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库渔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对经济发展的不
利影响 , 如过度 的网箱 、 拦 网养 殖等渔业
活动影响水 库供水 、航运 等主体功 能的
有效发挥 , 防止水环境 的污染 。
三 、水 库 渔 业 需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
路
艺、 水质控 制和净化 处理 、 增温 、 自动控 制等工艺 及设 备 ; 开发 l O e 等深线 以外 r 离岸海水养殖技术 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 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 ,开发相关 的
与管理 。并建立水库生态环境监测预警 机制 ,对水库渔业活动进行实 时监测与 生态风险评估 , 及时提 出防范措施 。 3 . 积 极开 发设 施养 殖技 术 , 发 展高
限额 由水利渔业管理部 门根据各水域的
资源状况逐年下达 。 5 .在水库生态环境 可持续前提下 ,
针对各类型水库的生态特点制定科学 的 渔业规划 , 规 范渔业增养殖方式与规模 , 合理开发渔业资源 ,强化对水产养殖的
3 . 对 鱼 类 种 质 资 源和 生 物 多样性 的
效养殖业 。 优化养殖 品种结构 , 加强优 良 品种开发 。我 国的工厂化养鱼始于工厂
化育 苗 , 大 多数海 、 淡水 的鱼 、 虾、 贝、 藻 的苗种基本上实现了工厂化 生产 。淡水 工厂化养殖成鱼也有一定发展 ,养殖水
主要是抗 风浪能力 较差 的小 型 网箱 , 集
出后与天然鱼类进行繁殖将引起天然种 群 的种质退化 ,而外来物种逃 出后可能 对 水域 中土著 鱼类种 群 的生 存构 成 威
胁。
中在 风浪小 、 水流缓的水域进行 养殖 , 导
致养殖密度过 高 , 水质环境恶化 , 病害频 发。今后要积极开发可控制程度高的集 约化 、 高 密度养鱼技 术 , 重点研 究海 、 淡 水工 厂化养殖技术 ,解决相关的养殖工
生态渔业发展现状
生态渔业发展现状
生态渔业是指在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农业和渔业生产结构、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渔业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生态渔业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展现状如下:
1. 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生态渔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生态渔业的支持。
例如,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生态渔业的全覆盖,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推进生态渔业的发展。
2. 技术不断创新。
生态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了生态渔业相关的新技术和设备,例如
智能化捕鱼设备、生态鱼缸和池塘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生态渔业的效益,还能够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和破坏。
3. 生态渔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生态渔业不仅可以用于海洋渔业,还可以用于淡水渔业和农业。
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生态渔业应用于农业领域,推广生态渔业生产的模式和方法,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
4. 生态渔业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强。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渔业的可持续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渔业不仅要注重渔业的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渔业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发展现
状良好,未来将继续得到全球各地的支持和发展。
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
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渔业行业作为重要的食品供应来源之一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渔业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可持续渔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渔业资源的减少,可持续渔业正逐渐成为渔业行业的主流。
采用科学的渔业管理模式、合理的捕捞配额以及禁渔季节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从而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利用先进技术: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推动渔业行业的发展。
例如,远程监控系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高捕捞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水产养殖的增长:水产养殖是渔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将成为渔业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4. 民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正在增加。
渔业行业作为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的重要来源,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渔业行业的发展机遇1. 内外需市场的扩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外市场对渔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渔业行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和开拓国内市场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2. 政策支持的加强:政府对渔业行业的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促进渔业的发展。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税收政策、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将为渔业行业提供更多的机遇。
3. 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将推动渔业行业的现代化转型。
