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厌氧菌?白细胞吞噬细菌?)
10
脓液、伤口分泌物采集注意事项:
1、采集的标本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放4℃保存, 但不能超过2个小时。
2、尽可能在用药前采集标本,
11
脓液,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送规范
培养用的标本尽可能取自深部(指的是脓液与组织的交 界处),再用无菌拭子采取脓 液及病灶深部分泌物。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
1
微生物检查样本采集原则 无菌采集 无菌容器 及时足量 及时送检
2
送检标本种类与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低的标本: ❖ 痰、咽拭子(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除外) ❖ 粪便、肛拭子(艰难梭菌除外) 临床意义中等的标本: ❖尿 ❖ 脓、伤口分泌物 临床有意义的标本: ❖ 血、胸腹水、无菌体液
12
痰标本的采集运送规范
1.推荐用晨痰——混合痰液和24h痰液有多量杂菌 2.刷牙,清水漱口三次——减少口咽部定植菌污染 3.水化,生理盐水雾化排痰——重症病人,气管抽痰 4.标本立即送检(2小时内),否则4℃存放 5.咳痰不宜做厌氧培养——口咽部大量厌氧菌
13
痰标本要求: 白细胞(WBC)≥25⁄LPF 上皮细胞(SEC)<10⁄LPF 如不符合上述指标,应重新采样
14
有意义的痰标本: 1、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 +++) 2、合格痰标本有细菌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
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 3、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15
痰标本注意事项
1.痰以深咳排除后,应装有密封瓶盖的无菌塑料容 器中,以免感染自己或他人。
2.标本应及时送检,室温≤2h。 3.若不能及时处理,可选择运送培养基运送和保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学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学PPT课件

.
标本质量
.
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
• 外观:观察颜色、粘度、有无血丝
或脓。若标本为水状且很明显是唾
液,则应拒收。 • 为了判定是否来自下呼吸道的痰,
需检查是否为合格的痰标本:
WBC>25个/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 胞<10个/低倍视野为合格标本。采
集合格标本对细菌的诊断极为重要。
.
.
注意事项
•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h内 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形状改变 •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也可收集24h 痰液。
.
采集指征:
软组织有急性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疾病、脓肿、创伤感染等。
.
标本采集
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子采取病灶深部的脓液和分泌 物,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开放性脓肿:尽可能抽吸或将拭子深入伤口,紧贴伤口前沿取样。从 脓肿底部或脓肿壁取样最好。 •封闭性脓肿: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送检, 最好做厌氧培养。 •采样前病灶局部应避免用抗菌药物或消毒剂。 采集量:尽可能多取
入约25ml 3-10%的无
菌盐水 4. 采集诱导的痰液放 入无菌痰杯
3. 将刷取物放入装有盐
水的无菌容器中
4. 不能取鼻后液
.
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漱口或用牙刷(不用牙膏)清洁口 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非后鼻部分泌物、非唾液),痰液直接吐 入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管理流程不严密
缺乏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以及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机制。
针对性解决方案提
01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02
完善设备设施
提供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确保标本质量。
03
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标
标本标识不清
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标本来源和 采集时间,影响后续检测和诊 断。
运送条件不符合要求
如温度控制不当、运送时间过 长等,可能导致标本中微生物
的死亡或增殖。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人员操作不规范
缺乏专业培训或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可能导致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 中的问题。
设备设施不完善
缺乏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下 降。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 集运送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 微生物标本运送与保存 • 微生物标本处理与检测 •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REPORTING
采集目的与意义
01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铁锹或土壤钻进行土壤采 集,将土壤样品装入无菌袋中并标 记相关信息。
人体微生物采集
采样部位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皮肤、口腔、肠道等。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或拭子进行皮肤或口腔粘膜的擦拭;或使用无菌粪便收集器进行 肠道微生物的收集。注意避免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等药物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标本处理

