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277f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f.png)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原因和影响,进一步认识到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与背景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3.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组织结构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背景,尤其是宗教信仰和民族情绪的融合。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分析其兴衰原因和影响。
3.了解太平天国领袖和组织结构,了解其思想和行动的内涵。
4.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思考对今后的启示和借鉴。
四、教学方法:传统讲授、课堂辩论、小组讨论、文献阅读、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宗教信仰和民族特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背景引导学生从背景和历史环境的角度,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进行简要叙述和分析。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根据历史资料,结合多媒体展示,详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逐步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变化和外部环境。
4.太平天国领袖和组织结构介绍太平天国领袖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其组织结构,分析其领导模式和影响力,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内涵和特点。
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论文、报告和课堂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了解其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从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6.课程总结向学生提问,针对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小组讨论、课堂参与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七、拓展阅读:1.《太平天国全史》2.《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史》3.《太平天国史新论》4.《近代中国民族精神与太平天国运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树立起对家国历史和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32f0ca5e9856a561260d2.png)
一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4)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引出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出一下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818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7.png)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太平军的军事组织、宗教信仰和社会主张。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形成原因
2.掌握太平军的组织形式和纲领,了解其宗教信仰和社会主张,并体会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
1.太平军的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
2.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
3.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时间:1课时
第二课时: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和地位时间:1课时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讲授法:教师讲解并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军的军事组织、宗教信仰和社会主张。
2.问答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思考。
4.阅读文章法: 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后记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通过学生所学知识、资料和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对历史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5735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a.png)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弱,民众生活困苦。
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天地会:民间秘密组织,反清复明。
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主张信仰上帝,反对清朝统治。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军队自称“太平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2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定都天京(南京),建立政权机构。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土地改革。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太平军连续取得胜利,占领南京、镇江、常州等重要城市。
清政府组织洋枪队,联合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
3.2 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导致分裂。
重要领导人李秀成、陈玉成等被清政府俘虏或杀害。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1 天京陷落1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被清政府攻陷。
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震撼了清朝政权,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为推翻清朝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展开戊戌变法。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5.1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减轻民众负担。
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分裂和失败。
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艺术6.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活动拜上帝教信仰对太平天国文化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诗歌、歌曲、戏剧等艺术形式。
6.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文献《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的官方文献、宣言和书籍。
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7.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社会结构变动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对土地制度的改革。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97b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7.png)
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1 历史背景1.2 共同祸患1.3 太平天国的创立二、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2.1 天父洪秀全2.2 宗教与政治相结合2.3 平均主义与共产主义三、太平天国的组织与体制3.1 组织结构3.2 军事体制3.3 经济体制3.4 社会管理体制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扩张4.1 地理范围扩大4.2 对清朝的威胁与挑战4.3 对外交往与欧美的影响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5.1 清朝军队的压力与反攻5.2 内部分裂与矛盾5.3 外援支持的局限性六、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1 对政治体制的启示和影响6.2 对社会结构和阶级矛盾的冲击6.3 对宗教文化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运动,它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的兴起、核心理念、组织与体制、发展与扩张、失败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1 历史背景太平天国的兴起发生在1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清朝政权一方面受到外部列强侵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对着内部的经济危机和民众不满。
这样的背景为太平天国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1.2 共同祸患在清朝时期,人民遭受了各种不公平待遇和苦难。
国家经济衰退,赋税重压,同时的鸦片战争等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些共同的祸患促使了人民对于改革的渴望。
1.3 太平天国的创立太平天国的创立与天父洪秀全的领导密切相关。
洪秀全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创立了太平天国,并将宗教与政治相结合。
他提出平均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号召人们起义推翻清朝政权。
二、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2.1 天父洪秀全天父洪秀全被太平天国信徒视为神的化身,他通过宣传教义和传播思想,将越南融入社会主义社会。
