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相关基因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mllt3基因
mllt3基因
摘要:
1.mllt3 基因简介
2.mllt3 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3.mllt3 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4.mllt3 基因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正文:
mllt3 基因,全称为“myeloid/lymphoid or mixed-lineage leukemia tumor suppressor 3”,中文名称为“髓系/淋巴系或混合系白血病肿瘤抑制蛋白3”。
它是一种具有抑制肿瘤发生作用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对于生物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mllt3 基因在生物体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能够调控细胞周期,防止细胞过度增殖。
其次,mllt3 基因可以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避免染色体异常,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
此外,mllt3 基因还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使细胞在适当的时机死亡,防止细胞不死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mllt3 基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mllt3 基因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着肿瘤抑制蛋白的作用,如髓系白血病、淋巴瘤等。
当mllt3 基因发生突变或表达异常时,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因此,研究mllt3 基因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mllt3 基因研究的意义与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有望
发现更多mllt3 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作用机制,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此外,研究mllt3 基因还有助于开发针对髓系/淋巴系或混合系白血病等疾病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
肿瘤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
肿瘤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
方式:举例利用JAK2基因突变方法诊断髓系恶性肿瘤。
结果:不同髓系恶性肿瘤中可见不同种基因突变。
结论:通过全文介绍可以知道,在我国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中,基因治疗方式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基因;临床意义;引言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于肿瘤的治疗方式也有了突破。
本研究主要针对肿瘤的相关基因进行治疗,也就是说,利用基因治疗的方式来治愈肿瘤。
随着基因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肿瘤的方式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对象以及相关资料2.1浅析肿瘤概念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
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
要提请注意的是,癌症与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指的是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加剧,生活长期无律,越来越多的人群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趁虚而入,世界癌症的发病率也显示逐年升高的趋势。
癌症的遗传异质性、病灶转移性、个体差异性,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自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以来,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的认可,是极为有前途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肿瘤分子靶标在癌症的个性化治疗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科学家正在陆续发现这些分子靶标,已经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分子靶标药物逐渐增多,为众多癌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肿瘤治疗逐渐告别了局部治疗时代和化疗时代,正走向系统化治疗时代。
长期以来,对癌症确诊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多采用放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
但由于放疗和化疗不能主动识别癌细胞,针对性较差,在抑癌杀癌的过程中,对正常细胞也同样具有杀伤作用,使人体机能严重受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TCR基因重排检测在T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TCR Gene Rearrangement in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of T-cell Lymphoma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edicinebyJia Wen(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Supervisor:Ph.D Ma XiaobingJune,2015独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理工大学以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5年6月10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华北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采用影印、缩印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公开、检索和交流。
作者及导师同意论文公开及网上交流的时间:□自授予学位之日起;□自年月日起。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2015年6月10日签字日期:2015年6月10日√摘要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重排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特异性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由于淋巴瘤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难度较大,仅凭HE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得出的结论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在恶性淋巴瘤的分类中,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且异质性较高的肿瘤,准确做出诊断给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不可或缺的价值。
