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
学姐硕士毕业论文开题范文
马淼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天津日报》对于天津城市形象建构的影响——以1978年到2008年《天津日报》的报道为例选题报告时间2010年11月11日参考文献:关于《天津日报》及天津报业等研究的相关文献:期刊论文:【1】张建星.办出大报风格接受世纪挑战——办好党委机关报随感四题[J].新闻战线,2000(1):28—30.【2】幸培,瑜文璐.竞争刚刚开始一一天津报业竞争之格局观察[J].中国记者,2004(9):64—65.【3】胡怀福,江玲,邓应华.以市场化运作拓展党报发行市场——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党报发行体制改革的调查[J].中国报业,2006(8):7—10.【4】邓应华.探索创新模式确保党报发行——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暨党报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综述[J].中国报业,2006(11):7—8+21.【5】张建星.与时俱进办出大报风格开拓创新做强党报发行[J].中国报业,2006(11):9—11.【6】刘庆鹰. 从津报集团经验看我省发行体质改革[J].新闻窗,2007(1):4—7.【7】杨庆丰.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以创新迎接挑战[J].广告人,2007(1):76.【8】尹涛,杨建国,郑学波.搭起报纸出版编印之间完美配合的桥梁——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成功实施方正DMS报刊版面流程管理系统[J].中国报业,2008(3):78—79.【9】尹涛.提升发行网络价值打造自主服务品牌——《天津日报》每日新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的实践之路[J].今传媒,2008(6):25—27.【10】王昕.《天津日报》吹响中国商业广告集结号[J].现代广告,2008(C00):320—329.【11】薛永强.创新资源整合提升渠道价值——天津日报每日新传媒发行网络的发展创新[J].中国报业,2009(8):64—66.【12】曹凤彦.以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化经营——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调整转型的探索与尝试[J]. 中国报业,2010(5):25—27.专著:【1】万新平.1998-1999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天津:天津科学院出版社,1999.【2】吴敬华.历史性的跨越:天津市“三五八十”的成功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津报海钩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关于城市形象研究的相关文献:期刊论文:【1】张英焕.论城市形象建设[J].学习论坛,2000(12):22—23.【2】梅保华.关于城市形象问题的思考[J].城市问题,2002(5):14—16.【3】薛敏芝.论现代城市的形象构建与传播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2002,09(4):106—112.【4】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从经营城市、行销城市到“城市文化资本”运作[J].南京社会科学,2002(12):24—31.【5】张鸿雁.城市意象要素的本土化文化认知[J].城市问题,2004(121):6—11.【6】刘湖北.关于南昌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与传播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244—248.【7】梁海燕.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J].福建地理,2005(4):40—42.【8】何春晖,刘依卿.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介思考[J].国际公关,2005(6):54—55.【9】杨洸,陈怀林.传媒接触对本地城市形象的影响——珠海受众调查结果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3):66—75.【10】江根源,季靖.地区媒介形象:传统、权威与刻板印象.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 (4):61—68.【11】樊传果.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手段[J].传媒观察,2006(9):34—36.【12】刘芬,于志涛.城市形象传播误区与辩证理念的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90—92.【13】韩隽.城市形象传播:观点角色路径[J].科学经济社会,2007(3):30—32.【14】李宗诚.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J].当代传播,2007(4):31—33.【15】寇非.城市性格传播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0(7):58—60.【16】江根源,季靖.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J].新闻大学,2010(2):117—122.【17】张瑾,王杰.媒介生态与城市形象——“五个重庆”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0(3):6—9.【18】普布昌居.拉萨市旅游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3):36—39.【19】李怀亮,任锦鸾,刘志强.“东方水城”:苏州城市形象的成功传播[J].宁波经济,2010(5)26—27.【20】谢朝,薛义,冯启飞.从天津国庆彩车看城市形象和城市视觉设计[J].艺术与设计,2010(6):47—49.【21】尹宇恒.浅谈城市品牌形象塑造[J].商业文化,2010(7):382—383.【22】盛玉环,刘静晓.以济南市为例浅谈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研究[J].知识经济,2010(11):61.【23】李东进,武瑞娟,魏善斌.地区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以天津和上海为例[J].管理评论,2010,22(7):67—75.【24】王鹏,聂仁卫,刘聪,等.休闲设施的人性化与城市形象的提升——以衡阳市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97—103.专著:【1】孟建,何伟,张秉礼.城市形象与软实力:宁波市形象战略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闵学勤.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殷莉.区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5】于宁.城市营销研究——城市品牌资产的开发、传播与维护汇[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学位论文:【1】高原.城市媒介论初探[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2】孙铁宇.中小城市开发区形象推广中的媒体传播[D].成都:四川大学,2007.【3】刘潇.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策略[D].长沙:湖南大学,2009.【4】郭小照.传媒中的城市形象研究——以“宿迁现象”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09.【5】谢婧.城市形象国际公共关系管理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9.论文工作时间及工作安排1)2010年9月——10月完成论文文献索引。
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
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建设和发展进行有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地理环境则是指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
