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课程作业、案例分析:社交恐怖
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 : 周梅 华(9 5 ) 女 , 16 一 , 山东文登人 。讲师 , 士 , 硕 主要从 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研 究。
7 6
周梅华 , 沙登 阁: 交恐 怖症案例分析 社
21 00年第 2期
回避 与人交 往现象 , 人多 的场合 紧张 、 自在 ‘ 在 不
7 病 因分析
一
考上大学后 , 习 同样很 努力 , 一直很 好 . 因经 学 成绩 但
济条件所限 , 生活很节俭, 穿戴很朴素, 时常感到很 自卑. 她和同寝室的同学沟通很少, 觉得 自己的事跟别人讲也没 有用 , 只能让别人可怜、 看笑话. 她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
为 , 一想 到 自己的毛病 , 但 就非 常绝 望.
7 1 生物 性原 因 .
5 诊 断 结果
()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 首先 , 来访者有 主动求治
的意识 , 自知力 完整. 次 , 其 来访 者对 自己内心 的 困扰有 外 在 的痛 苦表 现 , 明内在 的精神 活动 与外 在 的行 为 表现 是 说
一
青少 年学 生性 意识 已经觉 醒 , 故对 性信 息或 性刺 激非 常敏 感 . 当与异性 目光 相 对 时 , 意 识 和 性 冲动 可 能 同时 性 被激 发 出来 . 由于 害怕 对 方窥 探 自己心 中 的秘 密 , 但 因而
作用不大 .后 来她哭 诉说 , ” 这个怪 毛病严重影 响 了她 各方
因被撤了职 , 时常借酒消愁 , 乱发脾气 , 李敏常处在恐惧之
中. 变故 引来一 些人讥 讽 的 目光 和冷 言 冷语 . 了给 家里 为 争 气 , 敏拼命 学习 , 别 的同学穿 戴 比她好 , 李 看见 家境 比她 好 , 虽装 着若 无其事 、 她 很开 心 , 内心 很难 受 , 不如 人 但 有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非常焦虑和不舒服的情况。
社交恐惧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恐惧评价、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尴尬和不舒服的一面、不知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和自卑等。
本文通过一个大一学生的案例来了解社交恐惧症的相关症状和治疗方案。
案例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大一学生,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但在许多场合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尤其是在社交场合。
他非常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担心别人的评价,甚至连老师问他一些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时,他也害怕回答。
更糟糕的是,他已经错过了许多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的机会,因为他害怕与同学们接触和交流。
症状特征从小明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他害怕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被别人评价,感到害怕被拒绝和孤立。
他非常在意别人的审视和评价,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避免任何需要与人们互动的场合。
他也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联系,甚至在与自己的家人交往时也感到困难。
治疗方案社交恐惧症是可以治疗的。
下面是一些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常用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治疗社交恐惧症的方法。
具体而言,治疗师会通过指导患者分析他们的负面思想,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并鼓励他们与其他人交往,以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感。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社交恐惧症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特别是在一些情况下,如面对紧迫压力的情况下,它们可能是特别有效的。
然而,治疗师也强调,药物治疗通常仅仅是一个补充措施,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唯一途径。
3.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帮助患者逐渐面对恐惧情境的方法,从而逐渐适应和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惧症。
治疗师会逐渐暴露患者到他们害怕的场合中,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与他们互动,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情境。
治疗师还会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和其他工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
结论社交恐惧症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但它也是可以治疗的。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报告_刘建兴
境中, 早年的心理印痕被激活, 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 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回避社会交往、与人交 往紧张的缘故。
