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交通网络拥挤收费的若干思考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研究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许多城市采取了不同的交通拥堵收费政策。
本文将就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带来的不便和延误给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带来了重大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引入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
二、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意义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收费的方式,可以有效调控交通出行需求,减少私家车辆使用量,增加公共交通及非机动交通的使用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收费政策还能够为城市提供获取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
三、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实践1. 新加坡ALS系统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引入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国家之一。
其采用的ALS系统是一种基于全自动计费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通过收费措施实现交通拥堵的缓解与交通效率的提高。
2. 伦敦拥堵收费伦敦的拥堵收费政策于2003年开始实施,对于进入伦敦市中心的私家车辆收取拥堵费。
通过收取费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私家车辆的数量,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使得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3. 北京交通拥堵收费试点北京市于2011年开始进行交通拥堵收费试点,在朝阳区和东城区实施不同收费标准。
试点实施后,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所减轻,交通效率有所提高。
四、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问题与挑战1. 公众意见不一对于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公众意见不一。
一部分人认为收费政策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该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不公平,加重了负担。
2. 非机动车管理难题相对于私家车辆,非机动车往往数量众多,管理难度较大。
在收费政策实施中,如何对非机动车进行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政策调控与社会稳定的平衡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并平衡好政策调控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在介绍了拥堵收费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分别阐述了拥堵收费的概念和原理、利益和优势分析、不利因素和弊端分析、实施难点分析以及国内外的案例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拥堵收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拥堵收费政策的影响和实施难点,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拥堵收费、利弊分析、实施难点、案例分析、可行性、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拥堵收费是一种通过对车辆通行拥堵区域进行收费来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
拥堵不仅影响市民出行效率,还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考虑推行拥堵收费政策来减轻交通压力。
拥堵收费的原理是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高峰时段错峰出行,从而减少道路拥堵。
收取拥堵费用也可以用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促进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虽然拥堵收费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如何确定收费标准、确保收费公平、解决群众反对等问题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拥堵收费的实施难点不容忽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精心设计政策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拥堵收费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该政策措施在解决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拥堵收费的概念和原理、利益和优势分析以及不利因素和弊端分析,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局限性。
通过对拥堵收费的实施难点进行分析,探讨该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国内外的案例分析,对比和参考其他地区对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我国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结合对拥堵收费的可行性分析和合理建议,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交通拥堵,收费成为了一种解决方式。
收费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市区通行费、停车费、拥堵收费等。
本文主要探讨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
拥堵收费一般采用拥堵时段收费的方式,即在高峰期对车辆进行收费,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
那么,拥堵收费的利弊是什么呢?先从优点来分析:1.缓解交通拥堵拥堵收费的主要作用就是缓解交通拥堵,同时也能够降低空气污染程度,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此外,每台车都会消耗一定的油耗,因此拥堵收费还能够减少车辆的油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增加城市收入拥堵收费能够为城市带来稳定的收入。
对于一些城市而言,交通管理费用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收取拥堵费能够增加城市的收入,从而提高城市的管理能力。
