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生产流程
硅及碳化硅工艺流程
硅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碳化硅(SiC)的工艺流程有所不同,下面分别简述:硅的生产流程:1. 硅矿石提纯:•硅主要以二氧化硅(SiO2)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石英砂。
首先需要将石英砂经过破碎、筛选等预处理。
•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可提炼的粗硅,常用的方法是西门子法(Silicon Process)。
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在高温下,利用焦炭还原石英砂中的二氧化硅,生成一氧化碳和粗硅。
•产生的粗硅再进一步精炼,通过多个阶段的沉淀和升华去除杂质元素,得到高纯度多晶硅。
2. 多晶硅制备:•经过一系列熔炼、定向凝固等步骤,可以将高纯度硅材料制成单晶硅或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多晶硅片。
碳化硅(SiC)的生产流程:1. 原料准备与粉碎:•原料主要包括石英砂(二氧化硅)、石油焦或其他富含碳的物质以及可能的添加剂(如食盐和木屑)。
•这些原料经过破碎、粉磨至一定粒度,然后进行磁选和超声波筛分,确保原料纯净且粒度均匀。
2. 合成反应:•将上述配料混合后放入专用的碳化硅电炉中,在约2000°C到2500°C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
•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化硅:•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气体被排出,并通过调节温度、时间和气氛来控制产物的质量和粒度。
3. 产品冷却与后续加工:•反应完成后,关闭电源并让电炉自然冷却一段时间,之后取出碳化硅冶炼块。
•冶炼块根据用途进一步粉碎、分级,可能还需要进行整形处理,形成微粉、颗粒或块状等各种规格的产品。
•最终产品需经质量检测合格后包装入库。
这两种工艺流程均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能源消耗,尤其是对于高纯度硅和特定等级碳化硅的生产。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它是由三个PN结四层结构硅芯片和三个电极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图3-29是它的结构、外形和图形符号可控硅的三个电极分别叫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当器件的阳极接负电位(相对阴极而言)时,从符号图上可以看岀PN结处于反向,具有类似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上加正电位时(若控制极不接任何电压),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器件仍处于阻抗很高的关闭状态。
但当正电压大于某个电压(称为转折电压)时,器件迅速转变到低阻通导状态。
加在可控硅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低于转折电压时,器件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如果在控制极上加有适当大小的正电压(对阴极),则可控硅可迅速被激发而变为导通状态。
可控硅一旦导通,控制极便失去其控制作用。
就是说,导通后撤去栅极电压可控硅仍导通,只有使器件中的电流减到低于某个数值或阴极与阳极之间电压减小到零或负值时,器件才可恢复到关闭状态。
图3-30是可控硅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中曲线I为正向阻断特性。
无控制极信号时,可控硅正向导通电压为正向转折电压(U BO);当有控制极信号时,正向转折电压会下降(即可以在较低正向电压下导通),转折电压随控制极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当控制极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出现正向阻断状态了。
曲线H为导通工作特性。
可控硅导通后内阻很小,管子本身压降很低,外加电压几乎全部降在外电路负载上,并流过比较大的负载电流,特性曲线与二极管正向导通特性相似。
若阳极电压减小(或负载电阻增加),致使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I H时,可控硅从导通状态立即转为正向阻断状态,回到曲线I状态。
曲线山为反向阻断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加以反向电压时,尽管电压较高,但可控硅不会导通(只有很小的漏电流)。
只有反向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电流才突然增大,若不加限制器件就会烧毁。
正常工作时,外加电压要小于反向击穿电压才能保证器件安全可靠地工作。
可控硅的重要特点是:只要控制极中通以几毫安至几十毫安的电流就可以触发器件导通,器件中就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
可控硅工作原理
可控硅工作原理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三个PN 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一般由两晶闸管反向连接而成。
