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和目标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指天然气在页岩中的贮藏和产生,其主要特征是气体很少能够在页岩之间自由流动,因此获取这种气体的难度很大。
页岩保水性强的特点也就导致气体无法通过孔隙流动,所以气体往往是依靠页岩的裂缝、微裂缝和孔隙发生逸散或渗流传递的。
页岩气的形成是由万年前的有机物质不断受到地质作用变质后,产生了生、稠、烃化和煤化等过程,最终形成了页岩气的储集条件。
页岩中含量较高的有机质是形成页岩气的关键。
在地质构造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页岩成为天然气的储库,因此只有具有丰富有机质含量、适度成熟度和良好储集条件的页岩才能成为合适的页岩气资源。
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对于页岩气的选区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选区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页岩气资源的勘探需要考虑良好的地质构造条件,远离活跃的地震带和断裂带,以及地质建造单元和构造拼合位置等因素。
2、地层分析:地层分析主要包括岩性、厚度、埋深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地层分析,可以评估页岩气所在地区的储量和生产能力。
3、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页岩气的主要成分,对有机质含量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对页岩气地质特征做出深入了解,从而更好的评估区域的资源潜力以及矿业价值。
4、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对地下介质进行物理测量的一种勘探方式。
通过测量物理参数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质构造的特征以及评估页岩气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5、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获取有关地质过程和地质环境等方面信息的重要方法。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对不同岩石以及不同地质单元内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估,通过多参数综合评价,从而更精确的评估页岩气资源潜力。
总之,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需要围绕地质特征、地理位置、产状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全面了解页岩气所处的地质环境,为其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它储存在页岩中,需要通过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开采。
随着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页岩气的开采和利用成为了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
了解页岩气地质特征并对潜在的页岩气选区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页岩气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页岩的岩性特征、孔隙结构、渗透性、含气量以及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等方面。
页岩的岩性特征对于页岩气的储层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页岩的岩性应该具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这样才能在压裂作业后释放出大量的天然气。
页岩的孔隙结构也对页岩气储层的渗透性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来说,孔隙度越大,渗透性越好,对于页岩气的开采也更为有利。
页岩中的天然气含量也是评价页岩气潜力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来说,含气量越高,页岩气的潜力就越大。
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对于页岩气的分布和聚集也有重要影响,对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确定页岩气的分布规律和选区范围。
在对页岩气选区进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地质特征,并利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化验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潜在的页岩气选区。
可以通过地质调查和取芯分析等手段,获取页岩岩性和孔隙结构等信息,从而初步确定页岩气的潜力。
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获取页岩气储层的地质构造和含气量等信息,进一步确定页岩气选区的范围。
可以利用化验分析技术获取页岩气储层的气体组成和含气量等信息,对选区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有利于页岩气开采的区域。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是页岩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页岩气地质特征的研究和对选区的评价,可以为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页岩气资源的不断发现和开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页岩气将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储层,通过先进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开发出来的天然气,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控矿构造和含气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评价页岩气的开发潜力,需要对其选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储层特征是评价一块页岩气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分为物性、成分和孔隙结构三个方面。
物性指储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成分指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排泄类型等化学特性;孔隙结构指储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连通性等。
页岩气储层的物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和高岩石压缩系数等,需要通过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进行有效地刺激和提高产能。