不过,拥堵收费也存在一些缺点:1.造成经济负担拥堵收费可能会给车主造成经济负担,因为在高峰期的交通,出行是一种刚性需求,而且选用公共交通不是总是方便。
在车主出行时,如果实施拥堵收费,会让他们遭受更多的经济负担。
2.实施难度高实施拥堵收费需要建立起完备的收费系统,包括监测、计费、收费等等。
因此,实施难度非常高。
在实际操作当中,很难做到的,例如在繁忙的城市中,监测拥堵车辆的数量和位置非常具有挑战性,这对于系统的准确性和判断力是非常高的要求。
拥堵收费的实施难点主要在于技术和经济上:技术上,实现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路况监测系统,同时对车辆进行准确计费,计费时间和价格都需要进行科学到统计和确定;经济上,实施拥堵收费也要考虑到交通对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精准评估,才能够确定收费金额和时段。
此外,对于拥堵收费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社会方面的问题。
因为收费对于车主来说是不利的,因此面对实施拥堵收费的政策时,基本上都会遭到激烈抵制。
要想完善拥堵收费的管理机制,必须克服这些面临的困难。
总的来说,拥堵收费既有其必要性,又面临着很多的实施难点。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普及,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一些城市开始尝试引入拥堵收费政策。
拥堵收费是指通过对车辆通行进行收费,以减少拥堵和改善交通环境。
拥堵收费政策实施中也存在着诸多利弊和实施难点。
一、拥堵收费的利弊分析1. 利:缓解交通拥堵拥堵收费能够通过提高通行成本,减少车辆在高峰时段的通行,从而减少交通拥堵。
这可以让道路流量更加顺畅,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利:改善交通环境拥堵收费可以由此引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或者共享出行的方式,减少个人车辆使用量,从而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环境污染。
3. 弊:造成经济负担拥堵收费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会增加交通出行的成本,打击他们的出行权益。
4. 弊:影响商业与就业拥堵收费可能导致一些商家和企业因为运输成本增加而选择撤离相关区域,影响当地的商业发展和就业。
5. 弊:社会不公平因为拥堵收费可以通过资金购买通行权的方式减少对低收入者的经济打击,所以很可能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
1. 技术难点实施拥堵收费需要建立涉及大量车辆和道路的运行监控系统,这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管理能力,也要求有成熟的车辆识别和支付系统。
2. 社会反对对于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很可能面临社会舆论和民众的反对。
因为人们往往对额外的交通费用持怀疑态度,而且公共交通系统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拥堵收费政策的接受度。
3. 政策协调拥堵收费的实施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政策的协调,包括交通、财政、城市规划、信息科技等多方面的资源,这需要政府有较强的整合和执行能力。
4. 法律法规因为拥堵收费涉及到个人出行权益和私人车辆的通行权等法律问题,所以需要有合适的法律和规章来支持和规范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和管理。
5. 经济衡量实施拥堵收费不仅需要考虑到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缓解效果,也需要考虑到对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利益是政府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问题探析
内容提要:拥挤收费是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之一,对拥挤道路收费可以使交通拥挤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达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增加社会经济福利的目的。
文章着重分析了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理论基础及定价理论,并进一步分析了拥挤收费政策的经济效应,最后提出了实施拥挤收费政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交通拥挤收费需求管理经济效应2006年1月13日,《东方早报》报道,为缓解交通压力,杭州市决定将在车辆通行的高峰时段,对进入杭州核心城区道路的车辆征收“城市交通拥挤费”,以此来缓解市中心目前存在的“行路难”和“停车难”等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私人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在各地日益严重。
解决交通拥挤的传统方法是增加交通供给,即新建道路或扩建已有道路。
但实践证明,由于受潜在交通需求以及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制约,片面增加交通供给往往不现实,而且容易陷入“交通拥挤——新扩建道路——私人交通增加——公交需求下降——私人交通进一步增加——交通再次拥挤”的恶性循环。
因此,要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就应转变观念,重点转向交通需求管理,通过限制交通需求,使现有路网的使用达到最佳状态,解决交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较多,如交通拥挤收费、线路和停车需求控制、错开上下班时间等,其中拥挤收费是最为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它能够促进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交通效率。
一、交通拥挤收费的理论基础分析交通拥挤收费,就是在特定时段和路段对车辆实行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调节交通流,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达到缓解道路拥挤的目的。
换句话说,拥挤收费就是将由于道路拥挤而产生的外部效应通过收费形式予以内部化,纠正过度或不经济地使用道路的状况。
交通拥挤收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路收费,其收费目的不是为了缓解道路建设资金不足,而是为了在道路严重拥挤的情况下,通过对使用者收费来引导和调节道路需求,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
一般而言,道路需求总是趋向于大于道路供给,道路供给量的增加是在道路需求增加的前提下被动增加的,两者之间在实践中很难出现完全平衡状态,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公众对道路需求的增加往往没有限度,而道路供给则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增加有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大中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一种被提出的措施是对拥堵道路进行收费,即拥堵收费。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拥堵收费可能带来的利益。
