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1. 引言实验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与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中小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实验教学的目标实验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实践能力。

中小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旨在帮助学校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并为教师提供指导,使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

2.1 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学生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锻炼实验操作和安全意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正确使用实验设备、注意实验安全,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和安全意识。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安全,中小学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3.1 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和内容。

教学计划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妥善安排实验课程的顺序和难度。

3.2 实验设备和材料的购置与维护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购置与维护制度。

保证实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充足,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3 实验室的管理与安全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

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实验室设施和仪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行为规范和安全意识。

3.4 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提升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实验教师。

通过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3.5 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改进学校应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定期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浅谈中小学管理革新的理念与策略

浅谈中小学管理革新的理念与策略

浅谈中小学管理革新的理念与策略中小学管理革新是指对传统的中小学管理模式进行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发展为目标。

它包括了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革新,旨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一、理念革新1.学生导向:传统的中小学管理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教师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性。

新的管理理念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特长,推动培养具有多元智能、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人才。

2.教育创新: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的需要。

新的管理理念要鼓励教师开展教育创新,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3.教育评价:过去的中小学管理模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导致了学生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新的管理理念应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维度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策略革新1.建立学校的发展指导思想: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办学特色,建立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要求的指导思想。

通过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任务,为管理工作提供方向。

2.建立教师发展体制:教师是中小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他们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整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发展体制,包括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晋升机制等,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激励。

3.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校管理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例如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合作、目标管理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管理的经验和方法。

4.强化家校合作:学校管理要注重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互动平台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5.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学校管理要注重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ppt 52页)

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ppt 52页)

课堂听课的三听、四看、一关注
●三听——
一听:听教师向学生发出的信息 二听:听师生交流的信息 三听:听学生发出的信息
●四看——
一看:看教师的教态真切否? 二看:看教学目标落实否? 三看:看师生的互动多向否? 四看:看学生的情绪主动否?
●一关注——
关注课堂教学中智慧生成的过程与效果。
课堂观察的着眼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 着眼点 ——三维目标是否有机整合 ● 着力点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 落脚点 ——学生学习是否主动有效
浙江瑞安隆山高中教育科研“十个一”工

• 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 开一节优质课 •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 参加一次学校说课活动 • 作一个读书报告 • 分析当年高考试卷并写教学启示一份 • 向学生开一次课外知识讲座 • 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 完成一项课题研究 •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一个
广西柳州市一中校本教研做到“六个一”
• 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 • 每学期写一篇最佳教案 • 每学年确定一个教研专题 • 每学年订一本业务资料 • 每学年写一篇专题总结或论文 • 每学年做一次有特色的专题报告
深圳市育才中学每学年做到“六个一”
• 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 • 开展一个教学课题研究 • 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 • 做好一个多媒体课件 • 出好一份模拟考核试卷 • 撰写一篇教研论文。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 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一个落点、两个主体、三 个要素

落点

改进教师的教学

主体
主体

(学校)
(教师)
• 三个要素
•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关系图

自我反思

中小学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导师制逐渐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导师制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成长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导师制的实践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出发,探讨中小学导师制的发展方向和改进策略。

中小学导师制的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师资源不足。

许多学校存在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导师难以全面指导学生的成长,甚至出现师生脱节的现象。

一些学校的导师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难以胜任导师的角色。

二是导师制度的不完善。

一些学校在导师制度的实施上存在着模糊不清的问题,导致导师的指导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学校缺乏对导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导师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是学生和家长对导师的认知不足。

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导师的作用和价值认知不足,甚至存在误解和排斥的情况,导致导师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学校应该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导师的素质和能力。

建立完善的导师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励导师更好地履行职责。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制度的了解和支持,促进导师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应该积极拓展导师资源,引入社会资源和专业力量,从而丰富导师团队的力量,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对于中小学导师制的未来发展,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一是导师制的理念与目标。

中小学导师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导师制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导师制的实现需要依托于学校管理体制和师生关系的优化,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导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还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导师指导的范围和方式。