细菌培养标本的_采集、运送与处理

细菌培养标本的_采集、运送与处理

淋球菌培养


杜克雷嗜血杆菌培养


手术创口、烧伤创面与脓液处理


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子采取病灶深 部的脓液和分泌物,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采2个拭 子,一个培养,一个涂片。 开放性脓肿:尽可能抽吸或将拭子深入伤口,紧贴伤 口前沿取样。从脓肿底部或脓肿壁取样最好。 封闭性脓肿: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无菌注射 器抽取脓液送检,最好做厌氧培养。 采样前病灶局部应避免用抗菌药物或消毒剂。
采血次数与间隔

急性感染患者: 从两臂分别采2份血样。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24h内采血3次, 每次间 隔不少于30分钟。 发热原因不明患者: 24-48h后可再采血2次,间 隔不少于60分钟。
采血方法


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 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 头。 血培养瓶口也要消毒,并待酒精挥发后(建议 用酒精灯烧灼瓶口)再注入血样, 。
标本采集的普遍原则

避免自身菌群的污染,只要可能的话,应该确定一个代表感染过 程的标本。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采集标本。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 收集标本量要足够,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每份标本上注明姓名,标本来源,采集部位,时间和日期。 将标本放在设计用于提高可能病原体的生存、无漏、无菌、无潜 在安全性问题的容器内。
培养条件
视患者的感染、用药情况选用不同的培养瓶。真菌培 养可和普通培养共用一需氧瓶。 不需要每个血培养都作厌氧培养。若同一次抽血既做 需氧也做厌氧,应先厌氧再需氧。 黄色——小儿瓶 蓝色——未用抗生素需氧 绿色——已用抗生素需氧(√) 紫色——未用抗生素厌氧 橙色——已用抗生素厌氧(√)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ppt课件
ppt课件 33



2.创伤性取痰方法(均由医生操作):
经支气管镜抽吸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防污染样本毛刷等)
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采集高浓度的病原菌,较为安全,但不能避免咽喉部正 常菌群污染。

经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导管吸痰、防污染灌洗等)
较为采用,但人工气道常有致病菌或定值菌存在,建议采集前先做细胞血筛 查。

ppt课件
31
(二)采集时间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咳痰标本应用最早且广泛,但也是最受争议的标本 ; 取标本前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


深咳,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 1 次,连续 2 ~ 3 天; 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改变;

Maki 滚动法
ppt课件
28
二 、 呼吸道标本
ppt课件
29
咳痰途经口咽部

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
唾液中口咽部定植菌的浓度可达108 ~109/ml。 研究显示,国内常规痰标本中约半数存在唾液严重污染现 象。
ppt课件
30
(一)采集指征

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 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外周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X 线检查提 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 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 标本。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肺 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安全 防护。
ppt课件
14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PPT课件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PPT课件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正确规范的采集和运送标本, 通过实验室检查,结合病史、 症状或体疾病的病程确 定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和种类。 所有采集的标本均应置于无菌或清洁容器 中,不能接触消毒剂和抗菌药物。 标本采集后应按要求处理,立即送往实验 室;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的运送还需专人 送检。

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损伤范围较大的创伤:应从不同部位采集多份标本。 采集部位应首先清除污物,以碘酒、酒精消毒皮肤, 防止杂菌混入标本。 开放性脓肿:用无菌棉拭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分泌 物。 封闭性脓肿:以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疑为厌 氧菌感染者,取脓液后立即排净注射器内空气,针 头塞入无菌橡皮塞并送检。

脑脊液与其它无菌体液
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因其抵抗力弱,不耐 冷,容易死亡,故采集的脑脊液应立即保 温送检或床边接种。 浆膜腔积液因含菌量少,宜采集较大量标 本以保证检出率。

泌尿生殖道标本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征及检验目的采集不同 标本:性传播疾病-尿道口分泌物、外阴 糜烂面分泌物、阴道宫颈口分泌物、前列 腺液;生殖道疱疹-穿刺疱疹液;盆腔脓 肿-于直肠子宫陷凹处穿刺脓液。 除淋球菌保温送检外,所有标本收集后4℃ 保存。
血清
用于检测患者特异性抗体效价以辅助诊 断感染性疾病。 采集血液置于无菌试管中,自然凝固、 血块收缩后吸取血清,56℃加热30分钟 以灭活补体成分。 灭活血清保存于-20℃。


