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论文
我的植物源农药论文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摘要自从化学农药被视为环境有害物质以后,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合成农药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我国,生物农药包含两个方面,即常规意义上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特点、植物源农药的研发现状、植物源农药研发的一般过程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植物源农药的情况。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筛选;活性成分;性质正文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是植物体组成成分,必然具有植物成分的性质规律。
从进化的角度看,某种植物与相应的有害生物种类相互制约、彼此依存、协同进化,可能已有亿万年历史。
据统计世界上至少有50万种不同植物,目前已报道过具有控制有害生物活性的高等植物达2 4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1 000多种,杀螨活性的39种,杀线虫活性的108种,杀鼠活性的109种,杀软体动物的8种;对昆虫具有拒食活性的384种,忌避活性的279种,引诱活性的28种,引起昆虫不育的4种,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31种;抗真菌的94种,抗细菌的11种,抗病毒的17种。
这些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种,目前,鱼滕酮、雷公藤,除虫菊酯、印楝素、苦参、乌柏、龙葵、闹羊花、马桑、大蒜等的杀虫、杀菌特性相继被发现和利用,其中鱼滕酮、除虫菊酯、印楝素等已研究的较为成功。
1、植物源农药的特点1.1植物源农药的优点首先,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是某种植物为了种群生存繁衍而防范其他生物的威胁侵害所产生的内源化学物质。
植物源农药最重要的特点即与生物农药一样,源于天然,与环境相容,可在环境中降解或代谢为简单的天然化合物。
植物源杀虫剂除虫菊素、鱼藤酮,有效成分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环境中消解的最终产物即为二氧化碳和水,这在化学合成农药中极为少见。
其次,植物体中对有害生物具有活性的植物内源化学物质,像很多其他植物成分一样,往往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化学结构相近的一组物质,甚至是化学结构不相同的多种组份,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绿色农药进展 论文
一些绿色农药的发展以及研究动态摘要本文分析了世界对农药的需求以及农药的危害性,提出发展绿色农药的必要性。
简要介绍了传统的有毒害副作用的化学合成类农药,重点介绍了几种绿色农药、植物性农药的研究动态和作用机理。
关键词绿色农药;植物性农药Abstract The world's demand for pesticides and pesticide hazards was analyzed.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esticides was stressed. Traditional chemical synthetic pesticides was mentioned and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research dynamics and mechanism of several green pesticides and botanical pesticides. Keywords green pesticides; botanical pesticides1 引言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加剧,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多。
此外人类的物质生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善的同时,大量排放的污染物等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绿色化学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改善环境的工具。
绿色化学要求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准则,其中,设计并研究开发更安全的化学制品成为了一个重要步骤。
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已经历史悠久,它能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可以杀虫消菌除草,在农产品收获后的储运保鲜销售及加工等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即使农药在人类的生存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还是不能忽视农药的危害性。
农药在生物体内富集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影响神经等毒害作用;同时,农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影响水质导致鱼类死亡。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传统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等问题。
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植物保护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具有选择性高、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然而,生物农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效果不稳定、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对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植物保护方法。
同时,通过研究和分析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方法与步骤:1. 文献综述:梳理和总结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实验设计:选择代表性生物农药,通过实验设计和方法建立实验模型,确定实验参数和指标。
3.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农药的配制、施用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5. 结果评价与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对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和解释。
实验结果与评价:1. 实验设计: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提取物农药(如苦参碱)等。
实验设计为单因素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设置不同浓度和处理方式,以化学农药为对照。