2.2 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太平天国将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神的旨意。
这种思想在太平天国的建设和扩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27c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a.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对清朝政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本课将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等方面展开,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的过程。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画和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转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包括对清朝政权、中国近代史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6.小结(5分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简要的总结,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包括其原因、过程、转折和历史影响等方面。
《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精品(2021年获奖教案)
![《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精品(2021年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c6d1eaeefdc8d377ee32c7.png)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过程与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844a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f.png)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天地会的来源与性质。
2.了解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与领导人。
3.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难点:太平天国领袖的思想与政策。
2.重点: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特点。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来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些与天地会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向学生们介绍这些内容,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习具体内容(3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让学生们了解天地会和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
例如:•使用与天地会、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PPT展示,详细讲解其历史背景、起义过程、领袖人物等。
•安排分组,让学生分别负责研究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领袖人物、农民政权等,然后在班内进行汇报讨论。
•指定阅读材料,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的相关历史。
3. 进一步探究(20分钟)在学生们对太平天国的起义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们列举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组成、管理方式等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是否有用一些比较现代的方式来管理农民和土地?是否存在跟新中国的农村改革有一些类似之处?•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4. 总结(5分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例如:•引导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默写太平天国领袖的名字,以此来巩固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四、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所学内容、总结所学收获等。
2.着重了解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进一步了解这种政权的特点和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积极。
2.课后完成的作业质量。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401b6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3.png)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的衰落讲解清朝在鸦片战争后的衰落情况,国家财政困难,民众生活困苦。
分析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弱点,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提供土壤。
1.2 民众不满的积累讲述鸦片战争后,民众遭受的重税、苛捐杂税等负担,导致民众不满情绪的积累。
介绍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导致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1.3 宗教思想的传播讲解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过程,以及其教义对民众的吸引力。
分析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发展壮大,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索。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太平天国的成立讲述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宣布成立太平天国。
介绍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
2.2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讲解太平天国军队在1850年代中期的军事扩张,占领南京,定为都城,形成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分析太平天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清政府对其进行的镇压。
2.3 太平天国的人才选拔和改革措施讲述太平天国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及重视教育、选拔贤能的政策。
分析太平天国在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巅峰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高峰讲解太平天国在1850年代后期的军事高峰,占领大片领土,威胁清朝统治。
分析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加剧,导致军事力量的削弱。
3.2 太平天国的衰落讲述1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清政府加强镇压,太平天国领土逐渐丧失。
分析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激化,领导层腐败,导致运动的衰落。
3.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讲解14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4.1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讲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的冲击,为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在教义、政策、领导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30667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3.png)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太平天国运动的教案范文一一太平天国运动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初中时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只要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所以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诸多不利,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取?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体会二者的制度设计,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8f19c33d4b14e852468ab.png)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过程与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48684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0a.png)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1.2 鸦片战争后的国家困境1.3 民间宗教与天地会的影响1.4 洪秀全的思想与活动第二章:金田起义与太平天国建都2.1 金田起义的爆发2.2 太平天国的建国理念与纲领2.3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2.4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第三章: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改革3.1 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3.2 土地改革与税收制度改革3.3 妇女地位的改变3.4 教育与文化建设第四章: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4.1 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4.2 太平天国的军事战略与战术4.3 太平天国的盟友与敌人4.4 太平天国的军事成就与问题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影响5.1 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5.3 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5.