表达不但是文学和语言层面的融合,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执着和包容。

二、多元文化表达在美国文学中的典型代表多元文化表达在现代美国文学中已有许多经典代表,其中几名最为突出。

托尼·莫里森是其中之一。

因为她的多元文化作品打破了多年来美国文学界单一的主宰文化。

莫里森通过宏观而细致的刻画,深入地描绘了非裔女性的的身份认同与种族自豪心,引人深思。

她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黑人女性视角展现她们经历的艰难和社会经历中受到的歧视。

亚美利加裔作家阿米塔芳嵘则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她在美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间的复杂感受。

她的小说《布强婆婆让我们学习》是一部对印度文化和传统的强烈批判,她通过不同角度的描述,将现代印度社会的各种艰辛和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浅议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浅议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文 史 纵 横
浅议 1 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 9
浅 议 1 纪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小说 9世
任 丽 娜
( 西安 欧亚 学院 陕 西 西安
706) 1 0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 本 文 回顾 分 析 了 美 国一 百年 多年 来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的发 展 历 程 。 美国 现 实 主 义 小说 是 1 9世 纪 3 O年 代 后 在 欧 洲 文 学 艺 术 中 占
映社会现实方面的真实性 与准确性 , 豪威尔斯 的现实主 义文学理论 影 响 , 就 了 美 国 后 期一 系列 的 现 实 主 义 作 家 。 他 的 代 表 作 《 拉 斯 ・ 造 赛 拉
帕 姆 的 发 迹 》 映 了早 期 资 产 阶 级 的 奋 斗 故 事 ,时 来 运 转 》 突 出 地 表 反 《 则 现 了 资 本 家与 工人 的 冲 突 , 触 深 入 到 两 大 阶 级 的 矛 盾 , 有相 当 的 社 笔 具 会 深 度 。 豪威 尔 斯 主 张 以 微 笑 的 态 度 表 现 美 国 , 护 资 产 阶 级 的统 治 维 秩 序 , 调 各 方面 的矛 盾 , 称 为 是 微 笑 的 现 实 主 义 , 早 期 的现 实 协 被 在 主 义 文 学 中 占据 了重 要 地位 , 称 为 美 国 现 实 主义 文 学 的 奠 基 人 被 。 其 次必 须 提 到 的 是 马 克 ・吐 温 , 通 过 创 作 把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他 推 向 了 高峰 ,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走 向成 熟 的标 志 。他 认 具 是
他打 破 了地 方 色 彩 小 说 的 框 框 , 人 们 的 生 活 画 萄 真 实 、 晰 、 彻 地 将 清 透 表现 出来 , 种 深 度 是 以 往 任 何 人 都 未 曾 达 到 的 。 他 的 作 品 中 那 种 愤 这 怒 的讽 刺 、 辩 的 政 论 性 、 腻 的 心 理 描 写 、 美 的 抒 情 气 息 以 及 简 洁 雄 细 优 和夸 张 的语 言 等 , 他 成 为 美 国 批 判 现 实 主 义 的 范 例 。 马 克 ・ 温 在 使 吐 两战 期 间 及 2 o世 纪 7 代 后 期 形 成 了 美 国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的第 二 O年 次 高峰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间 3 0年 左 右 , 生 了 福 克 纳 、 明 威 那 样 别 产 海 具风 格 的 大 师 级 的 作 家 , 更产 生 了像 杰 克 ・ 敦 、 莱 塞 、 泰 因 、 斯 伦 德 斯 多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

当代美国⽂学中的新现实主义2019-06-20⼀、引⾔新现实主义是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界热点话题之⼀。

新现实主义不只局限于⽂学领域,⽽且出现在国际政治、⾦融、⾳乐、影视制作等许多领域,是社会进⼊后⼯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种⽂化现象。

在当代美国⽂学中,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年代的欧美⼩说,经过三⼗多年的发展,它将现实主义的内容和后现代的⼿法合为⼀体,形成了所谓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现实主义产⽣的背景⼆战的正式结束,⼈类历史从此掀开了重要的⼀页,同时这也标志着20世纪美国⽂学发展史上⼀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后现代主义⽂学的精英们,在⼆战之后崭露头⾓且逐渐形成趋势。

