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三问
阅读三问
阅读三问作者:吴晓彤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08期一问:什么是阅读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叶圣陶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
——章熊结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得言、得意、得法。
二问: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怎么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老师不要讲解,而要教给学生读书、写字,要教会学生读书、正确读书,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许睿结论: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教师要在指导读上下工夫,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动情、在读中感悟。
三问: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做些什么我的回答是:把握学段特点,读出学科本真!低年级:以朗读指导为主线推进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一课(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呢?谁为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挑选一名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听出了一种心情,你听出来了吗?(生:开心)请大家把这个词圈起来。
点拨:小朋友玩得开心极了,手中的石子在他的眼里也变成了──(生:流星),变成了──(生:炮弹)。
多形象啊!谁再读一读?(挑选一名学生朗读)(二)突然,事情发生了变化,玻璃被打碎了,小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你能读出这一变化吗?请练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评价:事情发生了变化,小男孩的心情由开心变得──(生:害怕)。
朗读的时候,语气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谁再读?(挑选一名学生朗读)(三)逃走就意味着逃避责任。
那他怎么面对老奶奶呢?读出问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预设:不自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不自在?)读出体会:不自在就是不好意思,他面对老奶奶时心里会想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先读,通过联系生活指导读、加入动作指导读、进行评价指导读等方式,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着小男孩的心情变化,朗读的指导也有了层次性。
初中语文知识点详细问答
初中语文知识点详细问答一、什么是课文?课文是学生阅读的教材内容,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课文中通常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表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什么是段落?段落是文章中的一个小节,它由几句或几个关联的句子组成。
通常,一个段落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通过论述、描述、解释等方式来展示作者的观点或思考。
段落之间通过换行分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
三、什么是主题?主题是文章或段落中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它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抽象的观点、情感或人物等。
主题在文章中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通过主题可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四、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家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修饰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等。
修辞手法不仅可以美化语言,而且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比较,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主要是指宋代以前的文学作品以及以古代汉语为基础写作的文体。
它对应着口语之外的书面语,使用繁复的句子结构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古典文化的能力。
六、什么是现代文?现代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言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主要是指从明代以后形成的文学作品以及使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体。
与文言文相比,现代文更加简练直接,符合现代社会的语言特点和交流方式。
学习现代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七、什么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或文本,理解其中的信息、观点以及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阅读理解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包括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个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学习阅读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八、什么是写作?写作是使用文字表达思想和观点的一种语言活动。
中学语文现代文三种问题阅读答题大法
中学语文现代文三种问题阅读答题大法仅供参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表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正反)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的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插说。
记叙文1.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时间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3.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3)核心事物;(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络脉,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怎样为文章拟标题?看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和作者情感。
5.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6.记叙文首段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范文:阅读课堂“三问”
阅读课堂“三问”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我们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努力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运用于日常教学的具体环节、细节,融入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变化。
然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产生了许多的疑惑,现就以下问题和同行们商榷:第一问:我们该如何组织活动?课堂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需要在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其成长发展过程。
新课程针对以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活动的状况,提出课堂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自主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是非常正确的。
但在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有些课堂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多样,表面上的生动活泼,氛围上的热热闹闹,而丢掉了学科特点。
设计理念的偏差,引发生成的偏向。