在咨询中, 我们建议她: 首先, 纠正其错误的观念与认知, 当年老师的指责可 能是其无心的行为, 以及后来上课不提问, 并不代表老 师们对她的不认同, 换个角度讲, 可能是认为这样比较 不会伤害她。 其 次 , 接 受 自 己 的 现 状 , 并 正 确 看 待 PPT, 每 个 人 即 使是重要的人物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都会紧张。世 上 无 完 人 , 我 们 不 需 苛 求 自 己 。 具 体 来 说 , 每 次 做 PPT 时, 先提前做更充足的准备, 不会时请教同学, 讲解前可 先在室友或要好的同学前试讲, 也可以把所要说的完全 打印下来, 以备参考。 再次, 对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 要尊重自己的真实想 法, 不勉强自己, 渐进的与异性交往。对于父母的不关 注, 可以自己多加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最 后 , 根 据 乐 殊 的 实 际 情 况 , 让 其 树 立 自 强 、自 信 的 精神, 认识正常社交活动并不带有什么神秘色彩, 只不 过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应酬, 过分注意是多余 的 , 强 调 顺 其 自 然 、为 所 当 为 , 建 议 其 阅 读 艾 利 斯 的《 理 智 胜 过 情 感 》, 并 参 照 书 中 建 议 , 每 天 坚 持 写 观 察 日 记 , 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 同时在交流 过程中带领其进行放松训练, 即心理放松: 在想象中将 想回避又回避不了、最想见又最怕见的人突然呈现在自 己面前, 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 然后放松, 使 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 最后产生意向上 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 身体放松: 类似于瑜伽的 一系列身体放松动作。鼓励其走出宿舍的小圈子, 主动 与其他同学和朋友交往, 学会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一例社交恐惧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社交恐惧症的咨询案例报告论文导读:该求助者对社交恐惧症状有痛苦感,有要求治疗的迫切愿望,而且他的主观和客观反应的统一性,知、情、意的内在一致性,人格的稳定性无损害,无幻觉、妄想、意向障碍等精神症状,自知力完整,因此精神疾病可排除。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一、一般资料汤某,女,22岁,大二学生,身高约1.6米,体态偏瘦,外貌清秀。
来自一小镇。
父亲为公司职员,母亲为小学教师,有一弟弟念大一,家庭收入一般。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汤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较高,凡事力求做到最好,很看重别人的评价,凡事喜欢争第一,对外界比较敏感。
家庭教育传统,父母从小对其要求严厉,经常要求其做一个规矩的女孩子,知书达理,不赞成其与男生过多交往。
上初中时有一男同学到家里来玩,其母亲极力反对,说不正经,此后很少与男生交往。
中学因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行为异常。
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考入一高职院校。
进入大学后,闷闷不乐,自卑和失落感增强。
大一下学期,发现自己与优秀男生交往时心理开始紧张,不愿意与他们接触,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后发展为一见到男生就紧张、脸红,渐渐的与女同学接触也不舒服,也紧张。
到后来,只要有人坐到她旁边就很不自在,心就“怦怦”地跳,一直焦躁不安,以致无法专心上课,成绩也下降。
平时不敢与人对视,与别人说话头也总爱低着头,与别人交谈时间稍微一长,便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口吃不清,全身发抖。
曾因心跳过快,身体发抖而到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情况。
心理测试情况:(1)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75分;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关系敏感3.1,焦虑2.9,恐怖3.4,抑郁2.5,总分为169,阳性项目为52项。
二、主诉大一下学期,一年轻男教师担任自己的专业教师。
该男教师潇洒、英俊,口才好,有魅力,很受学生喜欢。
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位男老师,上课经常看着他着迷,课后还经常想起这个男老师,想在路上遇见他。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篇1一、背景介绍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的不安、恐惧或焦虑。
近年来,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交恐惧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例大一学生社交恐惧症的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患者张某,男,18岁,大一新生。
自入学以来,张某在社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
具体表现为:1. 课堂上不敢发言,即使对老师的提问有答案也不敢举手。
2. 在参加集体活动或聚会时,常常选择独处,避免与他人交流。
3. 与同学交往时,表现出紧张、手足无措,担心自己的言行引起他人的反感。
4. 在网络社交中较为活跃,但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时显得较为生疏。
三、案例分析1. 病因分析:结合张某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及个性特点,分析其社交恐惧症的成因。