它的功能不仅是整流,还可以用作无触点开关的快速接通或切断;实现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逆变;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变成另一种频率的交流电等等。
可控硅和其它半导体器件一样,有体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等优点。
它的出现,使半导体技术从弱电领域进入了强电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科研以至商业、民用电器等方面争相采用的元件。
目前可控硅在自动控制、机电应用、工业电气及家电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可控硅从外形上区分主要有螺旋式、平板式和平底式三种。
螺旋式应用较多。
可控硅有三个极----阳极(A)、阴极(C)和控制极(G),管芯是P型导体和N型导体交迭组成的四层结构,共有三个PN 结,与只有一个PN结的硅整流二极管在结构上迥然不同。
可控硅的四层结构和控制极的引入,为其发挥“以小控大”的优异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础。
可控硅应用时,只要在控制极加上很小的电流或电压,就能控制很大的阳极电流或电压。
目前已能制造出电流容量达几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可控硅元件。
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可控硅叫小功率可控硅,50安培以上的可控硅叫大功率可控硅。
我们可以把从阴极向上数的第一、二、三层看面是一只NPN型号晶体管,而二、三、四层组成另一只PNP型晶体管。
其中第二、第三层为两管交迭共用。
可画出图1的等效电路图。
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E,又在控制极G和阴极C之间(相当BG2的基一射间)输入一个正的触发信号,BG2将产生基极电流Ib2,经放大,BG2将有一个放大了β2 倍的集电极电流IC2 。
因为BG2集电极与BG1基极相连,IC2又是BG1 的基极电流Ib1 。
BG1又把Ib1(Ib2)放大了β1的集电极电流IC1送回BG2的基极放大。
如此循环放大,直到BG1、BG2完全导通。
事实上这一过程是“一触即发”的,对可控硅来说,触发信号加到控制极,可控硅立即导通。
可控硅加热原理
可控硅加热原理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利用它可以实现电流的可控,并广泛应用于加热领域。
本文将介绍可控硅加热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一、可控硅加热原理概述可控硅是一种双向导电器件,它能够在一个半周周期内实现电流的可控。
可控硅具有三个电极:阳极、阴极和控制极。
通过调节控制极的电压信号,可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
由于可控硅具有较高的电流承载能力和快速的响应速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加热控制系统中。
二、可控硅加热原理的工作过程可控硅加热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来实现电能的转换和控制。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1. 导通过程:当控制极的电压超过可控硅的导通电压时,可控硅开始导通。
在导通过程中,控制极的电压信号会被放大,使得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建立起正向电压。
此时,可控硅的正向电流开始流动,电能被转化为热能。
2. 关断过程:当控制极的电压低于可控硅的关断电压时,可控硅开始关断。
在关断过程中,控制极的电压信号会被减弱或断开,使得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断开电路连接。
此时,可控硅停止导电,电能的转化和传输被中断。
加热过程也随之停止。
三、可控硅加热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可控硅加热具有以下优势,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实现电流的可控:可控硅可以根据需求调节电流的大小,实现加热过程中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2. 高效能转换:可控硅加热可以将电能高效地转化为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响应速度快:可控硅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能够迅速地实现电能的转换和控制。
可控硅加热广泛应用于工业、冶金、化工、建筑和家电等领域,例如:- 工业加热控制:可控硅加热可以应用于工业炉、热处理设备和熔融炉等领域,实现对材料的加热和处理。
- 家电产品:可控硅加热可以应用于电热水器、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中,提供高效、稳定的加热功能。
- 温控系统:可控硅加热可以与温度传感器相结合,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
硅片生产工艺流程
硅片生产工艺流程硅片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硅矿石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最终制成硅片的整个过程。
