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思维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信阳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属高校为例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属高校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研究背景、方法及意义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2012年举办的主题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坛中,论坛主持人龙永图说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文化的软实力,这个国家不可能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抓住文化和人的素质问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具有重要意义。

”(龙永图:2012)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论坛上讲道,中原崛起,短板在高等教育。

“河南的大学起不来,‘中原崛起’便缺乏坚固的支撑———我说的主要不是科学与技术,而是思想、文化、精神。

”(陈平原:2012)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颇多,然而,大都是从校园文化的某一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的,如课堂文化(李雄德,2012),社团文化(王洋,2008),寝室文化等,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过于孤立地看待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而不是以系统的视角去审视它。

本项研究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把大学校园文化的各类载体(如:环境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等)看作是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生态因子,在各生态因子竞争、共生的状态中研究大学校园文化传递与婵变的规律,发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而全面地、整体地、辩证地把握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个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新路径,对河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化研究、对于河南高等教育的“起来”以及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文化反作用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2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来源学科主要是文化学和生态学。

1955年,美国学者J.H.斯图尔德最早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指出它主要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司马云杰,1990:199)。

我的学校生态环境建设

我的学校生态环境建设

我的学校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当下全球关注环保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作为一个学生,学校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保护学校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校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学校生态环境建设。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首先,学校应该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师生们的环保意识。

在每一年的环保宣传周,学校都会组织各种有益环保的活动,如环保演讲比赛、环保知识竞赛、限塑日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为师生树立起了环保的理念,在生活中,师生们也开始注重环保,做起了“绿色便当”和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

另外,志愿者活动也是学校在环保方面的一项有益尝试。

学校定期组织清洁活动,包括清理校园内的杂物、打扫学生寝室、整顿环境等等。

这些志愿者活动帮助师生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其次,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内的环境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脚踏实地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打造出一个美丽宜居、清新空气、多彩花卉、繁荣生态的校园环境。

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学校内固定植被面积达到了50%,校园内种植了各种葡萄架、桃花、桂花树、雪松等等,校园环境美丽宜人、空气清新。

学校每一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维护校园环境的义务,维护美丽校园是每一个师生的责任,大家也都自觉地做到了。

三、控制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最后,学校应该控制垃圾的产生和处理。

垃圾处理环节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步骤,在学校的垃圾处理中,学校应该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控制垃圾的产生力度,同时加大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力度。

在我们学校,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学生寝室都配备了垃圾桶,并且垃圾桶内都标注有该桶的垃圾名称。

在学校食堂,学校也采用了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废弃物回收、菜品脱水、浸泡先行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垃圾的产生。

校园生态文化建构有效路径

校园生态文化建构有效路径

校园生态文化建构有效路径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校园生态环保也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而要建设校园的生态文化,除了学生个人环保意识和行动的加强外,更需要学校整体的建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校园生态文化。

一、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构建校园生态文化的基础,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和视频、在学校媒体上刊登环保相关文章等多种形式进行。

这些宣传活动可以帮学生和教师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生态文化氛围。

二、配套设施除了宣传教育,校园环境的配套设施也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比如,在学校内设置垃圾桶和分类回收桶,让学生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推广复合肥的使用,进行生态植被覆盖,减少水泥路面,建立竹林、花园等绿化景观带。

同时,推广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比如多建自行车道、采用电动车等措施,以此降低学生的碳排放量。

三、绿化建设绿色环保是生态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大规模种植海棠、樱花、黄梅等四季花木,使校园更加温馨美丽,营造出适宜学习和生活的氛围。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树节”等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事业,养成热爱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社区参与学校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争取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和社区居民一起种树、打扫垃圾、收集废品等义工活动,以校园为基地联合社区,开展联合巡逻、预防火灾等公益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公益活动,学生可以理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并形成生态文化的思想和习惯。

五、制度完善在建设生态文化过程中,完善相应的制度必不可少。

学校应该建立完备的生态文化评价制度和责任制,建立环保工作立案制度和评选表彰机制,制定环保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制度,同时还应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各项校园环保措施的建设。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有效的校园生态文化,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宣传教育、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绿化建设、挖掘社区资源、建立成熟的制度体系,共同打造校园中环境清新、气氛和谐的生态文化空间。