三是导师制的评价与监督机制。

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1.引言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中小学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程和制度。

该制度旨在明确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效果。

2.目的和意义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学习管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具体意义如下:•规范教学行为: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教师正确履行职责,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评估和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增强学生学习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助于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3.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教学目标和计划•明确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和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评估和调整机制,及时反馈和改进教学计划。

3.2.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指南,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调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防止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新颖性而忽略了教学效果。

3.3.教学过程管理•规定教师应遵守的课堂纪律和教学行为规范,明确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教育理念。

•强调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公平公正。

3.4.课程设置和资源管理•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教学科目,明确课程设置的标准和要求。

•配置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5.教师培训和评估•提供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方式,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估机制,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优秀教师,促进教师成长。

3.6.学生管理和评价•明确学生的学习纪律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论与实践融合: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

理论与实践融合: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

理论与实践融合: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基地,与中小学的对接不仅可以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还可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角度探讨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的意义1.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以理论知识的授课为主,而中小学教师则更多地面对实际教学的挑战。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对接可以促进双方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上的交流与共享,让教育理论更贴近实际教学,让教学实践更具有理论指导,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2.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创新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对接可以通过构建实践课程、教学实习和校企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到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教育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人才。

3.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各自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对接,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高师院校可以向中小学提供教育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中小学也可以向高师院校提供实际的教学案例和反馈,让双方能够在资源上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 构建联合培养机制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可以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制定合作协议和双向联合招生等形式,实现教师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师院校可以派出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到中小学实习,让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获得锻炼和实践,中小学也可以派出教师到高师院校参与教学理论的研讨和分享。

2. 建设实践课程高师院校可以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建设一些实践型课程,比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科教学等课程,让中小学教师可以在高师院校的帮助下,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师院校还可以提供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指导,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果。

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

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

定义特点定义与特点历史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学制度。

自那时以来,政府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干预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现代的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的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更加注重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也更加注重与家长、社区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

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的历史与发展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确保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教育部包括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教育工作。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直属教育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导处负责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督,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安排课程表和教学计划等。

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聘任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等。

总务处负责学校的后勤保障和财务管理,包括校园设施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学校的资产和财务等。

中小学行政管理机构中央教育督导机构地方教育督导机构教育督导机构招生计划与政策学籍注册与管理考试与成绩管理030201招生与学籍管理教学计划与组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估与改进教学管理与评估岗位设置与招聘培训与发展考核与评价教职工管理与培训德育教育计划活动组织与实施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0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01资源分配公平02规划科学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与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

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视野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教育国际化与交流合作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强化结果运用1 2 3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治理模式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与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与普及化程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全面质量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教育国际化与交流合作的深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01跨境教育合作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03。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安徽省广德县桃李园学校校长闵洪保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基础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随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这一崭新的办学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6年,桃李园学校作为广德县首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

五年来,我校在无现成模式可循、无成熟经验可鉴的形势下,边实践边思考,通过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在广德教育战线上形成了“1+1>2”的竞争合力,推动着学校乃至全县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一贯制的潜在优势是不容置疑的。

2010年我校实行中小学分部管理,将学校分为中学、小学和后勤三大块管理,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五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理想的成绩:2010年,我校被评为宣城市优秀民办学校,在县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被评为宣城市平安校园、宣城市家长示范学校等;2011年,我校被授予广德县文明单位、宣城市绿色学校、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等;在教育教学上,我校中小学学生多次在艺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竞赛上获奖,期末统考和中考成绩在全县前茅,毕业生普受社会赞誉。

一、分部管理,高效快捷,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2010年,学校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初中部、小学部和后勤部三块加以管理。

初中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中小学校长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管理上更加高效快捷,而且在学校后勤和对外事务上没有后顾之忧。

教学资源、餐厅、图书室、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互惠,优化组合,合理调配,既节省了至少几百万元的重复投资,减轻了财物上的压力,又提高了相关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了不良资产的形成。

也减少了小学升中学的升学压力,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学校将小学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和高年级(五六年级),将初中三个年级都分开进行管理,指定熟悉业务和情况的校长或中层干部进行分管。