在早期选区评价中,通过钻井获取的储层岩心、测井资料和岩相描述等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储层特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微地震监测和地下水力学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储层特征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
控矿构造是指影响页岩气储层形成、聚集和保存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
选区评价中要全面分析控矿构造的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对页岩气聚集和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开发策略和方案。
页岩气储层的聚集规律一般与构造沉降相对稳定、受构造变形较小、沉积相相对一致的地层区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对构造形态、沉积相和断裂发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最有利于开发的区域。
含气性是指含气岩石在压力释放时所释放的气体,也是评价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气性受储层岩石物性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含气压力、含气饱和度和气体组成等方面。
页岩气开发中,矿区内不同井的含气性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层与井段开展智能化优化生产。
综上所述,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立合适的开发方案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页岩气开发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标准值
附录 C(资料性附录)页岩气开发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与标准值C.1 年平均降雨量K1:根据我国多年平均降雨量数据统计,我国年降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年降雨量为100~200m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雨量为1000~2000mm。
另外,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多数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量为500~800mm之间。
所以,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0mm,上限标准值选用800mm,年平均降雨量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
C.2年无霜期K2:我国各地无霜期长短不同,根据数据统计,南岭以南、台湾、云南南部、四川盆地无霜期均在30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50~275天,华北地区为175~225天,东北北部、内蒙、新疆北部为100~150天左右。
总的分布特点是南部无霜期相对较长,北部无霜期相对较短(青藏高原除外)。
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0天,上限标准值选用300天,年无霜期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
C.3 年干燥度K3:根据干燥度与环境状况的关系,干燥度有如下分级(见表C.1),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上限标准值选30,干燥度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
C.4 植被覆盖率K4:根据植被覆盖度划分标准(见下表C.2),则该指标标准化时,指标下限标准值选用10%,上限标准值选用70%,植被覆盖度值越高区域生态弹性力越稳定,页岩气开发区域内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公式如下:森林覆盖率=页岩气开发区域内森林面积区域总面积×100%表C.2 植被覆盖度指标标准化参照标准C.5 土壤侵蚀模数K5:衡量水土流失的重要指标是土壤侵蚀模数,根据水利局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 C.3,根据研究区域土壤侵蚀容许侵蚀量,该指标标准化的下限值选用50t*k ma-2*a-1,8000 t*k ma-2*a-1为上限值,土壤侵蚀模数与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页岩气区块勘查及展望
00
15
200
1500 0 100 0 50
满塘湖罗家寨00Ⅰ胡家坪 马蹄寨
2500
0
35
20
2000
00
00
槟榔坪
300 0
500 20 200 000 05 101 500
30
500
00
Ⅱ
. 29 10' D
龙家寨
25
00
C′
Ⅰ
15
官仓坪
Ⅱ
塔卧
00 20
摇湾
罗塔坪
29. 10'
碧龙湾
15 00
00 0 10 50
页岩气开发平台建设
�华电工程油气开发分公司
华电工程油气开发分公司是经华电集团授权成 立,负责国内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销售和综合 利用以及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贸易等业务,是华电 集团页岩气的投资主体和实施主体。
�中国华电页岩气开发利用研究中心
中国华电页岩气开发利用中心是经华电集团授 权成立,负责页岩气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是华电集团 页岩气开发技术支撑平台。
271004.07
国际页岩气技术交流会
汇报提纲
一、华电集团基本情况 二、中标区块及工作进展 三、勘查方案与投资计划 四、技术保障与对外合作 五、页岩气开发利用展望
四、技术保障与对外合作
1、将页岩气开发提升至集团公 司战略 页岩气开发符合国家能源政 策和华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华电集团将页岩气开发作为集 团公司新兴产业板块,确定为集 团公司创建国际一流能源集团的 战略,举集团公司之力高起点、 高强度加快推进,确保集团公司 在非油央企中页岩气开发工作的 领先优势。
该区块为山地地貌。但发育山原与洼地。基础交通条件具备。河流 发育,水源丰富。 属多民族聚居区,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及地质选区评价方法——以辽河坳陷东部凸起为例
油
文 章 编 号 : 06— 5 5 2 1 )2— 0 6— 4 10 6 3 (0 2 0 0 4 0
页岩 气藏 地 质 特 征 及 地质 选 区评 价 方 法
— —
以辽 河坳 陷东部 凸起 为例
杨一呜 毛俊 莉 , 晶晶 , 李
中 图分 类 号 :E 2. T l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引 言
据 预测 , 世界 范 围内页岩 气储量 相 当于煤层 气
生代时期为东部洼陷的一部分 , 古生界时期为太子
河洼 陷 的一部分 , 勘探 面积 为 160k 目前 , 0 m 。 东 部 凸起完 钻探井 1 0口, 中 6口井 钻遇 古 生界 , 其 佟 3王参 1辽 M1等 多 口井见 到油气 显示 , 3王 参 、 、 佟 、 1辽 M1佟 20 、 , 95等井 显示 气测异 常 。
1 2 沉积 特征 .