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

著名学者袁振国指出:“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并不一定有文化。

学校自身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校长带领师生有意识地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生态的(一)教育生态系统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人类所有个体的健康成长和进步,都依附于一定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这种关系和因素的整体结构与功能被称为教育生态系统,其主体是学生、教师和学校。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三)教育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生态学为指导,以生为本,规划布置学校的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最终促使受教育者内心环境构建与和谐发展。

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三个角度来构建校园生态文化。

二、教育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框架图校园的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构建,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受教育者内心环境构建与和谐发展。

三、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做法(一)学校精神引领高品质的物质文化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层面。

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倾注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品位,凸显个性特色,激活审美张力,这是容易被人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

生态视角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生态视角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思考
Re l f e c t i o n s o n t h e Co st n r u c i t o n o f a Ha r mo n i o u s Ca mp u s
Cu l t u r e F r o m he t An g l e o f E c o l o g y/ / Ye B i n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e r p r e t s t l l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c o l o g y
a n d c a mp u s c u l t u r e ,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f r o m t h e a n g l e o f e c o l o y. g I t ls a o i n n o v a t e s t h i n k i n g f r o m o r i e n t a t i o n , c o n — t e n t a n d me c h ni a s m,a nd p r o p o s e s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a i mi n g t o
h e l p c o n s t r u c t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a n d h a r mo n i o u s c a mp u s c u l t u r e .
Ke y wo r d s e c o l o y; g c u l t u r e ; c a mp u s c u l t u r e ; r e l f e c t i o n

浅谈用生态理念打造校园文化

浅谈用生态理念打造校园文化

浅谈用生态理念打造校园文化摘要: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校园的灵魂和象征,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在校园环境中的表现。

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不仅能改善教育生态环境,还能满足师生身心发展、精神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将“生态理念”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和谐共生的生态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校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和谐的校园,就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生态理念下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一谈如何用生态理念打造校园文化。

关键词:生态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和调节功能,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打造生态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培育”“重教学设施建设,轻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对生态校园文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态校园环境生态校园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校园环境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谐共处的载体。

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绿色环保、自然生态、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美丽温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因此,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态校园环境,要做到:(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环境规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校园进行合理规划,突出绿色和谐、人文关怀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1]。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属高校为例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属高校为例

我省 高等教育的 § 来” 有所帮助。 【 关键词 】 文化生 态学; 高校校 园文化 ; 问题; 对策研 究
1 研究背景 、 方法及意义
2 0 1 1 年. 中原 经济 区建设正式上升为 国家 战略 。在 2 0 1 2年举办 的主题 为“ 华夏历史文 明传承创新” 的第二届中原经济区论 坛中 . 论坛 主持人龙永 图说道 : “ 一个 国家如果没有 自己文化的软实力 , 这个国家 不 可能有 长期 的、 可持续 的发展 。抓住文化和人的素质问题在建设 中 原 经济 区中具有重要意义 。 ” ( 龙 永图 : 2 0 1 2 )  ̄ L 京 大学 中文系教授陈平 原在论 坛上讲道 . 中原崛起 . 短板在高等教 育。“ 河南 的大 学起不来 , ‘ 中原崛起 ’ 便缺 乏坚 固的支撑——我说 的主要不是科学与技术 . 而是 思想 、 文化 、 精神 。” ( 陈平原 : 2 0 1 2 ) 因此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我 省高等教 育发展 中极其重要 的组成部分 . 也将是 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文 化建设 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高校校 园文化 建设 方面 的研究 颇多 . 然而 , 大都是从校 园文 化的某 一方面人 手进行研究 的 , 如课堂文化 ( 李雄德 , 2 0 1 2 ) , 社 团文化 ( 王洋 , 2 0 0 8 ) 。 寝室文化 等 , 这样做 的不 足之处是过于孤立地看待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 . 而不是以系统的视 角去 审视它 。 本项研究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 . 把大学校 园文化 的各类 载体 ( 如: 环境文化 、 学术文化 、 制度 文化等 ) 看作是既独立又相互关联 的生 态 因子 . 在各生态 因子竞争 、 共生 的状 态中研究大 学校园文化传递 与 婵变 的规律 . 发现大学 校园文化 建设 的有 效途径 . 从而全 面地 、 整 体 地、 辩证地把 握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化 建设的一 系列 问题 . 这是 一个 研 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的全新路 径 . 对河 南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 的生态化 研究 、 对于河南高等教育的“ 起 来” 以及 对中原 经济 区建设 的文化反作 用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简论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简论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简论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

