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心理咨询入门课程教学大纲汇总,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心理咨询入门》课程是一门通识课程,旨在向学员推开一扇了解心理咨询的窗户。

心理咨询原本隶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随着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它本身的独立性日益显现,被社会的接纳程度也日益提高。

本课程的目的也在于提升学员对心理咨询基本知识的了解,学习基本的咨询技术,并能将这些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调节,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和实践技术。

本课程选用郑希付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一书。

《心理咨询入门》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心理诊断、临床会谈和心理咨询的方法。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初步掌握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了解临床会谈的过程,学习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为学员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初步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习基本的咨询技术,并能将这些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调节。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心理学。

三、教学方法建议
1.为有利于学生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既要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有关心理咨询理论分析自己身边的各类问题,总结咨询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3.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培养,加强教学的教育性,
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课时、学分
《心理咨询入门》课内学时为36学时,学分为2学分。

二、多种媒体教材
1.主教材: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郑希付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8第1版
2.录像教材(待录)
3.IP课件(待做)
4.网上辅导文本
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与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
(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
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2.录像教材和IP课件是按教学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3.网上课程辅导文本按教学进度,针对课程文字教材进行重点、难点内容辅导和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二)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考试)
按中央电大有关文件精神,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份构成。

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作业占30%,小组合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学生自主学习占10%。

考核由浙江电大统一命题和布置作业。

同时要求各地电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小组活动,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工作,并评定成绩。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研究和解释常见的心理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梳理,要求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领会各章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

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教师应联系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实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采用面授辅导、网上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个别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以个别化学习为主,集体学习为辅,分个别化学习和集体学习两种形式,学习形式以班集体学习和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1、集体(小组)学习
集体学习除正常的班级授课外,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小组以个人能力、兴趣特点异质划分。

本课程按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大纲中的活动议题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活动另行制定。

每次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必须讲究实效,由教师根据学生活动的书面材料进行评定。

2、个别化学习
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包括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平时作业、上网浏览(含下载)、参加BBS讨论、用电子邮件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教师交流等。

以上内容的记录是考核学生个别化学习的依据。

3、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活动的表现给学生评定成绩,共计10分。

第三部分大纲说明
第一章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概念,了解心理咨询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明确心理咨询的分类和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
1.心理咨询的概念及性质
2.心理咨询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3.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心理咨询的分类
本章难点:
1.心理咨询的相关概念
2.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历史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二、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现状
一、心理咨询职业概况
二、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发展状况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简介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基本活动
一、心理咨询的分类
二、心理咨询的研究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咨询概念
(二)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过程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四)心理咨询的分类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识记:心理咨询的概念
领会:咨询者、来访者的概念
(二)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过程
领会:心理咨询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制度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领会:心理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四)心理咨询的分类
领会:基于咨询内容、规模、手段和对象的不同分类方式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心理咨询对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改变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本章重点:心理咨询的目的、功能
本章难点:非理性思维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与个体的素质
一、减轻内心冲突
二、提高问题处理能力
第二节心理咨询与个体潜能
一、全面认识自我
二、加强自我内省
三、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四、增加心理自由
第三节心理咨询与个体的认知
一、纠正偏差认知
二、纠正非理性思维
第四节心理咨询与个体的行为
一、神经症行为的改变
二、进食障碍的改变
三、物质滥用的改变
四、性变态行为的改变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咨询的目的
(二)非理性思维的特征
(三)心理咨询可改变的不良认知与行为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咨询的目的
识记:心理咨询可以提高素质、发挥潜能、改变认知、改变行为
(二)非理性思维
识记:非理性思维的特征
辨析: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间的差异
(三)心理咨询可改变的不良认知与行为
识记:不良认知与行为的内容
第三章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咨询者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熟悉咨询者因具备的能力和个性特征,了解对咨询者的伦理道德要求及培养训练过程。

