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解析:D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B.15C.16D.31B解析:B【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核内质子数为15,则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
【点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解析:BA、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错误;B、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正确;C、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错误;故选: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 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化学性质: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 氧气(o2)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水(h2o)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硫、水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只含一种元素的不一定是单质C.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D.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则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B解析:B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还可能是质子或电子,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也只含有一种元素,正确;C、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错误;D、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则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错误;故选B。
2.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②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它们表示两种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阴离子C解析:CA、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所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3,为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②和③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2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表示的是原子;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该粒子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第一层的2个电子能量最高C.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氦元素相似A解析:AA、由图可知该粒子有12个质子,A正确。
B、该粒子最外层的2个电子能量最高,B错误。
C、该粒子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易失去两个电子,C错误。
D、该元素易失去电子,氦元素化学性质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氦元素不相似,D错误。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水的组成: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现象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约为1:2。
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被分解成原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原子中,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这也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另一方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可以通过离子键结合成离子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来考虑。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涉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如可燃性、稳定性等。
常见的化学物质:在这一单元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氢气、氧气、水等。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
氧气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具有助燃性。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以上就是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要注重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1. 原子和分子
-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的粒子。
2.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
- 化学式是化合物组成的简写方式。
-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通常由C、H、O等元素符号组成。
4. 反应式和反应类型
- 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所发生的变化。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等。
5. 离子和离子反应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由原子组成的粒子。
- 离子反应:以离子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
6. 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 摩尔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克)。
7. 配制溶液
- 配制溶液的步骤:称取溶质、溶解溶质、加水并充分搅拌。
8.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总结要点。
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九上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核心知识点总结(word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奇妙 -- 中心知识点总结1、微粒的基天性质(1)微粒很小,肉眼看不到(2)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3)微粒之间有缝隙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
3、不一样的物质拥有不一样的性质,这是因为构成的微粒不一样。
构成微粒同样,则物质的性质同样;构成微粒不一样,则物质的性质不一样。
4、分子观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5、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肉眼看不到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分子之间有缝隙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同样,不一样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一样6、原子观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7、原子的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原子之间有缝隙8、原子的构成(1)原子构造表示图的认识核内质子数原子核质子正(带电)原子核+12 282 最外层上有 2个电子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负电)第一电子层(带(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5)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同样其化学性质不必定都同样( Mg,H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像( He,Ne 均为稳固构造)9、相对原子质量1( 1)观点: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中含有 6 个质子和 6 此中子)质量的作为基准,其12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该原子的实质质量(Kg )(2)公式: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Kg )* 1一个碳 -12 原子的实质质量(12(3)单位: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一般不写出。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10、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叫做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1、( 1)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构造表示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表示图的差别:质子数 =电子数则为原子构造表示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构造表示图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质子数 >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①质子数相等质子数 <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③电子层数可能同样12、离子与原子的差别与联系离子粒子的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粒子构造质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区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别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13、元素(1)定义:拥有同样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小写a、书写方法:表示某种元素如 O:氧元素b、意义一个氧原子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c、相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摆列依照7 横行(7 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同样,核电荷数渐渐增添18纵行( 16 族)各族最外层电子数同样,电子层数渐渐增添(化学性质相像)*注:原子序数 =质子数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色:< 4 非金属d、分类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色:≥ 4罕有气体元素:如 He、Ne。
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实用的科学,它探究了我们周围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三化学的第三章,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物质的组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是中性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元素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元素还可以根据原子核的不同构成分为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子数或中子数不同。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不同分子的化学式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可以通过化学式了解分子的元素组成和比例关系。
二、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转变为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化学物质之间发生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而沉淀反应是指物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溶液中的沉淀物质。
化学反应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存在,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可以推导出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摩尔的概念来计算。
三、酸碱中和反应酸是指能释放出H+离子(质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释放出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中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反应的终点。
酸碱指示剂根据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酸碱溶液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来测定浓度。
滴定是通过滴加一种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来测定另一种酸碱溶液的浓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用文档【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4.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5.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实用文档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7.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实用文档实用文档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构成2.3.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5.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6.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7.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8. 相对原子质量9.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①中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所以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此选项错误;B、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已达到稳定结构,①中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是①③④;此选项错误;C、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此选项错误;D、②③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铷属于金属元素B.m的值是37,n的值是1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D解析: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提取能力。