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六章: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教义6.1 拜上帝教的起源与传播6.2 太平天国的宗教仪式与节日6.3 宗教信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6.4 宗教与太平天国政治、军事的关系第七章: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与改革7.1 太平天国的农业改革7.2 商业与金融政策7.3 太平天国的物资管理与分配7.4 经济改革的效果与问题第八章:太平天国的人民生活8.1 太平天国时期的人民生活方式8.2 社会福利与救济政策8.3 人民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响应与态度8.4 太平天国运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第九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艺术9.1 太平天国的文学与诗歌9.2 绘画、雕塑与建筑艺术9.3 音乐、戏剧与舞蹈9.4 太平天国文化艺术的特色与影响第十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与解读10.1 历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10.2 不同观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解读10.3 太平天国运动在当代的影响与启示10.4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第十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国际影响11.1 西方列强的态度与干预11.2 太平天国与外国的关系11.3 太平天国运动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1.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后的中国政局12.1 清朝政府的重建与改革12.2 地方势力的崛起与分裂12.3 太平天国残余力量的发展与影响12.4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第十三章:太平天国运动与社会变革13.1 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影响13.2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与要求13.3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进程13.4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第十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传承14.1 太平天国运动在民间的记忆与传说14.2 历史文献与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4.3 太平天国运动在文化创作中的反映14.4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传承与教育意义第十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思考与启示15.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与反思15.2 太平天国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5.3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15.4 太平天国运动对未来历史发展的影响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题,涵盖了运动的背景、建都、政治制度、军事斗争、失败与影响、宗教信仰、经济政策、人民生活、文化与艺术、历史评价、国际影响、运动后的中国政局、社会变革、历史记忆与传承以及思考与启示等各个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dee54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2.png)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的衰落介绍清朝晚期政治、经济、社会的问题,如官员腐败、财政困难、民生疾苦等。
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民众不满情绪高涨的背景。
1.2 民间宗教与抗争运动介绍天地会、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组织的兴起,以及它们在抗争中的作用。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前,各地爆发的农民抗争、教案运动等反抗清朝统治的事件。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2.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介绍洪秀全的生平背景,他如何创立拜上帝教,宣扬平等、共产的理念。
分析金田起义的爆发原因,太平天国建立的经过及其早期的发展。
2.2 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介绍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如废除私有制、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等。
分析太平天国的社会政策,如改革教育、废除科举制度等。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1 太平天国军队的扩张分析太平天国军队如何通过征战,逐渐扩大地盘,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介绍太平天国军队的组织结构、战斗特点等。
3.2 太平天国政权的建设分析太平天国在占领地区进行政权建设,如设立行政机构、颁布法律规章等。
介绍太平天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与衰落4.1 清朝政府的反击介绍清政府如何组织军队,对太平天国进行镇压,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
分析清政府采取的军事、政治、经济手段,对太平天国造成的影响。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分析太平天国内部出现的问题,如领导层的分裂、政策失误等。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衰落过程,如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等。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5.1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性质等。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如鼓舞民间抗争、推动政治变革等。
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在阶级、路线、政策等方面的局限性。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如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革命斗争的策略等。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8dd9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7.png)
太平天国运动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起因和影响。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组织和战争。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2.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组织和战争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中重要事件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并让学生思考这个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讲授(30分钟)(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介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面临的问题,如外贸不振、土地兼并等。
此时,洪秀全在南方广西发起了反清复明的活动,并建立“拜上帝会”。
(2)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影响:介绍洪秀全的思想、宗教信仰和组织活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治军事的影响。
(3)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组织和战争:介绍洪秀全及其部下杨秀清、石达开等人物,以及太平天国军队的组织和战争经历,如攻占南京等。
(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冲击,如土地改革、妇女解放等。
3.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4.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更多信息。
2.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466e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9.png)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
2. 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和领导人。
3.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复杂性和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3. 学生手册和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2.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和领导人,如洪秀全、杨秀清等。
3.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冲击、清朝政权的动荡等。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 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并进行辩论和交流。
3. 指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矛盾、外部环境和战略策略等因素。
