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李兰英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夜雨寄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七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教案学情分析这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诵读(二)的一首诗歌。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古诗四首》和课外古诗诵读(一),对诵读和鉴赏诗歌的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学生理解这首诗难度并不大。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设计一个主问题来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授课层次。
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2.鉴赏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体会李商隐诗歌幽美朦胧、含蓄艳丽的诗歌风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和赏析关键字词来品味诗歌蕴含的丰富感情。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读题目,能读出什么信息?(时间、天气、写作对象)由“天气与心情"的简单问答来引出本课的情绪起点——夜雨。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夜雨”的环境,试着体会作者的心境。
2.诵读诗歌。
多种形式诵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教师予以点评及示范。
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作者。
李商隐,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诗风幽美朦胧,含蓄艳丽。
4.探究: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含蓄委婉具体体现在哪里?(1)思考“君”在这里合适吗?(古代时多指男子,诗中是诗人思念妻子,却说写妻子思念自己。
没有明说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而是借妻子之口诉说自己的相思,用角色互换错位的视角来写相思之情。
)(2)“涨"字有什么妙处?可以换成“满”字吗?(不可以换成“满"字,“涨”字说明了由于夜雨,秋池中的水从无到有,又少变多,体现了变化过程,另外也体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又少变多,慢慢增长的过程,富有动态;而“满"字只是表达秋池水满的一种状态,含蓄委婉的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3)“何当共剪西窗烛”这句你读出了什么?(这句是诗人在想象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妻子团聚,在西窗之下同妻子共剪窗花,长叙离别之苦与相思之情。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刘敏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2.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流程:一、导入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
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
今天我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
二、朗读诗歌1.齐读诗歌,认清字音字形。
2.再读诗歌,画出节奏,标出韵脚。
(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3.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学生齐答)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四、品析诗歌1.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指名发言。
)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2.具体品析两个“期”(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并发言。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2)指导朗读这句诗。
①指名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②请学生点评;③再指名朗读;④老师范读;⑤请一学生模仿朗读;⑥全班齐读。
3.具体品析三个“夜雨”(1)标题中的“夜雨”(学生发言)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指名回答。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王永发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课时)2016教育部审定,七年级语文上册洋潭学校王永发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商隐文学常识,有节奏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2、把握作者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教学法:朗读,设疑,解疑,探旨。
教学设计:一、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常用来高度评价老师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这两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他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三、明确节奏,初次朗读李商隐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夜雨寄北》(板书诗题,作者)。
本诗为七绝,按二~二~三节奏朗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自由朗诵2、指名朗读3、集体朗读四、感知诗意1、释题:北,指长安亲友(长安在巴山以北)2、翻译诗歌。
五、质疑1、找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做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在秋雨的晚上写信?3、”未有期”,作者为什么不能确定归期?4、”雨”有其它含义吗?5、找出实写和想象的句子?6、相见时为什么也选择在烛光之夜?7、相见时有许多话要说,为什么诗中只提”巴山夜雨时”?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之前,看一则材料李商隐自幼才华流露,十九岁深得牛党要员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中进士及第,”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许多读书人的向往。
李商隐也不例外,决心在仕途走出一片天地。
838年,李商隐做了被皇帝器重的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李党)的女婿。
由于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处于两党斗争夹缝中,得不到重任,遭到两党排挤而辗转于偏远的幕僚(“定定住天涯”,李商隐巜忆梅》。
)仕途的失意,辗转的辛苦,漂泊的孤独,与亲人的离多聚少使李商隐郁闷日增,最终忧郁而死,年仅46岁。
牛李党争:晚唐时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开始,到唐宣宗时结束,近4O年,史称”牛李党争”.(社会环境:牛李党争)六、讨论(给学生几分钟讨论),释疑1、时间:一个秋天的晚上。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
2.通过朗读、吟诵加深对诗歌情感的领悟。
3.通过对比阅读学会分析诗歌,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卓文君《白头吟》用诗句导入,引出诗句的表达比现代男女的“我爱你”更深沉含蓄。
二、朗读诗歌多种方式朗读诗歌:一读读准字音和找出停顿节奏点。
二读读准停顿节奏。
三读找出重读的字词,生自由尝试。
四读指名读,点评学生朗读。
三、品味诗歌介绍诗人及背景:这首诗是寄给谁的?诗人当时在哪里?他的人生境况又是怎样?(备注:新版部编教材已明确——寄北:寄给妻子。
)(PPT投影诗人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
写此诗时,诗人在巴蜀漂泊,妻子在长安,两地相隔甚远。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踏入仕途,就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中。
852年入蜀,实属迫不得已,而且仕途多艰,令人叹惋。
译诗:1、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
2、学生读译诗。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的情景。
品诗:1、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诗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请分析。
四、对比阅读对比阅读: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词在语言表达、情感上与《夜雨寄北》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2、小组讨论要点:我从哪些词语/句子可看出,两首作品的不同点/相似点在于。