P-gp、p5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P-gp、p5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常见的一种成人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探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P-glycoprotein(P-gp)和p53是DLBCL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P-gp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分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能够将多种化疗药物从细胞内外排出,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而p53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DLBCL中p53基因突变率较高,可导致p53的功能丧失。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DLBCL中P-gp和p53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DLBCL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组织中P-gp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本文的目标是:1. 确定DLBCL中P-gp和p53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2. 比较P-gp和p53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和分子亚型DLBCL中的表达差异。
3. 探究P-gp和p53的高表达及其协同作用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
4. 为DLBCL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治疗靶点。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收集DLBCL患者组织标本,共100例。
2. 免疫组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和p53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 图像分析:利用数字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计算P-gp和p53的表达比例和强度。
4.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P-gp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四、预期结果1. 在DLBCL组织中,P-gp和p53的高表达率较高,表明P-gp和p53在DLBCL 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淋巴瘤的遗传学和基因突变
论文题目:淋巴瘤的遗传学和基因突变淋巴瘤是一类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涵盖多种亚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在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学和基因突变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全面探讨淋巴瘤的遗传学特征,重点分析主要的染色体易位、基因突变及其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
1. 染色体易位和重排染色体易位和重排是淋巴瘤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淋巴瘤中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和重排事件导致了关键基因的表达异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t(14;18)(q32;q21)易位: 这是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广泛存在。
该易位将BCL2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位于14号染色体)连接,导致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FL的发生和维持。
●t(8;14)(q24;q32)易位: 这是布基特淋巴瘤(BL)的特征性染色体易位。
该易位将MYC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位于14号染色体)连接,导致MYC基因的异常激活,促进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快速生长。
●其他常见易位: 例如,t(11;14)(q13;q32)易位在成熟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MCL)中常见,将CCND1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与IgH基因连接,导致CCND1基因的异常表达,促进细胞周期的进展和肿瘤细胞的增殖。
2. 基因突变除了染色体易位,淋巴瘤中的基因突变也是重要的遗传学特征。
这些突变影响了多种关键信号通路和调控网络,推动了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
●BCL2家族基因: 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过度表达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淋巴瘤的发展。
在FL和DLBCL等亚型中,BCL2基因的转录调控异常或基因突变常导致其过度表达。
●TP53基因: TP53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和DNA损伤修复。
TP53的突变或丢失在多种淋巴瘤中观察到,特别是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与治疗抵抗性和预后不良相关。
PDGFRA基因突变在恶性淋巴瘤中的频率及其临床意义
目前关于PDGFRA基因突变在恶性淋巴瘤中的研究尚不多,需要进一步探 讨其频率和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PDGFRA基因突变在恶性淋巴瘤中的频率。
分析PDGFRA基因突变与恶性淋巴瘤临床特征的 关系。
评估PDGFRA基因突变对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 影响。
pdgfra基因突变概述
02
pdgfra基因功能
PDGFRA基因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的编码基因,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它参与了细胞的生 长、发育和分化等过程。
PDGFRA基因通过与其配体PDGF的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
PDGFRA基因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都有表达,尤其在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组织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pdgfra基因突变在恶性淋巴瘤
03
中的频率
全球范围内的频率分布
总结词
pdgfra基因突变在全球范围内的恶性淋巴瘤中存在一定的频率分布,但具体的分布情况因地区、种族 和淋巴瘤类型而异。
详细描述
在欧美地区,pdgfra基因突变的频率相对较高,而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则较低。此外,不同类型的淋巴 瘤中pdgfra基因突变的频率也存在差异,其中某些亚型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中较 为常见。
基因突变类型
01
点突变
PDGFRA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氨基酸序列 的改变。常见的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03
02
插入或缺失突变
PDGFRA基因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基因 结构的改变。这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或蛋白功能的 缺陷。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简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占据了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大部分。
它是一种恶性淋巴瘤,来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
DLBCL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疲劳、发热等症状。
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但通过基因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病的发展、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
基因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基因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分子亚型分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以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进行分子亚型分型。
