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6d7cd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4.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医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帮助医生
诊断疾病。
医学检查可以涉及多种指标,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
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1.血液检查指标解读: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反映了体内携氧能力,正常范围为女性
120-160g/L,男性130-175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 血糖测定(FBG):血糖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的程度和控制情况。
正常范围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血糖应低于7.8mmol/L。
-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
白(ALB)等。
异常结果可能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相关,或是药
物/酒精滥用的结果。
2.尿液检查指标解读:
-尿常规:包括尿液颜色、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糖等参数。
异常结果可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肾脏问题、糖尿病等情况。
-尿常规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渣中细胞、晶体、细菌等,可帮助发现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
3.影像学检查指标解读:
-X射线:用于检测骨折、肺部状况、器官异常等。
医生会通过观察
影像来诊断疾病或评估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测器官如甲状腺、肝脏、心脏、肾脏等的结构
和功能。
医生通过观察超声图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核磁共振成像(MRI):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内部
器官的详细图像。
MRI常用于检测脑部、脊椎以及其他软组织的异常情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61d054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4.png)
性粒细胞降低)
(2)用药:长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坎地沙坦、
甲基多巴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20页
第一节 血常规检验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一样类型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三)嗜碱性粒细胞(0%~1%,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效,经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参加过 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6页
第一节 血常规检验
一、红细胞计数(RBC ) (二)临床意义(病理改变) 2.红细胞降低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合成功效正常,但破坏或丢失 太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取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 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慢性炎症等) 如各种炎症(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 风湿)、内分泌病。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23页
第一节 血常规检验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DC)--指对不一样类型白细胞分别计 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四)淋巴细胞 2.淋巴细胞降低 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点病(如艾滋病)、 长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 另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降低。
药品中毒(早期铅、汞中毒中性粒细胞增多,中、后期降 低。 ) ③ 急性大出血 ④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⑤ 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14页
第一节 血常规检验
三、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白细胞数目
(二)临床意义
2.病理改变
(2)中性粒细胞降低(低于 4.0×109 /L)
(2)绝对性增多 ①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 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肾癌细胞可产生促 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生成)(病理性缺氧及肾癌)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慢性骨髓功效亢进,红细胞计 数可达(7.0~12.0)×1012 /L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75d1a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4.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医学检查指标是临床医生用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程和疗效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些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血常规指标:-肝功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升高可能是肝脏疾病的早期指示器。
-肾功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升高可能是肾脏受损的标志。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用于检测感染和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感染或炎症的指示。
2.生化检验指标:- 血糖: 用于评估糖尿病和血糖代谢紊乱的指标,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用于评估脂质代谢紊乱,提醒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钠和血钾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用二氧化碳结合力(CO2)和pH值表示,指示体液酸碱平衡状态。
- 肾功能: 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酸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高水平可能表明肾脏受损。
-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疾病。
3.乳腺检查指标:-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乳腺疾病的常用筛检方法,通过观察乳腺囊性结构、乳腺肿块、乳腺结节等来评估乳腺的健康状况。
-乳腺钼靶:乳腺钼靶是用于早期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方法,通过X线照射来观察乳腺组织的密度和结构,检查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
4.心脏检查指标:-心电图(ECG):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 管理: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腔大小、心肌收缩情况、心脏瓣膜功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查指标解读,具体解读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综合分析。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c41d8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9.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医学检查指标是医生用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检查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 血压: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成人的收缩压一般在90-14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在60-90 mmHg之间。
较高的血压可能表示高血压,而较低的血压可能表示低血压。
2. 血糖:正常人餐前空腹血糖水平应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应在3.9-7.7 mmol/L之间。
较高的血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而较低的血糖可能表示低血糖。
3.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
正常的总胆固醇应在5.2 mmol/L以下,甘油三酯应在1.7 mmol/L以下,HDL应在1.0 mmol/L以上,而LDL应在2.6 mmol/L以下。
