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
2. 第2章《动物的行为》:探讨动物的行为分类、适应性及影响因素。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结构、地形地貌以及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4. 第4章《电与磁》:学习电与磁的基本原理、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地球与宇宙、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电与磁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探究方法的应用,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磁铁、电路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体现教学内容。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难点,图文并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调查身边动物的行为,分析其适应性。
(3)绘制地球仪,标注重要地形地貌。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提供详细答案,指导学生正确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培养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2. 光的传播3. 电的力量4. 磁铁的吸引力5. 岩石与矿物6. 植物的生长7. 动物的适应8. 天气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光、电、磁铁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应用。
2. 认识常见岩石、矿物、植物、动物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3. 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电的力量、磁铁的吸引力。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植物的生长、天气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岩石、矿物、植物、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声音、展示光源、演示电路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方式。
(2)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3)电的力量:讲解电路的组成,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磁铁的吸引力:讲解磁铁的性质,以及磁力线的分布。
(5)岩石与矿物:介绍常见岩石、矿物的特点,学会鉴别。
(6)植物的生长: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7)动物的适应:介绍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8)天气的奥秘: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现象。
3. 随堂练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光的传播原理3. 电的力量与磁铁的吸引力4. 岩石、矿物特点5. 植物的生长过程6. 动物的适应策略7. 天气的观察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画出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3)解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描述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线分布。
(5)列举三种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6)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六个章节,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身体构造:头、躯干、四肢•器官特点:呼吸、消化、循环、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第二章:我们的环境•季节变化:春夏秋冬•气象变化:晴、阴、雨、雪、风、霜、露第三章:物体的变化•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固、液、气•物质的变化:热胀冷缩、熔化凝固、沸腾热凝、蒸发冷凝第四章:水的神奇•水循环•水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流动、挥发•水的应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五章:陆地的魅力•土壤的类型:黄壤、黑壤、红壤、沙土、粘土•岩石的类型: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第六章:物体的运动•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运动速度和方向•运动的力量:重力、弹力、推力、拉力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2.理解季节和气象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3.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变化的规律。
4.理解水的循环和水的应用。
5.理解土壤和岩石的类型和地球构造。
6.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量。
四、教学策略1.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科学知识。
2.教师采用图示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
3.教师提供足够的科学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五、课堂评价1.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作业布置等方式进行评价。
2.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试题、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价。
3.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及时进行纠错和改进。
六、教学资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科学实验材料以上是本课程的详细教案,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种子发芽等。
课时:4课时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繁殖的方式、种子发芽的实验等。
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课时:4课时内容:动物的运动、感觉、保护色、进化原因和证据等。
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课时:4课时内容:地球的结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太阳系等。
4.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学习简单机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4课时内容: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地球运动、能量转化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简单机械原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第5课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
2.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对照资料完善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3.通过简单活动体验加深对某些消化器官功能与形态建立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结果,愿意合作交流;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思考、探究中完善认识;3.唤起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重点】1.学生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为研究问题,纠正已有的错误和模糊观念;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每个消化器官的功能。
【教学难点】1.认识各个消化器官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功能。
2.提高提取和采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保鲜袋一个,水,馒头,煮熟的蔬菜,吸管。
2.模拟小肠一根、大肠一根。
3.人体消化器官分解图,人体轮廓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揭题1.谈话激趣。
今天沈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样台湾的特色小吃——麻薯,大家想不想尝一尝?2.揭题,板书。
吃进去的麻薯到哪去了?今天我们跟随食物到身体中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二、探究——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活动(一)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1.学生活动:你们知道身体中的哪些器官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吗?请在图中用铅笔简单的画出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主要经过的消化器官。
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可以用图画、文字等来表示。
2.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单,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消化的初始想法。
(投影)3.汇报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深入研究。