2. 样本选择:选取了当地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小麦作为实验对象,选取长势相近、大小适中的小麦种子进行实验。
3. 数据统计:经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收集了各处理组的小麦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
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发病率、防治效果等指标。
植物源农药论文
植物源农药论文本科生学号:2020级植物源农药课程论文植物源农药研究的一样程序学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植物源农药本科生任课教师完成时刻 2020年6月中国河南郑州植物源农药研究的一样程序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形,重点讨论了其中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技术的原理以及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最后,对植物源农药的进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现状及前景;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进展方向正文:1.植物源农药的现状及前景20世纪80年代往常的农药要紧是指对有害生物具〝杀死〞作用的传统化学农药。
这类农药以其药效高、品种多、防治对象广泛、作用方式多样在植物爱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化学农药大量长期使用引起繁荣公害日趋严峻,所产生的〝3R〞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性(resistance)及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引起人们对其成效的高度重视和重新评判。
并由此对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成效评判方法产生了异议。
害虫防治不一定要用猛烈的方式将其杀死,而是采取包括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的各种手段,尽可能使害虫的危害处于经济阈值以下,农药对害虫的功能不应是强调单一的杀死,而是着眼于调控、干扰和杀伤。
在这更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理论基础上。
农药被定义为〝生物合理农药〞、〝理想的环境化合物〞、〝生物调剂齐〞、〝抑虫剂〞、〝抗虫剂〞、〝环境和谐农药〞等。
尽管有不同的术语表达。
但今后农药的内涵核心是〝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
植物作为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Swain,1977),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专门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
目前已发觉具有农药活性成分的植物约4000余种,其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达2000余种;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约有1400余种;具有除草及植物生长调剂活性的有数百种。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
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中国在加入 WTO 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 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4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
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
植物源生物农药(中草药)在果树疑难病害中的防治思路与效果
果农之友2015No.3中国农业现代化在育种、化肥、化学农药、设施等技术基础上达到增产的效果,对解决国人的吃饱问题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果业的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种果品营养价值的追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品质及安全性的诉求越来越高,如何在选好种、施好肥、用好药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果树生产规程,兼顾果农的经济效益和提升果品品质及其安全性,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构成了现代果业的核心诉求。
对于果树种植者来说,关键是病害的防治。
近年来果树上疑难病害呈日趋加重之势,有哪些疑难病害困扰了果农种植户呢?例如果树流胶、腐烂病、轮纹病、黄化病等。
为什么这几年病害如此普遍呢?从宏观上讲有多种因素造成:一是环境恶化,如雾霾、酸雨等影响作物光照、循环,土壤酸碱度失衡等;二是土地复种指数高,连续种植单一作物现象较重,使用促生长、促增产药剂,致使作物营养透支、外表繁茂、内里虚弱,土壤及树(株)体有机质减少,免疫力低下;三是育种育苗技术使果树高产、优产,同时对种植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营养生长不能有效满足的情况下,致使作物生长势衰弱、生理病害增多、侵染性病害加重。
上述三种致病原因导致的疑难病害,在防治过程当中因为使用化学药剂(包括高毒药剂)初期防效较好,但是存在抑制生长,伤害果树健康,连续使用病害出现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上升等问题,而且农药残留增加影响食品安全。
为此建立以解决疑难病害为重点的果树生产规程,选择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满足果品安全性的诉求,成为当前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减少农药使用量,使用无毒(低毒)、无残留农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且发展迅猛的事情。
目前来说,可供选择的农药存在着有效的高毒、无毒的低效这一尴尬状况,如何科学种植、科学用药、确保收益已成为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课题,而使用植物源农药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植物源农药成分单一、药效较低,预防、治疗效果难以保证,大多用户普遍存在着想用但不放心的心态。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课程名称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学生姓名植中永所在学院理学院所在专业应用化学系所在班级制药1092指导教师孙力军/王雅玲职称博士日期2010年11月13日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Botanical pesticid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资源研究状况、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开发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一展望。