高血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炎症或感染的存在,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血倾向。
5.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等指标。
高的ALT和AST水平可能表示肝功能损害,高的TBIL和DBIL水平可能表示黄疸,低的白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蛋白质营养不良。
6.肾功能: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和尿常规等指标。
高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高的尿蛋白水平可能表示肾脏疾病,异常的尿常规可以提示泌尿系统的异常。
7.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素(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刺激素(TSH)等指标。
高的T3和T4水平可能表示甲状腺功能亢进,而高的TSH水平可能表示甲状腺功能减退。
8.骨密度:用于评估骨骼疏松和骨质疏松的程度,常用的指标是骨密度T值和Z值。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2f135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7.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1.血常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用于评估贫血程度和红细胞数量,常用于诊断和评估贫血、出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功能。
异常白细胞计数可以指示感染、炎症、淋巴瘤等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止血能力。
异常血小板计数可以指示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
2.生化检查指标:-肝功能检查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疾病。
异常肝功能指标可以指示肝炎、肝硬化、胆管梗阻等疾病。
-肾功能检查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疾病。
异常肾功能指标可以指示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3.血脂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用于评估血脂代谢水平。
异常总胆固醇水平可以指示高血脂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异常LDL-C水平可以指示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4.免疫学检查指标:-C反应蛋白(CRP):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异常CRP水平可以指示感染、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用于评估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
异常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指示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疾病等。
5.影像学检查指标:-X线指标:用于评估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
如骨折、肺炎、肺结核等。
-CT指标:用于评估脑部、胸腹部等器官的疾病。
如脑卒中、胃肠道肿瘤等。
-MRI指标:用于评估脑、脊髓、骨骼等器官的疾病。
如脑肿瘤、脊髓损伤等。
这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医学检查指标的意义与其正常值有关,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这些指标。
通过检查这些指标可以为临床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跟踪疾病的进展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检查指标并不是单一的诊断依据,临床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26644caaea998fcd220e6d.png)
模块十二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和药品说明书的解读项目一、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一、血常规检查1. 血液概述(1)定义:流动在人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2)特点: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B.构成:血浆(无形成分)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正常成人(4.0~10.0)×l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儿童(11.0~12.0)×109/L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月经前、妊娠、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新生儿及婴儿等(2)病理性:炎症、细菌感染、恶性肿瘤、药物中毒2.白细胞减少:(1)疾病: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等(2)用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3)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等(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的影响(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胞浆内有颗粒中性粒细胞(50%~ 70%)嗜酸性粒细胞(1%~ 5%)嗜碱性粒细胞(0%~ 1%)❖胞浆内无颗粒淋巴细胞(20%~ 40%)单核细胞(3%~ 8%)1.中性粒细胞(1)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同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及全身感染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B.减少:a.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等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2. 嗜酸性粒细胞(1)变形运动及吞噬功能(2)临床意义:A.增多:a.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b.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等c.血液病: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等d.用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B.减少:a.疾病或创伤伤寒或术后、严重烧伤b.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嗜碱性粒细胞(1)无吞噬功能,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与变态反应有关(2)临床意义:A.增多:a.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b.创伤及中毒:脾切除及铅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B.减少:a.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b.用药:促皮质素、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4单核细胞(1)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
江苏省执业药师再教育-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答案
![江苏省执业药师再教育-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1bfb7b89eb172ded63b7e8.png)
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血红蛋白Hb量在30~60g/L为()A.极重度贫血B.重度贫血C.中度贫血D.轻度贫血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LT和AST正常值均为<40U/L。
B.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
C.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
D.AST/ALT比值越高,肝脏病变越慢性化。
3.以下疾病是引起白细胞生成减少的是()A.流行性感冒B.粒细胞缺乏症C.再生障碍性贫血D.以上都是4.水杨酸钠可使粪便成()A.白色B.红至黑色C.灰黑色D.橘红色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医学检验两大功能是指()A.凝血功能检查B.肝功能检查C.肾功能检查D.脾功能检查2.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是指()A.血常规检查B.尿常规检查C.粪常规检查D.肝功能检查3.下列疾病可引起血清尿素氮(BUN)增高的是()A.慢性肾炎B.前列腺增生C.尿路结石D.急性肝萎缩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LT升高常见于()A.急性心肌梗死B.心肌炎C.胰腺炎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下列关于肌酸激酶(CK/CPK)说法正确的有()A.参考值:男性:25~200U/L,女性:25~170U/LB.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C.是脑梗死诊断指标之一D.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药联合应用,若CK升高,则提示发生了肌损害(横纹肌溶解)。
6.下列疾病可出现脓血便的是()A.急性胃肠炎B.溃疡性结肠炎C.阿米巴痢疾D.细菌性痢疾。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076c3c8ff00bed5b8f31d7a.png)
红细胞计数
