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
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蓝藻也被称为蓝菌门,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细菌门,蓝藻的爆发很有可能是预兆着环境污染问题。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蓝藻爆发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蓝藻爆发的原因1. 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例如在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体,随之流入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和太湖中超过50%的氮也来自化肥的流失。
2. 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
3. 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
4. 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
5. 燃烧矿物燃料,在波罗的海中约30%的氮,在密西西比河中约13%的氮来源于此。
6.蓝藻使水体缺氧,使动物死亡,分解者分解是又消耗氧气,造成恶性循环。
蓝藻的介绍蓝藻植物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丝状体(filament)的,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但存在环状DNA——质粒。
蓝藻(Cyanobacteria)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
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
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
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又叫蓝细菌、蓝绿菌、蓝藻或蓝绿藻,或称为蓝菌门。
虽然传统上归于藻类,但有研究发现因为没有核膜等等,与细菌非常接近,因此现时已被归入细菌域。
蓝藻并不是绿藻。
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其标志便是单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
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
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
衣藻属于绿藻,真核生物,不同于蓝藻。
一般来说,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
但当它们以细胞群形式存在时,如水华(由于淡水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引起),才可看见。
太湖蓝藻的起因和防治
太湖蓝藻的起因和防治太湖蓝藻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2007年太湖无锡水域的大规模蓝藻爆发却令人们对其关注程度大幅上升。
那么,太湖蓝藻是缘何而起,又有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无锡展开了为期五天的调查。
首先,我们在无锡市水利局对蓝藻做了初步的了解。
蓝藻是一种含叶绿素的细菌,它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
具有极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生物链上一个重要环节。
温度和水体富营养化都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
蓝藻在条件充足的时候会大量繁殖,消耗掉湖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无法生存。
大面积的蓝藻会遮挡住射下水中的阳光,使水草也不能正常生长。
当蓝藻繁衍过多时,还会大面积的死亡、腐烂,进一步夺走水中的氧气,并放出一种毒素,剩余的有机物供蓝藻新一轮的生长。
且经生物实验,发现放出的毒素对生物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
蓝藻的过多繁殖还会造成自来水源遭严重污染,影响日常用水的供应。
据对无锡当地居民的询问,无锡在去年蓝藻大量爆发期间蓝藻平均厚度达到2~4厘米。
自来水呈绿色且伴有较强臭味,完全无法用于饮用、洗漱等。
在影响日常生活的同时,蓝藻的爆发也严重影响了无锡旅游业的正常经营。
大量腐烂且散发着臭气的蓝藻堆积在岸边,使太湖四周几乎所有景点都不得不暂停营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去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对此有详细的报道。
在蓝藻爆发的两方面原因中,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蓝藻繁殖的基础。
对发生富营养化作用来说,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营养元素的作用,磷的含量不很高时就可以引起富营养化。
(贫营养湖与富营养湖之间的临界负荷量是:总磷为0.2~0.5克/(平方米*年),总氮为5~10克/(平方米*年))。
一旦水体中磷含量上升,蓝藻的爆发就已经拥有了物质基础,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
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
关于太湖蓝藻的防治措施
1太湖蓝藻爆发 的现状 当前 , 水 污染 已成为我 国面临 的最重要 的水环境 问题 , 由于排 入水体的氮 , 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 , 使水体 富营养化进程加快 , 尤 I 是湖 、 库型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更为严重 。太湖是我 国著名的淡水 f 6 玎 泊, 藻类爆发基本年年发生 。在太湖 的西部和南部 已经发现了大 积的蓝藻 , 使得水 体恶臭 , 居 民用水 困难。 太湖的主要水质指标见
・
l 0 2 ・
科 技 论 坛
关于太湖蓝藻 的防治措施
王春燕
( 盐城 市环 境 监 测 中心站 , 江 苏 盐城 2 2 4 0 0 0 )
摘 要: 根据近年 太湖水质和生物监测资料 , 结合近年藻类生长趋 势和 区域 污染物入 湖状 况, 探讨今年蓝藻爆发原 因。本文从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工程等方面探 讨分析 了蓝藻的发生, 并提 出了控制方法 。
表 1 。
表 1太湖水主要水质指标
2 太 湖 蓝 藻 爆 发 的成 因
