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动态系统的辨识与控制
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摘要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算法很多,特点不一,对于非线性系统辨识的研究有一定影响。
本文就BP网络算法进行了着重介绍,并点明了其收敛较慢等缺点,进而给出了改进算法,说明了建立在BP算法基础上的其他算法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神经网络BP算法;辨识;非线性系统前言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研究领域,它是在对人脑的探索中形成的。
神经网络在系统建模、辨识与控制中的应用,大致以1985年Rumelhart的突破性研究为界。
在极短的时间内,神经网络就以其独特的非传统表达方式和固有的学习能力,引起了控制界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
本文以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作一综述,而后着重介绍BP网络算法,并给出了若干改进的BP算法。
通过比较,说明改进算法具有诸多优点及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1]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 神经网絡用于系统辨识的原理及现状神经网络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已有多年。
目前,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的理论及技术,在许多具体领域的应用得到成功,如化工过程、水轮机、机器入手臂、涡轮柴油发动机等。
运用神经网络的建模适用于相当于非线性特性的复杂系统[2]。
目前系统辨识中用得最多的是多层前馈神经网络[1]。
我们知道,自动控制系统中,一个单隐层或双隐层的具有任意数目神经元的神经网络,可以产生逼近任意函数的输入/输出映射。
但网络的输入节点数目及种类(延迟输入和输出)、隐层节点的个数以及训练所用的算法对辨识精度和收敛时间均有影响。
一般根据系统阶数取延迟输入信号,根据经验确定隐层节点数,然后对若干个神经网络进行比较,确定网络中神经元的合理数目。
现在用得较多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是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即BP算法。
但BP算法收敛速度较慢,后面将会进一步讨论。
1.1 神经网络的结构感知器是最简单的前馈网络,它主要用于模式分类。
神经网络控制论
二、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
讨论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的四种辨识模型
I
II
III
IV 其中f、g分别为非线性函数。[u(k),y(k)]表示在k时刻的 输入-输出对
二、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
假定: (1) 线性部分的阶次n、m已知; (2) 系统是稳定的,即对于所有给定的有界输入其输出响 应必定也是有界的。反映在模型Ⅰ上要求线性部分的特征 多项式 的根应全部位于单位圆内。 (3) 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反映在模型Ⅱ上要求 的零点全部位于单位圆内。 (4) {u(k-i),i=0,1,...}与{y(k-j),j=0,1,...}可以量测
图3-2-2 逆
一、引言
逆控制器:如果一个动力学系统可以用一个逆 动力学函数来表示,则采用简单的控制结构和 方式是可能的
Y Yd U F -1 动力学系统 YFra bibliotek动力学系统
经验 Y Yd U 神经网络
Y=FU Y 动力学系统
动力学系统
的神经控制结构图
图3-2-2 逆控制器的结构图
X
专家经验 控制器
二、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
对于模型I、II,如果线性部分未知。采用改进 的BP迭代学习算法
二、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
设线性部分的未知参数用矢量α 表示,非线性部 分的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用W阵表示
针对模型I
二、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
由于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期望输出Z(l+1)和 tpj 在这里都是未知的,已知的只是两个模型的 输出之和。而它们的期望值应该是系统在当前时 刻k+1的实际输出矢量y(k+1)值。因此在实际对 如上算法进行计算时可交替使用y(k+1)-y2(k+1) 和y(k+1)-y1(k+1)去近似地代替Z(k+1)和tpj
基于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其中,基于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神经网络可以模拟大脑下的感知、认知、控制和决策等系统的行为,将传统的模型变得更加逼真,同时也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
本文将探讨基于神经网络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的相关问题。
一、神经网络在动力学建模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在动力学建模中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动力学建模可以对物理现象进行建模与仿真,从而实现预测、控制和优化等目的。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神经网络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找到环境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控制。
在智能交通领域,神经网络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快速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确保交通安全。
在机器人领域,神经网络可以对机器人行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较高的自主性和智能化。
二、神经网络在动力学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在动力学控制中的应用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动力学控制是指通过学习和预测未来状态,确定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来达成预期的目标。
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和控制,实现对系统的快速响应、精确控制、稳定运行等目的。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神经网络可用于智能样机的控制和优化设计,以达到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成本的目的;在金融领域中,神经网络可以用于交易策略的预测和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在电力系统中,神经网络可用于电力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神经网络建模与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神经网络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神经网络参数选择问题神经网络需要选择最优的参数来进行训练和优化。
