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严重多发伤诊疗常规

医学科严重多发伤诊疗常规

【定义】

同一致伤因素导致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损伤,至少一个部位的损伤是严重伤。具备下列伤情2条以上者可定为多发伤:

1、头颅:骨折、昏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颌面骨折;

2、颈部:外伤伴有大血管损伤、血肿、颈椎损伤;

3、胸部: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纵膈、心脏、大血管和气管损伤,膈肌破裂;

4、腹部:腹腔内出血、内脏损伤、腹膜后血肿;

5、泌尿生殖系:肾破裂、膀胱破裂、子宫破裂、尿道断裂、阴道破裂;

6、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7、脊柱: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8、肩胛骨骨折:上肢长骨干骨折;

9、下肢长骨干骨折;

10四肢广泛撕脱伤。

【严重多发伤的检查与救治程序】

1、CRASH PLAN顺序:C(Cardiac,心脏),R (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部),P(Pelvis,骨盆),L(Limb,肢体),A(Arteries,动脉),N(Nerves,神经)。

2、VIPCOIN程序V(Ventilation,通气),I (Infusion,输液),P(Pulsation,搏动),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O(Opration,手术),I(ICU),N(Nurse,护理)。

【处理】

一、颅脑外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

1、严密监护循环、呼吸、血氧饱合度、血压、体温、意识、瞳孔、反射、颅内压、运动、感觉、脑血流灌注等变化,发现异常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2、术后血肿最多发生于手术后6~8h内,也可发生于术后24~48h内,以脑内和硬膜外血肿多见(原因:创面渗血、血压波动、颅压增高、硬膜与颅骨硬板分离、凝血机制障碍等)。术后应常规复查脑CT 1~2次,必要时再次手术清除血肿。

3、术后脑水肿脑水肿一般在3~5天达到高峰(原因:广泛脑挫裂伤、长时间低血压状态、脑严重缺氧、中央沟静脉受损、侧裂血管痉挛鞍上或丘脑下部损伤等)。处理以控制输液量(1500~2000ml/d)和使用脱水利尿剂(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为主,辅以抬高床头(血压正常的病人)、钙离子拮抗剂、大剂量激素(有争议)、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亚低温

32-35度(有争议)等措施。过度通气疗法已证明其降低颅压效果有限。

4、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达90%左右。在颅脑损伤早期,胃粘膜保护剂和胃酸分泌抑制剂应作为常规用药,发生出血后,应及时给予胃肠减压、凝血酶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胃内灌注,全身使用止血剂,可同时使用善宁或施他宁,停用激素。

5、术后颅内感染易发生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前伤口污染、内开放性颅脑损伤逆行感染、手术时间过长、脑室引流时间过长(大于7天)等,CSF常规及CSF培养可明确诊断。应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全身使用,必要时鞘内给药。

二、胸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

主要监测、发现和治疗呼吸衰竭

1、多发肋骨骨折、单侧或双侧血气胸胸腔闭式

引流至关重要。一般保留5~7天,引流量少于50ml/d,应及时拔管。

2、双侧多发段肋骨骨折或出现连枷胸出现ARDS应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正确调整各项通气参数。

三、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

分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进入ICU的患者大多是剖腹探查术后的状态,监测腹压、控制腹压在25cmH2O以下,观察腹腔引流物,不定期做CT或B 超等检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术后病发症的发生是ICU的主要工作。

医学科严重多发伤诊疗常规

医学科严重多发伤诊疗常规 【定义】 同一致伤因素导致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损伤,至少一个部位的损伤是严重伤。具备下列伤情2条以上者可定为多发伤: 1、头颅:骨折、昏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颌面骨折; 2、颈部:外伤伴有大血管损伤、血肿、颈椎损伤; 3、胸部: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纵膈、心脏、大血管和气管损伤,膈肌破裂; 4、腹部:腹腔内出血、内脏损伤、腹膜后血肿; 5、泌尿生殖系:肾破裂、膀胱破裂、子宫破裂、尿道断裂、阴道破裂; 6、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7、脊柱: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8、肩胛骨骨折:上肢长骨干骨折; 9、下肢长骨干骨折; 10四肢广泛撕脱伤。 【严重多发伤的检查与救治程序】 1、CRASH PLAN顺序:C(Cardiac,心脏),R (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部),P(Pelvis,骨盆),L(Limb,肢体),A(Arteries,动脉),N(Nerves,神经)。 2、VIPCOIN程序V(Ventilation,通气),I (Infusion,输液),P(Pulsation,搏动),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O(Opration,手术),I(ICU),N(Nurse,护理)。 【处理】 一、颅脑外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