浅论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论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论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小学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班级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浅论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班级纪律混乱小学生年龄偏小,往往还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出现一些纪律问题,比如上课时吵闹、随意走动、不遵守纪律等。

这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2. 学生沟通交流不畅有的学生内向羞涩,不善于与同学交流,不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与他人的良好交流。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激情和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状态不佳,影响学习成绩。

4. 家长介入不足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关注,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和监督,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利。

二、解决对策1. 班级纪律混乱针对班级纪律混乱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明确的班级纪律制度,每个学生都要明确班规班纪;(2)加强纪律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互相尊重,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进行纠正,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2. 学生沟通交流不畅针对学生沟通交流不畅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学习小组或者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机会与同学交流;(2)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3)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2)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增加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3)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创新与实践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创新与实践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创新与实践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创新与实践是教育工作者们长期以来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就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管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以规范化为主,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因此,我们需要实施差异化管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挑战性任务,鼓励他们追求卓越;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二、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氛围的积极性和和谐性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组织班级会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安排适当的课间休息和游戏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班级管理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者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例如,班级网站和微信群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的重要平台,可以发布班级通知、作业布置等,并及时收集家长和学生的反馈。

这样一来,班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会得到提高,并能够更好地满足家校合作的需求。

四、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是中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行为规范的讨论等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引导他们良好地行动,帮助他们发展自我掌控力和自律性。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学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育变革中的学校管理模式

中小学教育变革中的学校管理模式

中小学教育变革中的学校管理模式中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小学教育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变革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需要积极探索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首先,中小学教育变革中的学校管理模式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因此,学校在管理上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其次,中小学教育变革中的学校管理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参与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中的学校管理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启迪者。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中小学教育变革中,学校管理者还需要重视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智能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中小学教育变革中的学校管理模式还需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中小学学校管理(1-2)

中小学学校管理(1-2)
一、管理、学校管理与中小学管理 二、中小学管理的意义 三、中小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学校管理与中小学管理
(一)管理 管理就是人们在管理人员或机构科学地组织领导下,高质
高效地完成既定任务、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一个学校的具体范围内,
一、中小学管理的原则 二、中小学管理方法
一、中小学管理的原则
(一)中小学管理原则的含义和作用 (二)中小学管理原则的确定 (三)中小学管理原则的体系
(一)中小学管理原则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是指中小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进 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管理者依据现代学校管理原 理指导办学管校实践时必须依循的行动准则。
(一) 中小学人员管理的内容
1.对教师的管理 2.对学生的管理
1.对教师的管理
教师管理的主要任务有: (1)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切合本校实际,任人唯贤,
择优聘任教师;
(2)制定本校教师岗位责任制度,落实职责要求; (3)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4)全面规划并制定提高本校教师业务水平的计划,并认真
9. 范国睿,《学校管理学的理论与实务导 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10. 张新平著《教育管理实践个案研究:实 地研究方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业要求:
1.请阅读三本以上的学校管理方面的书籍, 完成读书报告。(第6周交)
2.结合教育见习,进行中小学管理现状调查, 完成调查报告。(第13周交)
措施; (2)开辟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学、管理和自
我教育的能力,为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3)健全与完善班级管理组织,明确班级管理的任务与目

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要求日益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合和教育,作为新型教育理念的代表之一,在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合和教育文化理念合和教育的文化理念是“以合育人,以和谐共生”,即以合作为基础,推动个体和集体、个体和自然、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其教育宗旨是“培养全人才、培育全民众、建设和谐世界”,注重思想性、实践性、跨文化交流和全民教育,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精英为目标,推进教育公正,打破地域、产权、技术和行业壁垒。

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在保持各自育人特点的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根据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估、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强化学校在综合教育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同时,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也强调了教育服务社会的属性,鼓励学校探索更多社会化、联合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

1、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合和教育推崇教育共同体建设,支持和鼓励学校开展内部学科联合备课、研究型学习和跨学科交流,共同解决教学难点和提高教育质量。

