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对话式教学政治教案新模式范例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1. 引言1.1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导入、学习、讨论、展示、评价五个环节展开探讨,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以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正文2.1 导入教学内容导入教学内容是教学环节中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为后续学习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导入教学内容尤为重要,因为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更需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导入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用相关的案例或事件,展示引人入胜的视频等。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或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导入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在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时,导入教学内容应该紧扣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点,同时要注意不要过于复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只有成功的导入教学内容,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达到教学目标。
2.2 学习教学内容学习教学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思想素养和政治觉悟。
在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时,学习教学内容应该是核心环节之一。
在学习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注重选择符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教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引入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名人名言或相关案例等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在学习教学内容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从“独白”到“对话”——高中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从“独白”到“对话”——高中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实施策略摘要:教师应该注重高中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实施策略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积极寻求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对政治和法律的认知。
关键词:对话教学教学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实施策略1 引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一项工作,教师应该仔细思考现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况,有针对地加强教学活动。
教师要想做好政治教学工作,就必须积极采纳现有的自主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平等对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对话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和认识知识的同时,端正人生态度。
教师也要主导施教,提高与学生的互动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别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话教学策略高中政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让学生掌握生活中政治相关知识的甄别,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时事辨析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归纳提升政治问题的能力。
现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对话教学方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对话教学实施计划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低。
对话教学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数教师会结合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来开展具体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本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政治辨析能力。
3高中思想政治对话教学方式实践策略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对话教学活动来认识思想政治问题,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五环节[五篇范文]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五环节[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五环节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五环节【论文摘要】本文就凯洛夫提出的课堂教学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进行讨论,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际,初步探讨教学五环节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五环节高中思想政治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曾提出课堂教学的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虽然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盛行一时,但后因把教学引入程式化的轨道而受到批判,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诚然,现在教学理论“百家争鸣”,各有创新,但如果就课堂教学本身来看,课堂教学五环节始终没有过时。
如果中学政治教师在对“五环节”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杂合运用不同教学法,就容易陷入课堂教学组织混乱的误区。
所以,切实掌握好“课堂教学五环节”,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师把握好课堂的“必学技”。
因此,笔者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五环节如何开展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随着铃声进人教室,走向讲台开始课前的准备环节,并贯穿始终。
作为五环节中的首要环节,组织教学具有安定学生情绪、督促学生准备、集中精神上课等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全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组织教学尤为重要。
高中政治课,不像语文课一样以情感文字吸引学生,也不像数学课一样以公式练习串联课堂,而是以逻辑分析为主,这样的课堂,学生一旦走神或者没有听懂,就容易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或者因为学生没有反应而中断,所以组织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复习提问复习提问,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用提问或测验的方式导人新课的环节。
一般说来,高中政治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前后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找准这种关系是复习提问环节的基础和前提。
复习提问的主要目的是由旧课导入到新课,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从总结旧课人手,导人新课;从检查提问旧课人手,导入新课;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导人新课。
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政治课对话教学
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政治课对话教学【摘要】高效有序的高中政治课对话教学是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从构建高效有序的政治课对话教学的必要性、对话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对对话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话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扮演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而学生则要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促进彼此间的学习交流。
最终,高中政治课对话教学的重要性和效果得到了肯定,呼吁对话教学应成为高中政治课堂的常态。
通过构建高效有序的对话教学环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对话教学、教学效果、角色定位、学生参与、互动方式、评估效果、重要性、高效有序、常态。
1. 引言1.1 高效有序的教学对于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有序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效有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更容易激发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广泛而深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高效有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思考和独立学习的学习者。
高效有序的教学对于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有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实现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进行。
1.2 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在高中政治课中,对话教学可以应用于教学内容的引入、讨论和总结等环节。
通过对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形成集体智慧。