1、严密监护循环、呼吸、血氧饱合度、血压、体温、意识、瞳孔、反射、颅内压、运动、感觉、脑血流灌注等变化,发现异常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2、术后血肿最多发生于手术后6~8h内,也可发生于术后24~48h内,以脑内和硬膜外血肿多见(原因:创面渗血、血压波动、颅压增高、硬膜与颅骨硬板分离、凝血机制障碍等)。术后应常规复查脑CT 1~2次,必要时再次手术清除血肿。 3、术后脑水肿脑水肿一般在3~5天达到高峰(原因:广泛脑挫裂伤、长时间低血压状态、脑严重缺氧、中央沟静脉受损、侧裂血管痉挛鞍上或丘脑下部损伤等)。处理以控制输液量(1500~2000ml/d)和使用脱水利尿剂(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为主,辅以抬高床头(血压正常的病人)、钙离子拮抗剂、大剂量激素(有争议)、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亚低温

院前急救多发伤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多发伤急救流程 第一篇:院前急救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性创伤(肠外溢合并右胫腓骨骨折)的包扎、固定与搬运流程1.术者:观察周围环境(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确定安全后走向患者右侧,跪于患者身旁,诉:“我是医生,为您急救,不要紧张,请您配合,您怎么不舒服?” 患者讲诉病情。 2.术者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 术者观察患者双上肢,诉:“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同时口诉:“暴露腹部伤口”)。 3.术者下达按多发伤处理的命令后,助手答:“是”。一助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术者,测血压,屈健肢。二助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术者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要求将内脏脱出物覆盖完整。 4.用三角巾做环形圈,大小以能将脱出物环套为宜,一助选择大小合适的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不能压突出物。 5.与一助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一助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术者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约一寸宽,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术者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一助,一助在左侧打结,术者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一助于两底1 角连接处打结。期间一助汇报血压、心率。6.术者进行全身检查:(1)头面部:头顶、前额、颧骨、鼻骨、下颌骨、双侧瞳孔、口腔、双耳; (2)颈部:颈后部、气管;(3)胸部:锁骨、胸骨、肋骨;(4)上腹部发现有肠外溢,已作包扎;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__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 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 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急诊科多发伤的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多发伤的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 同一致伤因素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或部位损伤,其中一种损伤可危及生命称多发伤。两个或以上脏器或部位损伤均不致命称多部位伤。 严重休克时,不允许过多辅助检查,只能依靠体检胸腹穿刺导尿等简便可行的诊断方法,迅速做出是否紧急剖胸剖腹或开颅的决定,不苛求准确定位诊断。一旦病情稳定,仍应及时作全面辅助检查,以免多发伤漏诊。 伤后48小时应分阶段观察,伤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首先了解有无比失血性休克更快致命的通气障碍。常见原因为双肺严重挫伤,连枷胸或主支气管断裂等。伤后12小时,尤其前6小时内重点观察有无内出血,心包填塞或颅脑伤等。应注意伤后6小时内的胸腹穿刺或胸片,头颅CT阴性不能排出内出血,应及时复查。12小时后未急诊手术者,需注意对隐匿性损伤的追查,如胰十二指肠,心肌挫伤或心脏大血管不全性破裂引起的室壁瘤,假性主动脉瘤和实质脏器血肿等。 警惕多发伤症状互相掩盖,例如四肢表面伤常掩盖致命的内脏损伤。脑损伤意识障碍或脊柱骨折使胸腹体征不能发现,颅内压增高时对血压脉搏的影响使胸腹腔内出血成假

