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精品课件
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 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
【真题演练】 (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如果以“两极 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 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知识框架
苏联解体 跨 两极格局 世 瓦解
苏联解体 原因: 解体:1991年12月
两极格局瓦解
纪 缓和与 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
的动
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世 荡并存 动荡——原因 非传统安全威胁 界
格
特点: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局
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欧盟、日、 多极化趋势 表现 俄、中、发展中国家等力量发展壮大
加强
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至今
2.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 1991年以后: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以后: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未找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根源:经济力量多极化。
(2)其中的任何“一极”或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 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建设的艰巨性!
解体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演 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 折性和建设的艰巨性!
东欧剧变的原因: 取消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局19部9.1历战年争,—经史—互南会原联解盟散因战。争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真题演练】 (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如果以“两极 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 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知识框架
苏联解体 跨 两极格局 世 瓦解
苏联解体 原因: 解体:1991年12月
两极格局瓦解
纪 缓和与 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
的动
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世 荡并存 动荡——原因 非传统安全威胁 界
格
特点: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局
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欧盟、日、 多极化趋势 表现 俄、中、发展中国家等力量发展壮大
加强
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至今
2.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 1991年以后: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以后: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未找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根源:经济力量多极化。
(2)其中的任何“一极”或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 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建设的艰巨性!
解体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演 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 折性和建设的艰巨性!
东欧剧变的原因: 取消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局19部9.1历战年争,—经史—互南会原联解盟散因战。争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1
特点:多极化趋势增强。 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影响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课 堂 训 练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D A. 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 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 2.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A.67年 B. 69年 C. 73年 D.74年 3.戈尔巴乔夫推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的直接后果是 A. 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A B. 使苏联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 导致苏联经济大滑坡 D. 使苏联民族分裂愈演愈烈
二、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虐俘”事件图片:
驻伊美军的虐俘暴行
材料二:“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发表演说: “我们将追究提供援助或藏身之所给恐怖分子的国家。每个地 区的每个国家现在要做个决定,你不跟我们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 一道。从今天起,任何一个继续窝藏或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将被美 国视为具有敌意的政权。” 材料三: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 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声称要在必要的时候动用 武力解除伊拉克的武装。目前,美国已在海湾陈兵十几万,2003年 3月20日,美国宣布对伊作战。
(1)材料二反映了布什政府的什么外交方针?
(2)材料三中美国执意对伊动武的目的是什么?
(3)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推行怎样的人权政策?请以“虐俘”事件 为例,揭露美国的对外人权政策。
答案提示:
(1)反映了美国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单边 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外交。 (2)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但其真正 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 推行 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3)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宣称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到 处干涉别国内政。这种人权政策实际上说明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 对自己和其他国家推行的是双重人权标准。 “虐俘”事件是美国长期存在的严重侵犯人权问题的集中体现, 是美国人权问题的一面镜子。“虐俘”事件不但从根本上违反了人权 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是赤裸裸的、惨绝人寰的野蛮兽行。“虐俘” 事件也是美国在人权问题上虚伪性的表现,美国在一年前发动对 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之一是萨达姆专制独裁、践踏人权。美国大兴 讨伐之师完全是为了“解放”伊拉克,给伊拉克人以“自由”和“民 而事实让世人终于明白了:美国宣称“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就是 一种霸权主义。
课 堂 训 练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D A. 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 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 2.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A.67年 B. 69年 C. 73年 D.74年 3.戈尔巴乔夫推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的直接后果是 A. 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A B. 使苏联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 导致苏联经济大滑坡 D. 使苏联民族分裂愈演愈烈
二、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虐俘”事件图片:
驻伊美军的虐俘暴行
材料二:“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发表演说: “我们将追究提供援助或藏身之所给恐怖分子的国家。每个地 区的每个国家现在要做个决定,你不跟我们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 一道。从今天起,任何一个继续窝藏或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将被美 国视为具有敌意的政权。” 材料三: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 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声称要在必要的时候动用 武力解除伊拉克的武装。目前,美国已在海湾陈兵十几万,2003年 3月20日,美国宣布对伊作战。
(1)材料二反映了布什政府的什么外交方针?
(2)材料三中美国执意对伊动武的目的是什么?
