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阅读专题:写人写事类阅读
四年级阅读专项阅读之文章启示、感悟类题目
四年级阅读专项阅读之文章启示、感悟类题目启示、感悟类题目启示感悟:1、把握整篇文章内容(写人、写事、写景、状物)2、把握文章主旨(情感、道理、启示)想做橡树的XXXXXX是XXX的总裁。
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XXX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
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XXX、政治家XXX、军事家XXX以及大发明家XXX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XXX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对,为了思考。
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像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XXX是既吃惊又高兴。
一有机会,老XXX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
XXX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
一天,XXX的同砚来他家做客,发觉XXX在看这些书。
禁不住猎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
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
”XXX坚定地说。
1、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耐磨的人生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
(完整word版)小学四年级写事类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写事类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用脑想用心记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hú)囵(lún)吞枣。
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
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着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
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
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他的读书效果当然不会好的。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
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1。
根据第三自然段内容,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A。
不但……而且…B。
既……又…… C.虽然……但是……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东西并不理解—--——-形容不断积累-————-3.朱熹告诉陈正之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多选)A。
读书不能图快.B。
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C.读书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4。
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二、好事情早上,小尤拉醒了.他看看窗户,太阳照耀着,天气很好。
于是小孩子也想要做点什么好事情。
他坐下来,想:“假如我妹妹掉在水里,我就去救她!”妹妹恰好走来了:“尤拉,跟我去玩呀!”“走开,别扰乱我想事情!”妹妹受了委屈,走开了。
于是尤拉又想:“假如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它们!”奶奶恰好就在这时讲话了:“小尤拉乖乖,把碗碟(dié)收拾走。
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一) 写人文章阅读及练习
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他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请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v。 摸索 艰难
2. 从文中找到正确的词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
✔
儿子在坑里玩耍,发现自己上不来,不得不(大声呼喊)。这时父亲( 置之不理),儿子
的第一个反应是( 哭泣 ),第二个反应是( 愤怒 )。最后,儿子( 自己 )爬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 得与众不同。”
“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 样。”“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 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 比尔·盖茨 坚定地说。
了上来。
3下列句子中带点部分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在括号里用词语写出来。 (1)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爬上去的地方。终于,儿子发现在坑的别一面
坑壁上有几棵小树。( 激动) (2)儿子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他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自己
上来的!”( 自豪 ) 4.儿子遇到困难向父亲求助,父亲几次置之不理。但最后儿子对父亲为什么没有抱
阅读写人文章小歌诀写人阅读 并不难,把握人物个性点。典型事件 不放过,描写方法须掌握。外貌神态 加心理,语言动作用心看,边读边想 边感悟,人物特点全呈现。
“是我自己上来的” 一天,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钓鱼。他们来到湖边,父亲 拿着钓鱼竿钓鱼,儿子就在一旁玩耍。离湖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坑,孩子很 好奇,自己悄悄地——(摸索 探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会儿后,儿子想回 到父亲身边,可是他突然发现坑底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儿子很着急,不得不大声呼喊:“爸爸,爸爸,帮帮我, 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 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不可能听不到。父亲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儿子的第一 个反应就是愤怒。儿子不停地大声呼叫着父亲的名字,可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四年级写人的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四年级写人的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四年级写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资料。
(一)写人阅读理解常见题型。
1. 概括人物形象类。
-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文中的XX是一个怎样的人?”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老师的文章后,会这样提问。
解答时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中寻找线索。
- 文章中描写老师说话总是轻声细语,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从“轻声细语”“耐心解答”这些对老师语言和行为的描写,可以概括出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有耐心的人。
2.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类。
- 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 外貌描写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等,来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等。
例如“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蓝色布衫,头发乱蓬蓬的,脸上满是灰尘,但那双眼睛却透着坚定。
”这里的外貌描写,从“破旧的蓝色布衫”“乱蓬蓬的头发”“满是灰尘的脸”可以看出这个人生活可能比较艰苦,而“透着坚定的眼睛”又暗示他有着坚强的内心。
- 语言描写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如果文中的孩子总是说一些充满好奇心的话,像“妈妈,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呢?”就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
- 动作描写能体现人物的行为特点。
如“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河边,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去救那个落水的孩子。
”“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跳进”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这个人的勇敢和果断。
- 神态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来反映人物的心理。
比如“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
”从“眉头紧锁”“眼神焦虑”这些神态描写可以知道他很着急。
-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
如“我心里想: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
”这直接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想法,表现出人物的上进心。
3. 理解人物情感类。
- 题目可能会问“文中的XX在XX情况下,有着怎样的情感?”- 要根据文章中的具体情节和描写来分析。
例如在描写一个孩子在生日时没有收到父母的礼物,文章中描写孩子“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眼睛里闪着泪花,一声不吭。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写人写事1篇
跳水①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②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④□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⑤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二十来人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 给第④、⑤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 根据情节发展及划分好的段落列出小标题。