下面以单晶硅片生产工艺为例,对该流程进行介绍。
1. 原料准备:首先,选择高纯度的硅矿石作为原料,并对其进行研磨和筛分,以去除杂质和尺寸不均匀的颗粒。
2. 炉料制备:将经过筛分和研磨的硅矿石与硅粉混合,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还原剂和助熔剂,将其制成块状的炉料。
3. 熔炼:将炉料加入石英坩埚内,置于高温电阻炉中,进行熔化。
在高温下,还原剂将硅矿石还原为单质硅,助熔剂则起到增加熔融温度和改善硅液流动性的作用。
4. 单晶生长:通过渗入法生长单晶硅片。
首先,在熔融硅液上面浸入单晶硅种子棒,并逐渐拉出。
在拉出的过程中,顺着特定方向和速度,将熔融硅液中的硅原子沉积在种子棒上,形成单晶硅片。
5. 修整:将生长的硅单晶切割成具有所需尺寸的硅片。
通过切割机将硅片从种子棒上切割下来,并进行表面处理和精确加工,以达到要求的光洁度、平整度和尺寸精度。
6. 去杂: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法去除硅片表面和内部的杂质。
化学法可以使用酸、溶液等进行浸泡和清洗;物理法则使用高温氢气或各种气氛等对硅片进行退火和清洗。
7. 衬底抛光:在硅片的表面进行机械抛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和平整,减少缺陷,并增强其光学特性。
8. 薄化:将硅片进行机械或化学薄化处理,将其厚度减薄至所需尺寸,以便后续加工和应用。
9. 分选和质检:对硅片进行分类和质检,检查其尺寸、光洁度、平整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10. 封装和测试:根据需要,对硅片进行封装和测试,将其应用于电子、光电子等领域。
以上就是单晶硅片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当然,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操作,在不同厂商和生产线上也可能有所差异。
生产可控硅的工艺流程
序号
工艺流程步骤
详细描述
所需设备
关键控制点
1
原材料准备
准备硅、掺杂剂等原材料,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原材料储存设备
原材料的纯度检测。
2
晶体生长
采用直拉法或区熔法生长硅单晶。
单晶生长炉
生长温度、速度的控制。
3
切片
将硅单晶切割成薄片。
切片机
切片厚度的均匀性。
4
清洗
去除切片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10
测试
对成品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仪器
各项参数的达标情况。
清洗设备
清洗液的选择和浓度。
5
扩散掺杂
进行杂质扩散,形成PN结。
扩散炉
扩散温度、时间和杂质浓度。
6
光刻
在硅片上制作图形。
光刻机
光刻精度和套准精度。
7
蚀刻
去除不需要的部分。
蚀刻Hale Waihona Puke 备蚀刻速率和蚀刻深度的控制。
8
金属化
沉积金属层,形成电极。
镀膜设备
金属膜的厚度和均匀性。
9
封装
将芯片封装保护起来。
封装设备
封装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交流可控硅工作原理
交流可控硅工作原理
可控硅是一种电子元件,也被称为晶闸管(Thyristor),它可
以实现自控功能,通常用于电力控制和电子开关等应用。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基于PNPN结构。
它由三个PN结组成,即
一个P型区域夹在两个N型区域之间。
其中一个N型区域被
称为阳极(A),另一个N型区域被称为阴极(K),而夹在
两者之间的P型区域被称为门极(G)。
在常态下,可控硅处于高阻态,不允许电流通过。
当施加正向电压时,开始有少量的电流流动,这被称为触发电流。
触发电流可通过单次脉冲或连续施加门极电压来激活。
一旦触发电流通过可控硅,它就会进入导通态,此时可控硅的导通状态将保持下去,即使门极上的电流被去除也是如此。
只有当通过可控硅的电流减小到特定水平时,或者施加反向电压时,它才会恢复到高阻态。
可控硅的导通状态可以通过施加连续正向电压来控制。
通过改变电压的幅度和频率,可以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和导通角度,这样就可以实现电力调节和电子开关的功能。
总结起来,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触发电流通过可控硅使其从高阻态转变为导通态,而改变正向电压的幅度和频率可以控制导通时间和导通角度。
可控硅生产流程
可控硅生产流程
可控硅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元件,广泛应用于交流和直流电源控制、电动机控制等领域。
以下是可控硅生产流程的简要介绍。
1. 切割:从硅晶体中切割出称为晶片的小块。
2. 研磨:将晶片研磨成平滑的表面。
3. 清洗:用酸或碱溶液清洗晶片表面,去除杂质和污垢。
4. 扩散:将晶片放入高温炉中,让特定的材料扩散到晶片表面,形成PN结。
5. 腐蚀:用化学液体去除扩散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
6. 金属化:将金属薄膜沉积在晶片表面,制作电极。
7. 封装:将晶片和电极用塑料或陶瓷封装成元器件。
8. 测试:对封装后的元器件进行电气特性测试,筛选出符合要
求的产品。
