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上)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上)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c8c84ddccda38366baf11.png)
“身边的‘小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4.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5.使学生明白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抓拍一些校园生活中的照片。
学生准备:搜集了解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向主题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请看(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两张照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生1:红领巾值日生拉着一年级新生进校门。
我觉得红领巾值日生真棒。
生2:一个同学乱扔垃圾,把垃圾扔在垃圾桶边上。
我觉得他很不文明。
师: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纠正和防范的。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事”。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拍摄的校园生活照片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进而引入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对身边的“小事”的看法。
初步的交流使学生对好与坏两种不同的身边的“小事”有了初步明确的感受。
二、借助图文,交流探讨师: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书本上的四幅插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下面两幅图体现了不文明的现象,而上面两幅图体现的是比较文明的现象。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取其中一幅图,首先讲清楚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再结合图说说自己的看法。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2cd7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1.png)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小事”对交际的影响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他们与人交流的信心和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身边的“小事”,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身边发生的小事情,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改进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通过场景引导学生讲述身边的小事情,并针对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或者PPT,引导学生讲述图片中发生的小事情,例如:“这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球,她是要给谁?”,让学生表述出自己的观点。
2.以此类推,让学生讲述不同场景中的小事情,加深对小事情的理解。
步骤二:讲解1.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小事情对交际的影响是什么。
例如:小事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加话题的丰富程度等。
2.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进行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教学。
步骤三:练习1.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在超市购物时遇到的小事情、在公园里玩耍时发生的小事情等等,引导学生进行讲述。
2.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纠正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步骤四: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从今天的口语交际课程中,你学到了什么?”2.鼓励学生进行小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重点1.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边的小事情。
2.培养学生自信的交际能力。
六、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讲述。
2.如何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纠正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有较好的表现,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身边的小事情进行交际,同时也对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提高。
学生的表现受到教师们的认可和赞扬。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4f5cd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8.png)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主要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表达感谢之情、介绍自己、邀请他人等口语交际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和问候语,并能正确运用;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和家人,并描述家人的特点;3.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邀请用语,能够准确地邀请他人;4.能够礼貌地表达感谢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回答“你叫什么名字?”和“你家有几口人?”这两个问题;2.正确运用常用的礼貌用语和邀请用语;3.能够运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3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英文歌曲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调动起课堂气氛。
具体可选择《Hello, Goodbye》和《Thank You》等歌曲。
2. 新课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问候语和礼貌用语,并讲解其含义和用法,如:•你好:表示问候和打招呼的语言;•谢谢:表示感激和赞许的语言;•对不起:表示歉意和谦诚的语言;•再见:表示告别的语言;•请问:表示礼貌地询问和请求的语言。
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介绍自己和家人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我是儿子/女儿:简单地介绍自己;•我的爸爸/妈妈:简单地介绍家人;•我的爸爸/妈妈很高/矮/胖/瘦/厉害:描述家人的特点。
3. 操练演练(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编写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和家人介绍的对话,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展示。
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给予指导和建议,并引导学生改正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扮演“邀请人”和“被邀请人”,模拟日常生活中的邀请场景,学习运用常用的邀请用语,如:•一起去玩吧;•一起去看电影吧;•一起吃个饭嘛。
在演练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法错误,并鼓励学生不断尝试运用新的口语表达方式。
【最新】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反思-作业-备课素材.docx
![【最新】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反思-作业-备课素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2cc29023968011ca200912b.png)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
不文明的行为:不受欢迎和尊重留下遗憾
令人温暖的行为:乐于助人正能量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的深入浅出,老师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
在课堂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不足之处: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从学
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优质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16d6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4.png)
课题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标题在“小事”上加引号,隐含了事小意义大的价值导向。
语言运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思维能力: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审美创造: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
帮助学生勾连生话、唤起回忆。