(3)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推行怎样的人权政策?请以“虐俘”事件 为例,揭露美国的对外人权政策。
答案提示:
(1)反映了美国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单边 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外交。 (2)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但其真正 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 推行 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3)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宣称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到 处干涉别国内政。这种人权政策实际上说明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 对自己和其他国家推行的是双重人权标准。 “虐俘”事件是美国长期存在的严重侵犯人权问题的集中体现, 是美国人权问题的一面镜子。“虐俘”事件不但从根本上违反了人权 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是赤裸裸的、惨绝人寰的野蛮兽行。“虐俘” 事件也是美国在人权问题上虚伪性的表现,美国在一年前发动对 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之一是萨达姆专制独裁、践踏人权。美国大兴 讨伐之师完全是为了“解放”伊拉克,给伊拉克人以“自由”和“民 而事实让世人终于明白了:美国宣称“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就是 一种霸权主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精品课件(共43张PPT)
2.东欧剧变
(1)实质:
(2)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③忽视民主与法制;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⑤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跟踪训练
• 4.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 变。其剧变的实质是( ) • A.政局动荡 •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C.社会矛盾激化 • D.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 答案:B。解析:东欧剧变的实质不是版图的变动,不是 国名的改变,也不是社会矛盾激化,而是社会性质发生 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A、 C两项错误,B项正确;“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并不一定 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D项错误。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 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⑴背景: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受阻,转向政治改革,改变与美国全面 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⑵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东欧剧变
(1)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 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
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
跟踪训练
• 2.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 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由此可见, 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联解体原因,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课件
个除了代表官僚,
谁也不能代表,甚
至连自己的党员也
不能代表的狭隘利
益集团。
9
●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政策上的错误, 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②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 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③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2021/3/10
2021/3/10
18
(4)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
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矛盾暴露出来。 ②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
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 ③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单元结构:
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
24课
25课 26课 2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与争夺 (1945年-20世纪60年
代)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发展 (20世纪60-80年代)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
多 欧洲走向联合
极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化 日本的崛起 趋
的。”“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
苏联社会大开放。
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了致命打击。极少
数人一夜暴富,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赤贫
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在这个方面,中国处理得
很好。中国沿海省份和地区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相对发展
较慢,中国领导人现在号召开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决策完
全正确。 2021/3/10
_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南联盟战争 局部战争
1999年 1999年4月8日,贝 尔格莱德市中心遭到北 约的再一次轰炸。 约的再一次轰炸。一座 原为南军队指挥部的大 楼被导弹击中。 楼被导弹击中。这是市 中心的一幢建筑物中弹 后冒起浓烟。 后冒起浓烟。
; ; 。
简述两极格局结束后, 简述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特 及影响其特征变化的因素。 征,及影响其特征变化的因素。
格局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 格局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 的局面; 强”的局面;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 交替时期。 交替时期。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 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 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可以对这一改革有不同评价。如: 可以对这一改革有不同评价。 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因为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因为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正确的 ——因为不从根本上进行体制 ——因为不从根本上进行体制、制度的改 因为不从根本上进行体制、 苏联就没有出路; 革,苏联就没有出路;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操之过急。 戈尔巴乔夫改革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操之过急。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教学课件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 学生们拉倒了地拉那市 内恩维尔·霍查的巨大塑 像。
1990年8月3日,匈牙利 自由民主联盟议员根茨在 会议上被推选为国家总统。 图为他当选后,向人群挥 手致意。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实质—— (2)苏联解体
8.19事件、独联体建立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改 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 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 的全部主权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的认可和苏 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 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 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1)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2001年2月16日,科 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袭击 一辆满载塞族乘客的公 共汽车,当场有10人被 打死,40多人受重伤。 这是遭袭击后的公共汽 车残骸。
1999年4月8日,贝尔 格莱德市中心遭到北约 的再 一次轰炸。一座原 为南军队指挥部的大楼 被导弹击中。这是市中 心的一幢建筑物中弹后 冒起浓烟。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活 道路稀疏
稠密 稀疏
密集 、高 稀疏、矮
非农业 农业
大
水
气
体
污
污
染
染
交
噪
通
声
拥
污
挤
染
生 活 垃
住 房
圾
拥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教学课件
针对训练3:(2011年福建厦门质检)下图为美国与四国 (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 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它表明( ) A.美、欧、日形成
三足鼎立局面 B.美国的经济霸主
地位开始动摇 C.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出现衰退 D.“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
【解析】B。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根据题干 信息,1948年时,四国总和与美国差距较大,说明四 国总体经济比美国差;1970年时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出 现“滞胀”,四国与美国差距逐渐缩小,体现了美国 经济霸主地位动摇。A项在图中没有细化,不能得出; 图中信息属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期不代表整体。 因此C项错误。
请回答:
(1)结合15世纪前后的欧洲历史扼要阐述“西方世界的 崛起”?