以上是可控硅生产流程的主要步骤。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流程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1 -。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带图)一.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简称。
它是由三个PN结四层结构硅芯片和三个电极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图3-29是它的结构、外形和图形符号。
可控硅的三个电极分别叫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当器件的阳极接负电位(相对阴极而言)时,从符号图上可以看出PN结处于反向,具有类似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上加正电位时(若控制极不接任何电压),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器件仍处于阻抗很高的关闭状态。
但当正电压大于某个电压(称为转折电压)时,器件迅速转变到低阻通导状态。
加在可控硅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低于转折电压时,器件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如果在控制极上加有适当大小的正电压(对阴极),则可控硅可迅速被激发而变为导通状态。
可控硅一旦导通,控制极便失去其控制作用。
就是说,导通后撤去栅极电压可控硅仍导通,只有使器件中的电流减到低于某个数值或阴极与阳极之间电压减小到零或负值时,器件才可恢复到关闭状态。
图3-30是可控硅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中曲线I为正向阻断特性。
无控制极信号时,可控硅正向导通电压为正向转折电压(U B0);当有控制极信号时,正向转折电压会下降(即可以在较低正向电压下导通),转折电压随控制极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当控制极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出现正向阻断状态了。
曲线Ⅱ为导通工作特性。
可控硅导通后内阻很小,管子本身压降很低,外加电压几乎全部降在外电路负载上,并流过比较大的负载电流,特性曲线与二极管正向导通特性相似。
若阳极电压减小(或负载电阻增加),致使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I H时,可控硅从导通状态立即转为正向阻断状态,回到曲线I状态。
曲线Ⅲ为反向阻断特性。
当器件的阳极加以反向电压时,尽管电压较高,但可控硅不会导通(只有很小的漏电流)。
只有反向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电流才突然增大,若不加限制器件就会烧毁。
正常工作时,外加电压要小于反向击穿电压才能保证器件安全可靠地工作。
可控硅的重要特点是:只要控制极中通以几毫安至几十毫安的电流就可以触发器件导通,器件中就可以通过较大的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硅生产流程
可控硅是一种由多个材料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它的生产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原料
准备、熔炼、晶体生长、制片和测试等。
以下是可控硅的生产流程。
1.原料准备
可控硅的制作需要多种原材料。
主要原料包括硅、氧化物、磷、锗等。
在开始制造前,各种原材料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经过筛选、干燥等处理。
2.熔炼
在生产可控硅过程中,将原材料放入石英坩埚中,在高温(约为1500-1800°C)下进行熔炼。
此过程称为电子束熔炼(EBM)或感应炉熔炼。
熔炼结束后,所得到的棒形金属准确地反映了混合原材料的化学成分。
这些棒形金属是可控硅晶体生长的基础材料。
3.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是制作可控硅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首先将制备好的棒形金属放入石英炉中,
并在抽真空的环境下进行高温处理(通常为约2200°C)。
在此期间,棒形金属先是熔融,然后冷却至凝固点以下。
待棒形金属开始凝固并形成生长晶体的前驱体时,需要邀请含掺
杂剂的加热材料将其从一侧加热,以维持晶体的生长。
同时,石英炉慢慢向下移动,使得
生长晶体同步向下生长。
直到生长晶体的长度接近所需长度时,整个晶体才会从石英炉
中移除。
整个过程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以确保生长出的晶体完全符合所需的要求。
4.制片
制片是可控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生长晶体切成适当尺寸的片,以保证成品可实际使用。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精确的工具和技术。
切片质量越高,则成
品可靠性就越高。
5.测试
测试是可控硅生产中的最后一个步骤。
在这个步骤中,将对成品进行各种测试,以确
保其符合标准。
测试包括外观、尺寸、电气性能等方面的检验。
只有通过检验的成品才能
被送交给客户使用。
以上便是可控硅的生产流程。
虽然过程十分复杂,但是精准的生产流程使得可控硅拥
有了良好的品质和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电力传输、工业自动化及纺织、医疗等各
种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