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的培养;(2)家庭环境中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3)面对新环境、新同学的压力;(4)对自我评价过低,担心在社交场合表现不佳。
2. 症状评估:根据张某的表现,其社交恐惧症已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
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评估,以确定其症状的严重程度。
四、治疗与干预措施1. 心理咨询:建议张某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调整其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减轻恐惧和焦虑。
2. 社交技能训练:组织张某参加社交技能训练活动,如团体辅导、角色扮演等,帮助其在实践中提高交往能力。
3. 家庭支持:与张某的家长沟通,了解其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建议,以改善家庭环境对张某的影响。
4. 药物治疗:如症状严重,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辅以药物治疗,以缓解焦虑情绪。
五、治疗效果与跟踪观察1. 治疗效果:经过心理咨询、社交技能训练及家庭支持等措施,张某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篇1一、引言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和不安,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本报告将介绍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其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类似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案例描述患者小张,男,18岁,大一学生。
自入学以来,他一直感到在社交场合中无法自如地表现自己,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紧张得语无伦次,课后与同学交流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
他渴望能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如愿以偿。
三、症状分析1. 社交焦虑:小张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
2. 社交回避:他常常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3. 社交尴尬:小张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助,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四、原因分析1. 性格因素:小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紧张和焦虑。
2. 家庭环境:他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严格,导致他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3. 学校环境:他所处的学校环境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评价让他感到压力和不安。
五、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小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帮助小张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社交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家庭支持:鼓励小张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六、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训练,小张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紧张和焦虑,能够更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社交关系。
七、结论与建议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训练,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例社交恐怖症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1】
合都表现得非常 出色 ,但本人却并 不十分 出色 。 争议 ,然后患者在治疗 中和治疗外练习对 自己的
这种高要求和低 能力之间的剧烈冲突引起 了他 的 自动想法进行识别和辩驳。
极度 自卑 ,从而给他 的交 往处世带来 了一种高 的
压力和高的焦虑水平 。
1 . 2生物 学原 因 22森 田疗法 .
安甚 至恐 瞑1 3 ] 人 格特 征是倾 向于控制 别人对 他 而 产生 了焦 虑 。患 者 和治 疗 者通 常一 起 识别 一些 。其
的印象 ,这种人易患社交恐怖症 。常有这样 的学 自动的相法 ,这些想法患者认 为是负性的 ,从而 生 ,对 自己要求很高 ,要求在各个方 面、各种场 产生痛苦的情绪 。治疗者对患者 自动 的想法提出
社会 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6 6 2 期 21 年第 8 01 期 总第 11 页 07
・ 理 咨询师 论坛 ・ 心
一
例社交恐怖症心理 问题 的案例分 析【 1 】
汤艳梅
编 者按 : 该篇文章系作者的观点。不作为国家职业鉴定考核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时的标准范文 ,特此
般伴随着高焦虑症状 ,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 区别和分别治疗。 关 键词 :社 交 恐怖症 案例 分析 森 田疗 法 系统脱敏 法
征和家庭遗传 因素有关
1 社 交恐怖症 的原 因分析 .