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特点。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城市规划应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沿海城市来说,海洋资源和海岸线的保护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而对于山区城市来说,山地地形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则是关键问题。
城市规划要结合地理环境的特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其次,地理环境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也很大。
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条件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例如,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对城市的交通和物流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城市位于交通要道上,那么它的交通发展会更加便利,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口迁入。
另外,地理环境还会影响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的结合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绿地等,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同时,城市规划也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为不同居民提供公平的服务和机会。
最后,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的结合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布局设计、建筑风格等方式,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地理环境则为城市提供了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城市的独特优势。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地理环境,城市可以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特点,而地理环境也会对城市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的结合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我们应该注重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字母顺序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alphebetic order)B (1)C (1)D (4)F (5)G (5)H (6)J (6)K (8)L (8)M (9)N (9)Q (9)R (9)S (10)W (11)X (11)Z (12)B边际等级货物:A级中心地提供自第n级以下的所有货物,但随货物级别的逐渐降低,其门槛范围相应也逐渐缩小,以致在A级中心地市场区以外有可能留下对某货物未充分满足的需求空间,从而导致一系列新的货物提供点的出现。
导致一系列新的较低级的B级中心地出现的第n-i级货物,即为边际等级货物。
B级中心地与A级中心地一样,除提供n-i级货物外,还提供n-(i+1)级直至第1级的货物。
照此类推,如果n-j级是另一项边际等级货物,它将由第三级中心地C提供,C级中心地还将提供第n-j级以下的所有货物。
C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
市:商品交易的场所。
城市: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特殊聚落,具有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系统。
城镇:比镇或镇大,且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称为城镇。
中心地:城市化地区中没有建制的地方,人口不少于1.5万。
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2)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公关视角下济南城市形象的塑造
67王林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2017年位列中国百强城市第19位,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经济和科技中心之一。
济南市旅游资源丰富,泉水众多,有“泉城”的美誉。
虽然坐拥丰富的资源,但是济南的城市形象却不尽如人意,2017年济南全省首位度仅为9.9%,在全国省会排名中垫底。
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于济南市的印象为环境脏、城建乱、规划差,甚至在网上被调侃为“全国最土省会”。
2016年,济南市雾霾袭城,空气质量排名多次位于全国倒数,济南市目前还未有地铁,成为中国少数不通地铁的省会之一,尤其与同省兄弟城市青岛相比,济南的城市形象更加大打折扣,致使很多外省人员误认为青岛是山东省会。
济南城市形象的塑造公关视角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视,济南市积极采取各种公关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了一系列由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城市形象重塑工程,提高了济南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关概念界定及城市形象目标主旨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指以城市以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裁、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目前并无一个明确概念,本文主要从传播角度去定义。
从传播沟通角度来看,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为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而有计划采取一切向内向外的传播方式的综合。
城市形象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展示一座城市的内在底蕴和外在特征,塑造更有魅力、特征鲜明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设计的主旨在于以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根基,根据自己城市环境具体的特点,设计满足自身特色的城市形象。
同时,要尊重和保护城市原有的特征,不能随意改造,还要格外注意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城市环境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空间感。
最后,必须体现人对城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渴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乡村和城镇》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14 乡村和城镇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2.与阶段I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A.产业分布均衡B.产城融合加强C.空间结构单一D.居住功能弱化【答案】1.D 2.B【解析】1.由图可知,阶段I向阶段II发展主要表现为远郊区产业园、工业区数量变多,规模变大,新建了开发区、高新区,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流动更趋于远郊,流动更为频繁。
综上分析可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企业的参与。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阶段Ⅲ相较于阶段I,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园、工业区,并逐步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流向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加强,B正确;产业分布并不均衡,A错误;空间结构更加复杂,C错误;居住功能并未弱化,D错误。
故选B。