根据基因表达谱的不同,DLBCL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亚型: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non-GC)亚型和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亚型。
非生发中心亚型的DLBCL患者预后较差,而生发中心亚型的DLBCL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因此,分子亚型分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遗传变异分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遗传变异分型可以通过检测某些关键基因的突变来进行。
例如,突变在BCL2、MYC和BCL6基因中是常见的,它们分别编码抗凋亡蛋白、转录因子和抑制剂。
这些遗传变异可以影响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转录调控,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通过遗传变异分型,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免疫组化分型免疫组化分型是基于瘤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来进行的。
根据CD20、CD10、BCL6和MUM1等标志物的不同表达,DLBCL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例如:CD20+、CD10+、BCL6+、MUM1-的亚型等。
不同的免疫组化亚型对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有所不同。
通过免疫组化分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预测预后。
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
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随着近年来基因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功能分析成为了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肿瘤治疗和预防上,了解肿瘤相关基因对患者的生存和疾病过程的作用,能够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开展个性化医疗。
本篇文章将从基础概念、筛选方法和功能分析三个角度,分析肿瘤相关基因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一、基础概念肿瘤相关基因是指与肿瘤形成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因,也称为癌基因(oncogene)。
与之相对的是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这些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保证细胞的正常分化和细胞凋亡。
而当它们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紫外线暴露等,就可能出现突变,失去抑癌功能,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二、筛选方法肿瘤相关基因的筛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一些方法有基因芯片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和RNA干扰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通过将数千个核苷酸序列基因材料构成的芯片与细胞或组织样本接触并根据其特有的表达谱进行细胞差异分析。
在进一步的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某些数据分析软件找出有差异表达的基因,从而找到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的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高通量的测序筛选技术。
科学家可以完整地测序单元为基因的一段长度,得到与肿瘤相关基因的具体结构和变异情况。
RNA干扰技术是通过寻找特定的控制回路而针对加剧肿瘤症状的基因进行到测序和分析。
该技术是通过人工改变RNA分子的结构来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以此鉴定相应的肿瘤相关基因。
三、功能分析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是通过多种方法,比如蛋白质互作筛选、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小分子小酶抑制剂筛选等来研究肿瘤相关基因的具体生理学功能。
通过对这些基因解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肿瘤的病理学本质和治疗途径。
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最早应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是对基因组中包含的所有基因进行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现在,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更为具体的肿瘤研究和治疗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
【原创版】
目录
1.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概述
2.基因分型的意义和方法
3.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分型
4.基因分型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5.总结
正文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类型,它起源于 B 淋巴细胞,特点是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侵犯全身淋巴结和脏器。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基因分型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基因分型是指通过对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突变类型和表达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对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肿瘤特征,选
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分型主要包括 BCR(B 细胞受体)基因重排、IGH(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TP53 基因突变等。
这些基因变异在不同的患者中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分型对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比如,对于携带 TP53 基因突变的患者,化疗疗效可能较差,需要考虑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
而对于 BCR 基因重排类型
的患者,化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分型对于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C-myc、Bcl-2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32-Joumai l Clinicai arn Expedmenal Menmiae Vol.29,No.6Maa2701并诱导肿瘤血管新生,以确保肿瘤组织适应缺氧环境[5]。
血管新生是乳腺癌迁移、扩散的重要病理基础,但乳腺癌血管新生涉及机制复杂[7]。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探讨了乳腺癌血管新生的又一机制,发现HPSE、HP-la表达上调是乳腺癌组织MVD计数增高的重要原因,临床或可通过靶向干预该两个指标来抑制乳腺癌血管新生,进而治疗本病。