新的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将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4. 加强国际合作:渔业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挑战。
加强渔业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开发,有助于推动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1. 加强科学管理:渔业行业应加强渔业资源的科学评估和管理,合理制定渔业捕捞配额,实行禁渔和休渔政策,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助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助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国水资源总体紧缺,水产养殖优质水资源严重不足,江山市优质水资源总量丰富,但能用于水产养殖的少之又少,与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更是杯水车薪。
只有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鱼,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水资源匮乏的难题,真正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因此具有节水降耗、规模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新模式,将成为未来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5]。
一、传统模式升级难,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受限制山塘水库养鱼是江山市渔业生产主要模式,五水共治以来,该模式养鱼产量降低、品质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在秋冬时节上市,无法保持常年稳定供应,且受水体菌藻生物等影响有时会产生“土腥味”,口感不稳定,品牌打造难,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容易回归传统养殖老路。
山区流水养鱼,投入大、产量低、病害多,养殖效益低下,亏损的养殖户较多。
究其原因,一是,水养鱼所需的大量优质水源,以满足,研究显示,养成每公斤鱼需消耗1000m3水;二是,山溪流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夏秋枯水期水量不足严重影响鱼类生长;三是,更容易暴发或复发小瓜虫病、卵甲藻病等,难治也也难防,暴发时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稻田养鱼,鱼类适宜品种少、鱼单产低、易被偷盗、且生产季节性强,夏季高温干旱影响大,水利条件要求高(真正适宜种养的田块少),管理和捕捞成本大,集中上市销售难,实际生产中主要是通过稻田养鱼打造生态稻米品牌。
二、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占领现代渔业发展高地江山市于2015年率先引进国外工业化循环水养鱼技术,经多年实践探索和自主创新,极大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在技术方面走在了浙江省前列,向全省输送了全新的发展理念。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清洁生产无污染,可解决光唇鱼、斑鳜、台湾铲颌鱼等名贵溪流性鱼类无法规模化养殖的难题,可解决诸如“千岛湖有机鱼”、“开化清水鱼”等优质水产品无法大量稳定均衡供应市场的难题。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是以养殖废水在水处理设备净化后再利用为核心技术特点,并交叉结合普通动物学、机械工程学、环境工程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原理、土木工程学等多学科综合衍生的一种新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1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现状1.1国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概况国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发达国家的鱼类集约化养殖,核心技术基础来源于内陆海洋水族馆、智能化水族箱和流水高密度养殖模式等[1],经历准工厂化、工厂化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3个阶段,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渔业科学管理智能化。
随着欧盟水框架指令的颁布,循环水养殖已成为欧美一些国家的国策和水产发展重点[2-4]。
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RAS )构建技术早期主要发起于荷兰和丹麦,以养殖非洲鳗鱼、鳟鱼和鲶鱼等淡水养殖种类为主。
荷兰RAS 通常是室内封闭系统,用于非洲鲶鱼和鳗鱼的生产。
丹麦典型RAS 为户外的半封闭式系统,用于养殖鳟鱼。
随着RAS 技术的发展和重视程度的递增,循环水养殖的水产物种多样性显著性增多,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大西洋鲑、罗非鱼、鳗鱼、鳟鱼、大菱鲆、非洲鲶鱼、比目鱼和虾等十几个品种[5-6]。
截至2014年,美国和欧洲共建成360家RAS 养殖基地,其中挪威和加拿大循环水技术尤为先进,循环水系统主要应用于鲑鱼养殖生产[5]。
从1985到2000年,欧洲一个典型的农场生产鲑鱼苗的能力(以生物量核算)平均增长了约20倍。
苏格兰的生产力从1996年到2006年翻了一番,现在每年可生产超过15万尾鲑鱼苗。
在欧洲西北部及加拿大、智利等国家,大型国际水产养殖公司不断收购较小的公司,形成专业化运作的集团企业。
比如,苏格兰、挪威和荷兰公司的产量占鲑鱼总产量的比例高达85%以上[7]。
欧洲发达国家采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开展苗种培育和养殖的企业日益增多,如英国Bluewater Flatfish Farm ,法国France Turbot SAS ,德国Ecomares Marifarm GmbH 等,并朝着专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形成养殖装备制造、系统设施集成和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完善的产学研、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以提高 工厂化养殖行业的产业化水平 。 未来 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企业会更加重视人才队伍
的培养,以加速 高级技术、科研与管理人才的成长 。同 时还将实现养殖生产和水产养殖管理系统相结合,使养 殖场的水质状况信息可视化一步到位,用科技手段降低
展 不 平衡
尽管 目前中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较快 。但 由
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 同,沿 海地区和靠江河地区在农村经济不断壮大的推动下 ,依 托丰富的水域 资源和科技优势,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