其创作流派有表现主义、荒诞派和⿊⾊幽默等。

后现代⼩说充分反映出第⼆次世界⼤战后,美国⼴⼤⼈民⼼神不宁、精神紧张、空虚的状态。

残酷的战争和⽆情的杀戮,使得⼆战后的美国社会满⽬疮痍,历经战争涂炭的⼈们惊恐地发现他们⽣活在⼀个混乱不堪、荒唐可笑的世界⾥,⼈的存在、价值及尊严已然消失殆尽,这⼀切引发了美国⼩说家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对历史的反思。

进⼊20世纪70年代,在克服了诸多困难之后,当代美国⼩说迎来了新的转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们⽣活⽔平的提⾼,⼴⼤美国民众逐渐⾛出⼆战所带来的悲痛记忆和⼼理阴影,开始⽤理智来思考问题,重新看待这段战争,整个美国社会也进⼊了相对的平稳时期。

⽂化的多样化使得各种思潮异彩纷呈,不断出现分化与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异和⼤众传媒的⾰命性发展,当时的社会⽣活也⼀改虚⽆和沉闷,变得丰富⽽活跃。

这⼀切反映在⽂学上,便是⼈们对虚⽆的语⾔游戏的厌倦以及对现实的重新关注。

表现现实社会现状和⼈民⽣活境况的新现实主义⼩说应运⽽⽣。

可以说美国⽂学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并⾮偶然,⽽是⼀种时代和历史的选择。

三、新现实主义⽂学的概念新现实主义⽂学是指⾃70年代晚期以来,特别是在80和90年代出现的⼤量的有别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学的新的作品。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作者:张忆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4期内容摘要: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以文字再现现实的写实主义传统受到了新的文字叙述之表象功能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新理论的挑战。

以巴斯、纳博科夫、品钦为代表的一些美国作家实验性地摒弃了模仿和再现论,转而将视角转向小说创作本身,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

本文试图探讨后现代作家眼中的“现实”观。

关键词:后现代模仿再现写实主义现实1967年,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斯(John Barth)在大西洋月刊发表了“枯竭的文学”(“The Literature of Exhaustion”)一文。

巴斯在该文中指出,当代西方文学,特别是小说,在形式和技巧上的实验,该尝试的都已经尝试过了,几乎到了枯竭的地步。

巴斯呼吁,当代作家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谋求“绝地逢生”之术。

巴斯以三位作家贝克特、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为例,说明尽管写实小说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只要作者在观念上有所变革,仍有柳暗花明的机遇。

总之,巴斯的想法是要将小说创作当做一个主题来写,这种自我反思的写法,不仅在形式和技巧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揭示了当代小说写法的重要方向。

用福尔斯的话来说,“严肃的现代小说只有一种题材:那就是写关于创造严肃的现代小说之困难……小说只是虚构,而且也只能是虚构……其自然地结果是,写小说创作比写小说本身更重要”。

福尔斯的说法意味着:小说所要“再现”的,不是生命现实,而是经过主观加以过滤的表现。

也就是说,传统的模仿论和写实主义的边际效应已遭到彻底的质疑。

就如巴斯在“枯竭的文学”一文所说的,小说企图捕捉的现实成了“无限的后延”。

以巴斯的短篇小说“自述”为例,作者描写了一个作家正在写一篇自传式小说。

巴斯相信,唯有这样的手法才能让小说走出技穷和“再现”理论的死胡同。

从巴斯自身的实验性做法可以看出,当代小说的突破在于将小说创作人对现实的再现过程本身变成一种主题。

这也是阿尔特所称的“自我意识小说”,它一面对小说技巧的必要条件加以嘲弄,一面借着这种嘲弄深入发掘艺术创作的自我发省特质。

美国当代元小说与后现代主义

美国当代元小说与后现代主义

美国当代元小说与后现代主义作者:方凡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9期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的实验性小说以来,美国文学评论界对于元小说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联系一直是众说纷纭。

批评家们对元小说的特性十分重视,总是试图给予元小说下定义。

虽然元小说一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它并不只是当代的产物,而是贯穿了小说本身的历史,只有当代元小说才能算做是后现代小说的一种,并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元小说美国当代元小说后现代主义“元”(meta)的理念,意指源自母体概念的抽象概念,用以完善或补充母体概念,诸如“元政治”,“元修辞”和“元戏剧”等词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如何体现,建构和思考现实世界的文化兴趣。