(2)概括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后美国时代”世界格局的主要 特点。
(3)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中国形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统治核心的封建 统治受到挑战。经济上: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为 代表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以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的兴起。
2.(2011年海南单科)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
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下表中所反映的变化。
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
年份
1958 1963 1967 1972 1976
自民党议席 287 283 277 271 249
在野党议席 180 184 209 220 262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
1.(2011年山东文综)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 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 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发展中国家: 巴西、印度、墨西哥 等国家,随着经济 的发展在国际事务 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日本:已经成为当今第二大 经济强国,谋求政治大国和
军事大国。
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 凭借强大的军事科技力量、丰 富的资源使俄罗斯走出低谷。 在国际事务中,仍是对美国的 全球支配地位构成威胁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随着综合国力 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1999年4月8日, 贝尔格莱德市中 心遭到北约的再 一次轰炸。一座 原为南军队指挥 部的大楼被导弹 击中。这是市中 心的一幢建筑物 中弹后冒起浓烟。
科索沃战争中,被美机轰炸后的南联盟某大桥。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1)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宗 教 纠纷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 林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 击引发的教派冲突已造成379人 死亡、458人受伤。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 (2)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路线 (3)主要内容:取消共产党法定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
影响:
政治经济困境
戈尔巴乔夫 改革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走向解体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波兰
东欧剧变
继波兰之后,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影响:
使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 线崩溃
加速苏联解体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8.19事件、独联体建立
问题:简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分析苏东剧变的实质。
过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多党 制
“独联体” 成 立
“八 • 一 九”事件
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 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 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1)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柏林墙的修建与推倒代表着“冷战”的起始,前东德 人一度认为翻过柏林墙就能得到自由。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东欧剧变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政治 : 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转向西方 经济: 经互会解体 军事: 华约解体
东欧剧变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27课
课标要求: 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说说戈尔巴乔夫的表情在诉说着什么。
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 发表电视讲话, 宣布辞职,并将 核武器控制权交 给叶利钦,苏联 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 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 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 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为什么会走向解体?苏 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将如何发展? 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 南斯拉夫相继发生剧变。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 织政府。标志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图为 议会大选时,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前中)接管政权。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 学生们拉倒了地拉那市 内恩维尔·霍查的巨大塑 像。
1990年8月3日,匈牙利 自由民主联盟议员根茨在 会议上被推选为国家总统。 图为他当选后,向人群挥 手致意。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 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 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2007全球综合国力排行榜
排名 国名 经济 科技 军事 资源 社会发展 政府调控 外交 年增长 综合
1 美 国 3194 2218 2197 295 529 159 97 2.6% 8530 2 日本 2122 1390 778 37 390 151 79 1.1% 4947 3 法 国 1560 1263 786 14 397 166 94 2.6% 4280 4 英 国 1575 1076 805 19 378 153 90 2.3% 4096 5 德 国 1736 1077 600 11 398 168 91 2.0% 4081 6 俄罗斯 578 623 829 312 318 144 97 4.9% 2901 7 中 国 1301 349 488 274 233 119 99 7.7% 2863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发展中国家: 巴西、印度、墨西哥 等国家,随着经济 的发展在国际事务 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日本:已经成为当今第二大 经济强国,谋求政治大国和
军事大国。
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 凭借强大的军事科技力量、丰 富的资源使俄罗斯走出低谷。 在国际事务中,仍是对美国的 全球支配地位构成威胁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随着综合国力 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1999年4月8日, 贝尔格莱德市中 心遭到北约的再 一次轰炸。一座 原为南军队指挥 部的大楼被导弹 击中。这是市中 心的一幢建筑物 中弹后冒起浓烟。
科索沃战争中,被美机轰炸后的南联盟某大桥。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1)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宗 教 纠纷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 林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 击引发的教派冲突已造成379人 死亡、458人受伤。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 (2)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路线 (3)主要内容:取消共产党法定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
影响:
政治经济困境
戈尔巴乔夫 改革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走向解体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波兰
东欧剧变
继波兰之后,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影响:
使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 线崩溃
加速苏联解体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8.19事件、独联体建立
问题:简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分析苏东剧变的实质。
过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多党 制
“独联体” 成 立
“八 • 一 九”事件
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 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 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1)特点: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2)形成原因: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柏林墙的修建与推倒代表着“冷战”的起始,前东德 人一度认为翻过柏林墙就能得到自由。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东欧剧变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政治 : 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转向西方 经济: 经互会解体 军事: 华约解体
东欧剧变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27课
课标要求: 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 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说说戈尔巴乔夫的表情在诉说着什么。
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 发表电视讲话, 宣布辞职,并将 核武器控制权交 给叶利钦,苏联 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 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 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 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为什么会走向解体?苏 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将如何发展? 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 南斯拉夫相继发生剧变。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 织政府。标志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图为 议会大选时,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前中)接管政权。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 学生们拉倒了地拉那市 内恩维尔·霍查的巨大塑 像。
1990年8月3日,匈牙利 自由民主联盟议员根茨在 会议上被推选为国家总统。 图为他当选后,向人群挥 手致意。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 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 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2007全球综合国力排行榜
排名 国名 经济 科技 军事 资源 社会发展 政府调控 外交 年增长 综合
1 美 国 3194 2218 2197 295 529 159 97 2.6% 8530 2 日本 2122 1390 778 37 390 151 79 1.1% 4947 3 法 国 1560 1263 786 14 397 166 94 2.6% 4280 4 英 国 1575 1076 805 19 378 153 90 2.3% 4096 5 德 国 1736 1077 600 11 398 168 91 2.0% 4081 6 俄罗斯 578 623 829 312 318 144 97 4.9% 2901 7 中 国 1301 349 488 274 233 119 99 7.7% 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