算法的抉择和参数的选择都对神经网络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和算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网络控制系统(NNCS)成为了近年来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NNCS的核心思想是将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的控制系统。
它能够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NNCS的基本原理NNCS是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一种控制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将神经网络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训练神经网络,使其学习到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最优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优化控制。
(二)NNCS的研究方法NNCS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在神经网络模型中,需要确定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激活函数和连接权值等参数,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有效建模。
2. 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的选择:针对不同的控制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如BP算法、RBF算法、ELM算法等,以实现对神经网络参数的自适应学习和优化。
3. 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优化:在神经网络模型中,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如模糊控制、PID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并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能力不断优化控制策略,以达到更为优化的控制效果。
(三)NNCS的实现技术NNCS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平台的选择:为了实现NNCS,需要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如FPGA、DSP、ARM、GPU等,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2. 软件工具的选择:在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训练和优化等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软件工具,如MATLAB、Python、Caffe、TensorFlow等,以实现高效、精确的控制算法设计和实现。
3. 系统集成和测试:在NNCS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优化、测试和集成,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研究应用和展望NNCS作为一种优化控制系统,其应用前景广阔。
神经网络第2章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
正则化
正则化是一种防止模型过拟合 的技术,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增 加惩罚项来约束模型复杂度。
常见的正则化方法包括L1正则 化、L2正则化和dropout等。
正则化可以帮助模型在训练过 程中更加关注数据的统计规律, 而不是单纯地记忆训练数据。
推荐系统
总结词
推荐系统是利用神经网络对用户的行为和兴趣进行分 析和预测,为其推荐相关内容或产品的系统。
详细描述
推荐系统是利用神经网络对用户的行为和兴趣进行分析 和预测,为其推荐相关内容或产品的过程。通过训练神 经网络,可以使其学习到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模式,进而 实现个性化的推荐。在电子商务领域,推荐系统可以根 据用户的购物历史和浏览行为为其推荐相关商品或服务 ,提高用户的购买率和满意度。在新闻推荐领域,推荐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兴趣为其推荐相关的新 闻文章或视频,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粘性。
早停法
早停法是一种防止模型过拟合的 技术,通过提前终止训练来避免
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下降。
在训练过程中,当模型在验证集 上的性能开始下降时,就应该停
止训练,以避免过拟合。
早停法可以帮助节省计算资源和 时间,同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Dropout技术
Dropout是一种正则化技术,通过随 机关闭网络中的一部分神经元来防止 过拟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Dropout可以帮助模型更加泛化地学 习数据分布,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泛 化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每个神经元有一定的 概率被随机关闭,这样在每次前向传 播和反向传播时,网络的连接结构都 会有所不同。
神经网络控制
从而使神经网络控制器逐渐在控制作用中占据主
导地位,最终取消反馈控制器的作用;
✓
一旦系统出现干扰,反馈控制器重新起作用。
✓
可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有效提高系
统的精度和自适应能力。
神经网络
控制器
期望输出
()
−1
()
+
-
()
传统控
网络实现;可进行离线辨识,也可进行在线辨识。
+
-
逆向建模
一般而言,建立逆模型对神经网络控制意义重大。
直接逆建模简化结构图:
可用于离线辨识,也可
用于在线辨识。
对 象
+
神经网络
逆模型
缺点:不是目标导向的,系统输入也不可能预先定义。
实际常采用正-逆建模结构。
正-逆建模
神经网络
逆模型
对 象
第3章 神经网络控制
第2部分 控制基础
3.5 神经网络控制基础
3.5.1 神经网络控制的优越性
神经网络可以处理那些难以用模型或规则描述的过
程或系统。
神经网络采用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具有很强的容
错性。
神经网络是本质非线性系统,可实现任意非线性映
射。
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信息综合能力,能同时处理大
期望输出
()
稳定的参
考模型
参考模
型输入
()
+
()
()
+
-
神经网络
控制器
()
对象
()
小波理论及在滤波、系统辨识与控制中的应用
(ab _ st e f eh o g, eo g ag H ri, 0 0 ) H riI t to Tcnl yH i nj n, a n1 0 1 nn i u o l i b 5