本章重点:
1.咨询者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2.咨询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咨询者应遵循的伦理道德
本章难点:咨询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咨询者的知识与技能
一、专业知识
二、非专业知识
三、专业技能
第二节咨询者的能力与个性
一、咨询者的能力
二、咨询者的个性
第三节咨询者的伦理与道德
一、制定道德标准的目的
二、具体的道德标准
第四节咨询者的培养
一、美国心理咨询者的教育与培养
二、我国心理咨询者的教育与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
(一)咨询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二)咨询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咨询者应遵守的伦理规范
(四)咨询者的培养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咨询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领会:专业知识的内容、专业技能的内容
(二)咨询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识记:基本能力
领会:基本能力在咨询中的作用
(三)咨询者应遵守的伦理规范
领会:具体的道德准则
(四)咨询者的培养要求
领会:我国咨询者的教育与培养要求
第四章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心理诊断的定义、原则和方法,了解心理诊断的基本内容,熟悉心理诊断的程序。

本章重点:
1.心理诊断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2.心理诊断的理论架构
3.初诊、转诊
本章难点:
1.四成分和三水平理论
2.凯利的人格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诊断简史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诊断
二、西方古代的心理诊断
第二节心理诊断概述
一、心理诊断的定义
二、心理诊断的原则
三、心理诊断的方法
第三节心理诊断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诊断的理论架构
二、心理诊断中的人格理论
第四节心理诊断的程序
一、诊断的流程
二、诊断的步骤
三、影响诊断的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诊断的定义
(二)心理诊断的原则
(三)心理诊断的方法
(四)四成分和三水平理论
(五)凯利的人格理论
(六)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七)荣格的人格理论
(八)初诊的步骤
(九)转诊的几种情况
(十)影响诊断的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诊断的定义
识记:心理诊断
(二)心理诊断的原则
识记:诊断的原则
(三)心理诊断的方法
领悟:诊断的方法
(四)四成分和三水平理论
领悟:四成分、三水平的内容
(五)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识记:本我、自我、超我
(六)荣格的人格理论
识记:自我、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七)初诊的步骤
识记:初诊4个步骤
(八)转诊的几种情况
识记:几种转诊情况
第五章心理诊断方法(上)——认知功能的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从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探讨对认知功能的评估,理解各种认知过程的概念与特征、常用的评估方法与结果解释等。

本章重点:
1.概念:注意、记忆、思维、智力
2.注意的基本特性和注意的品质
3.韦氏记忆量表
4.瑞文推理测验
5.智力与智商
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本章难点:
1.注意的始终基本品质
2.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3.韦氏记忆量表结构
4.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结构与解释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注意能力的评估
一、注意及其品质
二、注意能力的评估方法
第二节记忆你呢管理的评估
一、记忆概述
二、记忆能力的评估方法
第三节思维能力的评估
一、思维及其品质
二、思维能力的评估方法
三、创造力及其评估方法
第四节智力的评估
一、智力概述
二、常用智力评估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注意的定义、注意的品质
(二)注意能力的评估方法
(三)记忆的定义
(四)韦氏记忆量表
(五)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六)瑞文测验
(七)智力与智商
(八)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九)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四、考核要求
(一)注意的定义、注意的品质
识记:注意定义、注意的品质
(二)记忆的定义
识记:记忆定义
(三)韦氏记忆量表
领会:韦氏记忆量表的结构
(四)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识记:思维定义、特点
(五)瑞文测验
领会:测验的结果解释
(六)智力与智商
识记:智力定义
辨析:智力与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七)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领会:量表结构,结果解释
第六章心理诊断方法(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人格的概念、基本特征、内容等,了解人格评估的一些方法。

