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一、考点解读及能力要求

(一)、考点内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6、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二)能力要求: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综合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秦汉、宋元、明清诸阶段。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涉及分封制、丞相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从题型看,充分利用各种题型特点,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人手,考查系列化的知识联系。从命题角度看,多亏至各项制度、措施的内容、影响及与同类制度的区别与联手.既侧重记忆,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对当前加强乏专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预计明年高考,本专题仍是命题重点。复习时,应进行知识整合,特别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古今联系,中外比较要了解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法与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

三、知识点复习回顾

1.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瓦解,突出表现是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

2.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高度集中,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

4.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5.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6.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门下省掌审核,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7.元朝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8.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9.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0、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1)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人们常称之为“蓝色的海洋文明”,其特点是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拥有议会体制,而具备这一特点的海洋文明最早出现在希腊半岛,因而希腊半岛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以后的西方文明在众多方面都承袭了希腊文明的许多因素。因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荒凉的山坡把平原分成小块,土地其后只适宜于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但海岸线很长,多良港,海洋成为主要运输通道(3)海外贸易兴盛,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是古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

境,并较早的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1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3)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5)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12、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作用和局限性

(1)内容: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3)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四、重点点拨

(一). 中国早期政制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此外,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还制定了一套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联系,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在发展中逐渐走向成熟。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

皇帝一人手中。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综合认识

1.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因此皇权从决策到行使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过程中,伴随着两种基本矛盾的斗争,即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3)皇权借助神权来巩固和加强,并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2.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性等。

(2)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3.启示

(1)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是最基本

的两对矛盾。

(2)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相权、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弱。

(3)分权是削弱相权、地方权力的重要手段。

(四)·古代希腊罗马政治

古代希腊、罗马是世界闻名的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以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赋予了希腊文明独特的魅力,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的努力,雅典民主政治臻于鼎盛。即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源于罗马奴隶制度,仅使用于罗马公民内部。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范围的扩大,“万民法”诞生了。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

(五)、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的关系·

政治制度是一定的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问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必须联系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来全面认识。中国古代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要求政治上强大的中央政权的保护,从而成为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到西汉时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形成了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根据。到明清时期,经济上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经济基础与君主专制制度为代表的旧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表现在文化上,就是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了,《牡丹亭》《红楼梦》等文艺作品也对这种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渲染。

(六)·近现代对民主制度的追求。

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步入近代,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先进阶级开始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近代化追求,相继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所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一直没有很好实施.只有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民主政权具有充分的民主色彩。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相继在全国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一切都涉及古代的政治制度要从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五·知识点例证透析

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根据雅典政治结构示意图提供的信息说明对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主要不同。(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3分)

(4)某学生欲探究西方近代政治制度,请你为他拟定一个探究题目。(1分)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2分)

(1)影响: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分)启示: 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法,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分)

(2)不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2分)

(3)原则:民主集中制。(1分)区别:经济基础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大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由全国人民行使权力;欧美代议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由资产阶级行使权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2分)

(4)题目要求:切题,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如西方政治制度初探等。(1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

例题2·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从明朝中后期的衰败到“康乾盛世”的繁荣。请回答:

(1)明清时期为解决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君主专制?(4分)

(2)当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时,英国的《权利法案》颁布施行。请问《权利法案》是由英国的哪一机构通过并颁布的?它对当时的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清朝初期,人口增长、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下的封建社会却依然是病症重重。”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

答案(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4分)

(2)议会。(1分)它是一份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1分)它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为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2分)

(3) 人口增长在增加劳动力的同时却产生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背负上了人口负担的包袱。(2分)城乡经济繁荣的同时却掩盖不了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的不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缓慢。(2分)文化昌盛的背后却是大兴文字狱以及八股取士对知识分子思想的禁锢。(2分)

六、高考热点反复锤炼

1.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也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西周的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2.西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其特点是()A.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B.功臣、姻亲和宗族的待遇相同