痪状态,大部分没有发挥它的实际功效 。18年 ,尽管 Q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 了国内第
目前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养殖品种主 要是 四大 家鱼 ,虽然很容易进入 普通 百姓家 ,销路较
好 ,但利润不是很理想。东南部发达地 区养殖 的主要是
名特优品种 ,有鲟鱼、鳄龟、花鳗鲡 、笋壳鱼等。生长 周期短 ,一年 可 以多茬养殖 ,产 品价格 高 ,生长速度
快,肉质鲜美 ,市场相对稳定,同时科技附加值高,更
承担 。因此 ,各级政府部 门除财政补贴和农机补贴外,
各沿海发达省市也可以通过在 中西部地区设立分厂来扶
结合 ,缩短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周期,提升工厂化养
殖产业水平 。使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不但整体上具有经
持中西部地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 促进 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同时也可
容易获得 国家及地区财政项 目和科技项 目的支持 。但 由 于养殖 品种、方式、市场 的雷同,加剧了市场竞争,直
养殖为主 ,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零排放循环水养殖 业 少 。技术力量 强、资金雄 厚的养殖企业应该重视污水处
工厂化水产养殖
我国目前现行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提水动力设备、充气泵、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养鱼车间和开放式流水管阀等。
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入海,属于工厂化养鱼的初级阶段。
另外,由于养殖密度大,病害时有发生。
因此,要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模式,加强科学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解决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选择优良的苗种和优质饲料,能够使鱼生长快速,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30%-50%,养殖成本降低12%左右。
技术要点:1循环水工艺流程(1)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①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②工作原理简介(按工艺流程顺序)a.养殖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水面一般在40~50米2,平均水深一般在40~50厘米,池中心排水,每座大棚总水体一般在300~500米3。
对鱼池进行必要的改造。
原有鱼池改造只需在池内增加一支循环水回水管兼拦沫排沫管,一般采用Φ110毫米PVC管;池外增设一条循环水回水总管至循环水处理系统,回水总管的直径根据池子的多少来确定,其余的如鱼池供水管道等维持原状即可。
这样养鱼池内较清的水顺回水管流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直接拔管即可。
b.固液分离装置。
固液分离装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微滤机,出水水质较好(筛网的目数决定),造价较高;二是采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应较低,出水水质一般;还可以采用筛绢网加过滤棉。
c.紫外线或微波消毒器消毒。
待消毒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消毒井,自下而上均匀的流经垂直插入的紫外线消毒灯管再由消毒井的出水口流出完成了消毒过程。
紫外线消毒装置安装在循环水泵的前端,安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各种细菌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有益的硝化菌,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水处理系统内的有益菌群形成优势菌群,保持生物净化的活力。
工厂化养殖——养殖水环境工程学课件PPT
天 津 海 发 水 处 理
系 统
3、莱州明波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
车间面积: 约0.8万m2 主养品种:半滑舌鳎 养殖密度:25 kg/m2 水循环率:15~17次/天
养殖池 溶氧
弧形筛 排污
水泵
气浮处理
新水添加
UV消毒
脱气处理
O3杀菌
生物净化
• 特点
一、取消了射流式泡沫分离器,代之气浮池工艺(类 似于挪威AKAV脱气池技术)
大幅降低的泡沫分离能耗,同时兼有一定的生物净化功能;
二、生物净化采用三级串联式浸没滤池,且每级滤料 不同
在山东、辽宁和天津 等地构建了数套鲆鲽类封 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并进 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
概况
• 鲆鲽鱼类养殖
• 2009年总产量:7.9~8.9万吨
大菱鲆:55% 牙鲆:30% 半滑舌鳎:8%
山东 天津与福建 河北 辽宁 江苏 4%
32%
56% 5% 3%
总体评价
• 在循环水处理主要工艺环节上已都有涉及 • 关键装备总体上已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 设施设备种类已基本齐全
%以上,达到了无废生产和零排放。
• 自动化:一系列的水产养殖软件,对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酸碱度、
硬度、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浑浊度等实现在线实时监测,投饵、水 泵、增氧机、报警系统、鱼类活动状态等实现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养鱼 生产实质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范畴。
挪威8000m2养鱼工厂只有2个人管理,丹麦的5000m2养鱼工厂仅1个人 管理,德国出现了无人管理的养鱼工厂。
养殖池
弧形筛
循环泵
蛋白分离器
臭氧
紫外线灭菌器
液氧站 溶氧池
脱气池
浸没式生物滤池
工厂化养鱼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厂化养鱼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养殖业在中国尤为重要,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目前,养鱼业一直是中国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养鱼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土地占用大、设备投入高、管理复杂等。
针对这些问题,工厂化养鱼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其他国家已取得了成功。
本报告旨在研究工厂化养鱼在中国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技术路线、投资回报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调查和分析,为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提出建议。