【点睛】“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服务配套,达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匹配,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互融发展。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
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
完成下面小题。
3.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4.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答案】3.D 4.A【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加强城市品牌建设 提升南宁城市形象
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南宁城市形象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我国各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文章从城市品牌战略的内涵,分析了南宁城市品牌塑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以及现阶段南宁城市品牌塑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城市品牌形象定位、科学系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夯实城市产业实力和经济基础、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以及全民参与和充分发挥中共南宁市委、市政府作用等方面进行南宁城市品牌塑造,提升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城市品牌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城市综合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区域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从经济硬实力竞争走向文化软实力竞争。
一座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个性形象及国内外知名度,已成为该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象征和标志。
南宁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更高目标,大力加强城市形象及城市品牌建设,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
一、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什么叫城市品牌?它具有哪些内涵?城市品牌是社会城市化、城市竞争国际化、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产物。
相当多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学者认为,城市品牌是指蕴含城市独特个性及受众效用的城市名称和标记,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具有差异性、可识别性和可接受性。
它是一座城市地位的象征和标志,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或不可替代的精髓和灵魂,是城市的无形资产。
一座城市的品牌,意味着这座城市就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营销得好,其影响力越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就会吸引更多海内外关注的目光,并且最终实现精英汇聚、信息云涌,资金涌动、物流繁忙、游客如织、居民安居乐业等城市美好愿景。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认识世界,了解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具有很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大洲: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和碰撞,形成了五大洲,即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恒温带和寒温带:地球的赤道周围环绕两个带状区域,北半球和南半球各一个。
南北两个区域的降雨和气温分别对应,称为恒温带(热带)和寒温带(温带)。
3.地震:地球表面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在板块错动时会引起地震,而地震又常常伴随着海啸的发生。
地震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人文地理1.经度和纬度:经度是度量地球东西方向的线条,分别叫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纬度是度量地球南北方向的线条,分别叫0度纬线和90度纬线。
经度和纬度可以用来定位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地球村:这是一个由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地球上的人们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而形成的一片村庄。
3.十字路口:指的是那些交通、商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汇点,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具有影响力的部分。
十字路口还可以指地球上各国之间的联结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紧密交流和合作。
三、地理名词解释1.世界机构:指一些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组织在促进全球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土地类型: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下,土地也会被分成不同的类型。
例如,农业、城市、森林、沙漠、山地等。
3.地区形象:指特定的地理区域呈现的形象、特点和特征,例如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自然保护区等。
四、全球化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在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等方面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把世界各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体系。
城市故事与城市特色形象
文章编号:1009-6825(2006)05-0018-02城市故事与城市特色形象收稿日期:2005-09-20作者简介:程洁(1981-),女,中南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75张楠(1965-),男,教授,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湖南长沙410075程洁张楠摘要:通过对目前中国城市形象的“千城一面”问题的认识,对构成城市形象的特质和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城市故事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的方法,从而使城市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故事,特性中图分类号:T U 984.2文献标识码:A现代工业化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高效的生产,高速的城市建设,城市仅仅被看作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机器,漠视城市历史、城市地域文化,从而“高楼林立,大道宽阔,全副钢筋水泥面孔”这样“高大全”的样板城市在现代化的流水线上不断被生产出来。
“小上海”,“二手香港”……随处可见。
20世纪70年代美国建筑评论家柯林・罗曾指出:“20世纪40年代后期,现代建筑学开始创建并确立时,现代城市的形象必定就要遭殃。
”天下的城市不能都象香港,也不能都如苏州,只有寻找自己的个性特征,才能使中国的城市发展具有永恒的生命力[1]。