学生也可以在对话中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话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在政治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对话互动,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论和政策,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六环节导学交互响应”教学法第一环节:教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应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直接拿来研究,肯定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让学生接受的引子、楔子。
乌申期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感觉来思维的。
”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有如汤中的盐,让学生好之乐之,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因此,政治课堂不能像领导作报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要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即创设情境。
教师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入手,符合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从现实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创设情境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按照课标要求,搜集、归纳、整理包涵教学内容所涉及问题的情境材料,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就展现给学生。
情境材料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浅显、易懂、具体、直观的现象材料,小点切入。
直观性是创设情境主要特征和根本要求。
就政治课堂教学实际而言,情境可分为视觉情境、听觉情境、活动情境。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所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视觉,故首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看得见”,即创设视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图片、照片、动画、影像、实物、模型等。
其次要让学生“听得到”,即创设听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音乐、广播、朗诵、寓言、故事、俗语及名言、警句、成语等;再次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摸得着”,包括实验,游戏、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
好课就像好戏,开演几分钟就要牢牢抓住你的观众。
需要说明的是,直观易感的情境必须紧紧围绕课标来创设,否则会起相反作用。
例如上课一开始就随便给学生讲一个笑话,但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结果课堂进行了二十分钟,还有学生在回忆讨论笑话的内容,则整个课堂结构就被这个笑话完全破坏掉了。
学习本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学生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才是需要的”,老师抛砖的目的只为向学生引玉。
五环节导学交互相应 戴冬红
尝试五环节导学模式改革政治课教学方法——“三研一改一竞赛”专题研讨论文戴冬红依据新课改的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处的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训练,同时注重过程参与、方法探讨、注重情感体验、态度养成与价值观的建构,真正让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
鉴于此,思想政治教学教学应采用“五环节导学交互相应”的课堂新模式。
第一环节:教师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哲学问题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选取大量有说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材料,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升哲学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生活实践,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引出本节课所要讨论研究的问题。
创设情景材料,一是让学生“看得见”,即创设视觉情景,具体形式包括图片、照片、影像、动画、实物、模型等;如应用教材中引用的关于耕牛下田的漫画,让学生对漫画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回答赞成“不让下田怎会耕田”还是赞成“不会耕田怎会下田”?进行讲解“实践和认识辩证统一”的内容教学。
其次学生“听得见”,即创设听觉情景,具体形式包括音乐、广播、朗读、寓言、故事、俗语及名言等;如在讲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时,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应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
再次让学生“摸得着”,即创设活动情景,包括试验、游戏、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
例如结合教材所给故事让学生表演小品——“太冲穴”发现:有个患头痛病的樵夫上山砍柴,一不小心碰破了手指头,出了一点血,但头却不痛了……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时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是错误的。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每一位思政教师所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名为“导-学-议-展-评”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导导是指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前,对本节课的内容、目标进行明确讲解和引导。
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者引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
二、学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阅读、听讲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导学问题或者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课外阅读、观察、实践等任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议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探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在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收获和认识差异,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和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能力锻炼,提高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四、展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总结。
在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讲解、作品展示等形式,来展示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
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五、评评是指在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导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导。
导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导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讨论一些热点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学学是教学的第二环节。
学是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
学生也需要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使所学知识深入学生心中。
三、议议是教学的第三环节。
议是指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辩论比较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思辨能力。
四、展展是教学的第四环节。
展是指学生通过展示成果、分享心得、展示所学内容等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展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展示所学成果,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自信心。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也可以通过做课堂报告、制作PPT、展示自己的观点等形式进行展示。
通过这一环节的展示,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自信心。
五、评评是教学的第五环节。
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高中政治课堂上要实现有效的对话,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的学习,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唤醒和尊重,体现师生之间的融合和思想的碰撞,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如何使对话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追寻“真问题”,放飞对话心灵所谓“真问题”是指教材没有现成答案,且可以展开或深入探讨的问题。
要使确定的话题恰到好处,即要提出“真问题”,布置课题化的作业,激活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对话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最高目的。
以往的问答式教学是以接受现成的既定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问题的设计多从如何使学生准确理解、正确回答去考虑,追求着惟一的定型的答法和答案,实际上是用问答形式复制课本知识。
它当然有合理有效的一面,但不利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即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把学生局囿于唯书为是,唯师为尊,唯权威为上的文化氛围里,使他们只能或只习惯于适应和继承,无法或不想去超越和创新。
对话式教学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质疑,在求同的基础上去存异,在继承的同时去创新。
因此要设计出开放性多维性问题,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提出创见。
从话题设置的对象看,对话教学的话题除了教师设置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有话说。
当然,教师也要发挥其指导作用,提出一定的话题要求和必要的范围。
能否把“真”问题的空白还给学生,这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有一位学生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万有引力是规律,那么,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有没有可能有万有排斥力这样的规律呢?宇宙爆炸是不是万有排斥力的体现呢?”学生心底的探究欲望顷刻被点燃。
