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说课稿
滔滔黄河 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掌握黄河的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河流特点。
2.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 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兴趣,例如:“你们知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吗?它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二、探究黄河的特点(10分钟)1. 结合图片和PPT,向学生介绍黄河的特点,如河水泥沙多、水位变化大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对流域的影响,如灌溉农田、形成黄土高原等。
三、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如黄河文明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发展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四、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环境保护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黄河流域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学习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流域经济和人文景观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黄河的更多知识,如黄河的支流、流域经济发展等。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自感受黄河的壮丽和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的小短文或制作海报等,评估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滔滔黄河说课稿
《滔滔黄河》说课稿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滔滔黄河”程序: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项基本内容展开: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危害及治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教学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学习黄河的概况,对黄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为造成黄河泥沙量大,由母亲河变成害河等问题是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对其治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迁移,注意能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读图、讨论、小结,使学生由直观感知,产生兴趣,逐步理解,活动强化,到树立观念,形成能力,学有所用,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又是世界著名的河流。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上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节《滔滔黄河》教案
阅读教材 56 页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57 页“黄河断流、 ”59 页 的“黄河凌汛” 、并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生思 考,分组讨论: ①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②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 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总结:①黄河的忧患: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 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
单 课
位 题 第二章
虹桥镇中学 第三节
授 课人
赵秀娟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1.运用地图识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 教学目标 支流。 2.了解黄河上中下游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培养读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黄河的概况。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教具、学具 地图册、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备注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黄河颂》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 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颂是中华民族的颂 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学 习她、了解她。 二、新授 活动一 识黄河(认识黄河的概况) 读图,结合课本 P55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黄河发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桃花峪,看一看他们分 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汾河、湟水、洮河、无定河。 4、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师生一同在图中总结出黄河概况。 活动二 颂黄河(概括黄河的奉献) 课件展示秦陵兵马俑、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河主要水电站、壶口 瀑布的景观图,分组说一说母亲河的奉献。 活动三 忧黄河(寻找黄河的危害)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滔滔黄河教案教案名称:滔滔黄河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2. 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2. 讨论法:利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实地调研法: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黄河的实际情况,并体验黄河的水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设备;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黄河流域地图;4. 学生的实地调研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黄河的探索欲望。
2. 讲授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介绍黄河的起源地和流经的地区,以及黄河对中国农业和经济的重要性。
3. 讨论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水等,并讨论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进行实地调研,观察黄河水文特点和人类的开发活动,并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以便后续的总结和讨论。
5. 总结和讨论:回到教室后,让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总结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展开讨论,以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是否能够理解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 学生的调研报告: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记录实地调研的情况,并分析黄河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对黄河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展望。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对于黄河的起源、流域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省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说课讲稿(音乐)这段磅礴激昂的乐曲就是出自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今天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滔滔黄河”,说课的程序按照“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五项基本内容展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为学生终生发展有利的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理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黄河上、中、下游问题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范围的限制,我的教学难点放在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初中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为此我采用“体验式学法”,营造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从而内化成学生认知体系,达到真正会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分析,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来体验、探究,质疑,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一、黄河知识知多少?用于了解黄河的基础知识。
二、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了解黄河的给人类的奉献。
三、黄河灾难多沉重?了解黄河的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滔滔黄河》模板教学设计
附件1:课题《滔滔黄河》虹桥中学一、教学内容:《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识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2、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培养读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地图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完成,学案分为课前预习案、课内 探究案、课后提升案三部分,其中课前预习案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 习完成,上课时老师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课内探究案在课上完成, 分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教师点拨一巩固训练四步进行;课后提升 案作为本节课的延伸,在课后完成。