本研究虽然发现该两个指标存在正向相关性,但其相互影响的机制尚无结论,这正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将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9结论综上所述,乳腺癌组织HPSE、HIP-la表达上调,与患者临床病理及MVD计数有一定关系,且两者间表达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1]刘宇琼,李娜,黄会粉,等.HP-2a对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218,93(4):269-273.[4]Liang GH,Lin ZH,Tan LY,et al.HILI a-associateh cinDENND4CPromotes ProliT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in Hypoxic Euvironmext [].Anticaucos Roz:2217,57(3):4357-4345.[]Lin MM,Liang YR,Zhu ZZ,et al.Discoven of Novel Apl Car/oxam-ido Derivatives a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la Signaling Inhibitors with Potent Activities of Anticaucos Metastasis[J].J Meh Chem,296, 92(22):9299-9514.[4]Badurajeoa CP,Modao CD,Ranvappa S,et al.Ikextificat/p of NovelClass of T/azolc-Thiadiazoloz as Potent Inhibitors of Human Heparv-naso and Oeis Anticaucos Activity[J].BMC Cancer;2917,17( 1):435.[5]Spyron A,Kundu S,Haseeh L,et al.IndTition of Heparanaso in Peh/atric Brain Tumor Cells Attexuatos their ProliTration,Invasive Capaci-/,and In VTe Tumor Growth[J].Mol Cancer Thor,2217,6(3):1775-1712.[]彭大颖,姜丽红,吴迪.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及MVD的关系研究[]•癌症进展,2217,6(11):1325-1327.[7]Devi U,Singh M,Roy S,et al.PHD-4activation:a novel stratep tocontrol HP-la and miTchcxUPai stress to modulate mammap gland patUoyPysiolop in ER+suUtypo[J].Naunyy SchmieXeXenz AnhPhaniacoi,2219,394(6):1039-1256.[3]Stone JK,Kim JH,VuUadid L,et al.Hypoxia inkucoz cancer cell-speci/c chromatin interactions and increases MALAT1expression in b/ah cancer cells[J].J Biol Chem,226,294(29):11215-11220.[]潘永杰,庞文会,孙彦,等.乙酰肝素酶和D0-42在儿童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217,51(9):29-34.[12]Zhang Y,Zhang GL,Suu X,et al.GuUexyilid II Inhibits Breast TumorGrowth and Metastasis Associateh with Decmaseh Heparanaso Expression and PhosphopOt/y of ERK and AKT Pathways[J].Molecules: 2217,20(5):737.[1]Morot b M,Bridges E,Val l i A,et al.Hypoxia-inUuceX soitch6-SNAT4/SLC33A9mvuOt/n gexeratoz exkocriuo resistance6-breast caucer[J].Pre Nat Acad SO USA,226,16(25):6054-12091.[10]刘艳秋,解长银,王志伟,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变化及意义[]重庆医学,2217,49(5):379-372 [3]Wei RR,Suu DN,Yang H,et al.CTC clusters inUuceX bp hepapnaseexUaucc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J].Acta Pha/nacol Sin,2918,39(3):1549-1557.[10]Lang T,Ran W,Dong XY,et al.Tumor Cells-Selective Bionic Nanodevice Exploiting Heparanaso Combats Me/static Breast Cancer[J].Aka Funct Matos,2218,23(17):627239.[15]邵为,林涛,仲海燕,等.缺氧微环境对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研究杂志,226,43(5):19-12,54.[6]Ll HM,Miao J,Zhu ML,et al.Bishonodiol A inhibits breast cancercell invasion and migration bp suppnssTa hypoxia TUucTie factor-la [J].J Bioexerg Biomembs,226,51(5):439-K.[7]边青召,李镇伽,崔海滨.高压氧降低缺氧诱导因子-la的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的研究[].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218,25(4):225-032.[3]潘国友,董康迪,谢德天,等.miR-357-3p对胃癌细胞SGC7791中HPSE表达的调控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26,20(4):259-291,295.[6]Yang H,Geng YH,Wang P,et al.Extracellular ATP promotoz breastcancer invasion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Pansition via hypoxia-in-kucibio factor4a signaling[J].Cancer SO,226,16(3):2059-2077.[22]黄玉钿,郑曦,吴钦穗,等.缺氧诱导因子-la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血管生成的关系分析[]•中国免疫学杂志, 226,35(11):1551-1337.(收稿日期:2229-11-23)DOI:10.3969/j.issu.1671-4999.0091.02.029文章编号:1071-4999(2991)02-0232-09C-myc、Bet-2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吴亮刘香杨辉[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佛山525300]【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2基因(Bel-2)、原癌基因C-myo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霍奇金淋巴瘤中PD-L1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与预后意义
霍奇金淋巴瘤中PD-L1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与预后意义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其特点是在淋巴结中存在大量的霍奇金淋巴细胞(Hodgkin Reed-Sternberg cells, HRS cells)。
在HL患者中,往往存在诸多免疫耐受机制的异常,其中包括T细胞的功能损害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异常表达。
其中,PD-L1和p53两个分子在HL中的表达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引起了临床医生们的广泛兴趣。
PD-L1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在HL中的表达情况受到了多个研究的关注。
PD-L1与其配体PD-1的结合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研究发现,在HL中,HRS细胞往往高度表达PD-L1,这可能是HL患者免疫逃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HL患者循环T细胞中PD-1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表明在HL中T细胞的激活状态受到了抑制。
PD-L1的表达与H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项研究发现,PD-L1在HL患者中的高表达与较差的生存率相关。
这意味着PD-L1可能是一个有潜力的预后标志物,并为H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针对PD-1/ PD-L1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如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对于那些PD-L1高表达的HL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与PD-L1相比,p53是一种更为常见的分子,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异常表达。
p53是一种重要的调控基因,主要通过对细胞周期的控制以及细胞凋亡的调节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研究发现,在HL中,p53的异常表达与预后的恶化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在HL中p53的异常表达率约为25%,而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生存率较低。