“元小说”一词源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1970年发表的《小说和生活的人物》一书,加斯指出,阿根廷作家乔治·博格斯,美国作家约翰·巴斯和弗莱恩·奥布赖恩的作品中,“小说形式只是更多形式的原材料。

实际上,许多反小说都是地地道道的元小说。

”换句话说,在加斯看来,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些实验性小说家都“在为创造性想象的力量狂喜的同时又质疑其表现力,对语言,文学形式和小说创作本身有极端的自我意识,在写作风格上戏仿,游戏,过分或迷惑性地幼稚”,由此,美国文坛上刮起了一股“元小说”风,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加斯,巴斯等为代表的极富特色的美国当代元小说家。

对于他们的作品,很多作家和评论家也曾试图给以适当的名称,如“超小说”,“反小说”,“反现实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等等。

“元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小说”则成了两个最具竞争性的名称,应该说,“后现代主义”一词的在文学批评界的流行和美国批评家弗莱德里克·詹姆逊及其著作《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息息相关。

詹姆逊在文中探讨了晚期资本主义和后现代美学之间联系,“时代划分假说”极大地扩展了“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历史尺度,从而使得“后现代主义”一词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后现代主义小说”一词逐步取代了“超小说”,“反小说”,“虚构小说”、“含蓄小说”和“自我小说”等说法,甚至对“元小说”一词造成极大的冲击。

当代美国小说概论(三)

当代美国小说概论(三)

作者: 施咸荣
出版物刊名: 当代外国文学
页码: 153-160页
主题词: 科幻小说;后现代派小说;黑色幽默派;当代美国小说;后现代派文学;第二十二条军规;
评论家;纳博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小说
摘要: <正> 后现代派小说后现代派是总称,它不是现代派的后期,而是泛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现代派之后新出现的“现代派”。

后现代派在反传统时也反对现代派的传统,因此有些评论家(如纽约派评论家)尽管赞扬现代派文学,却反对后现代派文学。

美国的后现代派小说包括多种流派,有过不同名称,如超小说(surfiction)、超级小说(superfiction)、超绝小说(metafiction)、反小说、超现实主义小说、抽象小说、荒诞派小说、新型传奇小说、黑色幽默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小说、新“新小说”……等等,有的也把垮掉派小说包括在内。

象现代派小说主要采用“意识流”形式和技巧一样,后现代派小说常常采用黑色幽默的喜剧形式,因此不少评论家。

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精神取向漫议

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精神取向漫议

12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精神取向漫议■陈 宏/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美国当代小说是世界文学的风向标,后现代主义之后的美国当代小说创作,有着显著的精神困惑、人类生存、人性异化等精神取向,值得庆幸的是,其中积极、乐观、幽默的心态,正在帮助以消解美国走出困惑与异化陷阱,为人类生存重构起人性化的精神母题,并以其穿透时代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进行着美国式的精神表达。

关键词:美国 当代小说 创作 精神取向一代自有一代之文学。

文学自有其历史与社会渊源性,对于当代小说创作有着精神取向上的影响。

美国二战后的经济繁荣,直接造就了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的繁荣图景,随着经济的极致发展与社会化大融合的全面展开,美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改变,同样为美国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精神取向的解构化巨变,纷纭思潮的齐袭,更是为美国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后现代主义与新现代主义的双重洗礼。

一、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现代主义精神取向影响(一)历史性的精神意识形态草创美国当代小说可谓多元文化艺坛中的一树奇葩,美国当代小说中的任何流派,都走不出历史性的时代表达。

作为历史性特质的代表人物,福克纳即以其充满着悲悯的情怀,事无巨细地叙述着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性表达,其作品饱含了深沉的对于历史以及与历史辱齿相依的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作品以人性化的悲天悯人,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制度原罪一一予以指出,为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历史性,书写了一种既反映历史变迁,又反映历史进程,更直斥历史弊端的现代主义精神,这种形诸于历史性的时代精神,为美国精神的意识形态草创,赋予了一种形诸于历史表象化的现代主义思想主题。

[1](二)社会性的精神意识形态丰盈一战后,全球精英大移民,纷纷涌向美国这个伊甸园,为美国社会带来了世所罕见且规模空前的大融合,使得美国整个社会的结构更见其复杂性。