如一位老师教《认一认2》中“虫、贝、鱼、鸟、羊、犬、龟、鹿”8个生字时,有个学生问“贝是怎么行走的?”老师为了刻意追求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广泛开展讨论,又引导进行表演活动,学生在教室里学鱼游、学鸟飞、学龟爬、学羊跑、学犬叫。
下课了,有关人员作了检测,近百分之六十的孩子没有认识8个生字。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偏离本体的拓展。
如一位老师教学《看菊花》,既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也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感体验,而是在拓展有关菊花的活动上做文章。
先让学生看菊花照片,讨论名贵菊花特点;又让学生交流菊花的栽培技术,研究菊花的生长过程;再让学生画菊花图,唱菊花歌,吟菊花诗。
一节课下来,学生读书不足5分钟。
那么,课堂活动应该怎样组织呢?一要明确指导思想,即按学科目标、学科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纠正课堂活动中的偏向。
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贴近学生发展的前沿,与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既不是重复,也不是高不可攀,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如《认一认2》中的8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认读汉字,利用对动物的已知,根据字音、字义找图画中相匹配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开展“找朋友”识字活动。
初中语文智慧美文人生三问
初中语文智慧美文人生三问人生三问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课外作业,那就是,问问自己人生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想做什么?”人在年轻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这一生究竟想做些什么事情,这样才能避免生活的茫然和奋斗的盲目。
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人生的追求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有一个清晰的努力的方向。
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宝贵的一生必然在无所事事中度过,如同一只失明的鸟儿,天空那么宽广,翅膀却划不出一条像样的轨迹。
我建议学生把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按想做的程度排出一个“TOP10”,也就是说,把一生最想做的10件事情按顺序依次写下来。
然后,接着问自己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能做什么?”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力却是有限的,且不同的人,能力大小各不相同。
有的人可以驾驶飞机,甚至驾驶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有的人却连自行车都骑不了;有的人天生具备领导才能和卓越的影响力,有的人连句话都说不清楚;有的人体格健壮,可以当世界拳王,有的人却手无缚鸡之力。
一个人,只有客观地估价自己,冷静地认识自己,才有可能把想做的事做成,否则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如果陈景润不去研究自己感兴趣又能充分胜任的数学,而是想去当职业拳击运动员,后果不用动脑子也可以猜出来;如果世界拳王泰森突然宣布去研究数学,那不是疯了才怪呢!我又建议学生把自己最想做的10件事情里面,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或自己实在难以胜任的事情,毫不留情地删去,最后留下一到两件可望通过奋斗来实现的事情,作为自己最终的人生目标。
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
接下来要问的是第三个问题:“我要怎么做?”光有想法而不付诸行动,那么,想法永远是想法。
任何事情,想好了就要勇敢地去做,而且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做。
不知道要怎么做,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光有一张精美绝伦的图纸,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施工方案,那高楼永远只是一个平面效果图,最多只是建筑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沙盘,虚幻得有点真实而已。
阅读教学三问
阅读教学三问作为一项基础技能,阅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阅读教学也被越来越重视。
然而,对于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人们仍然需要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围绕阅读教学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文本时更有效地理解、分析和利用信息。
在此过程中,阅读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心智和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多方位、目标明确的。
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速度,包括一些基本的技巧,如捕捉主旨句、识别关键词汇、运用上下文理解词义以及运用读者背景知识获得更深刻的理解等。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文本中理解和分析各种信息,如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信息、推理和判断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尤其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和自觉性。
问题二: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开展阅读课堂活动:如开展阅读课堂活动,提供各种阅读材料,安排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对于阅读的興趣。
•设计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针对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如文本分析、信息提取、推理判断等。
阅读任务的设计应该越来越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以更快速地提高阅读水平。
•提供反馈和评估: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评估,及时为学生弥补阅读差距,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设置明确的目标:每个教师都应该根据年龄、学科、阅读情况等因素设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制定适当的阅读计划: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需求和阅读能力制定适当的阅读计划,包括材料、任务、反馈等。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学生的阅读态度和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态度,包括认真、细心、耐心、积极的长久实践。
“三问”,让阅读走向深入
“三问”,让阅读走向深入作者:王晓轩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11期阅读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自己的“意”的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目前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学生回答较浅的状况,教师可从“自问—互问—追问”这三种形式出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密切对话,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一、自问“学贵有疑。
”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大都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自我提问,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与教师和学生商讨解决的,做到心中有数。
如此教学,必将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入。
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人物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等,这种学生很容易弄明白的问题就让学生在自读中解决,鼓励学生就“天游峰有什么特点?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些景物描写的地方去掉可以吗?文中关于老人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特点?”等诸如此类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自问。