五、吟诵诗歌吟诵诗歌:1、回顾平声、仄声、入声的区分。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丁敏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帽山中学丁敏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2.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一挥手,便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
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设计意图:用唐诗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老师再做整理归纳: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
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2、能通过分析景物描写及重点字词,并借助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研读品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一)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和情景想象法。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采用散读、齐读、范读、听读、个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诗,读出诗味,读出诗情。
欣赏感悟诗的优美语言、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古诗文的学习,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弄懂诗歌大意了,而且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的讨论学习中,并顺利完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领会。
3、情景想象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蕴涵在诗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I、新课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上课伊始就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呢?我采取这样一段话作为开篇导入。
导语:“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都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同名诗《无题》。
共同表达了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相知之深和真挚缠绵的爱的誓言,比之现代男女的“我爱你"更深沉,更含蓄,更情深意浓。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夜雨寄北》,去感受诗人的动人情怀。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何波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七年级古诗复习教学设计绥阳中学何波一、教材分析这些诗被编辑在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教材。
理解和背诵难度逐渐提升,教育同学们在学习当代文学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国古文化。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应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
针对这首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背七年级古诗,理解并能默写准确。
过程与方法:在各项小活动中把控知识面,在竞争中激发学习动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教学重点:熟背古诗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抽签(一)道具:古诗字条,后续依次减少(二)规则1、八个小组,每组七人。
2、每组参赛选手通过抽签决定所背的古诗的题目,组长抽签,指派组员回答。
3、一分钟内背出算成功。
4、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加分。
5、针对错处教师指正。
活动二、抢答(一)道具:多媒体(二)规则1、参赛题型:有诗词上句答下句、有诗词下句答上句;2、老师宣布“开始”后,学生看多媒体诗句,进行相应抢答。
3、以答题快、准、小组站起人数多为胜4、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5、针对错处教师指正。
|活动三、理解性默写(一)道具:理解性默写试卷(二)规则:1、组长领卷子分发自己的组员。
2、规定时间10分钟。
3、前后小组互换,教师讲解批阅。
4、以规定时间内小组答对人数多为胜。
活动四、古诗词赏析方法:1、教师例题讲解2、学生习题演练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题: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解答:互文,夸张。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夜雨寄北》,并理解诗中的生字生词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以及诗中生字生词的掌握。
2. 诗中主要句子的理解和鉴赏,以及诗的整体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情感的体会和表达,以及如何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中的情感。
2. 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意象和象征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 回顾旧知:首先,我将带领学生们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几首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唤醒他们对古诗的记忆和兴趣。
(1)互动提问:我会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这些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记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温故知新: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诗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夜雨寄北》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和联想,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 引入新课:当学生们对古诗的热情被激发后,我将正式介绍《夜雨寄北》这首诗歌,并简要介绍诗人李商隐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1)激发兴趣:我会说:“《夜雨寄北》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在雨夜中写下这首诗,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中有哪些动人的句子吗?"(2)设置期待:接着,我会展示诗歌的部分内容,并故意留下悬念:“这首诗中有很多美丽的意象和深情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吧!”3. 过渡引导:在学生们对新课充满好奇和期待时,我将过渡到正式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夜雨寄北》,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13)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 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 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 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虞美 人·听雨》
背景: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 宋朝很快就灭亡。一生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李商隐(约813-约858),他刚刚踏入仕途, 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党令狐 楚赏识,聘为幕僚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 岁李党王茂元赏识其才华招为女婿,因此受 到牛党排挤。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晚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环节二 听雨识人
小组合作,找出古诗中含 有“雨”的诗句,思考这些 “雨”的所蕴含的情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执教老师:长郡芙蓉中学胡玲
夜雨寄北
(晚唐)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本诗的夜雨情思,体会作 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2、理解古典诗词中“雨”的内涵
环节一:夜雨寄思
默读诗歌, 细细品味,展 开联想,谈谈 哪句诗,或哪 个词语触动了 你的情思?谈 谈你的感受?