拥堵收费可以有效引导交通流向,减少道路交通堵塞,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通过将交通拥堵问题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可以激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降低个人机动车使用频率,减少车辆拥堵导致的尾气排放,从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拥堵收费也可以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资金支持。
可以说拥堵收费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拥堵收费也存在一些弊端和实施难点。
拥堵收费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
收费实施会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的负担增加,加剧城市贫富差距;而一些高收入群体可以通过支付较高的拥堵收费来继续享受便捷出行。
拥堵收费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以确保收费能够达到减少交通拥堵的效果。
而定价机制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实际经济负担,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分析。
拥堵收费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和管理体系,以确保收费资金的使用合理、透明,避免因为收费而带来的管理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拥堵收费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城市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合规性,是否与城市其他政策相矛盾等问题。
尽管拥堵收费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实施难点也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在实施拥堵收费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做好各种措施和准备。
也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努力减少拥堵收费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利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和管理,拥堵收费有望发挥更好的作用,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利益:1.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拥堵收费可以通过疏导车流、减少拥堵,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 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
在拥堵收费实施过程中,公共交通通常可以免费或者收取较低的费用,这样可以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3. 实现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
拥堵收费可以让车主们更加谨慎地选择出行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车辆拥堵,从而实现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收取拥堵费用用于维护交通基础设施。
拥堵收费可以将收取的费用用于维护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质量水平。
缺陷:1. 会增加车主的出行成本。
拥堵收费会让车主的出行成本增加,对于低收入人群可能会造成影响。
2. 会带来治理成本。
拥堵收费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管理,会增加治理成本。
3. 会对特定地区和车主造成差异化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公平的感觉。
4. 车流数据的恰当处理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收费的公平性。
实施难点:1. 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合作以及全社会的支持。
2. 技术上的支持。
拥堵收费需要技术支持,如何同步处理大量数据变得尤为重要。
3. 对不同车辆的划分需要统一的准则。
在实际执行中,对于不同车辆的划分也需要各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统一准则。
4. 公众的认知和接受。
公众对于拥堵收费的认知和接受也很重要,需要政府和媒体等多方面协同合作。
综上所述,拥堵收费的利益在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实现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将收取的费用用于维护交通基础设施。
同时,拥堵收费也会带来一些缺陷,增加车主的出行成本、增加治理成本、带来不公平的感觉等。
在实施中,还存在政策制定和落实、技术上的支持、不同车辆的划分统一准则、公众的认知和接受等难点需要突破。
治理交通拥堵收费问题
国内一些城市在收取“交通拥挤费”的理 由中无一例外地提到,“国外城市收取交 通拥堵费并成功地降低了交通流量”,事 实真的是这样吗?
拥堵费收取与公共交通的关系
外国收取“交通拥堵费”如果照搬到我国未必 管用,如果我们的城市想通过收费缓解交通拥堵 问题,就首先要给市民提供一个人们愿意选择、 能够替代开车进城的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方式。这 就需要政府根据目前出行时的“汽车、自行车、 行人”三足鼎立的状况,在发展公共交通、加强 城市规划及道路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大力发展 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合理分配主城区的道路资 源,改善交叉路口的通行瓶颈,建立完善的交通 信息预报系统,只有这样方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美 好的的城市交通环境。
伦敦的公共交通与拥挤费收取
以伦敦为例,城市共有12条地铁线,共长 250多英里,地铁站多达274个。每天伦敦 还有6500多辆公共汽车在700多条线路上运 行。正因为伦敦发达的公共交通能保证市 民快捷舒适地到达城区,所以伦敦市民对 市政府采取的这种“控制私家车进城,鼓 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措施表示理解。
而在我国,城市的城市公交系统仍很不完善, 如果在尚无完善公共交通的情况下限制私家 车进城,那么,在高峰时期已显得相当脆弱 的城市公交系统,将如何承受被交通拥堵费 “调节”过来的原来的开车上班人群。
收取拥堵费的公平性