城市故事论从市民的整体认知的心理学角度为研究出发点[2],在传统的“物”、“场”的层次上更深一步到“事”的层次,从“事”的高度来指导“物”与“场”的设计,分析城市故事的意义,通过环境记忆心理学的层次性研究来探索如何在城市空间营造过程中表达出这种意义。
它作为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建构性思维方法的提出给城市形象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1城市形象之特质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都能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
而城市特色形象是指城市给人以个性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不仅是构成城市的物质实体,同时市民行为、公职作风、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甚至是一种方言、一份小吃、一套服饰,都可能构成相关城市形象的长久印记。
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
30北京规划建设B EIJ IN G CI T Y PL CANN IN G &CONS TRU C TION R EV I EW 1999・3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王景慧近年来,城市形象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大家对城市形象的重视,反映了人们对城市文化功能的追求,对城市应具有精神、文化功能的认同。
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丰裕,人们对城市文化功能的追求也会越来越高。
目前,群众对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对建筑设计上过时的“时髦”很不满意。
为更好的改进城市形象,形成独具风格的城市特色,取得为群众满意的效果,有必要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特色作科学地剖析,以对它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城市形象所谓“形象”一般指的是外观,但对一个城市来说,只谈外表是不够的。
著名建筑师萨里宁曾经说过:“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那里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
”所以,研究城市形象还必须涉及内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美好的城市不只要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面貌,还应有方便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健全的城市功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创造美好的城市形象,既要重视城市空间环境的艺术创造,又要考虑功能适用,体现对人的关怀,反映城市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2.城市特色城市形象是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城市面貌。
所以,创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是塑造美好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
城市特色的构成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城市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山川名胜等,这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
如重庆是山城,苏州是水乡,西安为平原,从自然环境上它们已有明显的不同,在建筑及城市特色上也就会有鲜明的差别。
“人定胜天”曾经是我们的豪言壮语,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赋予了人类过去难以想象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对大自然的巧取豪夺和恣意践踏终究是要自食其果的。
要把城市建设得具有特色,就要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果人工的建设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差异,那么特色也就在其中了。
城市形象定位与设计探讨
励 公 众参与 ,不 能认 为城 市形 象建设 是
领 导 者 和 城 市 管 理 者 的 任 务 ,城 市 形 象
1 明确城 市形态和 布局特 征 。城 市 . 形态和 布 局是城 市整 体特 色的 基本要 素 之一 , 要考虑城 市未来发展 方向 , 结合 并 自然 条件 ,选择 好城 市形态 ,位 与 设计 探 讨
李维哲 ( 中国人 民大学商学院博士 生)
城 市 形 象 是 城 市 性 质 、 职 能 和 文 化 5 公 众 认 同 的 原 则 。 城 市 形 象 是 公 . 众 对 一 座 城 市 的 总 体 评 价 ,城 市 形 象 定
是美好 城市 形象 的受 益者 ,因此城 市形
象 定 位 应 体 现 “ 人 为 本 ”的 思 想 , 注 以 关
人的感受 , 注重 人的尺度 , 考虑 人与环境
之 间视 觉和 其 它感觉 上 的联 系 ,讲 求适
宜 的 空 间感 和 尺 度 感 ,体 现 对 人 性 的 充 分 关 怀 。比 如 , 市 的 规 模 不 同 , 市 形 城 城
1 突 出个 性 的 原 则 。 各 个 城 市 所 处 . 的 地 理 位 置 不 同 、 能 各 异 、 化 传 统 也 功 文
存 在差别 , 因此 , 城市形象建 设应考 虑城 市的民族 、历史、文 化 、环境特 点 ,塑造 各具 特色的城 市形象 。 比如 , 根据地 理环 境 不同 ,可以有海港城 市 ,山地城市 , 水 乡城市之分 , 因地理 位置不 同 , 各地 区在 气候 、 形 、 地 地貌 等 自然 条件方面 呈现差 异。 一方 面 ,自然 地理条件 是城市 形象特 色的制 约 因素 ,人们 只能 选择 一定 的 自 然 地理 环境 而很难 加 以改 变 ,建设活 动
滁州市城市形象主题词研究报告
滁州市城市形象主题词研究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滁州市城市形象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首先概述了城市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通过调研方法对滁州市的城市形象进行了详细的现状分析,包括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接着,文章挖掘了滁州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发展成就等特色资源,提炼出繁荣和谐、绿色生态、创新驱动和文化传承等主题词,并分析了主题词与城市形象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主题词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宣传推广策略、城市规划建设融合策略以及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策略。
最后,文章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并总结了研究结论,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目录第一章引言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1)三、报告结构与内容概述 (2)第二章滁州市城市形象现状分析 (3)一、城市形象概述及重要性 (3)二、滁州市城市形象现状调研 (4)三、存在问题与不足分析 (4)第三章滁州市城市特色资源挖掘 (6)一、历史文化特色资源 (6)二、自然景观特色资源 (7)三、现代发展成就资源 (7)第四章主题词提炼与解读 (8)一、主题词来源及依据 (8)二、主题词内涵阐释 (9)三、主题词与滁州城市形象关联分析 (10)第五章主题词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应用策略 (12)一、宣传推广策略 (12)二、城市规划建设融合策略 (13)三、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策略 (14)第六章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15)一、实施方案制定 (15)二、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 (16)三、监督评估机制完善 (1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19)一、研究结论总结 (19)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三、对策建议提出 (20)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塑造与提升日益受到重视。
