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知识要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

第一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内容提要一、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背景三、我国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原则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条文讲解引言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及效果,而采取各种政策和程序。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政策与程序。
综合定义: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内部经济活动有效性、经济信息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各项活动自律系统。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属于管理学科范畴,产权经济学、系统控制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是其重要理论支柱。
一、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一)内部牵制阶段人类自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一定内部控制。
1、内部牵制萌芽时期–古埃及人每当将货币存入银库时,首先由记录官在银库外加以记录,然后接受银库出纳官监察和登记。
–罗马帝国双人记账制。
2、我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100至前770年),赋财掌管和使用分离,标志内部牵制制度基本形成朱熹在评述《周礼理其财之所出》指出“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
美国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3、十五世纪末,借贷记账法在西方得到广泛运用,标志内部牵制走向成熟。
意大利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类似银行贷金业兴起,一部分人出资委托一部分人在海外经营等,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于是出现了以查错防弊为目,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主要作法,以钱、账、物等为主要控制对象内部牵制。
借贷记账法是当时进行账目核对一种有效方法。
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很重要地位,并成为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离控制基础。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产业革命相继在英美等国完成,出现了生产社会化,资本大众化形成,对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经济利益要求日益强烈,为了提高企业会计资料可信度和加强各项经济活动内部管理,企业界和学术界开始了全面企业管理探索。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或管理要求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或管理要求
1. 内部控制就像是家里的门锁呀!你想想,没了门锁那不是谁都能随便进出了?比如说在公司里,要是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那各种费用报销不就可能乱套了呀!谁都能瞎报一通了,这多可怕呀!
2. 内部控制是防止出大乱子的保障呢!就好比开车要有刹车系统一样。
像有些企业因为内部控制不力,导致资金被挪用,这不就像没刹车的车直接冲出去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3. 它可不能小看哦!你说如果一个球队没有战术和规则,那还不乱成一团啦?企业也是一样呀,内部控制就是那让一切有序进行的规则,否则各种错误和舞弊不就泛滥啦?
4. 内部控制也是一种监督呀!就好像老师监督学生学习一样。
要是没有监督,员工会不会偷懒呀?工作质量能保证吗?这多让人担心呀!
5. 它可是很重要的防线呢!像打仗要有坚固的城墙保护一样。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行,那不就像城墙有漏洞,敌人轻易就能攻进来啦,损失得多大呀!
6. 内部控制该多严格就得有多严格呀!这跟你守家门一样,松松垮垮怎么行?比如在财务流程中,要是不严格控制,那数据不准确怎么办?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7. 它也是保障公平的关键呀!好比比赛要有公正的裁判。
要是内部控制不好,有人走后门、搞特殊,那对其他人多不公平呀,这企业还能健康发展吗?
8. 内部控制真的是不能忽视的呀!就好像我们不能忽视身体的健康。
一旦忽视了,等出问题了再来补救可就难啦!所以一定要重视内部控制哇!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内部控制超级重要,不管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必须牢牢抓紧,绝对不能马虎!。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旨在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护利益。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合规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内外部规则,保障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有效性,预防和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计等组成要素。
1. 控制环境:指企业内部的整体管控氛围和文化。
包括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操纵行为和道德标准、组织架构和分工、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等。
2. 风险评估:指企业对潜在风险和机会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3. 控制活动:指企业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事务和流程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和审批程序、会计和财务制度、资产管理等。
4.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对内对外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机制,包括业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内外部交流和报告机制。
5. 监督与审计: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制度1. 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必须覆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环节,确保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2. 适度合理:内部控制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和风险程度制定,既要能够达到目标,又不应过度繁琐和昂贵。
3. 充分有效:内部控制应该确保足够的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4. 分责分类:内部控制应该明确各个层级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5. 审计核查:内部控制应该定期进行审计和核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规定要求。
四、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好处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以下重要性和好处:1. 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内部控制可以避免财务欺诈和不当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知识点
1. 内部控制就像是家里的门锁呀!比如说公司规定每个员工都要走正规流程报销,这能防止有人乱花钱呀,就像家里锁门防止小偷进来一样。
2. 它也是一道防火墙啊!比如设置不同层级的审批权限,这不是和防火墙阻挡危险一样吗?能阻止不良的事情发生呢!
3.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保护伞呀!像要求定期盘点库存,这不就是为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吗,就像伞为我们遮风挡雨。
4. 它好比航海中的指南针呀!规定明确的职责分工,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干啥,这和指南针指引方向有啥区别?
5. 内部控制也是一种监督的眼睛呢!比如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随时盯着有啥问题,是不是像眼睛时刻留意周围一样?
6. 它像一个严格的老师呀!要求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督促大家好好工作,这和老师管学生不是很像吗?
7.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稳定器呀!比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让企业稳稳当当发展,就像稳定器让东西不晃动。
8. 它还是企业运行的轨道哩!像规定资金的合理使用,让企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这不就和火车沿着轨道跑一样嘛!我的观点就是内部控制超级重要哇,能让企业发展得稳稳当当、顺顺利利的呀!。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字数:1540]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旨在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失误,并确保企业的规范运作。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点。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种组织管理制度,旨在保证企业资产的有效保护,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以及规范经营。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预防欺诈行为和损失;2. 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准确度;3. 促进企业运营的高效、经济和规范;4. 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5. 提高岗位职责的明确性,优化内部沟通与协作。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协同发挥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1. 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的重视程度、道德风险和价值观念的传递、人员招聘与培训等。
2. 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活动。
3. 控制活动: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包括控制措施的设计、运行和执行等。
4. 信息与沟通:指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管理,包括信息的充分与准确性,内部员工之间沟通的畅通性等。
5. 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包括内部审计、监督机构、风险管理等。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防止资产的侵占、损失和滥用。
2. 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失误: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失误,及时纠正错误,减少损失。
3. 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企业财务的透明度。
内部控制知识点整理