粪便
取含脓、血或粘液粪便置于清洁容器中送 检,排便困难者可用直肠拭子采集。 根据细菌种类不同选用合适运送培养液以 提高阳性检出率(如霍乱)。 一次粪便培养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胃肠道病 原菌的存在,对于传染性腹泻患者需三次 送检粪便进行细菌培养。

图文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图文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图文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是临床微生物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正确的操作能够保障标本的质量,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注意事项,为临床人员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采集时间标本采集应在患者服用抗生素前或停药时间超过7天后进行。

因为在抗生素作用下,细菌数量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而停药时间不足7天,则可能出现抗生素抑制菌体繁殖的影响,导致假阴性结果。

采集部位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要点是要选择适当的部位,从病变部位采集标本,以尽可能多地含有病原体。

采集前要先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检测结果的偏差。

常见的采样部位有:•血液:静脉血、动脉血•尿液:中段尿、早晨第一次排尿•痰液:清晨空腹,深喉刺激后咳出的痰液•脑脊液:用腰穿法获取•分泌物:如脓性分泌物,要清洁创面后进行采集采集器具采集器具应为无菌的容器和器械,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选择采集器具时,应以病变部位大小、特点及病因为基础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和器械。

标本采集量标本采集量的大小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采集足够量的标本,以避免过多或过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集量不得少于2mL。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标本运送标本运送应保证其质量,在保持标本稳定性的同时,避免造成地区性污染。

运输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采取避光、避热、避冻等措施。

运送过程中,标本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被粉尘、脏物等污染。

标本保存在采集后未能及时运送的标本,应保存在4℃~8℃冰箱内,以避免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耗损,影响后续检测结果。

冰箱应定期整理清洗,并进行温度调整,以避免异常温度对标本品质的影响。

标本处理标本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标本处理之前,需要对关键环节进行准备,如检查及清理工作区、准备必要器械和环境、做好相应的操作准备。

标本的处理方法标本处理一般包括离心、涂片、加药涂布和灭菌。

标本处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或影响检测结果。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课件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PPT课件
【标准操作程序】
(4)粒细胞减少(成熟时我多核白细胞小于1000×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黏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9)血压降低 (10)呼吸加快 (11)降钙素原升高(PCT)
【标准操作程序】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或以下的幼儿)一般出现于门诊,常伴有明显的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总数≥ 20,000×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低体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心内膜炎的重要信号。
【标准操作程序】
5.3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标本时,取有脓血,黏液,组织碎片部分的粪便1—3g(花生米大小)。水样粪便则取絮状物,一般取1—3ml,直接装入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直肠拭子采集粪便标本:先以肥皂和水,将肛门周围洗净,然后用经无菌盐水湿润的棉式子插入肛门超越肛门括约肌约2~3cm,与直肠黏膜表面接触,轻轻旋转,必须将棉式子置于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5.4 采集量: 成形粪便花生米大小1—3 g,水样便1—3 ml。 5.5容器: 粪便标本装于无菌加盖螺旋广口塑料杯;直肠肛拭置于Cary-Bair运送培养基。 5.6 标本容器标识 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检验项目、采集时间。
【标准操作程序】
2.3 采集量 5~10ml。 2.4 容器 无菌、带螺旋盖、透明塑料容器。 2.5 标本容器标识 标识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病员号、标本种类。 2.6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立即盖紧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及时送检,室温保存下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置于 4℃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h。 2.7 注 直接导尿可能导致尿道菌落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8生物安全防护参见《HS-JY-GL-XJ-302生物防护的安全程序》。