2. 市场需求分析2.1 养鱼市场概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养殖业市场,其中养鱼业占据重要地位。
养鱼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餐饮、超市、出口市场等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鱼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工厂化养鱼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供稳定的鱼类产品供应。
2.2 工厂化养鱼的市场前景工厂化养鱼由于其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工厂化养鱼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城市或农村地区进行。
其次,工厂化养鱼可以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最后,工厂化养鱼可以提供优质的鱼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 技术路线研究3.1 工厂化养鱼技术介绍工厂化养鱼技术包括养殖池设计、水质控制、养殖设备选择等方面。
其中,养殖池设计是关键的一环,决定了鱼类的生长环境。
水质控制是养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水质测试、调节和管理。
养殖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厂化养鱼的效果。
3.2 工厂化养鱼技术应用案例在国外,工厂化养鱼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日本的工厂化养鱼技术非常成熟,其农场一般采用封闭循环系统,并配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同时,韩国、美国等国家也在工厂化养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些成功案例为中国的工厂化养鱼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4. 投资回报分析工厂化养鱼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需要进行投资回报分析。
首先,需要计算投资成本,包括场地建设、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
然后,需要估计生产成本,包括饲料成本、水电费用、人工成本等。
鱼类工厂化养殖
第一章工厂化养殖述海水工厂化养殖就养殖品种而言,可分为工厂化养鱼、养鲍、养虾、养参和养藻等,依据养殖形式可分为流水养殖、温流水养殖以及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养鱼系统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和比较成熟的生产方式,本章主要介绍工厂化养鱼情况,并可供其他养殖品种的工厂化养殖借鉴。
第一节国外工厂化养鱼简介一、工厂化养鱼的科学内涵工厂化养鱼(industrial fish farming)是采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机械设备、控制仪表等现代工业手段,对养鱼过程进行全面控制,营01造鱼类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实现全年高密度、高效益的健康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鱼的形式一般分为流水养鱼( fish culture in runn.ng wa- ter)、温流水养鱼(thermal floating water fish culture)和循环水养鱼( fish culture m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三种形式。
(一)流水养鱼流水养鱼相对近海开放式养殖又称为半封闭系统养鱼。
从发展历史看,淡水养殖早于海水养殖。
淡水流水养鱼主要特点为:利用河水、泉水、水库水、地下水等自然水源,根据地形修建鱼池;采用自流方式将养殖用水从水源引入养鱼池,不需额外动力,实现鱼池水体不断交换;养鱼用水量较大,源水一般不进行处理,鱼池流出的水也不再回收处理重复利用;鱼池水体的溶解氧主要来自流动的源水。
如法国流水高密度养殖虹鳟有100多年的历史,虹鳟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达2. 15万t,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的81%。
日本、美国、丹麦等国流水养鱼非常盛行,日本主要养殖鲤鱼,年产鲤鱼达12万- 14万kg,美国主要养殖鳟鱼和鲑鱼,鳟鱼单位面积产量达40 - 50 kg/m2,鲑鱼单位面积产量达100 kg/m2。
【二】温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的水源一般来自厂矿企业的废温水、海边地下温水井等。
这些水源经过简单的增氧、调温处理后用于养鱼,鱼池排出的水一般不再回收处理利用。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淡水渔业主要是指在淡水水域进行捕捞、养殖以获得淡水水产品以及对这些水产品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领域。
在我国,随着淡水捕捞自然资源的日益衰减,淡水捕捞业在淡水渔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加之水产品加工产业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当前的淡水渔业主要是指淡水养殖业。
淡水养殖主要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适应淡水水域的鱼类及虾蟹类等。
一、池塘养鱼再创辉煌二、城市渔业方兴未艾三、宜渔水面潜力巨大第三节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21世纪的我国淡水渔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充分体现,世界高新技术在渔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崇尚自然及消费观念的更新等,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其产业链。
它主要体现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必然得到加强,使淡水渔业产业得以提升,其经济与社会及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并大力促进人与生物、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渔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1、设施渔业前景广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并达到白热化,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应用以及产业化升级,必将影响和带动我国设施渔业的改善和发展。
欧美设施渔业如德国、美国等主要是开展工厂化流水或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水质调控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