大量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在大城市中心,它们 拥有大量的公车。如果收取交通拥堵费,那么这些公车由 于由单位买单,势必会成为道路上的“特权阶层”,收不 收费对他们毫无影响。在仍有大量公车存在的情况下,政 府征收交通拥堵费将会形成道路资源利用的不公平。而在 外国,公车却不是收取“交通拥堵费”的瓶颈,因为像纽 约、伦敦、新加坡、东京、香港等城市的路面交通,除了 公交车外,基本上都是私家车和商务车,单位公车的比例 非常少,甚至国外的很多市长都是乘地铁上下班的。因此, 如果因为征收道路拥堵费让私车背上沉重的负担,但公车 却还是逍遥自在,甚至更加惬意是太不公平了,更谈不上所谓的 “和国际接轨”。
我国收取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费若干问题的思考
城市空 间布局 的规划要考虑 到 “ 摊饼” 式的发展模式 , 以环路 为交 书 》 中明确 指 出 ,将 于年 内完成 路 、
通主干道 ,加上从市 中心出发 的辐 提前 3年就 对交通 、 道路 、 城 提出 “ 据道路 堵 费 , 射主 干道 组成 了城市 的交 通 网络 。 市城 市交通 白皮书 》 建设 了一 部分特大城市环路 已发 展到 五环 、 拥 挤 程度 决 定 收 费 范 围 和频 率 ” 市空 间布局进行 了规划 ,
2 实 施 交 通 拥 堵 收 费 应 注
意 的 问题
出来 的交通需求。
() 3 电子等技术 的发展为实施
系列 准备工作 ; 三是 技术 准备 。交
( ) 1 拥堵 费实施前 , 应进 行广 通拥 堵 费 的收取 需 要依 赖 高度 发
技 拥堵 费提供 了技术支撑 。我 国电子 泛 的调研 , 日后 开征作好各 项准 达 的智 能化交通 系统 。显然 , 术 为 准备 也 是今 后 收取 拥堵 费 的重 要 收费 系统 、银联 系统 、 P 定 位 系 备 _作 。 GS _ [
希望政府部门采取有 前 , 一般发达 国家居 民机动 车出行 定价原理 , 发展到今 天已经 比较成 拥堵反响很大 , 熟 。因此 , 施拥 堵收 费的基本理 效 实 交通拥堵问题 。 方 式不 低 于 8 %,我 国才 4 %左 0 0
论是成 熟和完善 的 , 同时技术上也
是能够支撑 的。
1 收 取 城 市 道 路 交 通 拥 堵 费 的 可 行 性 分 析
2 世纪 8 0 0年代 我 国就有学 者
近年来 , 市民尤其是特大城 论证 , 提前做好有 关准备 。具体 准 开始介绍西方 的拥堵 收费理论 。 其 费的设想。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随着城市交通日益拥堵,拥堵收费日益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拥堵收费逐渐被引进并试行,那么,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别有哪些呢?利弊分析:利:1. 促进交通疏通和缓解拥堵:通过拥堵收费,能够促使车辆减少拥堵,从而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2. 引导出行方式转变:拥堵收费可以鼓励市民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降低对私家车的依赖,同时对环境也有积极作用。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拥堵收费能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城市节约资源,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并且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弊:1. 公众负担加重:拥堵收费可能会增加市民的出行成本,一些家庭的负担会增加。
2. 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拥堵收费可能会引发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一些市民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做法。
3. 执行难度大:拥堵收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少难度,如收费系统的完善、用户管理难度、费用的合理性问题等等。
实施难点分析:1. 政策环境不够明朗:由于每个城市的政策环境都不太一样,对于拥堵收费也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和执行方式。
此时,需要明确政策环境、缩小各地的差异性,实现拥堵收费制度的统一性。
2. 收费模式不易确定:在拥堵收费模式上,也因应不同城市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如计时收费、里程收费等。
此时需要衡量每种收费模式的优缺点,并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 设备建设难度较大:设备建设是拥堵收费实施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
建设中一方面面临技术与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面临日常维护的难度,需要细心而周密的计划。
4. 社会舆论压力:由于拥堵收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民负担,从而引发社会舆论压力。
因此,在拥堵收费实施前应当进行广泛的调研与宣传,让市民更好的理解并接受这项政策,从而减少反感。
综上所述,拥堵收费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弊端。
如果政策环境和收费模式等问题得到解决,建设难度得到一定的降低及了解和接受度的逐步提高,拥堵收费在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疏导交通拥堵,有些城市实行了拥堵收费政策,如北京的高峰时段限行、上海的交通拥堵费等。
然而,这些政策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时的收费系统、单一的收费模式等。
因此,如何在保障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交通拥堵的治理,是当前交通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是一种新的治理拥堵的方式,其将个人交通与公共交通、自驾与出租、轻轨、地铁等多种出行方式整合起来,实现交通资源的最优分配。
该模型的核心在于通过高科技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对城市内的交通流进行实时监测与调度,使得城市交通系统实现高效有序的运转。
本课题旨在研究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应用。
(2)探讨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对于城市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情况、空气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经济社会成本效益评估。
(3)设计建立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与分析:对国内外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调查,梳理相关技术、政策、经济社会成本等信息。
(2)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结合某城市交通拥堵的实际情况,进行交通流量监测与数据采集,分析交通拥堵的因素及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
(3)数学建模与仿真:设计建立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能够深入研究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应用及其影响,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主要成果包括:(1)对动态多模式交通拥挤收费模型的特点、应用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作用。