与此同时,合和教育也着力推进建立跨地区、跨学校、跨领域的教育联盟,探索更多智慧化、高效化、共享化的发展模式。

2、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合和教育鼓励学校通过教师、教育设施与设备共享,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合和教育也通过建设IT信息技术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库等,加强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和支持。

中小学5项管理工作总结

中小学5项管理工作总结

中小学5项管理工作总结
中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管理工作中,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努力。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总结中小学管理工作。

首先,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档案
和学习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其次,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关注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师生之间
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第三,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教师的培训
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发展空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积极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最后,学校管理工作需要关注家校合作。

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建
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中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关注和努力。

只有做好了这五项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希望每个学校都能够重视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

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一、引言二、合和教育文化理念的内涵合和教育文化理念是指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合和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素养。

在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和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扎实学识、有健康体魄、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让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

三、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多所学校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形成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职能的联合体。

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资源共享:教育集团可以整合各自学校的师资、教材、设施等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2.优势互补: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使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3.规模效应: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育质量。

4.专业化管理:教育集团可以引入专业管理团队,使各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1.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在合和教育文化理念下,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路径首先是构建共同的价值观。

各所学校要在价值观上实现统一,积极倡导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2.整合教育资源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整合各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校园设施等,使各个学校能够互相借鉴、共享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优化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专业化管理,使每个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

4.实施协同育人合和教育文化理念强调综合育人,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在教学、生活、行为等各方面进行协同育人,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服务。

小学管理和初中管理制度

小学管理和初中管理制度

小学管理和初中管理制度一、教学管理1. 教学目标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生活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学科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

3. 教学方法小学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小学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多元化评价,包括书面考试、口头测试、作业评价、实践能力考核等。

二、学生管理1. 学生考勤小学学生每天上学都需要上交考勤卡,缺勤的学生要及时请假并由家长签字确认。

2. 学生纪律小学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严格,包括着装整齐、言行举止文明、上课认真听讲等。

3. 学生行为奖惩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惩罚。

三、教师管理1. 教师职责小学的教师要善于教书育人,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 教师培训小学的教师要定期参加教育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师评价小学要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对教师进行考核和奖惩。

四、学校管理1. 行政管理小学的行政管理要健全,包括财务管理、设施管理、安全管理等。

2. 安全管理小学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消防、课间操、校车等安全工作。

3. 家校合作小学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做好家访和家长会等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初中管理制度一、教学管理1. 教学目标初中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初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

3. 教学方法初中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小学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育管理

第一篇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章导论一、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益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教育管理的概念:教育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教育管理分类:国家教育的行政管理(宏观管理)和学校内部的管理(学校管理、微观管理)。

四、教育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社会.。

同一社会。

P4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包含的三层意思:1、管理要有正确的目标2、管理要有合理的组织措施3、管理要讲效率二、教育管理的特点:1、管理内容的教育性2、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3、管理过程的复杂性(人的成长周期长,过程非常复杂)三、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1、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的主要矛盾2、教育管理的矛盾是教育主要矛盾的反映3、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四、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1、主体与客体(教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也是教育管理的主体)2、共性与个性3、质量与数量(质量和数量的关系,表现为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的关系)4、有效和无效(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益,即在相同的时间里以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质量更高,数量更多的学生,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品. 无效管理的概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辛勤劳动而达不到预期管理效果的管理)5、集权与分权6、权威与服从(教育权威是指教育管理过程中使全体教育人员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服从指教育管理过程中遵照和听从教育权威意见的行为。

