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创伤的急救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创伤的急救技术
创伤,亦称外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自然灾害、生产或交通事故以及战争发生时,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伤员,需要及时地进行抢救。
创伤急救的目的是保护伤员的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和防止伤口污染。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创伤急救知识与救护技能,力求做到快抢、快救、快送,尽快安全地将伤员转送至医院进行妥善地治疗。
创伤急救原则是先抢后救、检查分类、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整体治疗。
创伤救护步骤:先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正确搬运和及时转送。同时应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对心跳与呼吸骤停复苏,及时救治创伤昏迷等危急重症患者,积极防治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现场急救技术
现代急救医学把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合并称为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停止或呼吸异常的伤员,迅速使伤员仰卧,解开伤员衣领和腰带,将头部后仰,下颌向上抬起,及时清除口鼻咽喉中的血块、黏痰、呕吐物、假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下颌骨骨折、颅脑
损伤或昏迷伤员,有舌后坠及阻塞呼吸道者,可将舌牵出,用别针或丝线穿过舌尖固定于衣服上,同时将伤员置于侧卧位。对于呼吸道阻塞及有窒息危险的伤员,可插入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或急用粗针头穿刺环甲膜通气,或行环甲膜切开插管、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插管。对呼吸骤停者,可行口对口或经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行人工呼吸。
(二)止血
出血是创伤主要表现,而大出血是导致伤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对创伤出血首先必须及时止血,然后再作其他急救处理。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1.加压包扎止血法此方法急救中最常用。躯干、四肢血管伤大多可用此法止血。先用较多无菌纱布或干净布类覆盖伤口,如出血伤口较深较大,可先用敷料充填,较多敷料环绕,再用外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加压包扎以能止血,松紧合适,仍保持肢体远侧血液循环为度。包扎后应抬高患肢,密切观察出血和肢体远侧血液循环情况,并迅速送至有条件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2.指压止血法对判断为肢体主要动脉损伤、出血迅猛需立即止血者,用手指或手掌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把血管压向深部骨骼。此方法仅适用于四肢及头面部的大出血急救,为止血的短暂应急措施,不宜长时间使用。如有条件可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大血管断端,连同止血钳一起包扎在伤口内,注意不可盲目钳夹,以免损伤邻近神经或组织。
3.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压包扎法无效者。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条)与气压止血带两种,要严格掌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止血带缚扎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引起肢体缺血性坏死而致残。
(1)操作方法:上肢缚于上臂上1/3处,下肢缚于大腿中上1/3处,前臂和小腿禁用。扎止血带部位先用1~2层软敷料垫好,缚止血带时先将患肢抬高2~3 min,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如用橡皮管止血,则用手握住橡皮管一端,拉长另一端缠绕肢体两圈,以不出血为度,在肢体外侧打结固定。如用气压止血带,缚上后充气,直至达到有效止血即可。
(2)注意事项:使用止血带,以出血停止、远端无血管搏动为度。伤员必须有显著标志,并标明启用时间。应每隔1~1.5小时放松9次,每次放松时间为3~5 min,或待肢体组织有新鲜血液渗出后,再重新扎上,若出血停止则不必重复使用。对失血较多者,应先补充血容量,输液、输血,预防休克和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严重挤压伤和远端肢体严重缺血者,要忌用或慎用止血带。
4.血管结扎法如无修复条件而需长途运送者,可先清创结扎血管断端,缝合皮肤,不上止血带,迅速转送后进一步处理,可降低感染率、防止出血和避免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不良后果。
(三)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固定创面敷料、固定骨折与关节、减轻疼痛、有利于搬运和转送。常用的包扎材料是
绷带、三角巾等。常用的包扎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绷带包扎法最普遍的一种伤口包扎法,包括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环形包扎法。绷带包扎的要求:三点一走行,三点即起点、止点、着力点,一走行即绷带走行方向。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简单、方便、灵活,包扎面积大,效果好,适用于头面、胸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
3.多头带包扎法包扎时先将多头带中心对准覆盖好敷料的伤口,然后将两边的各个头分别拉向对侧打结。多用于头面部较小的创面和胸、腹部的包扎。
4.急救包包扎法拆开急救包,将包中备有的无菌敷料和压垫对准伤口盖住,再按三角巾包扎法包扎。多用于头胸部开放性损伤。
(四)固定
在现场救护中,为了防止骨折端或脱位肢体活动刺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便于搬动,对怀疑有骨折、脱位、肢体挤压伤和严重软组织损伤者必须作可靠的临时固定,临时固定的范围应包括位于骨折远近端两个关节、脱位的关节和严重损伤的肢体;对开放性骨折应先止血、消毒、包扎,后固定骨折断端。固定物常为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救护现场也可采用树枝、竹竿、木棍、纸板等代替,如缺乏固定物,可行自体固定。固定时应露出指(趾)末端,便于随时观察血液循环。颈椎骨折时可使用颈托固定或在颈部两侧用枕头或沙袋暂时固定,脊椎骨折时,伤员仰卧用绷
带将其固定于木板上。
(五)搬运与转送
伤员经止血、包扎、固定等初步处理后,应尽快搬运到相对安全的区域或转送到急救中心或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运送时要求平稳、舒适、迅速,搬动要轻柔。在搬运与转送过程中,应观察伤者生命体征,必要时予镇痛药或抗感染药物,积极预防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发生,但颅脑损伤和未确诊的胸、腹部损伤患者不宜使用镇痛药物。
应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搬运方法和工具,对怀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禁止一人拖肩一人抬腿搬动患者或一人背送患者的错误做法,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正确的搬运方式采用平卧式搬运法,如人员不够时,可采用滚动式搬运法。如有昏迷或气胸的伤员,必须采用平卧式搬运法。运时昏迷伤员采用半卧位或俯卧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和舌根后坠堵住呼吸道。骨折患者未作临时固定者禁止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