在学生自问以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对问题定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进而解决问题的动力会更足,起到明显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接地气、真实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方面进行质疑,这样的自问与质疑在学生的潜心阅读解决问题或者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定会得到质的提升,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二、互问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所。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当他们经过自问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同桌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互问,这样一来,在互动的学习交流以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行解决,然后再进入互问环节。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展开了互问,有学生问:“苏格拉底想让弟子们懂得道理,为什么把弟子们带到了麦田边?”有学生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让弟子们在摘最大麦穗的时候,只许进,不许退?”有学生问:“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对于他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兴致特别浓厚,这是教师提问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三问
初中语文阅读三问这里谈的语文三问,用英语讲就是what,why,how。
用汉语讲就是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
这三问简单重要,方便实用。
它能把当今我国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如语文性质,课本文选,班级齐学,思维训练,应试教育等,都连通起来。
一、简单重要有经济学家说,几百年来经济学的问题还是老问题,只是解决的方法不同。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亚当-斯密的《国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凯恩斯的《货币通论》,还有中国某些人喜欢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几百年来,天才辈出,群星灿烂,都是在寻解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香港的张五常老人,只用简简单单的需求定理,解释经济,阐释世事,出神入化,神乎其技。
现在,用上面的经济实例来类比语文学习。
从孔子的私塾的有教无类,演化为汉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到坚船利炮送来的全民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或者教育的基本问题依旧是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
孔子的因材施教,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礼记》的格物致知,蔡元培的兼容并包,都是对人类学习的基本问题的不懈探求。
在这里,把学习限制为母语学习,再缩小为语文学习,直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文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
可以用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这三个问题串联语文的学习。
这三问,有如人的吃喝拉撒睡一样的简单,一样的重要。
二、方便实用用三问,指导教学设计。
用三问,依据文章的特性来确定课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设流程等。
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
重点在字词句上预测学生情况,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
文以载道。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诗词歌赋,童话寓言,戏剧小说,书信通知,议论说明,文章都有其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感情,或思想,或态度,或意见,或信息。
有的说得直白,有的特意隐晦,有的故弄玄虚,有的弄巧成拙,有的画虎成狗。
“三步三问”阅读法Microsoft-Word-文档
“三步三”问阅读法“三问”是指:“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问题。
现将各步骤的操作方法和中心任务简要归结如下:第一步:略读(即浏览)。
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要领是:一看看标题,关键记心底;二看看文体,思路要清晰。
“三步”是指:略读、通读、精读这三个过程。
这里所说的“一看看标题”,是指:审阅标题,抓住标题中的中心词,如《白纸的传.奇.》另需注意修饰词和动词,因为它往往关联着作品的重心,例如:《只.给过父亲一把..剃须刀》《亲近..我的双腿》。
另外,有些题目也可以和透漏出作者所采用的文体,如《伐木小调》必然是记叙文,《经典和我们》《圣诞与荒诞》则可能是散文或议论文,至少是议论类的散文。
“二看看文体”是指迅速浏览全文,初步认识文章的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如果是记叙文,是以写人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此相应地采用适合该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找到打开阅读文章的突破口,在心中确立一个明晰的思路,以便为下一步的通读作好准备。
第二步:通读。
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利用该文体的特点进行梳理归纳。
这一步中,“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三个问题伴随始终。
其中:“写的是什么”是总结段意、并进而归纳中心思想所不能缺少的思考。
“怎么写的”是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思考,是与写作密切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写?”是对文章的选材、文手法、布局谋篇的思路等所做的深层思考。
在考场应试时,后两个问题可以不做深入思考,但是“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关键步骤,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略。
例如:如果是议论文,那么在通读时,就要从议论文的三要素入手,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抓住论点和分论点(写的是什么)。
第二:弄清楚论据的类型(怎么写的)。
第三:弄清楚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怎么写的)即各自的好处(为什么这样写)如果是记叙文基本上要遵循下面的口诀:一看看标题,关键记心底;二看看文体,思路要清晰。
初中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三问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阅读教学三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ree Questions about Reading Teaching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阅读教学三问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
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新课标的颁布和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一问:阅读课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
然而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
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让学生掌握?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三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阅读教学三问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20世纪90年代初,阅读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
