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预防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预防策略

攻击性行为指人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岁至4岁出现一个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家庭教育不当是滋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温床。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行为主义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积极的品质。

1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活动

一般在天气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室内活动安排在室外进行,这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充足的活动范围让孩子自由活动,另一方面在阳光、微风等自然条件下,也能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情,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特别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室外跑步、打球或进行其他有剧烈运动的亲子游戏,如和爸爸摔跤、打仗等,以消耗能量,宣泄紧张或不满情绪,达到心理平衡。也可为孩子提供绘画、音乐等游戏的材料,进行艺术类的亲子游戏,以陶冶性情,培养孩子积极美好的情感。

2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情绪作为心理活动之一,具有传染性的特点,特别是家长的情绪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出现频率,所以家长要保持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为孩子创设一种融洽、愉悦、民主的心理环境,预防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出现。首先,家长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其次,家庭内部,家长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要形成和睦民主的关系,即使父母双方意见有分歧,也不应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发生冲突,或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或一方暂时做出让步。第三,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宽松、愉悦的环境,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家长对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应及时加以疏导,使孩子能及时从不良的情绪体验中恢复过来,以维持心理的平

衡。尤其对孩子出现的令人气恼的行为,家长不能用拳脚制止。因为在家里经常挨揍的孩子,会到外面以打骂弱小同伴来模仿大人的行为。

二、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孩子的认知水平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语言与解决问题能力,故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是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方面。

1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发现,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一般较少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较少使用言语中介调节矛盾与冲突,而更多代之以攻击性行为。首先,家长应培养孩子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当孩子有攻击倾向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用语言去表达。其次通过家庭讨论和谈话的方式培养孩子用语言作为中介,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

2提高孩子解决问题能力

正确的解决问题能力是解决冲突、预防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重要方面。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指导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可在生活中或在亲子游戏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正确解决问题,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情绪与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幼儿的自我控制力弱,其行为受情绪情感的影响更直接,所以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可使孩子逐步稳定情绪,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形成健康的心境,预防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1体验负面情感

依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创设的亲子游戏环境中进行负面情感的体验,可以让孩子学会从挨打者的角度想问题,意识到打人的后果,逐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减少攻击性行为。如在角色游戏中让孩子扮演挨打的儿童,让他体验一下挨打者的心情;还可以让孩子扮演打人者,父母扮演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在打人之后,好朋友要孤立或冷落打人者。

2控制情绪冲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不良情绪会以不同的方式宣泄出来,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宣泄紧张或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家长应引导孩子以积极合理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宣泄时不要影响和伤害他人。如在进行亲子游戏时,可多为孩子提供规则游戏的材料,如各类棋类游戏,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控制情绪的冲动;也可做些舒缓运动的训练来控制情绪。

3培养孩子积极情感

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大都缺少同情心与爱心,所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与爱心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一方面,家长可通过有关文学作品的讲述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与爱心;另一方面,家长可鼓励孩子或与孩子一起进行种植花卉、饲养小动物,在种植花卉、饲养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切身感受生命的珍贵,萌发同情心与爱心。也可通过绘画、音乐等亲子游戏陶冶孩子性情,培养孩子积极美好的情感。

四、发掘孩子的优势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活动的基本推动力是人生来就有的对优越和权力的追求。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由于自身某种能力缺陷,一般无法从正常途径得到别人的赞扬与认可,这种追求优越所带来的挫败感,使他采取了攻击性行为来获取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得到暂时的心理平衡。同时,阿德勒又认为,人有对补偿和超越自己缺陷的追求。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去发现其与众不同的优势,充分发展孩子的优势,去弥补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孩子通过优势的展示,能获得别人的赞赏与认可,预防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五、家园合作,增强合力

幼儿园与家庭都是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通力合作,因此,密切家园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受人欺负,经常对孩子进行“谁要惹你,你就打他”等消极引导,这与幼儿园“爱同伴,爱教师”的教育目标是相背离的。幼儿园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座谈、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年龄特点及预防与纠正措施,让每个家长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帮助每个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园和家庭应经常保持联系,相互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情况,相互交流彼此的认识和见解,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倾向及教育方式,共同采取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增强教育的合力,共同预防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