滁州市,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成为皖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浅析公益广告对长春市城市形象的构建
经管在线
浅析公益广告对长春市城市形象的构建
祝贺男
( 长春理 工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 摘 要】 公益广告 已成为构建城 市形 象的重要 手段 ,通过其对 长春 市城 市形 象精 准的定位 、对传播媒 介的优化和整合 等设计表现 , 结合城 市 自身的地域特点 ,营造充满人 文气息的城 市文化氛围 , 进 而达到对长春 市城市形象完整 的构建。 【 关键词 】 公益广告 ; 城 市形象;构建
与国外发达城市公益广告相 比,长春市公 益广告无论在 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存很大的差距 ,这 和我 国公益广告 的大环 境有一定 的关系 ,我 国的公益广告有很 多都是应景 之作 ,有 的部 门为完成任务甚至 出钱购买用来充数。这样没有经过进 发创意 、精细制作 的公益广告 自 然难以保证质量 ; 另外我 国的公益广告在数量上也存在偏低的状 况。企业 的盈利性质和市场 的激烈竞争决定了企业必须以生存 为第一 要务 ,认为公益广告是政府的事 ,很 多企业对公益广告并不 热衷参与 ,这种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直接导致 我国包括 长春 市在 内的城市公益广告在数量上 的不足 。 四 、对 公益广告构建城市形象的两点 思考 公益广告区别商业宣传 的一个优势就是它能将诉求 指向 个地域最大化 的受众 。城市形象公益广告的职能就是能最 大限度 的接 近该城市 的市 民群体 ,并 向这个群体传递有关城 市形象 的信息 。在这种城市形象构建的过程 中有两种方 式值 得借鉴 : ( 一 )全民参 与 市 民是一个 城市的东道 主 ,只能他们的参与才能从内部 激活该城市 的神经 中枢 。公益 广告应结合该地 区人文特点 , 通过选取城市形象大使等诉求方式积极 、 适时的传递正能量 , 培养市民的主人 翁精神 ,动员各行各业 的市 民积极参与到公 益广告 的拍摄 中去 ,用人气和风貌打造全新 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定义、作用、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进人黄金发展期,旅游直线升温。
一座城市的旅游业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青岛市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设施齐全。
本文以青岛为研究对象,在揭示青岛城市旅游与形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青岛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这对青岛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形象定义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主观印象,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城市形象是能够刺激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与保持和谐的城市形象是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不仅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产生影响,还关系到城市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对城市整体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薛敏芝,2002)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是公众对由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城市现状与发展趁势的印象与评价。
概念强调:城市形象既指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又指公众对城市的看法与评价,以及这种看法与评价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公众对城市的现状作出评价的同时,也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在大脑中形成的对城市各要素的综合感知与评价。
作为人与环境之间双向互动的产物,城市形象与城市的产生、发展可谓如影相随但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在环境认知研究者们的关注下发展起来。
人类城市的形态万千,要素多元,人们感知城市的途径和结果不一,使得人们对城市形象的内涵和理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而基于不同的概念原点所展开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因此色彩纷呈,摇曳多姿。
本论文基于城市形象发生的角度,梳理了城市形象的内涵、功能、相关理论观点及其研究动向。
风景园林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是风景园林美学的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
A:风景园林审美关系B:风景园林审美属性C:风景园林审美价值D: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答案:D2.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的特征有()。
A:快感综合性B:主观性C:超功利性D:主体性答案:ACD3.风景园林美学是风景园林学和美学相交而生的学科特点有()。
A:边缘性B:交叉性C:开放性D:综合性答案:ABCD4.风景园林学的三大基础理论是()。
A:造园理论B:风景园林美学理论C:景观生态理论D:风景园林学空间与形态营造理论答案:BCD5.风景园林美学以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
()A:错B:对答案:B6.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的本质是人的认识活动。
()A:对B:错答案:B7.风景园林审美客体的类型主要分为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外国园林、世纪伟业景观五类。
()A:对B:错答案:B8.风景园林审美主体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A:对B:错答案:A9.风景园林美学理论属于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二级学科的内容。
()A:错B:对答案:B10.风景园林审美客体是人的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是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是具有形象表现性、可以追问意义的客体。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花岗岩地貌山地景观的是()。
A:安庆天柱山B:陕西华山C:河北双塔山D:安徽黄山答案:C2.下列不属于诗人进行雨景审美活动的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B:“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C:“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C3.下列不属于水域景观与地域文化审美特征活动的是()。
A:清泉烹茶B:放河灯C:乞巧节D:泼水节答案:C4.“国家公园”的概念最早起源于()。
A:法国B:美国C:日本D:英国答案:B5.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
A:吊罗山森林公园B:黄石公园C:凡尔赛宫D:三江源国家公园答案:B6.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城市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
城市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摘要:美国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师刘易斯·芒福德说过: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城市是承载市民生活的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多元的容器;是自然、生活、人文、精神紧密联系的场所。