11心 理原 因分 析 。
从个性特征来看 ,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多见于 那些具有胆小怕事 、害羞 、依赖性强及高度 内向 个性的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社交恐怖症常与家 庭遗传 因素有关, 据有关材料介绍在社交恐怖症者
重要 的致病 因素 [ 4 1 。
疗法以生活中常做 的事为其实践内容 ,从有意识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极度不安和恐惧,常常避开社交活动,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对社交恐惧症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这一心理障碍,并为相关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小明,一位25岁的大学生,是一个外表文静内向的人。
他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但在社交方面却备受困扰。
每当面对人群,小明就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出现恶心、心悸等症状。
他害怕与人交谈,更害怕被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因此,他经常躲避社交活动,甚至拒绝参加一切需要与人交往的场合,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极度恐惧和回避,患者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被他人嘲笑或批评,因此会极力避免与他人交流。
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外貌、言谈举止过分在意,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在社交场合中,他们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颤抖等,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
在小明的案例中,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家庭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社交能力。
同时,社会上对外向、自信的价值观也会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更加自卑和焦虑。
长期以来的负性体验也会加剧社交恐惧症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应该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首先是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社交观念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增强自信心。
其次是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暴露于社交场合中,让患者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缓解焦虑情绪。
此外,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提供帮助。
首先是理解和支持,不要嘲笑或歧视他们,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
其次是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但不要强迫,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观念,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一例社交恐惧的案例报告(心理咨询考试案例论文)
一例社交恐惧的案例报告摘要:一部门经理王某,因一次与客户谈生意时,被客户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住,回答不上来,造成紧张、心慌、胸闷,最终谈判失败。
从此,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内疚自责,缺乏自信,以致产生了惧怕会见客户的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认知重塑和行为脱敏,使其自信心增强,能够轻松面对。
一、一般资料分析1、一般资料:王某,男,28岁,部门经理。
未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现与父母同住。
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独生子,天资聪明。
学生时代,成绩一直很好,性格外向,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
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王某要求高。
王某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他,自尊心比较强。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2、主诉:在三个月前,一次很重要的生意谈判中,突然被客户问到的问题难住,一时回答不上来,当时感觉下不了台,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最后谈判失败。
王某认为是自己当时的表现欠佳及能力不佳,造成生意的合作失败,感觉内疚,,愧对自己的职位。
后来又有几次谈判,其间因紧张,竟然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以致谈判不得不终止。
以后,只要一听说和客户谈生意,一坐到谈判桌前就紧张,恐惧,焦虑,后来发展到不能和客户一起吃饭、娱乐等非正式会晤,故找借口推掉,或找人代替。
近三个月来,情绪低落,工作效率很差,感觉精力不够用,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进去,感觉很自卑,没有了以前的自信,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他克服惧怕见客户的的恐惧心理。
3、初诊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___是一位二十一岁的大学三年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被心理障碍所困扰,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对她的生活和研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她提出了会面的要求,并希望能够保密,不让别人知道。
心理医生按照约定时间将门敞开,她进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
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
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
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
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
这些毛病导致她很少去社交场所,也很少与人接触。
她曾试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但是效果不大。
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包括研究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
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从___的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
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治疗方案包括认知领悟疗法和放松训练法。
帮助___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增强自信心,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逐步改善社交技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___的症状逐步减轻,她能够更加自然地与人交往,研究成绩也有所提高。
第二次会面时,心理医生首先对她进行了原因分析。
他指出,她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影响她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
此外,她父母对她的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性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也使她形成了较强的羞耻心,这对她的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