与致密砂 岩 气储量 的 总和 , 3种非 常规 天然气 总 占
资 源量 的 5 % _ 。进 入 2 世 纪 , 球 已有 3 0 1 J 1 全 0多
个 国家 开展 页岩气 勘探 开发 。其 中 , 国商业 化开 美 采 程度 最 高 , 产 页岩 气 量 为 100×1 。 已经 年 0 0m , 超 过 中国现 今 所 有 类 型天 然 气 产 量 的总 和 ( 约 大
盘锦 14 1 ;.中 油 辽河 工 程 有 限公 司 , 宁 2 00 2 辽 盘锦 14 1 ) 2 00
(.中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 宁 1 辽
摘要 : 以辽河坳陷东部 凸起为例 , 了其构造特征及沉积环境 , 分析 认为东部 凸起 上古生界 山西组 、 太
页岩气评价指标与方法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页岩气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质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1、地质指标:主要包括页岩层厚度、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矿物 组成、裂缝发育情况等。这些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页岩气资源的潜力,为后续的开 发工作提供依据。
一、页岩气评价指标
2、物理指标: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储层压力等。这些指标直 接关系到页岩气的开采难度和经济效益,是页岩气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四、未来展望
4、强化实验与现场应用研究:实验和现场应用研究是验证和优化评价指标与 方法的重要环节。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验与现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不断 优化现有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指导价值。
四、未来展望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页岩气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和应用具有广泛前 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信息共享、技术和经验传播,对于推动页岩气 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页岩气评价方法
3、物理模拟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和模拟实验等。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可 以深入了解页岩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为页岩气评价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二、页岩气评价方法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结合实际进行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三、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
3、工艺因素:主要包括钻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分析等工艺技术。 这些技术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页岩气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页岩气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考虑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各种 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得出更为可靠的评价结果。
四、未来展望
论述页岩气综合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论述页岩气综合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页岩气综合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岩石地质学评价:主要包括页岩储层的岩性、岩石组分、孔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常用方法包括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
2.地球物理资料评价:包括测井、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与解释,确定页岩储层的厚度、岩性、韵律、裂缝发育情况等。
常用方法有测井解释、地震地层解释、地震反演等。
3.储层物性评价:主要研究页岩储层的物性参数,包括比表面积、微观孔隙特征、气体吸附、气体解吸等。
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实验、N2吸附测定、等温吸附实验等。
4.地质工程评价:与页岩气开发与生产相关的地质工程参数的评价,如渗透率、孔隙压力、水压裂缝性能等。
常用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岩心脆性测试、渗流试验等。
5.资源量评估:评估页岩气地质储量量与可采程度,以及页岩气资源的潜力等。
常用方法有静态储量评估、动态储量评估等。
综合地质评价通常需要借助多个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包括岩石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等,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分析、数据处理和解释等多种方法来研究页岩储层特征、物性参数以及资源量等,以为页岩气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指将天然气储存在页岩中,通过水力压裂等方式释放并开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
由于具有储量丰富、开采难度大、环保压力较高等特点,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从地质特征和选区评价两方面介绍页岩气开采的基础知识。
页岩气的留存和释放主要取决于页岩岩性、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厚度、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和构造地质条件等因素。
(一)岩性页岩是一种沉积岩石,其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
页岩具有致密的结构,孔隙度很低,很少有自然裂缝或洞穴,所以传统的储层类型分类带不适用于页岩。
(二)孔隙度页岩的孔隙度很低,一般在1%以下,而且孔隙主要是纳米级孔隙和微孔隙,这些孔隙含量很低,无法利用传统石油勘探工具检测。
(三)孔隙连通性孔隙连通性是指岩层中各种孔隙之间的联通情况。
对于页岩来说,孔隙连通性很差,很难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储层。
(四)厚度页岩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厚层页岩有更好的存储和释放条件。
(五)有机质含量页岩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页岩气形成和释放的重要因素。
有机质主要来自沉积物中的有机残骸和有机质合成。
页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为干酪根,它随着页岩成熟程度的提高,逐渐分解释放出天然气。
在评价页岩气开采潜力时,需要注意评估其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六)成熟度成熟度是指有机质经过热压作用后产生的热解气的数量,也就是岩石中腐殖质的热解程度。
成熟度一般通过反射率、有机质类型和含量等指标来判断。
在成熟度较高的页岩中,可以形成较多的烃类物质,从而产生较高的页岩气含量。
(七)构造地质条件构造地质条件包括构造类型、断裂和褶皱等因素。
底部比较平坦的凸起或构造陷落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区容易形成较好的页岩气储层。