除了与预后的相关性外,PD-L1和p53的同时异常表达也被认为是HL患者预后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项研究发现,在HL患者中,同时表达PD-L1和p53的病例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年龄较大、疾病进展较快、疾病耐药性较高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分型摘要: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简介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分型意义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分型方法4.基因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5.未来展望与挑战正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30-40%。
它起源于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上也存在一定挑战。
近年来,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分型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和表达模式,从而揭示不同亚型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分子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目前,基因分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免疫组化(IHC)方法: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分型。
2.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如扩增、缺失或易位等,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提供依据。
3.基因表达谱(GEP)分析:通过对肿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高通量检测,揭示不同亚型的基因表达特征。
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检测基因组DNA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提供遗传学依据。
基因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一种称为“激活B细胞样”(ABC)的亚型,该亚型对蒽环类药物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敏感。
因此,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分型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现有的分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检测平台的稳定性、实验操作的重复性等。
其次,基因分型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仍需大量临床验证。
最后,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基础,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分型标志物。
基因突变在人类T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
基因突变在人类T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在T细胞淋巴瘤中,基因突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细胞增殖、生存、分化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
首先,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
正常情况下,T细胞的增殖受到严格的调控,以保持细胞数量的稳定。
然而,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这种调控失效,进而导致细胞过度增殖。
例如,人类T细胞淋巴瘤中常见的突变之一是针对T细胞受体(TC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突变,这些蛋白包括CD3ε、ZAP-70和LAT。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对自身抗原过度敏感,以及正常细胞增殖调控机制的改变,从而促进T细胞淋巴瘤的发展和进展。
其次,基因突变还可以间接影响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反应。
正常情况下,T细胞通过TCR识别和杀死异常细胞,以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基因突变可以导致T细胞功能的改变,包括细胞附着、迁移、促炎因子的分泌等。
这些改变可以改变T细胞对抗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导致T细胞淋巴瘤的发展。
此外,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也与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相关。
例如,TP53基因的突变与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
TP5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p53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蛋白,它参与调节细胞凋亡、DNA修复和细胞周期的关键事件。
当TP53基因突变时,p53的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导致细胞对DNA损伤的敏感性增加,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
这使得T细胞淋巴瘤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抵抗药物治疗。
总体而言,基因突变在人类T细胞淋巴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细胞增殖、生存、分化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进而促进T细胞淋巴瘤的发展和进展。
深入理解这些基因突变的机制对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个体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肿瘤基因诊断的意义与临床应用
肿瘤基因诊断的意义与临床应用关键词:肿瘤基因诊断肿瘤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动物致癌实验都已表明,肿瘤的发生必须经过发生、发展和恶化三个阶段。
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为止,肿瘤的发生机理几乎是不清楚的。
进入60年代后期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才开始起步,1970年Temin发现了逆转录酶解释了RNA型肿瘤病毒引起肿瘤的机理,1976年Bishop发现并证明了正常细胞内也存在肿瘤基因(C-ONC),此后肿瘤发生机理的研究才出现了飞跃的发展。
1982年美国东海岸的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克隆成功了肿瘤基因ras基因,以此为契机,诱发细胞癌化的肿瘤基因(oncogene)被陆续发现,其中由于点突变引起的ras基因的活化,染色体的易位引起c-myc,c-abl的活化,基因的扩增引起N -myc的活性化等等尤其引人注目。
另一方面,1986年,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原因基因RB基因的克隆成功为契机,肿瘤抑制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失活引起肿瘤发生的假设得到证实,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也出现了飞跃的发展。
肿瘤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克隆成功使肿瘤的研究真正进入了基因时代。
到目前为止,很多研究都已表明,与肿瘤的发生相关的一组基因的异常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说肿瘤是与基因相关的疾病。
基因诊断在肿瘤的预测,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分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简要地阐述。
1.肿瘤易感性检测。