• 简述
• 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 胞数目。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因 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 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 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 生。
红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增多:①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 ②心肺疾病: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 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 能亢进。
红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减少:①急性、慢性失血过多,如消化道溃疡、痔疮、 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白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中性粒细胞增加: 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球菌感染最明显)。 ②中毒(如尿毒症;汞、铅中毒等)。 ③急性大出血; ④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 血管内溶血后)。
白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特殊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
• SG正常参考区间:
• 成人晨尿 1.015~1.025 • 成人随机尿 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 • 新生儿 1.002~1.004
尿比重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
脱水、高热、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 尿系统梗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血红蛋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 但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 蛋白测定值为主要依据。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20fe8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7.png)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检验指标是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
了解和正确解读常见的检验指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临床常见的检验指标及其解读。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全血细胞成分的检验项目。
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贫血、感染、出血或炎症等疾病。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4.0-5.5×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患者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或患有多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等。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恶性肿瘤等。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药物、化疗或骨髓抑制等原因。
3.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失血、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炎症、恶性肿瘤或骨髓疾病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
二、电解质检查电解质检查主要评估患者体内钠(Na+)、钾(K+)、钙(Ca2+)和镁(Mg2+)的水平。
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2. 钾 (K+):正常范围为3.5-5.0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肾功能衰竭、酸中毒或使用钾盐补充剂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过度排钾、使用利尿剂或碱中毒等原因。
3. 钙 (Ca2+):正常范围为2.1-2.6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恶性肿瘤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4. 镁 (Mg2+):正常范围为0.7-1.1 mmol/L。
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含义
![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ac81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d.png)
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含义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是医生常用来评估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的检查,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电解质指标、炎症标志物、血脂类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等。
下面我将对部分常用指标的含义进行说明。
一、血常规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表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增高可能是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而白细胞减低可能是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2.红细胞计数(RBC):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如果增高则可能是肺心病、慢性病贫血等疾病,如果减低则可能是贫血、失血、溶血等情况。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用于判断贫血情况。
4.血小板计数(PLT):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如果增高则可能是炎症、感染等情况,如果减低则可能是出血、骨髓抑制等情况。
二、生化指标1. 血糖(Glu):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2.尿素氮(BUN)、肌酐(Cr):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如果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存在肾功能损害。
3. 血清蛋白总量(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增高或减低可能是肝脏疾病、炎症、贫血等情况。
4.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肝炎等肝脏疾病情况。
三、电解质指标1.钠(Na)、钾(K)、氯(Cl):主要用于评估电解质平衡情况,电解质的增高或减低可能是肾功能异常、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的表现。
四、炎症标志物1.C-反应蛋白(CRP):用于评估炎症程度和监测感染等情况。
2.乳酸脱氢酶(LDH):用于评估细胞损伤情况,高值可能与组织坏死、肿瘤等有关。
五、血脂类指标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于评估血脂代谢情况,异常值可能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cf60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7.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是指用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发现疾病及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的一些生化、生理、免疫学、显微学等检验项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系统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状况,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功能及炎症等疾病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肾脏功能、尿路感染和炎症等疾病情况。
3.血糖测定:血糖测定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耐受性。
血糖测定也可以用于怀疑低血糖的患者或者监测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肝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炎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药物毒性等情况。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肾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
6.血脂测定: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
血脂测定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情况。
7.血压测定: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