教育权威来源于:1、管理者所拥有的职位和职务2、教育管理者本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实绩第三章教育管理的目标一、教育管理目标的作用:1、导向聚合作用2、激励作用3、控制作用二、制定教育管理目标的依据:1、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3、教育科学理论4、教育发展得客观实际三、教育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2、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3、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4、有利于改进管理作风,提高管理能力.第四章教育管理的过程第五章教育管理的质量一、教育管理质量的特点:1、教育管理质量标准的综合性2、教育管理质量控制的复杂性3、教育管理质量评价的模糊性4、教育管理质量形成过程的长期性第六章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一、唯物辩证法对教育管理研究的指导作用可以从以下五个基本观点中体现出来:1、实事求是的观点2、普遍联系的论点3、动态发展的观点4、矛盾统一的观点5、质量结合的观点二、教育管理研究的具体方法:1、调查法(通过调查,可以收集大量的教育管理方面的客观资料,经过科学分析,能发现问题,揭示规律,形成科学认识,指导决策,反馈效果)2、实验法3、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由研究人员和教育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谋求在工作环境中对当前问题的解决,评价和改正行动过程中的研究发法)4、其他【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个案分析发(以一个人或几个人,或以一个群体为一个单位做样本对某种教育现象或某种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第二篇中小学教育行政第七章教育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一、教育行政机关的概念:教育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担任教育行政管理专门的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中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行政机关。

中小学校长培训心得(2篇)

中小学校长培训心得(2篇)

中小学校长培训心得一、引言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我深切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重大。

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我参加了一场为期几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二、理论学习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教育管理和领导的理论。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了解了这个理论后,我更加明白了如何激励教师,提升他们的工作动力。

我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在教师会议上鼓励教师们分享成功经验,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动力,还增加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这个理论的应用效果明显,我决定将其继续推广使用。

三、沟通技巧在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一系列沟通技巧,如有效倾听、积极回应和建立信任等。

这些技巧在校长的工作中至关重要。

校长需要与教师、家长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并及时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沟通技巧,我提高了自己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加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我还学会了通过积极回应来支持教师和激励学生。

这些沟通技巧在我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交流中带来了显著的改变,促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四、团队建设作为一名校长,团队建设是我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建立高效团队,并通过实践进行了团队合作训练。

这让我对团队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只有有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学校才能顺利地运转。

我学会了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并发挥他们的潜力,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我也学习到了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这对团队的凝聚力和效能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只有校长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学校才能不断进步。

五、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

在培训中,我们专门学习了教育改革的最新政策和措施。

我意识到教育改革对学校的重要性,并了解了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中小学管理》

《中小学管理》

中小学管理是指对中小学的组织、管理和运作进行的工作。

中小学管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资源管理四个方面。

学校管理是指对学校的整体运作进行的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的组织架构、职能、决策与执行、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公关与信息管理等。

教学管理是指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学资源的组织与使用、教学质量的评估与改进等。

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进行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选拔、招生、报到、住宿、就餐、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纪律管理等。

资源管理是指对学校的物质、财务、人力、信息等资源进行的管理中小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理论、方法、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协调,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中小学管理需要建立在规范、公正、透明的基础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使学校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中小学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学术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中小学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校的管理措施。

学校管理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

学校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要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中小学管理还要注重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制定合理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

另外,中小学管理还要注重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与家长、社会、政府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之,中小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在规范、公正、透明的基础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中小学管理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伍德勤张乐群徐剑虹编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编委会主编:伍德勤时伟编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方兴武、王艳玲、刘时勇、伍德勤、汪明时伟、吴立保、邹斌、张杰、张治勇张乐群、杨震、郑显亮、殷世东、魏成杰责任编辑:朱移山总序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普及十二年的高中教育,并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仅有数量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质量问题。

现在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是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为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第17条就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而现在的师范院校还仅仅依靠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两门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形成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

为了适应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了解最新的教育实践经验的需要,我们特地编写"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该丛书强调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阐明基础教育中的新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教育法律、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问题,同时突出可操作性,并强调尽可能体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反映最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