Ab t a t s r c :Th sp p ri to u e h v l t n h v l t e wo k Th v lta a y i n e wa e e e wo k a e e f c i e i a e n r d c s t e wa e e d t e wa e e t r . e wa e e n l s sa d t v l t t r r f e t a n h n v t o st e l t e n n l e rsg a s Be a s ft e rs e i l d a t g s t e e wi e y u e n t efe d o l rn , o l d a h t o —i a i n l. c u e o i p c a v n a e , h y a d l s d i h l f f t i g o wi h n h a r i i e c mp e o —i e y a c s s e i e t ia i n a d c n r ls se . e r l v n o t r e t o b x sa e a s ic s e . o l x n n l a d n mi y t m d n i c t n o to y t m T e e a ts fwa o l o e lo d s u s d nr f o h r
一
二 等 奖 一 项 ,省 级 自然 科 学 技 术 优 秀著 作一 、二 等奖 各一 项 。编著 出版 了 ( 字控 制 ) 第 ( 数 )(
哈工大智能控制神经网络第十一课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m
n
y(k) biu(k d i) ai y(k i)
i0
i 1
或
y(k) qd B(q1) u(k) B(q1) u(k d)
A(q1 )
A(q1 )
第一式为 ARMA 模型:
右边第 2 项为输出 y(k)的过去值组合称自回归部分; 第 1 项为输入 u(k)的过去值组合称滑动平均部分。
定义:
P(z)
Y (z) U (z)
Zy(k) Z u (k )
用迟后移位定理求 Z 变换,经整理得 Z 传递函数:
P( z)
b0 + b1z 1 + b2 z 2 + + bm z m 1 + a1z 1 + a2 z 2 + + an z n
z d
m
b0 (1 pi z 1)
i1
n
z d P0 (z)z d
确定性系统NN辨识——改进算法
引入加权因子,此时
h [ c 1 y (k 1 ), y c 2 (k 2 ), , c ny (k n );
c n + 1 u (k d ),c n + 2 u (k d 1 ), c n + m + 1 u (k d m )]T
可取 ci i,01
则参数估计更新:w ( k + 1 ) w ( k ) + R ( k ) e ( k ) h ( k )
系统辨识理论基础
定义:在输入/输出数据基础上,从一组给 定模型类中确定一个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 辨识三要素: 输入/输出数据 模型类(系统结构) 等价准则 e.g. J e
符号
P: 待辨识系统; Pˆ 辨识系统模型
动态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动态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动态系统是指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物理系统或者化学系统。
动态系统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中均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动态系统的建模和控制是动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动态系统建模的基本过程动态系统建模是指将实际的动态系统转化成数学模型,以方便预测和控制系统的行为和发展趋势,其中包括系统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化简、模型验证等多个步骤。
系统分析是动态系统建模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系统构成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系统的基本元件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元件之间的关系。
实验数据处理是建模的重要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现场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对系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系统内部的关系和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系统化简是把复杂的动态系统转换为简洁的模型的过程。
这需要依靠统计分析、数学方法等专业手段,将原来复杂的系统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学模型,从而便于分析和控制。
模型验证是将建立的模型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和校验的过程。
根据比较后的结果,调整模型参数并进行验证,以确保模型与实际系统的预测结果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
二、动态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是指对动态系统进行调节、监测以及优化管理的过程。
在动态系统的控制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平衡系统内部的要素和控制系统,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发展。
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动态控制的基础。
基于系统的特点和对系统目标的需求,我们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控制系统,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传统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简单实用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对系统实时反馈,即将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偏差进行比较,并采取循序渐进调整控制器的操作来调整控制系统的输出。
模型预测控制(MPC)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未来状态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实现系统控制。
这种方法需要精确的模型以及计算能力较强的控制器,适用于复杂的动态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控制方法不断涌现。
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
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
本文将介绍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实现对系统的准确控制。
其基本原理包括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训练和控制。
1.1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采样和处理,建立起系统的模型。
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前馈神经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它们通过各自的网络结构和神经元连接方式来模拟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1.2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是指通过对已知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学习,调整神经网络模型的连接权值和阈值,使得模型能够准确地拟合实际系统的动态特性。