上面两幅图表现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下面两幅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关注描写:本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要求,重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是要求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2-5)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在学校车棚看见一个小同学把被风吹计倒的自行车一辆辆扶起来摆放整齐,当时我的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呢?2.揭示课题:这些小事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常见,有的时候一些小事也会给别人带来温暖,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说说我们对身边“小事”的看法。
(板书:身边的“小事”)(设计意图:借助身边事把生活的场景引入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回忆,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为后面关注具体场景、表达看法打下基础。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第三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第三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78f62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1.png)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第三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第三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讲述身边发生的小事,并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 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述,能针对他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小事,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讲述身边小事时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积极回应的习惯。
- 教材中的知识点强调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教材中的示例是通过不同的身边小事,如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等,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身边常见的校园小事为例,如在校园里看到有同学乱扔垃圾,讲述者要具体描述当时的场景(如在操场的哪个角落、垃圾是什么样的),然后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不文明、破坏校园环境的看法。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小事提出合理、有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例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类的身边小事,像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使用者、城市管理部门、共享单车公司等)提出全面且可行的解决办法。
- 如何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尤其是在观点有分歧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各种生活场景,如校园场景、社区场景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讲述身边的小事。
例如,模拟在校园里看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讲述和交流。
2. 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身边的小事,互相交流看法。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5105443323968011c92fc.png)
口语交际 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看法。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会倾听别人发言,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5.提高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
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一、看图交流,导入主题 1.课件出示:2.小组交流,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你的身边有哪些小事?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身边的“小事”)【设计意图:在导课环节,教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出示图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通过设置出场景帮助学生联系自身,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真正做到从生活实际、从身边小事出发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很自然地产生求知的欲望:遇到这些常见的问题我该怎么解决?由此激发探究实践的愿望。
这种感觉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走入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
】二、明确要求,精选内容( (1.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内容,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说一说平时发现的身边的不文明行为以及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谈谈自己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教育部审定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育部审定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https://img.taocdn.com/s3/m/8f9653674431b90d6d85c706.png)
“身边的‘小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4.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5.使学生明白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抓拍一些校园生活中的照片。
学生准备:搜集了解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向主题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请看(课件出示课前拍摄的两张照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生1:红领巾值日生拉着一年级新生进校门。
我觉得红领巾值日生真棒。
生2:一个同学乱扔垃圾,把垃圾扔在垃圾桶边上。
我觉得他很不文明。
师: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是令人感到温暖,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有一些是不文明的,需要大家去纠正和防范的。
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事”。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拍摄的校园生活照片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进而引入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对身边的“小事”的看法。
初步的交流使学生对好与坏两种不同的身边的“小事”有了初步明确的感受。
二、借助图文,交流探讨师: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书本上的四幅插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下面两幅图体现了不文明的现象,而上面两幅图体现的是比较文明的现象。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取其中一幅图,首先讲清楚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再结合图说说自己的看法。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bda6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6.png)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些表达方式;2.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场景,帮助学生掌握情景语言应用;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的意识和能力;4.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际规范,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2.难点: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注意语态、用词、发音等细节,构建正常良好的交际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或者实物道具提出一个“小事”场景,如同桌在写作业时用嘴巴吹纸,或者同学在课堂上打瞌睡;2.询问学生对这种现象持何态度,并引导学生讲述一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