作为社会性的代表人物,埃德温的作品即以一种叙事的社会性,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群像,而福斯特则以其哲理性、交替性、意象性等,立体性地描绘了其时美国社会性中的漩涡式弊病,并针对这些弊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美国当代元小说理论与实践概述

美国当代元小说理论与实践概述

美国当代元小说理论与实践概述[摘要]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关键词]元小说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互文性“元小说”一词是由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首次提出的。

在他的《小说和生活的人物》一书中,加斯给予“元小说”的定义是,“(其)小说的形式只是更多形式的原材料”。

“(其)小说中没有描述,只有建构。

” 在加斯看来,小说不是反映现实,而是现实的一个附加物而已,很多小说家只会一味地注重情节,却忽视了形式。

加斯认为哲学表现的是宏大而复杂的概念体系,和现实世界无关,因此,他建议在小说创作中应该使用哲学观点,也就是说,用一种自我意识和批判的形式进行小说创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加斯把那些有自我意识地摒弃任何现实模仿,视文本本身为纯粹的语言产物的小说称为“元小说”。

本文拟梳理欧美作家和批评家在理论和时间上对元小说的阐释,来展示元小说的独具特色。

一、元小说的理论阐释对于加斯的定义,欧美作家和批评家或表示赞同或提出异议。

事实上,许多与加斯同时代的作家如罗伯特斯格尔思,约翰巴思等也都试图对“元小说”进行阐释。

约翰巴思在1968年宣称“文学枯竭”后,认为元小说是小说家唯一可以应对当前困境的方法。

在元小说中,小说家成为批评家,在小说中表述小说形式的“枯竭”,或创作模仿小说德而非模仿现实世界的小说。

元小说对其作为小说的存在是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

罗伯特斯格尔思认为小说的四个要素,即形式,概念,存在和本质,对应了小说的四个批评角度,即形式,结构,行为和哲学,并构成了相互之间的回应,这就使得元小说成为可能,因为“元小说”吸取批评的所有要素,并将其融入小说创作本身。

斯格耳思对元小说的热衷,使得“元小说”一词作为总括当时兴起的脱离现实主义,强调作者和读者在创作和接受小说时作用的小说术语而被大众接受。

威廉·加斯的元小说理论和实践

威廉·加斯的元小说理论和实践

威廉加斯的元小说理论和实践韦华;李丹【摘要】The famous American linguist,novelist and literary critic William Gass put forward the well-known " metafiction".His ideas that suited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circles and his own creative practice closely were very representative and unique in the postmodern novel theories.%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威廉·加斯是元小说这一著名概念的提出者,他的小说理论紧密切合小说界的发展实际和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后现代小说理论家中既具很有代表性,又独树一帜。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威廉·加斯;元小说;后现代小说【作者】韦华;李丹【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406.4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具体作品的出现总是要先于理论的概括。

英国著名文论家马克·柯里(Mark Currie)曾经说过:“要历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底出现多少部元小说作品是件难事。

”[1]可见,作为一种现实存在,元小说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蔚为大观了。

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术语,“元小说”却姗姗来迟,直到1970年才由美国著名小说家、语言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威廉·加斯(William Gass,1924-)在《哲学和小说的形式》(Philosophy and the Form of Fiction)一文中正式提出。

当代美国小说改写文学经典略论

当代美国小说改写文学经典略论

当代美国小说改写文学经典略论刘建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摘要:改写经典是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较为常见而又复杂的现象。

本文主要根据巴思、库弗和汤亭亭的创作思想与实践,试从发掘小说资源、质疑单一叙述和改变传统形象这三个方面,对当代美国小说改写文学经典的动机和方法作一简略考察。

关键词:美国小说经典巴思库弗汤亭亭引言在一定程度上,求变求新的文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改写的历史。