在肿瘤的总发病率中,遗传性肿瘤占5-10%,例如遗传性非息肉型大肠癌,是由于碱基错配修复基因(MMR)发生突变所致;家族性息肉型腺瘤,是因为APC 基因发生等位缺失。
这些肿瘤患者的亲属发生同样肿瘤的危险性远高于普通人群[1]。
在这些高危人群中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可发现突变携带者,在肿瘤还未发生之前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如定期体检。
避免环境中其它危险因子、药物性预防等可有效地降低这类遗传性肿瘤的发病率。
2.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肿瘤的诊断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病理学的检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诊断以其特有的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在肿瘤的诊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中MALAT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结中MALAT1的表达及其
临床意义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MALAT1基因概述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概述 • MALAT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
达
• MALAT1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 后的影响
• MALAT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 用机制探讨
MALAT1)。
组织学检查
取小鼠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 析,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和MALAT1表达情
况。
肿瘤生长观察
定期测量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并绘制生 长曲线。
实验结果
过表达MALAT1可加速小鼠肿瘤生长,而 敲低MALAT1则抑制肿瘤生长。
MALAT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机制
调控基因表达
MALAT1表达与淋巴 结转移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 瘤患者中,MALAT1的表达水平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提示 MALAT1可能与肿瘤的侵袭和转 移能力有关。
MALAT1表达与患者 预后相关
高表达MALAT1的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 ,而低表达MALAT1的患者预后 较好,生存期较长。这进一步证 实了MALAT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 瘤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假设
我们假设MALAT1在DLBCL淋巴结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及预后密切相关。通过 检测MALAT1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02
MALAT1基因概述
MALAT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MALAT1基因定位
MALAT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q13,是一种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
肿瘤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解析和临床意义
肿瘤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解析和临床意义肿瘤基因组测序是一种通过测定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组序列,以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的方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基因组数据被产生出来。
这些数据的解析和理解对于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解析可以揭示肿瘤的遗传特征和致病机制。
通过分析肿瘤细胞中的突变、拷贝数变异和表达水平等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肿瘤的突变模式和突变频率。
这有助于我们识别驱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并进一步探索肿瘤的致病机制。
此外,基因组测序还可以帮助鉴定肿瘤中的肿瘤抗原,从而为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信息。
肿瘤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解析对于肿瘤的分类和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可以将肿瘤分为不同亚型或亚群。
这种分子分型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提高临床医学的精确性和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此外,基于测序数据的诊断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肿瘤的遗传突变,如基因重排、拷贝数变异等,并与临床表型进行关联,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解析还可以为肿瘤的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肿瘤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等。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或表达模式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可以被作为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此外,肿瘤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解析还可以为新药研发和药物治疗提供支持。
通过对肿瘤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肿瘤特有的靶标和致病基因,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有力的靶点。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基因组测序数据可以实现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基因表达水平,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肿瘤基因组测序数据的解析和临床意义密切相关。
通过对肿瘤基因组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关于肿瘤的遗传特征、分类、诊断、预后以及药物治疗信息。
这些信息将为精确医学的发展和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促进肿瘤的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有效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福祉。
老年淋巴瘤患者microRNA—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老年淋巴瘤患者microRNA—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目的研究microRNA-21(miR-21)在老年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老年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在该院诊治的62例老年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体检老年人群60名外周血的正常对照组的比较,用FQ-PCR方法检测miR-21表达,并判断其表达与淋巴瘤细胞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结果老年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miR-2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外周血循环miR-21检测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新标志。