在少年时期,她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负面心理印痕。
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面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
社交恐惧症的心理咨询调整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的心理咨询调整案例分析得了社交恐惧症怎么办?下面分享一个严重社交恐惧症的心理咨询调整案例。
一、求助者基本资料娇娇,24岁,独生女,父亲经商,母亲持家,家庭条件优越。
已经从重点大学本科毕业两年,但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不愿意出去工作,父母曾经托关系给她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工作,但其工作没几天就辞职回家了,一方面嫌累;另一方面与同事关系紧张。
后来父亲安排其在自己的公司里上班,娇娇在公司里面处处以老板自居,对其他员工呼来唤去,弄得很多员工意见很大,不得已,父亲让其回家休息。
从此娇娇以父亲不让自己工作为理由拒绝出去工作,要么呆在家里上网,要么出去玩,没钱花的时候就伸手向父母要。
一次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回来后娇娇大发雷霆,认为同学们看不起自己,原来参加聚会的同学要么已经有很好的工作,要么研究生即将毕业,另外还有些人已经出guo深造或者即将出guo,只有娇娇一个人没有着落。
在聚会上,她和老同学没有共同的话题,也没有人去关注她,习惯了以自我为焦点的她,感觉特别失落,认为同学们都看不起她了。
从此以后,她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愿意出去玩,天天在家上网,总是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为此经常失眠、做恶梦。
每当父母建议她出去工作时,她也大发雷霆。
看着女儿一天天憔悴下去,母亲带其去医院精神科求治,被诊断为社交恐怖症,医生建议其采用药物治疗,已吃药将近一年,没什么效果,而且药物副作用很大(娇娇身体发胖、思维迟缓、目光呆滞)不得已,母亲经过对多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对比,带其来美龄心理咨询做心理咨询调整。
二、母亲自述娇娇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父母、爷爷奶奶就都宠着她,除了学习方面对其严格要求外,其他方面都依着她。
当娇娇十八岁上大一的时候还什么都不会作,不会和同学交往,不会洗衣,不会自己的东西,每隔一段时间,自己就会来学校给她收拾一番。
唉,这孩子好像总是长不大似的,让父母操碎了心。
三、资料收集后来在咨询的时候还了解到,她在读大学的时候很专横,很会发脾气,和室友闹矛盾,要求室友们象妈妈一样必须爱她,室友们都讨厌她。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案例简介]元某,女,二十一岁,某专业三年级学生。
长期以来,始终经受着心理障碍旳困扰和折磨,无法挣脱这个阴影。
她旳生活和学习导致了很大旳损失。
她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叮嘱道:“我不肯这件事让别人懂得,也不但愿众多过往旳同窗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征询室外旳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商定期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
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征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
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怀理征询旳保密原则,并表白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个人意见]她觉得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旳怪毛病。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发言,与人发言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
一说话脸就发热,低头盯住脚尖。
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仿佛全身都在发抖。
她不肯与班上同窗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虽然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浮现,也会不知所措。
对老师也胆怯,上学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
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
常常由于紧张,对老师所讲旳内容不知所云。
更糟糕旳是,目前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
由于这些毛病,很少去社交场合,很少与人接触。
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引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
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旳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窗们说她清高。
她正在争取入党,同窗关系不好肯定不行。
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如何适应社会呢?[分折诊断]从柳某旳论述和她与心理医生旳面谈通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旳心理障碍——社交中旳对人恐怖症。
这是由心理因素导致旳。
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征询与治疗]一方面,让她回忆一下所经历过旳不快乐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旳过程,以找出导致她目前这种状况旳真正因素,在心理医生旳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孤僻。
社交恐怖症案例精神分析解析
社交恐怖症案例精神分析解析案例1、小吴,女,34岁,职员,上初中时,喜欢一位男同学,高大帅气,且学习成绩很好,但自己长相普通,成绩平平,所以很自卑,不敢向对方表白,甚至不敢和他说话,平时遇到他就紧张,有这位男同学在场的场合自己的行为举止就不自然,逐渐发展到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感到不自在,尤其是在一群人面前走过时,感觉到大家都在注视着自己,常紧张得不知道该迈哪一条腿,眼睛盯着地面,不敢看任何人,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上课时也不敢主动发言,被老师叫到时非常紧张,感到自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
之后逐渐去其他公共场合时也紧张,如坐公共汽车,老觉得别人在盯着自己看,很拘谨,不敢看任何人,十几分钟的路程感觉象好几个小时那么漫长。
为此不敢出门,能呆在家里就呆在家里,也不愿与人交往。
这样一直持续至今。
2、小李,男,19岁,大一学生。
上高中时,同桌很喜欢在上课时小声回应老师讲课的话,这让他很反感。
曾经和同桌沟通过几次,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回应老师的话,但同桌答应后,仅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很快就旧态重萌。
自己也不好意思老是说他,就通过咳嗽、动肩膀等动作暗示同桌,希望他能收敛一些,但同桌似乎丝毫没有感觉到他的暗示,依然如故。
这让他很生气,感到同桌在故意气他,于是自己更加频繁得做这些动作,同时又觉得后面的同学都在盯着他看,觉得大家都能看出他做这些动作很做作,不自然,同时觉得别人的咳嗽或动胳膊等动作都是针对他的,暗示他们不喜欢他,所以就很关注周围的同学有没有人做这些动作,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成绩下降。
后又逐渐发展至外出到公共场合,如坐车、去医院里甚至在家里,每当别人有咳嗽、清嗓子等声音或动动胳膊等时就觉得是针对他的,虽然自己也知道他们可能不是针对自己的,但就是控制不了这种想法,而且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不适当的,很担心别人的看法,为此很痛苦,不敢去上课,也不敢去其他公共场合。
病理心理机制社交恐怖症多起病于青春期,只有少数起病于20岁以后。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社交恐惧症,也被称作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恐惧。