常用的训练算法包括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网络算法等。
1.3 神经网络模型的控制神经网络模型的控制是指根据系统的状态信息,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系统的要求和目标来设计,常见的方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等。
二、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的应用领域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2.1 工业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机械控制、化工控制和电力系统控制等。
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地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实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精确控制。
2.2 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在交通灯控制、路径规划和交通流优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提高交通效率。
2.3 机器人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控制方法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能够实现对机器人动作和决策的精确控制。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
Ab t a t sr c :T e t e  ̄ a d h ho n meh d f d n mi y tm d n i c t n b y a c r c re t e r l n t o k a e su i dAn i rv d t o o y a c s se i e t ai y d n mi e u r n n u a ew r r t d e . mp o e i f o E ma e rl ewo k s s c e su l s d o i e t y t e n n ie r d n mi y t m v n t o g t o t a y r r i fr t n o l n nua n t r i u c sf l u e t d ni h o l a y a c s se e e h u h wi u n p o n o ma i f y f n h i o i e t e y tm. i lt n rs l h w h t t e l n n u a ew r a hg e e r ig s e d a d b t r g n r l ai n a i t d n f d s se S mu ai e u t s o t a h E ma e r l n t o k h s ih r la n n p e n et e e ai t bl y i i o s e z o i t a h e do wa d n u a ew r a d t a t i u tb e f r t e n n i e r d n mi y t m d ni c t n h n t e f e f r r e r l n t o k, n h t i s s i l o h o l a y a c s se ie t a i . a n i f o Ke r s n ni e r s s m d n i c t n; y a c s se d n mi e u e t n u a ewo k El n n u a ew r y wo d : o l a y t n e i e t a i d n mi y t m; y a c c r n e r l n t r ; ma e r l n t o k 矗 o r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技术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控制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监测和管理各种工业和非工业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系统也在不断提升。
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技术作为现代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神经网络与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来逼近和模拟人脑的决策过程。
在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处理和解决复杂的非线性控制问题。
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性。
1.1 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模型由多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连接权重相互连接。
每个神经元将输入信号经过激活函数进行处理,产生输出信号,并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通过调整连接权重和激活函数参数,神经网络可以逐步地优化输出结果,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1.2 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机器人控制、电力系统控制和交通管理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学习和自适应的方式,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二、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指结合人工智能和控制理论,用于设计和实现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引入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等,能够更好地适应动态和非线性控制问题。
2.1 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人类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使得系统能够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和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于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2.2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和交通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模糊规则,自主地进行生产调度和质量控制;在交通管理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信号配时和路线选择,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神经网络与系统辨识
J [ z i f ( x1 , x2 ,, xn , t i )]2
i 1 m
为最小。