标签:老年;淋巴瘤microRNA-21;表达;临床意义淋巴瘤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类型,老年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要比年轻患者差,其心、肺、肝、肾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明显衰退,对化疗的耐受性也较差,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会更为严重。
因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加强治疗的预后分析对老年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获得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miR-21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患者血清中miR-21的表达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1]。
该研究通过检测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血清中miR-21的表达,探讨其在老年淋巴瘤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诊治的62例老年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6例,女26例。
患者平均年龄63岁。
对患者的肿瘤活检组织和外周血进行收集。
并以60名健康体检老年人群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组。
1.2 方法采用miR-21提取试剂盒提取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的miRNA,用FQ-PCR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
首先,以15 μL反应体系为载体,混合3 μL逆转录酶与10 ng总RNA,进行16 ℃30 min、42 ℃30 min、85 ℃5 min的逆转录,取得逆转录产物cDNA。
IL4I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L4I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恶性增生引起。
B细胞淋巴瘤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因此,研究深入了解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IL4I1(Interleukin 4 induced gene 1)是一种编码酶的基因,主要在B细胞中表达。
最近的研究发现,IL4I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
首先,IL4I1的高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IL4I1的表达水平在淋巴结受累的患者中明显高于未受累的患者。
此外,IL4I1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瘤的分期、病理类型和转移程度等临床特征也有关联。
这些结果表明IL4I1可能参与了淋巴瘤的发展和进展过程。
其次,IL4I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
研究发现,IL4I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下降相关。
此外,IL4I1的表达水平还与淋巴瘤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增加相关。
这些结果提示IL4I1可能成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
最后,IL4I1可能参与了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逃逸和免疫调节。
IL4I1是一种氧化酶,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
研究发现,IL4I1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促进淋巴瘤细胞的逃避免疫监视。
此外,IL4I1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进一步影响淋巴瘤的发展。
总之,IL4I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
IL4I1可能参与了淋巴瘤的发展和进展过程,并且可能成为患者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
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IL4I1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机制,并为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瘤相关基因的功能及临床意义张莹;甘润良【摘要】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有众多的基因参与其中.某些基因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PRF1基因突变,套细胞淋巴瘤中SOCS3基因缺失及甲基化等与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有关;某些基因与淋巴瘤的诊断有关,如检测BCL10基因突变、CDH1基因甲基化、MALT1基因重组等有助于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或者类型的鉴别;某些基因与淋巴瘤的治疗有关,如治疗前后PIG-3基因表达出现改变,IL-10基因的不同基因型患者对同种治疗的反应不同等;某些基因与淋巴瘤的预后有关,如P15启动子甲基化、CDKN2A缺失等与生存指标有关,可作为淋巴瘤的预后指标.【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01【总页数】4页(P174-177)【关键词】淋巴瘤;基因;功能;临床意义【作者】张莹;甘润良【作者单位】421001 衡阳,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421001 衡阳,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简称淋巴瘤。
按病理组织学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前发现大量的基因异常改变如突变、甲基化、缺失、易位、重组等,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发生,并有助于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提示预后。
认识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对于揭示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L20、 MAdCAM-1、CCR6基因:Takata等[1]研究十二指肠滤泡性淋巴瘤(DFL)的发生机制,用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72例组织样本,包括十二指肠滤泡淋巴瘤(DFL),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淋巴结滤泡淋巴瘤(NFL)样本,3种类型淋巴瘤差异表达基因(DEG)的表达谱表明,十二指肠滤泡淋巴瘤和MALT淋巴瘤有共同的特点,CCL20和MAdCAM-1在DFL和MALT淋巴瘤中上调,但在NFL中下调,双重免疫荧光显示,CCL20和CCR6在DFL和MALT淋巴瘤中均共同表达,得出CCL20和MAdCAM-1的高表达和CCL20和CCR6的共同表达在十二指肠滤泡性淋巴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PRF1基因: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约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Ciambotti等[2]之前分析了少量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发现27%的人携带PRF1突变,后来扩大初步研究的样本到8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发现23例有突变,21例携带共10种不同的PRF1突变,包括20例单等位基因突变和1例双等位基因突变,得出PRF1单等位基因突变在儿童ALCL患者中出现频率较高,可能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一个诱发因素。
3.NOTCH1基因:黄轶群等[3]研究RNA干扰沉默NOTCH1基因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增殖、凋亡的影响,用转染、RT-PCR、Western blot法、MTT 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发现NOTCH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转染组增殖率明显低于NegshRNA组和空白组,得出干扰沉默NOTCH1基因可抑制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提示NOTCH1基因可能参与套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4.SOCS3基因:SOCS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已在不同类型的人类癌症中发现SOCS3甲基化和基因沉默。