写人写事课外阅读习题
写人写事课外阅读习题(一)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
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
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
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称赞——..——交口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以前学的哪篇爱国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6、写出一个爱国名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 写人记叙文阅读理解精选(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写人记叙文阅读理解精选(一)贝多芬练琴乡下一家(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
他正闭目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
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他正想。
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
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
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天花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弹着。
琴边放着一盆水。
他正在(纳闷苦闷思索),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
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满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赞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正确的词,并在上面打“√”。
2.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3.用“”画出描写优美钢琴声的句子。
4.楼上滴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分好的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A.服务员B.旅客C.贝多芬D.作者7.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写人记叙文课外阅读(6篇)
一、送报少年万欣兰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
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
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还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写人 写事阅读题6
(一)地震中的父与子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层左后角处。
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只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儿子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能救出大家。
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高分教程】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一 写人类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训练专题一写人类文章阅读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人物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写人的文章着眼于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人物是主要描写对象,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我们应先了解文章写的是付么,认真分析人物,然后弄请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在阅读写人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审题的时候,要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否则容易错误理解题目的要求,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却给加点的字注解释。
二、细心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最好先扫文章从买到尾速读一通,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运用就是最先读文章后读题目,然后再读文章寻找正确答案;也可以“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文章,最后寻找答案。
三、巧妙借助文中“原话”,确定解题区间。
有些题目要求用原文来回答,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题目中指定要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他可以将文中的原话加以变化,变换一种说法来答题。
典型例题讲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他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画,他却偏不画。
四年级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写人物文章专题阅读练习题
写人类文章专题阅读训练一、专项训练写人类文章,以描写人物形象为主,往往通过典型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目标1: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方法:写人离不开记事,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都是在具体的事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因此,读写人的文章,首先要弄清文章所写的紧扣人物活动的具体事件,抓住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
目标2: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特点方法: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完成的。
(1)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体态、衣着等方面,往往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与内心。
(2)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重在通过脸部表情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3)语言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4)动作描写:人物习惯性的动作、与众不同的动作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同样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5)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
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其个性的。
目标3: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特点方法:在有些文章中,我们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的词语或句子,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材料1无意中,我听友人提及“父亲节",心头不由得一阵悸动……父亲一向不苟言笑,总是板着脸,难怪村里人送他一个雅号:老板。
尽管母亲极力渲染我刚出生时父亲对我的疼爱,但我还是有那么一些不以为然,因为父亲的严厉已足够使我刻骨铭心,唾沫横飞的训斥,雷霆万钧的怒喝,“杀气"凌人的巴掌……甚至是不近人情的固执。
从我进学校大门的时候起,父亲便开始策划着让我“独立”。
每到晩上,将我赶到另一间屋子里睡觉。
儿时的我也曾想过反抗,可怜怯懦的我不得不“享受"他一顿铺天盖地的怒斥。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阅读及答案
课外阅读(一)一、[写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0分)欧阳修追字①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
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满意才肯罢休。
②宋代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在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昼锦堂”。
昼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
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③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昼锦堂记》。
写完就交给来人。
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④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
这天晚上,他重读《昼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
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
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⑤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仆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仆人述说了一遍。
仆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
第二天傍晚,仆人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⑥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便声名远扬....。
1.“声名远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韩琦为什么要派人到欧阳修家里取字?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分)3.第③段两个“立即”表明(),第⑤段中的“终于”表明()。
(2分)A.花的时间短B.时间紧迫C.花的时间长D.时间充裕4.请你联系短文第④段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为什么要让仆人快马追字。
(2分)5.请概括②③两段的主要内容。