期盼读者能从中受到启迪。

编者2004年1月于阜阳师院目录前言第一章中小学管理概述第一节中小学管理的意义与内容第二节中小学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节现代教育理念与中小学管理第四节西方"人性假设"理论与中小学管理第二章中小学管理体制第一节中小学的办学体制第二节中小学的领导体制第三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第四节中小学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第三章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第一节中小学校长的地位与职责第二节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素养第三节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第四章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第一节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养第二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第三节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第四节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任用第五节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第五章中小学学生管理第一节中小学学生的基本特点第二节中小学学生管理的意义和原则第三节中小学学生组织与社团的管理第四节中小学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管理第六章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第一节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第二节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管理第三节中小学教师备课与上课的管理第四节中小学学生作业与考试的管理第七章中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第一节中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的任务第二节中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的过程与内容第三节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管理第八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第一节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特点与功能第二节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第三节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第九章中小学行政与后勤管理第一节中小学行政管理第二节中小学财务管理第三节中小学后勤管理第十章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第一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的意义和原则第二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的内容和方法第三节民办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附录一:(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节选附录二:(中国台湾)高震东《忠信教育法》节选主要参考书目前言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取决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自产生的时候起就有了管理活动。

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从夏朝起就开始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主要是太学,由太常统管;地方是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府州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

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部门,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的部门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化。

辛亥革命以后,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体制:中央叫教育部,各省叫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

建国以后,主要沿用这种体制。

以上说的是学校的外部管理。

学校的内部管理其渊源也很长,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原则、方法,甚至开学、招生及管理等,都有论述。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一1670)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等都有较详细的论述。

但是把学校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一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

这是因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越来越复杂,需要有一套科学的领导方法和管理方法,于是学校管理学逐渐从教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早在1903年就把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师范学堂中讲授。

20世纪30年代和4 0年代,我国还出版了一些教育管理学的专著,如1931年出版了张季信的《中国教育行政大纲》,同年出版了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1932年出版了夏承枫的《现代教育行政》,1942年出版了罗廷光的《教育行政》。

那时的教育行政,包括学校管理在内。

建国以后的前30年,这门学科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建国初期,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后来又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

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校管理学这门学科仍没有获得独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理论界许多同志认为:学校管理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尤其是各省市教育学院的同志,为重建这门学科作了不少努力。

因为这门学科是他们培训学校管理干部的主要课程。

1981年4月在福州召开的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期间,10位同志发起成立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筹备组。

同年12月,安徽省成立全省教育管理研究会,邀请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筹备组成员参加。

1982年暑假,由辽宁教育学院发起、大连教育学院承办,举办了全国教育学院学校管理学大连暑期研究会,由事先约请的13位同志作学术报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学校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这是我国研究学校管理学的一次空前盛会。

1983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会在西安陕西教育学院举行成立大会,即首届学术年会。

中央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都派了领导同志参加,会后出版了论文集《论学校管理》。

1984年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学校管理研究会。

1984年11月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在河南安阳和江苏南京分别召开全国部分优秀小学校长和优秀中学校长座谈会,总结办学经验和探讨教育改革问题。

1985年7月,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了第二届学术年会。

这样,中断了30多年的学校管理学的研究,从此又获得了新生。

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学校管理学也是一门大学科,它可具体分为高等学校管理学、中学管理学、小学管理学等。

由于中小学皆属基础教育阶段,两者不仅有内在的关联性,而且有其诸多的共性,所以本书将中小学的管理合在一起表述。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可操作性,并特别关注农村中小学的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没有象其它书那样将德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阐述。

由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谈德育的管理就应该谈智育、体育、美育的管理,而很多学校管理方面的书只讲德育管理,不言其它各育的管理,即使有少数谈到其它各育的管理,也难免交叉重复。

再加上这套丛书中有一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其中有一章专门谈到中小学的德育管理。

所以,我们在本书中没有专门谈德育管理,而是将德育管理包含在课堂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之中。

另外,我们节选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与我国台湾地区教育家、私立忠信学校校长高震东《忠信教育法》的部分内容附录于书后,供大家研读,希望读者能从中受到启迪。

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是:伍德勤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和第十章,张乐群编写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八章,徐剑虹编写第五章、第七章和第九章。

李志专、杨虎民帮助收集了部分资料,汪明、吴立保、杨震参与了部分统稿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系、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对该书出版的大力支持!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除注明出处外,并将参考资料附于书后,以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一定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5年5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