本章重点:
1.人格的定义
2.人格问卷的基本思想
3.16PF的结构与解释
4.MMPI的结构与解释
5.投射测验
本章难点:
1.16PF的结构与解释
2.MMPI的结构与解释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概念的演变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人格评估的问卷范式
一、人格问卷测验的基本思想与特征
二、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
四、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第三节人格评估的投射范式
一、人格投射测验的基本思想
二、罗夏墨迹测验
三、主题统觉测验
四、绘画测验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二)人格问卷测验的基本思想
(三)16PF的理论基础与结果解释
(四)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构成与结果解释
(五)MMPI的构成与结果解释
(六) 投射测验的特点
(七)罗夏测验的实施过程
(八)主题统觉测验的结果解释
四、考核要求
(一)人格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识记:人格、人格的基本特征
(二)人格问卷测验的基本思想
领会:自陈量表的假设
(三)16PF的理论基础与结果解释
领会:16种人格因素的得分解释
(四)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构成与结果解释
识记:EPQ的构成
领会:EPQ四个量表的解释
(五)MMPI的构成与结果解释
识记:MMPI 十四个分量表
领会:各分量表的得分解释
(六)罗夏测验的实施过程
领会:测验的是个阶段
(七)主题统觉测验的结果解释
领会:对结果进行6方面分析
第七章心理诊断方法(下)——其他测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的评估层面和评估方法。

本章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测验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
三、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量表
四、焦虑与抑郁评定量表
五、应激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
第二节神经心理测验
一、神经心理学与神经心理测验
二、常用的神经心理测验
三、使用神经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焦虑与抑郁评定量表
(三)使用神经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识记:心理健康
(二)焦虑与抑郁评定量表
领会:SAS、SDS
(三)使用神经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领会:使用神经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心理疾病的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围绕各种类型的心理疾病,诸如焦虑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性障碍、物质依赖等进行讨论,分别阐述其内涵、临床表现和类型,同时对一些心理疾病的成因和治疗取向进行简单概括。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加深对各种心理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本章重点:
1、DSM五轴评估分类
2、焦虑性心理障碍
3、人格障碍
4、情绪障碍
5、精神分裂症和妄想型障碍
6、物质依赖
本章难点:
1、DSM五轴评估分类
2、人格障碍的界定
3、情绪障碍的临床界定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疾病分类概述
一、心理疾病的界定
二、心理疾病分类的演变
三、DSM五轴评估分类系统
第二节、焦虑性心理障碍
一、焦虑障碍
二、分离性障碍
三、躯体形式障碍
四、焦虑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第三节、人格障碍
一、概念
二、形成原因
三、临床表现与类型
四、矫正方法
第四节性心理障碍与性功能障碍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与类型
三、治疗
第五节情绪障碍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和类型
三、原因
四、治疗方法
第六节精神分裂症和妄想型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
二、妄想型障碍
第七节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
一、概述
二、精神发育迟滞
三、自闭症
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五、抽动障碍
六、儿童情绪障碍
七、行为障碍
第八节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心理障碍
一、基本概念
二、精神活性物质分类
三、常见的物质依赖
四、矫治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疾病
(二)各种焦虑性心理障碍及其临床类型和主要的症状表现
(三)人格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
(四)性欲倒错的类型及表现
(五)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七)妄想型障碍的临床表现
(八)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九)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十)进食障碍的临床类型及症状表现
(十一)物质依恋
四、考核要求
(一)心理疾病
识记:心理疾病定义
领会:DSM五轴评估分类系统的内容
(二)各种焦虑性心理障碍及其临床类型和主要的症状表现
识记: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概念领会:以上各种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
应用:界定各类焦虑性心理障碍
(三)人格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
领会:各种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四)性欲倒错的类型及表现
领会:性欲倒错特征
应用:界定四种类型的性欲倒错
(五)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识记:情绪障碍概念
领会;抑郁障碍、躁狂障碍、双相障碍的特征
应用:界定情绪障碍
(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识记:精神分裂症概念
领会:症状表现
(七)妄想型障碍的临床表现
领会:临床表现
(八)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识记:自闭症概念
领会:自闭症临床表现
(九)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识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概念
领会:临床表现
(十)物质依赖
识记:物质依赖的定义、精神活性物质分类
第九章临床会谈的准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临床会谈中咨询者本人的环境准备、会谈室的物质准备及其咨询者对来访者心理咨询过程的心理准备,了解在临床会谈中如何接待来访者。