A、37号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铷”的原子序数为37,即质子数为37,核电荷数为37,原子结构示意图中m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m的值为37,则n= m-(2+8+18+8)=1,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符合题意;D、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Rb+”,所以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而不是“RbCl2”,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易错点:1、n、m值,2、氯化铷的化学式书写,要结合最外层电子数。
3.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随着初三学业的逐渐推进,化学课程的难度也逐渐加大。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知识。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会发生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导致原有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2.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物不同;- 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化学性质的变化,如颜色、气味、酸碱性等。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转化关系的简化表达。
化学方程式由化学式和反应条件组成。
4.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进行表示。
化学式是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
化学式中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下标表示原子数量,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分子或离子的数量。
5. 反应类型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的变化,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物质;- 取代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被另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形成新的物质;- 电离反应:离子在溶液中解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6. 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根据能量变化的方向,反应可以分为:-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了外界的热量,温度升高;-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温度升高。
7.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浓度: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表面积: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二」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三」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知识归纳+题型总结(人教版)(解析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题型二:分子、原子有关的探究实验题型三:粒子的结构示意图题型四:元素题型五:化学符号意义及用语题型六:元素周期表【考点归纳】考点1:分子、原子和离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分子(由原子构成)(1)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① 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如花香四溢、酒精挥发等;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① 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
如天然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①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① 实验装置(如图)①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① 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① 实验结论:分子总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a2+、N H4+等。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 O32−、Cl-等。
5.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正负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数字为1时,可忽略不写。
意义:如3Mg2+,“3”表示3个镁离子,“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6.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基本性质 1.体积小、质量小;2.不断做无规则运动;3.微粒之间有间隔 定义 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互相结合成分子7.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如:氧气 同种分子构成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如:空气 不同种分子构成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隔改变水分子不改变,不同状态下的水转化只是水分子间隔的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过氧化氢分解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过氧化氢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考点2: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总结:① 原子内部不是实心体,很多是“空”的;①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① 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①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 质子数+中子数; ①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水是由大量________聚集而成的,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紧缺状况,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出两点具体做法。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水分子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节约用水(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减少对水的污染(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水通电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水电解的过程中没有改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缓解水资源短缺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水体污染等。
(2)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过一会变干。
(3)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水蒸气分子之间的间隙比液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大,故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
2.如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2)He和B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______。
(填“相似”或“不相似”)。
(3)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电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4)由图可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解析:He、Ne、Ar 不相似得到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1)因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即为稳定结构,则He为稀有气体。
嘉兴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机器人是一种分子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的组成是混合物A解析:AA、分子机器人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是一种分子,正确;B、分子很小,我们不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错误;C、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其“散步”并不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错误;D、这种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化合物,而不是单质,错误。
故选A。
2.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显电性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C.“零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D.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B解析:B【分析】根据“四中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四中子”是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微粒中无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知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又知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即可.由题意可知:A、由于中子不显电性,该微粒中只有中子,所以不显电性。
故A正确;B、由于该微粒中只有中子,失去中子也不显电性,故不会化合价为+1,故B错误;C、因为中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个中子的质量=4,故C正确;D、因为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故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3.能量的改变会引起分子运动的速率发生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常年冻土中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会放出热量C.水分子发生能量改变后一定会发生状态的改变D.风吹会带走热量,因此有风不利于湿衣服的晾干B解析:BA、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A不正确;B、水蒸气遇冷会释放能量,分子间隔变小,故B正确;C、水分子发生能量改变后不一定会发生状态的改变,故C不正确;D、风可以加速水分子的运动,故D不正确。
嘉兴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2.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等质量的钠、镁、铝、钙四种金属中,含原子数最少的金属是A.钠B.镁C.铝D.钙4.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5.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所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符号是CO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58.93g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负电荷7.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都是同一种粒子C.都显电性D.都达到了稳定结构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9.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事实结论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了起来分子变大了B组成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试管口肯定没有略向下倾斜D某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该物质应该起了催化作用A.A B.B C.C D.D10.如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镁、铝三种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B.氢、锂、钠三种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C.铍、镁两种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D.图中有五种金属元素11.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12.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嘉兴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一章简答题专项练习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阅读下面关于“雷雨发庄稼“材料,回答下列衬题NO和NO2都是空气污染物,通常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NO2遇水立即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硝酸再与土壤成分反应生成氮肥而增加土壤肥力,在雷雨天里,由于在高压条件下,空气中主要成分相互反应生成NO,故农村谚语中有“雷雨发庄稼”这一说法。
(1)上述所述材料中至少有_____个化学反应,NO的收集方法是_____。
(2)写出雷雨天生成NO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3)简要叙述怎样检验一瓶NO2气体是否混有NO气体?_____高压 NO;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氮,与样品二氧化氮气体解析:4,排水法;N2+O2→对比颜色,样品气体颜色浅,说明样品中混有一氧化氮,颜色相同,说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氮。
【解析】(1)上述所述材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再与土壤成分反应生成氮肥四个反应,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NO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高压 NO;(2)在高压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相互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N2+O2→(3)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所以检验一瓶NO2气体是否混有NO 气体的方法是: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氮,与样品二氧化氮气体对比颜色,样品气体颜色浅,说明样品中混有一氧化氮,颜色相同,说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氮。
2.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9%的NaCl溶液,需NaCl______g;(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______滴加;(3)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4)上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总结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基本知识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八年级化学研究能力第三单元专业知识训练1、构成物质的中微子有______和______、_______;例如:水是由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食盐是由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光子的性质和分子的性质相同)有:(1)分子的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着。