P4内部控制系统两分法:内部会计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P4内部控制结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P6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P9Coso提出八个要素: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付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p9P10ERM框架提出了两个新概念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P172008年5月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P172010年4月15财政部等5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2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全面控制全程控制P25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战略目标P28内部控制的五原则(得了解含义):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P44组织架构分为治理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层面。
P49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上市公司董事应当根据治理需要,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决策,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2其中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会应当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还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
3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具体看49页的第二段第三段)P50企业梳理治理结构,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
P51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应当充分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p53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及竞争对手,经营环境等的分析p54行业环境分析最常用的工具是五力分析模型p54内部环境的分析: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能力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其中核心竞争力分析时候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p54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p56发展战略的分解落实:要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编制全面预算p57人力资源的定义: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p58在个人要素方面,主要防范的是高级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p60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P65企业文化的定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内部控制学复习要点

内部控制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论1、内部控制学的发展阶段:五阶段①内部牵制阶段-—-——-起步阶段两个设想是:(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的错误机会较少;(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②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进化阶段③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提高阶段(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
)④内部控制框架阶段—-——演进阶段⑤风险管理阶段---——-提升阶段2 、内部控制框架(COSO报告):(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1)三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有关的法规制度(2)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察3、风险管理模型: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具有多目标驱动、全员、全过程、合理保证的特性。
)(1)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2)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1)定义内部控制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
(3)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cc息与沟通、内部监督(4)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5)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基本规范》的作用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内部控制的总体框架,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中起统领作用。
内控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狭义: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
广义:有企业懂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企业欺诈(1)公司伪造财务信息,也成为财务欺诈。
(2)公司内部人的自行交易。
3)与非法运作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有关的欺诈。
4)阻碍公正,做为证,篡改证据,或其他上述相关的其他行为。
3风险管理进行辨别评估分级,然后根据风险的影响和概率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风险管理可能采用的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与专人负责管理风险。
4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以及大额资金使用。
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1、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1)提出筹资方案: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预算情况与资金现状等因素,提出筹资方案,提出筹资方案的同时还应与生产经营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初始投资方案。
(2)筹资方案论证:初始投资方案还应经过充分的可行性。
论证一般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筹资方案的战略评估。
主要评估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控制企业筹资规模,防止因盲目筹资而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
企业应对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筹资方案才具有可行性。
2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
主要分析筹资方案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是否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金,是否还有降低筹资成本空间以及更好的筹资方式,筹资期限是否经济合理,利息、股息等水平是否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
3,筹资方案的风险评估。
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利率、汇率、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等重要条件进行预测分析,对筹资方案面临的风险作出全面评估,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企业内控管理知识