美国高密度养殖系统程序控制采用两种自动控制系统:(1)通用控制系统,由微机输入/输出、数据记录仪和遥控组件构成;(2)工业程序控制系统,由小型计算机和控制软件组成,该网络具16个控制器。
两系统可以控制水体溶解氧、pH、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能耗、电导率、混浊度,还可控制饲料机、泵、阀门、增氧机、空气压缩机等。
德国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和水质理化因子监测网络,并通过增加纯氧、生物净化、沉淀、过滤、曝气、脱氮等设施改良环境,做到循环用水。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工业化养鱼概述•工业化养鱼新技术类型•工业化养鱼新技术应用场景•工业化养鱼新技术案例分析•工业化养鱼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景•总结与建议目录01工业化养鱼概述定义工业化养鱼是一种在工厂化环境中进行鱼类养殖的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的生产。
主要特点工业化养鱼的主要特点是养殖环境的可控性、养殖密度的较高、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以及经济效益高等。
什么是工业化养鱼工业化养鱼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当时由于社会需求和渔业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养鱼方式。
工业化养鱼的发展历程起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业化养鱼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发展目前,工业化养鱼已经成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质鱼类产品。
现状工业化养鱼具有高产量、高效率和高质量等优势,能够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养殖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优势工业化养鱼的挑战主要来自技术、设备和运行成本等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
挑战工业化养鱼的优势与挑战02工业化养鱼新技术类型总结词高效、环保、高质量。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循环水养鱼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养鱼技术,通过高效的过滤和循环利用水中的营养成分,为鱼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良好的生长环境。
该系统通常由鱼池、过滤器、曝气器、水泵等组成,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
循环水养鱼系统具有高效、环保、高质量的特点,已成为工业化养鱼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循环水养鱼系统总结词高产量、低成本、可持续。
详细描述海水淡化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的方法,通过淡化处理将海水转化为适合鱼类生长的淡水,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该技术能够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产量,同时减少对传统淡水资源的依赖。
海水淡化养殖技术具有高产量、低成本、可持续的优点,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和增加鱼类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产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应运而生。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是通过科技手段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养殖效益。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的创新:为了确保养殖水体的质量和稳定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需要配备先进的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
目前,通过传感器、水质监测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养殖水质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有效降低污染风险和提高养殖效益。
2. 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需要配备循环水处理系统,以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染物。
传统的水处理方式主要依靠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过滤、沉淀和消毒等。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纳米材料和高级氧化等技术得到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
3. 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逐渐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演进。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养殖过程的智能监控和预测,提高养殖效益和节约成本。
同时,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能减少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
4. 循环水养殖产业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工业化和集约化。
传统的养殖方式需要大量的耕地和水源,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养殖的集约化。
这也为水产养殖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商机。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它可以解决传统养殖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和消耗。
其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水产品需求。
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使得更多的养殖企业能够接受和应用。
当然,要实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全面推广和发展,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
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