Summar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otanical pesticides resources research, active component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doing a prospect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资源作用机理Keywords: Plant source pesticides resources mechanism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农药使用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针对化学农用物资投入过大,环境质量恶化以及农药加工落后、使用后残留过高等现状.基于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源农药生物资源优势和农药加工开发研制的成功经验,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发展生物活性高、毒性低和环境相容性好的绿色农药一一植物源农药,提高现有农药品种的利用效率,减轻环境负面压力,促进农药工艺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植物源农药资源概况植物源农药是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狭义是指直接利用植物生产的天然活性物质或植物某些部位制成的农药;广义还包括天然物质的化学结构和类似衍生物结构人工合成的药物。
植物源农药与生物性农药在很多方面相似,却与一般的化学农药有着明显的区别。
浅析植物源农药的应用现状
踢
各 有效 成分 间关 系 ( 协 同、增效 或拮 抗 )的研 发力 度 , 从而开 发 出药效更 加 明显的植 物源农 药。对于植 物源 农 药 作用 方式和 作用 机理 与化学农 药的差 异性 ,在 剂型和 药 剂分 散体 系的设 计上 也应有所 不 同,如 精油类 产 品可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虽然近年来我 国已经加强 了对植物 源农药产业的政策
是 在美 国 、欧洲 、中东 、东 南 亚各 国和非 洲等 国外市 场 以放 心使 用 。
得 到了认 可并广受欢迎 。
4 .植 物源农药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与化学农药相 比,植物源农药对使 用者 的要 求较 想 充分 发挥药 效 ,它 需要 考虑病 虫 害的发 生条件 、作
药效慢 等特性 决 定了植 物源农 药对施 药时 间、气候条件 和喷施 方法有 很高 的要 求 ,企业在 推广 过程 中更要注 重 对 植物 源农药 使用 技术 的宣传 。植物源 农药 的使用 ,首 先要确 定适宜 的施 药时 间 ,植物 源农药 与化学 农药相 比
的 因素主要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防治 效果 , 因此对 植 物源农 药产 生不 信任感 ,进而 影响
0 l 炭化 市塄1 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 o / 6 s 2
1 o u r n n t o f
市 场 纵 览
植物源农药 的推广应 用。
I f
植物 筛选 、活性 成分 鉴定 、作用 机理研 究 等方 面有 了很 目前农产 品价 格较 低 ,用价 格相对 较 高的植 物源农 药后
大进展 。杀虫植物的筛选主要集 中在楝 科、菊科 、豆科 、 生产成本 自然上升 ,投入产出 比将会下降 。
.植物 源农药 的稳定性 卫矛科等 3 0 多科植物上 。植物源农药 的活性成 分多种多 3 样 ,如生物碱 、氨基酸 、蛋 白质类 、三萜类 、 挥 发油类等 , 植 物源农 药有 效成分 比较复杂 ,一些杀虫成分容易 见
植物源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上应用探讨
植物源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上应用探讨病虫害是我国农业种植过程中的一大危害,病虫害防治是在进行农业种植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点。
众所周知,传统农药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植物源农药不断产生并发展起来,将其运用到病虫害防治中,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农药残留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植物源农药进行概述,分析了将植物源农药运用于病虫害防治重点优势,并探讨了植物源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标签:植物源农药;病虫害防治;应用现阶段,在我国进行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中,深受病虫的危害。
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大大下降。
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化学农药,但是化学农药的运用,不仅会在作物上残留,还会污染环境,最终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更加重视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发展,这使得植物源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对改善传统农药弊端以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概述植物源农药也称为植物性农药,是一种生物农药,就是运用植物资源开发出来农药,通过将植物的根茎等某部分中蕴含的成分,采取一定措施,将其运用到需要防治病虫害的植物中,降低或者避免病虫害对植物所造成的损害。
植物源农药并不是由单一的化合物所构成,而是由植物中的所有或者一部分物质所构成的,其成分一般较为复杂多样,具体来说,大部分植物源农药都是由生物碱、有毒蛋白质、树脂、精油等等物质所构成。
主要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有害生物不容易出现抗药性、一般不会对害虫天敌等造成危害、以及保鲜以及防止腐烂等特点。
由于植物源农药并非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将其运用在病虫害防治中,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对实现生态平衡,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植物源农药还具有生产成本较高的特点,由于植物源农药生产的原料来源特殊,且在进行加工和生产储存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植物源农药的成本较普通农药更高。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
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植物源农药助力有机绿色农业发展
文l 曹挥 山西农业 大学农学院
随
安 全 性 ,来 源 于 自然 ,易分 解 ,无 3 7 个 ,产 品总数 2 7 3个 。印楝素 、 污 染 。植 物提 取 物 中含有 多种 活 性 苦参碱 、鱼藤酮 、 烟碱 、除 虫菊素 、