完整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ppt课件

完整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ppt课件


极易由表皮葡萄球菌造成污染
标本采集步骤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要求和拒收标准
采血量
• 成年人采血量为10~20ml, 婴幼儿为1~2ml,儿童3~5ml
血液标本与培养基之比1:5 -1:10为宜
成人血液中含有的菌量 <=10cfu/ml 儿童血液中含有的菌量 100~1000cfu/ml
• 需氧瓶和厌氧瓶
– 对常规血培养,建议采需氧和厌氧的一套血培养瓶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血量时,需氧培养优先
先注入哪个瓶?
影响阳性标本检测的因素
绝对需氧菌
苛养菌?
生长因子X,V 维生素B6,K3
1.细菌
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 绝对厌氧菌
影响阳性标本检测的因素
高?
2. 血中细菌的浓度
低? - 成人:血中细菌1~30 CFU/ml - 儿童:血中细菌高于成人 (100~1000 CFU/ml或更高)
为何要多次采血?
• 血循环中的细菌有“暂时性”、“持 续性” • 一过性的菌血症,细菌仅在外周血中 持续数秒 • 共生菌、复数菌 • 提高检出率、减少漏检,判断病原
采血部位
• 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消 毒 剂 的 作 用 时 间 •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避免由插管或导管取标本
4. 标本的采集次数和采集量
采 血 量 与 检 出 率 的 关 系
每增加 1 毫升血 = 增加 3% 的敏感度 (由0.6%至4.7%)
每天1、2、或3次血培养对敏感度的影响
100% 95% 90% 85% 80% 75% 70% 1 2 3
96% 89%
99%
所以一般要求血培养一天做3次
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低原因: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尿液标本

标本采集时间: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5天后留取标本
以晨起第一次尿为宜
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h以上(给细菌足够的繁殖
时间)。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中段尿:


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 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 弃前段尿,无菌杯收集中段尿。 无菌操作进行导尿可减少尿道污染。 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联空针筒的 细针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拔去闭式引流的集尿袋,弃去导尿管前 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 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在更换新导尿管后留取尿标本 。
细菌培养标本的 采集、运送与处理(需氧)
内容简介
细菌培养基本原则 常见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细菌检验从正确取材开始


正确的采集、运送与处理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 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没有好质量的标本,实 验室采取任何先进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技术都 是无济于事的,并有可能误导临床医生。 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取,运 送和处理的规范化开始。 细菌室工作人员、临床医生和护士必须明白保 证标本质量的重要性。
培养条件
视患者的感染、用药情况选用不同的培养瓶。真菌培 养可和普通培养共用一需氧瓶。 不需要每个血培养都作厌氧培养。若同一次抽血既做 需氧也做厌氧,应先厌氧再需氧。 黄色——小儿瓶 蓝色——未用抗生素需氧 绿色——已用抗生素需氧(√) 紫色——未用抗生素厌氧 橙色——已用抗生素厌氧(√)