近年 , 来太湖周 围三产行业快 速发展 , 然而污水处理设 施未配 套 到位 。 含磷洗涤剂 的大量使用及农业 面源磷肥的施用过程 中产生 "含磷污水直接排向湖体是太湖 中磷含量上升的重要因素 , 加速 了 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湖体 中营养物增多 , 湖泊 富营养化程度 剧是 藻类爆发 的主要原 因。6 0年代初 , 太湖 的营养水平 还很 低 , 、 ‘ j 时 浮游 植物 总 数 为 1 1 9万个 / L ; 1 9 8 1年浮 游植 物 迅速 上 升 到 4 - 3 生物方法 。 ( 1 ) 引进生物直接食用水体 中的蓝藻。 蓝藻是某些 t i ) l 1 1 6万个 /L ; 1 9 8 8年总数达 3 8 1 7万个 / L ; 1 9 9 0 年, 太湖藻类 大 鱼类和食藻生物 的食物源 , 可以放养一定 数量 的滤食性鱼类( 白鲢 , 琳发, 水体浮游植物总数高达 1 3 l 2亿个 / L , 生物量为 1 0 8 1 2 m g / L 。 花鲢 、 白鲭等) , 也可以引入食 藻生物( 纤毛虫 、 鞭 毛虫类 生物等) 以蓝 3 太湖蓝藻爆发的危害 藻 为食物 , 直接消耗 。 ( 2 1 种植净水植物净化水质 。 维管束植物和漂浮 3 . 1 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 , 干扰人民生活。 富营养对水质中的某 水生植物能有效吸收水体 的营养盐类 , 较好地净 化水质。可以种植 藻类 能够分泌 、 释放有毒性的物质 , 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 , 能沿着 芦苇 , 水辣蓼 和浮萍等植物净化水质 , 调整水体 的氮磷 比, 抑制蓝藻 食物链 危害人体健康 。 同时 , 部分藻类会散发 出腥臭味 , 向湖泊四周 生长。 ( 3 ) 引进或培养优 良藻类。 某些对蓝藻有拮抗作用 的优 良藻类 的空气扩散 , 直接影响 , 烦扰人们 的正常生活。 能抑制蓝藻生长 。 3 . 2影响供水 水质 , 增加制水成本 。首先 , 水体中 N、 P浓度的增 4 . 4工程性措施 。( 1 ) 禁止 围网养鱼和拖 网捕捞 , 采取措施施种草 加, 使得制水工艺要求 不断提高 , 直接增 加了水质处理 费用 。其次 , 育蚬 , 放养以浮游植物为诱饵的鱼种 , 种植大 型水生植 物 , 恢复和改 富营养水体 由于缺 氧产生硫化氢 , 甲烷和氨等有毒有 害气 体 , 及藻 善湖? 白 生态环境 。 ( 2 ) 在主要入湖河道河 口和饮用水 源地 附近实施清 类产生 的某些 有毒的物质 ,更增加 了在制 水过程水处理 的技术难 淤工程 , 进行水体深层瀑气 , 注水 冲稀 以及 在底 泥表面敷设 塑料凳 度。 等方法 , 减少底泥的二次污染 。 ( 3 ) 建立水源保 护区, 实行 区域污染物 3 . 3对水生生态构成影 响 , 降低水体经 济价值。水体受到污染 总量控制 , 开展城 乡水环境综合整治 。( 4 ) 利用独 山水利工程和某些 Ⅲ呈 现富营养状态时 , 水体正常的生态平衡就会被扰 乱 , 某些种类 河道人湖 口改道 和拦污工程 , 控制太湖周 围的污水直接入湖或将直 的生物明显减少 , 而另外一些生物 的稳定性 和多样性 降低 , 破坏 了 湖港等上游污水 引至太湖下游 。 湖泊生态平衡。 成功治理太湖蓝藻有利于水生生态环境平衡 , 对改善太湖水 质 4 太湖蓝藻爆发的控制及其治理措施 及周边环境有显著作用 , 为人们 营造一个 良好的生活环境 。 目前 , 常见用于控制及治理太湖蓝藻爆发 的措施可分 为物理方 参 考 文献 法、 化学方法 、 生物方法和工程措施 四大类。 【 1 】 金 岚. 环境生态学[ M1 . 北京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1 9 9 2 , 5 . 4 . 1 物理方法 。( 1 ) 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蓝藻 , 压低基 【 2 】 全 为民 , 彦 力蛟. 农 业面源 污染对水体富 营养化 的影响及 其防治 数, 减少大规模发生的可能 。 ( 2 ) 定期调换鲜水 。 蓝藻较多 的地 区通过 措施『 J 1 . 生 态 学报 , 2 0 0 2 , 2 2 ( 3 ) : 2 9 1 — 2 9 9 . 经常 、 大量地调换新鲜水 , 可稀 释蓝 藻的浓度及其分泌 的毒物浓度 , [ 3 】 杨风辉 , 马涛 , 陈家宽等. 上海黄浦 江凤眼莲 灾害的发 生机 理及控 埘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显著作用 。 ( 3 ) 人工收割。人工定 制对策初探[ J 】 . 复旦 学报(自然科 学版 ) , 2 0 0 2 , 4 1 ( 6 ) : 5 9 9 — 6 0 3 . 期捞取水体 中的蓝 藻进行综合利用 , 不但提高了水质 , 而且产 生经 【 4 】 邵林 广 , 游映玖. 洗涤剂禁磷是 防治水体 富营养化 的关键[ J ] . 化学 济效益。 清洗 , 1 9 9 9 , 1 5 ( 1 ) : 3 5 — 3 7 . 4 . 2 化学方法。( 1 ) 铜制剂。蓝藻 比其他 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 , 因 【 5 】 史丹. 我 国湖 泊富 营养化 问题 及 防治对 策【 J 】 . 资源开发 与 市场 , 此可用铜制剂作为抑藻 、 杀藻剂 。由于 , 高浓度的铜离子毒性大 , 会 2 0 0 5 , 2 1 ( 1 ) : 1 7 — 2 7 . 造成浮游植物 的大量死亡引起水体严重缺氧 , 过多过量 的使用还会 【 6 】 濮培民, 李正魁, 王国祥. 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控制湖泊富营养化f J 1 . 引起鱼类的蓄积性 中毒 , 造成肝 , 肾组织 的损害影 响鱼体的成 长 , 因 生态学报 , 2 0 0 5 , 2 5 ( 1 0 ) : 2 7 5 7 — 2 7 6 3 . 此, 常使用铜基化物 , 使铜离子缓慢 释放到水体中并维持一 定浓度 【 7 】 郭培章, 宋群. 中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 M 1 . 北京: 中国计划 连续作用 , 抑制蓝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 2 ) 除草剂。目 前, 可供选 的 出版 社 . 2 0 0 3 . 除草剂主要有西玛 三嗪、 敌草隆 、 扑草净等 , 它们作用 的主要特点是 [ 8 】 高爱环 , 李红缨 , 郭海福. 水体 富营养化的成 因 , 危 害及 防治措施 抑制蓝藻光合作用 。 ( 3 ) 大麦杆 。 大麦杆在水 中经过分解 , 产生 多种藻 町 肇 庆学院学报 , 2 0 0 5 , 2 6 ( 5 ) : 4 l 一 4 4 . 类抑制 因子来抑制 藻类 的生长 ,降低藻类与水生植物的竞争能力。 ( 4 ) 减 少内源性营养物质 负荷 。可采用挖掘底泥沉积物 、 水体深层曝 气、 注水 冲稀 和在底 泥表面敷设塑料凳等方法来减 少 、 抑 制湖底 内 源性营养物质的释放。
蓝藻水华暴发机制
教师:斌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小组成员:罗华瑞贾如雪孟秋怡汀阚世豪梁丽媛溆东立钟凯文中国﹒大学城环学院二〇一七年六月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以太湖为例的蓝藻水华的爆发机制及控制对策。
文章简述了蓝藻的构成及对蓝藻水华的定义;从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引起蓝藻爆发的原因;详述了如何以控污截源、生态修复、流域管理等手段控制蓝藻水华的持续爆发;并概括了蓝藻水华对当地水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及如何有效利用蓝藻水华。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机制,控制对策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echanism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Tai Lak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position of the cyanobacteria,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 of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Then, detailedly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echanism from the inside and outside; detailing the methods to utilize the measures of control pollution and stop the sour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s well as river basin management to control the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oreover, summarizing the harm for the local aquatic ecosystems due to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as well as the methods to effectively utilize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Keywords: Tai Lake,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outbreak mechanism, control countermeasures.1.蓝藻1.1基本特征1)细胞壁由纤维素(层)和果胶质(外层)组成,细胞外有的具胶被或胶鞘。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常见蓝藻主要有微囊藻、念珠球藻、颤藻、项圈藻、鱼腥藻、胶鞘藻等。