物 质 ,作 用 位 点多 ,有 害生物 不 易 樟脑 、 蛇床 子素 、 苦皮藤素 、 黎芦碱 、
显 的农 药活 性 ,但使 用植 物源 农药 这为 农药企业带来 巨大 的发展机 遇 。
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防控的植保理念, 同时 ,其 在调 节作 物 生长 ,提高 植 为生物农药 开辟了广 阔的市场 空间 ,
有力 的推动力 。 植物 源 农药 的研 发 ,不仅 可 以 加速 化学 农药 的升 级换 代 ,提 高企
产 生 抗药 性 。同 时 ,植 物 提取 物还 乙蒜 素 、大 黄素 甲醚 、狼毒 素和 桉 有 很 多 其 他 功 效 ,如 促 进 植 物 生 油 精等 产业化 品种 已成 为 我 国植 物
长 、刺激生根 、提 高光合作 用等 。
植 物源 农 药 中除含 具 有可 杀 灭 病 虫草 等有 害 生物 的活 性成 分外 ,
还含有如氨基 酸 、 鞣质 、 有机酸 、 醇、
源农药产业 的中坚力量 。 2 0 1 3年 以来 ,植物源 农药的需 求 有 迅 速 增 长 的 趋 势 。2 0 1 5年 全
国农 药需 求量将 增加 到 1 6 8万 吨 ,
“ 十二五” 期间年均增长率为 5 . 6 %,
酮 等成 分 。尽管 这 些成 分不表现 明 后表 现 出明显 的肥 效和 增产 作用 ,
植 物源农 药在有机 绿色农 产 品生 菌 活 性 ,促 进 了我 国植 物源 农药 的 机 、绿 色 、安全 的农 产 品生 产 ,带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姓名邯郸学院2009级生物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前言:我国现有人口已达13亿,并且每年以1 70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面积却逐渐减少。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满足对粮食增长的要求,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展高效农业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植物保护措施,农作物的保收增产将无法实现。
化学农药在使农业生产受益的同时,也呈现出种种弊端,最为关注的是农药残留、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和害虫再猖獗问题以及农药对人类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恶果。
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它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特别是长期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类黄酮、萜烯类、酚类、甾体、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数目可超过40万种,其中大多数具有杀虫活性。
植物源杀虫剂就是一类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污染、选择性高、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符合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向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转化的趋势。
目前,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新型农药创新的热点[1]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在药物发展的早期阶段,利用天然产物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几乎是唯一选择。
从天然物质中开发药物和农药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例如,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已经被使用了数百年,但由于早期天然产物的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提取及分离分析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先进的结构鉴定手段的广泛采用,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时至今日,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仍然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各种分离手段如层析法(薄层层析、气象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的采用和包括X射线晶体学在内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绝对构型和构象,使分离鉴定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微量复杂结构成分也因使用先进的鉴定手段而得以成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2]我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有些植物体内含有的某些成分可以用来杀虫,我们把这些植物称之为杀虫植物,而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果实、种子等进行提炼加工而制成的杀虫制剂称为植物杀虫剂。
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寻找一种环境友好、高效、安全的农药成为了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植物源生物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比于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环境友好。
植物源生物农药在环境中降解速度较快,不会在土壤中积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二是安全性高。
植物源生物农药对人畜无毒副作用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三是具有广谱性。
植物源生物农药可以同时对多种害虫或病原体起到作用,减少了农民的使用成本。
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二是对活性物质进行改良和优化。
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是植物源生物农药研究的第一步。
目前,已经有许多植物被发现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作用。
例如,茶树叶中的茶酚类物质具有杀虫作用,金鸡纳树的树皮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杀菌作用,苦参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除草作用。
通过对这些植物进行提取和分离,可以得到具有农药活性的物质。