4.阅读教材,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食物旅行所到达的每一个地点叫做消化器官,请按顺序说一说食物在旅行中经过了哪些消化器官?请同学说出消化器官的名称,并将其贴到人体正确的位置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物质》: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解物质性质和变化。
2. 《力世界》:探索力概念、作用和效果,学习牛顿三定律。
3. 《声音奥秘》: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解声音与音乐关系。
4. 《电与磁》:探索电产生、传递和利用,认识磁铁性质和应用。
5. 《光传播》:研究光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性质和变化、力作用和效果、声音与音乐关系、电与磁现象、光传播和反射。
2. 教学重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投影仪等。
2. 学具:实验手册、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主要内容。
2. 提纲:列出本节课重点知识,简洁明。
3. 图表:绘制相关图形、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固体、液体和气体,并描述它们性质。
(2)解释牛顿三定律,举例说明。
(3)简述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
(4)分析电与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5)画图说明光传播和反射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深知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是教学成功关键。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无我色的才体第1课《身体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初步了解人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的,并且左右对称,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有顺序、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方法对身体结构进行观察,学会做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懂得尊重、关爱残障人。
【教学重点】1. 了解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的。
2.身体的工作是由各个部位共同完成的。
【教学难点】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做好观察记录【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课件、跳绳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蜗牛图片师:我们观察过蜗牛,蜗牛的身体结构分为哪几个部分?师:我们可曾想过自己的身体结构乂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探究身体的结构二、观察身体的外形揭示课题、板书:身体的结构一、身体的外形师:观察要有目的、按顺序进行,你打算怎样观察身体?对照人体图观察,人的身体从外形上看,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总结外部特点: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比较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左右对称)体验活动:师:在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很多人身体的残疾, 给生活带来了很大不方便。
试试用单手系红领巾,谈谈有什么感受?小结;对身体残疾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
三、观察身体的内部师:我们对身体的外部有了一些了解,接下来我们要观察哪里?板书:身体的内部身体的内部怎么观察?想想医生是怎么给病人看病的?身体的内部很多是看不到的,但可以通过耳朵听、手触摸或者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在小组里,先看一看,再听一听,摸一摸,把你用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和用手能摸到的身体的内部有什么,告诉小组同学,填写在记录表里。
汇报交流。
纠正不合理的想法四、身体怎样工作师: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第2章《动物的行为与习性》: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3. 第3章《岩石与矿物》:认识岩石、矿物的种类、特点及成因,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
4. 第4章《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探究物体内能的转换、简单电路、可再生能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与应用、岩石与矿物的识别。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特点、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元件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故事、观察等方式,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
2. 板书结构:清晰、简洁,逻辑性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生长过程中,种子发芽的条件有哪些?(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4)列举三种可再生能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重要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的确定与解析1. 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此部分涉及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四年级(2)共有学生46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28人。
这批孩子在上学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有多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
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条件》、第2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3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单元《电路的奥秘》,包括第1课《电路的组成》、第2课《电路的连接方式》、第3课《电路的开关》。
3. 第三单元《磁铁的力量》,包括第1课《磁铁的性质》、第2课《磁铁的磁性方向》、第3课《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开花与结果的特点;掌握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认识磁铁的性质、磁性方向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式、磁铁的磁性方向。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及磁性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演示电路实验、展示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2. 电路的奥秘:电路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 磁铁的力量:磁铁性质:磁性、极性、磁性方向应用:磁铁吸附、指南针、电动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条件。
(2)列举电路的连接方式。
(3)简述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通过制作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体验地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地球各种自然现象谈话:关于地球,你想了解哪些事情?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地球二.明确提出探究问题1.讲述:刚才同学们明确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2.学生猜测地球的模样。
3.讲述:古代人对地球是怎样认识的呢?(CAI: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4.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的?5.教师小结: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的作用三.制作地球仪,发现地球的基本特点。
1.谈话:要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知识,你觉得有哪些方法?2.观察地球仪,说出自身的发现。
(经线、纬线、赤道、地轴)3.学生制作地球仪4.比较自制地球模型与地球仪。
5.自评,说出要做什么改善。
四.拓展: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1.谈话:你还有哪些途径获得地球的知识?2.把收集到地球资料整理制作成卡片。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身的设想是否正确。
3.能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2.能从不同角度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STSE目标:能举出3个以上的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优质展示课教案设计附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优质展示课教案设计附反思《骨骼、关节和肌肉》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小学乔红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