页岩气选区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面观测数据以及开采技术等因素。
通过评价岩性、厚度、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等因素,确定页岩气形成和储存的基本条件。
同时,通过地质构造分析确定适合开采的地质构造类型。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的相关内容。
在首先分析了页岩气的形成机理,然后详细描述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和选区评价方法,接着介绍了页岩气勘探技术和案例分析。
在总结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的重要意义,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及评价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页岩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
【关键词】页岩气地质特征、页岩气选区评价、形成机理、勘探技术、案例分析、意义、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概述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它主要存在于页岩层中。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是对页岩气资源进行有效评估和开发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孔隙结构、含气量、气源、气水联系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页岩气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适合开发的页岩气资源区块,并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还可以帮助减少开发风险,提高勘探效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对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勘探开发工作中,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正文2.1 页岩气的形成机理页岩气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质的富集、成熟和气体的生成。
有机质的富集是指在古生代海相碳质页岩中富含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的遗体和有机质沉积。
随着地质作用的影响,这些有机质逐渐埋藏深处,形成了有机质丰富的页岩层。
成熟是指有机质在高温、高压的地质条件下发生热解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油、气和烃类物质。
页岩气的生成主要是在有机质成熟的在页岩中释放出来,并在页岩内部形成气体储层。
气体的生成是指在页岩岩石微孔隙中形成了气体,并通过透水性差的页岩层储存和运移。
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年)
获得三级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
2. 勘查开发取得重要突破
三是贵州习水龙马溪组获重大突破
川东南丁山地区Ts埋深图
丁页2HF:压裂测试获日产10.52万立方米的工 业气流,有望成为继涪陵页岩气田之后中国石 化第二个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
丁页2HF井录井柱状图
丁页2HF 丁页1HF
二、主要进展
2. 勘查开发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 (2014年)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5年6月
编制说明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开发动态, 为国土资源部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和社 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了《中国 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报告总结了我国页岩气 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理论研究、技术装备和环境保 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岩
全国地质勘查规划 提出探索页岩气
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页岩气示范基地建设 贵州综合勘查试验区 能源会议加强三气勘查开发
气
产
2008
2009
2010
中美签署页岩气合作备忘录
2011
2012
2013
2014
缴纳增值税和常规油气一样
业
财政资助开展页岩气战略调查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页岩气
页岩气产业政策发布 第2轮区块招标
深水陆棚相带是基础,良好保存条件是关键。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地层压力系数与日产量关系图
来101井 产量:8.6万m3/d
焦页1HF井 产量:20.3万m3/d
阳201-H2井 产量:43万m3/d
古205-H1井 产量:16万m3/d
宁201-H1井 产量:14-15万m3/d
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指标
浅析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指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指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适用于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的指标。
首先,综述了页岩气资源勘查的背景;其次,对影响页岩气勘查与开发的相关指标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页岩气勘查与开发评价指标,使之能够更好地反映勘查与开发的成功可能性。
关键词:页岩气;勘查;开发;评价指标正文: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能源消费不断增长,页岩气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
页岩气是有机质经过古老的演化而形成的复杂的混合气体,在当前的能源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的构造复杂,容易造成勘查和开发的失败。
因此,将适用于页岩气的评价指标纳入勘查与开发的流程中,十分重要。
2. 背景页岩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它蕴藏在大量的火山岩地表层以及沉积岩遗迹中,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
页岩气勘查开发的前提是获得高质量的勘查资料。
影响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矿物质组成、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岩石力学性质、气体压力特征等。
3. 评价指标(1)矿物质组成——分析页岩中的矿物质组成,可以更好地掌握页岩气藏基本特征,评估其储集空间;(2)孔隙结构——分析孔隙结构优劣,可以评估页岩气储集量和跃迁性,从而反映出页岩气藏的发育度;(3)流体性质——分析流体性质,可以评估气体渗流率、气体运移系数,从而反映出气体的扩散性质;(4)岩石力学性质——分析岩石的力学性质,研究页岩气藏的自然裂缝和抗压强度,可以了解页岩气藏的抽放能力;(5)气体压力特征——分析气体压力特征,可以评估页岩气藏的开发程度,可以作为预测开发效果的参考依据。
4. 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套比较全面的页岩气勘查与开发评价指标:矿物质组成、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岩石力学性质、气体压力特征等,以上述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勘查与开发的成功可能性。