然而,由于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往往较低,提取过程中的损失较大,因此需要对活性物质进行改良和优化。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来合成活性物质的类似物。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和活性,同时减少对植物资源的依赖。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来提高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含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与活性物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导入到植物体内,从而提高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含量。
除了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还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的抗虫、抗菌或抗草性来开发植物源生物农药。
这种方法被称为植物保护剂。
通过研究植物的抗虫、抗菌或抗草性机制,可以开发出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品种。
研究论文: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27478 农林学论文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虽说传统农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这并不代表传统农药可以无所顾忌的使用。
农药的化学毒性较高,再加上近年来的大量使用,已经影响到了周围的环境。
随着农药中的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不断积累,这些有害物质最终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农药的局限性近年来因食用被农药污染过的蔬菜以及水果而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过量使用或者不正确使用传统农药其实都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再加上随着时间的积累,传统农药中的化学有毒物质已经渗透到了土地之中,粮食作物抗药性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实粮食的品质以及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虽说近年来有关部分一直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对农药的管制,很多毒性较大的农药都被禁止使用在粮食作物以及果蔬作物之中,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其实并不乐观。
所以眼下要想保证粮食作物的产量,其实重要的是加大对于植物源农药的开放力度,只有开发出安全性能高、费用低、可选择性高以及残留低的植物源农药,才能够真正的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使用,将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二、植物源农药的发展轨迹植物源农药是要先于传统农药出现在农业发展史中的,比如说红花除虫菊早在古波斯时代就已经被用来杀虫,直到19世纪药效更强的百花除草菊被发现,红花除草菊才被停止了使用。
而烟草杀虫的功效则是在16世纪中叶被发现的,鱼藤从19世纪开始被用作杀虫剂的。
综合相关的史料分析,我国是最终使用杀虫植物来进行驱虫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周礼秋官》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到战国时代,随着相关人员的不断探索,治病的药物已经发展到了200多种。
?|汉末年,国内第一本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其中收录了近300种药物,这标志着国内植物源药物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有毒植物》一书中,收录了一千三百余种有毒植物,其中很多都被用作了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学结课论文
学校代码:10466本科生学号:2012届攻读学士学位本科生课程论文植物源农药烟碱的性质、提取和杀虫性论述学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课程名称植物源农药本科生任课教师完成时间 2011年6月中国河南郑州植物源农药烟碱的性质、提取和杀虫性论述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烟碱的理化性质,生物学上的意义,其提取与分离方法,以及其所制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谱。
同时也讲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于传统烟碱杀虫剂的优越性,并以其代表产品吡虫啉为例,讲述了其生产工艺流程。
关键字:烟碱;吡咯;提取;吡虫啉1.烟碱的性质1.1 物理性质:烟碱又名尼古丁(nicotine),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茄属)中的吡啶型生物碱,也是烟草含氮生物碱的重要成分。
在烟叶中的含量为1~3%。
它能通过口、鼻、支气管黏膜,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烟碱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最难戒除的毒瘾之一),人们通常难以克制自己,重复使用烟碱也增加心脏速度和升高血压并降低食欲。
其性质如下:烟碱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有焦灼味,工业品为黄色、棕色。
可溶于水、乙醇、氯仿、乙醚、油类等物质中。
化学名称为(S)-3-(1-Methyl-2-pyrroli-dinyl)pyridine,即N-甲基-2[α(β,γ)]-吡啶基四氢吡咯。
分子式为C10H14N2;分子量为162.23g/mol;结构简式为C5NH4-C4H7NCH3;结构:(如图1);密度为1.01g/ml(相对于水);熔点为-79℃;沸点为247℃ (分解);蒸气密度为5.61(相对于空气)自燃温度为240℃;闪点为95℃;蒸汽压在25℃时为0.006 kPa ;粘度在25℃时为2.7mPa·s,在50℃时为1.6mPa·s;表面张力在25.5℃时为37.5 dynes/cm,在36.0℃时为37.0 dynes/cm;燃烧热为5967.8 kJ/mol;爆炸上限为4.0%(V/V),下限为0.7%(V/V)。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应用与研究
文章编号:1005-2690(2019)12-0089-01中图分类号:S48文献标志码:B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应用与研究陈耀明(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摘要:分析我国植物源农药应用,需要以植物源农药种类为基础,结合合理用药、适法施药、灵活用药、适宜机械等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体现我国植物源农药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研究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应用;研究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合成农药不同,能够在田间发挥一定积极功效,因此,受到新农药研发界的高度重视。