按照J为最小的条件来确定 f(t) 中的参数x1,x2,…,xn。将上 式分别对x1,x2,…,xn求偏导数,并令它们等于零,可得 n 个方程 ,解之可得x1,x2,…,xn的最优估值:
T 1 K k 1 Pk 1 H k 1 Rk1
递推最小二乘法⑵
可用上面的公式进行递推计算,但必须知道xk和Pk的初值x0和 P0。如何设定初值请参阅有关文献。 最小二乘估计递推方法:新的估计值是由旧估值加上修正项构 成,而修正项正比于新观测值与期望的观测值之间的误差。这相当 于带有反馈校正的性质,当新观测值与期望观测值不符时,就要修 正,这是最小二乘估计递推公式的特点。
⑶最小二乘估计的均方误差表示估计误差分布在零附近的密集程度 ,均方误差越小,估计量越接近被估量的实际值,可信程度越高。
ˆ ˆ E[~~T ] E[(x x)(x x)T ] ( H T H ) 1 H T E(eeT ) H ( H T H ) 1 xx
R E(eeT )
加权最小二乘法
递推最小二乘法先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处理k个观测值有x的估值kktkkkktkkktkkzwhpzwhhwhx??11?kktkkhwhp111111111111?x?kktkkkktkkktkkzwhpzwhhwhkx?1?kx1?rrwtk???????k?k?k1111100rrr111111??kkkkhhpp?x?x?x111111111kkkkkkktkkkhzkzrhp??11111?ktkkkrhpk假设又得到了第k1次观测值zk1有x的估值可见附加新的观测值后要完全重复以前的计算这就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方法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应用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神经网络控制的定义和原理入手,深入探讨其在控制系统中的理论与应用方面。
一、神经网络控制的定义和原理神经网络控制是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元网络结构和功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其原理基于多层次、并行处理的结构,通过学习和适应能力实现对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的核心是建立适当的网络结构和权值,并通过学习算法对其进行训练。
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前馈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等。
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处理和网络参数的调整,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建模和控制。
二、神经网络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 神经网络控制在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性和非线性映射能力,适合用于自适应控制。
其能够通过学习和反馈调整网络参数,实现对系统的模型自适应和参数识别。
在自适应控制中,神经网络能够实时跟踪系统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整,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2. 神经网络控制在优化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对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
在优化控制中,神经网络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优化工具,通过学习系统的状态和控制规律,找到最优的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3. 神经网络控制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处理非线性系统时常常面临困难,而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通过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以准确地描述和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动态性质。
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多变量和耦合的系统,并实现对系统的非线性控制。
4. 神经网络控制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具有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提高系统的控制能力。
在智能控制中,神经网络能够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神经网络在控制中的应用
1
28
角位移θ2 (rad)
1.2 0.8 0.4
0 -0.4 -0.8 -1.2
0
期望 RFNN
0.5
时间 t (Sec)
关节2的轨迹跟踪曲线
1
29
角位移θ1 (rad)
1.2 0.8 0.4
0 -0.4 -0.8 -1.2
0
期望 RFNNI
0.5
1
时间 t (Sec)
RNNI的第一个输出轨迹
期望轨迹:
1d (t) sin(2t)
d 2
(t)
cos(2t
)
摩擦项和扰动项 : F ( ) 0.5sign( )
Td
(
,
)
5 5
cos(5t) cos(5t)
27
角位移θ1 (rad)
1.2 0.8 0.4
0 -0.4 -0.8 -1.2
0
期望 RFNN
0.5
时间 t (Sec)
关节1的轨迹跟踪曲线
x2 y2 l12 l22 2l1l2 cos( 2 )
2
arccos
x2
y 2 l12 2l1l2
l22
,
0 2
Atny x
l22 x2 y2 l12 2l1 x2 y2 cos
arccos x2 y 2 l12 l22 , 0
2l1 x2 y 2
W (x, y)
W (k) J / W u p un / W
30
角位移θ2 (rad)
1.2
期望
0.8
RFNNI
0.4
0
-0.4
-0.8
-1.2
0
0.5
神经网络控制:探讨神经网络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
神经网络控制:探讨神经网络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控制系统的时代,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任务,提高效率并提供便利。
然而,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应对复杂、非线性的系统,这就引出了神经网络控制的概念。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控制问题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应对复杂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神经网络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实践,以及其优点和挑战。
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可以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行为和学习机制。
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根据输入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将输出传递给下一层神经元。
通过在训练阶段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输入信号产生适当的控制信号。