(2分)二、[叙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共9分)一碗馄饨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四年级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训练
四年级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训练第十四讲:写人记事类文章综合训练一、阅读分析一)抬起头来做人(19分)那年,一个年龄只有八九岁的小男孩,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到家中,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并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所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排在全年级最前面。
班上的同学,要么家里捐献较多,要么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
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XXX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话,在小男孩的心里深深地刻印下来。
那是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的第一次。
非常幸运的是,他从这次经历中研究到了“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筹”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再查音节。
“捐”的部首是手,读音是juān,第七笔是横,字典中“捐”有三种解释:1.捐助或献出;2.赋税的一种;3.舍弃。
本文中“捐”应取第一种的解释。
2.小男孩能进贵族学校,是因为B.小男孩的研究成绩很好。
(完整版)四年级叙事类文章阅读
(完整版)四年级叙事类文章阅读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收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㈠把握记事文叙述的“六要素”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到那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如果这样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㈡理清叙述的线索一篇记叙文,无论篇幅长短,总有一条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
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在阅读时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叙事的条理,进而一步一步去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阅读时还能从中学到作者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
㈢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
在分析倒叙与插叙时,要弄请他们和顺叙接茬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文章的条理和连贯。
㈣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
我们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是抓住那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另外,记事文章长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
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所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提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
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熔为一炉。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什么是顺叙?】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练习附答案 (包含9篇不同类型文体,可直接编辑或打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练习附答案(包含9篇不同类型文体,可直接编辑或打印)一、[写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0分)欧阳修追字①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
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满意才肯罢休。
②宋代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在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昼锦堂”。
昼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
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③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昼锦堂记》。
写完就交给来人。
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④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
这天晚上,他重读《昼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
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
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⑤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仆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仆人述说了一遍。
仆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
第二天傍晚,仆人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⑥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便声名远扬....。
1.“声名远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韩琦为什么要派人到欧阳修家里取字?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分)3.第③段两个“立即”表明(),第⑤段中的“终于”表明()。
(2分)A.花的时间短B.时间紧迫C.花的时间长D.时间充裕4.请你联系短文第④段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为什么要让仆人快马追字。
(2分)5.请概括②③两段的主要内容。
(2分)二、[叙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共9分)一碗馄饨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四年级记叙文阅读——写人类文章阅读
四年级记叙文阅读之写人类文章的阅读写人的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1)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①外貌。
外貌又称肖像,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包括动态的描写和静态的描写。
显示人物各自的社会地位、生活处境、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并表现作者的爱憎倾向。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②语言。
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和行动性,反映人物独特的出身经历、习惯爰好、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③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语言一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选择提炼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行动加以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④神态。
通过对人物的面部神情的刻画,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对某事物的反应。
要求抓住人物面部最具表现力的神情,比如说眼睛、脸色、嘴巴等,来表现人物。
⑤心理活动。
人物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
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
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入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也可以由作品中的人物表白、倾吐,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在形态间接地显示,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来进行折射。
⑥细节。
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
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
读者对一个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品味,会感到人物思想品质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会对文章理解更深刻。
小学四五年级写人类文章阅读理解含知识点和答案
写人类文章阅读1、例文赏析仁慈天使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英国很富有的家庭,她从小就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她从不把玩坏了的布娃娃丢掉,而是把布娃折断的手或脚重新缝好,细心地加以照料。
长大后的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一名护士,热心地照顾、帮助病人。
后来,英国和别的国家爆发了一场战争,大批伤员在战地医院里死去,因为战地医院仅仅是一座座肮脏易感染的帐篷。
南丁格尔来了,她把这里变成了干净的病房,不允许细菌滋生。
她细心地为伤员们包扎伤口、清洗身体、喂重伤员吃饭,她为他们唱歌、读圣经……让伤员们忘了伤病的痛苦。
每个夜晚,她都提着灯笼,一张病床一张病床地去巡视,慰问和鼓励一个又一个伤员。
伤员们都说,南丁格尔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逝世,享年90岁。
南丁格尔终身未嫁,她的一生为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
1912年。