用“真问题”,努力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实现课堂的充分交流。
二、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营建对话系统所谓“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与学生成长的目的、情感、意愿联系在一起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它与书本中的科学世界是不同的。
新课改理念下对话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探究-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理念下对话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探究一、引言对话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创新,它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进行的一次新型课程改革。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提出,无疑为进行思想品德课对话教学带来了契机与条件,也是对话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理论支撑和基石。
思想品德课必须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有必要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实施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进一步改进当前过于强调接受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话教学法的内涵对话交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纵观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其教学活动必不会缺少与学生的交往。
例如在我们所熟悉的《论语》中,我们就见识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达成学习目的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本文认为对话教学是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出发点,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领会学习内容,在课堂的对话互动中,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对话教学法的特征对话教学较之以往过去强调接受的学习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表现在对话教学具有民主、平等、互动等特征。
(一)对话教学法具有互动性、交往性“所谓交往,就是共生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
”既然交往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那么交往也应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第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摘要:对话式教学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加强对话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积极探索对话教学的现实定位,功能价值以及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具体途径,有利于推进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具要途径,有利二推进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对话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自觉不自觉地亲人以知识为本位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凭借其教师的权威地位,扮演的是主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权威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受众的位置。
毫无疑问,这种带有强制性或单向灌输性的独白式教育方式,对于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个性特征鲜明的青年学生而言,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其缺陷已日益突显,在这种情况下,以追求人性化与创造性为目标的对话式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潮流与新方向。
对话式教学是指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
这里的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
加强对话教学的现实定位、功能价值以及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具体途径,不仅有利于丰富对话式教学的理论成果,而且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进程,因此,对话式教学是改革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
一、对话式教学是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扬弃。
吧西著名教育家保罗。
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的教育学》中提出了举世闻名的“解放教育思想”。
其中最主要观点是反对传统“讲授式教学”,主张实施“对话式教学”的教育思想。
弗来雷诊断。
人的存在不会是无声的、沉默的,对人所实行的教育不应该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利。
也就是说,教育应当具有对话性,教学应当是对话式的。
对话式教学的这种体现对话精神,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给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满堂灌”、教育者“一家之言”的说教式教育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构建一种全面、系统、实用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需求出发,探讨一种完整的“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导:教师导引,明确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导的环节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教学的导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需求,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理解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导引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基本框架和体系。
介入生活,启发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投入。
二、学:学生学习,探索发挥主体性学环节是教师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索、发挥主体性的阶段。
在学环节中,学生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思考,发挥主体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议: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议环节是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共同参与思考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和讨论,通过交流、辩论、碰撞出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引导、提问等,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展:展示成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展环节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张贴作品、进行演讲或者展示等方式。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首先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在分别从导学环节的重要性、学习环节的设计、讨论环节的设置、展示环节的实施和评价环节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对该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导学环节、学习环节、讨论环节、展示环节、评价环节、优势、存在问题、改进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并构建适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探讨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构建“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研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段式”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五段式”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作者:程新辉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第08期“五段式”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我校政治教研组推行的教学模式。
所谓“五段”是指导读自学、交流解惑、探究拓展、总结提升、巩固落实等五个环节。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将教学的各个环节问题化、情境化,使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完成学习目标。
这个模式是我校政治教师的经验总结,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例(1)导读自学。
在上节课的最后15分钟,我引导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依据导读提纲自行阅读教材,并与小组成员或同桌对预习成果进行讨论与交流,完成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
我在课后批改达标检测题。
(2)交流解惑。
在本节课前10分钟,学生依据导读提纲展示预习成果,然后我在此基础上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通过批改,我发现学生不太明白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区别。
对此,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中三者的概念,明确自发性强调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盲目性强调盲从、一哄而上,滞后性强调时间差。
这样,学生就纠正了错误,并完成了训练。
(3)探究拓展。
情境创设,讲授新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改编了高庆堂老师的一则小品《兰州拉面》,并让学生上台表演。
总结: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为了获利会积极调整生产,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总结提升。