8.癌症标志物测定:癌症标志物是一些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患者体内产生的物质,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癌胚抗原(AFP)等。
癌症标志物的测定可以用来筛查和诊断癌症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
9.免疫学指标测定:免疫学指标测定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等。
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课件
![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5d0e86e2bd960591c67759.png)
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重点是引起变化的药物和疾病本章考情分析2015年 4分 2016年 3分 2017年 5分 从历年的命题风格分析,医学检查指标异常后所代表的临床意义 更容易被考到虽分值少,但内容多,而且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应该尽量理解掌握。
(通透)部分的正常值要记住(有技巧的记忆)要树立牢固的观念:人体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活体(时常调整自己)01.血常规检查02.尿常规检查03.粪常规检查04.肝功能检查05.肾功能检查06.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07.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CONTENT 三大常规两大功能其他血常规检查第一节1.红细胞计数2.血红蛋白3.白细胞计数4.白细胞分类计数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常用参数及其临床意义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酶激素等无机盐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血液的组成成分第一节血常规检查掌握 血细胞的不同功能红细胞 特点:•红色,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比白细胞小•主要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氧气O 2部分二氧化碳CO 2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色素之间的关系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
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范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理解 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色素之间的关系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细胞结构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白细胞特点:•无色,能改变形状,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功能:吞噬病菌和异物,产生抗体(防御+保护)血小板•最小,形态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数量较少功能: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血小板日常的工作就是止血。
当血管壁因扎针或受伤而出血时,血小板就会在第一时间成群结队、奋不顾身地聚集到伤口处,产生一些复杂的变化后塞住伤口,然后再慢慢修补血管壁~1 血管壁受伤2 减少出血,血小板就位3 初步止血4 凝血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液成分猜猜猜我的肤色,淡黄色,本领大得了不得:养料废物靠我运;血球走动我带着:血液成分数我多,我是血液第一哥身材矮小又无核,模样长得不规则。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七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七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5b8778a0116c175e0e4873.png)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正常情况下,人血白细胞群体中占比例最小的分类细胞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D2、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可能短于A:18秒B:16秒C:12秒D:10秒E:8秒【答案】C3、以下不同人群中,白细胞或红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的数值最高的是A:儿童B:新生儿C:成人女性D:成人男性E:6个月~2岁儿童【答案】B4、镜检法:尿沉渣白细胞正常参考区间是A:WBC<0~3/HPFB:离心尿WBC<0~5/HPFC:一滴尿WBC<0~57HPFD:<0~3/HPF一滴尿,<0~57HPF离心尿E:<0~3/HPF离心尿,<0~5/HPF一滴尿【答案】D5、成人女性红细胞(WBC)的正常参考区间是A:(6.0~7.0)*10/LB:(5.2~7.0)*10/LC:(4.2~5.2)*10/LD:(4.0~5.5)*10/LE:(3.5~5.0)*10/L【答案】E6、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应该控制总胆固醇测定值低于A:6.2mmol/LB:6.1mmol/LC:5.2mmol/LD:5.1mmol/LE:4.2mmol/L【答案】C7、判别“大三阳”区别于“小三阳”的主要检查项目是A:抗-HBs(+)B:抗-HBc(+)C:抗-HBe(+)D:HBeAg(+)E:HBsAg(+)【答案】D8、下列药物中,一般不会呈现肝毒性的药物是A:氯丙嗪B:水杨酸C:异烟肼D:头孢菌素E:氨苄西林【答案】D9、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可能导致A:A/G值低于1B: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C: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答案】B10、以下维生素类药物中,可能导致尿液酸碱度降低的是A:维生素EB:维生素DC:维生素CD:维生素BE:维生素A【答案】C11、就以下疾病种类而言,医学指标血肌酐(Cr)增高,则提示病人可能患A:黄疸B:糖尿病C:高血压D:中毒性肝炎E: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答案】E1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A:<40U/LB:成人<60U/LC:速率法:<40U/LD:速率法:成人<40U/LE:速率法:成人<60U/L【答案】D13、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显示的是A:AST上升B:ALT上升C:AST/ALT比值<1D:AST/ALT比值>1E:AST、ALT同时上升【答案】C14、以下药物中,最可能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的是A:甲基多巴B:头孢拉定C:坎地沙坦D:辛伐他汀E:肾上腺皮质激素【答案】E15、一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ALT与AST超过正常值,且AST/ALT之比值大于1。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解读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6f294aefc4ffe473268ab4f.png)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两对半)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为我所用!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浆「红细胞 血fliK 白细脳 胞J 血小板【正常参考区间】12新生儿:(6.0-7.0 ) X 10 /L 12婴儿:(5.2-7.0 ) X 10 /L 12儿童:(4.2-5.2 ) X 10 /L 成人、红细胞计数(RBC 观坯拠入抗凝制的血液小单元细目 要点血常规检查 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 (2 )血红蛋白(3)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4) 血小板计数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 / L 男性:120-160g / L 新生儿:170〜200g / L红细胞计数(RBC 及血红蛋白(Hb )的临床意义1.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2.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3. 血红蛋白(Hb ) /红细胞数量(RBC 与贫血 1.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① 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 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 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 红细胞代偿性增生;③ 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 X 1012/L 。
2.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① 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 生成减少③ 红细胞破坏过多:① 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 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女口: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检验科常见化验指标解读
![检验科常见化验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b09fe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1.png)
检验科常见化验指标解读化验指标是医学检验中衡量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重要参数。