象,一旦血压骤降往往来不及救治。因此,诊断检查中全面仔细,切勿顾此失彼。 创伤评分对多发伤的评估做出诊断后,用AIS及ISS评分法对多发伤记分,以便做出对伤情严重度预后等的评价。有时须待手术发现才能完成准确评分。 治疗 重视创伤急救的“黄金时刻”。依据初步诊断,首先针对最致命的损伤,指定抢救程序和方案。需紧急手术者,争取伤后1小时内将伤员送上手术台,或在急诊手术室内九近紧急手术。 呼吸循环已停或严重休克通气障碍等危机情况者,先行复苏扩容和改善通气等应急治疗,包括胸外和胸内心脏按压,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呼吸机;快速输血补液等。按“边治疗边诊断”的原则,应立即急诊手术。 体表四肢显性出血暂作止血,如加压包扎止血带或钳夹结扎。后者切忌盲目,以免加重损伤。胸内大出血可在胸内心脏按压同时先作暂时性控制;腹腔大出血时,亦可在隔上阻断主动脉。不可指望纠正休克后再手术。大出血时,输血补液不敷出,扩容只能在迅速手术的前提下同时进行。 术前准备从简。多发伤手术宜用全身麻醉。有可疑胸伤时,无论何部位手术,全身麻醉前应作伤侧胸腔引流,以防全身麻醉正压呼吸致张力性气胸。

多发伤诊断标准(一)

多发伤诊断标准(一) #多发伤诊断标准 一、什么是多发伤? 多发伤(Multiple trauma),指一个人在失事事故或其他暴力行为、自杀等所引起的损伤中,同时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或系统损伤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二、常见伤害类型 •骨折 •烧伤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内脏器官受伤 三、诊断标准 诊断多发伤有一系列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冲击过程 在冲击过程中,主要需要判断以下几个指标: •被冲击的力量 •冲击的区域 •冲击的时间 2.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指标: •皮肤表面受损情况 •骨折情况 •神经功能是否受到损伤 •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等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指标: •X线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4.伤势评分系统 伤势评分系统(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通过对伤者伤势的特点进行评估,得到一个相应的评分。评分越高,表明伤势越严重。 四、急救处置 对于急性多发伤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科学、有效的急救处置措施。常见的急救措施包括: •停止出血 •对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支持 •救护车运送患者前准备 •注意感染预防等 五、预防 预防是最为重要的。针对多发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保持安全意识,预防意外 •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驾驶安全,不酒驾、超速驾驶等 六、结语 多发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损伤类型,对于急救、治疗和预防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预防多发伤的发生。 七、相关注意事项 在诊断、急救和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等信息,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

多发伤、复合伤急诊诊疗常规

多发伤、复合伤急诊诊疗常规 一、定义 (一)多发性创伤的定义 多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所发生的创伤。解剖部位以AIS(简明损伤定级标准)所规定的9个分区为准,严重程度则以ISS评估值进行衡量,其中,ISS≥16分者定为严重多发性创伤。 (二)复合伤的定义 复合伤与多发伤则有明显不同的含义,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致伤因素作用所发生的创伤,以复合形式导致人体的损害,如创伤与电击伤的复合伤、烧伤与冲击伤的复合伤及创伤与烧伤的复合伤等。 二、严重程度的评价 多发伤、复合伤常累及多个部位、系统和器官,其整体伤情不是多个系统损伤的数学叠加,而是多器官损伤的相互影响,不同病理生理反应的相互加剧,各部位伤表现的相互掩盖,主要伤情与次要损伤的相互转化,造成误诊、漏诊的比例极高。 创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也各有不同的用途。但目前用使用比较广泛的是ISS评分,全称为损伤严重度评分法(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它是由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以及由其派生出来的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所组成,又称为AIS-ISS评分法。 AIS分级标准 ●轻度 ●中度