步骤四:概括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2. 教师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内容和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步骤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2. 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推荐,以供学生深入研究。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小论文,分析其起因、发展和影响。
2. 提供参考书目和网站链接,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初中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84e2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a.png)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2.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难点: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太平军的兴起、洪秀全的思想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太平军的战争行动、建立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战争。
3.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改革、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兴趣。
2. 学习: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学生根据教材或其他资料进行研讨。
3. 总结:合并各组讨论的结果,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其意义和影响。
4. 辨析: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看法,拓展思维,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作业:
1. 小组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资料,撰写一份简要报告。
2. 个人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评估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见解。
七、拓展延伸:
1.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更多细节。
2.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或小说,加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和思考。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0aae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7.png)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起止时间、主要领导人及其思想。
学生能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鼓励学生使用历史材料,如官方文告、民间传说等,多角度了解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引导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以及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背景介绍:清末社会经济的衰落,阶级矛盾的激化。
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聚众起义。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东征,军事上的胜利与战略失误。
太平天国的衰落:领导层的腐败与内讧。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对农民起义的启示和反思。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法:选取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典型事件,如金田起义、北伐等,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因、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历史材料阅读:提供太平天国时期的官方文告、民间传说等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地图、影视片段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末社会经济的衰落、阶级矛盾的激化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革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壮大、衰落等过程,重点讲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等重要事件。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分析:选取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典型事件,如天京事变,让学生分组讨论其成因、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5cdea202d276a200292e97.png)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比较大,但整个教学安排时间紧迫,以1课时为宜。
教学中,应尽量精简,运动过程不宜细讲。
(韩燕老师将本课作为师范课在无锡南片进行展示,可做参照)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2.难点分析:(1)《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
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一、导入新课A、复习导入法:回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内容,思考鸦片战争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影响?并深入思考,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面对清政府的压迫和侵略者的欺压,你准备怎样干些什么?B、提问导入法:同学们,请大家看课本44页插图,这些图片反映的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大事件?促使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那些?(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二、新课讲授【板书】:太平天国运动【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35a1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6.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本课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败以及太平天国在中国史上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及基本经过。
2.了解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了解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爱和尊重。
2.让学生懂得敬畏历史,珍视和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经过和影响。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导入—讲授—归纳—讨论—巩固”的教学法。
2.学生讨论中意识到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自主学习和发挥。
五、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通过铅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探究兴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铺垫。
3.教师展示一些太平天国相关的图片、音视频,调动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关注和思考。
Step2.讲授(20分钟)1.定位法(10分钟):在学生基础上以“定位”为目标(时间、地点、背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背景、地点、时间等基础信息。
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及失败原因(10分钟):介绍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发展经过及其理念和政治制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课时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学习《资政新篇》的相关知识;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③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
(2)。
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
(3)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5)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由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节课前面两幕的内容,而且黄老师还给同学们留了一题思考题,就是课本47页的学习思考题“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试谈谈你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治理方针的理解。
”并不是黄老师不会,才没有解决这道题,是因为里面涉及到的一个内容——《资政新篇》我们还没有学到,因此才有了这个历史遗留。
那么下面就有本老师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资政新篇》,然后再回来解决这道题目。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8页。
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二)《资政新篇》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倡导想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1.提出:1859年,洪仁玕在这里,提到一个人,就是作者洪仁玕。
现在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洪仁玕这个人。
【洪仁玕】洪仁干(1822—1864),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
早年执教私塾。