而在生态文化视阈下,学校文化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并从不同层面展开谈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种生态学和人类学的交叉科学,也是人类积极适应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过程。

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指的是以生态为核心,以跨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宽广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环保智慧和环保能力等的学校文化的建设。

在生态文化视阈下,学校文化的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思考:教育内容、学校行为和校园环境。

首先,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育注重知识与技能,但往往忽略了人们对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意识。

因此,在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应更重视环境教育,注入关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相关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环保科技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除此之外,传统的教育将多数学科分割开来,让学生更注重所学科目的成绩。

而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应打破这种局限性,注重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各种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

其次,学校行为。

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从行为习惯、价值观和经验传承三方面入手。

例如,学校应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分类垃圾等,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环保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对环境的保护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学校应该传承一定的生态经验,例如学校可以开设社团或者组织服务性活动,推广有关环保的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在行动中深入了解环保的知识。

最后,校园环境。

在生态文化视阈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应该是绿色、美丽和健康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知,并鼓励学生对环境的保护。

学校可以种植树木、花卉、建造小型花园,让学生见证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积极学习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

生态校园建设方案

生态校园建设方案

生态校园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校园建设越来越成为各大教育机构关注的焦点。

生态校园建设是指通过生态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使校园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区域。

本文将提出一种生态校园建设方案,以帮助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生态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建立生态景观,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到校园环保活动中,提高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

2.2 原则•可持续性:在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效益性:确保生态校园建设的成本与收益相平衡。

•可操作性:方案的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延续性。

3. 生态校园建设方案3.1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生态校园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提供可持续且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学校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绿色建筑:•优化建筑设计,提高采光和通风效果,减少对空调和照明系统的依赖。

•使用可再生材料和高效隔热材料,降低建筑的能耗。

•安装节能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和LED照明灯。

•建设绿色屋顶和墙面,增加绿色景观覆盖面积。

3.2 农业与园艺农业与园艺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种植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可提供健康食品,培养学生对农业和环境的关注。

•建设蔬菜园和水果园,引进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措施,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组织学生参与农业活动,如耕种、浇水和收获,增加他们对农业的认识和体验。

3.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湿地和自然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源。

•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组织生态调查和科普活动,加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

3.4 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开展以下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环境日、植树节等主题活动,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建设生态校园方案范文

建设生态校园方案范文

建设生态校园方案范文1. 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建设生态校园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校园建设和管理中,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和环境友好程度。

本文将探讨一种建设生态校园的方案。

2. 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生态设计和环境管理措施,建设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校园。

方案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绿色建筑与能源管理•生态景观与植被保护•废物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3. 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途径。

本方案将实施以下措施:•开展环保教育课程,包括环境保护知识、资源节约、垃圾分类等内容。

•设置环保俱乐部和志愿者团队,开展环保意识活动,如清洁校园、种植树木等。

•在校园内设置环保标语、标牌和宣传栏,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环保意识。

4. 绿色建筑与能源管理绿色建筑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设计和建设绿色建筑,包括节能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

•使用环保建材,如可再生材料、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等。

•实施能源管理策略,如合理设置室内照明、空调温度控制、能源监测系统等。

5. 生态景观与植被保护生态景观和植被的保护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吸收雨水、促进自然保育。

本方案将实行以下措施:•设计和构建湿地和绿地,增加校园的生态容量,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

•种植本地植物,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入侵物种风险。

•保护和修复校园内的湖泊、河流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6. 废物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有效的废物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垃圾分类制度,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废物分类投放。

•设置垃圾回收站和可回收物收集点,方便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生态视野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生态视野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作用、 相互支撑、 互促进 , 相 构成了一个 良性运作 的生态链 。
首先 ,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是复杂 系统 , 系统 内部为数众多的
组成元素、成员或子 系统之 间的交互作用 , 使得系统呈现出 复杂 的功能或特性 ,并且系统与环境之 间相 互影响。其次,
收 稿 日期 :2 0 -0 — 1 06 2 3
成为现代 学校 生存发展 的核 心要素 。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
看, 校园生态不仅决定了学校当前的运行状况, 也直接关系
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 高校校 园文化作为学校教 育生态 系统 的