●重度(一般不危及生命) ●严重(可危及生命,但可能生存) ●危重(生存不能肯定) ●极重(最危重,存活可能性极小) AIS特点 ●AIS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级,适用于不同类型损伤及不同部位,既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儿童。 ●为创伤严重度评定提供了一种较统一、准确和可接受的方法,是医院内创伤统计标准化的基础。 ●但在各个分级之间损伤程度的差别并不相等,AIS总值与各个系统损伤严重度记分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对两个部位以上的损伤,仅用数字相加的方法不能反映伤员整体的损伤严重程度,也不能进行比较。故只适用于部位伤(单个损伤)的评定,不适用于多发伤。 ISS方法 ISS是依据损伤最严重的三个解剖分区的检测指标,应用AIS评定分级方法来判断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则为三个最高AIS( MAIS)的平方之和,即M1+M2+M3级数平方的相加值,分值范围为1~75分,对单一部位伤的伤员可用AIS说明其损伤严重程度,而多部位、多发伤者必须用ISS评分。 AIS-ISS评分系统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X 目录 第一局部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那么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局部技术操作规X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展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场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去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去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假设呼吸停顿或通气缺乏,应连接简易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1.根据外伤史,确定致伤部位、性质和程度。 2.注意全身情况,确定是否有复合伤或多发伤。 具体诊断要点如下: 1.观察神志、脉搏、血压、呼吸和瞳孔的变化。 2.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内出血或休克。 3.针对颅脑伤,重点检查神志、瞳孔、肢体运动和神经反射。 4.针对胸部伤,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或反常呼吸,以及叩诊是否有过度回响或浊音。 5.针对腹部伤,注意是否有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 6.针对脊柱和四肢伤,注意是否有假关节活动、畸形和感觉运动障碍。

7.如果怀疑有骨折、腹部脏器上或血气胸,应进行X线检查。如果怀疑有胸腹腔内出血,可以进行B超检查或诊断性 穿刺。 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 1.1 安静、保暖、平卧,必要时给予氧气。 1.2 抗休克。静脉快速输液和输血。 1.3 止痛和镇静。可以给予吗啡、哌替啶或巴比妥类药物(颅脑伤禁用吗啡)。 1.4 抗感染。如果有开放性伤口,应选用抗生素。常规情 况下,应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对于TAT1500U肌内注射,儿 童和成人剂量相同。对于伤口大、污染重或受伤超过24小时 或有糖尿病者,剂量应加倍。在注射之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方法是抽取0.1ml血清加0.9ml生理盐水稀释,取0.05~0.1ml

做皮内注射,观察15~30分钟。如果皮内试验呈阳性,可以进行脱敏注射。方法是先用等渗盐水稀释10倍,首次注射剂量 为1ml,之后每次间隔30分钟,依次为2ml、3ml和4ml。也 可以使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U深部肌内注射,儿童和 成人剂量相同,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1.5 如果有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 1.6 针对严重胸部伤和喉痉挛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的情况, 除了及时解除胸部原因外,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2.局部处理 2.1 包扎伤口。对于开放性气胸,应变为闭合性气胸。对 于腹部脏器脱出,不得送回腹腔,应在外用保护圈后进行包扎。对于脱出的脑组织,应用纱布圈套住后进行包扎。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 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因此及时有效的制血,快速地输血或血浆是防止休克,避免循环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 开通颅脑损伤绿色通道: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20分钟以内需完成以下任务: 1.接诊护士:当病人到达急诊科时,急诊接诊护士通过分诊并初步对病情做出判断,疑有脑疝形成时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生,同时通知检验科、输血科等有关科室。 2.急诊值班医生:迅速完成采集病史、体征、书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下达医嘱。 3.护士在通知医生及有关科室后,完成测血压、脉搏、呼吸及建立静脉通道,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同时留取足够的血液标本分别送检验科、血库查血常规、血型及血交叉、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等。当有休克体征时,应尽快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__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 急性颅脑损伤 二、 出血性休克 三、 过敏性休克 四、 急性呼吸衰竭 五、 急性左心衰竭 六、 急性心梗 七、 心律失常 八、 脑出血 九、 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 CPR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 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 GCS), 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干货)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干货)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 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 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 sgow Coma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 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 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感谢聆听 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因此及时有效的制血,快速地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各科急诊诊疗常规 一、值班工作常规 1.值班人员负责处理全日急诊工作,必须严守岗位,态度热情,工作细心,认真履行职责,并填写值班记录。实习人员参加值班时,应有专人指导。 2.各科室派定值班人员后,应将名单送医教部(医务处)和急诊室。值班人员必须在固定地点工作和休息,不得擅自离开。急诊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应迅速到达急诊室。 3.值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一切急救用品的性能、数量及其放叠位置,如有缺损或不适用时,应立即补充更换。放置位置有误者,立即改正。担任急诊医护人员如需出诊,必须有人代替方可离开岗位。 4.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急诊及观察患者,应床旁交班,避免将处理未毕的事项交他人处理;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时,应交代清楚。交接班时应注意查对,将交接事项摘要记入交班本,并双方签字。 5.值班人员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二、重危患者抢救常规 1.抢救工作应组织健全,分工周密;有条件应成立急诊抢救组,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值班。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2.在抢救中应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本科最高职务的医师、急诊护士长或其他指定的人员担任组织领导工作。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服从领导,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抢救过程应严格执行正规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3.遇有大批患者、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教部(医务科),由院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