蓝藻爆发原因蓝藻爆发是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过多,水温高、光照强、pH值高、氮磷比例失衡、藻相菌相不平衡、日常管理不当等造成的。
蓝藻的危害1、蓝藻大量繁殖,最终形成优势种群,在此过程中蓝藻会大量产生蓝藻毒素,限制其它藻类繁殖,从而使水体藻相结构不正常,藻相单一,最后只剩蓝藻。
2、pH升高(9.0以上),养殖动物长期生长在这种水体里生长速度会减慢,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碱中毒的现象,苗种成活率降低。
一旦赶上“暴晴天”水体溶解氧会过饱和,导致气泡病而大量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3、蓝藻大量死亡,沉积在池塘底部,经过厌氧菌的发酵分解,使池塘底部环境严重恶化,发热、发臭。
蓝藻在死亡以后会产生三大毒素:神经毒素、细胞内毒素和肠毒素,养殖动物摄食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而死亡。
对虾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蓝藻水华,pH居高不下,蓝藻毒素损害虾的肝胰脏及神经,对虾出现肠道弯曲、消化不良、白便等症状。
解决方案:遇到蓝藻要适度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形成水流,少量蓝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控制:方案一:腐植酸钠1-2公斤/亩,“强效EM”1瓶配合红糖2斤发酵2-3天,泼洒2-3亩,抑制蓝藻疯长。
方案二:高浓度“利生素” “强效EM”控制,适度用“鱼虾可乐(氨基酸培藻精)”3亩/瓶“速调107” 2亩/瓶肥水。
当大量蓝藻形成水华时,可局部或全塘杀藻后,再采取以上操作。
河蟹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预防方案:(1)定期泼洒“利生素”3亩/袋,配合“强效EM”3亩/瓶,补充水体有益菌,可预防蓝藻爆发。
(2)定期使用“生物底爽”10亩/袋,减少塘底淤泥的蓄积,从根本上切断蓝藻营养来源,调节水体营养比例,使水体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单胞藻类)成为优势藻种群,有效抑制蓝藻爆发。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040601140 周英豪太湖烟波浩淼,辽阔雄浑,地处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分属江苏(53%)、浙江(33.4%)、上海(13.5%)两省一市,除去湖中岛屿,实际水面233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9米,蓄水量4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6亿立方米,换水周期约为300天。
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无锡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07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蓝藻爆发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一)、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1.无锡太湖水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无锡市太湖水域地处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域三面被陆地包围,一面向南方敞开,水体的流动性较差。
同时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污染往往随风飘向无锡水域并积聚不散。
其次,无锡市位于太湖流域中段,从上游流入无锡太湖湖域的京杭运河、金坛、溧阳来水水质均为Ⅴ类,已基本没有环境容量,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从2004年起,水利部在原太湖的自然排水通道望虞河实施调水,造成无锡市东部地区水位抬高,形成水体“滞流”,使京杭运河成为唯一的排水通道,导致太湖排水不畅,进一步加剧了无锡太湖水域排水出路的矛盾。
这样,在上游污水流入,下游东南风刮向无锡水域的双重作用下,当地水域的局部整治,虽起了一些作用,但仍难免杯水车薪的结局。
2.近年来太湖水质整体持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磷和总氮浓度,虽然与最高的年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989—1996年,全太湖总氮处在V—劣V类水平,1996—2001年,总氮浓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劣V类水平,2001年至今,总氮浓度有上升的趋势。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蓝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蓝藻类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当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过多,加上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就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蓝藻爆发。
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蓝藻爆发事件,主要起因如下:1.农业活动:农业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城市污水:城市居民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其中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有机废物,为蓝藻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升高,这是蓝藻繁殖所需的温度范围。
温度的升高还会导致湖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加剧了蓝藻的生长。
4.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和有机废物积累在水体中,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些物质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蓝藻爆发。
为了解决太湖蓝藻爆发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和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生态农业,利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污水处理: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放,防止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同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对太湖及周边水域进行常态化的监测。