(2)实地调查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城市交通流量模型,获取交通拥堵情况、空气质量等数据。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效果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的效果分析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为了缓解这一状况,许多城市开始考虑并实施交通拥堵收费政策。
那么,这一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呢?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对在特定时段进入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一定的费用。
其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手段,减少车流量,优化交通流量分布,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首先,从减少车流量的角度来看,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人们需要为进入拥堵区域支付额外的费用时,一部分出行者会重新考虑他们的出行计划。
一些原本打算开车出行的人可能会选择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或者步行等更加绿色和经济的出行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路上的车辆总数,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压力。
以伦敦为例,自 2003 年实施拥堵收费政策以来,中心区域的交通流量减少了约 15%。
这一显著的变化不仅使得道路更加畅通,还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在交通流量减少的同时,车辆的行驶速度也得到了提高。
过去在拥堵中缓慢前行的车辆,如今能够更加顺畅地行驶,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其次,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有助于优化交通流量的分布。
在收费政策实施之前,城市的某些区域,特别是商业中心和繁华地段,往往会吸引大量的车辆,导致这些区域交通拥堵严重,而其他区域的道路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实施收费政策后,一部分车辆会选择避开收费区域,从而使交通流量在城市范围内得到更加均衡的分布。
这不仅减轻了热点区域的交通压力,也提高了整个城市道路网络的运行效率。
然而,交通拥堵收费政策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
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对于那些必须开车进入收费区域的人来说,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出行成本。
特别是对于一些依赖私家车出行的上班族和商务人士,可能会对他们的经济造成一定的负担。
此外,收费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收费系统和监控设施,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可能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
拥堵收费的利弊及实施难点分析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攀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面对这一问题,拥堵收费被不少城市视为有效的缓解拥堵的手段。
然而,拥堵收费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利弊以及实施难点。
拥堵收费的利:1. 缓解交通拥堵:通过收费的方式,可以引导一部分私家车主选择公共交通或其他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的数量,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 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当私家车的通行成本变得更高时,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高,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3. 改善空气质量:私家车的大量使用会加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而拥堵收费可以减少车辆数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4. 增加城市收入:拥堵收费可以增加城市财政收入,为城市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拥堵收费的弊:1. 噪声和空气污染的转移:一些私家车主可能会选择绕开拥堵收费区域,这样并没有减少机动车的数量,而是将车流转移至其他地区,导致噪声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在其他地区出现。
2. 增加贫富差距:拥堵收费往往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而这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会增加负担,从而加大贫富差距。
3. 增加管理成本:拥堵收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管理和维护,这会带来一定的管理成本。
4. 反对意见较大:部分市民认为拥堵收费违反了公平和平等的原则,会形成反对意见。
拥堵收费的实施难点:1. 设施建设难度大:拥堵收费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收费站和付费体系,这需要面临巨大的技术、工程和管理挑战。
2. 完善法律法规难度大:拥堵收费涉及到诸多法律和法规的问题,如何平衡收费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做好公众说明和宣传。
3. 增加人员投入难度大:拥堵收费需要相应的人员来进行现场管理和维护,这需要面临人员投入难度大的问题。
4. 管理难度大:收费站也可能成为非法行为的场所,例如黑道或恐怖组织的勒索。
这也是拥堵收费实施难点之一。
交通拥堵费的征收认识与建议
浅谈对交通拥堵费的征收看法及治理城市拥堵的建议2009年7月下旬,《广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实施方案》历时三年规划,获得全国专家评审通过,30日广州市市政部门透露,这项方案正在抓紧形成最终报告,一旦被广州市政府批准广州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收取道路拥挤费的城市。
与广州有征收拥堵费意愿的城市还有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深圳等等城市政府都曾经释放出收取拥堵费的信息,试探公众的反应。
拥堵费是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的一定费用。