准确解读化验指标的结果对于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常见化验指标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一、血常规指标解读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带氧气的主要成分,正常范围: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
血红蛋白下降可能是贫血、出血、营养不良等情况的表现。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状况,正常范围: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指标。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的指标,正常范围:150-450×10^9/L。
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而过高则易导致血栓形成。
二、生化指标解读1. 肝功能指标(1)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AST和ALT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AST男性15-40U/L,女性13-35U/L;ALT男性9-50U/L,女性7-35U/L。
AST和ALT升高可能与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相关。
(2)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评估肝胆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3.4-20.0μmol/L。
总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肝脏疾病等相关。
2. 肾功能指标(1)尿素氮(BUN)和肌酐(Cr)BUN和C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常用指标,正常范围:BUN 2.8-7.2mmol/L,Cr 53-133μmol/L。
BUN和Cr升高可能是肾功能不全、肾炎等疾病的表现。
(2)尿酸(UA)尿酸是评估嘌呤代谢和痛风风险的指标,正常范围:男性208-428μmol/L,女性143-339μmol/L。
尿酸升高可能与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相关。
三、血脂指标解读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评估心脑血管风险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3.1-5.2mmol/L。
临床常用检验指标解读
![临床常用检验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c1d5c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4.png)
临床常用检验指标解读一、血常规: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代表了红细胞携带和输送氧气的能力。
正常成人男性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60g/L。
低血红蛋白可能表示贫血的存在。
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表示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男性范围为4.3-5.8*10^12/L,女性为3.5-5.0*10^12/L。
高红细胞计数可能表示血液黏稠度高,低红细胞计数可能表示贫血。
3.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表示单位体积内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范围为4-100.109/L。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表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二、尿常规:1.尿蛋白:尿蛋白的存在可能是肾脏损伤的标志,也可能是其他慢性病的病征。
正常范围为阴性或少量。
大量尿蛋白可能表示肾脏疾病。
2.尿糖:尿糖的存在可能是糖尿病的标志。
正常范围为阴性或少量。
大量尿糖可能表示糖尿病。
3.尿红细胞:尿红细胞的存在可能是泌尿系统的疾病的标志。
正常范围为阴性或少量。
大量尿红细胞可能表示泌尿系统出血。
三、肝功能:1.谷草转氨酶(AST):AST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心肌中,其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
正常范围为5-40U/L。
AST升高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肝炎等。
2.谷丙转氨酶(ALT):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其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
正常范围为5-40U/L。
ALT升高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肝炎等。
3.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胆红素的总量,包括结合态和非结合态。
正常范围为2.5-21.5umol/L。
总胆红素升高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胆管阻塞等。
四、肾功能:1. 尿素氮(BUN):BUN是代谢产物尿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其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减退。
正常范围为2.9-7.5mmol/L。
BUN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不全。
检验学中的常见检验指标与结果解读知识点
![检验学中的常见检验指标与结果解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a17b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0.png)
检验学中的常见检验指标与结果解读知识点在医学领域中,检验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主要涉及对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等方面的检测与判断。
常见的检验指标以及其结果的解读对于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检验学中的常见检验指标和结果解读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生化指标类生化指标是指在生物体内,可通过生化方法测定的某个生物学现象的定量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常见的生化指标有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指标及其结果的解读。
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组织,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20-155g/L。
血红蛋白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而偏高可能与脱水或血液病等疾病相关。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人体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正常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等原因,而偏高则可能与感染、炎症等有关。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内血小板的数量,正常范围为150-400×10^9/L。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偏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偏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
4.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分别为男性7-40U/L和女性5-35U/L。
TBIL是衡量胆红素代谢的指标,正常范围为5.1-17μmol/L。
ALP是反映肝胆疾病的指标,正常范围为30-120U/L。
5.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肌酐、尿素氮(BUN)、尿酸等。
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男性61-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十二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和药品说明书的解读项目一、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一、血常规检查1. 血液概述(1)定义:流动在人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2)特点: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B.构成:血浆(无形成分)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正常成人(4.0~10.0)×l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儿童(11.0~12.0)×109/L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月经前、妊娠、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新生儿及婴儿等(2)病理性:炎症、细菌感染、恶性肿瘤、药物中毒2.白细胞减少:(1)疾病: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等(2)用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3)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等(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的影响(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胞浆内有颗粒中性粒细胞(50%~ 70%)嗜酸性粒细胞(1%~ 5%)嗜碱性粒细胞(0%~ 1%)❖胞浆内无颗粒淋巴细胞(20%~ 40%)单核细胞(3%~ 8%)1.