内控基础知识1.什么是内部控制?广义的内部控制:是指群体或组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行为。
狭义的内部控制:通俗地理解,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为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行为。
我们平时所说的内部控制通常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
现阶段基于COSO的内部控制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内部控制理论形成和发展包括哪五个阶段?内部控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五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3.什么是控制环境?确立了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态度,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保障,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公司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是企业的整体气氛,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提供纪律约束和架构,是其他要素的基础)4.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5.什么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
6.什么是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企业经营管理所需信息必须被识别、获得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
信息:来源于公司内、外部,与公司经营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
沟通:信息在公司内部各层次、各部门以及在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等外部环境之间的传递。
7.内部控制的四大目标是什么?战略目标:中长期发展目标经营目标:经营业绩和利润指标报告目标: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合规目标: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8.控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控制环境包括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发展目标、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风险管理策略、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措施、员工胜任能力以及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9.内控体系框架五要素是什么?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初会内部控制知识点总结

初会内部控制知识点总结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的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其目标而设计、建立和执行的一系列程序和政策,目的在于提供合理保证,保证组织的资产得到合理保护,业务得到高效、有效运行,财务报告得到可靠和准确的编制。
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保障资产安全,防止盗窃、滥用和浪费,确保资产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组织的规定;第二是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三是保障业务运营的高效性,使组织能够达成其业务目标和战略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指的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承诺和支持,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对道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视、人力资源政策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评估、对风险的应对和控制。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包括管理对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性检查、控制活动、信息系统控制等,以确保风险得到预防和控制。
4. 信息和沟通信息和沟通是指组织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机制,包括内部信息传递、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员工对风险的报告和反馈机制等。
5. 监督监督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外部监督和法律合规等。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资产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资产,防止盗窃、滥用或浪费,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2. 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企业的财务报告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运营效率和效果,使企业能够达成其业务目标和战略目标。
内控知识点归纳总结

内控知识点归纳总结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障资产安全,确保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促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守,保障组织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框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是一个组织内部管理者运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内部控制框架,组织能够对其运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保障和监督,并做到内部管控的有序性。
内部控制框架对于组织的经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得到有效控制,以保证组织的资产安全和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
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一个组织内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组织能否取得持续的运作业绩和达成其经营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控制环境的健康程度。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建立员工对于内控目标的共识,提高员工对于内控任务的重视程度,促进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内控活动。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类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所面临的风险情况,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能够有效地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提高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管理层为达成其内部控制目标而设定的一系列具体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来保障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通过控制活动,组织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经营活动和实现其内部控制目标。
4. 信息和沟通信息和沟通是组织内部控制框架的关键要素之一,组织需要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可靠和保密。
通过信息和沟通机制,组织可以促进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互动,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5. 监督监督是组织内控制框架的最终环节,它是为了监督和评价组织内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内部控制知识点归纳

内部控制知识点归纳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保护资产、维护信息系统完整性等方面的措施和活动。
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帮助组织达到其目标并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有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知识点的归纳:1.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保护资产、维护信息系统完整性等。
了解和明确这些目标对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2. 内部控制的组成: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个组成要素构成。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是核心要素,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3. 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有一些基本原则,例如责任分配原则、安全原则、制度规范原则、审批核准原则、键控点原则等。
了解和遵守这些原则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
4. 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包括整体评价和项目评价。
整体评价是指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项目评价是指对某个具体控制活动或过程进行评价。
了解和掌握这些评价方法对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非常重要。
5. 内部控制的缺陷和风险:内部控制存在一些缺陷和风险,例如人为错误、技术失效、管理层失误等。
了解和识别这些缺陷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是保护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6. 内部控制的改进和提升:不断改进和提升内部控制是组织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完善控制环境、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加强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7. 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内部控制有着不同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上市公司法规、审计法规、公司治理法规等。
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对于建立一个符合法规和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必要的。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部控制必考知识点详解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部控制必考知识点详解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为达成预定目标,保护资产,促进经济效益和业务活动的合理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目的主要包括保护资产安全、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促进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欺诈行为和违法操作。
二、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整体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控制环境包括管理层的诚信度和价值观念、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培训以及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的辨识、评估和应对等环节。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规划、组织和实施的具体操作措施。
控制活动包括授权与责任、风险管理措施、信息处理措施、物理控制措施等。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部各级管理层之间及与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信息与沟通要求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并建立适当的信息系统。
5. 监督:监督是指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督包括内部审核、独立审查和监督以及外部审计等。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全面性、适应性、协调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1. 全面性:内部控制要求对组织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覆盖,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全面性要求内部控制覆盖到组织的各个环节和部门。
2. 适应性:内部控制要能够适应不同组织的特点和经营环境,不同组织之间存在差异,内部控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产生影响,相互补充。
4. 有效性:内部控制应该能够有效地实现其预期目标,能够保证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
内部控制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05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
局限性
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
内部控制系统往往在设定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但随 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原有的内 部控制可能无法适应新的变化。
人为因素的干扰
由于内部员工的违规行为或疏忽,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失 效。例如,员工可能因个人利益而违反规定,或因不了解 规定而误操作。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被视为一个整体框架,包括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五个要素。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在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内部控制被视为组织全面风险管理的一部 分,强调组织整体层面的风险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02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 括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员工行
风险评估的结果应作为制定内 部控制措施的重要依据,以降 低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具体控制措施,旨在预防和纠正错误和不正当 行为。
控制活动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都有相应的控制措 施。
控制活动还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
内部控制由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 这些政策和程序旨在促进组织的效率 和效果。
内部控制涉及组织的所有层级和活动 ,包括财务、运营、合规和战略层面 。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升运营效率和效果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错误和舞弊,确 保财务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浪费和提高员工的工 作效率,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运营 效率和效果。
会计内部控制知识重点