雨的意蕴
喜(暖)雨:希望、生机 悲(苦)雨:伤感、离绪、 寂寞、无奈、凄凉 雅(闲)雨:闲适洒脱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 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 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 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虞美 人·听雨》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李海云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1、学习并了解诗 歌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和哲理。
2、背诵并默 写这两首诗。
作品背景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 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 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 之争中。852年随柳仲郢入蜀, 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 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 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 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 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 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 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剪 点烛 油, 灯古 ,代 为
什么时候才能够
使灯亮,
何当/ 共剪/ 西窗烛,需要剪去灯
芯上的烛花。
从头谈起
这里形容深
却话/ 巴山/ 夜雨时。夜秉烛长谈。
•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 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 开首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 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 句想像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这是虚写。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 意。
• 6、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 内含有什么不同?
•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 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 像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 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 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 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道 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 2、“巴山夜雨涨秋池”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
• 是秋天,又是深夜,还有夜雨。在这个 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 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独自在屋内倚床 凝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夜雨寄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超级语文课《夜雨寄北》教学思路一、中英文对比翻译,理解作者用意之妙二、对比中英文用词,体悟独有的意象之美三、巧用英文时态,揭秘完美时空回环结构大唐的雨下到马孔多——中英文对比阅读《夜雨寄北》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师:今天要跟大家聊哪一篇诗词?生:《夜雨寄北》。
师:很好,《夜雨寄北》。
我们看这个题目就很特别,叫“大唐的雨下到马孔多”,有明白什么意思的吗?很好,全部不明白。
马孔多是哪儿?生:一个地方。
师:很好,你猜一下,中国的地方,外国的地方?生:外国的地方师:很像外国的一个地名,对吧?所以,我们今天特别地,上这篇熟悉的诗歌的方式,是什么呢?叫中英文对比阅读。
我们用英文的方式,来解读一首中国的古典诗词。
一、中英文对比翻译,理解作者用意之妙你试着先来给我翻译一下这个题目。
试着拿起笔来写一写,就这四个字,给我翻译成英文,不用害怕,我的英文水平不比你们高。
怎么把这四个词联系起来,来,你说说看。
生:At a raining night(在下雨的晚上)sent a letter to the north(向北方寄一封信)师:to the north去北方,但是the north是他去的对象吗?生:不是。
师:应该to谁?生:妻子。
师:英文怎么说生:wife.师:很好,to wife这是写给长安的妻子。
但是我在查这个英文翻译的时候,发现有人是这么翻译的:一位美国的诗人,他翻译成A note on a rainy night to a friend 然后第二个翻译成to my wife 这是中国的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翻译成给妻子。
这首诗确实也存在一个争议,什么争议?就是他到底是写给妻子,还是写给朋友的?关键他们要干吗?生:何当共剪西窗烛。
师:好,具体说说看,他们俩在一块干吗?生:剪那个蜡烛。
师:为什么要剪蜡烛?生:因为那个蜡烛它燃到最后的时候,就是没有灯芯,他就先把那一段剪掉。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崔玖玲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为什么要剪“西窗烛”。
过程与方法:背诵全文,并扩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过程:导入: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思念是亲友间共同的情素思念是对曾经拥有的回忆思念是对将来重逢的渴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思念亲人的古诗,题目是:夜雨寄北和老师一起写下诗题——夜雨寄北第一步:知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谁来说说你收集到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生自由介绍后出示多媒体课件:)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是很有价值的文学常识,应该把它积累下来记:(出示多媒体课件:)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读一遍)第二步:解诗题看看诗题,读(夜雨寄北)想一想,“寄”是什么意思?(可以说是寄信吧)“北”又指什么呢?(北方,也可能指北方的亲人,自己的妻子。
)看一看,诗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时“寄北”呢?再读诗题——(夜雨寄北)夜雨里做什么?读(夜雨寄北)什么时候寄北?读(夜雨寄北)这三种读不什么不同?为了强调某种意思而重读一些字词,这样让人听得更明白。
读古诗也要注意读出重音,这样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那么,诗人想寄怎样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呢?第三步:读诗句请大家自己读诗,把读不准的字圈画出来。
同桌互读,要校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汇报你们校不准的字词。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李佳玉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强烈的画面2.体会诗人对妻子深切的思念和欲归不能的惆怅和孤寂3.体会诗中虚实结合和反复手法运用的妙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和3三、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法、引导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琵琶语》)爱情是世上最美的情感花朵。
在中国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的赏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佳话。
但是由于政治原因,他不得不远赴离家千里之遥的四川边境任职,过着身不由己寄人篱下的幕府生活。
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儿,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丈夫常年宦游在外,夫妻聚少离多,只好鸿雁传书,倾吐相思。