其本质上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收取“道路拥堵费”的做法最初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加坡,它在近600公顷的“控制区域”征收“交通拥挤费”;英国伦敦从2003年2月也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
我认为对于实行交通拥堵费的收取有着较大的困难:其一,从该政策实施方面讲,会涉及到如何在路口收费,是否设卡等问题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反而会使交通更加拥挤;其二,征收拥堵费可能成为职能部门创收的手段。
其征收过程难以做到公开透明,收取的资金流向不易被民众监督,就像如今的环保部门一样,原本的“清水衙门”却变成了一个“肥差”。
在“收支两条线”的公共财政体系下,把收缴上来的拥堵费“专款专用”,直接用来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并不大;其三,关于公车收费与否的问题,如果只针对私车征收,显然说不过去。
可是,如果公车缴纳的拥堵费,全部都由纳税人埋单,拥堵费对公车没有任何遏制力,同样不会公平。
现在,各大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的现状,有的还十分严重。
在北京,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期,经常一堵几里地,这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交通问题的治理势在必行。
但在治理前,首先要搞清楚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规划、建设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只有找到主因,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一遇到问题就收费,似乎成了很多政府部门唯一的手段,这种缺乏管理智慧的方法,无疑会给群众加重负担,造成一连串负面影响。
关于城市道路拥挤收费问题的研究
关于城市道路拥挤收费问题的研究关于城市道路拥挤收费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拥挤已成为⼀个困扰世界各国⼤中城市的严重问题,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理论的提出,使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和途径。
拥挤道路使⽤收费作为现代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有效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本⽂从经济学⾓度分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综述了拥挤道路使⽤收费的理论构架,包括静态拥挤道路使⽤收费的涵义、分类、理论基础及动态收费理论;通过拥挤收费理论局限性的分析,结合车辆动态导航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的拥挤收费新思路,并据此设计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的拥挤定价准则,分析了基于车辆动态导航拥挤定价的可⾏性。
本⽂主要从区域价格⽅⾯介绍了拥挤收费⽅式,并在最后从多个⽅⾯对我国实⾏道路拥挤收费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进⾏了初步探讨,这对进⼀步研究城市道路拥挤收费问题有⼀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拥挤收费,边际成本,车辆动态导航THE RESEARCH ON CONGESTION PRICINGPROBLEM OF URBAN ROAD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traffic jam had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which troubled many big or middle c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resent of traffic congestion pricing theory make us see the hope and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Congested road-use pricing, an effective measure of modern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urban traffic jam to the economy view; generalizes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of road-use pricing, including definition, sorts, theoretic foundation of static toll and the theory of dynamic toll. And through analysis of tradition theory for congestion pricing an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vehicle dynamic navig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about congestion pricing, and designs a rule for congestion pricing based on vehicle dynamic navigation,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congestion pricing based on vehicle dynamic navigation. The paper recommends the fashion of congestion pricing in the direction of area pricing, and at last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gestion pricing and its problem existing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very use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congested road-use pricing.Key Words:congestion pricing marginal cost vehicle dynamic navigation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
关于拥堵收费的思考
内 ,对个 体 出行 者进 行合 理收费 ,以提 高道路 、港 口等公 共 资源 的使用 效率 ,追 求全 社会 经 济效 益 最 大化 的做 法 。 其 核 心理念 是根据个 体 和社会成 本对 道路使用 者进行 差别
收费 ,以补偿 道路使 用 的社会边 际成本 。狭义 的拥堵 收费 是指通 过差别 收费来 控制 对道路 的需 求 ,对特 定时段 和路
改善 了城 内的交通状 况 ,公 共交通 乘客增 加 ,但 其所 获得
的经济 效益 尚未证实 。
段 的车辆实行 收 费 ,以从 时 间和空 间上来疏 散交通 量 ,减 少繁 忙时段 和繁忙 路段 的交通 负荷 。同时 ,促 使交通 量 向 高容量 的公共 交通 系统转 移 , 制货 运车辆 和私人小 汽 车 控 交通 量的增 加 ,实现道路 的最有 效使 用 ,从 而缓解拥 堵状
况 的一种交 通需求 管理 措施 。
3 拥 堵收 费对社会 福利 的影 响
31 持续使用道路的使用者的社会福利分析 .