及时发现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4.利用生物控制蓝藻: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浅水植物、浮游动物和一些鱼类,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从而控制其繁殖。
5.沉水植物的修复:在太湖等水体中适量引入具有吸收养分能力的沉水植物,如草鱼、水葫芦等,增加水体中的植物化竞争力,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6.整治湖泊河道:加大湖泊和河道的整治力度,清理过量的蓝藻和水生植物,保持水动力环境平衡,降低蓝藻爆发的风险。
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
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淡水湖泊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不例外地受到了蓝藻暴发的威胁。
蓝藻暴发不仅对太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蓝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通常生长在养分富集、氮磷含量过高的湖泊水体中。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废水排放以及农业化肥的使用过度,导致太湖的水体富含高浓度的氮磷等养分,成为了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高温和光照强度也是蓝藻暴发的重要诱因。
针对太湖蓝藻暴发的治理工作,首先应该从源头控制开始。
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推广高效利用肥料的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留住农田养分,阻断养分进入湖泊。
此外,要强化农村污水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避免其直接进入湖泊。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不对太湖产生污染。
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加强太湖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
借鉴其他湖泊治理的成功经验,应该采取生物修复、水生植物种植等手段,增加水体中好氧生物的数量,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从而减少蓝藻的生长。
此外,应建立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除了源头控制和生态修复,加强太湖的综合治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协作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政府要加大对太湖治理工作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惩罚,形成对蓝藻暴发的高度震慑力。
此外,公众的参与和宣传也是太湖蓝藻暴发治理的重要环节。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到太湖的保护中来,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强对太湖蓝藻暴发治理的宣传,增强公众对水质污染的认识,提高民众对太湖保护的重视程度。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
太湖蓝藻治理措施一、背景介绍以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以太湖蓝藻问题日益突出。
二、蓝藻的危害蓝藻是一种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蓝藻水华不仅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还会产生致病毒素,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
三、治理措施1.减少污染源以太湖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等都是蓝藻滋生的重要源头。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推广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等,是减少污染源的关键。
2.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恢复以太湖水质的重要手段。
引入湿地植物、浮岛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质、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同时,适当调整湖泊水位,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
3.科学施肥农业面源污染是蓝藻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施肥是减少农业污染的关键。
科学制定农业施肥方案,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渗漏,是预防蓝藻滋生的有效手段。
4.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以太湖水质监测和蓝藻水华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及时掌握湖泊水质状况和蓝藻水华的发生情况,做出及时响应和治理措施,避免蓝藻水华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意识,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治理以太湖蓝藻的合力。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四、成效与展望通过多年的努力,以太湖蓝藻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水质状况得到改善,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和范围有所减少。
然而,治理工作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保持长期持续的治理效果。
总结:以太湖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蓝藻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减少污染源、生态修复、科学施肥、加强监测与预警以及宣传与教育等综合措施,以太湖蓝藻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仍需要持续努力,进一步加强治理工作,保护好以太湖的生态环境。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发生于2007年5、6月间,我国江苏省的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全城自来水污染。
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
太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其流域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太湖风景秀美,引人入胜,是江苏省著名旅游景区。