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的结构》,学生已经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
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
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活动分析】本课开始,利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段舞蹈引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一常见活动主要由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完成?然后由学生再次实践、感觉,又通过抓举哑铃动作进行观察、体验。
学生会体会到人们做的每项活动,都是通过骨骼、肌肉、关节共同协调完成,它们是人们看不到的亲密合作伙伴。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段舞蹈引出探究问题,整个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遵循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测。
在实际活动中自己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
经过反复验证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努力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独到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学情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
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
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认识1.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第2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和作用2.2 运动的形式和规律3. 第3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2 光的传播和现象4. 第4章:电和磁4.1 电的认识4.2 磁的现象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电和磁的现象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力的作用与运动、声音和光的传播、电和磁的现象。
2. 教学重点:观察和实验方法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实验材料、学习卡片、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各组汇报成果,分享经验。
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物质的基本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
问答题:解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运动的规律等。
实践题:设计相关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2. 答案:详细解答作业题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展学生知识面。
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组织科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紧密围绕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我们的地球【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认识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通过地球仪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地球的表面有海洋和陆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核心。
2. 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现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 讨论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现象,如地球自转和公转,气候和天气。
1.2 天空中的星星【学习目标】1. 了解天空中的星星和星座。
2. 认识太阳、月亮和行星。
【教学内容】1. 星星和星座:通过观察天空,让学生了解星星的亮度和颜色,认识常见的星座。
2. 太阳、月亮和行星:了解太阳是地球的恒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认识太阳系中的行星。
【教学活动】1. 观察天空,寻找星星和星座。
2. 讨论太阳、月亮和行星的特点和关系。
第二章:水的世界2.1 水的形态和循环【学习目标】1.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1. 水的形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的形态变化。
2. 水循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教学活动】1. 实验观察水的形态变化。
2. 讨论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2.2 水资源保护【学习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 认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人类如何利用水资源。
2. 水资源保护:认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活动】1. 讨论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 学习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第三章:动植物的世界3.1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学习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认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通过实验演示,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现象、性质、能量等方面的区别。
-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以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例题讲解解析
1.物质性质的判断与分类
-优化作业题目和答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课后拓展
-反思课后拓展活动是否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后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调应富有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氛围活跃。
二、时间分配
-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又不显得匆忙。
-例题讲解和实验演示环节应适当延长,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提问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
-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以下章节和内容:
1.事物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生活中常见的能量
-电能
-热能
-声能
3.地球上的力与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力的作用与运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
-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讨论、游戏等,以提高教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磁铁3.做一个小磁铁教案 教科版

第三课时做一个小磁铁教学目标:1.通过做小磁铁的活动,以及探究怎样使小磁铁两极的磁性更强,初步感知物体间的磁化现象。
2.检测自制的小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教学重点:磁化小铁钉的活动。
教学难点:能判断自制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磁铁(磁性较强)、小铁钉、钢针、大头针、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大头针和小铁钉)问:“铁钉能吸引大头针吗?有什么办法使铁钉也能吸大头针?2. 试一试,能使大头针也有磁性吗?二、探究内容:1. 铁钉磁化了。
(1)铁钉被磁铁吸过后也有磁性,这就是铁钉被磁化了。
(2)思考:铁钉是怎么磁化的?(铁钉与磁铁相互接触、相互摩擦)(3)演示:磁化后的小铁钉的磁性强吗?能吸引多少枚大头针?(4)问:怎样使铁钉的磁性强一些?(5)操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铁钉磁性强。
说说是怎样使小铁钉磁化的?2. 做个小磁铁。
(1)小钢针被磁化后就好像是一个小磁铁。
(2)师:我们可以怎样做一个小磁铁呢?需要什么材料?(3)做个小磁铁: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4)试试小磁铁的磁性强吗?3. 判断自制磁铁的南北极。
(1)师:我们自己做的磁铁有南北极吗?拿一端是北极?拿一端是南极?(2)思考、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判断?(3)汇报交流检测结果以及检测、判断磁极的方法。
方法一:用已知磁极的磁铁(磁性不可太强)去吸,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判断;方法二:将磁铁悬挂起来,等旋转停止后根据方向判断;方法三:把磁铁嵌在泡沫塑料里,浮在水面上,让其自由漂动,停止后同样根据方向判断;……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教学后记:。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身体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教学,要向学生们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
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