5. 展望页岩气的开发需要勘查与开发技术的共同作用,但是遇到一些复杂的地质环境时,就需要更加精确的技术和评价指标才能更好地开发出页岩气藏。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质特征、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以及工程特征等方面,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物理特征,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开采难易程度。
同时,本文还关注了页岩气储层的化学特征,如有机质含量、矿物杂质成分等,这些特征对于评估页岩气储层的品质和开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方法方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力学测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兴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如页岩气储层数值模拟、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等,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以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物理性质:页岩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与其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等细粒沉积物构成有关。
尽管孔隙度低,但页岩的裂缝发育丰富,这些裂缝为页岩气提供了有效的运移和储集空间。
页岩的层理结构明显,这种层状结构对页岩气的分布和运移有重要影响。
化学性质:页岩的化学性质多样,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矿物成分。
2014页岩气评价规范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2014-04-17发布201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公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武、王少波、韩征、王永祥、耿龙祥、吝文、张延庆、乔春磊、王香增、郭齐军、张君峰、包书景、刘洪林、胡晓春。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评价、资源勘查、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610—2003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DZ/T 0216—2010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SY/T 5895--1993 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SY/T 6098--2010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气shale gas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段中,以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状态储藏的天然气,主体上是自生自储成藏的连续性气藏;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可通过体积压裂改造获得商业气流。
在页岩气发展中重视综合勘探开发
US S) 0 8 色岩类 ,其主体是 暗色细碎屑岩 ,特别是泥 、页 万 吨 。美 国联 邦 地 质 调查 局 ( G 2 0 年测 算 岩 类 。生 烃岩 层 中所 产 生 的油 、气 被排 出 、迁 移 该 盆 地 可采 资 源量 的 中值 为 :石 油58 立方 米 、 .亿 1亿立 方 米 、天然 气 液 ( G 02 5 立 N L) .3亿 并 富集 于有 较 高孔 隙性 、渗 透 性 的岩层 空 间 ( 圈 天然 气 5 8 闭) 内则形 成 常 规 油 、气 藏 ,而 没 有 被 排 出却保
气 为 主 ,但 在其 分 布 的西 南边 界 内侧 却形 成 了埃
尔姆 古力 ( l o le 油 田 ,可 采储 量约40 0 Em C ue ) 0 万 吨 ,2 0 — 0 7 以5 0 口水平 井 累计 产油 约9 0 00 2 0 年 8多 4
11 页岩气 与常规 油气 . 按 照有 机 生 烃说 ,生 烃 岩 是富 含有 机 质 的暗
探 开 发 高潮 时期 ,应 重视 页岩 气 的综 合 勘 探 开 发 问题 ,不 能孤 立 的对 待 ,而 尽 可 能 考虑 与 共 生 、
规领 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述 划 分表 明非 常规 的页 岩 油 、气 与 常规 油
气 田之 间有 某种 过 渡 性 ,甚 至 可共 生 于一 个 区域
伴 生 资 源一 起 探 明和 利用 。 因此 ,本 文 从 其 赋存
这 里 的暗 色 细碎 屑 岩 就 不再 强 调 岩 石 学严 格 术 语 上 的泥 岩 与 页岩 的差 别 ,甚 至 忽 略 了其 中可 以有
收稿 日期 :2 1—6 1 。 000 .3 作 者简 介 : 张抗 , 16 年 毕 业 于 北 京 大 学地 质 系 , 93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一、页岩气地质特征1. 地质分布: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中,一般存在于地下2000米至4000米的深处。
在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
2. 储层特征:页岩气的储层主要是页岩,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
页岩中的有机质经过生、成、排过程,形成了致密的储层结构,气体主要以吸附态存在。
页岩气储层通常需要通过水平井、裂缝压裂等技术手段进行人工改造,以提高气体的产能。
3. 地质构造:页岩气的地质构造对于气田的分布和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构造不仅影响着页岩气的分布规律,还会对页岩气的富集程度和运移路径产生影响。
通过对页岩气的地质构造进行研究,可以为气田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4. 地质特征:页岩气具有低渗透、低孔隙度、致密储层、气体吸附状态、水平井开发等特点。
这些地质特征决定了页岩气开采的技术难度和成本较高。
二、选区评价1. 地质条件评价:选区评价是指通过对页岩气区块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地层条件、构造条件、储层条件、气体成因条件等,确定页岩气勘探的目标区域。
地质条件评价是气田勘探开发的第一步,对于确定气田的分布规律和富集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气田规模评价:确定页岩气的规模和勘探价值是选区评价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质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和地震勘探数据,可以初步估算出气田的规模和储量,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3. 技术可行性评价:页岩气勘探开发需要采用高成本的技术手段,包括水平井、裂缝压裂等技术。
在选区评价中,需要对勘探开发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具备开发资源的条件。
4. 经济效益评价:最终的选区评价是要通过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确定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综合考虑气田规模、勘探成本、开发投资和天然气价格等因素,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资源开发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储量情况和勘探开发的可行性,为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和目标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与目标优选的重要性及方法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日益受到全球。