在课内探究学习中,又用“识 黄河一画黄河一议黄河”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 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 的主导作用。
1. 标题宋体小二加粗,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不加黑。
2. 正文含教学过程(表格中)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Roman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七、板书设计 识黄河画黄 河识黄河议黄河黄河小四号不加黑。
3. 段落格式:首行缩进2 字符,行距固定值22磅。
4. 页边距要求:上2.9,下2.7 ,左右各2.5 。
5. 序号要求:一级标题用一、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提示:本文档格式已经修好,教师可以直接在里面填写内容。
需要改动时请务必按照以上格式要求。
滔滔黄河教案
滔滔黄河教案教案标题:滔滔黄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流经的省份。
2. 了解黄河的特点、重要性和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
3. 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
4. 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3.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地图。
4. 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5. 与黄河相关的环境保护案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入黄河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10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地图,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大致位置和流经的省份。
Step 3:讲解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1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黄河的特点,如泥沙丰富、水势猛烈等,并讲解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如农业灌溉、水资源供应等。
Step 4:探究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域面积、水量和流量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和比较。
Step 5:讨论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黄河的环境保护问题,并展示与黄河相关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特点、重要性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关注黄河的相关知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黄河的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
2.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调研或小研究,深入了解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
滔滔黄河说课稿
《滔滔黄河》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滔滔黄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做如下解说。
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滔滔黄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第三课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黄河又是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
所以,了解黄河是我们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
从教材体系上看,与前面学过的中国地形、中国气候有着紧密联系,又为学习后面中国区域地理提供基础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2)“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3)黄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黄河的功与过的分析、评价,学会辩证的分析看待问题;通过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黄河流域的概况、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难点:黄河成为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凌汛。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法;提问法;通过“情景导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来,最终实现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说学生学法(一)学情分析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知识点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讨厌上地理课。
对此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最佳的选择。
同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爱学地理。
(二)学法指导我遵循“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学习。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湘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滔滔黄河,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展开讨论的。
它不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因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
同时她有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本节知识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母亲河的奉献和忧患。
教学难点: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四、学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上给予以下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大量资料。
六、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直奔主题:展示课件:《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断,学生在雄壮的旋律中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美景。
教师过渡:提到黄河,我们首先想到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黄河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大家非常熟悉她。
在我们赞美黄河,为拥有黄河而自豪的同时;你可否想到过黄河的治理问题,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探讨黄河的有关问题。
(二)设计活动、完成教学:课堂活动1:……黄河知多少(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图。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与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材分析《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滔滔黄河”,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六、教学准备:黄河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课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你会想起谁呢?生:医生(母亲)等等。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滔滔黄河》,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地位和作用;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掌握诗歌的韵脚和节奏;3.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诗歌内容的教学设计;2.多媒体课件;3.诗歌《滔滔黄河》的课本或复印件;4.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黄河。
二、理解诗歌(20分钟)1.引导学生读诗歌《滔滔黄河》,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表演诗歌,利用声音和语调传达诗歌的情感。
三、分析诗歌(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比喻和形象,分析诗歌的意义。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梳理出诗歌的要点。
四、艺术欣赏与创作(30分钟)1.展示多幅黄河的相关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艺术家的表达方式。
2.学生自由绘制黄河的画作,表达对黄河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指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采访家长、亲戚或长辈,了解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感受,并汇总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学生进行黄河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黄河的壮丽与伟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自由创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可能需要在课堂上分配任务或者加快学生的操作速度。
另外,由于黄河是地理和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可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合作,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黄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滔 滔 黄 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湘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滔滔黄河(湘版八年级地理上次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黄河的发源地、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省区等源流状况;2、理解黄河的综合治理和治理措施。