【学情分析】学生们要了解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
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
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我们的身体”,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到人体从外形上看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第二个活动,“观察身体的内部”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去观察身体的内部,感受我们平时没有注意但是一直存在的身体结构。
第三部分,“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体验,利用气泡图的方式,把多个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这个部分时间安排比较短,主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体验活动,希望学生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感官或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看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外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的内部、外部结构。
【教学难点】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蜗牛图片师:我们观察过蜗牛,蜗牛的身体结构分为哪几个部分?师:我们可曾想过自己的身体结构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探究身体的结构二、观察身体的外形揭示课题、板书:身体的结构一、身体的外形师:观察要有目的、按顺序进行,你打算怎样观察身体?对照人体图观察,人的身体从外形上看,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总结外部特点: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比较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左右对称)体验活动:师:在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很多人身体的残疾,给生活带来了很大不方便。
试试用单手系红领巾,谈谈有什么感受?小结;对身体残疾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
三、观察身体的内部师:我们对身体的外部有了一些了解,接下来我们要观察哪里?板书:身体的内部身体的内部怎么观察?想想医生是怎么给病人看病的?身体的内部很多是看不到的,但可以通过耳朵听、手触摸或者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在小组里,先看一看,再听一听,摸一摸,把你用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和用手能摸到的身体的内部有什么,告诉小组同学,填写在记录表里。
汇报交流。
纠正不合理的想法四、身体怎样工作师: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板书:身体的工作例如:打篮球时,手、脚都要动,心脏不能停止跳动,要呼吸,肺也要工作等等。
指名一名同学做跳绳活动,观察思考: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活动?一起完成气泡图记录表每组选择一种熟悉的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气泡图。
展示学生作业,汇报解释。
对比两张气泡图,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
五、总结、延伸1.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2.和同学、家长一起继续观察人体的特点,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特点,别忘了写观察记录。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
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的结构》,学生已经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
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
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对于我们的身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我们的身体里面有骨骼、有骨肉,关节可能相对陌生些。
但学生不能准确、系统地形容或描述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共同作用而产生动作的,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有联系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本课的教学,要先让学生感受到三者的存在,通过体验活动,感知三者的运动和变化。
同时通过观察生活中机械、工具等物体某部位工作的原理与过程,与骨骼、关节、肌肉三者的功能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骨骼、关节和肌肉各自的作用与协作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知的过程中,逐步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骨骼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砂瓶、自制上臂骨头模型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的身体从外观特征来分类,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头、颈、躯干和四肢)那么从工作类型来分类,又可以分为哪四大系统呢?(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的,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
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二、观察上肢的运动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
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
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肌肉都在用力、并且肌肉变化不同。
课件出示: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课件出示: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全班交流然后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三、观察下肢的运动1.下蹲、起立:学生体验下蹲与起立的动作。
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
能感受到下蹲、起立时肌肉都在用力、并且肌肉变化不同。
课件出示: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课件出示: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全班交流然后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四、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五、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骨骼、关节和肌肉骨骼关节肌肉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综观教科版3-6年级的科学教材,《我们的身体》是唯一一个涉及人体知识的单元。
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本节课是《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三课时,原题为《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反复研读教材后,我认为课题中所说的运动,仅仅是引发学生关注呼吸的切入点,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呼吸系统知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比较全面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上。
基于这一认识,我将课题改为《人体的呼吸》,以便更好的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教材安排了运动前后一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显然,每个人同时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是不可能的;若按教师用书的建议两人一组,一人测量心跳另一人测量呼吸,剥夺了部分学生的体验机会;即使花时间测得了心跳的次数、知道了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但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却没有作更深入的研究,直到下一节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才涉及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
那么,把教材69面“测量一分钟的心跳”这一活动放在了下一课时进行,应该是明智之举。
排水集气法要不要让学生小组都参与这个实验?我认为怎样收集空气并不是本课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利用收集到的空气和一般的空气进行对比实验,而且这一节课已安排了不少学生的体验活动,所以这个活动我仅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
2、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
(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水槽1个、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片,吸管,火柴。
2、小组活动:保鲜袋每人1个。
3、其他材料:课件,记录单,呼吸变化统计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你能憋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