会计内部控制知识重点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所采取的制度、方法和措施。
它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企业利益、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会计内部控制的几个重点知识。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资产: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盗窃、浪费和滥用。
通过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流程,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资产的风险。
2.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会计内部控制的另一个目标是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通过建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准确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加强对会计报表的审核和审计工作,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3. 防范经济犯罪和舞弊行为:会计内部控制还可以起到防范经济犯罪和舞弊行为的作用。
通过建立有效的审批制度、监控机制和内部监察体系,及时发现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内控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保责任的明确和分工的合理,避免权责混淆和职责逃避。
2. 合理性原则: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合理而有效,不能过于复杂和繁琐。
应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不断优化和改进。
3. 制度性原则:会计内部控制应该以制度为基础,建立起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控制制度。
并且要不断监督和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三、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授权和限制权限:授权是指将特定的权力和责任赋予特定的人员,限制权限是指避免将所有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授权和限制权限的结合可以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和信息准确。
内控知识点

内控知识点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内控知识点!
你知道吗,就像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内部控制就是保证这艘船不偏离航向的那些关键操作!比如说一个公司,那老板就好比船长,员工们就是船员,大家得齐心协力按照规则来行事,这就是内控啦!
内部控制涉及好多方面呢!像不相容职务分离,这就好比做饭,一个人不能既切菜又炒菜还管着结账吧,不然谁知道会不会出问题呀!再比如授权审批,这就像是出门得有钥匙,不是随便谁都能乱动重要的东西或做重要的决定的呀!还有会计系统控制,这就好像记账,得记得清楚明白,不能乱七八糟的,不然怎么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呢!
我给你讲个例子哈。
有个公司,出纳和会计是同一个人,结果呢,这人就偷偷挪用了公司的钱,这就是内控没做好呀!要是把不相容职务分开,让不同的人来管钱和记账,不就不会出这种事儿了吗?
还有哦,要是没有严格的授权审批流程,那岂不是谁都能乱作决定,这公司还不乱套啦!比如说采购,要是谁都能去买东西,也不经过审批,那钱花得不明不白,公司还怎么运营下去呀!
咱可不能小瞧内控呀,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规矩,没了它可不行!它能让公司运行得更顺畅,也能保护大家的利益呢!我觉得呀,每个公司都应该重视内控,真正把它落实好,这样公司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也能跟着受益呀!
总之,内控知识点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和运用它呀!。
内部控制评价知识重点