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是神经网络控制在实际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自动控制车辆的加速、制动和转向,以实现自主驾驶。
神经网络可以学习不同驾驶情境下的最佳控制策略,并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整,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工业控制工业控制是另一个广泛应用神经网络控制的领域。
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无法应对非线性、时变的工业过程时,神经网络控制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复杂的工业系统进行建模和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控制是神经网络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和任务执行进行精确控制。
神经网络可以学习适应不同任务和环境的控制策略,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调整,提高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效率。
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非线性建模能力神经网络控制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建模能力。
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难以对非线性系统进行精确的建模和控制,而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学习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并提供更准确的控制策略。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1.引言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是现代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系统辨识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自适应控制则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目的1)了解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3)理解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熟悉自适应控制的实现过程;5)通过实验验证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有效性。
3.实验原理3.1系统辨识原理系统辨识的目标是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常见的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参数辨识和频域辨识两种。
参数辨识是通过拟合实际测量数据,找到最佳的模型参数。
常用的参数辨识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最小误差平方等。
频域辨识则是通过对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常用的频域辨识方法有傅里叶变换法、相关分析法和谱估计法等。
3.2自适应控制原理自适应控制是根据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调整控制器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和外部干扰。
自适应控制分为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和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
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利用系统辨识得到的模型参数,设计相应的控制器来实现自适应控制。
常见的基于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模型预测自适应控制等。
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则不依赖于系统辨识的模型,而是根据实际测量数据直接调整控制器参数。
常见的模型无关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有自适应滑模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4.实验内容4.1系统辨识实验在实验中,我们通过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
首先设置系统的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或正弦信号,并记录对应的输出数据。
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选取适当的模型结构,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最佳的模型参数。
用存储神经网络对动态系统进行辨识和控制
存储神经网络对动态系统的辨识研究绪论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辨识,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的方案主要集中在前馈网络上,但前溃网络本身没有内部存储单元,网络的输出仅仅是当前输入的函数,在许多情况下,要被模拟的物理系统的输出是过去输入和输出的函数,如果系统的阶已知,可以利用“外部抽头延迟线”实现,但是如果系统的阶或延迟不知道,这时辨识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
为此,需要一种简单易学习的递归神经网络结构作为“阶未知的系统”的辨识模型。
在这篇文章里,我把存储神经网络这类递归网络作为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的通用模型。
存储神经网络是通过给前馈网络增加可训练的临时神经单元而构成的。
这类网络的主要引人之处是,它们有可训练的内部存储神经单元,不需要对过去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反馈,能直接模拟动态系统。
这样,在辨识和控制应用中,该递归网络能够直接将系统的动力学信息包含在网络结构中,而不用假定系统的阶或延迟就能学习动力学系统。
二、网络结构存储神经网络(MNN)的结构如图1图1 存储神经网络的结构Fig .1.Architecture of a Memory Neuron Network .Network neuron are shown as big open circles and memory neurons are shown as small shaded circles. Every network neuron, except those in the output layer , has one corresponding memory neuron . The expanded box shows the actual connections between a network neuron and a memory neuron .如果除开与每一个网络神经元(在图1中用大的圆圈表示)联系的存储神经元(在图1中用小的圆圈表示),网络的结构就退化成了一个前馈的人工神经网络。
动态系统的分析及控制