分析我国植物源农药应用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新农药研究,清楚其种类与基本应用技术,充分发挥该类农药的作用,促进我国农药研发学发展。
1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1)印楝。
其活性成分为印楝素,主要作用方式为生长调节、拒食、产卵驱避。
主要作用机理为刺激抑食细胞,引发拒食作用,对变态肽类激素进行阻断,影响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的滴度。
印楝素应用于粮食、花卉、棉花、瓜果、林木、蔬菜、咖啡、茶叶、烟草等作物,对蔬菜小菜蛾、蝗虫等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2)除虫菊。
其中的除虫菌酯Ⅰ、Ⅱ,茉莉菌酯Ⅰ、Ⅱ,瓜菊酯Ⅰ、Ⅱ等成分具有杀虫功效,杀虫机理为毒杀、击倒与驱避等。
除虫菌属于神经毒剂,主要对钠离子通道产生作用,致使神经细胞重复开放,对害虫造成麻痹,致其死亡。
除此之外,除虫菌还能够影响突触上的ATP酶活性。
除虫菌杀虫范围为卫生害虫与农业害虫等,应用在蔬菜蚜虫、家蝇等害虫防治中。
(3)鱼藤。
其中的杀虫活性物质为鱼藤酮,大多提取于鱼藤属等植物,在综合防治中,鱼藤酮杀虫药剂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鱼藤酮对蚜虫、小菜蛾、菜粉蝶幼虫等害虫起到强烈的胃毒与触杀作用,对日本甲虫类害虫起到拒食作用,对鳞翅目害虫起到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甚至对某些害虫能够起到熏杀作用。
(4)雷公藤、苦皮藤,主要活性物质是苦皮藤素Ⅰ~Ⅴ,作用方式为毒杀、麻醉与拒食等。
该类植物源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是猿叶甲、玉米象、稻苞虫、菜青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源农药论文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的关注增加,植物源农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或植物的部位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有机物,具有低毒性、低残留、易降解等优点,成为农业生产中替代化学农药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探讨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功能、分类、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
一、植物源农药的定义
植物源农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天然生物资源从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农药,具有广泛的抗虫、杀菌、除草等功效。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具有成分简单、安全环保、易降解等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源农药来源广泛,有些植物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杀菌、灭虫的作用,人们通过提取和加工就能得到有效成分,这样既保证了农作物的安全性,也保护了自然环境。
二、植物源农药的功能
植物源农药具有多种销虫、杀菌、除草等功效,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常见的几类功效如下:
1. 销虫:植物源农药中常用的有毒植物、酸性植物和含挥发性成分的植物等。
这类植物通过快速发泡、产生气体和酸性等物质刺激昆虫,使其死亡或逃离。
2. 杀菌:植物源农药中常见的有黄连、大蒜、苦参、马
鞭草等。
这些植物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具有特殊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3. 除草:植物源农药中常用的植物有利马豆、感神花、
飞燕草、红花等。
这些植物所含有的一些有毒物质能够破坏杂草的细胞膜,影响草内代谢,最终导致草死亡。
三、植物源农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功效,植物源农药可分为多种类别。
目前,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常见的分为三类:植物提取物类、微生物类和昆虫激素类。
1. 植物提取物类:包括从植物中提取出的各种有效部位,如种子、叶子、根、茎等。
这些部位中所含的活性物质能够快速杀灭害虫、抑制病菌生长繁殖,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黄莲、苦楝、山楂、连翘等。
2. 微生物类:主要包括病原体、真菌、细菌等,在肠道
内侵染或直接塗抹作物表面,产生快速杀菌或抑制病菌生长的作用。
3. 昆虫激素类:指一类属于昆虫自身生长激素的物质,
能够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实现不同生长阶段的虫害控制。
四、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植物源农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其中,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高:植物源农药采用天然成分,具有生物活性
但不传递人畜疾病病原体,无毒性、低毒性、安全环保且无污染。
2. 降解性强:植物源农药成分简单,容易降解,不会形
成环境污染,兼顾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3. 操作方便:植物源农药制剂常规常见,操作简单可靠,使用成本较低。
4. 良性循环:植物源农药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由于
天然植物吸收有机膜的需求,具有可再生性和避免资源浪费的特点。
五、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前景
目前,随着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植物源农药已成为替代化学农药的重要候选者。
未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将越来越高,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明显增长趋势。
尽管植物源农药在technical and commercial aspects也面临着若干的困难,如功效缺乏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问题,但通过不断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这些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综上所述,植物源农药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发展前景。
作为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新型产品,它将以更加安全、环保、可持
续的方式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有助于保护我们的环境,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