国际护士会倡议定于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1、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提① tí ②dī提供()提防()提醒()(2)扎①zā②zhā③zhá扎裤脚()挣扎()扎手()驻扎()一扎干草()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颗()的心一座()的帐篷一位()的天使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她把这里变成了干净的病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伤员们为什么说南丁格尔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①②①(2)①③②②①2、一颗纯洁的心一座简陋的帐篷一位仁慈的天使3、这里被她变成了干净的病房。
四年级写人语文阅读理解
四年级写人语文阅读理解
在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情感理解能力。
在
进行写人题材的阅读理解时,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学生们应该学会如何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在
阅读文章时,可以先看标题,然后快速浏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
每段的第一句话,这样能够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次,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细致地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
情感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
拟人等,这些手法往往能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接着,学生们应该学会如何分析文章中的人物特点。
在写人的文章中,作者往往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展现其性格特点。
学生们需要学会
从这些细节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勇敢、善良、机智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学会如何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关系。
在写人的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生们需
要通过阅读,理解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关系,以及这些
关系对人物行为的影响。
最后,学生们应该学会如何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在阅读完
文章后,学生们应该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
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写人题材的阅读理解,提
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同时,这也是一个锻炼思维和情感理解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阅读专题之——写人写事类阅读火眼金睛,找一找下面两张图有几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什么是写人类和写事类文章。
2、掌握写人写事文章的阅读技巧。
3、学会在阅读中灵活运用。
(一)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一、方法1、弄清文章的写作对象。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
3、方法二: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了什么事,分析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进行描写的句子。
)4、了解选材特点,抓住关键词语、句子。
5、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文章中心。
三、段落作用1)引起下文2)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1、开头的作用(3)照应文章标题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2)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1)总结全文(2)照应开头3、此段在结尾的作用(3)深化主旨(4)照应标题(5)引人深思四、中心思想(主旨)五、划线句子的含义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二)写事类文章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词语的调换: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三、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1、找出关键句子(1)点明题旨的句子;(2)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3)总结全文的句子;(4)引用的句子;(5)起承转合的句子。
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白雪塑像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
”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
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
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
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
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
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
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
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
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
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
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
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
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
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1、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儿子“苦恼”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爸爸“苦恼”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表示季节的词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加粗的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元元心里明镜似的”指元元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元元“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章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全善良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
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
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
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
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
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
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阅读训练一、填空。
1、“一片好意”,还可以说是一()好意。
2、“一个生病的朋友”,还可以说是一()生病的朋友。
3、“一直站着”还可以说是()站着。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痛楚——()避免——()三、“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A. 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特别多。
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四、“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
A.让座女孩B. 老人C. 女儿D.作者五、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
六、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
”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七、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把这些动作用波浪线勾出来。
八、填空。
因为()我们可以说小姑娘是一个()的小姑娘。
因为()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的女儿。
因为()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的老人。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
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会背了。
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
他还是背出来了。
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
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
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
第二,他喜欢描画。
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薄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
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1)鲁迅小时候读书不光凭自己的____________,还依靠自己_____________。
(2)鲁迅小时候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是玩得____________,而是玩得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董遇读书有三余董遇是古代弘农人。
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把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
”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
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