一个秋雨绵绵的黄昏,他又收到了妻子的来信,诗人急切地打开信,一行娟秀的工楷映入眼帘: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一阵秋风吹来,诗人望着眼前摇曳不定的烛火,眼前的景渐渐模糊,无尽的惆怅化作两行清泪,打湿了手中的信,他颤巍巍提起手中仿佛千斤重的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位诗人是谁呀?(学生回答李商隐。
)师: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李商隐,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这位大唐奇才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夜雨寄北》(板书课题、作者)(二)感知诗中画1.学生自由读诗歌,多读几遍,先出声读,再默默读,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和味道来。
2.借助书上和大屏幕上的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带着自己对诗歌的感觉,想象诗里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下来。
屏显:剪烛花,又称剪烛芯,简称剪烛,意同剪烛西窗,后以剪烛引申为促膝夜谈之典,取其盼望相聚,秉烛夜语之意。
明确:好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理解好诗歌的内涵是读好本诗的前提。
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描摹诗歌的画面,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形成一种感染的氛围,就能够从感性层面把握诗歌的意境,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发布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4、联系比较,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通过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雨夜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1课时一、引入今天,来学习一首写思念家乡亲人的唐诗,《夜雨寄北》,听读。
二、解题1、诗题怎么理解?看注释,思考,讲通题意。
2、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
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三、读通诗文,感知诗意1、在那个雨夜,诗人李商隐在信中给妻子讲了些什么呢?先听老师来读读。
2、同学们学着读上两三遍,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3、指名读,齐读。
4、李商隐在信中究竟对妻子说了些什么呢?表达了个什么意思?请看看注释,争取自己弄明白。
5、质疑讨论,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难处吗?——梳通大意。
并补充:你知道当时诗人与家人分别多久了吗?(一年多了。
)(2)理解第二有问题吗?(随机感知:秋池——秋天的池塘,有什么特点?)梳通后提示:这雨是哪里的雨,哪个季节的雨?(3)再看三、四句,释疑。
补充:“共剪西窗烛”意味着什么?“话”这里当“聊天”、“倾听”讲。
话什么?(诗人的感受,心情,对家人的思念。
)——梳通句意。
6、再读这首诗,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思念家人——第一句;盼望团聚——第三、四句)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那么,诗人的思念有多浓,盼望有多深呢?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这个雨夜,走进诗人内心,去深入品读。
1、诗人是怎样让我们看到这么丰富的东西,听到这么丰富的声音,体会到他内心的感情的?——借景抒情,仅用7个字,太凝练了!2、在这个孤寂的雨夜,诗人望着夜雨,在沉思些什么呢?哪些诗句是诗人的所想?3、扣“问”:(1)(读第一句)谁在问谁?妻子在哪里问?(在诗人的想象里)(2)当诗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时,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绪?(焦急、愁苦、悲凄、怨恨……)——配乐读诗|——这焦急、愁苦、悲凉……都是怎么表达出来的?——画“问归期”、“未有期”:是将这两组词这六个字排放在一起迸发出来的!这是一个什么手法?(对比),这样一对比,让人感到这现实是怎样的呀?(残酷)4、品读幻想团聚的细节(1)再读后两句。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李萍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学案夜雨寄北主备:李萍审阅:七年级语文组班级|姓名|教师寄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让我们插上想象翅膀,自由翱翔在诗词的天空!课前热身一、作者简介本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晚)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二、文学常识:诗歌体裁:七言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
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
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
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三、文学常识: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四、学法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工,细心揣摩,对你后面的学习有用哦!)(一)诗词朗读指导:1.抓住韵脚,读好诗韵。
2.把握要素,读准诗意。
即:把握好古诗词的节奏、重音和语调等要素。
(1)节奏。
五言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的朗读一般可分为“二/二/三”的形式。
(2)重音。
重音应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4)
•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 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 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 的清化北山下。
夜雨寄北
鄱阳二中 柏学刚
作者简介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 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1]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 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 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 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解题
朗读全文
赏Hale Waihona Puke 诗句合作探究小结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董怀安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课题《夜雨寄北》总课时1授课时间45课型讲授备课人董怀安授课人董怀安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默写诗歌2、理解诗句意思和表达情感3、分析诗歌主旨和作者的感情重点准确默写诗歌、理解诗句意思和表达情感难点分析诗歌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导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一、背诵《夜雨寄北》二、默写《夜雨寄北》五、欣赏:《夜雨寄北》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六、诗文赏析1、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2、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3、“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
(巴山,秋夜,大雨淋淋。
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
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
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
此句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提示:1、背诵默写(5)2、学生鉴赏诗歌(5)3、找出写景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画面描绘出来4、联想相见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导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李丙丽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熟读成诵。