城市建设到一定阶段,会不自觉或刻意地形成城市形象,它不是一朝一夕塑造完成的,而是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协调的产物,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持。
关键词:城市;形象塑造;对外传播一、城市形象塑造1.1城市形象的基础概念最早对城市形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城市设计学家凯文·林奇,在1960年著作《城市意象》中,他提出城市形象主要构成要素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个方面,并强调其主要通过人的综合“感受”而获得,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
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写到“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总体来说,城市形象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是基于某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地域空间、历史文化、人文生活等方面形成的具有认同感的公众总体印象。
1.2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城市形象的概念决定其具有丰富多样的构成要素,且这些构成要素是变化的,能被人所感知的。
如某一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标志、城市历史、特色节日、标志物、甚至是产业和饮食文化,都能成为城市形象的组成部分。
(1)城市自然地理自然的馈赠孕育了生命的诞生和城市的起源。
自然地理条件直接影响城市形态、建筑风格、社会风俗、生活饮食等方面发展,与城市中的一切息息相关。
人们为适应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千百年来对其改造和利用,形成不同的城市形象。
如山城重庆、“桂林山水甲天下”、内蒙古无边无际的草原、敦煌的茫茫黄沙都是自然赋予的城市特色。
在现代社会中,人工对于自然条件的改造日益增长,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形象的影响逐渐地减弱,但自然地理仍在城市形象塑造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特色与城市形象的塑造
地理特色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底蕴,还直接影响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评价和认知。
而地理特色作为一个城市的独特标识,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特色是指一个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方面的特征。
地理特色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地理特色可以成为城市吸引人们关注和到访的一大亮点。
对于旅游城市而言,其自然景观往往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例如,桂林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于世,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到访的热门目的地。
其次,地理特色也可以成为城市的发展优势,从而形成城市的特色产业和品牌。
以成都为例,其地理位置处于西南内陆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和自然资源。
基于这些优势,成都成功打造了特色的川菜文化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进而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最后,地理特色还可以形塑城市的文化形象。
许多城市都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为灵感,创作了丰富多样的文艺作品,从而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
而城市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具备系统性和全面性。
首先,对于地理特色的把握要全面准确。
只有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城市的地理特点,才能更好地塑造其独特的城市形象。
其次,要注重与城市实际情况相结合。
城市的地理特色可以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其特有的人文风貌。
对于后者而言,城市形象的塑造应当更加注重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将地理特色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
再次,要注重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呼应。
一个城市的形象应当与其发展目标相一致,体现出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愿景。
因此,在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城市的独特地理特色,并将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目标等融合,并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进行适当宣传,才能更好地塑造城市的形象。
地理特色与城市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大全
白吕纳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生 于图卢兹,卒于 塞纳河畔布洛涅 。法国科学院院 士。曾任瑞士 弗里堡大学和巴黎 法兰西学院教授,在瑞士洛桑大学开办欧美第一个人文地理学讲座。他继承和发展了维达 尔-白兰士的人 文地理学思想,认为人 文地理学应着重 研究人在地表所 做的事业,并把 这些事业称为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 事实;主张人地关系的 可能论,认为人 对人地关系的形 成具有选择的可 能和自由。著有 《人地学原理》、 《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学》等。
赫特纳 赫特纳( Hettner,Alfred ,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 人。生于德 累斯顿,卒于 海德尔堡。哈雷大学博士。 1882~1890 年先后两次去南美洲旅行考察。 1895 年创 办《 地理杂志》,并长期任主编。曾任海德尔堡大学教授 。到过俄国、北非和亚 洲等地旅行。赫特 纳强调地理学 的区域特性。他的《地理学 :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叙述了地理学的 历史、性质、 任务、 研究方法、概 念和思想的构成 、地图和图片 、文字表达以及 地理学教育, 系统地阐明地理 学理论,是其 地理学思想的代表作。还著有《 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森普尔 美国地理学家。地理环 境决定论的代表 人物。又译辛普 尔。生于路易斯 维尔,卒于西 棕榈滩。曾任克拉 克大学教授。她致力于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思想文化、经济发展与国家历史的影响 ,强调自然地 理条件的决定性作用 。著有《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中海地区地理及其与历 史的关系》。
跟城市有关的四字词语
跟城市有关的四字词语1. 城市规划:指城市在区域、功能、空间布局、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合理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民生活质量的保障之一。
2. 城市改造:指对城市中老旧房屋、道路、城市公共场所等进行改建、拆除、重建、翻新等措施,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3. 城市交通:指在城市的道路、地铁、公交、轨道交通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以保障市民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4. 城市环境:指城市的空气、水质、垃圾处理、城市绿化等方面的改善和保护,以提升生活品质,缓解城市压力。