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对被评价、被拒绝或出丑的担忧。
社交恐惧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的障碍。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深入探讨社交恐惧症的症状、成因以及治疗方式。
案例分析:患者李明,男,25岁,是一名办公室职员。
他自述在参加社交活动时经常感到紧张和不安,害怕与人交流,担心自己的表现会遭到他人的嘲笑和批评。
这种恐惧感导致他避免参加任何可能需要社交互动的场合,包括朋友聚会、公司活动等。
症状表现:1. 在公共场合或与人交流时,李明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感和紧张感。
2. 他经常担心自己会做出尴尬的行为,或者在他人面前出丑。
3. 李明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心跳加速、出汗、脸红,甚至出现颤抖。
4. 为了避免社交场合,他经常找借口推脱,或者干脆选择不出席。
成因分析:1. 遗传因素:李明的家族中有人也患有社交恐惧症,这可能表明该病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 早期经历:李明在童年时期曾遭受同学的嘲笑和排斥,这可能在他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3. 认知偏差:李明倾向于过度解读他人的反应,即使他人并无恶意,他也会将其解读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4. 缺乏社交技能:由于长期避免社交活动,李明在社交技能方面较为欠缺,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社交恐惧。
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识别和改变李明的负面思维模式,帮助他建立更积极的自我认知。
2. 暴露疗法:逐步让李明面对社交场合,以减少他对这些场合的恐惧感。
3.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处抗焦虑药物,以缓解李明的焦虑症状。
4.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提高李明的社交技能,增强他在社交场合的自信。
总结: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治疗的心理障碍。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药物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法,患者可以逐步克服恐惧,恢复正常的社交生活。
变态心理学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社交恐惧症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
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
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
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
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
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
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
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
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
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
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
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
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
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
病例讨论: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
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本例诊断:社交恐怖症一、心理动力学观点(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学派认为神经症的根源在于本我冲动的威胁和自我的压抑与防御之间所形成的冲突。
恐惧症被视为恐惧反应的无意识转移,即从小时候曾经造成过创伤性恐惧体验的刺激物转移到一个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新的刺激物。
本例中病人可能在童年期经历过创伤性体验,尤其是家庭生活和童年的社交经历。
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帮助和支持,儿童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在社交中容易敏感、多疑以及紧张焦虑。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之欧阳家百创编
[案例简介]欧阳家百(2021.03.07)元某,女,二十一岁,某专业三年级学生。
长期以来,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无法摆脱这个阴影。
她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她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
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
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个人意见]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
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
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
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
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
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
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
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
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
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
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
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
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分折诊断]从柳某的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
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
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孤僻。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二)——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之欧阳治创编
[案例简介]时间2021.03.10 创作:欧阳治元某,女,二十一岁,某专业三年级学生。
长期以来,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无法摆脱这个阴影。
她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她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
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
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个人意见]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
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
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
