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和《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活板》教学设计
《活板》教学设计《活板》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了解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溶、帖、旋、拂、砥、讫”等6个字。
(二)能力训练: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三)思想感情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
2、疏通全文。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要求快速阅读注释一和注释二。
合上书本比赛掌握情况。
(幻灯,填空)教师补充。
(三)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四)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五)检查朗读。
(准确程度、流畅程度)(六)疏通全文。
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七)注意下列词的落实:第一段:板印、盛为之、已后、皆为扳本第二段:布衣、又为活板、薄入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止印、未为简易、已字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重复者、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又疏密、兼与药相粘、燔土、用讫、拂、殊不第三:其印、为、予、群从(八)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用现代文翻译第二段。
3、找出三个词类活用、四个通假字、五个一词多用。
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结构层次。
2、了解说明顺序。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出示幻灯。
)一、解释下列各词:1、板印____2、盛为之____3、已后______4、皆为扳本___5、布衣__6、又为活板___7、薄如钱唇8、每字为一印9、火烧令坚10、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11、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12、乃_____13、持就火炀之____14、则字平如底____15、止印___16、未为简易___17、已自布字18、更互用之__19、瞬息可就__20、重复者21、以纸帖之__22、每韵为一帖__23、奇字24、素无备25、旋刻之26、不以木为之者27、文理___28、兼与药相粘__29、燔土___30、用讫__31、拂__32、殊不__33、其印___34、为予群从所得______二、写出四个通假字:三、写出三个词类活用字:(二)完成课后练习二。
21、《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21、《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21、《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一、对本课教学的认识:《梦溪笔谈》二则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二十一课。
它是第五单元——“关注科学”中的唯一一篇文言文。
在设计教学时,最使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体现这篇文言文与整个单元主题的关系。
我认为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矢志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的脉动,关注科学,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抓住灵感的闪光。
这样的科学精神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就着重注意体现了这一点。
另外,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因此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也不能丢,文章中的重点实词及虚词仍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体现了简洁、平实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思路设计《梦溪笔谈》二则,我设计了两课时,一课时解决一个文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以虫治虫”。
在这一课时的设计中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以及对学生思路的拓展。
1.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先进水平并由此引出学生对《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的兴趣,简介作家、作品,营造科技氛围。
2.梳理文意。
通过学生小组学习和小组间的提问,掌握实词词义、虚词不同用法,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文言虚词。
3.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通过教师提示的要素:虫害发生的时间:虫害发生的季节:虫害发生的范围:解决虫害的经过: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要求在概括时包涵着四个要素。
教师给出大量运用想象的文段,请学生进行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明确介绍科技发现的小文章应尽量使用简洁平实的语言。
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后,进行写作训练。
利用投影展示关于“以虫治虫”的图片,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进行描述。
个人写完后小组交流,每小组推举出最好的一个进行班级交流。
这样学生在获得初步感受的同时,落实到了写作上,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比教师枯燥的讲授更易于学生接受,与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联系起来。
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3.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具”、“以”等。
过程与方法:引导、交流、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简短的科技片断。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简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我们的教材第五单元设计的主题是“关注科学”。
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呢?[小黑板][生]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等。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发现同学们知道许多对人类有过贡献的外国科学家。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之一。
你知道我国古代在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吗?[小黑板][生]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动仪……从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梦溪笔谈》。
二.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简介《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生]看书164页注释①2.全班齐读课文。
3.小组进行学习,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排查字音、词义并进行翻译。
4.针对字音、词义,针对课文内容互相提问。
[教师打出问题并在节上作补充。
一组复述文章内容,另一组读教师提供的文段。
比较交流]5.提示重点字音、实词含义及虚词用法。
三.体会语言1.我们已经把握住了本课的大意。
谁能用准确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内容?[天敌]2.老师写的文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自由发言]3.一本记录科学发展的典籍,都用老师文段中的这种语言好不好?[自由发言]四.拓展1.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科学的发现。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自由发言]2.你知道在生物界中还有那些“天敌”的现象吗?[自由发言]3.放“以虫治虫”的投影。
4.这些都是昆虫的本能,是一种自然现象。
9《梦溪笔谈》二则
那“千古不灭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们招手……当我们打开他那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灿烂地眨起眼睛。让我们走进它的迷人世界。
二、作者简介:
沈括(1031一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参加王安石变法,晚年致力于总结学术领域中的知识经验,撰写《梦溪笔谈》26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等。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今人有《梦溪笔谈校证》。
四、关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教学
小结
《雷震》如实地记录了一次雷击的现象和后果。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到“而室亦俨然”)详尽描述了“暴雷所震”的经过和结果。第二部分:(从“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到“不其难哉”)作者对这次雷震现象的评价。
上册《梦溪笔谈》两则·教案示例之一高中二年级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预习第一题导入本课。
1.划出说明物理的句子(答案见前)。
2.谈所受启发。
小结要点:我们的先人,在遥远的古代,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科学实验设备极差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穷究物理,有不少的发明创造,对推动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值得我们引为骄傲的。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学者。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1077),他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是这个运动中的骨干人物之一,官至三司使(度支、户部、盐铁三司,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主持过天文研究、农田水利和军器的制造。
后出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练军有方,威声雄于他府。
李贽在《藏书》中将他列为“疆(强)主名臣”。
《梦溪笔谈》一书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美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中,称赞它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三、给课文划分层次。
1.齐读课文。
2.把重要的语句划出来。
答案如下:②“皆不可限以时月。
”(“皆”,指上文用根、用叶、用芽、用花、用实诸事。
这就提出了针锋相对的主张。
)[附注]在划出重要语句的同时,要根据答案后面括号里的话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
对划错了的也要加以分析,说明错在什么地方。
例如“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这是解释原因,不是阐明观点。
3.划分层次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但二月草已芽……在药则未为良时”一句是属上还是属下?(教学参考书以此句属下。
)讨论后小结:此句应属上。
理由是,它解释了“古法”产生的原因,又以“在药则未为良时”照应上句“此殊未当”。
②“皆不可限以时月”和“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能否做为前后两层的分界点?(教学参考书将“但二月草已芽……拘以定月哉”作为一层。
)③“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这句是否应当专立一层?4.各层大意如下:第一层(开头至“在药则未为良时”)对“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一说提出异议。
第二层(“大率用根者”至“皆不可限以时月”用实物说明采用部位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由此作出“不可限以时月”的结论。
初一梦溪笔谈二则的教案及原文
初一梦溪笔谈二则的教案及原文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梦溪笔谈二则是初一的语文课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梦溪笔谈二则的教案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梦溪笔谈二则的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文明。
2.理清行文思路。
3.把握文章重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理清行文思路。
(重点)2.把握文章重要内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四大发明。
其实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成就还有许多,它们有的留存至今,令人叹为观止,如长城等建筑;有的在考古学家、探险家的不懈努力下重见天日,如历史遗迹、文物……但更多的是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需要我们大家去找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括的《梦溪笔谈》,去发现先人的聪明才智,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祐进士。
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撰《梦溪笔谈》。
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所及,无不详为记录,以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入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
2.介绍作品《梦溪笔谈》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
成书于11世纪末。
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逸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详细记载。
21《梦溪笔谈》二则_教案教学设计
21《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热爱祖国。
2掌握文言文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3理解文章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可以由学生收集、也可由教师提供。
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公元1031年。
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在其母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其父沈周曾在现今的镇江、泉州、简阳、开封等地为官,少年时代的沈括随其父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
沈括于1051年11月任沭阳(今江苏沐阳)主簿,1063年考中进士,不久升为太史令。
熙宁年间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信用和器重。
1072年兼任提举司天监,大部分时间在开封研究天文,改革历法。
次年做集贤院校理。
因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使他有机会读到了更多的皇家藏书,充实了自己的学识。
以后他还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
1082年西夏攻永乐(今陕西米脂县西)、绥德(今陕西绥德)二城,沈括奉命力保绥德,因永乐失守,连累坐贬,调为均州团练副使,实际上被软禁。
1085年哲宗即位大赦,恢复自由。
1088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汇集平生见闻,撰写了《梦溪笔谈》。
约于1095年病卒,终年64岁。
沈括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一生撰书多种,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有22种155卷,但据《梦溪笔谈》和宋代诸家书目,此外尚有18种。
现在尚存的只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残存本19卷和《苏沈良方》中的一部分沈括医方,其他均已失传。
《梦溪笔谈》是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典籍,全书总计30卷,分成17类,609条,10几万字。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化学、医药、生物、建筑、冶金、文学、史学、音乐、艺术及财政、经济等等,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4《梦溪笔谈》二则》word教案 (3)
《梦溪笔谈》二则(沈括)教材分析:《梦溪笔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课文所选二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和建筑理论技术达到的高水平。
文字简洁生动,70和130字分别清楚记述,而且有详有略。