(二)讲解1.在教室中挑选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提供正确说法、错误说法、合理的改进方法等示范和讲解;2.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实际演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常用的对话表达方式;3.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语调、语气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三)操练1.小组活动:老师将实物或者图片与一些“小事”情境搭配,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论述这些情境下应该如何交流,掌握语言应用;2.对话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习惯养成小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多注意语言细节的表达,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1.让学生总结、归纳前面所学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敏感度;2.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准备一些口语表达的练习材料,进行集体展示。
(五)拓展应用1.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口语技巧应用到生活中,彰显自我风采;2.指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遵守语言交际规范,养成良好交际习惯。
四、教学评估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针对性提示、帮助以及小组活动、对话训练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编写几句表达方式,实际应用到生活中;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记录身边的一些“小事”,并总结出正确的交际方式和应对策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01d2137cd184254b353536.png)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3.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一些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话题——身边的“小事”2.举例说一说,什么样的事是“小事”?3.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身边的“小事”。
二、师生交流1.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说一说:图上画的在什么地方,人们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指生回答,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提示:第一幅图,在上公交车的时候,人们都在排队上车,忽然有一个人插队。
这样的行为影响了他人上车的速度,是不文明的行为。
第二幅图,在旅游景区,一个人在古建筑物上乱涂乱画。
这样的行为损坏了古代文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第三幅图,在进门的时候,前面进的人把们打开后,没有直接关,而是等待后面的人一起进去,能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行为是很有素质的,令人感到温暖。
第四幅图,一个人拿着粮食在公园里喂流浪狗,这个人很有爱心,他的行文令人感到温暖。
4.教师表扬表达清晰、态度自然大方的学生。
三、学生交流1.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2.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或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然后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感受。
学生先想好要讲的内容,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说,然后和同学交流。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3.汇总小组同学谈到的“小事”,和其他同学交流。
4.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4.评一评,谁说得最好?5.选出今天的“表达小明星”。
四、活动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知道了身边有很多的“小事”,这些小事有的是不文明行为,有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我们要提醒自己,不做不文明的行为,要向那些温暖的行为看齐。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18469b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6.png)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话题:身边的“小事”2. 交际方法:倾听、表达、交流3. 交际要求:认真听、主动说、态度自然、尊重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2. 主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小事”,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与家长交流,讲述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f3148fdd3383c4bb4cd2b6.png)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能够唤醒生活记忆,聚焦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并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
2、在交际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努力培养大胆交际的良好习惯。
3、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有礼貌地进行交流与补充。
教学重点: 聚焦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并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在交际过程中敢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努力培养大胆交际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想: 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
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项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话题师:孩子们,老师今天想与你们分享两种“心情”——一种“好心情”,还有一种“坏心情”,请你们猜猜哪些是好心情,哪些是坏心情?(出示课件)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着许多看起来平凡,但却总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甚至是生活的事。
这节课,就让们一起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板书话题: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说说话题中的“小事”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里的“小事”看上去非常微不足道,但却紧密关联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未必是真的“小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创境激趣法,通过教师对生活化事件的呈现,激发了学生参与话题交流的兴趣,瞬时也自然引入了本节课的交际话题。
二、观图说图,感受“小事”1、过渡: 那么生活中都有哪些看起来虽小,但事实上却能够影响我们生活和心情的“小事”呢?孩子们,还是先让我们来看几幅生活画面吧。
2、课件依次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边观图边感知画面内容,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对画面内容的感知(第一幅插图中一位乘客不遵守秩序随意插队上车,第二幅插图中一位游客在古建筑墙上乱涂乱面,另一位爬到古树上拍照留影、第三幅插图中走在前面的同学,打开门后,先让后边的人先行,最后自己把门关上,第四幅图是一位叔叔随手将小狗的粪便铲进垃圾袋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 身边的“小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 身边的“小事”](https://img.taocdn.com/s3/m/52f70563b9d528ea80c779a1.png)
图上发生了 一件什么事?
出门遛狗时,狗狗拉下大 便,主人自觉把狗狗的大便收 拾干净。
狗主人的行为非 常文明,这样,使得 我们的环境很整洁。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随地捡拾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人 语言文明
随手关掉水龙头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
爱护小动物 维护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小结
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 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 在我们身边。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既能让人感到温 暖和爱,还会得到大家的 尊重和赞赏。
学校洗手间的水龙头、公共厕
所的水龙头,经常会遇到忘记关掉 的情况。不知浪费了多少水。上次 学校的厕所里就是因为有人忘关水 龙头,导致厕所被淹了。其实有好 多地方的人们都用不上干净的水。 我们要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的好习惯, 珍惜每一滴水。
生活中的确存在着 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能把这些问题表达 清楚,一定会得到更多 人的关注。
新课导入
说说,你看到 了什么现象? 你有什么想法?
请你做小记者,采 访一下身边的同学, 问问他们怎么看这 些现象。
景区里乱涂乱画的现象很多, 不仅乱涂乱画还随手乱丢垃圾,游 客的素质真有待提高。
快递被堆在路边,很容易丢失, 而且杂乱地放着,取快递的人要花 好长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的快递,另 外,也会影响交通啊!
针对这一现象, 你能提出改进的 方法或建议吗?
在显眼的地方 设置禁止插队的警 告牌。
旅游时,在建筑物上留下字迹,是非常 不文明的行为,留下的字迹,使美好的景物 面目全非。
小组讨论
我们身边还有哪 些不文明的行为?