化、 企业文化等, 以及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
的互动 关系 。校 园文化 既不可能不依 靠其他 社会文化而 产
个重要生态链 , 生态状况也在一定程 度上决 定着学校教 其
生, 也不可能脱离其他的社会文化而生存。 高校校园文化是
社会文化 大生态 中的一个动态有机体 , 它与外部世界、 社会
育实际成效 。 园文化在各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下 , 校 也越来越
影响着现代 学校 的生存和发展 。
的其他文化不停地进行着信息、 能量和物质的交流。 因此它 极可能对社会大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态圈产生各种作用, 同 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文化大生态环境及其他因素的 制约。 问题主要在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究竟是 良性还是非良性,这是最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一般来看,
系与结构等构成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 ,“ 园文化可分为校 校 作者简介:徐萱春 (9 0 ) 17 - ,女 ,安徽枞 阳人 ,浙江 林 学院校报编辑 部主任 ,助理研究员,从 事高教管理研究 。
22 6
维普资讯
在合理 的制度安排下 , 这些社会活动有机 体相 互依存、相互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大多数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术成果,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如何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宜居的校园文化成为了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创”生态、“新”思路两个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初探。

一、“创”生态此外,高校还可以借助科技创新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比如在校园内推广无人机、VR等新兴科技产品,为学生提供便利和创新养分。

同时,加强科技对文化的渗透,推动文化创新转化,营造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校园生态。

二、“新”思路在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如何创造新的文化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代学子的文化消费观念与传统的存在巨大差异。

要让校园文化能够与时俱进,需要塑造一种“新思路”。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精神文化更新。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性地引入流行文化元素,带来创新和新鲜感。

比如组织夜跑、野营、音乐节、电影节等大型活动,让学生们在校园内感受到活力四射的年轻气息。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文化体验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生命历程,拓宽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校园内推广志愿服务,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体验人文、爱心、慈善的意义。

适当增加人文关怀方面的活动,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打造一个培育人才、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营造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提高,还能够在个人的兴趣爱好、创新创业中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成长,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在当今社会,学校作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愈发凸显。

校园文化建设既关系到学校整体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校园内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成为了当前各个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创”生态、“新”思路两个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一、“创”生态1. 创新教学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课堂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 创设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艺术节、讲座等形式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文化兴趣。

学校还可以与周边社区合作,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和了解。

3. 创新管理模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管理模式同样至关重要。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比较僵化和单一,难以适应当下多元化的学生需求。

学校应该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手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新”思路1.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校应该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等形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在其中施展才华,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倡导开放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开放包容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尝试、不断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观念,使得校园文化充满活力和包容性。

3. 强调多元化发展学校应该强调多元化的发展,鼓励学生们在学业之余,积极参与各种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等活动,全面培养其综合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校园文化建设也逐渐成为了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环。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问题,如创新氛围不浓厚、校园文化传承缺失、参与度不高等。

需要我们从“创”生态和“新”思路出发,寻找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走上正轨。

我们要从“创”生态出发,注重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力,涵盖了科学研究、艺术设计、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

学校应该提供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可以创建创新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和社会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作活动。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我们要以“新”思路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侧重于以师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生态。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资源。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他们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可以开设学术交流会、文化节和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来丰富校园文化。

学校还应注重建立与社会的联系,引入外部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可以与企业、社区等合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习社会知识和技能。

除了“创”生态和“新”思路,我们还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任务,而是一个多元、复合的过程。

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的我们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有所收获。

可以开设科技创客课程、艺术设计课程、体育竞赛等,激发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兴趣和潜能。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摘要】本文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现状分析中发现,学校文化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创”生态和“新”思路的实践,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探索创新教育模式。

最后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学校整体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未来应继续探索创新思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持续关注和投入,为学生和学校带来更好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生态、思路、现状分析、内涵、实践、倡导、实施、经验、启示、教育模式、探索、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

高校逐渐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开始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场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各高校纷纷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响,学校纷纷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促进学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尝试,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为学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现有的校园文化现状,探讨“创”生态的内涵与实践,倡导和实施“新”思路,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及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具体的参考和指导。

论生态思维方式视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

论生态思维方式视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

论生态思维方式视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发表时间:2018-09-12T15:49:37.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夏妍[导读] 摘要: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教育要符合“生态”理念。

这就要求的我们的校园建设要侧重于“生态模式”,全方位体现“生态办学、生态教育、生态意识、生态内涵”的校园内涵。

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摘要: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教育要符合“生态”理念。