﹡能力目标:1、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阅读“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进学生对“母亲河”-----黄河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树立献身祖国建设的伟大愿望。
【教学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及主要支流河段;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讲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互相问好﹡新课导入(提问)我国几条大河中,你知道哪条大河离我们最近吗?(学生:黄河)你见过真实的黄河吗?在哪儿见到的?(学生:郑州)有些同学见过,有些同学没见过,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一下黄河的伟大和壮阔(播放录像)。
黄河既然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到底是怎样的一条大河,它是不是只有贡献而没有过错,而且它又离我们这么近,我们是不是很有必要来了解和学习它啊?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滔滔黄河。
﹡讲授新课一、源流概况(一)(投影)黄河流域水系概况1、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这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考虑,“天”、“海”各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那么黄河发源于我国的什么地形区的什么山脉的什么山峰,又注入什么海洋呢?(结合教材,学生观察地图后答: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主峰雅拉达泽锋;渤海,我国最大内海。
)2、黄河的源头:(学生::卡日曲)(解释:扎曲、约古宗列渠、卡日曲)3、干流长度和形状:(学生:5464千米。
“几”字形)4、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的省区:(学生: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九省区)5、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观察他们各位于黄河干流的什么位置,地处的省区?(学生:内蒙古河南省)黄河分为哪三大河段?(上游:源头——河口;中游:河口——孟津;下游:孟津——入渤海口)6、观察在黄河上、中游各有哪些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学生:上游水电站有: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刘家峡;宁夏青铜峡。
《滔滔黄河》教案
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朗诵。 学生:听录音 导入 师:刚才的听到的诗朗诵题目叫《黄河颂》,从朗诵中我 们仿佛仿佛已感受到了黄河的滔滔河水, 汹涌澎湃的气势。 早 在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 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伟大母亲——滔滔黄河 师: (出示中国水系图)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黄河水系的 读图 范围 生:上台用教鞭指 自学:教师发放学习资料 师:下堂辅导,了解学生学情 师: 请大家根据书 P49, 地图册 P20 完成自学资料第一题, 画图 也请一位同学上台完成。 学生作业, 教师下堂辅导。 评比出优秀的作业为学生示范。
说图
师:擦去内容,请同学们互相说出内容。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的(卡日曲)河,流 经青海等(9) 个省区以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 大地形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请一个代表说,大家看看他说得是否正确。
联图
师:根据黄河的内容项目对应填出长江的内容 发源地 线 主要支流 主要水利枢纽 流经地形区 注入海 全长 上中游界线 中下游界
《滔滔黄河》教案
一、教者 二、教学目标
九支中学
张荣琴
1、知道黄河的概况。能画出黄河的界线。 2、通过绘制黄河流域图,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开展小 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重点、难 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了解黄河的概况,黄河界线的划分 自学辅导法 小黑板、中国水系图、录音机、直尺
1、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黄河水系图) 析图 1、 黄河的水为什是黄河的?如果你是水利专家, 你会怎样去治理黄色的黄河? 2、 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为什么如此窄
滔滔黄河说课
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河流的第三课时——滔滔黄河。
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以下我是怎么样理解和上这节课的。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河流在自然环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对认识黄河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色,分析、评价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有重要意义,所以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区域地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了解黄河的贡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治理黄河。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黄河的功与过的分析、评价,学会辩证的分析看待问题;通过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流域的概况和知道如何治理黄河。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地上河”的成因。
因为黄河的治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另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的治理措施。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二、教法与学法目前,我们学校所有班级都是分小组学习的,每个小组都有ABC三个不同的层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在课堂上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发挥A类学生的带头作用,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滔滔黄河》教案 湘教版地理
第3课时滔滔黄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概括黄河的水文特征。
(2)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或问题与治理。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黄河水利建设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1)黄河流域概况。
(2)黄河水文特征。
(3)黄河各河段的开发利用或问题与治理。
【教学难点】黄河水系的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黄河大合唱》部分歌词,《将进酒》部分诗句。
承转过渡:《黄河大合唱》和《将进酒》中都描写了黄河的壮阔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黄河。
二、新课学习(一)黄河流域概况★多媒体展示:黄河水系。
引导学生读图:(1)黄河发源地是哪里?(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2)黄河全长多少千米?(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黄河流域面积是多少?(约75万平方千米)黄河干流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3)黄河最终注入哪个海洋?(渤海)(二)长江水文特征★多媒体展示:黄河水系。
引导学生填表:(三)黄河河段划分★多媒体展示:黄河干流纵剖面图、黄河水系图。
引导学生读图:(1)上游和中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河口)中游和上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桃花峪)在黄河水系图中找出这两个位置。
(2)上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湟水、洮河)中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汾河、渭河)下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上游: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中游:黄土高原;下游:华北平原)(四)黄河水能资源开发★多媒体展示:黄河水系图。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水电站分布的河段。
地理八年级上册滔滔黄河说课稿.docx
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滔滔黄河》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⑴认识目标:黄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能把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实在地图上。
②阅读黄河水系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将多种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教学重、难点⑴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⑵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方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学法指导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㈠、创设情景,导入新知:师问:①我们喝的自来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黄河)师问:你对黄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生答,教师作总结,导入新课)㈡、探究合作,获取新知•>壮美黄河(板书)1、远观黄河(课件辅助)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特征学生活动:①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③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滔滔黄河说课课件
黄河沿线的人文景观