课堂总结:市场能有效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但市场也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不足。
有些企业会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如三鹿奶粉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
所以,我们要从国家、经营者、消费者等多个角度规范市场,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5)巩固落实。
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部分,并留15分钟让学生依据导读提纲预习下节课内容。
二、注意事项及思考1.有效安排时间。
一般来说,教师可在上节课的最后1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节课内容,在下节课前10分钟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遇到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话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话式教学作者:张颖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115-0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摆脱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束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师生关系紧张。
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迫切要求进行对话式教学,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深刻剖析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探索生活的奥秘。
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对这一问题有过思考和困惑,深感倡导对话式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谈谈思想政治课中对话式教学的基本实施过程。
一、师生对话:允许学生提问高中思想政治的第一课是高中生学习政治学知识的前言课,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内容不感兴趣,提不起学习热情,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程度。
导言课上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整个《政治生活》的教学效果。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所以必须采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从知识认知提升到政治觉悟的高度。
例如,在夏季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笔者除了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高中政治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给学生分了政治课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笔者这里领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问老师一个问题”。
由此,培养学生与老师对话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在政治课堂上,他们可以随时针对各种问题向老师提问;二是促进学生的对话意识,加强生生合作;三是可以通过这个环节充分了解学情。
实践证明,这样的开场为今后课堂上充分开展对话式教学开了个好头。
教与学本身是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内容可能是老师在课前预设好的,但对话一旦发起,思想开始碰撞,对话的进行充满了不可知性。
给学生充分的提问自由,帮助他们扫除一个又一个思维障碍,是实现真正对话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有勇气破除自己的言语霸权,才能给学生真正对话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提问的品质,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五环节”模式教学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五环节”模式教学案例【摘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实践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生活化和人文化”意义重大。
本文是作者的一节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教学设计案例,呈现给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五环节;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党领导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能力目标: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
预习内容为什么我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自查、互查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呈现“小平,你好”的照片。
教师:在共和国40周年庆典的游行中,北大学生队伍中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
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呢?学生研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1.探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师: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展示一组反映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图片(略)问题:这些图片说明什么?(自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说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料一:农业:我国拥有的农业劳动力大约是美国的100倍,但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却与美国差不多。
三段五环节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案
三段五环节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能力认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然则骨气,懂得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培养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表明)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认知这些句中的“格”?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教师讲诉:点亮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荡、探险、民主自由、任性、抽搐,但是抓起事来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规矩,我们必须使青春风格。
这一节课就要我们去深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多媒体显示图片)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长人们“镇静”地趴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意识到身旁东站着的老人,如果改成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1)理解“行己有耻”提示信息:学生分组讨论,特别注意举例说明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表明)勾践卧薪尝胆(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闻之”?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诉:“行己有耻”的建议:“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
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教师总结:羞恶之心惹来至我们推论与否世间,明晰犯罪行为挑选的理由。
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心愿;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思考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在社会生活中存有许多规则,这些规则使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于意义。
比如:不危害别人;不撒谎,不蒙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允诺……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提示信息:纪律、规章、法律、道德(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环节”对话式教学政治教案新模式范例
教案编号:1
教学内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及其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属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矛盾原理及方法论
难点:矛盾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古语诗词,导入新课:(1—2分钟)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如:有—无;难—易;长—短;前—后等。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
(设计依据:古语诗词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文化中提升学习的兴趣。
以找
反义词的形式把这句话的内容和本框知识联系起来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既能引起学生思考又
能激发求知的欲望。
)
一、自主学习:(8分钟)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并能联系实例进行分析;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
(1)总特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2)实质与核心: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
心。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矛盾的概念:
(1).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补充: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反对片面的观点。
(学生采用目标学习和问题学习的方法的自主学习,在课本中找出自主学习回答的问题。
并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在课堂上对学生做的
情况进行查看,请一、两个同学站起来回答,对回答做出肯定的评价。
以此推广到全班同学,同时指出几位同学的不足,促进所有同学继续探讨交流。
)
二、精讲互动(20-25)
合作探究一:矛盾的含义及同一性
展示了唐代女诗人李冶的《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问题1. 这首诗中有几对矛盾?