C.同姓亲族和异姓亲族的结合D.大宗、小宗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3.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A. 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

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5.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受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

8.古代希腊城邦是民土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人会

B.各级官职实行差额选举

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9.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么。”

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11、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朝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9日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清末法制改革意义重大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1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

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在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伴随着两对基本矛盾。请以北宋、明朝为例,阐述北宋解决中央与地方、明朝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

(3)试分析该制度在我国古代史上的影响。

13.请你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古代雅典、近代英国三个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实例,分别说明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三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1)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3)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练习)

安徽省太和中学历史组:张祖良

1.《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2.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B.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实行暴政,导致秦短暂而亡

D.采取“焚书坑儒”政策j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下列关于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D.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4.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指的应是我国的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5.读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6.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凄内容。宋太祖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措施是 ( )

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B.将各州郡财赋收归中央

C.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10.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 ( )

A.三权内容不同 B.本质目的不同 C.制约方式不同 D.对社会影响不同

11.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12.伯利克里认为,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主要表现在

A.雅典的所有官职向所有的公民开放

B.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C.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也拥有公民权 D.城邦内部的精英民主

1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

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14.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B.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C.罗马法有力地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D.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15.《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这条法令

A.保护债务奴隶制 B.协调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关系

C.保护私有财产权 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17.读下列四个国家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示意图,分析比较并回答问题:

请回答:

(1)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从经济角度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美国政治体制是近代西方典型的代议体制,这种政治体制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从图3中可以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图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影响?(4)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高考热点反复锤炼一)参考答案

1---5CACAD 1---6AADAA 11。C

12.(1)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明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3)影响: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抵御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滋生政治腐败、增加兵役徭役等方面又存在消极作用。13.(1)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看法:有利于维持政治秩序的稳定、文化的凝聚、民族间的融合和自然经济的发展。

不利于社会近代化,日益阻碍民族创新与进步。

(2)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机构相互制衡。

看法: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小国城邦经济的繁荣。

毕竟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3)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度:

特征: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

看法: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

专题一参考答案:

1---5 CACBB 6---10 BACBB 11---15 CBAAC

16·答案:(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哪一个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或实现国家长久稳定)。

(2)旧俗与汉法之争。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3)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17·(1)秦朝实行君主专制,雅典则是民主政治。主要因素是雅典贸易经济发达,人们思想活跃开放;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

(2)《1787年宪法》;分权与制衡;

(3)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4)(任答两点即可)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

高三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导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一、考点解读及能力要求 (一)、考点内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6、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二)能力要求: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综合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秦汉、宋元、明清诸阶段。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涉及分封制、丞相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从题型看,充分利用各种题型特点,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人手,考查系列化的知识联系。从命题角度看,多亏至各项制度、措施的内容、影响及与同类制度的区别与联手.既侧重记忆,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对当前加强乏专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预计明年高考,本专题仍是命题重点。复习时,应进行知识整合,特别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古今联系,中外比较要了解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法与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