这就要求的我们的校园建设要侧重于“生态模式”,全方位体现“生态办学、生态教育、生态意识、生态内涵”的校园内涵。

这也是高校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内涵的有效途径。

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打造绿化、美化、净化、环保、人性化校园的概念,提升校园的文化韵味,建设校园生态体系,在校园管理制度中要突出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化校园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校;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途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厄尔米诺现象”、“工业污染”正在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各个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俗话说“国家发展、教育先行”,因此要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普及生态知识,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社会各界也十分支持生态校园的建设工作,很多企业和公益机构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使“生态校园”的建设变得更加社会化、公益化。

“生态校园”的建成可以促进在校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思维,也能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发展途径。

一、生态校园文化的内涵生态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倡“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打造的是“可持续发展”思维。

要将“生态校园”的概念融入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无论是课堂之上还是生活之中,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意义,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并且通过校园生态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们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健康,使学生们有意识的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成为爱护自然环境的先锋。

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

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

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美化绿化工作是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抓好学校的生态建设工作活泼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经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06-07学年度第二学期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加强校园生态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快乐校园,提升工作、学习环境的层次,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增进师生生活情趣,提高教学情绪,增进教学效果,增强校园文明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1、培植适合当地种植的名花异草,丰富校园绿化品种。

2、利用升国旗、校园广播以及宣传栏加大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工作措施:1、聘请专业人员指导生态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2、美化绿化实行包干制。

3、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培育好花苗,定期做好花苗树木的杀虫、防病工作。

4、坚持升国旗制度,坚持国旗下讲话10分钟,让师生在庄严的时刻接受良好的教育,要求全体师生在听到国歌声及时原地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

5、对学生进行文明、诚实、勤奋、向上的教育。

6、让面面墙壁会说话。

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书写在比较醒目的地方,随时对师生进行教育。

7、设立广播室,主要用于播放升旗、两操音乐快乐大课间,午后教育宣传广播、大型活动指挥等。

8、学校设立图书室,各班均设立图书角,定时向师生开放。

9、聘请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社会人士或校内教师担任辅导员。

10、科学设置、认真设计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读书节、体育节以及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发动师生献技献策。

四、工作安排。

2月份工作安排1、利用广播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营造高效快乐课堂环境,各班布置教室,将名言警句、教师寄语等张贴于教室门等地方。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塑造学校的独特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时尚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生态,弘扬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蓬勃向上的创新生态。

创新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生态的形成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创新生态是指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校园环境,让广大师生在这里可以自由地发挥优势,提出新的观点,分享新的思路,释放自己的创造力,进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为了构建一个蓬勃向上的创新生态,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

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要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的现状和问题,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领导。

要加大校园创新资源的引入和利用。

学校要积极引进一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创新资源,比如文化名人、文化团体、文化项目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血液,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理念和力量。

要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社会资源的联动。

学校要积极与其他学校和社会资源合作,共同打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构建一个蓬勃向上的创新生态,可以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吸引更多的师生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从而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新”思路,激发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注重培育和激发一种“新”思路,以激发校园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新思路,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不断激发校园文化的活力和生机。

为了激发校园文化,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要注重培养广大师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着传统固化、缺乏活力的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文探讨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构建“创”生态的关键措施,强调了倡导“新”思路的重要性。

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未来,校园文化建设应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创新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生态,思路,现状,必要性,措施,倡导,重要性,提升效果,未来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积极性。

1. 引言1.1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创”生态,“新”思路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培养而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活动。

而“创”生态、“新”思路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创新和积极性的理念。

通过创生态和新思路的引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体性不足等。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创”生态是关键。

这不仅意味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探索的环境,还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倡导“新”思路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还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国家的繁荣进步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校园文化也在不断变化中发展。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与课程体系新生态学校是一所注重全人教育的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秉持“自由、探究、实践、共享”的育人模式,通过构建“自主性、协同性、聚合性”的教育生态,打造一种创新型学习机制,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培养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新生态学校的文化以“生命、自由、探究、贡献”为核心,体现在教育教学、师生关系、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

教育教学方面,新生态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跨学科整合、课程融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师生关系方面,新生态学校倡导“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通过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师生互动平台和“会客厅”等场所,打破传统师道尊严的格局,让师生之间更加平等、自由和开放。