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气势 磅礴,景色壮观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佛教艺术 的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华山: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是中国 著名的旅游胜地
黄河三峡:黄河上的三大峡谷之一,风 光秀丽,景色宜人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的陵墓,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河文化的艺术价值:黄河文化孕育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如黄河流域的壁画、 雕塑、陶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黄河文化的精神价值: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勤劳、勇敢、智慧、创新 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柱。
滔滔黄河的旅游资源
章节副标题
黄河沿线的自然景观
壶口瀑布: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气势磅礴,景色壮观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石窟艺术宝库,展现古代佛教文化 黄河三峡:峡谷地貌,风光秀丽,有“天下黄河第一峡”之称 黄河湿地: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 黄河文化的利用:通过开发旅游资源、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将黄河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黄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黄河文 化的影响与贡献
• 黄河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 黄河文化的影响: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 重要影响。
• 黄河文化的贡献: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等。
单击添加标题
黄河的变迁原因:黄河的 变迁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 化、地质构造等,而人为 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水利
工程等。
黄河说课稿
《滔滔黄河》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滔滔黄河》,本节课选处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
我从以下6个环节来说: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教学预期。
教材分两方面:首先说教材的地位与分析:对黄河的学习建立在中国的地形、气候、第一大河长江的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联系。
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中国的水资源、区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黄河作为母亲河,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黄河的水患、断流缺水问题又关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的热点问题。
而对黄河的治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然后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地理新课程标准》针对本节内容的标准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后根据教材的编排,我认为长江重在水能资源的开发对,且对于如何学习河流的源流概况、与河流、地形、气候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黄河的重点应该在于综合治理,以及提高利用已有知识总结、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知识。
(2)分析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黄河水系图,找出黄河的源流概况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制黄河简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3)结合黄河流经区域的地形、气候知识分析黄河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措施,理清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毫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及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分析地形、气侯、河流各要素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滔滔黄河说课稿
《滔滔黄河》说课稿
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滔滔黄河”
程序: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项基本内容展开: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危害及治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学习黄河的概况,对黄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为造成黄河泥沙量大,由母亲河变成害河等问题是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对其治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迁移,注意能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读图、讨论、小结,使学生由直观感知,产生兴趣,逐步理解,活动强化,到树立观念,形成能力,学有所用,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又是世界著名的河流。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上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故在本节
内容的学习中,教师主要作为一个引导者,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以《黄河颂》朗诵词导入,随之提问:这一段朗诵词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
我们该怎样认识和看待黄河呢?激发学生学习黄河的兴趣,以此导入到黄河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以李白诗《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到黄河的源流概况学习。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一些黄河的知识,为了挖掘学生潜能,首先请学生说说对于黄河已经了解了哪些方面。
然后给出黄河水系简图,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读图了解黄河的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黄河的奉献
首先让学生阅读P.49 短文:《黄河上游的峡谷》并分小组讨论:说一说黄河对我们的奉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讨论后得出:黄河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所以黄河母亲河的奉献第一个表现是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塑造平原)。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总结可知由于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得出黄河母亲河奉献的第二个表现——富蕴水能。
黄河的第三个奉献需要学生用到课外内容,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除了书上说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总结:黄河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
这是黄河母亲河的奉献第三方面表现——提供水源
转折: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
由此引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使内容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三)、黄河的忧患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P.50 短文:《“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让学生思考: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出黄河含沙量之多。
请同学们想一想:1.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哪里?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接着请学生讨论:2.黄土高原为什么有这么多泥沙?通过讨论可以
小结:黄土高原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再加上水土流失。
这些都是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主要原因。
了解完黄土高原多泥沙的原因,请学生加以想象:思考: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又会怎样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平坦,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最终在下游形成一条“地上河”。
并让学生看课本“地上河”示意图。
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
这样通过“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三个方面的学习层层推进,使学生对黄河的危害有更深的认识。
引发学生的思维和忧患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重难点。
(四)、黄河的治理
对于黄河带来的危害学生心情沉重,对治理黄河积极献计献策。
请学生思考讨论:在上、中、下游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黄河水患?根据学生的讨论最后总结:治理黄河的措施主要有在上、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最后请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还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的总结能帮助同学更好地回忆整节课的内容,巩固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能力;
[课后拓展练习]
课后思考: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一、黄河的概况
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三、黄河的忧患——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