动态系统的分析及控制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动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经济、生态、社会、环境等。
动态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这些领域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可以提高我们对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力。
本文将以分析和控制动态系统为主题,从动态系统的定义、特征及分析方法入手,介绍动态系统的控制手段和应用。
一、动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动态系统是指随着时间推移状态随之变化的一类系统,它们的特征在于:1.状态的改变是连续的;2.当前状态的演化受到前一刻的状态及外部因素的影响;3.存在随时间变化的非平衡态;4.动态系统的行为并不总是可预测的。
具有这些特征的动态系统也存在分支、混沌、自相似等现象。
例如,神经网络、天气变化、经济市场、化学反应等动态系统,都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典型案例。
对于这些系统,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并控制其中的某些关键参数。
下文将简要介绍分析和控制这些系统的方法。
二、动态系统的分析方法动态系统分析是指研究动态系统的状态演变规律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1. 基于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是描述动态系统演化规律的基础,根据系统特征及任务需求,可以建立几个微分方程组,重点研究系统的状态演变规律以及参数的制导作用,预测未来的状态。
2. 基于统计学方法:基于概率分布对大量实验或者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动态模型或预测能力足够可靠和准确。
3.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神经网络是动态系统建模的一种有力工具,利用其强大的学习和逼近能力,可以对複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进行建模和预测。
三、动态系统的控制手段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动态系统进行控制,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
常见的控制手段有:1.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在许多动态系统中都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特别是当系统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时候。
利用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和修正,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控制性。
2.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通过预测未来的状态进行控制,往往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网络动态系统的辨识与控制摘要:本论文表明神经网络对非线性动态系统进行有效的辨识与控制。
本论文的侧重点是辨识与控制模型,并论述了动态反向传播以及静态反向传播方法在参数调节中的作用。
在所介绍的模型中,加法器与重复网络结构的内部相连很独特,所以很有必要将他们统一起来进行研究。
由仿真结果可知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方案的提出是可行的。
整篇论文中都介绍到基本的概念和定义,也涉及了必须提出的学术性问题,简介用数学系统理论处理动态系统的分析与合成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已经被列为应用广泛的权威科学原理了。
权威系统理论最先进的地方定义于基于线性代数以及复合变量理论的先进技术线性操作器以及线性常微分方程。
由于动态系统的设计技术与它们的稳定特性密切相关,线性时间不变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上世纪已经产生了,所以已经建立了动态系统的著名设计方法。
相反,只要在系统对系统基础上就可以基本上建立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于大部分系统没有同时满足稳定性、鲁棒性以及良好动态响应的设计程序并不希奇。
过去三十年来,对线性、非时变和具有不确定参数的对象进行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在这些研究中辨识器和控制器的结构选取和保证整个系统全局稳定性的自适应调参规律的构成等,都是建立在线性系统理论基础上的[1]。
在本论文中,我们感兴趣的是神经网络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控制与辨识。
由于很少有可以直接应用的非线性系统理论结果存在,所以必须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以及辨识器和控制器结构的选择和调整参数适应性规则的通用性问题。
在人工神经网络领域里,有两类网络今年来最引人注目:它们是(1)多层神经网络(2)回归神经网络。
多层神经网络被证实在解决模式辨识问题[2]-[5]上非常成功。
而回归神经网络则经常用于联想记忆以及制约优化问题的解决[[6]-[9]。
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多层网络呈现静态非线性映射,而回归网络则通过非线性动态反馈系统显现。
尽管两种网络存在外观上的不同外,但是很有必要将他们用统一成更一般化的网络。
事实上,笔者确信将来会越来越多的用到动态因素以及反馈,这导致包括两种网络的复杂系统的产生。
这样,将两个网络统一起来就成为必要。
在本文的第三章,这个观点会得到进一步的阐述。
本文用了三个主要目标。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在未知非线性动态系统中为自适应控制利用神经网络提出辨识以及控制器结构。
当未知参数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有了主要的提高,这种控制器就不能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整体控制。
因此所提出的这个模型在表现这个方向的第一步。
第二个目标是为基于反向传播的参数动态调整提出规定的方法这项反相传播算法将在这节中加以介绍。
第三个最后的目标是明确规定必须假定的方法论设想以提出问题。
在整个论文中运用了经常用于系统理论的系统方框图、电脑仿真来对不同概念进行阐述。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章讲述的是贯穿全文的基本概念和标记性细节。
第三章多层网络和回归网络的统一。
第四章讲述的是神经网络参数调整的静态和动态方法。
第五章讲述辨识模型,第六章讲述自适应控制问题。
最后在第七章指明未来工作的方向。
第二章 栏目基本概念标记这章集中讲述与辨识和控制问题相关的概念供参考。
尽管只有部分概念直接在第四和第六章讨论的过程中应用到,但是所有这些概念都与广泛认识神经网络动态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
A 系统辨识与特征化系统辨识与特征化是系统理论最基本的问题。
对系统进行特征化是指对系统进行数学表示:即以一个算子P:U—>Y作为系统的模型,并确定P所属的算子群,其中和分别是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
而系统的辨识则可描述为在已知和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子群和一个元素,以使在某个要求(精确指标)意义下逼进。