②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③理解诗歌意蕴,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比较阅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了解其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4.重点难点①重点:反复朗读,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②难点: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其写作手法。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尤以唐诗最为盛名,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诗人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资料补充1.知人论诗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
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得志。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2.解析诗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夜雨寄北》也是李商隐很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
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
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三、朗读整体感知(1)仔细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节奏,体会感情。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夜雨寄北》李宁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视窗|×|loading...|视窗|×|loading...|||退出|客服电话:4008980910|[全国]|首页优课展示排行榜我晒的课我的已晒20078100课本年度3102753课我要晒课|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2019年度||李宁|指导教师:无|地区: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学校:双牌县江村镇中学|发布时间:2019-07-24 21:23|(0次点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我要点评|第一学时|共1学时||top|1|/2bottomzoominzoomout|点评全部(0)教师(0)教研员(0)其他人员(0)我要点评|暂无评论|教学设计|【设计】夜雨寄北|教学资源|【资源】第一学时|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运行维护: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版权所有|京ICP备09059518号-3||《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为什么要剪“西窗烛”。
2.能力目标:背诵全文,并扩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设身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想:黑板,教科书,多媒体教室板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欣赏一段背景音乐《相思》引入情境二.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诗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有《李义山诗集》。
三.朗读结合注释,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老师范读一遍,找朗诵水平高的学生范读一遍,然后集体朗诵一遍。
四.重点串讲,深入情境,领会作者的境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北。
②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安阳市殷都北蒙小学
李兰英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古诗。
2、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3、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续编古诗。
(难点)
学法指导:
抓重点词层层深入,品、读结合。
一、直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这首诗,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一起来看大屏幕,请你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学习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来围绕目标,展开学习。
三、朗读感知
古诗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吟诵。
课前,我已经布置了预习,请你来读古诗,注意里面的一个多音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
1、指名学生读古诗,提醒“涨”字读音。
2、齐读古诗,做到读正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节奏划分也比较工整,请大家试着再读古诗,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来。
3、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诗的味道。
怎么样?有感觉吗?有味道吗?请大家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5、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6、指名的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再次感受诗的味道。
听了他的朗读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请你来说一说。
7、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把这些感受读出来。
(忧伤,凄凉)
四、解诗意,悟诗情
李商隐为什么忧伤,因什么感到凄凉?请大家结合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想好了,可以跟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互相补充。
|
1、学生自学,初知诗意。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一个小组来展示对这首诗的理解。
3、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抓住重点字词,设身处地的感受诗人的处境,深刻地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4、指名一个小组与大家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5、组织学生抓重点词,感受诗人的心境。
“问”字切入,体会未有期的浓浓思念。
“涨秋池”感受欲归不能的痛苦。
的确。
一边是妻子或友人的切切思念,一边却是连绵秋雨的阻隔。
让李商隐想回家却不能回家。
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请大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
6、学生自读古诗,读出思念和痛苦
“何当”感受无奈,“却话”感受凄凉。
是呀,滞留异地的李商隐,思念亲人、友人的愁思无人倾诉,只能在这凄冷孤寂的雨夜中憧憬将来与他们欢聚的场景。
温暖的憧憬之后却仍要面对孤身一人的现实,使那个雨夜的记忆变得更加凄凉。
融入这些情感,请大家再来读这首诗。
夜雨寄北,预备起。
7、学生自读古诗,读出无奈和凄凉。
五、续编诗文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同学们,剪烛西窗之时,李商隐会如何向妻子倾诉巴山雨夜的思念之苦呢?请结合“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展开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1、放音乐,学生写。
2、指名学生把写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六、小结课堂
古时候,因为交通不发达,很多人饱受着与亲人、朋友的离
别之苦。
这节课上,我们通过对《夜雨寄北》的学习,有了深刻地体会。
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首诗,为这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师生齐诵古诗。
下课!同学们再见。
附:
板书设计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
问
浓浓的思念
涨
痛苦
何当
无奈却话
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