内部控制评价知识重点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和方法,对组织机构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和事务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和分析,以确保组织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下面将介绍内部控制评价的知识重点。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与目的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组织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规范性要求进行评价和检查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评价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1.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1)合规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规定。
(2)主动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前预防风险。
(3)综合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综合考虑企业的内外环境和多方面因素。
(4)可操作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
2.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2)实地检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要点1.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1)组织机构和职责:评价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确,并分析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业务流程和制度:评价业务流程是否合理、制度是否完善,并分析其对内部控制的支持程度。
(3)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评价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4)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评价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是否能够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内部监督和检查:评价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的有效性,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内部控制评价的要点:(1)风险评估: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
⏹ 1.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 2.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基本规范内容和应用指引内容)
⏹第二章
⏹ 1. 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 2.内部控制的目标
⏹ 3.内部控制的原则
⏹ 4.内部控制的要素
⏹ 5.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三章
⏹ 1. 内部环境定义和构成要素内容
⏹ 2.组织架构的定义
⏹ 3.公司治理结构定义、构成
⏹ 4.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与特征
⏹ 5.战略分析方法
⏹ 6.战略选择的具体类型
⏹第四章
⏹ 1. 风险评估定义和过程
⏹ 2.目标设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定义
⏹ 3.风险识别的概念与内容
⏹ 4.风险分析的定义与内容
⏹ 5.风险分析方法
⏹ 6.风险应对的具体策略
⏹第五章
⏹ 1.控制活动的定义
⏹ 2.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定义和种类
⏹ 3.授权审批控制定义
⏹ 4.会计系统控制的定义
⏹ 5.财产保护控制的定义
⏹ 6.预算控制定义
⏹7.运营分析控制定义
⏹8.绩效考评控制定义
⏹9.合同控制定义
⏹第六章
⏹ 1.信息与沟通的定义
⏹ 2.信息收集渠道
⏹ 3.信息沟通对象
⏹ 4.信息系统的定义
⏹ 5.反舞弊的定义与类型
⏹第七章
⏹ 1.筹资活动的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 2.投资活动的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 3.现金内部控制要求
⏹ 4.银行存款内部控制要求
⏹ 5.采购的业务流程、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 6.存货管理业务流程、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7.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8.销售业务管理业务流程、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第八章
⏹ 1.内部监督定义
⏹ 2.内部监督体系的构成
⏹ 3.内部监督的程序
⏹ 4.内部监督的两种方法与监督主体
⏹第九章
⏹ 1.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
⏹ 2.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机构
⏹ 3.内部控制缺陷定义、种类与认定标准
⏹ 4.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
⏹第十章
⏹ 1.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 2.内部控制审计的业务范围界定
⏹ 3.内部控制审计的时间范围界定
⏹ 4.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 5.内部控制缺陷的处理
⏹ 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和出具情况
⏹7.标准版内控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历经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特点。
掌握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相比,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具有的进步性,了解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了解我国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框架体系。
第二章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了解内部控制定义的变迁,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了解内部控制全员性,了解内部控制的全员控制与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之间的关系,理解内部控制的全面性,理解内部控制的全程性,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内部控制需要遵循的原则,理解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理解五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三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组织架构的定义,了解组织架构的两个层面及其关系,了解内部机构的四种类型,理解治理结构的主要风险,理解发展战略的定义,理解发展战略的制定,理解人力资源的定义,了解社会责任,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内容及其作用,掌握内部控制与内部环境的关系,掌握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掌握治理结构的设计,掌握发展战略的意义,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掌握社会责任的意义,掌握企业文化的意义。
第四章
本章对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从战略目标和业务层面目标的设定进一步理解目标设定的含义,熟悉战略目标设定的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战略目标的分解;了解风险识别的概念和内容,理解风险识别的过程以及掌握风险识别的方法;在了解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之上,理解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掌握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理解风险应对的概念,掌握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四种风险应对策略。
第五章
理解八项控制活动的含义,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合同控制。
熟悉绩效考评的三种模式、合同业务的一般流程。
掌握八项控制活动的内容、方法或措施。
第六章
无
第七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内部控制的九项业务活动,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以及财务报告;同时对各个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总体要求加以了解,熟悉各个业务活动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业务活动的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第八章
本章对内部监督的定义及内部监督体系的基本内容,实施内部的程序,以及主要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内部监督的定义,掌握内部监督体系的构成及其各机构的职责,了解内部监督的意义,了解内部监督的基本要求,掌握内部监督的程序和方法。
第九章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组织机构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步骤;理解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及对象;熟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方法与程序;掌握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能够判断相关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程度”;掌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制。
第十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了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了解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的界定,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理解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理解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的关系,了解项目人员的安排,了解对重要事项及其影响的评估,理解风险评估过程,掌握整合审计的定义及其要求,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掌握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掌握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处理,了解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同意见审计报告的编制,重点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理解期后事项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