于静态系统,U和Y分别是和的子集。
而对于动态系统,它们通常被假定为区间[0,T]或[0,∞]上的有界勒贝格可积函数空间。
算子P则以输入-输出对的形式加以定义。
如果选取以及的形式(即辨识模型)则需要依据精度要求并综合考虑数学处理的简易性及对象被辨识的简易性,而且与离线辨识或在线辨识等因素有关。
1.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的辨识:模式识别问题是静态系统识别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这里,紧集通过决策函数P映射到输入空间其中表示与类别对应的模式矢量。
在动态系统中,算子P则以定义一个给定对象,该对象用输入-输出函数对U(t),Y(t),t∈[0,T]隐含定义。
无论哪种识别,其目的都是定义Pˆ使其满足:其中ε是一个理想的小正数,是某种适当的范数。
为辨识模型输出,因此是与对象输出观测值Y之间的误差。
动态系统的辨识问题将在Ⅱ-C章节中得到更详细的阐述。
2.Weierstrass定理与Stone-Weierstrass定理:让C([a,b])定义在闭区间[a, b]的实值函数连续函数空间,对于f∈C([a,b])具有范数定义为:著名的Weierstrass近似定理表明,当满足条件时,C([a,b])中的任何函数均可被多项式任意逼近。
自然的,它在多项式估计连续函数的问题中(例如模式识别问题)得到广泛的应用。
基于Stone的Weierstrass定理的推广称为 Stone-Weierstrass 定理,在动态系统的近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Stone-Weierstrass 定理:设U是一个紧密度量空间,若是的子函数,它包含常值函数和U中的分离点,那么在中是稠密的。
使我们感兴趣的使可以假定P定义在有界、连续、非时变随机算子空间范围内。
根据Stone-Weierstrass 定理,当满足该定理条件时,可以选择近似于任何特定算子的并递属于的模型。
非线性函数的推论在很多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一系列著作如:维他里、威纳、Barret、Urysohn。
运用Stone-Weierstrass 定理,可以知道在某个条件下的给定非线性函数可以用维他里级数和威纳级数等一系列相应的级数来表述。
虽然理论上这种表述给人印象深刻,但是在大部分实际动态系统的辨识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重点在于论述有限空间非线性差分(或积分)方程条件下动态系统的在线辨识与控制。
这样的线性模型在系统文献中是众所周知的,在以下章节中也将讨论到这种模型。
B系统的描述和问题的提出在系统理论中,相当一部分系统可以用矢量微分方程或矢量差分方程来描述,例如可以用微分方程表示为:其中为状态矢量,为控制输入矢量,为输出矢量,和为静态非线性映射:,矢量x(t)在时间t上表示系统状态,并在t0<t状态下定义,而输入U定义于闭区间。
输出y(t)完全由t时间的系统状态决定。
在本文中,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用和方程(2)不同的以下形式的差分方程描述:其中u(.),x(.),y(.)是离散时间序列。
大部分结果也可以扩展成连续时间系统来表示。
如果假定方程(3)所描述的系统为线性、非时变系统,可以用下式进行描述:其中A,B,C分别为阶矩阵。
系统由三元组参数化。
在过去三十年里,已知C,A和B的线性非时变系统理论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可控性、稳定性以及可观性的研究也比较成熟。
不同问题的简易性最终使得线性方程由n个未知数解出n个解。
与之相反的是,对于包括非线性方程(3)的问题,和已知时,没有类似的手段对非线性代数方程的结果进行逼近。
因此,正如以下所述那样,为了使问题更容易分析,必须作一些假设。
C 辨识与控制1.辨识:方程(3)中的函数和或者(4)中的矩阵A、B、C是未知时,就出现了未知系统(也就是以下章节中所指的对象)的辨识问题。
具体表述如下[1]:非时变、时间离散动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和。
其中是时间有界函数。
假设系统在参数化已知而参数值未知时是稳定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辨识模型(图 1(a))。
其中当输入同时为u(k)时,得到如时,得到如(1)所述的近似值输出。
图.1(a)系统辨识图.2(b)参数自适应控制模型2.控制:在控制理论的动态系统分析与综合问题中,或多或少的变量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制内。
如果方程(3)中的和已知,控制的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控制器使之在常值k的所有信息基础上产生理想的控制输入u(k)。
而对于如(4)所述的线性系统,A,B,C已知的控制器综合问题,已经存在大量的频率和时域技术,而对于已经规定和的非线性系统,并没有类似的方法。
在过去三十年里,人们就对存在不定性的动态系统(1)的控制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为了更具数学简易性,人们将更多的努力花在对线性、非时变和具有不确定参数的对象进行自适应控制上。
本文的重点主要是不确定参数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辨识与控制。
直接使用控模型的自适应系统得到很广泛的研究。
这种系统通常被称为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MRAC)体统. MRAC问题的格式化隐性假设是设计者对所讨论的对象足够熟悉,他可以根据参考模型的输出确定对象的理想行为。
MRAC问题实质上可以如下(图.1(b))所示:(a)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控制对象P,给定输入-输出对,稳定参考模型M的确定输入-输出对为,其中是有界函数,输出是系统的理想输出。
目的是对于确定控制输入使得在常数下有:和上面所述的一样,辨识模型的选择(如参数化)以及基于辨识误差的参数调整方法是辨识问题的两个主要部分。
决定控制器结构,调整参数使得系统输出与理想输出间的误差最小代表着控制问题的相应部分。
章讲述的是为线性系统建立辨识模型和控制器结构以及辨识与控制参数调整的一些著名方法。
紧跟着在章中简单阐述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与控制中遇到的问题。
3.线性系统:对于线性、非时变不确定参数对象,辨识模型的产生目前已经众所周知。
对于一个单输入单输出可控可观系统,方程(4)中的矩阵A和向量B和C可以用以下方程方式表示:其中和是不确定参数。
多输入多输出可控可观系统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表示。
这意味着在时间k+1时的输出是输入和输出过去值的线性组合。
公式(5)激励以下辨识模型的选择:并行模型串行模型其中决定阶数的大小。
在以下的论述中,系统参数的常向量由P表示,而辨识模型由表示。
对于可控可观线性、非时变系统可以通过线性稳定反馈显示其稳定性。
这一事实可以用于设计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器。
例如,当已知系统阶数上限时,控制输出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各自的线性组合产生。
如果表示控制的参数矢量,那么存在一个常值矢量,当时,控制器以及系统于参考模型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特性。
调整使其保持在稳定状态的自适应算法已是众所周知,其总的格式如(8)所示。
4.非线性系统:从的讨论中可以知道,可控性和可观性在线性系统辨识与控制问题的格式化上是很重要的。
线性系统的其他著名的结果也要求选择一个参考模型和合适的系统参数化以保证理想控制器的存在。
尽管近年来有很多学者提出诸如非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反馈稳定化以及观测器设计等问题。
,但是没有得出像线性系统那样有效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