但到了后现代,改写似乎变得更为普遍和自觉了。

赫切恩认为,后现代主义表现为这样一种“双重性”,即“在颠覆文化(高雅的和大众的)的同时使它合法化”。

1莫拉鲁明确地用改写来界定后现代主义,把改写看作克隆时代叙述和批评的主要方式。

2当代美国小说对于改写文学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

较为著名的例子,按照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有巴思的《羊孩贾尔斯》(1966)对《圣经》和古希腊神话的改写,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1967)对同名童话的改写,库弗的《点谱歌与分支旋律》(1969)对《圣经》的改写,巴思的《客迈拉》(1972)对《一千零一夜》和古希腊神话的改写,汤亭亭的《女战士》(1976)对《木兰诗》等中国古典故事的改写,海勒的《上帝知道》(1984)对《圣经》的改写,艾克的《唐吉诃德》(1986)对塞万提斯同名作的改写,汤亭亭的《孙行者:他的伪书》(1988)对《西游记》的改写,库弗的《威尼斯的皮诺乔》(1991)对《木偶奇遇记》的改写,他的《布莱厄·罗兹》(1996)对睡美人故事的改写,等等。

这里主要以巴思、库弗和汤亭亭为例,围绕他们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探讨一下此类改写的动机和手法。

一、溯源寻找灵感说到当代美国作家的改写动机,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巴思1967年8月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那篇题为《枯竭的文学》的文章,因为它曾引发过一场广受关注的关于小说到了后现代是否会寿终正寝的热烈讨论,被称作60年代“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文章”。

3人们经常根据这篇文章的题目断定巴思认为小说已经灭亡,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当代元小说理论与实践概述
[摘要]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关键词]元小说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互文性
“元小说”一词是由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首次提出的。

在他的《小说和生活的人物》一书中,加斯给予“元小说”的定义是,“(其)小说的形式只是更多形式的原材料”。

“(其)小说中没有描述,只有建构。

” 在加斯看来,小说不是反映现实,而是现实的一个附加物而已,很多小说家只会一味地注重情节,却忽视了形式。

加斯认为哲学表现的是宏大而复杂的概念体系,和现实世界无关,因此,他建议在小说创作中应该使用哲学观点,也就是说,用一种自我意识和批判的形式进行小说创作。

也正是因为如此,加斯把那些有自我意识地摒弃任何现实模仿,视文本本身为纯粹的语言产物的小说称为“元小说”。

本文拟梳理欧美作家和批评家在理论和时间上对元小说的阐释,来展示元小说的独具特色。

一、元小说的理论阐释
对于加斯的定义,欧美作家和批评家或表示赞同或提出异议。

事实上,许多与加斯同时代的作家如罗伯特斯格尔思,约翰巴思等也都试图对“元小说”进行阐释。

约翰巴思在1968年宣称“文学枯竭”后,认为元小说是小说家唯一可以应对当前困境的方法。

在元小说中,小说家成为批评家,在小说中表述小说形式的“枯竭”,或创作模仿小说德而非模仿现实世界的小说。

元小说对其作为小说的存在是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

罗伯特斯格尔思认为小说的四个要素,即形式,概念,存在和本质,对应了小说的四个批评角度,即形式,结构,行为和哲学,并构成了相互之间的回应,这就使得元小说成为可能,因为“元小说”吸取批评的所有要素,并将其融入小说创作本身。

斯格耳思对元小说的热衷,使得“元小说”一词作为总括当时兴起的脱离现实主义,强调作者和读者在创作和接受小说时作用的小说术语而被大众接受。

美国批评家拉里麦克卡弗雷在评述元小说艺术时,认为加斯指出“许多所谓的反小说都是元小说”时,实际上是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多数批评家都过于急切,把所有不同于过往的小说都称为“反小说。

”在麦克卡弗雷看来,元小说源自发展于七十年代其他学科领域的“元定理”, 它寻求反术语的术语。

麦克卡弗雷用元小说来指两种相关的小说形式:一种是直接在小说创作中审视创作本身的小说或对已有的小说形式和语言进行评述和思考的小说,另一种是检视小说体系的运作,方法,源泉动机以及武断危险的文本。

相比之下,美国批评家帕特里夏沃对元小说的研究更是细致。

她的《元小说》(1984)一书对这个词在欧美批评界的盛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她看来,“元小说一词是用来指那些有自我意识地、系统地关注自身作为一件人造物品的地位,从而对小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质疑的小说创作。

在对他们自己的创作手法提出批评时,这些文本不仅剖析了叙述性小说的基本结构,也探讨了对小说文本之外的世界可能的虚构。

” 沃认为,元小说通过形式的自我探索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这个世界的传统观点作为参考,又常以当代哲学、语言学或文学理论来重新阐释它。