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

霍乱弧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送: 若床边没有接种,用带盖的无菌容器送检。
血液和无菌体液的处理
血液或无菌体液抽取后应立即放入血培养瓶,立即送检 或室温保存,不能放冰箱!
实验室接到标本应立即放入血培养仪。中夜班收到标 本放置室温,不用放置35℃温箱 。
对急诊室送来或室温久置的标本,应先检查瓶底有无 变化,如变黄,应先涂片并盲传,以防漏检。
隔不少于60分钟。
采血方法
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 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 头。
血培养瓶口也要消毒,并待酒精挥发后(建议 用酒精灯烧灼瓶口)再注入血样, 。
采血量
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2ml, 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 中的抗生素。
问题标本的处理
与送检医生或护士联系。对非损伤方法取得的 标本,再送新标本。对经损伤程序取得的标本, 和临床联系后可以处理,但要在申请单上注明 问题。
特殊情况下,即使标本质量有损害,也必须处 理。
疑难病症 罕见病例 传染性疾病的会诊
血液细菌培养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流感染 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每增加1ml血量平均提高阳性率3.2%。
抗凝剂
0.025-0.05%聚茴香脑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 。
SPS具有抗凝抗吞噬抗补体及拮抗某些抗生素 的作用。
培养条件
视患者的感染、用药情况选用不同的培养瓶。真菌培 养可和普通培养共用一需氧瓶。
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 能正确实施有效地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 治愈率和降低医疗费用。
采血时机
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应尽快抽血作培养,最好在 发热初期和高峰或寒战时。
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对已应用 药物而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患者也应在下一次用 药前采血。
采血部位
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 血为宜。
多次采血时, 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不要从血管插管内采血。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
血标本。
采血次数与间隔
急性感染患者: 从两臂分别采2份血样。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24h内采血3次, 每次间
隔不少于30分钟。 发热原因不明患者: 24-48h后可再采血2次,间
不需要每个血培养都作厌氧培养。若同一次抽血既做 需氧也做厌氧,应先厌氧再需氧。
黄色——小儿瓶 蓝色——未用抗生素需氧 绿色——已用抗生素需氧(√) 紫色——未用抗生素厌氧 橙色——已用抗生素厌氧(√)
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
采集: 以无菌操作穿刺抽取,直接注入培养瓶内。量少注入小 儿瓶,量多的注入成人瓶。
细菌室工作人员、临床医生和护士必须明白保 证标本质量的重要性。
标本采集的普遍原则
避免自身菌群的污染,只要可能的话,应该确定一个代表感染过 程的标本。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采集标本。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 收集标本量要足够,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每份标本上注明姓名,标本来源,采集部位,时间和日期。 将标本放在设计用于提高可能病原体的生存、无漏、无菌、无潜
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优秀课 件
内容简介
细菌培养基本原则 常见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细菌检验从正确取材开始
正确的采集、运送与处理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 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没有好质量的标本,实 验室采取任何先进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技术都 是无济于事的,并有可能误导临床医生。
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取,运 送和处理的规范化开始。
在安全性问题的容器内。
标本转运的原则
所有标本必须立即送交实验室,最好不要超过 2小时,如标本处理不得不延迟,应在合适的 条件下储存,但不超过24小时。
对环境敏感的微生物包括志贺氏菌(应立即处 理)、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对低温敏感)。脑脊液、生殖器、眼或内耳 标本不要冷冻。
哪些情况需要使用运送培养基?
不能立即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尿液标本处理
2小时内处理完毕 培养基:血琼脂和麦康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脂。 接种方法:10ul接种环垂直插入充分混匀的样品中取
一环尿液,划线方法为从上到下划一条直线,再画一 条垂直线,反复划线呈棋盘状。 35℃培养18-24h,观察结果。
呼吸道标本
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下呼吸道病原学的 诊断。
在病人家里采集的标本 外检标本 标本从医院送实验室过程
运送培养基原则
运送所有细菌
需氧菌、厌氧菌、苛氧菌
细菌不生长 非营养培养基
保持细菌存活: 标本采集后超过24 h不应增加或减少活菌数量
标本的拒绝接收原则
未贴或错贴标签 送检延迟 不正确的转运温度和转运工具 不合适或泄漏的容器 有明显污染的标本 干涸的拭子标本 标本量不足 同一天内同一个检测条件的重复标本(血培养除外)
尿液标本
标本采集时间: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5天后留取标本 以晨起第一次尿为宜 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h以上(给细菌足够的繁殖
时间)。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中段尿:
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 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 弃前段尿,无菌杯收集中段尿。
导尿管导尿
无菌操作进行导尿可减少尿道污染。 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联空针筒的
细针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拔去闭式引流的集尿袋,弃去导尿管前 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 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在更换新导尿管后留取尿标本 。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膀胱穿刺法: 是收集尿液的最好方法, 尤其对厌氧菌检查,但由于是 侵入损伤性操作,临床常少用,收集的标本可直接注 入血培养瓶中。
肾盂尿采集法:
应请泌尿科医生采取, 左右侧的标本要标明,收集的标 本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
尿液标本运送和保存
无菌杯立即送检
室温下尿标本担搁稍久可导致尿内细菌数量明 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和细菌定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