持 续使用 道路 的使用 者可 以从不 同的经 济主体 出发进
行分析 ,政府 ,企业 和个人 中,我 们假设 政府在 拥堵 收 费
实行拥 堵收 费必须 满足一 定 的前 提条 件 。首先 ,有 完 善 的公 共交 通替代 。 即通 过控制 公路 交通需 求后有 道路 使 用替代 的对 象 。其 次 ,收费 区域 的外 围 网络 不饱 和。 即对 该路 段 的收 费是 为 了均衡 该 路段 的 实 际供 给和 实 际需 求 , 解决 因增加 的实 际需求 造成 的外部不 经济 。最后 ,有健 全 的制 度 。实 行收 费的方 式 ,管 理方法 以及 执行制 度都需 要
关于拥堵收费的思考
关于拥堵收费的思考[摘要]本文就拥堵收费的含义、性质以及执行拥堵收费计划时使用的不同收费形式作总结分析,并就拥堵收费对道路使用者的福利影响做出具体阐释,得出拥堵收费具有风险的不确定性,其执行需要根据不同城市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发展空间布局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拥堵收费;收费形式;福利分析[中图分类号]F275[1 拥堵收费的含义及性质广义的拥堵收费是城市道路收费,是由庇古(Pigon)提出的理论性概念,即将交通运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依据高峰时个体交通出行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一定的时空内,对个体出行者进行合理收费,以提高道路、港口等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追求全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做法。
其核心理念是根据个体和社会成本对道路使用者进行差别收费,以补偿道路使用的社会边际成本。
狭义的拥堵收费是指通过差别收费来控制对道路的需求,对特定时段和路段的车辆实行收费,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
同时,促使交通量向高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转移,控制货运车辆和私人小汽车交通量的增加,实现道路的最有效使用,从而缓解拥堵状况的一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实行拥堵收费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有完善的公共交通替代。
即通过控制公路交通需求后有道路使用替代的对象。
其次,收费区域的外围网络不饱和。
即对该路段的收费是为了均衡该路段的实际供给和实际需求,解决因增加的实际需求造成的外部不经济。
最后,有健全的制度。
实行收费的方式,管理方法以及执行制度都需要健全。
2 拥堵收费的形式第一,信用制(Credit-based)交通拥挤收费。
即基于政府对居民每月正常工作、生活要求的基本出行量为准,分配给每个居民在高峰时段使用道路的信用值,该信用值储存在居民私人车辆的电子信号接收器内,通过无线通信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电子设备实现实时无缝连接,当居民在高峰阶段使用该道路时,就会扣除相应的信用值,信用值被使用完之后,就需要进行付费购买新的信用值。
城市道路拥堵收费的思考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97①作者简介:刘宇(1980,6—),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管理和交通经济学。
DOI:10.16660/ki.1674-098X.2017.28.197城市道路拥堵收费的思考①刘宇(青岛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山东青岛 266000)摘 要:城市道路拥堵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利用价格杠杆促使小汽车使用者改变出行线路、调整出行时间或变更出行方式,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通过分析国外拥堵收费政策实施的案例,总结影响拥堵收费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提出完善拥堵收费政策、提升实施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拥堵收费 交通管理 城市交通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a)-0197-03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各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还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
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导致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而是道路的免费使用。
城市道路拥堵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利用价格杠促使小汽车使用者改变出行线路、调整出行时间或变更出行方式,从而达到调控交通需求总量、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的目的。
长远来看,拥堵收费能够影响城市土地的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道路拥堵收费理论1.1 基本内容城市道路拥堵收费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区域或路段的特定车辆类型实行收费,本质上是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减少拥堵时段和拥堵地段的交通负荷。
同时,还可以引导交流量向公共交通转移,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狭义的拥堵收费是指,特定时段内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区域或路段上,对小汽车使用者征收一定费用,将小汽车使用的边际个人成本提高到边际社会成本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交通网络拥挤收费的若干思考