然而近来几乎年年夏季爆发的蓝藻时间却为太湖蒙上了一层阴影。
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即为我们常说的水体富营养化,俗称水华。
水华(Water bloom)或明确的藻华(Algal bloom),学术名词为“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
通常水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色。
而一般“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涉及到的藻类有蓝藻(即蓝细菌)、绿藻、硅藻等。
自然形成的水华现象会很快消失,并不会带来环境影响。
但是我国中国的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等地频频爆发的水华现象却离不开人为的因素,人类向往水体中排放氮素(主要是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磷素(主要是正磷酸盐和各种形态的磷酸盐),使得淡水富营养化,超出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会导致“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而发生在江苏太湖的蓝藻大范围爆发事件,一些专家人为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称是持续高热造成的,而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民间却普遍认为是大量兴建排污严重的化工厂,以及政府对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恶性事件。
我却认为这件事的确存在自然和人为两部分原因,而人为才是主因:一、人为因素1、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正近年来太湖周围兴建高污染化工企业,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等,未经适当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太湖周围一些地区更是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为什么蓝藻爆发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为什么蓝藻爆发蓝藻暴发是水体中的蓝藻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水体呈现绿色或蓝绿色的现象。
蓝藻暴发不但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为了防止蓝藻暴发,需要采取根本措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对策。
1.养分过剩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剩,特别是氮和磷。
这些养分可以来自农业排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大规模水体养殖等。
因此,控制养分的排放是防止蓝藻暴发的关键。
-解决农业排放问题:加强农田管理措施,例如采用精细施肥技术、调整农作物类型和数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合理收集和利用农业废弃物。
-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建设和改善污水处理厂,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养分排放。
同时,加强监管,对违规排放者进行处罚。
-控制大规模水体养殖:加强养殖管理,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废水处理措施,减少养殖废水的养分排放。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温度升高,提高了蓝藻生长的条件。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和干旱,也可能导致蓝藻暴发。
-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范围内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如转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强森林保护等。
-加强水体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体的环境变化,并对可能的蓝藻暴发进行预警。
3.生态恢复和生物调控改善水体生态系统也是防止蓝藻暴发的关键。
通过恢复湿地和河流的自然状态,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减少养分积累。
此外,引入具有对抗蓝藻的天敌和竞争者,可以帮助控制蓝藻的生长。
-恢复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加强湿地和河流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养分输入,提高自净能力。
-推行生态修复技术: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物富营养化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改善水体质量,减少蓝藻的生长。
-引入生物调控:引入一些对蓝藻有竞争和控制作用的生物,如一些浮游植物、浸水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
4.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对蓝藻暴发的认识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蓝藻暴发的防治。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
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
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
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
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
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1、气温。
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2、光照。
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爆发;3、风。
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4、降雨。
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5、水域形状。
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6、其它。
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
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1、水体富营养化。
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
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
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
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泥中蓝藻活细胞的种类、数量、密度及其冬眠苏醒时间有关。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从前发生了饮水危机。