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
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
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
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
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
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
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
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
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
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分折诊断]从柳某的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
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
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孤僻。
2013.9.10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娟娟认为自已是个怪人,因为她有个怕人的怪毛病。
娟娟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一直以来不是很会和人打交道。
但是从上大学的两年多来,怕人的情况好像更加严重了。
她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好像别人知道我在想什么,像做了亏心事。
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
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只要有男生出现,就会不知所措。
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
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
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
由于这些毛病,娟娟很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
现在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失败,做很多事情效率都下降。
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清源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点评:娟娟情况是属于典型的社交恐怖症。
这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娟娟的主要表现为与人交往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害怕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觉得别人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
怕虽然是一种心理过程,但它必然要影响生理功能,于是紧张、出汗、心慌气短以及颤抖都会接踵而来,脸红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现象。
这些反应,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表现。
为了摆脱焦虑,回避、逃避便是唯一的手段。
回避的目的是避免焦虑情绪的袭击,只要不存在对人的场合,社交恐怖者就会觉得安然无事了。
因此,患者往往都采取主动性的回避策略,不去接触人,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
在回避的时候,许多患者还会发生“过敏性牵连”,这是一种自我防卫心理机制。
对害怕的场面或人,会发生“草木皆兵”的心理泛化,对外部事物产生异常过敏的反应。
这种状态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的表现不会主动求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帮助,从而耽误了最佳的心理治疗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社交恐怖症案例的分析一、一般资料1、一般情况叶×,男,20岁,厦门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2、个人成长史因案例摘自华人心理咨询网,故个人成长史不详。
3、精神状态眼光闪烁不定,不敢正视咨询师,自称是同学们眼中的怪物。
明知道不应该这样,但不能控制并深感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疾病,但害怕与人交往,伴紧张、心慌、胸闷、浑身发烫等;自己单独时候无任何反应。
5、社会功能不敢见到同学,总是低着头,严重影响了学习和人际交往。
二、主诉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同学,担心别人看出自己不自然的表情2年,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他的“怪毛病”源于大一上学期。
有一次他无意识地注视同班一位女生的胸部时,感觉好像被对方发现了。
事后,他总担心这名女生认为自己很下流、无耻,认为自己不是个正经人,一见到她就感到很紧张,心慌的厉害,呼吸不畅通,不敢抬头与对方目光交接,感到自己的表情极不自然,每次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逃离现场。
一段时间后,他不仅不敢看那位女生,渐渐发展到怕见所有的女生。
一有女生在场就感到心慌、胸闷、浑身发烫。
他很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不自然的表情,明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地反复出现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近半年来,这种“怪毛病”又加重了,现在连见到男同学也感到紧张、不自在了。
他现在不敢与同学交往,看到同学总是低着头,不敢看他们。
在同学们眼中,他就像一个怪物。
他自己的内心在挣扎着,因为他也渴望友谊,渴望被关注,几次犹豫,他才拿出最大的勇气来见咨询师。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因案例摘自华人心理咨询网,不能直接接触来访者和周围人,故不详。
五、心理测验结果(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来访者的焦虑程度;(2)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来访者的抑郁程度;(3)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来访者的恐怖、强迫、焦虑、抑郁等各因子的轻重程度。
六、诊断1、诊断结果: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神经症社交恐怖症2、诊断依据:(1)患者有自知力,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根据郭念峰(1986)病与非病三项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紊乱。
(2)与人交往时紧张,看到同学时总是低着头,担心别人看出自己不自然的表情,伴有心慌、胸闷、浑身发烫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自称是同学们眼中的怪物。
明知道不应该这样,但不能控制,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
根据CCMD-3关于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完全符合恐惧症,焦虑主要发生在与人交往的特定情境,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而独处时不发生,并对恐怖情景的回避为核心症状。
(3)病程两年,因自己无法控制而精神痛苦,妨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社交功能受损,符合神经症的诊断。
3、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
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有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所产生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
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
而来访者却是对人特有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因此排除焦虑症。