因此,元小说打破了小说和外在世界的区别,将创作和批评合成了阐释与解构。

另一位美国批评家马克居里则认为,用虚构的自我意识来形容“元小说”并不合适,因为这个定义没有承认批评与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事实上,文学本身也起到批评的作用。

在居里看来,元小说是“边界话语,是一种将其自身置于小说和批评之间的边界,并以边界为主题的创作。

” 居里宣称这并不是说文本作者必须即是作家又是批评家,而是指那些将小说和批评之间的边界戏剧化的小说。

居里的这个定义使得那些视戏剧化的叙述者或小说家为元叙述工具的小说和通过互文文本达到自我意识的小说都在元小说范围之内。

因此,他认为元小说也许就是所有小说内在的功能,只不过要通过某种自我指示或功能上的元叙事来进行某种说明。

加拿大批评家琳达哈琴在她的著作《自恋的叙述:元小说悖论》中, 对元小说的下了更为详尽的定义。

她认为元小说分为构建叙述的元小说和强调语言结构的元小说,二者有分别具备内在和外在形式。

她提出了“编史元小说”一词,在人们一直争论历史和小说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挑战两种话语的可分离性,重新定义了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在她看来,许多元小说不仅在历史和话语中有着一席之地,同时也一直坚持着自身的虚构性和语言性。

尽管这些作家和批评家对元小说的定义各有侧重,但是他们大多认同的是:首先元小说不是当代的产物,它一直贯穿了小说的历史;其次,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

实际上,对于六十年代以来的实验小说,人们一直冠以“元小说”、“后现代小说”、“反小说”、“超小说”、“虚构小说”、“含蓄小说”和“自我小说”等等,虽然这些名称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同它们是自我意识地反映自身语言结构的。

二、元小说的创作实践
加斯认为,与其说元小说是故事,倒不如说它是宣言。

它们是“实验性的”,不是“解释性”的,它不是展示通过做什么可以做成什么,而是成为一种指南,强调技巧。

它告诉读者如何阅读,惩戒读者的传统平庸的预期,把读者的注意力转向艺术,文本的现实,而不是自然或现实世界。

因此,广义上说,元小说性就是通过创作小说的实践来探讨小说理论。

实际上,元小说的大体观点可以归纳为小说与现实的关系。

它着重语言的任意性、小说的虚构性、作者的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

在处理这些观点时,元小说家采用了多种技巧来展现这些观点。

(一)语言的任意性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和文化自我意识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话语和经验的“元”层面。

现实世界的知识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的,语言在形成和保持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上的作用就受到质疑。

“语言被动地反映一个连贯的、有意义的,客观世界的说法不再可靠。

”语言被看作是一个任意的语言学体系,独立,自我完善、产生自身的含义。

1961年,丹麦语言学家L. Hjelmslev提出“元语言”一词,即指涉另一语言的语言,而非指涉非语言事件、场合或现实物体的语言。

激发元小说家对语言严肃游戏的非常可能性的意识有两大思想:一是维特根斯坦的有关语言是一系列游戏,二是他认为语言游戏是可以无止境的,通过拉康或德里达提出的后结构主义中能指释放。

在小说实践中,就表现为文本中袒露虚构,由此探讨现实生活与小说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

元小说家十分关注这样一个困惑:“如果有人要去’展现’现实世界,他很快就会意识到世界本身是不可能被’展现’的。

”文本小说能够展现的只是现实世界的话语。

它们炫耀和夸大现实世界的不稳定性,指出小说就是通过不断消化日常沟通的历史形式而构造出来的。

小说语言总是内敛而有自我意识的。

小说语言表现得模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但其含义肯定是不一样的。

语言的任意性使得元小说家关注从现实语境转到小说语境的过程,以及二者的之间的复杂阐释。

这种再生语境通常是在美学地使用语言时发生――也就是在游戏语言时。

元小说家用各种方法创造了一个语言游戏世界。

他们采用相片、各种打印方式和其他图表如星号、页边注释等,将文本从传统的语法、措辞、和标点中解放出来。

加斯的《威利马斯特的孤妻》和约翰巴思的《迷失游乐园》都是无尽地阐释语言任意性的最佳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