学情分析: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难点,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本文二则的故事性比较强,且注释较详,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疏通文意的难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内解决,体现自主和合作意识。
并通过练习二、三、四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岁""穰""患""贻""履”"之""其""以""悉"等。
3. 说出这两篇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译讲初步理解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教学难点:1.说出这两篇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
2.简洁生动,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自学: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沈括及其作品《梦溪笔谈》;2. 查阅工具书,尝试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疏通《以虫治虫》篇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获得“环保”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导入:1.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对绿色农业的关注导入。
2.关注科学,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说起。
1.请同学介绍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梦溪笔谈》。
明确: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
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写《梦溪笔谈》,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
《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梦溪笔谈》教学设计《梦溪笔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梦溪笔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能熟练朗读课文。
2、能对照页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两篇文章。
课前学习读准字音,初步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在科学开展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伟人光芒的身影,其中就有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他撰写了一本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两篇代表作品。
二、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三、在此根底上,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朗读比赛,评选朗读优胜小组。
评选标准:1. 能读准字音2、朗读熟练3、停顿自然四、学生活动: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录。
五、小小组合作,解决在疏通文章时遇到的困惑,如小小组不能解决,可由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六、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八、课后学习a) 能正确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
b) 熟练背诵全文。
c) 积累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成就的材料,准备课上交流。
《梦溪笔谈》二那么(二)1.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进展小组表演,丰富课文内容。
2、课上交流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艺术成就的材料。
一、检查上堂课学习效果。
二、《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
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学生讨论: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吗?三、揣摩人物心理,展开丰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
表演情节:匠师密派其妻问塔动之因。
四、小组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四、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卓越,在世界史都散发着夺目的光荣。
学生交流收集的展现我国古代科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材料。
(可以不拘形式)九、课后学习交流的资料。
出一期以此为专题的黑板报。
1、了解沈括在我国科学史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2、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教学方法1、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4、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三、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喙(hui)穰(rang)梵(fan)胠(qu)箧(qie)履(lu)贻(yi)钗(chai)(2)字义部分大穰:庄稼大丰收方:才级:层患:嫌、担心贴:赠给但:只盖:因为伏:通“服”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以:用悉:全之:结构助词的其:代词,它的(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据。
语文版语文高二年级《梦溪笔谈》教学设计
高二《梦溪笔谈》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三)体会我们先人对科学的执著态度。
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分析:本文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这是阐释事理这类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它不同于说明实物常用的空间顺序和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常用的时间顺序。
《采草药》的作者是从否定古代错误的作法入手,进而说明自己的观点。
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先从使用草药的部位不同说明“不可限以时月”的道理,这是从草药的内在因素方面说的;再从草药生长的客观条件不同说明“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虽然不是议论文,但是却有极严密的逻辑性,说服力很强,文章的层次条理也很清楚。
2.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法:比如从“用根者”、“用叶者”、“用芽者”、“用花者”、“用实者”五种不同情况和从“地势高下χ?/FONT>举例法:比如,以芦菔、地黄为例,说明有宿根的草药应当什么时候采摘;以紫草为例,说明无宿根的草药应当什么时候采摘。
使用举例说明法,能把事物说得更具体,便于读者了解。
比较法:比如,在说明用根作药时,作者说“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用“无苗”和“有苗”相比较,“须取无茎叶时采”的结论就不言而喻了。
使用比较说明法,能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
3.文章在材料的详略安排方面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分析:前一层否定古代错误的做法写得简略,后一层说明正确的做法写得详细。
因为作者在本文中要表明的观点是采草药不能限制在固定的时间月份,只有从正面说明,才便于回答为什么不能限制在固定的时间月份的问题。
另外,文章的重点是要介绍正确的做法,正确的做法说清楚了,错误的做法自然就被否定了。
正面说明部分,“用根者”写得详细,使用其他部位的写得简略。
因为用根作药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根在地下,不像花、芽、叶、实那样易于了解,只有详写,才能说清楚。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梦溪笔谈二那么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采草药》一文列举理由,引证事实,说明事理的写法;.领会《雁荡山》一文前后两局部联系紧密,层次清楚,表达中又各有侧重的写作特点;2.了解一些结构复杂的主语;.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提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难点:理解本文的特点记事与说理有机结合,条理清楚,文笔朴实简练。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掇du“拾取、摘采)率shu&i(大率:大概、大抵)黯恶&呵黯:阴暗、暗淡)茎jlng(植物体的一局部)版伯(芦服产是萝卜)愆qi白n(过失)圭gui(一种叶细节疏的竹子)畦qi(有土填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峙qiGo(岭崎:五岭的别称)并bing(古代并州)陨yOn(坠落)牒di6(文书)湫qiU(水池)瞰k&n (从高处往下看)穹qiong(高起成拱形)干g白n(直冲)岩kuT(高大而独立的样子)龛抬n(供奉神像或佛像的塔状石窟或木柜)皋阳。