校园生活方面,新生态学校注重营造和谐、包容、自由、多元的学校氛围,通过学生自治、文化节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温馨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

新生态学校的课程体系建立在“创新、实践、社会责任”三大核心上,通过不断创新、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构建具有前沿性、科技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包括:1.核心学科的深度拓展和跨学科整合: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和自然、社会、人文等学科有机融合,实现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系统。

2.校本课程的创新设计与开发:依托校本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学生提供独具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特长发展。

3. 实践探究课程:通过野外探险、社区服务、创客实验等方式,在真实场景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英语国际化课程:接轨国际教育体系,构建语言、文化、拓展课程等综合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5.美育课程: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美育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6.德育课程: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思维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信阳学院为例作者:李锃浩杜昊天岳亚婷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5期摘要:自21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经常被提及,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属于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子系统,也是不容忽视的。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校园的生态文化质量严重影响莘莘学子的学习质量,生态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还不够浓烈,普遍存在重学术教育,轻文化建设的问题,本文以信阳学院为例,探讨该校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校园一、引言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深入贯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世界观。

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的发源地,不仅需要承担传播科学知识文化的责任,还应当承担起弘扬生态文明的使命,高校应当在逐渐探索中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健康发展。

在生态思维的引导下,高校需要在加强校园制度和课程文化建设的同时,兼顾校园的生态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生态思维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生态文化建设从本实质上讲属于生物学的概念,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逐渐延伸到社会学和人文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教育生态学”一词最早被提及是在劳伦斯的《公共教育》中,之后生态学越发频繁地被提起。

大学校园作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理应遵循生态发展规律。

笔者在对众多学者关于生态校园文化定义整理的基础上,认为本文的生态校园是指运用一定的生态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则设计、建设以及规划校园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打造出便于校园中人的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人工校园生态环境。

一般来说,生态校园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生态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和和和谐性。

生态校园文化是持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与其他校园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校园特有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升华人格的教育意义和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生态校园文化具备顽强的生命力[1]。

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因而,校园的生态文化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具备满满的青春活力。

(二)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注意事项生态校园文化既包括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包括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在很多时候,高校基于吸引生源考虑,在校园经费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校园的硬件建设上,主要是对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进行修缮,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知识的规划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上并不是很在意。

面子工程做得再好,没有相当的实力还是不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就像现在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XX大学是最美的校园”、“又到了去XX学校赏花的时候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都意味着在学生的心中更看重的是校园的软环境建设,至于硬件环境都是千篇一律的,只要过得去就没有大问题。

良好的生态校园文化环境是“人-教育-环境”的有机结合,属于一项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工程,既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地[2]。

因此,在建設生态校园文化时需要兼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的共同发展,只有做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校园文化。

三、建设生态校园文化的意义(一)有助于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建设生态校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让学生在绿色,健康的环境中生和学习,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市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良好反映,能够映射出校园的整体风貌以及环境建设状况,对外来说,也属于学校的一处亮点,尤其是在校园中形成独特景观的自然生态,既能帮助本校的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校园环境,还能够吸引其他学生和社会人士前来观赏[3]。

(二)有利于提升校园的课程质量众所周知,新生态校园的基础色调是绿色的,也就是大自然的颜色,在高校内保持四季长春的景象,让学生和教师感觉置身于植物园之中,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有良好的心情没从而促进校园课程质量的提高。

经常用眼的人都知道,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太久了,就会产生疲劳感,而此时就应该眺望远方,缓解眼部疲劳,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看绿色,这样才是最快缓解眼部疲劳的方法。

因此,干净绿色的环境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4]。

四、信阳学院的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信阳学院于2003年成立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校园总面积900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在不断的办学实践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学风优良、环境优美”的办学氛围,并且由于其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和自然景观较为突出,一度被誉为中原的“最美校园” [5]。

(一)植被覆盖率较高信阳学院西临南湾湖,南靠鸡公山,再加上学院始终坚持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使得该院系的生态环境建设有较为突出的优势,随时随地都能见到绿色植物。

在学校人文楼的后山,有较为完整的自然山地景观,可供学生们在此处休息和学习,但是碍于长时间没有专门的人打理,植被的密度不够合理。

另外,在校园中有两处人造的湖泊,每年到了夏天就开满荷花,格外养眼,众所周知,人造湖有很多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湖中的水是非流动性的,水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6]。