道光二十三年(1843)参加拜上帝会。
曾随洪秀全赴广州向美国传教士学习。
咸丰元年(1851)往广西,未赶上太平军,回粤。
后逗留香港、上海等地,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一些了解。
天京事变后晋升为军师、干王,总理朝政,后兼管外交事务。
写成《资政新篇》2.内容:政治……经济……外交……文教……学习了《资政新篇》的内容,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性质。
3.性质:它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学习历史的让你都应该制度,我们对事物或人进行评价都是呀站在唯物主义的观点上来看待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呢?老师把它归纳为先进性和局限性。
4.评价先进性: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它的内容与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相比,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摆脱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
这是其先进性的表现。
局限性: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更多的是洪仁玕个人活动经历的产物。
课本48页的第一个资料卡片上讲到,干王是孤立的,没有多少人来支持他付诸实施。
再加上当时中国尚未形成发展资本主义必需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提供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加上当时太平天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真正实行。
师:为什么说《资政新篇》只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请注意,这里用了“带有”,而不是确切地说“它就是一个资本主义纲领”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师:因为《资政新篇》只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简单的涉及到资本主义制度方面,而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纲领”必须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根据这个纲领,可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社会制度,因此,两者对比,我们就只能说《资政新篇》只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5.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学习完《资政新篇》之后呢,我们把《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做师:比较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之后呢,相信大家对这者都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解决课本47页的学习思考了。
生:……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其名称来看就可以看出它的重点内容是土地制度。
它给农民小生产者描绘了土地均耕、财物公有和平均分配消费品的美好社会,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渴望摆脱贫困的愿望。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提出的,当时为了发展革命,抵抗清政府的围剿,太平天国需要更多的兵力支持,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就像一个鲜艳的果实一样摆在农民小生产者面前,诱惑其参加革命斗争。
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后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那么要建设就需要大量的钱,钱从哪里来?就必须实行经济改革,发展工商业,再加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西方的青睐和洪仁玕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了解,他们认为摆脱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资本主义方案。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师:请同学们看ppt,上面有一首童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这首童谣是1856年,在天京曾经非常流行的。
同学们知道童谣讲的是什么事情吗?生:……师:对,讲到就是天京事变。
(一)天京事变我们想来了解一下天京事变的经过。
1.经过:我们都知道在1856年之前,西王和南王就已经英勇牺牲了,那么当时太平天国就剩下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这几个天王。
我们先来了解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的势力纷争。
它的两位的关系是十分微妙和复杂的。
为什么呢?因为1848年为了扑灭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的鹰爪逮捕冯云山,关禁在桂平狱中。
洪秀全为了营救冯云山,自回广东,意欲入禀总督请求释放因信教而入狱冯云山。
当时太平天国内部由于两位重要领导人不在,陷入了混乱。
在此危急关头,杨秀清利用浔州一带流行“降童”的旧习俗,先后假托天父下凡附体显圣。
安定了太平天国内部的恐慌。
从宗教方面来说,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缔造者,享有仅次于天父皇上帝与天兄耶苏的最高宗教地位,是“真主”。
但是,由于杨秀清具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殊身份,因而,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举国上下共同信仰的一位“真神”。
在政治方面从政治方面来说,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杨秀清它在现实中的权利与宗教上的地位不符,由于内心的膨胀,他就开始计划秘密夺权。
后来洪秀全发现之后,就秘密地召回了韦昌辉和石达开。
韦昌辉平日里就看不惯杨秀清的骄横跋扈,因此一回天京就杀死了杨秀清极其家属,总揽天国的大权。
石达开返回天京之后,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
韦昌辉又对石达开动了杀机,石达开连夜出逃。
韦昌辉的屠杀和专擅横暴激起了天京广大将士的愤怒。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洪秀全不得已诛杀韦昌辉。
石达开重回天京,但是洪秀全在经历了杨伟事件之后对石达开疑虑重重。
石达开负气出走,还带走了十万精兵。
后来在与清军交战中也牺牲了。
以上就是天京事变的整个经过。
为什么本来一起创业,好得可以一起穿一条裤子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互相残杀,酿造了天京事变这一恶果呢?2.原因(1)领导集体内部腐化(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师:在这里老师就不多讲,同学们自己回去总结一下。
关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后面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时会细讲。
3.影响经历了一系列的滥杀和出逃之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这里的无人、无将是之没有可用之人)。
清军趁机反扑,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这句话书上有,大家划出来。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清军反扑太平将士信心崩溃那么面对天京再次被围的危险局面,洪秀全又做出什么决定呢?洪秀全果断任用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他们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洪秀全还封他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后来他提出了《资政新篇》。
4重建领导核心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干王:洪仁玕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进入防御阶段,与清政府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我们称之为太平天国防御战。
5.太平天国防御战: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关于太平天国防御战课本上不做要求,但是有一点大家必须注意的是在太平天国防御战中,太平天国将士遭到了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大家看到课本48页最后一段“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师:为什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此时会相互勾结呢?生:师:从清政府方面分析,由于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真正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一方面需要集中力量镇压,无暇对外,一方面认识到外国侵略者并没有彻底颠覆其统治,反而需要借助于它,二者尚有共同的利益点;慈禧太后为了掌握政权争取外国人的支持。
从外国侵略者方面分析:由于太平天国不准许鸦片贸易并且不准许外国侵略者干涉中国内政,因此,外国侵略者最后看到太平天国不能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转而与清政府相勾结。
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陷落(课本49页第一段的内容)苏州、常州、杭州,这些地区是天京的外围,这些地区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相继攻克之后,天京就暴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形势非常严峻。
天京被围,城内粮缺兵弱,将士食野草充饥。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不久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时间:1864(2)标志:天京陷落(3)原因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此时,可以让同学们看一下课本49页的学习思考,分组讨论)生: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论据充分即可。
下面是其中的一种观点。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应该是主客观两方面的。
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这是外部因素,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只能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