5. 城市管理:指城市在政府与市民的合作下,对城市中的卫生、安全、消防、治安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以保护市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6. 城市建设:指城市的房屋、商场、办公区、公共设施、绿化等方面的建设工程,以满足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7. 城市发展:指城市在产业、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持续发展,以提高城市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8. 城市空间:指城市的地理空间和土地利用的规划,包括城市中心、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的规划。
9. 城市生活:指城市中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包括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等。
10. 城市文化:指城市的文化遗产、文艺表演、博物馆、图书馆、展览等方面的活动和发展,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传承文化遗产。
12. 城市规模:指城市的人口、面积、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规模和发展,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15. 城市绿化:指城市中的各类绿化景观,包括公园、花园、绿地、行道树等,以改善城市环境和美化城市。
16. 城市学问:指城市中的各种学问资源和学问遗产,以传承和发扬城市的学问特色。
17. 城市形象:指城市在外部和内部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城市标志、品牌形象、营销策略等,以树立城市形象和品牌。
18. 城市规律:指城市中的各种社会、经济、政治等规律,以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城市。
19. 城市治理:指城市社会管理、行政效能、政治稳定等方面的治理方法和措施,以保持城市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
城市形象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城市经济、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1、综合性。
包含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并构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是城市外形和内涵在公众头脑中结合成的感觉和记忆。
“一滴水能透视太阳的光辉”。
城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反映城市面貌,都能代表城市形象。
2、差异性。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征,自然条件、传统文化千差万别,经济实力、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构成城市形象的基础。
差异产生特色,特色强化吸引力。
城市形象的最大魅力来自与众不同。
3、主观性。
城市具体生动的客观形态,要通过激发人们的思想活动,产生记忆,留下印象,进而便于人们沟通交流,发展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城市形象既是自然特征和客观条件的演化,更要通过人们主观努力刻画塑造,又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印象去反映和传播。
4、标识性。
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是为复杂的城市系统提供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印象标志,使人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特征,把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
这种标志既鲜明、简单,易于识别,又内涵丰富,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5、公益性。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公共财富,犹如城市上空的灯塔,可使整个城市分享光辉、共同受益。
城市形象可刻画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精神、传播城市文化、陶冶市民情操,使人们对该城市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增强情感联系,从而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视觉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思维来理解和识别城市形象,对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活力和魅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理念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是城市的“大脑”和城市形象的核心。
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影响城市行为的价值取向,激发公众积极进取。
城市理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城市性质、发展战略和规划、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
城市性质反映城市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构成城市理念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城市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不同时期的发展方针和指导思想;城市文化指城市发展历史的延续、文脉的承接以及市民精神状态等。
城市理念高度概括和升华而成城市精神。
城市行为在城市理念识别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重要特征,是城市的“所作所为”,是对城市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的基本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的组织管理及活动。
如围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进行的活动,尤其是有利于突出城市形象的广告、宣传、博览、体育赛事等让市民甚至更大范围产生识别的活动。
城市内部对群体、个体的组织管理、教育以及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生活环境,对环境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活动等为对内行为识别;对外宣传、广告活动、招商活动、公益性活动、公关活动等面对城市外部的活动为对外行为识别。
城市视觉城市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有形的反映,城市的“体形、面孔和气质”,一座城市看起来的不同之处。
能够使人产生城市视觉效应的事物很多,包括市徽、市花、市旗、吉祥物、城市别称、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旅游点、建筑、绿地等。
需要把城市理念、城市精神等通过标语、口号、图案、色彩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对城市产生系统化的良好印象。
城市视觉识别的形成往往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向公众直接、迅速地传达城市特征信息,形成城市形象识别的底色。
城市建筑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结晶,是影响城市视觉识别的最基本要素。
优化重视形象设计城市形象设计是对城市进行三维空间的合理谋划和安排,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覆盖社会生活以及物质文明方面的内容。
它是以安排二维空间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的延伸和提升。
英国城市形象设计专家弗·吉伯特指出:城市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休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形象设计的本质。