(3)与强迫性神经症鉴别:强迫症是对来自自身的某种思想、观念或行为不克制地去想、去做;而恐怖症所害怕的客体和处境是来自外界的。
所以排除强迫症。
4、病因分析(1)生物性因素:来访者男性,20岁。
(2)社会性因素:①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兄弟姐妹情况,都对社交恐怖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功能。
②在传统的性压抑思想影响下,来访者因无意注视女生的胸部,引起自我的内疚和焦虑,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出现内容泛化。
(3)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①成长过程中性压抑思想的影响②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因无意注视女生胸部,认为自己不是正经人,担心被别人发现。
③个性特征:社交恐怖症患者一般从小性格受压抑,追求完美,内向、孤僻、敏感、自卑。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1、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商定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可参照如下:(1)近期目标:改变严苛的性压抑思想,改善与人交往时的紧张局面,特别是与异性,可以面对面交流15分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到常模以下。
(2)远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习得各种社交技能,修复受损的社会功能,促进自我的全面健康发展。
2、理论原理与方法:(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原理①关于心理结构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
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人类的本能及原始冲动。
由于潜意识的内容与社会道德准则相悖,所以无法直接得到满足,通常只好被压抑在无意识领域之中,但不是被动、僵死的,而是极其活跃并随时都企图得到满足。
②关于人格结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毫无遮掩与拘束地寻找直接的肉体快感,以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
如果受阻或被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遵循“现实原则”,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特殊的发展。
“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遵循“道德原则”,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③关于心理动力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源于本能,它驱使人通过活动来满足由于内部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宣泄和消除所引起的紧张、痛苦和焦虑。
他多次提出和修改本能理论,如前期提出的自我保存与种族繁衍的本能,后期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等。
但是他所反复强调、深入研究的则是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
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④关于心理发展“本我”中的“无意识”冲动和性欲,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取快感,就在此过程中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他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和生殖期(12岁以后)共五个阶段。
⑤关于适应问题人的本能得以实现,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形式不同的应对。
一种是变相宣泄,因为性本能的活动和发展,是在“自我”的监督和控制下度过的,所以“本我”不惜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比如行为倒错、玩笑和隐性梦,以求自己得到满足。
一种是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调整“本我”欲望和现实要求之间矛盾的功能,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隔离、抵消、转化、补偿、合理化、升华、幽默、固着、反向形成等。
以上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后安娜·弗洛伊德、梅朗丽·克莱因、罗纳德·费尔贝恩、海因茨·科胡特、约瑟夫·桑德勒等人都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精神分析疗法的具体应用①自由联想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
自由联想即是由施治者诱使病人讲出头脑中的一切事情,不管这些想法与主题是否有关、多么零乱、不合逻辑和羞于启口,都得引导其讲出来,从而便从求治者所述词句、事件和想象中,推论其间的联系,并克服求治者可能产生的阻抗,把压抑的动机召回到意识中来。
医生从中找出病人潜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分析促进病人领悟心理障碍的“症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②梦的分析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做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和潜在内容。
③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
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
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
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因此,医生的任务就是不断辨认并帮助病人克服各种形式的阻抗,将压抑在潜意识的情感发泄出来。
克服阻抗往往需要很多时间。
④移情分析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
当病人出现移情,包括正移情和反移情时,治疗者一定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这是治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好现象。
治疗者一定要超脱自己,善于利用这一移情,循循诱导,让病人认识到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当这些从无意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态或幼稚情感和人际关系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时,这种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就减弱了,移情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⑤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
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
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3、评估完成SAS、SDS、SCL-90三个量表。
4、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②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①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②对咨询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③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等方面的规则;③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①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②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帮助解决心理问题;③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