(二)自然景观建设较为合理首先,在信阳学院内有两处人造湖泊。

尽管湖泊内只有荷花一种植物,但是也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夏天的时候,能够让学生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

其次,在湖泊的四周设置有供学生和教师休息的长凳,并且湖泊的周围是一大片青青草地,学生在春天的时候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简单的踏青活动,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也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最后,学校内的地势不是平坦的,因此,在校内有一条类似于林间小道的石子路,学生每天都会在此地经过,学校的园林设计者在小路两旁栽种了花花草草,让原本单调的小路瞬间变成学校的“拍照打卡点”。

五、信阳学院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自信阳学院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以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并且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以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每年举行的校园生态建设活动始终跳不出传统的宣传模式,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课和相关专家的学术交流活動为主,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出师生的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性,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7]。

(二)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性通过定期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学术交流会,信阳学院的绝大多数师生意识到建设生态校园的重要性,他们在日常生活总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但是校园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环境,不可避免的地存在校外人员的进入,他们在此之前并没有接受较为系统的活动培训,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属于知识的盲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副作用。

(三)学生公寓的绿化面积有限大学生平时的课程并不多,多数时间不是待在寝室就是在校外,总得来说,在大学生的大学四年生活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只有拥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大学生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但是就当前信阳学院的环境建设来看,并没有格外重视学生宿舍楼环境的建设,宿舍区的绿植面积较小,完全达不到正常的绿化面积。

(四)图书馆的隔音措施不够完善图书馆既属于公共环境,又需要有很好的隐秘性,毕竟能在“闹市”中不被外物所扰的人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愿意到图书馆学习不仅仅是因为便于查阅书籍,更重要的还是在意图书馆的环境,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常、高效的学习。

而信阳学院的图书馆旁边就是大型的商业场所,从早上开始就会受到源源不断的噪音影响,这种环境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六、信阳学院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一)学校要加强对生态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引导学校要转变原有的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引导方式,坚持以实践为主,活动宣传为辅,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生态校园建设的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为生态校园建设服务的意识。

学校的生态校园建设活动的主体应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让学生自发地组织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各个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院的特色为生态校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8]。

(二)打造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信阳学院的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但是缺乏一定的“人性化”意识,即多数植被属于原始的植被生长,并不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注意体现长远性和现代性,要能够凸显出“显山露水”、“树绿湖蓝”的生态建设理念,因此。

信阳学院在进行生态校园环境建设时要将生态学和环境设计理论相结合,力图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实现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在校园中已有的两处人工湖周围栽种利于净化水质的树木,并在湖中增加观赏鱼、龟、鸭等动态自然景观。

信阳学院艺术楼后山属于一块还未开发的土地,基于信阳学院现有的人文建设,可以考虑在此处建立休闲亭、休闲栈道等可供学生游玩和学习的建筑。

(三)改善学生公寓的环境学校要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宿舍区的在设计,为学生打造出集休闲、娱乐、学习、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宿舍楼。

根据空间优化理论,可以在除了学校西门附近的宿舍楼以外的楼外种植类似于蔷薇、爬山虎等气质浓郁的植物,以保证学生生活环境的舒适性。

(四)优化图书馆的隔音条件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大学习场所,是需要具备绝对的安静性的,因此,可以考虑在图书馆周边适当增加隔音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受到外界的打扰。

最后,生态校园环境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建设校园的自然生态景观,还体现在建造的材料是否环保,能否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即在进行生态校园建设时要尽可能的使用环保材料。

结语高校作为弘扬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应当始终做到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积极打造生态校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改善学校的生态条件,着重为学生营造出动静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适宜学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参考文献:[1]李华.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水文化生态校园建设实践[J].山东水利,2020(10):48-49.[2]宋林飞.构筑校园生态文化高地的研究与实践——以崇明区生态文化校园建设为例[J].现代教学,2020(Z4):14-17.[3]杜香丽.论新生态校园文化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35.[4].建设生态校园,打造绿色文化——湖南省长沙外国语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0(Z1):97.[5]修新路,杨光.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6):148-151.[6]高汉忠,梁飞琴.人文精神视域下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53-56.[7]丁桂香.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浅议[J].文教资料,2018(17):59-60+72.[8]杨美勤,唐鸣.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生态教育的转型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7(09):241-244.(河南省信阳市信阳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