三、知识点复习回顾 1.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瓦解,突出表现是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 2.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高度集中,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 4.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5.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6.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门下省掌审核,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7.元朝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8.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9.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0、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1)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人们常称之为“蓝色的海洋文明”,其特点是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拥有议会体制,而具备这一特点的海洋文明最早出现在希腊半岛,因而希腊半岛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以后的西方文明在众多方面都承袭了希腊文明的许多因素。因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2)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荒凉的山坡把平原分成小块,土地其后只适宜于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但海岸线很长,多良港,海洋成为主要运输通道(3)海外贸易兴盛,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是古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专题二古代中国加强地方管理的制度演变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1)特点 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积极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专题三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沿革及趋势 1.沿革 (1)先秦:从西周到春秋,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标准从血缘到军功) (2)西汉: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突出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对仕途的垄断地位。(标准为门第) (4)隋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隋朝产生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 (5)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 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 单元综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表达。它经验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开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其次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详细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别性。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开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逐步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减弱;中心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开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心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听从专制王权的须要;废行省,设三司,干脆隶属中心,中心对地方限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学法指导 1、要留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根本概念,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要留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要留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展演化的整体线索。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0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第一单元政治体制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 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并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 历史解释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验和教训。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历史上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认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1.重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基础认知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一)夏朝建立: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_______国家政治体制形成与发展时期。约公元前____年,__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____政治传统,建立了_____王朝国家夏,禹就是夏朝的君主。 (二)商朝体制: 1、内外服体制:商王___控制内服___地区,王畿四周是___。 2、机构与官吏:据记载,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______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___。 (三)西周体制: 1、分封制:西周实行___等级分封制政体。____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___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_____的同姓贵族、异姓___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_____,卿大夫再分封__,形成贵族_______序列。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____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____,但也要___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___。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相关制度的变化 〖课前预习 梳理基础〗 1. 阅读课本P2第一目,说一说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2. 秦朝政治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3. 简述从汉朝到清朝(鸦片战争前)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4. 简述从秦朝到清朝(鸦片战争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课堂探究 落实素养〗 探究1: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 探究2:商代内外服制与西周等级分封制的异同 名称 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 不同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探究3:宗法制的特点 探究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西周时期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材料二: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 材料三: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自由民“国人”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探究5:秦朝到清朝(鸦片战争前)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以及削弱相权的方式。

【教育资料】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专用

2019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中学高三历史第一 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管理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2、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例1:下面关于商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中央设相、卿士等管理政务 C、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享有中央官俸 D、中央设有负责祭祀的官员 解析:本题选C,地方的侯和伯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对象: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②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诸侯的权利:在疆域内进行再分封 ④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⑤结果: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⑥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2、宗法制 ①目的: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相对的大宗与小宗关系 ③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现实意思: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延伸: ①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②易于形成“道德专制”、“重男轻女”等观念,从而重视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民主法 治的进程。(宗法制是“重男轻女”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影响) ③宗法制只是有利于去解决矛盾,这并非意味着它能彻底地解决一切矛盾。 3、礼乐制:保证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的工具。 例2:当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时,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观念具有一致性()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人民版

【2014届】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人民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考情】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重点难点】 演变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中央-----地方) 地方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位高权重 (中朝与外朝) 秦:郡县制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制(郡国制) 封国导致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北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具体措施需要掌握) 元:行省制度(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察举制 (评价标准为人的品行,东汉中期以后,察举制为地方豪强控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主要看门第出身) 科举制:隋炀帝时形成。1905年,清末新政中废除。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集权制度: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央和地方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2、形成条件 (1)经济条件: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加以保护。 (2)政治条件:地主阶级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 (3)思想条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3、作用影响(先辩证,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来思考) 积极: (1)政治上,有利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如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一方面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促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内传播。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1)政治上,长期人治,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导致国民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二)比较明清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不同之处(从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三方面思考;还记得比较两个历史事物的方法吗?从背景、内容、影响、性质、目的五方面考虑) 1、背景 明清内阁:封建经济发展(经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政治) 近代西方内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完成(政治) 2、内容(权力、地位) 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宰相的重设,其职权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皇帝。 近代西方内阁: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英国的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内阁首相实际上控制行政权、立法权等大权;总统制下的内阁(如美国)由总统组建,不对议会负责,与议会相独立,相制约。 3、影响 明清内阁: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标志,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近代西方内阁: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专题训练】 1.据考证右图是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内容涉及 北方部落入侵和王命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该图反映出 A.商朝神权与王权结合B.天人感应的神权色彩 C.商王严密控制诸侯国 D.迷信活动,史料价值低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相对密闭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该观点旨在强调(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二轮专题复习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命题方向 中华文明早期,呈现出多元一体和中央权力不断扩张的鲜明特征。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周代的宗法制、分封制,实现了从荒蛮无序到文明有序的转型。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制度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战国后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有效地遏制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保障上传下达,政令畅通,提升了管理水平与办事效率,同时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与维护,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交融的纽带。可以说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连绵不断的国家,离不开中央集权制度的“凝聚”作用。命题视角(一)中枢机构——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 1.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体包括: ①从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西周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权”趋势。 ②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从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再到秦朝“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想控制。 (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代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发展并完善了前代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2.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多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弊端。 3.唯物史观下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专制集权政体始于战国,秦朝时形成并上升为国家制度,隋唐宋元明清逐渐僵化、严密、强化并达到顶峰。中国的专制集权政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统治力量是日益强大的,制度也是在大体框架上不断完善的,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的长期存在和僵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建设和发展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宦官专权反映皇权的强化而非削弱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东台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 知识框架 时间结构 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高考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目标解读] 1.知道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作用。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联系,特点。 二,阅读教材梳理本课基础知识: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 (3)对象: (4)权利和义务权利: 义务: (5)影响: 思维点拨——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 “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是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宗法制 (1)目的: (2)内容: (3)影响: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一 宗法制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 问题探究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课堂检测: 1 (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 2 (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 3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四课后总结: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学习目标】 1.以“中西政治制度”为主题,建构思维导图,说出各国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表现。 2.回归课本,扎实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史实。 3.交流分享疑惑,解读不同时期中西方制度的内涵,能举例说明中西方国家制度的多样性。 【体系建构】