20世纪末,阅读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阅读课,但事实上,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学生在阅读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呢?是否阅读课真正姓“阅读”了呢?新课标的颁布和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追问:一问:阅读课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
然而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
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让学生掌握?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向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七下语文三问训练
七下语文三问训练摘要:一、引言二、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三、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1.现代文阅读2.古诗文阅读3.写作训练四、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提高方法1.培养阅读兴趣2.多做练习题3.积累词汇和表达4.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五、结论正文:【引言】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本篇文章将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紧密围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训练三个方面。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选取了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部分收录了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常识,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以及理解古文的内容和寓意。
【写作训练】写作训练部分涵盖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种形式的写作,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的提高方法】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阅读兴趣】学生应该培养阅读兴趣,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和文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多做练习题】学生应该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同时,参加各类语文竞赛,提升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积累词汇和表达】学生应该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七下语文三问训练
七下语文三问训练一、引言七下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学会鉴赏诗词,熟练运用语法修辞,以及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些知识,我们提出了三问训练法。
二、七下语文核心知识点概述1.文学常识: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著名作家、作品背景等基本知识。
2.诗词鉴赏:学会分析诗词意境、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3.语法修辞:掌握汉语基本语法结构,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4.文本解读:深入剖析文章主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方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三问训练解析1.问题设计原则:围绕核心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2.训练方法及策略:针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模拟训练。
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或老师。
3.常见问题解答:针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详细的解答和解析,帮助大家巩固知识。
四、实用建议:如何进行七下语文学习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学习。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积累文学常识;学会做好笔记,整理知识点;定期进行复习,巩固记忆。
3.多样化学习方式:除了课堂学习,还可以参加各类语文活动,如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提高综合素质。
4.定期自测与总结:通过自测,了解自己在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努力。
掌握好七下语文知识,不仅为升学打下坚实基础,更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精选之问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上了初中,如果要问语文试卷最难的是什么,就是阅读理解如何拿到高分。
阅读理解分数比值大,并且难以踩中拿分点。
那么有没有一些实用答题技巧呢?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信息提炼要准确,表达的语言要精练信息的提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答质量的高低。
这就要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次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表达的能力。
能否精练地表达出来,反映出考生是否准确地筛选整合出了信息。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答题,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因为很多时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问,很有好处,很有意义。
“学而不思则罔”,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功课里边,有些地方并不难懂,只是这里有点值得思考的东西,学生自己未必注意到了,不知道从哪条路上去想。
三问阅读法
三问阅读法
三问阅读法
三问阅读法是指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研读的一种读书方法.问是做学问者的基本功, 俗话说, 打破砂锅纹 (问) 到底.通过问可以鞭策动脑, 认真钻研、融汇贯通、多多收获.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 问号为什么写成一个钩? 这钩主要是钩答案, 问号越多, 钩的答案越多.所谓三问, 即一要问写什么;二要问怎么写;三是问为什么写.如读鲁迅的《狂人日记》, 一问首先要弄清该书写的是`五四'前夕觉醒的国民, 揭露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悲惨事实, 来鞭挞封建社会的腐朽的传统和因袭的罪恶;二问要弄清该书主要借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自白来表现主题, 他剥开了`仁义道德'的伪装, 控诉了`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等残酷罪行, 尖锐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三问得知鲁迅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 运用的是尖锐的笔触、细致的描写和惊心动魄的事例, 主要是揭示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 以警醒和疗救麻木的国民.显然, 三问的过程, 是读书者从内容到主题, 从形式到手法,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 是符合阅读的认知规律, 是阅读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谈的语文三问,用英语讲就是wh a t,why,h0w。
用汉语讲就是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
这三问简单重要,方便实用。
它能把当今我国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如语文性质,课本文选,班级齐学,思维训练,应试教育等,都
连通起来。
一、简单重要
有经济学家说,几百年来经济学的问题还是老问题,只是解决的方法不同。
经
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亚当-斯密的《国
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凯恩斯的《货币通论》,还有中国某些人喜