把城市形象设计引入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城市形态、自然环境条件、建筑物、城市结点空间、街道、城市绿化等内容精雕细刻,能够直接改善城市的视觉印象。
同时,把城市形象设计延伸至城市产业、企业、产品、企业家发展以及城市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丰富城市形象内涵和社会带动效应。
优化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动态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城市发展方向科学明确,城市理念识别特征突出。
发展战略是城市性质和职能的主要体现,显示城市在全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全局谋划。
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政治文化、人口规模等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城市、不同时期都要科学慎重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
城市只有清醒认识自身地位,实事求是提出具有本市特色的使命,形成城市理念,使之无时无处不在,指导、规范城市社会生活,上下同欲,城市的凝聚力才能得到根本的增强。
放大自然优势不同的城市自然禀赋会有很大的差异。
对待自然资源与环境,如果给予重视并加以利用,城市会锦上添花;如果视而不见或开发不当,就会形成遗憾。
首先,应当更新观念,充分发掘与众不同的形象突破口,强化视觉识别的冲击力;同时,加大宣传和开放力度,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旅游、娱乐、餐饮、服务等行业率先发展,发挥出形象效应。
人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不能忽视人的身材、相貌尤其是精神面貌对城市视觉形象的影响和塑造。
要善于创新,但必须处理好创新与守旧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和遗产,应当反复强化,形成一系列视觉形象。
不能一味追求现代时尚,盲目更丰和模仿,从而舍本逐末,失去个性,分散了城市视觉冲击力。
充实文化内涵城市文化既大而无形,又可触可感,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因素高度融合,既需要继承本色,更需要推陈出新。
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有内涵、有魅力、有吸引力,城市物质组成要素得到升华。
城市形象建设根本上是城市文化的建设,比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
在城市理念识别中,精神文化占了相当的比重。
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的,记载了当地人民的奋斗历史、精神风貌和习俗民情,具有鲜明的个性。
城市文化塑造可以凝聚公众注意力,提升市民文明层次,同时使外地公众增加对城市的兴趣和向往。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哈尔滨冰雕节、青岛啤酒节、大连服装节、潍坊风筝节、泰山登山节、孔子文化节等,展示了城市文化风格,丰富发展了文化传统,有效地增强了城市形象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追求协调美观城市的道路、广场、水景、雕塑、路灯、栏杆、壁画、标志、路牌、门牌、公共汽车站牌,各类户外广告等等都应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不能机械重复,杂乱无章。
道路在城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要考虑其通达能力,还要从外观、色彩、环境、区位、网络、空间组合等等角度考虑其美学功能,追求道路的横向美、路网美、线形美、交叉口美、绿化美和服务设施美等。
街头巷尾是最能显示城市脸面的地方,应作为改善城市视觉识别的重要内容。
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普通市民对轻松、休闲的公共场所的需求也在提高,建设几条步行街、露天吧、专业街等以缓解生活的紧张,既可体现城市的特色又能创造城市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调。
改进政府行为政府形象建立在政府管理、政策实施、办事效率、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由公务员日常业务工作所体现。
良好的政府形象既是一种投资环境,又是一种经济资源,影响、推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改进政府行为重点是改革行政机构,形成高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转的行政服务系统;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鼓励民众参政议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快依法行政,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系统分析在日益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从强调改善基础设施和追求粗放型的城市化到关注城市形象和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中国城市建设的外延与内涵都在发生着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
今天的城市竞争,再也不仅仅是规模的竞争、经济的竞争,而更表现出城市文化、城市品位和城市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竞争,实质就是城市形象的竞争。
城市形象,一般而言,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和感受。
这似乎比较容易理解。
但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因为可构成人们对一个城市印象和感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
而市民行为、公职作风、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又都是形成富余特色的城市形象的最关键的内容。
甚至是一种方言、一份小吃、一套服饰,都可能构成相关城市形象的长久印记。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形象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所涉及的是与我们目前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包括市容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另外,“形象”本身又是一个美学概念,“感受性”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同时,由于城市形象是以城市或特定的区域为主体的,其感受性事实上并不像企业形象那样有明显的主客之分。
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往往也是城市形象的感受者。
基于这种理解,现就城市形象作出以下几个感受系统的分析,以求为城市形象作一个较为全面、较为准确的理论定位和系统构架。
精神感受系统这是指城市的精神理念所产生的系统形象效应,她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立市和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
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
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可以看作是这类感受的典型。
行为感受系统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市民,或者说是市民的行为,市民的行为是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市容市貌,也就是城市形象。
“文明”一词就是从拉丁语中的“市民”引伸而来的。
行为的形象效应,既有个体的,也有群体的;既有生活的,也有职业的;既有百姓的,也有官员的;举手投足之际,言谈话语之间,都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反映。
现在许多城市所制定的市民手册、文明公约、见义勇为倡议、邻里公约等,其实都是城市形象的感受系统的相关内容,只是都因太具共性,所以往往也就很难体现出特定城市或区域的形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