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三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来,都可以去思考,去学习。既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精益求精,又可使有心 无力的学生学有所得。 平常课堂有两个极端,一是,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文学家。一是,字词句修 辞,不见森林。满堂灌,知识容器。满堂问,问题碎化,不见本质。讨论化, 热闹无序。三问法,修正以上几种方法的不足,融合他们的优点。使课堂专业 化,流程化,高效化。由过去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真正转化为把我理 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 六、发展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 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 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全日制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 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这里两次提到思维能力,这说明思维能力是重要的 能力,是可以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不是额外的负担,而应该融合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谈到思维,我们习惯于把它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语文学习是发展学生形 象思维的天然宝库,能“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通过语文三问不仅可以 有意识的更好的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直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这三问本 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不断训练演绎,归纳,证明, 日久天长,日积月累,时时刻刻在发展着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应试教育 现在教育是应试教育。这是存在的事实。如果没有考试,将更加不好。考什么 呢 ? 2010 年 宁 波 卷 , 三 大 板 块 。 基 础 , 阅 读 , 作 文 。 三 问 , 以 阅 读 为 本 。 阅 读 语段该出什么题目?也无非是三问。写了什么,考同学的筛选概括能力。想表
达什么,是出题的难点。如何表达,是出题的重点所在。基础融汇在平常课堂 的三问之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对读物的综合理解 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念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具体目标, 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 的表现。”语文三问强调的就是“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可以具体分化为 写了什么就是“词句理解”和“要点概括”,想表达什么就是“文意把握”, 如何表达就是“内容探究”和“作品感受”。 写作是学生综合水平的体现。但难于训练,大多不训练,或无效的训练,还未 见具有普遍通行的有效地方法。大多靠学生的个人参悟。写作的最大难点是什 么?先讨论什么是好作文。一类卷的标准是中心的明确,深刻,新颖;材料的 取舍详略,结构安排合理;语言的优美。学好了三问,解决了想写什么,想表 达什么,如何表达。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难点是,学生不知道^己想表达什 么,更谈不上去想如何表达。理解课本文章的三问,就是在潜移 默化自己作文 的方法。就知道什么是好文章,如何写好文章了。
或思想,或态度,或意见,或信息。有的说得直白,有的特意隐晦,有的故弄 玄虚,有的弄巧成拙,有的画虎成狗。所以追寻作者想表达什么, 是学习的难 点。如何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可以分类为材料详略,结构顺序,表达方 式,修辞方法,练字造句等。想表达什么决定如何表达,作者的生活和特性演 绎表达的个性。 用三问,指导学生预习。带着三问,快速浏览全文。划出不懂的或关键的字词 句,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再通过文前提示,文中注解,文后练习,查字典,翻 资料,解决自己不懂的东西。学生的预习的这过程,在三问的指导下,既目标 明确,又方法清楚。既培养了提问的能力,也培养了_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 力。既培养了主动,习惯,更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的过程,也为全体学生在老师 的指导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做一定的准备。这过程是很重要的过程。一 般放在课下完成,万一不行,课堂上也要给足专门的时间。 用三问,指导课堂学习。课堂上一般就是解决这三问。一堂课,甚至学生课前 课后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一篇文章可以学习的很多,一定要突 出重点,对其余的可以,甚至必须略学或点到为止或舍弃。世上好东西多着 呢,选择了一种生活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生活。课堂上依据三问,按照预定的 设计进行课堂学习。预定不是万能,即使是你熟悉的学生,很多你都可能考虑 不周全。况且课堂学习,情况瞬息万变。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的生成,追捧教学 的机智。要抓住重点,勇于取舍。不硬追求任何问题都要学生想明白,说清 楚。有的就可由老师直接讲解。 三、工具优先 初中语文学习目的是什么?理解别人,表达南己。“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和人
it<kfcKi^f-,日工|件棑#人^:#>前。 语文 工 k 性的 提出 i 完善是语 文教育的进步和成熟,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上 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高考竞争,语文教学形成了死气沉沉的程序化,如千篇 一律的字词解释,作家背景,段落层次,中心思想,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感 悟反思,系统的语法知识等。这只抓住了语文工具的形,却不知语文工具性的 魂。形是文章写了什么,魂是作者想表达什么。语文三问,把这形和魂有机统 一。不是语文的工具性有问题,而是学习语文的工具性时方法出了问题。 四、文选教材 语文课本特点是什么?人教版的语文课本采用的是文选式。“教材选文要具有典 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 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篇文章是 一个学习单位,能很好地运用三问。这三问的方法,简单,实用,能抓住文章 的本质。 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不强求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语法知识以补白的形式散布于 课本的选文的周围。语法知识是很有用途的,如何用课文来学习和运用语法知 识呢?三问就可以把课文学习和语法学习结合起来,在写了什么和如何表达 中,把语法知识点滴的融合进去。 五、班级学习 现在的大中国是采用固定的班级授课制,普通为五十人左右为正常,大到一百 人是重点学校,小到几人是偏远山区。以班级五十人为基础,由于是义务教 育,中途不准淘汰。但学生的天资,特质,态度,方法,勤奋,家庭等诸多的 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别,经过几年的学习,差别非常大。能成橄榄球形的 是 非 常 理想 的 。以 120 分 的 语 文试 卷 为例 , 有的 100 多 分 ,有 的 不及格 。 老 师 一般以中间的学生为参照,兼顾优秀和学差。这三问正好可以把全班学生都串
这里谈的语文三问,用英语讲就是 what,why,h0w。用汉语讲就是写了什么,想 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这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单重要,方便实用。它能把当今我国语文教育 的主要问题,如语文性质,课本文选,班级齐学,思维训练,应试教育等,都 连通起来。
一、简单重要 有经济学家说,几百年来经济学的问题还是老问题,只是解决的方法不同。经 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亚当-斯密的《国 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凯恩斯的《货币通论》,还有中国某些人喜 欢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几百年来,天才辈出,群星灿烂,都是在寻解经济 学的三个基本问题。香港的张五常老人,只用简简单单的需求定理,解释经 济,阐释世事,出神入化,神乎其技。 现在,用上面的经济实例来类比语文学习。从孔子的私塾的有教无类,演化为 汉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到坚船利炮送来的全民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或者教 育的基本问题依旧是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孔子的因材施教,董仲 舒的独尊儒术,《礼记》的格物致知,蔡元培的兼容并包,都是对人类学习的 基本问题的不懈探求。在这里,把学习限制为母语学习,再缩小为语文学习, 直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九年义务教育的七八九年级的语 文,学习什么,如何学习,为谁学习。可以用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 达这三个问题串联语文的学习。这三问,有如人的吃喝拉撒睡一样的简 单,一 样的重要。 二、方便实用 用^问,指导教学设计。用三问,依据文章的特性来确定课堂的学习目标,重 点难点,预设流程等。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是学习文章的第一步。重点在字词句 上预测学生情况,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文以载道。“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诗词歌赋,童话寓 言,戏剧小说,书信通知,议论说明,文章都有其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