Molavi等[4]研究了SOCS3 缺失在套细胞淋巴瘤(MCL)中的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SOCS3蛋白表达和基因甲基化,发现SOCS3蛋白表达缺失,SOCS3表达阴性的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始终发现SOCS3甲基化,SOCS3阳性则未发现甲基化,SOCS3的慢病毒转染入SOCS3阴性细胞株增加了其凋亡活动,提示SOCS3基因缺失可能与套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Krishnadasan等[5]研究得出SOCS3过表达还是滤泡淋巴瘤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1.BCL10基因:Zhu等[6]研究了BCL10基因突变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眼附属器淋巴瘤(OAL),非典型淋巴增生(ALH)和反应性淋巴增生(RLH)中的表达,且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OAL 23例,ALH 10例,RLH 10例,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BCL10蛋白表达,结果发现15例OAL中检测到BCL10基因表达,11例中发现BCL10新型突变,1例ALH和1例RLH中发现突变,对照组中没有发现BCL10基因突变,突变的分布规律与病理诊断一致,且比病理诊断更敏感,认为这些突变可以用来鉴定病变阶段和临床特点,即使没有形态学改变。
Chen等[7]研究得出BCL10过表达还参与了高级别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生。
2.CDH1、LRP12基因:Bethge等[8]研究淋巴瘤基因甲基化,通过定性、定量甲基化分析筛选出5个甲基化基因(BMP7、BMPER、CDH1、DUSP4和LRP12),结果发现基因LRP12和CDH1甲基化频率最高,这些基因启动子在各种对照样品以及滤泡增生样本中未出现甲基化,显示了高特异性,因此,LRP12和CDH1甲基化结合可以成功区分绝大多数淋巴瘤和对照样本,可作为监测B细胞淋巴瘤的表观遗传标记。
3.EBI3基因:伯基特淋巴瘤(B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之间的区别很困难,因为形态学特征介于DLBCL和BL之间(这里称为BL/DLBCL)。
Gonin等[9]研究得出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在BL和DLBCL中差异表达,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表达数据和BL、 BL/DLBCL、DLBCL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BI3在EBV阳性或阴性的BL病例中不表达,而在接近80%的DLBCL病例的30%以上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与亚型无关,因此,EBI3检测可有助于从DLBCL中区分出BL。
4.MALT1基因: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占约90%的原发性肺淋巴瘤,通常需要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如外科活检。
Kido等[10]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他们检测BAL流体(BALF)细胞中MALT1基因重组来诊断MALT淋巴瘤,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10例疑似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检测有MALT1基因重组的BALF细胞百分比,结果BALF细胞MALT1基因重组在4例肺MALT淋巴瘤病例中是阳性的,在5例没有肺MALT淋巴瘤病例和1例肺MALT淋巴瘤是阴性的,表明BALF细胞MALT1基因重组的检测对诊断肺MALT 淋巴瘤是有用的。
1.CD59基因:Song等[11]发现miR-224的表达在DLBCL中下调,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证明miR-224通过绑定到CD59的3′端直接下调CD59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D59的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发现CD59的表达可以预测DLBCL患者用R-CHOP(利妥昔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反应和结果。
Song等[12]还发现CD59高表达与短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CD59水平也可预测用R-CHOP治疗的DLBCL患者的预后。
2.PIG-3基因:朱锋等[13]研究了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PIG-3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升高,认为PIG-3表达下调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PIG-3可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3.IL-10 基因:Gupta等[14]研究得出血清高IL-10患者比低水平患者有更短的无事件生存期(EFS),说明IL-10血清水平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结果有关。
Schoof等[15]进一步研究了IL-10遗传变异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程的影响,用探索回顾性研究和随机试验研究了301例HL患者,发现IL-10(-597AA)、IL-10(-824TT)和 IL-10(-1087AA)基因型的患者有较低的无治疗失败生存率(FFTF),约48%的HL患者存在IL-10(-1087G-824C-597C)单体型,有较高的FFTF,他们的研究为IL-10启动子基因变异体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程有关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4.CDC7基因:细胞分裂周期7(CDC7)是一种DNA复制所需的丝/苏氨酸激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高表达。
Hou等[16]用人DLBCL-ABC亚型细胞ly3研究了细胞凋亡改变,CDC7用siRNA质粒沉默,分别用和不用利妥昔单抗处理CDC7沉默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相比控制组siRNA-转染细胞, siCDC7-转染细胞和用利妥昔单抗处理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偏高,并且利妥昔单抗进一步加强了siCDC7-转染细胞的凋亡水平,两者发挥协同效应,因此,CDC7对于DLBCL患者的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靶点,CDC7抑制剂结合利妥昔单抗将是ABC-DLBCL患者的新疗法。
侯芸等[17]研究得出外周血和骨髓中CDC7基因高表达还是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与传统预后指标相结合可以准确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靶向调控CDC7通路可能成为治疗难治性DLBCL患者的新途径。
5.E2A基因:Steininger等[18]研究了E2A在淋巴瘤细胞中的作用功能,发现在至少70%的Sezary综合征(SS)患者中存在E2A基因缺失,且证明了E2A在人淋巴细胞的肿瘤抑制功能,可有助于通过改变E2A的活性开发淋巴瘤新的治疗策略。
Liu等[19]研究得出异常的E2A表达还是胃MALT亚型的一个诊断要素,需要前瞻性研究来验证E2A表达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反应不佳之间的联系。
1.CD20基因:Zhang等[20]研究了CD20基因多态性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意义。
他们测序160例新患DLBCL患者外显子3~8,免疫组化检测CD20的表达,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型频率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利妥昔单抗化疗后,rs2070770的T等位基因与延长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在没有接受利妥昔的患者rs2070770的T等位基因也与更长的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得出CD2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DLBCL的高风险因素,但rs2070770的T等位基因是一个优越生存期的潜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