问题2.远和近,深和浅,亲和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法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并交流。
学生之间互相发现问题,并进行辩论说明。
老师对于学生辩论中好的观点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错误的观点
给予纠正,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
)
合作探究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
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
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
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题:试分析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
点拨:哲理分析: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
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
事物矛盾双方既相互
斗争,又相互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一部分较难理解,学生领悟猫和老鼠的变化的原因,再联系身边事例,并且分享给
同学和老师。
老师对于学生的正确的理解给予表扬,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对于理解有偏
的同学给予纠正,并鼓励在努力就是正确了。
)
学生归纳总结:
三、达标训练(8分钟)
1.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A 运动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①斗争性②同一性③普遍性④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下列选项中蕴含了矛盾的同
一性的是()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④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4.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
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 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 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 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者事物的运动变化
5.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
由此可见,矛盾双方()
A 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相对的、不变的
C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D相统一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6.习近平用“亲”“清”两字阐明了新型政商关系。
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
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
但有人
认为,要做到“亲”就不可能做到“清”;同样要做到“清”就不可能真正“亲”。
该观点
错在没看到()
①同一性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可以
实现相互转化③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④把握对立统一是处
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多媒体展示: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并对回答的结果进行解析。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
做出口头表扬或者为小组加分鼓励;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给予启发点拨,使学生最终做正确,也得到口表扬或小组加分鼓励。
)
四、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2—3分钟)
(一)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关系原理内容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及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二)知识拓展与延伸: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是不同性质人们的思维如果违反形式逻辑矛盾律的要求。
矛盾律表明:两个互
相矛盾的(或对立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根据矛盾律,我们不可以对同一对象
既肯定它具有某种性质,又在同一意义上否定它具有某种性质。
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是任何客体或过程自身所具有的。
这种矛盾不是错误论断的矛盾,而是现实的
矛盾,例如,自然界中的正电和负电的矛盾,社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等等。
客观存在的这种现实矛盾即辩证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逻辑矛盾中,矛盾双方是绝对地互相排斥,没有任何互相过渡的中介或联系环节,一方
对另一方的否定并不是作为发展的联系环节的否定,而是绝对的、单纯的否定。
辩证矛盾则
不同,它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
在这个统一体中,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离开另
一方而单独存在,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从而推动矛盾的运动
和变化。
它们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以及在旧矛盾向新矛盾的转化中对旧矛盾的否定,
都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
(三)考点:矛盾的含义的理解及运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五、板书设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概念
(1)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六、教学反思
1.这里采用了老子的名言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白了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引用了富有哲理的古语诗词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矛盾的含义。
2.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由学生举出例子,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说出反义词之间的关系。
这种设计使学生由浅显易懂的例子入手,不仅鼓励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也能促使学生彼此间相互启发,使回答“异彩纷呈”。
3.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
这一亮点不仅体现在通过流畅的、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本概念,促使其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而且在各环节中都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本课成为价值观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
引用古语诗词使学生明白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认可我们文化,自觉地传承中华文化。
这里,我没有因为这是个充满“个性”的回答,就一味地顺着学生单纯地进行肯定,而是针对他的回答及时地进行了“纠偏”,顺势而为,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很自然,不生硬。
当然,课后回头再看,因为是教师直接发表了观点,此处的处理显得相对简单了些,效果也因此有所削弱。
要是再稍作挖掘,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这样的结论,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将会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