【重点问题过关】动口动手动脑,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边写关键词边强化记忆。过关的问题,标注√。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先秦政治制度有哪些?

总结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①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制度密切结合,实行贵族政治;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⑤有继承性、延续性。 ★特别提醒:先秦时期政治一般不能用:君主专制、专制集权、皇权至上、高度集权、中央集权等词描述.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内容(课本P3-4)和影响。 影响:(1)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大一统国家疆域,开创国家治理和结构的基本模式;②经济:有利于集人、物、财大规模生产活动,创造物质精神文明;③民族文化:有利于文化和民族认同,推动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和历史延续。 (2)消极:①政治:人治传统,行政专断,派生官僚作风;特权阶层,暴政腐败;②经济:明清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思想文化:思想专制,压抑人性、创造力;阻碍民主政治和科技发展。 3.两汉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课本P4-6,要对每项制度的内涵、作用落实到位)、趋势或规律性认识。(教材帮P6知识点5) (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作用? 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牵制作用:①相权三分: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④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减少决策失误。。 (2)中枢机构演变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中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变③分权是皇权加强的重要表现 (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①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②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③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④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000多年自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古代希腊形成民主政治的条件;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体制的特点及局限分析中世纪时期法国和英国等国等级君主制形成的原因;概述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认识法国、英国等级君主制的特点。了解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产生的背景,认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及局限,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 【基础知识】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城邦国家的形成 (1)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民主政治、人民主权、法律至上、公民积极参加国家管理、直接民主、轮番而治) 2、雅典民主政治 (1)内容 ①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②议事会: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③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④陪审法庭:由抽签产生,是日常司法机关。 (2)特征:

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直接民主、轮番而治(轮流执政) 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为上、政治为本是雅典人的共识)(3)评价 ①积极: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议会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②局限性: a.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民主范围十分有限。 b.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c.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③实质:奴隶主专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少数人(男性公民)的民主。 拓展: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废除债务奴隶制,按财产多寡确定权利和义务;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未彻底打破贵族政治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组成以地域为基础的“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监督机制); 3、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由它的成员轮流执政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7. 展示西周宝藏毛公鼎的图片与文字绍: 材料:西周青铜器,作器者毛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铭文约500字,主要是毛公歌颂自己为国服务的政绩,以此铸鼎传后世。西周王臣在青铜器铭文中追念祖先功绩、告祭自己荣誉,是为了加强其在宗族体系中的地位。 材料一:盖天下之大利莫若定,其大害莫如争若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8. 展示“道路以目”的故事: 周厉王施政暴虐,一时间民冤沸腾。他派人在路边偷听人们的谈话,凡被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立即处决。国内无人敢评论国事,相互见面也不说话,而是道路以目。王室重臣召公借机劝诫:“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样的道理啊!”3年后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史称“国人暴动”。 思考:故事体现了西周政治什么特点? 材料一: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教师点拨:商周时已具备原始民主传统 8. 自主探究一:教材与所学知识,思考先秦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9. 分别列举西周、春秋、战国的相关史实: 1.西周:周天子地位高——分封制、宗法制牢固; 2.春秋: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3.战国:各国政治上重大改革,君主权利加强——分封制、宗法制逐步向郡县制、官僚制转变。 教师点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二、从官员姿势看中央政治制度 1. 展示秦汉到明清官员姿势的变化图。 问题引领二:官员的姿势为何有这些变化? 2. 展示秦朝皇帝制度的文字材料: 材料:天子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天子独以印称为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教师点拨:秦王嬴政一统中国,自称“始皇帝”。创“皇帝”这一称号,成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号。 3. 展示三公九卿制机构图,引导学生思考三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夏、商、西周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从内外服到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加强了对社会的治理,维护了统治。 2.知道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及秦朝加钱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3.理解两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迁,理解其演变的规律和影响。 4.能够科学解释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地方层级管理制度。 教学过程程 【导入新课】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殷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于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得以确立。【师】通过教材导学部分,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并通过《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学习,回忆历代王朝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巩固统治? 【新课讲授】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师】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通过教材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

【师】通过教材学习夏朝建立的时间、制度。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制度: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 【师】通过教材学习商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1)体制: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2)特点: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师】讲解“内外服制”的概念。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内服是商王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王本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事务。其特点是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 3.西周 【师】通过教材学习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师】通过史料思考“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史料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提示:分封制。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师】通过教材和史料完成以下表格。 天子地位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 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2021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教案

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期:以秦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A、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汉唐宋元明---清朝(形成、发展、顶峰)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一)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二)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三)主要内容: 1、分封的对象:周王的同姓亲族(核心)、功臣、先代贵族遗民 (1)鲁国: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 (2)燕国:是周的同姓召公爽的封国; (3)卫国: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主要统治殷遗民; (4)晋国: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 (5)齐国:是姜尚的封国,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临菑(今山东临淄); (6)宋国: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平息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微子启,让他统治殷遗民。此外还有陈国为舜后人统治;枸国为夏王室后裔建立的封国;楚国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阶段二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秦汉至明清时期 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1.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王位世袭制的产生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具有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概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第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明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理一理]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盖中书省出令,而门下省复之,王命之重,莫大于此")4.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举荐孝廉做官.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实 行科举制①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 ②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

度上体现公平公正。 [拨云见日想一想] 1.你能图示出三省六部的运作模式吗? 试答 提示: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及影响? 试答 提示: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3.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吗? 试答

历史必修一会考复习学案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必修一(1) 专题一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 【考点分析】: 考点1、商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5、雅典民主政治;考点6、罗马法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同姓王为主——姬姓) ④内容:土地和人民;层层分封。 ⑤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⑥诸侯的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 *⑦影响:积极: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形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消极: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大,易成割据。 *⑧发展历程:实行——西周;破坏——春秋;崩溃——战国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继承矛盾(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3“家”“国”结合,影响深远。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主要内容: ①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三公九卿(名称丞相__、太尉_、御史大夫_职责行政、军事、监察)(作用:加强皇权) ③地方:郡县制,郡守县令皆由皇帝任免。(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西南地区:五尺道 (1)积极影响: ①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 局,历朝沿用;②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_; *考点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 (一)西汉: ①汉初(高祖):郡国并行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