本章重点:
1.临床会谈在客观环境方面的准备
2.初次会谈的接待程序
3.危机情况下的接待
本章难点:
1.初次会谈的练习
2.有自杀倾向来访者的接待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临床会谈概述
一、临床会谈的定义
二、临床会谈的作用
第二节会谈的环境准备
一、咨询者本人的环境
二、会谈环境
三、环境准备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会谈的心理准备
一、心理准备的作用
二、心理准备的方法
第四节会谈的接待程序
一、不同情况下的接待
二、特殊群体的接待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临床会谈定义
(二)咨询者本人的准备
(三)会谈环境的准备
(四)心理准备的方法
(五)初次会谈的接待
(六)自杀倾向者的接待
四、考核要求
(一)临床会谈定义
识记:临床会谈的概念
(二)咨询者本人的准备
领会:会谈前咨询师本人的准备
(三)会谈环境的准备
领会:会谈环境的各项要求
(四)心理准备的方法
领会:宣传、说明、引导等方法
(五)初次会谈的接待
领会:初次会谈的程序
(六)自杀倾向者的接待
领会:自杀意念的评估、对有自杀倾向者采取的措施
第十章帮助关系的建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帮助关系、帮助关系的基本模式,了解建立帮助关系的方便以及不良帮助关系的处理等。

本章重点:
1.共情
2.无条件积极关注
3.真诚
本章难点:
1.建立良好帮助关系的途径
2.指导式与非指导式咨询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帮助关系的性质
一、帮助关系的定义
二、帮助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帮助关系的模式和作用
一、行为主义的指导模式
二、精神分析的诱导模式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非指导模式
四、整合模式
第三节建立良好帮助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一、建立良好帮助关系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帮助关系的途径
第四节不良帮助关系及其处理
一、不良帮助关系的界定
二、不良帮助关系的研究及观点
三、双重(多重)关系的处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 帮助关系的定义、特征
(二) 行为主义的指导模式
(三)精神分析的诱导模式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的非指导模式
(五) 建立良好帮助关系的途径
(六)不良帮助关系对咨询的不利影响
(七) 双重(多重)关系的处理
四、考核要求
(一) 帮助关系的定义、特征
识记:帮助关系的概念
领会:帮助关系的特征
(二) 行为主义的指导模式
领会:行为主义帮助关系的特点
(三)精神分析的诱导模式
领会:精神分析帮助关系的特点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的非指导模式
辨析:指导式与非指导式咨询的区别
(五) 建立良好帮助关系的途径
应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
(六)不良帮助关系对咨询的不利影响
领会:不良帮助关系对咨询的不利影响
(七) 双重(多重)关系的处理
应用:出现双重(多重)关系时的妥善处理
第十一章咨询者、来访者特质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咨询者的特质、来访者的特质,以及来访者与咨询者的匹配。

本章重点:
1.有效咨询者应具备的特点
2.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匹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咨询者特质分析
一、咨询者特质的确定方法
二、有效咨询者的特质
三、咨询者的特点与咨询效果的关系
第二节来访者特质分析
一、来访者的基本特征
二、良好咨询对象的特征
三、来访者的特点与咨询效果的关系
第三节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匹配性
一、国外研究概括
二、不匹配的来访者-咨询者
三、匹配的来访者-咨询者
三、考核知识点
(一)有效咨询者的特质
(二)影响咨询效果的来访者的特质
(三)来访者特点对咨询效果的影响
(四)来访者与咨询者不匹配的各种情况
四、考核要求
(一)有效咨询者的特质
识记:咨询特质的概念
领会:有效咨询者的特质
(二)来访者的基本特征
领会:影响咨询效果的来访者的特质
(三)来访者特点对咨询效果的影响
领会:来访者的期望、个性特征、求助动机、问题的严重性、理解水平及性别等对咨询效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