欢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几百年来,天才辈出,群星灿烂,都是在寻解经济
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香港的张五常老人,只用简简单单的需求定理,解释经
济,阐释世事,出神入化,神乎其技。
现在,用上面的经济实例来类比语文学习。
从孔子的私塾的有教无类,演化为汉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到坚船利炮送来的全民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或者教育的基本问题依旧是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
孔子的因材施教,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礼记》的格物致知,蔡元培的兼容并包,都是对人类学习的基本问题的不懈探求。
在这里,把学习限制为母语学习,再缩小为语文学习,直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文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
可以用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这三个问题串联语文的学习。
这三问,有如人的吃喝拉撒睡一样的简单,一样的重要。
二、方便实用
用^问,指导教学设计。
用三问,依据文章的特性来确定课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设流程等。
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
重点在字词句上预测学生情况,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
文以载道。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诗词歌赋,童话寓言,戏剧小说,书信通知,议论说明,文章都有其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感情,
或思想,或态度,或意见,或信息。
有的说得直白,有的特意隐晦,有的故弄玄虚,有的弄巧成拙,有的画虎成狗。
所以追寻作者想表达什么,是学习的难点。
如何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可以分类为材料详略,结构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练字造句等。
想表达什么决定如何表达,作者的生活和特性演绎表达的个性。
用三问,指导学生预习。
带着三问,快速浏览全文。
划出不懂的或关键的字词句,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再通过文前提示,文中注解,文后练习,查字典,翻资料,解决自己不懂的东西。
学生的预习的这过程,在三问的指导下,既目标明确,又方法清楚。
既培养了提问的能力,也培养了_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培养了主动,习惯,更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的过程,也为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做一定的准备。
这过程是很重要的过程。
一般放在课下完成,万一不行,课堂上也要给足专门的时间。
用三问,指导课堂学习。
课堂上一般就是解决这三问。
一堂课,甚至学生课前课后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一篇文章可以学习的很多,一定要突
出重点,对其余的可以,甚至必须略学或点到为止或舍弃。
世上好东西多着
呢,选择了一种生活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生活。
课堂上依据三问,按照预定的
设计进行课堂学习。
预定不是万能,即使是你熟悉的学生,很多你都可能考虑
不周全。
况且课堂学习,情况瞬息万变。
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的生成,追捧教学
的机智。
要抓住重点,勇于取舍。
不硬追求任何问题都要学生想明白,说清
楚。
有的就可由老师直接讲解。
三、工具优先
初中语文学习目的是什么?理解别人,表达南己。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和人
it<kfcKi^f-,日工|件棑#人^:#>前。
语文工k性的提出i完善是语文教育的进步和成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高考竞争,语文教学形成了死气沉沉的程序化,如千篇一律的字词解释,作家背景,段落层次,中心思想,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感悟反思,系统的语法知识等。
这只抓住了语文工具的形,却不知语文工具性的魂。
形是文章写了什么,魂是作者想表达什么。
语文三问,把这形和魂有机统
一。
不是语文的工具性有问题,而是学习语文的工具性时方法出了问题。
四、文选教材
语文课本特点是什么?人教版的语文课本采用的是文选式。
“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篇文章是一个学习单位,能很好地运用三问。
这三问的方法,简单,实用,能抓住文章的本质。
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不强求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语法知识以补白的形式散布于
课本的选文的周围。
语法知识是很有用途的,如何用课文来学习和运用语法知
识呢?三问就可以把课文学习和语法学习结合起来,在写了什么和如何表达
中,把语法知识点滴的融合进去。
五、班级学习
现在的大中国是采用固定的班级授课制,普通为五十人左右为正常,大到一百人是重点学校,小到几人是偏远山区。
以班级五十人为基础,由于是义务教育,中途不准淘汰。
但学生的天资,特质,态度,方法,勤奋,家庭等诸多的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别,经过几年的学习,差别非常大。
能成橄榄球形的是非常理想的。
以120分的语文试卷为例,有的100多分,有的不及格。
老师一般以中间的学生为参照,兼顾优秀和学差。
这三问正好可以把全班学生都串
起来,都可以去思考,去学习。
既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精益求精,又可使有心无力的学生学有所得。
平常课堂有两个极端,一是,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文学家。
一是,字词句修
辞,不见森林。
满堂灌,知识容器。
满堂问,问题碎化,不见本质。
讨论化,
热闹无序。
三问法,修正以上几种方法的不足,融合他们的优点。
使课堂专业
化,流程化,高效化。
由过去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真正转化为把我理
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
六、发展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
”这里两次提到思维能力,这说明思维能力是重要的能力,是可以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不是额外的负担,而应该融合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谈到思维,我们习惯于把它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语文学习是发展学生形
象思维的天然宝库,能“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
通过语文三问不仅可以
有意识的更好的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直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问本
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不断训练演绎,归纳,证明,
日久天长,日积月累,时时刻刻在发展着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应试教育
现在教育是应试教育。
这是存在的事实。
如果没有考试,将更加不好。
考什么呢?2010年宁波卷,三大板块。
基础,阅读,作文。
三问,以阅读为本。
阅读语段该出什么题目?也无非是三问。
写了什么,考同学的筛选概括能力。
想表
达什么,是出题的难点。
如何表达,是出题的重点所在。
基础融汇在平常课堂的三问之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对读物的综合理解
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念和创造性的理解。
根据各学段的具体目标,
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
的表现。
”语文三问强调的就是“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
可以具体分化为
写了什么就是“词句理解”和“要点概括”,想表达什么就是“文意把握”,
如何表达就是“内容探究”和“作品感受”。
写作是学生综合水平的体现。
但难于训练,大多不训练,或无效的训练,还未见具有普遍通行的有效地方法。
大多靠学生的个人参悟。
写作的最大难点是什么?先讨论什么是好作文。
一类卷的标准是中心的明确,深刻,新颖;材料的取舍详略,结构安排合理;语言的优美。
学好了三问,解决了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
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
难点是,学生不知道^己想表达什么,更谈不上去想如何表达。
理解课本文章的三问,就是在潜移默化自己作文的方法。
就知道什么是好文章,如何写好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