中性粒细胞(1)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同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及全身感染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B.减少:a.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等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2. 嗜酸性粒细胞(1)变形运动及吞噬功能(2)临床意义:A.增多:a.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b.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等c.血液病: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等d.用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B.减少:a.疾病或创伤伤寒或术后、严重烧伤b.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嗜碱性粒细胞(1)无吞噬功能,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与变态反应有关(2)临床意义:A.增多:a.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b.创伤及中毒:脾切除及铅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B.减少:a.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b.用药:促皮质素、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4单核细胞(1)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
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2)增多:传染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三). 红细胞计数(RBC)1.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2.作为呼吸载体,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具有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参考范围:男性(4.0~5.5)×1012/ 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儿童(3.9~5.3)×1012/L3.临床意义:1)增多:(1).相对增多:失水,血液浓缩(2).绝对增多:生理性增多病理代偿、继发性增多性红细胞增多2)减少:(1).造血物质缺乏:营养不足等(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4).继发性贫血(四).血红蛋白(Hb)1.红细胞主要成分,运输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参考范围: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2.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更能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减少:减少程度比红细胞严重:缺铁减少程度不如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二、尿常规检查1. 构成:97%水分,3%固体物质(有、无机物)2. 特征:正常尿液黄色或淡黄色,新鲜尿液呈弱酸性3.尿液检查的目的:(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2)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3)职业病,急性汞中毒;慢性重金属中毒(4)药物安全性监测:具有肾毒或安全窗窄的药物(一)尿液酸碱度(urine pH)中性或弱碱性临床意义:反映肾脏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的能力1.酸碱度增高(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等(2)用药: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2.酸碱度降低(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等(2)用药:应用酸性药物维生素C、氯化铵等(二). 尿比重(SG)定义:4 时尿液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参考范围:正常成人24小时尿比重1.015~1.025新生儿1.002~1.004临床意义:主要取决肾脏的浓缩功能1.升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高热、泌尿系统梗阻妊娠中毒症或脱水等2.降低: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多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肾小管功能异常等(三).尿蛋白(PRO)*蛋白质进入尿液中,产生蛋白尿。
*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0 mg/L;<150 mg/24h*临床意义*1.生理性: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2.肾小球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等肾损害。
<3g/24h*3.肾小管性:肾炎、肾小管重金属损伤、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1g/24h*4.混合性(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
5.溢出性(肾脏正常,而血液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异常增多):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
6.组织性蛋白尿:肾脏炎症、中毒7. 药物肾毒性: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多肽类(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
8. 其他:如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
三、肝功能检查肝脏生理功能1、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和加工的中枢2、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1.存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等组织细胞中,正常:成人<40 U/L2. 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程度成正比,是反映肝细胞损害最直接和最敏感的指标。
3.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胆管炎等(2)其他疾病:ALT来源于其他组织(3)服用有肝毒药物或接触化学品:A.抗生素类:红霉素、依托红霉素肝毒大B.抗真菌药:氟康唑、酮康唑等C.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等D.调血脂药:他汀类(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体内分布较广,不能特异地反映肝细胞性疾病,正常:成人0~40U/L2.临床意义: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1)心肌梗死:心梗时AST最高,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
(2)肝脏疾病:A.急性或轻型肝炎:AST上升幅度低于ALTB.慢性肝炎及肝硬化:AST上升幅度高于ALT(3)其他疾病及用药(三).清γ-谷氨酰转移血酶(GGT ,γ-GT)1.存在于血清及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正常:男性δ50 U/L;女性δ30U/L2. 升高的临床意义*肝胆疾病: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5~30倍);传染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酒精性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纤维性囊肿瘤,胰腺肿瘤(5~15倍)。
*其他疾病:脂肪肝、心梗、前列腺肿瘤。
*用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乙醇。
(四).碱性磷酸酶(ALP)1.骨、肝、乳腺、小肠、肾脏浓度高2.ALP病理性增高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阻塞型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慢性黄疽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等(2)骨骼疾病:骨损伤、骨疾病等(3)用药:他汀(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G)(total protein,albumin,globulin)1.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在肝脏合成2.A/G=1.5~2.5:13.临床意义:反映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1)血清总蛋白A.增高:a.脱水所致:呕吐、腹泻、高热等b.合成增加: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B.降低:a.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b.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等c.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2)白蛋白: A.降低:a.营养不良:摄入不足等b.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等c.合成障碍:肝功能障碍B.增高:严重失水导致的血浆浓缩(3)球蛋白: A.增高:a.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骨髓瘤和淋巴瘤B.降低(合成减少):a. 生理性减少b.免疫功能抑制c.低γ -球蛋白血症(4)A/G比值:A. A/G比值小于1:慢性肝炎、肝硬化B.急性肝炎早期,A/G比值正常。