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能够喝?——这主若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 35亿年至 33 亿年前。
蓝藻的重要特点是喜高平易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连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
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以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
蓝藻有合适的生境就会爆发。
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1、气温。
日均气温高于200c 利于蓝藻生长生殖;2、光照。
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生殖快,易上浮,易爆发;3、风。
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飘扬;4、降雨。
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5、水域形状。
蓝藻易齐聚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6、其他。
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 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牢固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品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
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若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1、水体富营养化。
依照太湖蓝藻爆发的本质情况,当氮(N)、磷( P)达到必然浓度,蓝藻即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分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
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 大于必然比值,且其他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蓝藻即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
蓝藻爆发必定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
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生殖速度,与底泥中蓝藻活细胞的种类、数量、密度及其冬眠清醒时间有关。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止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040601140 周英豪太湖烟波浩淼,辽阔雄浑,地处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分属江苏(53%)、浙江(33.4%)、上海(13.5%)两省一市,除去湖中岛屿,实际水面233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9米,蓄水量4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6亿立方米,换水周期约为300天。
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无锡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07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蓝藻爆发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一)、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1.无锡太湖水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无锡市太湖水域地处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域三面被陆地包围,一面向南方敞开,水体的流动性较差。
同时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污染往往随风飘向无锡水域并积聚不散。
其次,无锡市位于太湖流域中段,从上游流入无锡太湖湖域的京杭运河、金坛、溧阳来水水质均为Ⅴ类,已基本没有环境容量,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从2004年起,水利部在原太湖的自然排水通道望虞河实施调水,造成无锡市东部地区水位抬高,形成水体“滞流”,使京杭运河成为唯一的排水通道,导致太湖排水不畅,进一步加剧了无锡太湖水域排水出路的矛盾。
这样,在上游污水流入,下游东南风刮向无锡水域的双重作用下,当地水域的局部整治,虽起了一些作用,但仍难免杯水车薪的结局。
2.近年来太湖水质整体持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磷和总氮浓度,虽然与最高的年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989—1996年,全太湖总氮处在V—劣V类水平,1996—2001年,总氮浓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劣V类水平,2001年至今,总氮浓度有上升的趋势。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自从2007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太湖水污染,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口恶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河流湖泊中,蓝藻含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但从实验结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12年自从1998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亿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那么,的趋势。
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引言:蓝藻爆发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现象,普遍存在于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环境中。
尽管蓝藻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提供氧气、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等,但其爆发却经常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蓝藻爆发的原因,并介绍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出自然水平的现象。
常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
当水体中存在过多的营养物质时,蓝藻就会迅速生长和繁殖,导致爆发。