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
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工厂化水产养殖
工厂化水产养殖前言工厂化水产养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规模化、集约化地进行水产养殖的方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水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工厂化水产养殖以其高效、可控、环保的特点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主流。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优势1. 高效率工厂化水产养殖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科学管理,可以控制生长环境,提高水产物种的生长速度。
相比传统养殖方式,工厂化养殖的生长周期更短,产量更高。
2. 节省资源工厂化水产养殖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源和土地资源。
通过循环利用水体和合理配置养殖池塘,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和土地资源。
3. 环保可持续工厂化水产养殖采用封闭式循环系统,充分控制养殖环境,减少废水的排放和农药的使用量。
这有助于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降低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产品质量稳定工厂化水产养殖通过科学的饲养和管理,保证了水产物种的健康和生长质量。
养殖环境的稳定性使得水产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符合市场需求。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1. 自动化设备工厂化水产养殖依赖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如温度控制系统、水质监测系统、饲料自动投喂系统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调节养殖环境,保持最佳的生长条件。
2. 循环水处理技术循环水处理技术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过滤、氧化和沉淀等处理方法,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保持养殖水体的洁净。
3. 饲料研发与配方饲料是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着水产物种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工厂化水产养殖需要进行饲料的研发与配方,以满足不同物种的营养需求。
4. 生态环境控制工厂化水产养殖需要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
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水产物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应用领域1. 鱼类养殖工厂化水产养殖在鱼类养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控制环境和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保证产品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
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
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
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2、工厂化养鱼的类型陆上工厂化养鱼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和循环流水养鱼三种类型。
普通流水养鱼即是利用自然海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如砂滤),不需加温,直接流入养鱼池中,用过的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养鱼方式。
这种方式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合于南方适温地区的短期或低密度养殖,为工厂化养鱼的最低级阶段。
适合于鲷类、花鲈、石斑鱼、牙鲆、河鲀等海水肉食性鱼类养殖。
温流水养鱼则是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由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化养鱼方式,它利用天然热水(如温水井、温泉水),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或人工升温海水作为养鱼水源,经简单处理(如调温)后进入鱼池,用过的水不再回收利用。
由于地热水、温泉资源有限,因此此种养殖方式主要应用在工厂温排水的综合利用上。
目前,温流水养鱼在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丹麦、法国等国较为盛行。
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山东省胶东地区现已建有温流水养鱼厂数十家,养鱼面积约20万m2,年产各种高档海水鱼1000t以上,养殖种类有牙鲆、石鲽、黑鳃、六线鱼、鲷类等。
这些养鱼厂的调温方式主要有三种:①燃煤锅炉升温+自然海水式,如山东省威海崮山养鱼厂、荣成寻山养鱼厂等;②电厂温排水+自然海水式,如青岛黄岛电厂养鱼、威海华能电厂养鱼厂等;③温水井+自然海水式,如荣成市丘家渔业公司养鱼场和山东省蓬莱鱼类养殖试验厂等。
这种养鱼方式工艺设备简单,产量低,耗水量大,为工业化养鱼的初级阶段。
循环流水养鱼又称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其主要特点是用水量少,养鱼池排出的水需要回收,经过曝气、沉淀、过滤、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量(1~10%)的新鲜水(系统循环中的流失或蒸发的部分),再重新输入养鱼池中,反复循环使用。
此系统还需附设水质监测、流速控制、自动投饵、排污等装置,并由中央控制室统一进行自动监控,是目前养鱼生产中整体性最强、自动化管理水平最高、且无系统内外环境污染的高科技养鱼系统,是工业化养鱼的最高境界,必将成为工厂养鱼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欧洲,一些国家已能输出成套的养鱼装备。
3、工厂化养鱼的配套措施根据不同的海水养殖对象和对水质的要求,目前应用的工厂化养殖工艺技术线路各异,涉及的装备繁多,各具特点,大致来说,普通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这两种工厂化养鱼方式要求设备数较少。
普通流水养鱼在普通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增加了砂滤池过滤抽提的海水或井水,而养殖后废水直接排入大海。
温流水养鱼则在流水养鱼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温设备和温排水的预处理设备,如锅炉,保温大棚等;也不复杂。
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鱼是循环流水养鱼,所需设备多,技术先进,下面我们重点介绍。