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地质综合评价和目标优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概述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和目标优选的方法,以及它们在页岩气开发中的重要性。
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对地质条件、气藏特征、含气量、压力、温度等因素的评价。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对盆地、地层、构造等条件的分析,以及对沉积环境、岩石矿物组分等的研究。
这些因素对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封存具有重要影响。
气藏特征评价主要页岩储层的物性参数、微观孔隙结构、吸附和解吸性能等。
这些特征与页岩气的开采方式和经济性密切相关。
含气量评价是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的核心,包括对储层含气量、单位面积含气量、含气饱和度等的计算与评估。
含气量直接决定了页岩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效益。
压力和温度评价在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压力评价可以帮助了解储层的压力分布和流体性质,为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温度评价则有助于判断储层的成熟度和生气史,为资源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目标优选是在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的页岩气藏作为开发目标。
目标优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评价体系:根据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的要素,建立一套评价体系,明确各要素的评价标准和权重。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地质、地球物理、钻探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评价提供依据。
模型构建:运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如数值模拟、人工智能等,对页岩气藏的开发潜力进行模拟预测。
综合评价与优选:根据评价体系和模型预测结果,对各目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方案制定:针对优选出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开发方案和技术路线,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通过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和目标优选,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页岩气藏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同时也能指导后续的开发工作。
然而,这些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可靠性主要体现在评价和优选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和模型都是基于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实验和研究条件的限制,这些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实验和研究,完善数据和模型,同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发展。
页岩气地质综合评价和目标优选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综合评价和目标优选,我们可以全面了解页岩气藏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然而,结果的可靠性和局限性也需要我们不断和解决。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加强实验和研究,完善评价体系和模型预测方法,同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发展。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诸多挑战,如何高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仍需深入探讨。
本文将分析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优选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据调查,中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川渝、鄂尔多斯、塔里木、渤海湾等多个盆地。
其中,川渝盆地是我国最具潜力的页岩气产区之一,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盆地也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渤海湾盆地的页岩气资源也值得。
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国内多个油气公司在这些区域进行了大量勘探和开发工作。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页岩气开发投入大,成本高,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页岩气藏复杂,有些地区地质条件恶劣,给勘探和开采带来了一定难度。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也是制约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然而,我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我国成功研发了适用于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多段压裂技术和微地震监测技术等。
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与国内企业合作,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1)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页岩气井的产能和降低成本。
(2)多段压裂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多段压裂操作,提高储层的渗透性和产能。
(3)微地震监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微地震波,优化压裂方案和提高产能。
(4)环境保护技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需要环境保护问题,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我国页岩气资源分布和地质条件特点,以下方向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1)川渝盆地:该地区是我国最具潜力的页岩气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良好的地质条件。
未来需要加强勘探和开发力度,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
(2)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盆地:这两个盆地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但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引进,提高勘探和开采水平。