4.必要时由全院有关科组织抢救小组。参加抢救组人员的去向应随时通知急诊室,听到呼号后立即奔赴急诊室,参加抢救工作5.经抢救后病情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室。如需继续抢救或进行手术者,应预先通知病区或手术室作好准备。不宜搬动而急需手术者,应在急诊室进行。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者,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入病室。 6.凡经抢救的患者,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抢救工作告一段落时应作小结。 三、观察室常规 1.门诊部(或急诊部)可根据编制、设备、建筑条件和实际需要设观察室。下列患者可留观察室作短时间观察治疗。 (1)诊断一时难以明确,离院后病情可能突然变化或趋于严重,而又暂不需要住院者。 (2)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需待床者。 (3)有高热、腹痛、高血压、哮喘等症状,经治疗后病情尚未缓解需暂时观察疗效者。 (4)门诊手术、特殊检查或治疗后,有较剧疼痛或过敏者。 (5)其他有特殊情况而要留观者。 2.凡确诊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收入观察室。 3.留观察室患者,应由值班医师负责观察处理,及时填写观察记录,向值班护士交代病情、观察项目和注意事项。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治疗、护理、卫生及膳食工作,如病情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 4.留观察室患者的医嘱,一律开医嘱单,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5.严格交接班制度,各班交接时,应在床旁共同察看患者。 6.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d,病情好转或加剧时应及时处理。

医院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医院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一、休克 (一)低容量性休克。 1.尽快明确和纠正引起容量丢失的病因。如对于出血部位明确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借助内镜、介入或手术进行止血。 2.立刻开始液体复X,输液的速度应快到足以迅速补充丢失液体,以维持组织灌注。 3.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及时输血治疗,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1)浓缩红细胞:为保证组织的氧供,血红蛋白降至70g/L时应输血。对于有心血管高风险的患者,使血红蛋白保持在100g/L以上。 (2)血小板: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血小板计数<50×109/L 时,应考虑输注。 (3)X鲜冰冻血浆:早期复X时红细胞与X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比例应为1:1. 4.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一般不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仅在足够的液体复X后仍存在低血压,或者输液还未开始的严重低血压患者,才考虑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

5.对未控制出血的贯通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采用延迟复X,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并及时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X。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老年患者及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延迟复X。 (二)感染性休克。 1.在感染性休克引起组织低灌注时,应进行早期复X。即在复X最初6 小时内,达到以下目标: (1)中心静脉压(CVP)保持8~12 mmHg; (2)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 (3)尿量≥0。5 ml·kg-1·hr-1; (4)中心静脉(上腔静脉,ScvO2)或者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分别≥70%或者≥65%。 若经过液体复X后,ScvO2与SvO2没有达到目标,可输注浓缩红细胞达到红细胞压积≥30%,和(或)输入多巴酚丁胺。 2.在应用抗生素之前留取病原学标本,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早期确定潜在的感染病灶。 3.入院1小时内经验性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旦明确病原,则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为敏感的抗生素。 4.若存在脓肿等局部感染灶,或可疑引起感染的体内医疗工具,应及时去除感染灶。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第二章出血性休克 第三章过敏性休克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 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第八章AMI 溶栓治疗常规 第九章心律失常 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章脑出血 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 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 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 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 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二十章急腹症 第一十一章创伤诊疗常规 第一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十五章脑复苏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 五、清创缝合术 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 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