不文明的行为
随地大小便
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
在公交汽车上不让座 在墙上涂鸦 乱闯红绿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2c71d967ec102de3bd8959.png)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课前准备: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
(3—5名学生)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
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
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
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5890f7b8f67c1cfad6b8d6.png)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交流,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几幅图片2.小组交流,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出示)身边的“小事”(板书:身边的小事)二、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教师示范: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有的学生爱边吃边走,吃饭说话……可能这些习惯现在许多人都有,但这些真不是什么好习惯。
你边吃边走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爽,还边走边掉,掉还不捡,人家一看就是一个没责任心的人。
吃饭说话,既不卫生又不文明,你说话时可能噎着,并且你口水可能会溅到别人的碗里,或菜里……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的小事,小组长作好记录。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4.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课件出示)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在墙上涂丫乱闯红绿灯在公共厕所用完后不冲水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语言不文明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粮食踩踏禁行绿地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破坏学校的环保标语牌……(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规则的社会大家庭中,为了每个人都各安其所,就要有各种行为准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部编语文三上。《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语文三上。《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da20d0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c.png)
部编语文三上。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课后反思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简洁清晰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看法。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留意生活中的小事。
教学重点】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如何简明扼要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交流,引出主题。
1.出示课本上的几幅图片。
2.小组交流,描述图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引入话题: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情,这些小事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二、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教师举例: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边走边吃、吃饭说话等等。
这些惯可能很普遍,但并不是好惯。
边走边吃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还会掉东西不捡,让人觉得你没有责任心。
吃饭说话不卫生也不文明,可能会噎到自己,还会把口水溅到别人的碗里或者菜里。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分享身边的小事,小组长记录下来。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
5.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明辨是非,生活在充满规则的社会中,为了让每个人都各安其所,我们需要有各种行为准则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小事,培养社会责任感。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优质版1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优质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833611b04a1b0717ed5ddc0.png)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交际活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
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并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学会劝阻不文明现象,交流中要做到语言、行为都礼貌得体。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张飞问路,越问越远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
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张飞长的又凶,力气又大,谁经得住他这么一抓。
然后,凶巴巴地发问:“喂,告诉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个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出来,哪还敢告诉他路怎么走?实在没办法,用手随便指了指,张飞一看。
“是不是往那边走?”“是!是!”其实这个农民无心一指。
张飞当了真!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刘备,往那边走可以到达目的地。
结果呢?同学们能不能猜到结果:张飞问路,越问越远!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文明礼貌对人的重要性。
文明礼貌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二、议一议师出示身边的“小事”图片。
生交流每一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
第一幅:上公交车时有人插队。
第二幅:有个小朋友在别人公共场合乱涂乱画。
第三幅:有个小朋友进门之后,看见后面有人,主动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来。
第四幅:小朋友关心公园里的小狗。
三、指生评价图片中人物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四、说一说师: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1.小组内交流身边类似的小事,记录员负责记录分类。
2.分类讨论这些小事的影响。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注意说清是哪一件事,是文明的还是不文明的。
组内成员的看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五、总结交流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礼仪1.尊重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Ⅰ生活导入,揭示话题
1.谈话导入:老师在上班路上遇到有位志愿者扶老奶奶过马路,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揭示话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板书课题:身边的“小事”)
Ⅱ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情境图。
(1)引导:图上画着哪些“小事”?你觉得图中的人做得对不对呢?如果对,会有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应该怎么做才对?
(2)交流反馈。
指名四位学生分别说一说。
(3)小结:图中这些“小事”有的给人带来温暖,有的令人厌恶甚至给人带来危险。
难怪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小事”。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小事”。
(2)小组长做好记录。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板书:身边不文明的行为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预设: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有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墙上乱涂
乱画、闯红灯、踩踏禁行绿地、破坏学校的环保标语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有随手捡拾垃圾、随手关掉水龙头、爱护小动物、维护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3.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
如果要针对刚刚几位同学说出的“小事”发表看法,你认为怎么说才能让人明白你的看法?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说看法时,先简单把事情说清楚,再表明你的观点,这样就能把看法说得清晰简洁,让人明白。
(板书:要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Ⅲ小组合作,汇总意见
1.引导:同学的看法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因此能够认真听,尽可能汇总他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你们觉得汇总意见时,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2.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总结:要尽可能地汇总同学的意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认真听;二要记住同学说的主要信息,必要时可以记录几个关键词;三是不明白时可以追问。
3.课件出示小组交流的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并在汇报后介绍本组在汇总意见时使用的好办法。
5.小结:汇总时要尽可能地把每个同学的意见都囊括进来,不要遗漏,可以逐一转述每个人讲述的内容,也可以稍微归纳整理一下,比如先说对“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的看法,再说对“不文明”的行为的看法。
(板书: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6.课堂小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要多关注多思考这些“小事”,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做生活的小主人。
7.课后作业:对家人描述自己身边的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要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口语交际指导,使学生明确了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汇总小组意见,懂得了要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不足之处: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未能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
在以后教学中应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