二、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有机物质,如果没有妥善地处理和使用,很容易进入水体,并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使蓝藻爆发。
三、工业排放工业排放对蓝藻爆发也有一定影响。
工业活动中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不仅会改变水体的环境,还会提供营养物质,为蓝藻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四、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体温度升高,这有利于蓝藻的生长。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影响降水量和降水分布,进而影响水体的流动和混合,对蓝藻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
解决方法:一、水体管理对水体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蓝藻爆发的关键。
包括限制农业活动引入的肥料和农药,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加强水体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等。
二、改善土地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和城市建设,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蓝藻的爆发风险。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防治蓝藻爆发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其他水生植物或动物,调整水体生态环境,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蓝藻的滋生。
四、调整氮磷比例研究表明,通过调整水体中氮磷比例,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爆发。
适当增加磷的含量,限制氮的供应,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结论:蓝藻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包括富营养化、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为了预防和控制蓝藻的爆发,需要加强水体管理、改善土地利用、进行生态修复和调整氮磷比例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040601140 周英豪太湖烟波浩淼,辽阔雄浑,地处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总面积2400平方千米,分属江苏(53%)、浙江(33.4%)、上海(13.5%)两省一市,除去湖中岛屿,实际水面233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9米,蓄水量4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6亿立方米,换水周期约为300天。
太湖具有饮水、工农业用水、航运、旅游、流域防洪调蓄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资源。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以水的灵气表现了吴越文化的精髓,也使太湖明珠—无锡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可是,这几年的太湖水质逐年下降,2007年4月无锡太湖蓝藻出现异常,5月蓝藻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无疑颠覆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蓝藻爆发的原因究竟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一)、蓝藻爆发的自然因素1.无锡太湖水域地理位置的影响。
无锡市太湖水域地处太湖西北部,整体上是一个呈半封闭状的湖湾,湖域三面被陆地包围,一面向南方敞开,水体的流动性较差。
同时由于太湖流域常年以东南风居多,整个太湖水污染往往随风飘向无锡水域并积聚不散。
其次,无锡市位于太湖流域中段,从上游流入无锡太湖湖域的京杭运河、金坛、溧阳来水水质均为Ⅴ类,已基本没有环境容量,导致太湖无锡水域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从2004年起,水利部在原太湖的自然排水通道望虞河实施调水,造成无锡市东部地区水位抬高,形成水体“滞流”,使京杭运河成为唯一的排水通道,导致太湖排水不畅,进一步加剧了无锡太湖水域排水出路的矛盾。
这样,在上游污水流入,下游东南风刮向无锡水域的双重作用下,当地水域的局部整治,虽起了一些作用,但仍难免杯水车薪的结局。
2.近年来太湖水质整体持续恶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中总磷和总氮浓度,虽然与最高的年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989—1996年,全太湖总氮处在V—劣V类水平,1996—2001年,总氮浓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劣V类水平,2001年至今,总氮浓度有上升的趋势。
1989—1996年,全太湖总磷浓度由Ⅲ类变为Ⅴ类水平,1996年至今,总磷浓度有所下降,目前保持在Ⅳ类水平。
从1987—2006年,全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从贫营养和中营养水体面积各占50%发展到贫、中、富营养水体面积各占22%、42%和36%,中、富营养水体面积比例已高达78%。
湖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藻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3.无锡的气候异常催生了蓝藻的爆发。
首先,从气温因素分析,去年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是无锡市195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天,日平均气温达6.8℃,超出1971—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2.5℃,高于历史最高记录2001年冬天0.4℃,是无锡市50多年来第一个没有降雪的冬天.整个冬季积温首次超过600℃,达603.8℃,超出历史最高记录2001年冬天31.5℃,比常年同期偏高200.3℃。
去年的“暖冬”,导致一般在10月份消失的蓝藻,去年12月在太湖仍然可以看到。
今年入春以来气温继续走高。
今年春季日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比常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常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冬、春两季的气温偏高,导致太湖湖水温度明显高于往年,从而促使在冬季处于休眠期并分布在低泥表面的藻类提前进入复苏期,并从底泥表面逐渐上浮到水体,在4、5月良好的太阳光照、太湖广阔湖区周边的凹槽水湾的静止水体中大量繁殖,异常快速生长,积聚成群形成蓝藻水华,并随风漂移。
其次,从风向风力因素分析,无锡市今年1—5月的风力明显较往年偏小,使得本来就流动性差的无锡水域水体更加难以流动,加之降水减少,水体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为蓝藻的大规模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无锡市今年1—5月偏南风明显多于往年,无锡地区风向从偏北风转换到东南风的时间比常年提前了近一个月,使得太湖蓝藻提前向无锡水域富集。