(3)渤海湾盆地:该地区的页岩气资源值得,未来需要加强勘探和实验工作,评估资源潜力和开发价值。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以下挑战:(1)技术水平有待提高;(2)地质条件复杂;(3)环境保护压力增大;(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3)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4)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结论总的来说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勘探和开发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技术挑战。
为了推动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优选出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区域和方向进行重点支持和投入,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页岩气产业有望成为重要的能源支柱和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对中外页岩气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评价标准的差异、特点及优劣,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
随着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于页岩气评价标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尽管目前国内外的页岩气评价标准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在评价方法、指标和侧重点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客观地比较分析中外页岩气评价标准,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和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在综述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外页岩气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评价方法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面。
国内外的评价方法在原理和应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存在差异。
例如,国内采用综合评价法,而国外则强调概率法在页岩气评价中的应用。
在评价指标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如气藏品质、开采条件等。
但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权重分配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一致。
例如,国内评价体系中更注重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因素,而国外则更经济因素和市场环境。
在侧重点方面,中外页岩气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
国内评价体系侧重于资源本身的品质和开采条件,而国外则更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例如,国内的评价标准中,页岩气的储量和品质是重要因素,而国外的评价标准则可能更注重页岩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成本。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中外页岩气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侧重点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工程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
为了进一步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和研究,建议各国在制定页岩气评价标准时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加强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为页岩气产业提供指导和支持。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概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分析地层和构造特征 a.地层层序及分布 b.构造运动及对页岩气形成的影响沉积特征 a.沉积环境 b.沉积相和沉积类型 c.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特征 a.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储层和保存条件 a.储层类型和发育规律 b.保存条件及控制因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前景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的主要研究成果。
提出了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前景和建议。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概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境内,是一个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形成的陆相盆地。
在这个盆地内,中生界陆相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逐渐受到了广泛。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地层层序主要包括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侏罗系和白垩系是主要的含气层位。
该区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这些运动对页岩气的形成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湖泊和河流沉积,沉积相包括滨湖相、浅湖相、深湖相等,其中深湖相是主要的含气层位。
沉积旋回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的红色沉积旋回,岩性组合以砂质、泥质页岩为主,夹薄层砂岩、粉砂岩等。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区的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
该区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也表明,这些页岩气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
储层和保存条件也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的储层类型主要为砂质、泥质页岩,其中砂质页岩的储层物性和含气性较好。
该区还发育有少量的砂岩储层和裂缝储层。
关于保存条件,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盖层条件较好,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然而,上白垩统红色砂泥岩对页岩气的保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寻找和发展新型能源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页岩气的赋存形式及其在石油地质领域的重要意义。
页岩气,主要存在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中,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
根据其形成和储藏特点,页岩气可分为腐泥型和煤型两种类型。
腐泥型页岩气主要储存在高有机质含量、低粘度、低热演化程度的页岩中,而煤型页岩气则主要存在于高粘度、高热演化程度的煤系地层中。
页岩气的赋存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沉积、夹层、裂缝和火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