(成皋:古县名)迥jiong (高挺的样子)作者及《梦溪笔谈》沈括()字存中,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
曾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革新吏治,颇多建树。
曾出使辽国,严词驳斥辽国争地的要求,在镇守西北时,积极巩固边防,屡次击败西夏贵族统治者的军事侵扰。
掌管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见解和发现,比欧洲早四、五百年),对当时科学开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也非常关心,凡有见闻,无不详为记录(如初中所学《活板》),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
《活板》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代表作《梦溪笔谈》中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文章详细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活板》是苏教版八下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
《活板》位于这一单元的第三篇。
可以说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了解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掌握“溶、帖、旋、拂、砥、讫”等 6 个字。
初步学会翻译文言语句;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活板的制作过程及“活”的特点。
朗读与练习、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法2 课时复习:《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再加之《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
《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今天来详细学习其中的《活版》。
(一)结构划分:讨论明确:课文分 3 段:第一段:介绍活板印刷术的前身——雕版印刷。
第二段:说明活板的制作、使用方法和有关事项。
第三段:简要交待活字的下落。
(二)课文分析1. 第 1 段介绍活版印刷术的前身——刻版印刷实用处吗?讨论明确:有。
第 1 段介绍活版印刷术的前身——刻版印刷。
介绍了刻版印刷的推广过程:唐代“未盛”,五代“始印”,五代后“皆为”。
文章由此开篇,是因为从刻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的进步,先说刻版印刷,才干见出活版印刷的优点。
这部份不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仅用两句话略过。
2 给第二段分层次。
讨论明确:这一段落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其法”到“字平如砥”)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
沈括简介 获奖教学设计
沈括简介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文学家。
字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
曾任扬州司理参军、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知延州、龙图阁学士等职,参与王安石变法。
元丰五年(1082)遭打击排斥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
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
平生博学善文。
所著《梦溪笔谈》不仅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分极其珍贵的遗产,也是一部重要的笔记文学著作。
另外,其《长兴集》(现存残卷)中的一些记游写景之作,也很有特色。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笔记集。
因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因而得名。
26卷,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补查、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目,共609则。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其中有许多沈括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发现。
特别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知识更为广泛。
《采草药》选自《梦溪笔谈·药议》。
文章标题即告诉我们,作者对草药的说明角度是在“采”的方面。
正文的第一句是明确的“题解”——由于古代成法把采草药的时间定错了。
所以有必要辩证说明。
从而在否定传统的采草药方法的基础上,说明了应根据植物的本性、地理气候和栽培条件,以及药用部分根、叶、花、芽、实的不同,因时,因地,确定最优采集时间,不能“一切拘以定月”。
是一篇阐明事物的科技说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求索精神
实证方法
师:浩瀚的宇宙中有众多的行星,其中有一颗小行星叫“沈括星”。沈括是谁?他又有何卓越的科学成就让历史铭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
2.板书课题沈括和《梦溪笔谈》
1.师:沈括是谁?请大家阅读“梦溪园里的科学家——沈括”这一步的
2.请同学读课文,结合“知识名片”了解“崇文苑”。
课后反思
3.《梦溪笔谈》像一本百科全书,记载了这么多内容。你知道吗?沈括在这本书中第一个为“石油”命名了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博闻广记”中的故事,说说你的阅读收获。
4.作为科学家的沈括,不仅遇见到石油的巨大价值,还有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真是难能可贵啊!
1.《游庐山大林寺》这首诗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重点
了解沈括及其卓越的成就,了解《梦溪笔谈》是一部怎样的著作。了解它的重要价值和卓越成就。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一、
导入新课
2分
二、15分
四、
初显身手
5分
五、
课堂小结
5分
播放星空视频
梦溪园里的科学家——沈括
中国科技史上的巨人——沈括
小结:《梦溪笔谈》有30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内容有两大来源:一是沈括一生中通过亲身观察和实践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二是民间的科学发明,沈括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使这些发明流传于世。
2.说说诗中描述的景色。
3.桃花本应该在阳春三月盛开,四月凋谢,但是在此诗中,山寺里的桃花为何在四月“始盛开”呢?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沈括上山看桃花”的故事,从中体会出沈括是个怎样的人。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师:沈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勉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美名。科学发展的目的是让人类生活的更好,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成为能够利用科学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传统文化课时计划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沈括和《梦溪笔谈》
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其他国家同类科学成果的对比,了解《梦溪笔谈》是一部怎样的著作。了解它的重要价值和卓越成就。
2.通过阅读,搜集资料了解沈括,感受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环保理念,并向他学习。
3.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3.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沈括?
4.教师结合资料,进一步介绍沈括。学生怀着崇敬之心朗读这部分课文。
5.书上说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巨人”,为什么会给他如此高的评价?我们接着向下看。
1.阅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读书收获。
师小结
2.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梦溪笔谈》的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价值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