引言:交通拥挤收费作为一种市场机制,是对在拥挤时段进入特定路线和区域的机动车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把这些用户在发生拥挤施加给其他出行者的延误成本内部化,并且通过收费来激励高峰出行的转移:将高峰出行转移到非高峰出行;将高峰拥挤路段出行转移到非拥挤路段出行;交通拥挤收费理论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Pigou(1920)和Knight(1924)提出来的Waters和Viekrey(1955)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该理论。
其作为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含义就是从交通拥挤的源头出发,通过价格机制对特定时段和路段的车辆实行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疏散交通量。
1、城市道路拥挤收费费率的影响因素
为了确定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费率,就必须首先研究影响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因素,影响交通费用的因素如下:
(1)交通量的大小
对于单个路段而言,当路段的交通量大于通行能力的时候,拥挤就会产生,路段交通量超过路段通行能力越多,则拥挤越严重,收费可以调节路段交通量的大小,将路段交通量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
拥挤收费费率一般与路段交通量成正比,交通量越大,拥挤收费费率也应该制定得越高。
(2)道路条件
道路交通条件同样影响着拥挤收费费率的大小,出行者往往会选择最好的路线,以期获得最大的效益。
这些效益主要包括舒适度、出行时间,出行成本等。
道路条件越好,就会有更多的出行者选择该条路线。
(3)拥挤持续时间
交通拥挤基本发生在高峰小时,当道路拥挤持续时间较长时,由于在收费情况下时间存在货币价值,等同于金钱,所以费率就要制定得相对较高,以促使出
行者尽量在平峰出行相反,拥挤持续时间较短时,费率就制定得相对低一些或者不进行收费,以便使驾驶员调整出发时间在平峰时出行。
(4)居民的消费心理
居民个人收入、消费心理以及对收费标准的承受程度是影响收费标准确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为车辆拥有者愿意或者能够支付多少拥挤费来使用收费道路。
拥挤收费已将城市道路进行了商品化,商品受价格机制的控制,因此,不能忽略拥挤收费标准的设置对用户的承受能力以及对用户消费心理的影响。
2、拥挤收费下的出行阻抗分析
广义费用函数描述了出行者在道路上的行程费用与道路上的交通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拥挤收费模型得以建立的基础.模型中忽略公共交通,而主要考虑小汽车的出行阻抗。
考虑拥挤收费路阻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出行时间
出行时间是指交通用户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总的时间。
运行时间受到道路状况、车辆状况和交通状况的影响。
对于出行者而言,出行时间对其进行线路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出行费用,
对于小汽车出行者,出行费用主要是运营费用和加收的交通拥挤费用等。
对于公交出行者,出行费用主要是指公交票价。
(3)交通量
此模型研究的是动态的交通网络,所以路段交通量分配随时间不断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个体对出行路线的选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小汽车的出行阻抗:
3、擁挤收费条件下出行者路线选择原则
假设所给的OD出行需求量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则拥挤收费下的平衡条件是:对于每一OD点对,每个出行者,无论其出发时间如何,所经历的实际路线行程时间都相等且为最小。
同时,每一OD点对之间的任何未被使用时-空路线的实际行程时间大于或等于最小的实际路线行程时间。
换句话说,在平衡时,如果在起点r选择在时间t出发且选择行驶在路线k上和行驶目的地为s的流量为正
的话,即,则与其相应的实际路线行程时间为最小。
相反,如果,则与其相应的实际路线行程时间大于或等于最小的实际路线行程时间。
4、动态交通网络下拥挤收费模型的建立
此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动态交通网络下的UE平衡。
模型中忽略了其他机动车出行方式,单独考虑出行者以小汽车作为出行方式时的路线选择。
路线选择以广义出行费用下的最小阻抗为依据,选择阻抗最小的路线作为出行路线。
参考文献构建了如下出行选择模型:
其中表示O—D对r—s间路径k上的流量,表示起点r与终点s间的出行量,为关系变量,;是与OD对r—s对应的需求函数的反函数,。
目标函数是与变需求平衡问题等价的极小化问题。
代表一组流量守恒约束,表明每一O-D对间的所在路径上交通流量之和必须等于该O-D出行量;为非负约束,它保证规划问题的解具有物理意义。
强调了是一个非负变量而不是常量。
5、模型验证
模型~等价于变需求平衡问题,只是将阻抗函数进行稍微改动,所以模型仍具有等价性与唯一性。
6、结语
本文模型中只考虑小汽车一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是此模型的最大局限点,但考虑到公交车数量占机动车数量中比例较小,造成道路拥挤的主要原因是小汽车数量过多,所以此模型还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针对模型中的这种不足,作者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李斌,黄海军.新加坡道路收费系统的实践和经验[J].公路交通科技,2000,17(3):59—62.
[2] 张华歆,周溪召·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拥挤道路收费双层规划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14(6):546-551·
[3] YOUNES H,MICHAEL F,DONALD W,et al· Congestion Pricing for Multi-mode l:Transportation System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2006:1-17·
[4]黄海军.著.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理论与实践[M],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