再次,从降水情况分析,今年以来,无锡市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大大减少,1—5月总降水量为286.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0.2毫米,只有常年同期的76%.特别是当时连续高温多雨,5月份月降水量41.8毫米,只有常年同期的40%,其中5月上中旬的降水量仅有4.9毫米,不到常年同期的10%。
降水的减少,加上气温较高,太湖湖水蒸发量加大,导致太湖水位不断降低。
5月23、24日,无锡地区分别降了两场PH值为4.5和4.58的酸雨,造成了蓝藻的大面积集中死亡,5月25—27日三天连续高温暴晒,大量堆积死亡的蓝藻腐烂、发酵、沉入水底,发黑发臭,导致水体严重污染。
(二)、蓝藻爆发的人为因素1.流域内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基础环境设施建设滞后。
太湖地处苏、浙、沪两省一市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不断向湖边发展,而配套的基础环境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远远赶不上污水增加的速度,甚至流域内个别污水处理厂接纳超出其日处理能力的污水而成为污染源。
就无锡市而言,目前虽然已建成5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00万吨/日,但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70%。
2.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负荷较高。
太湖流域是我省工业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
2005年,无锡市排放废水58000万吨,排放COD9万吨,其中,排放工业废水39600万吨,COD4万吨;生活污水18400万吨,COD5万吨。
2006年,全市排放COD削减了3%,但仍达8.73万吨,而无锡市水环境容量,COD最大允许排放量仅为5.96万吨/年。
3.农业面源污染较重。
太湖流域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化肥农药施用量大,而利用效率却很低,许多肥源随地表径流进入太湖;畜禽养殖、湖区内围网养殖、湖边大量种植施肥量大的蔬菜、花卉等,都造成湖水了湖水的严重污染。
(三)防治措施1.恢复沿岸带水生植被, 增强自净能力沿岸带水生植被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吸收净化、保护水质的显著功效压,对浮游藻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东太湖是太湖的出水通道, 吞吐流自西太湖携入了大量的污染物质, 又接纳了来自东山半岛的污染物, 还要承受湖内网围养殖业的污染, 单位湖面的氮、磷污染负荷已达51、7gm-2a-1‘和3、95gm-2a-1, 是西太湖平均污染负荷量的4到5倍。
但由于水生植被赋予湖泊的净化机制和抑藻功能, 使得东太湖仍然保持着清澈的中营养水质, 无蓝藻水华之害。
水生植物每年从底泥和湖水中吸收氮, 磷, 分别占东太湖氮、磷年污染负荷总量的50%和94.6%。
每年有约60×104t水生植物被收获利用, 对于保持湖泊营养平衡、防止富营养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 水流自西太湖携入的颗粒态污染物在东太湖得以充分的沉降, 这对澄清湖水、降低营养水平、防止出水河道的淤塞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能在太湖北部沿岸带建立水生植被, 其吸收净化能力将超过东太湖水生植被, 加上其促淤功能, 可以使全太湖的营养收支在现有的基础上基本达到平衡在外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 沿岸带水生植被的净化作用可使湖水营养水平逐渐下降, 逐步实现生态恢复。
沿岸带水生植被区将成为漂浮性蓝藻的“陷井” , 进入此湖区的蓝藻被水生植物拦挡、抑杀或被生活在水生植被区的大型浮游动物所捕食, 对抑制蓝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恢复沿岸带水生植被是一项长效生态工程, 可以立即全面起动, 3年内就能初见成效, 5到7年后可达到预期的规模和环境生态功能。
2.实施蓝藻直接收获控制措施, 减轻局部性蓝藻灾害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危害集中表现为局部性蓝藻灾害。
通过内外污染源控制降低湖水的营养水平, 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蓝藻灾害, 但实现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直接收获蓝藻为一终端控制途径, 当年就可见效。
尤其针对蓝藻相对集中在西北部沿岸带、分布密度大、易于收获特点, 实施高强度的直接收获控制措施, 对于减轻局部性灾害、改善水源水质和生态环境效果将是十分显著的。
3.综合治理重点水域, 优先解决水源问题五里湖和梅梁湾既是无锡市的水源地, 又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也是太湖水体中污染和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湖区。
综合运用各种工程和生态措施, 优先治理五里湖和梅梁湾,是治理太湖的关键所在。
50年代初期, 五里湖是一个水草丰茂、水质清新、环境优美的小湖湾, 水生植物在夏、秋季节的旺盛生长对藻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使其数量远低于冬、春季节图。
虽然外源污染已相当严重, 一次降雨输入的无机氮、磷量已达7g/m2和2.08g/m2, 但由于水生植物赋予湖泊较强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缓冲能力, 这些营养物在2至3个月内便被净化。
这说明, 一旦重新建立起水生植被, 五里湖仍将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和污染承受能力, 在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 能够稳定地保持优良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八五”期间,我们在五里湖开展了水生植被恢复实验, 在控制外源污染和低水位的情况下, 在面积为。
的实验区内成功地建立了挺水植被和沉水植被, 达到了显著的水质净化效果。
借鉴此试验方案,我们可以推广到太湖相关的各个流域。
利用这一实验模型我们可以在彻底切断污染来源、适当降低水位和再造人工浅滩的基础上, 通过重建水生植被恢复五里湖水质和生态环境是完全可行的。
4.对经过初次除藻治理后的重点水源地,优先采用氮磷藻磁聚移出技术,提高水质。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氮磷藻移出技术”,是以粉煤灰等几种无毒无害的工业废料与壳聚糖等材料复配,再加上磁粉等磁性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制成粉剂或水剂母料。
试验表明,这种水处理剂与富营养化湖水混凝,先产生絮凝物,再用磁铁即可吸附移出氮、磷和藻类。
这项新成果因为加入了磁分离技术,可实现彻底根治氮、磷及蓝藻的目标。
在干湿分离机构中,其可移出干物质,净水回流人原水体中。
5.对于藻类密度较小、絮凝体不易沉淀低浊度、含藻类及有机物杂质(如水草、腐叶等)较多、低温、污染程度高及溶氧低的原水湖区,可采用气浮法除藻。
该技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从而形成水、气和浮游藻类的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浮到水面上,再利用收藻设施进行收藻。
气浮法最常用的是压力溶气气浮法。
利用气浮使絮凝体浮升至水面去除的速度要比沉淀去除快很多。
同时,气浮也有其弊端,气浮的浮渣难以处理,气浮池通常会散发恶臭,导致周围环境较差。
为了保证气浮的效果,在气浮前需要预加氯,但这会危及饮用水的安全性。
所以,保证去除效果的同时,对加氯量应有严格控制,经过方法计算得出合理的控制量,以保证该法的去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