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1)鱼池系统;(2)水质净化处理系统(3)自动监测系统等;(4)自动投饵系统等其它辅助系统。
鱼池系统包括鱼池、进排水管道和拦鱼设备等。
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则是整个循环水工厂化养鱼中的关键。
整个水质处理系统包括以下环节:(1)去除固体废弃物;(2)去除水溶性有害物质;(3)杀菌消毒;(4)增氧;(5)调温;(6)水质测控。
4、工厂化养鱼技术工厂化养鱼与静水池塘养鱼的主要区别是:池塘面积小,池水持续流动和交换,池水溶氧来源依靠流水带入或机械增氧,天然饵料生物少,鱼类营养完全来源于人工投饵,池水中鱼类排泄物等物质随水流及时排出,故水质较清新;放养对象为吞食性鱼类,种类较单纯,密度和产量都较大。
4.1鱼种放养适合于工厂化养殖的鱼类,通常为肉食性优质种类,如鳗鲡、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苗种规格一般为50~150g,这样当年才能达到食用鱼规格。
密度养殖密度的是否合理同样决定着整个工厂化养殖的效益。
养殖密度应依据水源、水质、基础设施和技术、管理水平而定。
4.2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包括:池水流量的调节、水温的控制、pH调控、投饲等。
池水流量的调节依据进排水中的含氧量和总氨氮、NO2--N等含量调节水流量。
池水中一般溶解氧应保持4mg/L以上,出水口的水不低于3mg/L;鱼池排水的总氨<1.5mg/L,NO2-<0.1mg/L。
也可根据池鱼摄食情况调节水流量,在水温稳定情况下摄食下降,则应调大流量。
流量控制在4个循环/24小时,每次投饵完毕后0.5~1小时后迅速换水,换水量80%左右。
水温的控制根据不同鱼类的适宜温度的不同,控制好池水的温度,使鱼类始终生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加速鱼类的生长。
例如13~18℃水温是大菱鲆的适宜生长温度;16~21℃是牙鲆的适宜生长温度;大黄鱼则应控制在最适水温18~25度;石斑鱼应控制在22~28度。
pH调控通常要使养殖池水pH偏碱性,常用调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每个池的日喂食量求得每日碱性物质添加量后,称取每池所需数量,溶入水中,全池泼洒。
二是在循环水池加入所需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苏打粉)NaHCO3(发酵粉)CaCO3(方解石、石灰石)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等,通过水循环,把调节后的水注入每个池,达到调节pH的作用。
在生产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要保证池内碱性物质泼洒均匀,不得造成局部pH过高,以免灼伤鱼体;二要注意安全,碱性物质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损伤。
饲料多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不设饵料台。
投饵次数较多,除白天外,傍晚和清晨也可适当投饲。
在水温23~28℃时,每天投饵6~10次,饲料计划、月分配、投饵率及水温关系投饵应变等可参考池塘养殖的有关部分。
投饲也要用音响训练鱼,使形成集中抢食的条件反射。
每次投饵量仍要坚持使鱼达到八分饱的原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一般在靠近水口处投饵。
投喂策略按定量投喂原则,避免饱食投喂对鱼平均摄食量和饵料利用率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喂量。
每月初称取平均鱼重,计算饵料系数,根据总重确定月初基础日投饵量,根据饵料系数计算出每日投饵增量,每日递增投喂量。
4.3检查和护理工作平时经常检查进排水闸门和拦鱼栅情况。
5、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优势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
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
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
6、发展趋势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
因此,在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将是前提条件,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方式已成为发展方向。
工厂化养鱼中的技术关键是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及重复利用,即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
如何保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有效清除养殖鱼类排泄的有机物和氮等有害物质是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现行应用较多是物理沉淀结合生物膜处理方式,生物膜处理中,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
与流水养鱼相比,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值较稳定,水质更好,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
特别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用水量少,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外源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封闭式内循环养殖系统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1)循环水尽量提高速度,以每小时1—3次为宜;(2)使用筛选分离培养的土著菌种净化水质;(3)补充纯氧;(4)臭氧杀菌;(5)建立免疫防疫体系;(6)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7)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8)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养鱼环境和水质变差使食用鱼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发展节水型无公害的工厂化养殖技术无疑是主要的战略方向。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养殖方式,已经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但其内在的特点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其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因此,和许多重要产业问题一样,其发展需要依托政策和科技等多管齐下,共同推进。
构建适用的设施系统模式,达到循环用水、节能、高效的生产要求,并形成相应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设施的生产效率,规范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