(3)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
(4)同种分子___________相同,不同种分子的__________不同。
3、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___________的结果。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______。
4、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有的________不同;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____,遇冷时_________的缘故。
5、用氢原子分子见解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阴离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_________。
在发生化学变化之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6、用固体分子观点解释纯洁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7、什么是分子?由阴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_____性质的________粒子。
8、什么是原子?原子是________变化中的_____________粒子。
9、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有些分子由_______原子构成,大多数分子由________或__________原子构成。
10、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又可以结合成新的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关于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A.2个氧原子B.1个氧分子C.氧元素D.氧气A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其他分子、元素、物质,因此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都含有2个氧原子。
故选:A。
2.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B.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C.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D.碘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解析:B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此选项错误;B、碘的原子序数是5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此选项正确;C、原子中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此选项错误;D、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故选B。
3.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中溶液变红色比B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解析:C【分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子由原子核与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才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答题1.下图形象地表示甲、乙两种变化,其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2)乙中与分子构成的不同点为______。
解析:甲变化不生成新物质、乙变化生成新物质;“”是同种原子(氧原子)构成“”是由两种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一种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另一种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
(1)甲变化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没有新分子生成,是物理变化;而乙变化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化为水分子,有新分子生成,是化学变化。
(2)的1个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O、SB Na、ClC F、ClD C1、Ar(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Mg N解析:AC 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32(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AC,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从左往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3)第7号元素(氮元素)与第12号元素(镁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是氮化镁,氮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氮元素化合价是-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化镁化学式是Mg2N3。
3.下图为甲醇(CH3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图中两个方框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____。
(3)该反应后的两种生成物...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纯净物B 氧化物C 化合物D 混合物解析:2CH3OH+3O2点燃2CO2+4H2OABC(1)甲醇的燃烧需要氧气,结合有关的图示微观情况可知,产物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OH+3O2点燃2CO2+4H2O;(2)由方程式可知CH3OH、O2、CO2、H2O分子个数比是2:3:2:4,且发现产物质含有一个没有反应的氧气分子,故可知该图示应该这样补充完整,(3)该反应后的两种生成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两者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也是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ABC;故答案为(1)2CH3OH+3O2点燃2CO2+4H2O;(2)(3)ABC;4.(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②2个铁离子___________;③3个铵根离子________;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根据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共有_________种元素。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序号)②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A和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解析:2O2 2Fe3+ 3NH4+ Al 3 AD 失 NaCl(1)①2个氧分子就是在氧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O2;②铁离子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2个铁离子就是在铁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Fe3+;③3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NH4+;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2)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图中共有3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D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3;AD;②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A和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故填:失;NaCl。
5.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_______,C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序号)。
③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A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解析:Cl- BC 最外层电子数 N2 AC(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中的x=18-2-8=8,C粒子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是氯离子,符号为:Cl-;②B和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③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催化剂2CO2+N2①由上述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是:N2;②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故A正确;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8×2):(30×2)=14:15,故C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2:1故D错误。
故答案为:(1)①8,Cl-;②BC;③最外层电子数。
(2)①N2,②AC。
6.下面是几种原子的基本结构,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出两条即可)解析: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的了解以及表格数据提取能力。
由表格数据可知,氢、氧、钠、氯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并且只有氢原子没有中子;故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
【点睛】氢原子不含中子。
7.由分子的角度解释: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何不同?解析:水的蒸发是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不变;而水的电解是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解析】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分子之间间隔增大,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发生分裂,变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8.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1)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
”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26)。
(2)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烧杯A烧杯B实验现象(27)(28)解释(29)(此处不必填写)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30)。
(3)在课堂上,魏老师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发现盛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31)。
解析: (26) 分子很小(27) A中液体颜色逐渐变红(28) B中无明显现象(28)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
氨水中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29)对照实验法(30) 空气(31) 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1)“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分子很小;故答案为分子很小.(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遇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A中液体颜色逐渐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氨水中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对照实验法.(3)气体易压缩,而液体不易压缩,说明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故答案为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大于液态物质分子间间隔9.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2n㎏,求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那么根据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n㎏/(n㎏×1/12)=24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酒香不怕巷子深(2)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解析:(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气体分子间间隔大,而液体分子间间隔小。
【解析】试题分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很远就能闻到酒的气味,气体挥发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决定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间都是有间隔的,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间隔较大,易于压缩。
考点:分子的特性1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由实验1得出结论是。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请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1)溶液不变色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2)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氨分子不断地运动扩散到B烧杯中去的缘故(3)没有必要实验1已经做过对比实验了。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具有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
(1)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是无色的,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再向其中滴加氨水,溶液变红,说明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
(2)由于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最终进入到烧杯B中,故会使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3)由于实验1已经做了对比试验,所以没有必要再做对比试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点评:分子的特性有:“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2.下图A、B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1)C粒子的名称是______;(2)B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3)若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O2- ,则X=______;(4)写出一条从图A中获得的信息_________(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氢原子; 7; 8;(元素的名称是“碳”;……)。
(1)C粒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是1,故是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